滑钩钓鱼技巧。

我们所说的钩距是指上钩钩肚到下钩钩柄端的距离,在实际垂钓中我们喜欢把钩距设定为:一个钩、一个半钩、两个钩等。这一个钩、一个半钩是多大距离?钩的大小不同很难一致。且钓法不同对钩距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钩距

设定钩距的依据首先是以对象鱼的大小和鱼的品种为前提并根据鱼情来调整的。一般规律是:鱼小则可小,鱼大则需大;口快则应小,口慢则益大;底钓要适度,浮钓可加大。

除此之外尚有两点重要规律应该了解的是:

1、钩距大小是为了适应钩饵在水下位置的需要。即:当下钩到底,上钩处于悬浮状态时,钩距则决定上饵在水下的位置是否适合鱼所在泳层。

2、钩距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钓组的灵钝。即:当上钩触底时,钩距决定下钩的灵钝。钩距越小,下钩越接近上钩状态[既灵],越大则越钝。

有了这些概念,相信在确定钩距时就有了基本标准。那么究竟钩距多大才合适,可以按照各人理解来确定。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钩距的大与小也同样有利有弊,在一些特殊鱼情下,利与弊是可以转化的。所以要在掌握基本规律前提下,因鱼情调整为好。

钩距在正常的情况下,为你所钓鱼钩的整体高度(钩底到钩柄圆头顶)1.5~2个为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钩距还是要有变化的。通常在不熟悉的水域作钓时,老钓手会通过多方的考查与了解,来求得所钓水域的鱼情状况,并根据所得到的信息来选择线组,所使用的鱼钩其钩距大小也视鱼情来定。经验丰富者大都知道:钓口大且生的鱼,钩距相对可大一些;钓口滑且慢的鱼,钩距可短些。

决定钩距大小的因素

钩距大小是为了适应钩饵在水下位置的需要。即:当下钩到底,上钩处于悬浮状态时,钩距则决定上饵在水下的位置是否适合鱼所在泳层。钩距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钓组的灵钝。即:当上钩触底时,钩距决定下钩的灵钝。钩距越小,下钩越接近上钩状态[既灵],越大则越钝。

笔者认为,钩距的距离大小是以以下三个方面来决定的:

第一点是钓鱼人选用鱼钩的大小来决定

第二点是钓鱼人所钓的目标鱼种来决定

第三点是钓鱼人中鱼速度的快慢来决定

延伸阅读

钩距和所用漂的目距大小详解


发现钩距和所用漂的目距大小息息相关。否则非常影响双钩在水下的状态和上鱼时的漂相。

如果1饵压2目为例,钩距2目,双钩挂饵,调4钓2,效果是下饵曾底,上饵悬空。

调4钓3,效果是下饵略躺底,上饵曾底。

调4钓4,效果是下饵躺底,上饵略躺底。(双钩到底,调几钓几)

我们常说的钩距,一个或一个半其实也包含了钩的大小。殊不知钩的大小是以鱼情决定的,鱼情又决定了用漂,票大小不同,票目相差很大。

我最近就发现,钓同样的大小鱼,用的线组(子线,包括子线长度,钩,钩距),调钓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我的票(长度一样,但我的一目相当于朋友的一目半)在鱼吃钩下顿时,两票下顿的距离是一样的,但我的票下顿3分只2目,朋友的票下顿一整目(比我票相清晰)。得出的结论就是人家的两个钩距恰巧是两个目数,而我的两个钩距只是一目多一点。

所以我认为钩距的大小应按照鱼情用票的目距(钓距)大小来定。

有兴趣的钓友可以试一试,看看上鱼效果。注:这个季节应该用硬长尾小目漂。一饵压几目,钩距几目从调目的水平线向上算起,如果从漂尖向下就不准了。因为所有漂尖第一目都长,那为什么第一目都长?大家都知道。漂目分格越往上越大,是因为漂身受铅坠重力进水越深,自身浮力就会越来越小。

鱼吃钩(受外力打破平衡)时,才呢能保正与浮力的对应。这样一来,同样加一个目的重力,无论漂在水面露到那一目,都会下沉一目。第一目长,是为了平衡目距,也不全是为了看的更清晰。

