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天不好钓鱼。

对不懂钓鱼的很多新手来说,钓鱼过程中遇到的奇怪事会很多,咱今天就说一件困扰了不少钓友的事,就是调好的浮漂为什么会在一次次的抛竿后逐渐上浮,其实告诉大家答案后大家肯定会恍然大悟。

一、钓目逐渐增长的原因一

首先我们要知道,钓目增长与钩上的饵和水底的情况有直接的关系,第一个原因,就是水底不平,你的线组一切都没变化,只是第一次抛竿和第二次抛竿相距了10公分,而在水底这10公分的距离有30公分的落差,那钓目不变化才怪。

二、钓目逐渐增长的原因二

第二个原因,是在用搓饵时,双钩的搓饵一般在水底是都躺底的,并且两子线会以八字状分开,如果搓饵又大又硬,会完全躺底,双子线也有可能会部分斜躺,而一旦你的饵团稍微轻了一点,造成了双子线呈垂直状态,那么线由斜变直,自然就会使浮漂上升。

三、调目逐渐增长的原因一

调目出现增长或许更显诡异,其实了解后也没什么奇怪的,第一个原因出在钓线上,钓线都有一定的延展性,如果我们钓的鱼个头大,鱼线因延展变得长了,没有及时复原,入水后其调目就会变化,这一点很好理解吧?

四、调目逐渐增长的原因二

第二个是因为浮漂,浮漂的材质有多种,如果是芦苇浮漂,受热胀冷缩的影响会很大,有一点点温度的升降,漂身的体积就会有变化,遇到温度逐渐升高,就会出现调目慢慢上升的情况。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就是钓2小时左右,重新调一次漂就行了。

编辑推荐

垂钓时浮漂为什么自动长目 浮漂长目的多种原因


在垂钓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比如说对于学习台钓的新手朋友来说,悬坠底钓时经常会碰到浮漂自动长1或者2目的情况,没有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会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理解,因为很多新手只听说过浮漂甚至子线会吃水,漂目越来越少,但是从来不知道浮漂会自己上长目数,为什么会出现长目的情况呢,那么出现之后如何应对呢,这里就分析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方法。

第一、浮漂长目是一个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导致长目的原因很多情况下是被新手朋友给掩盖或者忽略了,发生之后会觉得难以理解,不知道如何应对,甚至对于一些老钓手来说少量的长目也会让他们出现错误的分析。

会认为是钓点的深浅不一或者自身调钓不准导致的,也有的会认为是刚更换的子线稍长了,也有的会认为是窝点的鱼儿顶着钓钩了,其实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通常有这么三种,需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应对方法,才能够保证钓组的灵敏度,并确保浮漂调钓的准确性。

第二、出现浮漂自动长目的第一个原因是:水底的密度增加导致钩饵变轻。

1、水底密度增加的情况经常发生在竞技池或者是密度较高的鱼塘,野外垂钓时出现的几率比较少,因为钓者在高频率打杆的时候,饵料投入过多雾化过快,进窝的鱼群也比较多。

2、混乱中会把水底的泥层搅动,导致水底的水密度比中上层要高,钩饵产生的浮力就加大,浮漂也就会上升,在别的钓场如果水底泥浆较厚或者残剩窝料多的话都会导致鱼儿争食导致水底变浑浊,垂钓的时候不需要用大量的饵料来做窝,根据鱼口状况用好饵才能发挥饵料的最大效果,提升鱼口。

3、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以在铅坠上添加少量的铅皮,保持钓目不变,也可以调整下之前定的钓目,加长子线,把浮漂往上移动一点,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可以少量减少铅皮也可以不动铅皮重量加大调目钓离底,最后一种方法就是无需改动调钓目数,把钓钩投在窝点的边缘处,过一阵子再钓窝点重心,抛投的时候要准确,抛竿技巧不达标会影响上鱼率,所以尽量使用趁手的钓竿,提高控杆水平。

第三、出现浮漂自动长目的第三个原因就是:水面有悬浮的东西导致风线没有沉入水中,或者有时钓的比较浅。为了不惊扰鱼儿没有压线,这都容易导致钓目上升,原因容易理解,但是应对的方法一定要正确。

如果之前钓的是2目,鱼口比较好,但是浮漂自动长到3目的时候鱼口就变差了,这种情况下要上移浮漂1目改成钓4目,而不是下移浮漂调到之前的2目,不然的话就会让原本不好的鱼口再度恶化,不过若是使用质量较重的碳素线就算不压竿也会自动沉入水中,就不会这种情况,另外使用的浮漂质量方面要达标,动作漂相都要准确尽量避免因为浮漂方面影响垂钓。