钓鱼最关键的,也是最容易被钓鱼人忽视的就是双钩在水下的状态。钩距小于所用漂的两目(如果一饵压两目),调4在钓2时就已双钩到底了,如果再加大钓目,只会越钓越顿,钩在水下的状态全无,鱼讯无法清晰的传递。

子线长短和钩距大小简析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都知道钩线装备的选择对于作钓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那么在选用好钩线的同时,为了得到更满意的渔获,了解钩线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搭配使用钩线,更会让我们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子线状态如何体现浮漂灵钝?

浮漂的灵和钝由子线状态来体现,子线在水中的状态一共有四种,一是双钩悬浮;二是上钩悬浮,下钩轻触底;三是上钩轻触底,下钩躺底;四是双钩都躺底。通常说子线传导漂讯越快,即越灵,是由于此时的子线状态处于双钩都紧绷,因此鱼儿一旦咬钩,便可立即体现在浮漂漂讯之上。相反,子线状态越松弛,传导信号的速度便越慢,即越钝。一般而言,在子线状态处于双钩躺底时,状态最松弛,视为最钝;而双钩悬浮时,子线状态最紧绷,视为最灵。在一般钓底时,选择使子线处于上钩轻触底,下钩躺底这样的状态,是较为灵敏,也较为理想的选择。

子线的长短对于作钓有何影响?

一般而言,子线较长,下摆幅度则较缓慢,隐蔽性较好,能降低鱼吃食的警惕性;而子线较短,则传递信号相对更灵敏。黑坑作钓个体在二三斤左右、吸食动作较大的猾口鲤鱼,为使浮漂在体现漂讯的同时,又能减少对鱼的惊扰,因此选择50cm的子线长度作钓相对合适。子线的长度,可根据鱼体大小来做出相应的选择,比如作钓个体偏小的鲫鱼,子线长度宜选择在2536cm之间,而作钓个体较大的鲤鱼,常用的子线长度则在5080cm之间。

钩距大小应当如何调整?

钩距大小与子线的长短相关,钓底时,若钩距过大,则下钩易处于松弛状态,不利于子线传导鱼吃食的信号; 若钩距减小,则下钩处于较为紧绷的状态,传导信号相对灵敏。一般而言,子线越长,钩距可相应加大,子线越短,则钩距应相对缩小。如40cm的子线,钩距可定在1.52cm之间,而80cm的子线,则钩距定在22.5cm之间较为合适。

台钓双钩子线钩距多少合适


钓鱼时用得最多的是双钩,但如何确定钩距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习惯,多大的钩距最适合钓鱼呢?双钩的钩距是直接影响中鱼,有钓友钩距一成不变,在栓子线时用统一规格,对此谈个人意见;

1、春冬天主钓鲫鱼,钩小线细,这时双钩距离一钩半至二钩为宜。

2、夏季钓草,青,鳊,鲤鱼时钩线较粗,饵也挂大了,如钩距不变两饵相近,尤用蚯蚓会交织在一起,下水分不开,此时钩距应变二钩半至三钩;浮钩鳙鲢鱼,线钩更大,这种鱼口也大,钩距应变为5--7公分适宜。

3、秋季是钓大体鱼的黄金期,此时鱼的力量也最大,钓友用钩线都是最粗时期,钩距要针对钓的对象鱼合理调整。可参考上述参数灵话运用。

竞技钓鱼的钩型选择与钩距搭配


鱼钩是垂钓必备部件之一,很多时候鱼钩的大小、钩型及两钩间的距离会直接影响到钓获量,因此根据鱼情选择合适的鱼钩以恰当的钩距是垂钓必修课,那么其中的学问又是怎样的呢?看看高手汤晓波又是如何说的吧!

一、钩型的选择:

鱼钩以钩体的部位来说,可分柄头、钩柄、钩背(底)、钩端、钩尖、钩刺六个部分。很多新手在垂钓之初遇到不同的鱼情习惯采用相同的鱼钩作钓,如此就很容易出现脱钩跑鱼或鱼钩变形的现象,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考虑钩型及钩条粗细对垂钓的影响。

在竞技钓中最常用的钩型:袖钩、金鲫、海夕等

1)袖钩是竞技钓手最喜欢使用的钩型

专门针对小鲫鱼设计,钩条细、钩柄长、钩门窄、钩尖直、重量轻,垂钓时灵敏度高,刺鱼迅速、摘鱼快。当然袖钩也有粗条和细条之分,一般鱼情快钩条可以稍微粗一点,鱼情慢钩条可略微细一点。

2)金鲫在钓小混养中使用的较多。

因为小混养中有鲤鱼、鲫鱼及其他鱼种,鱼情稍微慢一点、个体不是很大,很多钓手作钓时可能就会选择金鲫鱼钩作钓,因为金鲫的钩型带一点弧度,钩条不是很粗,能够兼顾大小个体的鱼,即使钩用的小一点也不易跑鱼。

3)海夕在垂钓大混养中使用的较多。

大混养中的鱼体大多在一斤以上,还包括十来斤的草鱼、青鱼等,而海夕钩条结实,而且钩型不宜跑鱼。

二、钩距的确定:

选择合适的鱼钩后,钩距的确定也需多加思虑,特别是很多垂钓新手老是疑问钩距多长才最为合适。确定钩距长短我们需要了解觉得决定钩距长短的两大因素:鱼体大小及鱼情快慢。一般原则是鱼体大、鱼情快钩距大,鱼体小、鱼情慢则反之。

如钓大体型的生口鱼,吃口好,可以放大到两至三个钩距;而作钓小鲫鱼鱼速快钩距同样可以放到两至三个,鱼情慢则放到一个半到两个钩距。当然也会有特殊情况存在:

1)钓浮时

不管是快浮还是慢浮,钩距都会稍微大一点,一般是三个到三个半。钓浮鱼情密度较大,上浮的鱼并不会老老实实的呆在同一个水层吃饵料,因此大钩距会大大提高双尾率。

2)钓底时

钓底时钩距也有所讲究,因为有的鱼喜欢吃顿,也就是喜欢吃下钩的饵料,而子线绷直后鱼不太敢吃钩上的饵料,因此作钓时可以将钩距适当放小到一到两个钩子的距离,钓的稍微顿一点,让双子线在水下弯曲,方便鱼吃饵。

钓鱼子线的长短与钩距搭配问题


有不少文章都探讨介绍过子线长短与钩距的选择问题,钓什么鱼用多长子线、多大钩距,什么情况下长,什么情况下短、什么情况下钩距大,什么情况下钩距小,供初学者学习,说得基本是正确的,但基于什么原理,为什么要这样选择,里面的规律是什么,却很少有说的、或说得清楚的,我想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谈谈自己的理解。

钓鲫鱼时,常规情况子线一般不长于20厘米,钩距2厘米左右,钓草鲤时,常规情况不短于30厘米、钩距3厘米左右,可以考虑以此为基准加长或缩短子线和钩距。

鲫鱼是小体型鱼,性情温和,动作轻缓,吸食力量小,口腔短,吸食距离也就短,所以信号会小,子线越长,信号传递越差,而满足灵敏度够是钓鱼第一位的,既是选用浮漂线组也是调整浮漂的先要满足的条件,要不就根本无法钓了,所以钓鲫鱼子线就不会很长。这是钓鲫鱼子线会相对短点的最主要原因。

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懂得灵活变化,比如水冷、气压低等因素使得鱼口轻时,走水降低了钓组灵敏度时,需要采用跑铅、滑铅等特殊钓法时,等等,子线就要缩短。至于用到20厘米以上的情况,主钓鲫鱼时我没用过,除了是钓混养。

有人说可以增大摆动,招引鱼,其实招鱼主要靠饵的气味、鱼饵落水声音和小鱼争食的声音,子线长点起不了多大作用,要靠这样引鱼过来,说明鲫鱼是不活跃的,鱼口肯定不会好,长子线灵敏度就会不够。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把铅坠上移一些来达到同样目的,这样还能有8字环起作用而不大影响灵敏度。