第四、出现浮漂自动长目的第三个原因就是:钓线的延伸性导致的。

1、在使用尼龙线垂钓的时候,能够感觉到尼龙线和其它钓线不同,会有较大的延伸性,一般延长之后就不会再缩回去,这不是弹性,如果在钓到较重的大鱼或者多次垂钓较大的鱼儿时就会拉动钓线导致钓线延长,如果浮漂下方的主线以及子线延长的话就会出现浮漂长目,一般情况下钓的越深,长目的幅度也就越大。

2、在注重子线的同时也要注意主线的使用寿命,尽量使用质量比较好的钓线,如果线体延长导致漂目自动增长的话,就会出现漂相减少,顶漂增多的现象,容易脱钩,此时最好再次找底,并找到最为合适的钓目即可。

深秋垂钓总是不上鱼,原来是有原因的


秋季钓鱼本来应该是收获满满,但是这几天不停的有钓友反馈鱼不好钓,蚯蚓红虫不开口,软料之类的就更别说了,别说传统的味型,就是现在广为流传的大蒜、蚕豆也是统统都不行,到底怎么回事呢?

我大致总结了一下,基本上有这么几个因素影响了鱼口:

一、天气原因

夏季垂钓,鱼口开口也就是早上7点到10点,下午6点8点这两个时间段,其余时间不是说不开口,口非常少。那么到了秋季,尤其是这段时间,匹配夏季时间段,恰恰要推迟24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秋季垂钓上午10点12点左右,下午4点6点左右的水温才接近夏季垂钓时间,按照夏季鱼口的时间来深秋垂钓那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是天气造成的因素,所以适当调整垂钓时间,那比然有一定的效果。

二、饵料原因

夏季垂钓,饵料主要味型都要求不要太浓、太重,但是到了秋季,一则鱼因为要过冬,急需在这个季节补充体内脂肪,所以食口打开,二是水温过低,味型不大不弄根本就传导不开,所以秋季饵料一定比夏季要浓、腥,香。

三、夏钓潭

说白了就是钓深,但是同样是水温问题,秋季垂钓钓位尽量选取向阳的位置,这样的水域水温有保证,才能保证鱼群因适应水温才能进钓点,这点尤其重要。

四、线组问题

夏季垂钓黑坑就不多说了,都是固定线组,但是野钓则讲究大线组配合来适应水中多鱼情,但是秋季则不然,尤其是深秋,大鱼基本上往深处游,钓的最多的反而是小鱼,如果为了钓大鱼,那就不多说了,但是如果是为了鱼获,那肯定是小鱼比大鱼多,鲫鱼体型小,太大的线组本身就自带浮力,即使鲫鱼吃口了,漂相也是纹丝不动,所以深秋钓鱼,如果为了钓鲫鱼,那么还是多用细线组。

最后则一定要强调一下,以上因素如果都规避了,那一定要判断目标水域是不是有鱼,没鱼多牛逼的技巧都是扯谈,有密度的情况下,钓技只是辅助,只有鱼密度一般,钓技才是关键。

钓鱼为什么经常切线,可能是这些原因导致


嗖啪一下,眼看到手的鱼就跑了,原因这是切线跑鱼了,我相信钓友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说让人很懵逼,不仅如此还会因为这个会别人嘲笑,当然嘲笑没啥,关键是跑鱼了后续钓鱼就不是那么顺利了。当然这样的情况谁也不想发生,但很多时候也很无助,其实钓鱼切线的情况,主要找对了原因,其实多少还是可以避免的。今天呢我就通过我多年垂钓经验,给钓友们分享一下,导致钓鱼切线的几个原因,供钓友们参考学习,如果你不想日后切线,那就往下看吧。

原因1:很多钓友现在选购鱼线的时候,就是看准一个,那就是便宜。都会为了省钱在网上买一些鱼线,这样的鱼线不能说不好,但很多便宜的鱼线,商家为了卖得好都会吹嘘,其次就是以次充好,或者是虚假标号,这样的鱼线质量自然不行,钓友们在钓小鱼的时候没事,钓到大鱼的时候就容易切线,所以不要贪图便宜。