鲤草等大体型鱼,吸食力量大,口腔深,吸食距离大,又常有偷到食转身就跑的习性,所以信号会大,子线长点灵敏度也能够用,这就给了我们能用长子线的机会。加上大鱼狡猾,反复在窝点转悠、侦察、试探,易引起浮漂误动,频繁扬竿又惊鱼,因而我们也不愿浮漂灵敏度太灵。

溜大鱼时,子线受到的力和主线是一样的,但子线更细,本就易断,子线短了,伸缩弹性很小,更容易断,我们就不能不让子线长些,这是钓大鱼须用长子线的主要原因。而钓鲫鱼一般就不用有担心断子线的问题。

另外,钓大鱼所用子线比钓鲫鱼粗多了,线一粗,柔软度就差很多,入口性变差,线挡嘴还容易引起狡猾程度更高的大鱼的警觉,加长些就改善多了,这也是用长子线的重要原因。除非是一些特殊情况下灵敏度需要(上面已列举了一些),不建议用到30厘米以下,灵敏度条件许可应该用到40厘米以上。

野生水域鲫鱼数量上远多于大鱼,一般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小杂鱼,只是密度有大有小。很多情况下钓鲫鱼是要讲速度的,为求快速到位,或抗小杂鱼抢食而缩短子线,这道理很好懂,就不细言。

主钓大鱼一般不用缩短子线,大鱼进窝,小鱼就吓跑了,对付办法主要是加大饵料(钓大鱼饵料的大和钓鲫鱼饵料的大不是一个概念,要大得多)和加硬饵料、加大抛竿频率,除非是杂鱼太多,影响严重。至于有人说长子线铅坠离钩远,隐蔽性好,那基本是主观想象,传统钓那么短的子线不是没法钓鱼了?铅坠到了20厘米开外,对鱼没什么影响了。

钩距的大小其实也是受制于灵敏度的要求,第二才是考虑两钩饵的相互干扰因素。常规垂钓,长子线弯屈失去拉力,短子线直立承受部分钩饵重量拉力,两钩在水底顺势摆开,与铅坠构成一个三角形,鱼吃下钩的时候远多于上钩,钩距越长,下钩灵敏性越差。

钓快鱼,鱼口好,灵敏度就不成问题,可加大钩距,减少两钩相互干扰,便于中双尾,而慢鱼通常是鱼索饵不积极、口轻的表现,灵敏度就要求钩距短些。各种水情、鱼情都可以按这个原则去考虑。

钓大鱼一般不采用调整钩距的办法来提高灵敏度,因为钓大鱼用的饵很大,调、钓目可调整范围大,合理调整调目、钓目可明显提高钓组灵敏度,再说钓大鱼季节跨度没有鲫鱼长,主要在夏秋季,水温所致鱼的活力不会差很多。当然这只是通常,也会有例外的。

钓无定法,胜于应变,败于教条。灵活应用,就是要掌握这些基本的常识和规律。考虑灵敏度是基础,解决垂钓中影响收获的主要问题是着眼点,然后才兼顾次要的有利因素,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出较强的应变能力,把鱼钓好。

钓鱼时该用多长的钩距?


今天的咱来说个小事,但这个小事对钓鱼来说却又不能说是小事,因为任何一个小环节没有做到位,都有可能让咱钓不上鱼。是什么小事呢?双钩钩距,是的,咱的钩距多少才合适呢?让小渔我来告诉你。

一、钩距就是钩长的2倍吗?

有经验的钓友都知道,一般的钩距是一个鱼钩长度的2倍,很多钓友也是照着这个做法来控制钩距,但是啊,钩距可不是固定的,而应该是根据情况有变化的,比如去钓不同鱼种的时候,那么什么鱼用多少钩距呢?我们下面分别说一下。

二、钓鲢鱼时的特殊钩距。

如果钓的是鲢鱼,一般采用钓浮的方法,因为鲢鱼喜欢吃水面的东西嘛,对付这种鱼,钩距就必须大一些,就不能再限于2倍钩长了,多长呢?甚至5倍钩长都行,为什么呢?因为鲢鱼的嘴特别大,吸饵时另一个钩饵会造成干扰,就会挡口了。如果钓一些大个体的鱼时,参考钓鲢鱼,也要把钩距拉大超过2倍,即使这些大鱼的嘴没有鲢鱼大,但钩距太小,还是会让两个钩饵变成一个,就失去了双钩的优势作用了。

三、钓什么鱼用小钩距?