原因2:任何的东西它都是有寿命的,鱼线也不例外,在钓友们把鱼线绑成线组之后,它经常在水中浸泡,自然使用的次数多了,寿命也会缩短,加上钓鱼的时候难免有拉伤鱼线的地方,或者鱼线挂住东西有受伤的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切线自然就跑不了了,所以钓友们在钓鱼结束后,要检查线组,有伤的不用就是了,这样自然就降低切线几率。

原因3:鱼线的种类分为主线和子线,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当然切线的时候说不好从主线还是子线切线。但切线的原因跟搭配不合理有关系,一般情况下主线和子线搭配都是从大到小,如主线1.2子线1.0,可很多钓友偏偏就是不这样来,胡乱搭配只会导致切线的发生。所以合理搭配很重要,不然切线没商量。

原因4:钓友们用鱼线就是去钓鱼了,自然在钓鱼的时候就比较兴奋,一兴奋就控制不住自己,猛力的提竿或者胡乱拉扯,这样在鱼受到刺激的情况下,就会被能疼,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四处乱窜,鱼线处于绷紧的状态,一旦这样了自然容易切线了,所以合理的手法钓鱼很重要,钓友们不可胡乱瞎搞。

以上这些不知道钓友们看完之后是否有所启发,分享呢就到这里了,还是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钓鱼钓到怪物,原来是外来物种


2018年2月7日,一位市民在武汉江边钓鱼,意外发现一条浑身金黄的怪物鱼,四下搜寻,又发现3条,颜色分别为金黄、粉白和黑色。这些小东西有个俗称叫做六角恐龙。

此前,记者曾在江滩花鸟市场见过这种俗称为六角恐龙的小动物。因其三对羽状腮像角一样能高高竖起,体态如恐龙的缩小版,因而得名。

六角恐龙是墨西哥钝口螈,又名美西螈,是墨西哥特有的两栖物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但在我国经人工养殖繁育,在宠物市场里已十分普遍。 美西钝口螈,钝口螈科,脊索动物门,有尾目,俗称六角恐龙,是两栖类动物,因其独特的外貌及幼体性成熟而著名。在全球有作为宠物而被饲养(特别是北美等地),有明显的肋骨间沟,尾部侧向压缩,头部宽大,眼小,不好动。 

美西钝口螈是一种火蜥蜴,这种两栖动物是动物界的彼得潘。是两栖动物很有名的幼体成熟种(从出生到性成熟产卵为止,均为幼体的形态)。它一生都处于幼虫阶段,这也说明了它为什么会有羽状鳃和没有眼睑的眼睛。除此以外,它还具有非凡的再生能力。肢、尾残损后可再生。一只美西螈失去一条腿后,它很快又会长出新的,它甚至能再生非常复杂的身体部分,其中包括部分大脑、脊髓,因此科学家对它非常感兴趣。平均寿命10-15年。

因污染和栖息水体砂石化地破坏而面临灭绝。产于墨西哥城附近的湖泊,为当地人所食用。可以在实验室繁殖,也被人们当做宠物饲养。

浮漂自动长目和降目,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调漂是台钓中非常需要注意的技巧,入门比较难,需要长时间学习和总结。好不容易学会了调漂,结果钓鱼的时候又出现钓目自动减少和增加的情况,让原本就复杂的台钓调漂变得更加复杂。其实真正的了解了调漂,对于这种钓目自动增加或者减少的情况应该知道原因。钓目的增加或者减少,无非就是线组变重了、浮漂浮力变大了导致的。具体原因和应对方法,我们简单分析下。

一、降目

先说降目的情况,这种情况比较多,而且好像更符合常理。

1、线组和浮漂吃水,导致线组总体变重,浮漂的吃铅和浮力没变,自然线组就会被往下拉了,目数当然会减少,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抛竿后没钓目的情况。解决方法有2个,要么调漂前先把浮漂和线组在水里泡泡,比如粗找底后开始开饵,打窝之类的,然后再调漂。要么就钓一会,目数不对了重新半水修正一下。吃水是无法避免的,所以调漂也不是早上调整好了就钓一整天的。

2、还有可能是换饵导致的,比如说调整好的浮漂挂饵垂钓,开始钓2目,这时候可能一饵到底。结果鱼口不理想,换比重更大的饵料,或者挂比较大的饵团,总之就是现在用的饵料比刚才用的重了,这时候就会出现钓目减少的情况,从一饵到底变成双饵到底而已,其实并不影响垂钓,如果非要调整,就把浮漂上拉一点。

3、调漂的时候没压水线,钓的时候压风线。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天气比较好,调漂的时候忘记压风线了,钓的时候发现起风了,不压风线的话线组乱跑,压了风线这时候也会出现降目。因为原本飘在水面的风线,变成了沉在水中,线组增加了重量。