除了超过2倍钩距的情况,还有用1.5倍钩距等小于2倍钩距的情况,这当然是钓小个体的鱼时如鲫鱼、白条等用的,根据这些鱼的嘴大小,这个钩距已经足够长了。所以说啊,钩距这个事看似是小事,但也不能忽略哦,很有可能不上鱼的情况就是钩距的错误导致的呢。

台钓子线固定钩距的打结方法


台钓子线固定钩距的打结方法图解,先将子线对折,定好上钩与下钩的距离,将对折点打一个松动的线结,不要拉紧。如下图所示:

将两根大头针,一根剪去针帽,插入泡沫板,将单线扣扣入有帽的大头针,将双线扣扣入无头的大头针

在捏紧子线的同时(捏紧是为了防止双钩距离滑动,影响结果距离),慢慢拉紧线结。

最后的子线双钩的结头如图所示。

选择钓鱼钩和调整钩距的诀窍


为什么你和同伴用的钓具规格一模一样,在同一个钓点钓鱼,渔获量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呢?如果鱼饵方面不存在差异,时间和施钓环境方面也没有明显的不同,就很可能是钩距方面出现了问题。

好多人都只知道鱼钩的规格会给施钓带来影响,却不知道在我们用双钩施钓的时候,两个钓钩之间的距离也是会给施钓带来影响的。所以,我们在用心挑选鱼钩的同时,还应当学会调整钩距。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让钩子和钩距在施钓活动中都很给力呢?一起来瞧瞧。

一、要想选出对施钓很有利的钩子,钓客需要这么做

了解钩子,是选好鱼钩的一大要点。鱼钩是由钩的柄部、钩的端部、钩的尖部、以及钩刺共同构成的。柄部又可以划分为头、背两个部位。现如今,市面上的钩子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钩子很可能在某个部位或者某几个部位有很大的差别。钓客在挑选的时候,若是没有仔细比对,难免会因为对钩子的了解程度不够而导致所选钩子不利于作钓。

了解鱼情,是选好钩子的第二要点。若是钓客对鱼情没有足够程度的掌握,是很容易在选错钩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这里所说的鱼情,主要是指鱼儿就饵时的开口程度。包括鱼儿张口的大小、鱼儿就饵的方式等,以及吃口的轻重、鱼儿的谨慎程度等等。

将不同种类钩子的特点和施钓时多变的鱼情结合起来,是选好钩子的第三要点。如果所选钩子不合适,在施钓的时候跑鱼情况出现的概率是极高的。有时候,钩子还有可能变形。所以,钓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鱼情、心中有钩子特点、心中藏着何种鱼情对应何种钩子的原则。

二、要想调出对施钓有利的钩距,钓客需要这么做

在挑出了合适的钓钩之后,要用双钩施钓的钓客需要做的就是调整钩距了。不过,钩距的调整可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想调出合适的钩距让渔获量大增的话,钓客是需要知道确定钩距的因素以及调整钩距的方法的。

第一,对钩距大小的有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首先,钩子的型号对钩距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钓客都知道,小型号的钩子用来钓小一些的鱼,大型号的钩子用来钓大一些的鱼。所以,在用大型号的钩子钓鱼时,钩距应当适当大一些;相反,在用小型号的钩子钓鱼时,钩距不妨适当小一些。

其次,目标鱼的的一些就饵习惯对钩距的确定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钓小鱼的时候,钩距不宜过大;相反,钓大鱼的时候,钩距不宜过小。如果钓大鱼的时候钩距不够大,在鱼儿吞噬鱼饵时另一个钩上的饵,很可能干扰到它们。

最后,鱼儿咬钩的速度对钩距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上鱼比较快,钩距就应当大一些。不过,当上鱼的速度变慢时,并不需要钓客调整钩距。那么我们在什么时候要缩小钩距呢?应该是在底钓的时候。

第二,调整钩距的技巧虽然有很多,但原则却是不变的。在调钩距的时候,钓客如果是想钓吃口偏大的生口鱼,不妨将钩距调得大一些;如果是想钓吃口偏小、吃饵较慢的滑口鱼,不妨将钩距调得小一些。那么我们所说的大一些、小一些是以多大的钩距为标准的呢?答案是:1.5个钩距。在钓浮的时候,钩距可以适当加大;在钓底的时候,钩距就需要适当缩小了。因为钩上的鱼饵在水底的显眼程度,是和钩距有直接关系的。

子线钩距大小是否影响野钓上鱼?解析野钓自制子线的钩距


钓鱼是非常好的户外活动,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项运动,尤其是野钓,很多钓友都喜欢野钓,野钓有很多的魅力。经常野钓的老钓友,其实钓鱼主要看重过程,并不在乎钓获多少,大多数老钓友不怎么喜欢吃鱼,但热衷于野钓的过程,经常起早贪黑,顶着烈日去钓鱼。

喜欢野钓的老钓友,主要热衷钓鱼的过程,不少钓友喜欢自制钓具和饵料等,随着台钓的普及,子线成为了野钓消耗最快的钓具之一。自制子线需要鱼钩和鱼线材料,对钓鱼人的钓技也有一定要求,绑钩就是最必要的技巧,而很多新手钓友往往会忽略钩距,到底野钓的钩距要多大,有什么样的讲究呢?

对于野钓的子线的钩距,很多钓友没有什么概念,大多都不知道子线钩距对于钓鱼有什么样的影响,其实这也跟野钓的鱼情有关系,野钓针对的是水广鱼稀的自然水域,鱼口通常不会太好,野钓时钩距对于鱼获的影响也比较小,而当你到鱼情好的自然水域野钓,子线的钩距能影响你的中鱼和中双尾的概率,尤其野钓小鲫鱼时,子线适合的钩距直接影响钓获双尾的概率,从而影响野钓的鱼获。

野钓根据水域的鱼情不同,很多钓友会选择钓小鱼或者守钓大鱼,当然也可能作钓鲢鳙这类特殊鱼种,那么选择制作子线钩距也要因钓而定。野钓最多的是钓鲫鱼这类小个体鱼,由于鲫鱼的个体小,通常选择的细线小钩作钓,为了提供钓组的灵敏度,通常自制的子线较短,大致在8CM到25CM不等,钩距主要根据鱼钩大小,控制在2到3个鱼钩大小的钩距。

野钓的鱼情复杂,并非想塘钓一样,知道坑塘的鱼个体的大小,根据鱼大小来自制子线钩距大小,从而来提高中获双尾的概率,野钓主要根据子线钩距和调钓的灵敏度,观察漂相控制抬竿的时机,从而提高中双尾的概率,这样能提高野钓的收获!

钓友们在大型的湖库野钓,通常会把鲢鳙作为目标鱼,鲢鳙的特殊进食习性,靠鱼鳃过滤觅食,子线的钩距也有所不同,野钓鲢鳙最常见的钓法是上钩挂饵,下钩空钩作钓,这类钓法最主要控制钩距和钓饵的雾化快慢。野钓鲢鳙的子线钩距,很多钓友都会适当加大,我自己野钓通常会控制5CM左右,主要是野钓鲢鳙的鱼情慢,饵料雾化也不会太快,因此我个人会控制较小钩距,提高鲢鳙的钓获率。

野钓自制子线的钩距,主要是根据野钓的目标鱼和水深有关系,对于子线的长短和钩距,野钓钓友们要不断实践,毕竟不同的水域鱼情不同,重要的在野钓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制作出最适合的子线,最好合适的钩距。以上是我个人的经验,希望能帮到更多钓友。

浅说野钓搓饵时钩距还是小点好


浅说野钓搓饵时钩距还是小点好。在说之前先声明一点,我从不用拉饵,所以我下面谈及的关于钩距的话题,不涉及拉饵垂钓时的钩距。

我野外钓鱼的时候,钩距总是用的很小,因此总会引来钓友的一些讶异。记得还是去年在剑阁公兴镇钓鱼的时候,一位广元的朋友看我钓鱼,当我换饵的时候,他脱口而出:你的钩距好小哟!我只是简单的应承了一下

当我把一条一斤多的鲤鱼拉到面前时,他兴奋的叫道:哈哈!两个钩子都在嘴里!