二、长目

长目貌似非常不符合常理,吃水降目听多了,居然还有长目的情况,实在让人难以理解。降目是因为线组变重,长目是因为浮漂浮力变大。像水库放水导致水位下降,这种长目就不在讨论之中。

1、浮漂的材质不同,热胀冷缩的系数不同,比如去壳羽毛、芦苇、塑料,此类浮漂的热证冷缩系数很大,天气热的时候太阳晒的久了,上层水温比较高,导致浮漂发胀,自然就相当于浮力增加了。所以会出现长目的情况,解决方法就是重新调下调,改变钓目或者加铅皮到原来调目。

2、第二种情况在钓浅水的时候比较常见,就是用饵量比较大,饵料雾化也比较好。比如浮钓鲢鳙,比如使用散炮,都会导致一小块水域的水密度变大,杂质变多了嘛,比重自然就大了。相当于浮漂的浮力增加了,自然会出现长目的情况。这种情况不太影响垂钓,可以正常钓鱼。

3、最后一种情况不属于重力和浮力的变化,是一种特例。比如调整好浮漂后开始钓鱼,更换了比较长的子线,钓目也会增加的,这点相信是比较好理解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子线是有延展性的,比较好的子线拉伸后会快速回复,但是质量差的就不行,如果连续上了鱼,质量差的子线可能就被拉伸变长,自然出现长目。解决方法其实可以正常垂钓,也可以下拉一点浮漂。

总之钓鱼中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但是肯定都是有原因的,其实长目对于钓鱼来说影响不大,但是降目就比较严重了,一定要注意反复修正下调漂,这样会更准确。

目数


鱼漂的目数是指浮漂尾部的彩色格段,一个颜色为一目,中间有黑色分隔,彩色格有多少就是多少目的漂。垂钓时,我们所说的目数一般来说是以露出水面的格数计数。

鱼漂目数

一般台钓浮标有11目,13目,15目的都有。一般台钓调标,都是调4目,钓2目。调几目指不带饵半水显示的目数,钓几目指带饵钓底或钓浮显示的目数以钓底为例:调10目,带饵半水以3目为例,钓底显示4目至9目都可以,目数越多则越不灵敏。

一般来说,浮漂目数越多,行程越长,稳定性好,抗风浪强,但这只是指标尾,同时还要看标身和标脚,长脚长身翻身慢,钓截杀,短脚短身翻身快,方便快速入底。

调目的技巧

拿到一支浮标,除需要熟悉一下浮标的整体性能以外,还要去找一下这支浮标调多少目是最好的状态,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浮标在什么目数下是灵敏而且能放大信号,什么状态下是迟钝动作反应滞后,我们确定的这个调目是我们垂钓时最实用的。虽然当然把浮标调到0目时,这是调的最灵敏,当然钓平水时是钓的最灵敏点,但这些在实际钓鱼的时候不实用,出现假信号多,上鱼率就相对降低了。

今天小编就教大家怎么找这个目数。

1.先用水将浮标浸泡一夜,第二天才能更准确的找出这个目数。

2.再将这支浮标调至成平水,铅皮要用一整块的,里面不要夹杂小铅块,所以在调的时候一点要小心一些。

3.再找一块铅皮把浮标调成有目数,如五目,再另外加一点铅皮,把它调成六目,这样做的目地是想看清楚浮标需要多大的铅皮可以减少或增大一目。

4.取下调五目的铅皮,把调平水的铅皮按照刚才调六目时加的一点铅皮的大小画上六个小格子,此时一个格子的重力相当于1目的位置。

5.把铅皮缠绕在铅皮座上,(画有格子的放在最外面,容易剪切),绕上铅皮后即要先剪掉一格,露出一目,有了检查我们的一格是否精确为一目,在剪的时候要少剪一点,以防剪过头。

6.我们就按照这种方法,一目一目的让浮标升起,直到剪到某一小格铅皮时,出现突然有两目左右的上升,这个目数就是我们要找的目数,这个目数也是我们钓鱼时要调出来的最佳目数。

还需注意几个要点

1.剪的时候注意不要一下子剪过头,如果剪过头要从新更换铅皮,重新调整浮标。

2.并非所有的浮标都能找到最佳目数,但能找出最佳目数的浮标一定是好标。

在掌握了这个要调的目数后,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调到此目数,能更大化的提高中鱼率。

以目数判断来鱼讯号

钓鱼时,根据鱼漂目数的变化来判断鱼咬钩的信号:

1、水面上的浮漂目数有力的下顿1~2目,即可提竿中鱼。

2、水面下的浮漂目数匀速上升3目以上,即可提竿中鱼。

3、水面上的浮漂目数没有变化,但是正在缓慢的移出钓点,即可提竿中鱼。

4、刚刚抛竿,浮漂还没有翻身的时候,平躺的浮漂出现抖动或者快速移位即可提竿中鱼。

浮漂翻身后,为什么钓目时而增目、时而减目?6个情况


调漂的最后一步,就是钓目确定了,而钓目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对应调钓时,钩饵在水底的状态,钓目的在水中的动态增减,被我们成为漂相,如减目是沉,增目是顶,但凡这些,我们统称为动态变化,换句话说,不管钓目怎样的动态变化,都是正常的;那么既然有动态,作为对比,钓目一动不动的时候,就是静态,那么静态的增减目,这就属于不太正常,比较有意思的事情了。

要知道,浮漂、铅坠、钩饵,一旦调钓完成,就达成了一种相对静态的平衡,钓目的动态变化,就是因为这种静态平衡被打破,导致了水面之上的钓目发生了动态增减;但是静态的钓目增减,说白了,就是钓组的静态平衡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如水线受水流冲刷弯曲,钓饵溶散,浮漂吃水,换饵后比重由变化,更换浮漂(吃铅变化),更换不同长度的子线,等等,都会导致钓目出现静态的变化,但是,必须要区分哪些是可控,哪些不可控。

因为可控的变化,我们可以微调,如长度不同的子线,更换之后,钩饵在水底的状态不同,自然钓目发生了变化,如更换不同比重的饵料,同样对静态平衡的钓组,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钓目出现变化,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是钓目发生了变化,对我们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钩饵在水底状态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可以捋一捋,常见的钓目静态变化,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情况一、随着垂钓时间增加,浮漂和线组吃水导致的减目

任何材质的浮漂,如果使用时间久,不保养,都会表面形成肉眼不可见的磨痕、凹坑,不仅肉眼不可见,用手指肚去摩擦,也一样无法感知,但是这种磨痕和凹坑确实存在,比如芦苇材质的浮漂,长时间不用,亦或者不保养,漂肚会出现皲裂,就算是纳米材质的浮漂,也会出现类似情况;而线组使用久了,鱼线表面也会不再光滑;当这种线组和浮漂搭配组合之后,都会因为表面张力,吸附一定体积的水,导致线组质量变种。

但漂肚的体积不会变化,浮力和吃铅自然也不会变化,结果就是除了钓饵和铅坠,还有线组、浮漂吸附水后的重量,钓目自然会下降;这种情况,和个人使用习惯有关系;比如有些老钓友,习惯在调漂之前,把浮漂挂好之后,整个线组扔进水里,然后再开始开饵,待开饵完毕后再调钓,其实就是先泡水,然后调钓,这样在后期池钓过程,线组和浮漂的这点吃水,基本就不构成影响;第二个建议,就是定期保养,比如漂蜡、指甲油都是可以的,实在不行,每次把下水前,浮漂在头皮上摩擦几下,也足以解决。

情况二、饵料导致的钓目减目、增目

这主要是使用商品饵会导致钓目发生静态变化,一般有三种情况导致,第一种,饵料的正常溶散,会因为钩饵重量慢慢减轻,钓目缓慢上升,这属于正常情况;第二种,饵料开好之后,因为保存不当,饵料外干内湿,随着垂钓时间延长,越到后面,饵料中的水分越少,就相当于变相改变饵水比,进水后压目自然不会是原来目数;

第三种,则是因为钓法发生了变化,如换比重,比如加轻麸了,饵料比重变轻了,钓目自然增加,比重增加了,如添加酒米、颗粒物等,那钓目自然会减少;所以第二、第三种原因,就纯属人为原因导致,我们只要稍微注意一下细节,这种钓目变化,只要微调一下,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情况三、压风线压得不好导致的钓目变化

台钓的钓法,因为线组和鱼竿等长,所在在垂钓的时候比较注意压风线,而压竿稍也是很讲究的一个小技巧,随着风速、水流流速不同,压线,也就是竿稍入水的距离不同;如果调漂后,天气、水流流速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发生了变化,而且变化并不大的时候,钓目发生了变化,并不让人觉得奇怪,这种情况,我们先延长竿稍入水的距离,然后观察一下,如果钓目回复正常情况,就没问题了。