我这才肯定的告诉他,野钓,这就是小钩距的好处。

现在的漂尾都比较细,再加上很多朋友都喜欢钓钝,饵料的比重稍微大点,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双饵到底的。这个时候如果钩距再大一点,弯曲的长子线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我们经常有大黑漂提空竿的时候,为什么,常常就是弯曲了的子线惹的祸。

既然是野钓,水底的情况就比较复杂,水草、树枝是很难免的。双钩无倒刺,中鱼后很容易让另一支钩挂上杂物,这个时候脱钩跑鱼是很容易的。怎么办?是靠运气侥幸成功呢,还是主动出击解决问题。

其实我在垂钓时钩距一般都比较小,以前是两个钩长,后来是一个半钩长,现在是0.5个钩长,有时候还更小。

野钓,好不容易整了条大的,仅仅是因为另一支钩不在鱼的嘴里,一不小心就让它跑了,你说气人不气人。洒脱、放流都是对的,但不能和脱钩跑鱼混为一谈。

把钩距搞得小小的,只要搓饵还算方便,我看钩距还是小点好。

双钩钓鱼的钩距以及子线长度技巧


不同的钓鱼人有不同的玩法,钓鱼本身就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随心就好,这里没有什么不好的看法。这样传统钓的朋友也可以看看,还是有点好处的,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首先钩距指的就是上钩门底部到下钩柄顶的距离。见下图:

钩距

子线板

如果朋友想玩台钓,玩得细一点,那么还是建议入手一个子线板,自己DIY也可以,不是很复杂,却是很实用的工具。好处是所有子线以及钩距确保差不多长,台钓中换子线组也无需重新找底。

钓无定法,根据个人习惯以及水情、鱼情、天气等变化来确定子线长短与双钩距离。下面的一些内容可以看看当参考。

一、巨物vs鲫鱼,双钩距离以及子线大概长度

钓大鱼时候子线首先得长,一般区间为,40到100CM对折,钩距离为二到五个钩距。钓鲤鱼草鱼等正常情况下2个到3个钩距子线50到60CM对折就够,现在天气热了,钓鲢鳙的黄金季节来了,因为鲢鳙是通过吸入含有钩饵的水,然后过滤来吃食的,钓鲢鳙就得加大钩距,且上钩小于下钩,下钩主要作用的起锚鱼的作用,这边就不细说了。钓乌青巨草的时候一般放到1米对折,有几个作用,一是全水层抓口,第二是很多黑坑限主线长度,那么我就子线放长一点,第三是大鱼冲击大,长子线可以起个缓冲作用,防止切线跑鱼。

钓鲫鱼子线区间一般为20到40cm对折,具体长短可以根据季节变换以及钓法做调整。春天40cm对折,子线稍微长点降低鱼的警惕性,因为鲫鱼刚过冬过来,索饵胆小但又贪食而且聚鱼相对还是较慢,却对活食较为敏感,在这个长度子线摆幅较大起到斗鱼引鱼的作用。

夏天我个人一般是30CM对折,这个季节鲫鱼吃口好,只要把漂调准确,中鱼率很高且有一定速度。

走水等一般极端情况下,重铅钓滑铅跑铅的时候为了增强信号传导及灵敏度这时一定要采用短子线,放10到15cm对折就差不多了。

钓滑鲫鱼的时候,30到40CM对折,既考虑到漂座的隐蔽性又考虑到信号的鱼吃饵时候的信号传导。

钓鲫鱼钩距一般钓小鱼一钩半距离;钓大鱼双钩距离,没一个具体准则,全看个人习惯。

长子线饵的摆幅较大,鱼的吃口好,距铅坠较远隐蔽性好,同时不易切线跑鱼,但是信号慢一拍,基本是钓巨物时,抓大黑漂抓死口。子线短,信号传导快,一些轻微的动作都能捕捉到,可以钓滑口鱼,缺点是隐蔽性差,假信号也比较多,影响判断。