情况四、漆面工艺处理不佳的浮漂,在高温天气时容易发生钓目增目

浮漂有很多材质,如纳米、巴尔衫木、羽毛、芦苇等,材质不同,材料的膨胀系数是不一样的,但是好浮漂,会通过漆面的处理,将材料的热胀冷缩影响,降到最低,但是漆面处理不佳的浮漂,则很容易在高温天,浅水区域,营养浮漂的膨胀,比较常见的是羽毛、芦苇浮漂,纳米材质浮漂出现的比较少,但凡出现这种情况,基本上都是浮漂的漆面工艺处理上有问题,多出现在廉价浮漂,只需要重新做一下调目,再精找底,确定一下钓目就可以了。

情况五、散炮抽窝后,钓点水密度发生变化,浮力发生变化了

这种情况在黑坑比较常见,野钓比较少见,因为散炮的一个特性,就是溶散效果特别好,尤其是有些钓友为了增加散炮溶散效果,大比例添加轻麸,抽杆的频率的又比较密集,钓点附近的水域密度都发生了变化,浮力大大增加,这里的浮力增加,是指水的浮力,其实也相当于增加了浮漂的浮力,那么钓目自然发生增目,这个时候并不需要微调钓目,因为随着垂钓时间延长,饵料溶散完了,水密度自然回复如前,此时微调,反而没有必要。

情况六、更换了不同长度的子线

子线在实战中,主要是根着钓法而调整,如打快鱼,打滑铅,用短子线,长子线,守钓、打行程、打浮,但是子线调整了,漂座到水底的距离虽然没有变化,但是钩饵在水底的状态,却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更换长子线,钓目会增加,更换短子线,钓目有可能下降,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在更换子线后,根据子线长短,做一下微调,也就可以解决了。

在垂钓过程中,任何情况出现,其实都是有缘由的,只要我们耐心分析,看上去原因很多,貌似检索起来比较繁琐,其实快则十几秒,慢则两三分钟就能完全处理,所以大可不必心慌,耐心、细心,出现意外情况,微调验证钓目后,多数情况都能解决。

浮漂钓目变了,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怎么变的?


调漂的目的在钓到鱼,想要钓到鱼就必须让鱼方便吃饵,所以说调漂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双饵呈现出让鱼更方便吃饵,让钓友更方便看漂相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找口的过程。所以对于调漂还有钓友这样形容,调几目无所谓,关键是钓几目,而这里说的钓几目指的是已经调整好的浮漂,通过钓目的变化让双饵呈现不同状态的意思。我们看不到水下情况,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钓目的变化来了解双饵在水底是个什么状态。

一、双饵的不同状态对于鱼口的影响

台钓讲究用双钩双饵,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无非以下几种,双饵悬浮,一饵触底一饵悬浮,双饵到底,最后就是双饵、子线、铅坠都躺底,不管钓目和调目是多少,这应该是从灵变钝的一个变化过程。顺便也说一句,钓目多少,调目多少,我们通常不根据这个考虑灵顿,钓目和调目的多少可以理解为物理学上的理论灵顿,跟实际的鱼口关系不大。我举两个例子,比如说钓浮,双饵悬浮,同一副线线组的情况下,钓2目和钓3目,哪个灵哪个钝?从物理学角度可以说是钓3目钝,但是对于鱼口来说有啥关系呢?再举例来说,钓2目和钓3目,钓2目的时候铅坠躺底,钓3目的时候双饵触底,这时候肯定是钓2目的钝啊。所以关于灵顿,我们通常还是以双饵状态或者子线绷紧、松弛弯曲、躺底等多个状态来衡量。

对于底层鱼类来说,尤其是野生鱼类,习惯性的低头觅食寻找食物,对于悬浮的食物大都没有养成抬头进食的习惯,比如鲫鱼、鲤鱼,甚至明明是中上层的草鱼,这是野生鱼类的觅食习惯。还有就是子线对于鱼饵是否有拉力,也会影响鱼类的进食,尤其是在鱼口比较轻的情况下。还是举例来说,鱼的进食动作多是吸,就是突然张大口腔,形成负压,把食物和水吸进去。鱼口轻的季节吸力小,如果子线对鱼饵有拉力就容易导致鱼不能把饵吸进去,所以冬季钓鱼的时候经常会让子线松弛,让子线对鱼饵没拉力。而传统钓的铅坠到底,可以说调漂很钝,但是冬季照样好用,关键就在于鱼动作轻也能把饵吸进去,漂相虽然小,但是毕竟有。可见双饵和子线在水底是什么状态,对鱼口的影响有多大。

二、钓目的变化跟双饵状态的变化关系

以标准的调四钓二为例,空钩半水调4目,饵重2目,钓底的时候钓2目,此时下饵貌似触底又没触底,上饵悬浮,这是钓底的最灵状态。(顺便说一下,如果你非要钓2目,但是饵重又不是2目,那可以考虑带饵调漂,半水带双饵调2目,钓2目,也能达到钓2目的状态。)这时候如果上拉浮漂一点点,钓目会超过2目,此时水底对子线和鱼饵有了支撑力,说明下饵到底了,上饵正在慢慢接近水底。然后随着钓目的慢慢增加,开始变成双饵到底,子线开始慢慢松弛弯曲。当钓目达到4目,会有一小段时间,随着浮漂的上拉钓目不发生变化,这时候是双饵到底,子线也慢慢接近水底的过程。当钓目超过4目,说明铅坠已经到底了。

这就是钓目跟双饵变化的一个过程,所以很多钓友会在调漂的时候通过上下2个太空豆把最灵钓目和最顿钓目固定下,浮漂座根据鱼情在这2个太空豆之间随意滑动,也就是野钓钓区间的一个概念。喜欢请收藏关注,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冬季狂拉大板鲫,原来是用了这3个技巧


冬季小鱼闹窝的几率大大降低了,同时鲫鱼需要摄取高热量的食物来度过寒冬,我们千万不要错过这大好的时机,那么现在就分享3个钓鲫鱼的方法,钓鱼高手都是靠这些方法狂拉大板鲫的!

1.蚯蚓、红虫是冬季钓鲫鱼的首选钓饵,蚯蚓红虫等活饵冬季大板鲫对腥味饵比较敏感,所以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可以使用色腥味俱全的活儿蚯蚓,蚯蚓和红虫钓鱼好饵。冬季气温极低,即使使用蚯蚓红虫也不存在小鱼闹的情况,所以说蚯蚓是冬季的万能饵一点也不为过。在使用蚯蚓或红虫挂饵时,尽量把一整天活体小蚯蚓直接挂钩,这样活体小蚯蚓在窝点内不断的蠕动,更能吸引大板鲫的注意力,提高大板鲫的咬钩几率。如果在商品饵如蓝鲫等实在是钓不到,换换活饵是个不错的选择。

2.线组要细,钩要小使用长竿短线钓法,才是冬天钓大板鲫的好方法。而且要钓深水,钓草丛,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从选择线组来说,冬季线一定要细,要根据当地鱼情,在保证可以顺利出鱼情况下,适当减小钓线的粗度,细钓线有利于大板鲫观察漂相。鱼钩小袖钩就可以因对大板鲫了,线组一般0.6,钩用4号袖钩,都足矣应付大板鲫了,很少有鲫鱼能把4号钩子给拉断拉直的,如果碰到,不是你技术不行,是你运气不行,钓鱼这种事,7分天注定,3分靠打拼,不服不行。

3.打3个备用窝点,来回切换钓,窝料要加蜂蜜,这是由于冬季大板鲫很少来回游走,所以在应该提前1天打窝才能起到诱鱼作用。一般可以晚上打窝,到早上再钓鱼,也可以根据当地气温和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窝料和垂钓时段。打窝的时候可以少打勤补,最好在不同水域打3个窝,这样避免1个窝点没大板鲫的情况时,我们可以选择在其他2个窝点继续垂钓。窝料用小麦炒焦砸破皮泡蜂蜜打窝诱鱼效果是很不错的,可以自制小麦窝料,经济实惠又好用,大板鲫进窝很快,用一斤的小麦炒熟加上200克的白酒浸泡1晚上后,再加入1勺子蜂蜜,混合均匀。密封保存1太天即可打窝使用。冬季由于鲫鱼开口少,活动范围小,很少单独摄食,因此在打窝时要多打窝,来回走钓,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中鱼的几率。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这3点以外,天气、风力、钓点、渔具搭配等等都会影响到上鱼率,大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

常见的漂相分析与浮漂的变目


鱼漂对于垂钓而言是非常关键的钓具之一,而且我们钓鱼人都称鱼漂是我们在水下的眼睛。而且几乎所有的钓法都会用到鱼漂,当然无漂钓法除外。而且传递鱼咬钩信息的主要工具,通过鱼漂我们可以判断最佳的提竿时机。但这些都离不开我们对漂相的准确判断,但关于漂相你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对漂相做个简单了解吧!