钩距优缺点跟,子线长短有类似的地方,双钩距离过信号迟钝,双钩距离过小鱼信号又会比较紊乱。

选择钓鱼钩和调整钩距的技巧


钓鱼时,相信不少钓鱼人都曾经发生过这种情况,觉得非常烦躁。和同伴用的钓具规格一模一样,在同一个钓点钓鱼,渔获量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鱼饵方面不存在差异,时间和施钓环境方面也没有明显的不同,就很可能是钩距方面出现了问题。

好多人都只知道鱼钩的规格会给施钓带来影响,却不知道在我们用双钩施钓的时候,两个钓钩之间的距离也是会给施钓带来影响的。所以,我们在用心挑选鱼钩的同时,还应当学会调整钩距。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让钩子和钩距在施钓活动中都很给力呢?一起来瞧瞧。

一、选出对施钓很有利的钩子

了解钩子,是选好鱼钩的一大要点。鱼钩是由钩的柄部、钩的端部、钩的尖部、以及钩刺共同构成的。柄部又可以划分为头、背两个部位。现如今,市面上的钩子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钩子很可能在某个部位或者某几个部位有很大的差别。钓鱼人在挑选的时候,若是没有仔细比对,难免会因为对钩子的了解程度不够而导致所选钩子不利于作钓。

了解鱼情,是选好钩子的第二要点。若是钓鱼人对鱼情没有足够程度的掌握,是很容易在选错钩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这里所说的鱼情,主要是指鱼儿就饵时的开口程度。包括鱼儿张口的大小、鱼儿就饵的方式等,以及吃口的轻重、鱼儿的谨慎程度等等。

将不同种类钩子的特点和施钓时多变的鱼情结合起来,是选好钩子的第三要点。如果所选钩子不合适,在施钓的时候跑鱼情况出现的概率是极高的。有时候,钩子还有可能变形。所以,钓鱼人一定要做到心中有鱼情、心中有钩子特点、心中藏着何种鱼情对应何种钩子的原则。

二、调出对施钓有利的钩距

在挑出了合适的钓钩之后,要用双钩施钓的钓鱼人需要做的就是调整钩距了。不过,钩距的调整可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想调出合适的钩距让渔获量大增的话,钓鱼人是需要知道确定钩距的因素以及调整钩距的方法的。

1、对钩距大小的有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首先,钩子的型号对钩距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钓鱼人都知道,小型号的钩子用来钓小一些的鱼,大型号的钩子用来钓大一些的鱼。所以,在用大型号的钩子钓鱼时,钩距应当适当大一些;相反,在用小型号的钩子钓鱼时,钩距不妨适当小一些。

2、目标鱼的的一些就饵习惯对钩距的确定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钓小鱼的时候,钩距不宜过大;相反,钓大鱼的时候,钩距不宜过小。如果钓大鱼的时候钩距不够大,在鱼儿吞噬鱼饵时另一个钩上的饵,很可能干扰到它们。

3、鱼儿咬钩的速度对钩距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上鱼比较快,钩距就应当大一些。不过,当上鱼的速度变慢时,并不需要钓鱼人调整钩距。那么我们在什么时候要缩小钩距呢?应该是在底钓的时候。

4、调整钩距的技巧虽然有很多,但原则却是不变的。在调钩距的时候,钓鱼人如果是想钓吃口偏大的生口鱼,不妨将钩距调得大一些;如果是想钓吃口偏小、吃饵较慢的滑口鱼,不妨将钩距调得小一些。那么我们所说的大一些、小一些是以多大的钩距为标准的呢?答案是:1.5个钩距。在钓浮的时候,钩距可以适当加大;在钓底的时候,钩距就需要适当缩小了。因为钩上的鱼饵在水底的显眼程度,是和钩距有直接关系的。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钩距》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滑钩钓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