常见的漂相

通常情况下,由鱼咬钩所引起的漂相大约有这3种,分别是:1、送漂;2、截口(顿口、顶漂、静止);3、下顿(黑漂)

只要是由于鱼咬钩所引起的大概都是这样的,但这三种又能够进行细分,例如:截口,可划分为钓饵下沉时鱼漂突然的停顿、平移或斜拉;下顿,又可体现为黑漂、点动或连续小顿。

这些都是由于鱼吞钩所引起的,但你知道吗?还有些漂相并不是由鱼吞钩所引起的,接下来我们就重点介绍一下非鱼吞钩所引起的漂相,请看以下分析:

一、鱼漂到底后阶段性上浮

有些时候我们在使用干散饵或雾化能力好的钓饵垂钓时,鱼漂会常常出现慢慢上浮的现象,例如:从1目慢慢上浮至5目;从1目上浮至2目稍微停顿后又上浮至3目等。这些都是钓饵在饵钩上缓慢散落所引起的,因为鱼漂处于平衡的状态,当钓饵比重减轻后鱼漂就会上浮。

但这时鱼漂通常是呈均速上浮的,但干散饵通常是采用粗大的颗粒制作而成的,因此饵料都是一大块一大块的掉落的,因此鱼漂才会断断续续的上浮。

二、鱼漂到位后的变目一

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则是:投竿后钓饵到达水底,这时在鱼漂在水面显示为4目,但后面鱼漂开始缓慢的下沉,从4目下沉至3目在下沉至2目,导致发生这样的现象产生原因大概有2点,分别是:

1、鱼漂有轻微走水的现象,但我们没注意到;

2、水域底部存在过厚的酱层(酱层:就是指淤泥层),不仅黑坑中存在酱层,野钓时也会存在。

这时我们只需将鱼漂调目调高就可以轻松解决了。

三、鱼漂到位后的变目二

上述中鱼漂变目是缓慢的,但有时明明是钓2目,但下次投竿时鱼漂就变为1目或3目。导致这样现象发生的因素是以下几种:

1、水域底部不平整,投竿落点不准确;

2、水面上漂浮着杂质,例如:水面上漂浮着与灰尘、绿藻类似的物质。

3、鱼漂吃水:这点是最重要的,但也最容易被我们的忽略的一点。

富春江来了长嘴客人 原来是好水质引来鱵鱼聚集


日前,富春江小三峡严子陵钓台景区水域里突然来了一群客人,它们是体型细长头部宛如针管的鱼,时而钻出水面嬉戏,当地的百姓很好奇:这是什么鱼类?

12月初,富春江小三峡水域严子陵钓台安防队员在趸船渡口巡视时,意外发现江面上有一群小鱼在游动,近处一看,这些鱼长得相当怪异,小小的一条,头部鱼嘴部分细长似针管,大家都表示没有见过。该不会是变异物种?安防队员和围观的游客小声嘀咕交流着。

船长陶明海见大家都十分好奇,便拿出网兜想捞起来看个究竟。不曾想到,这些小鱼还十分机敏,网兜刚一下水,它们就都哗得一声齐刷刷窜入水下,只见不多时游上水面后,瞬间又潜入水底。陶明海见此情况,耐心十足地等它们再游近,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打捞起一尾来并将它放置到水盆里。

眼前这条怪鱼只有成人手掌的长度,引人注目的尖而细长的嘴几乎占了鱼体的一半。细细观察,它的头长且扁平,上颌短,下颌延长,看起来就好像一把长剑,身体细长而扁,头部呈蓝绿色,体侧银白。我算得上是景区的老员工了,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鱼。一位上了年纪的工作人员说。周边也没有人养殖这种鱼,应该是野生的吧。另一位船工说,就大家所知,周边没有人养殖这种鱼,也不可能是人为饲养放生在这,很大可能是野生鱼。看过了热闹,陶明海将这条鱼又放回了富春江。

这是鱵鱼。桐庐县渔政管理站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种鱼也被称为针鱼,长度为15厘米,头部细长如针管,以浮游生物为食,是生活于浅海河口的小型鱼类,有的也能在淡水里生活,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中。这种鱼总是成群出现,这次小三峡严子陵钓台水域出现鱵鱼集聚现象,可能和该流域水资源不断改善,该江段内浮游生物较为丰富有关。

为啥老钓友在抛竿后都会抖一下?教你会压风线


很多新手钓友问我,说小渔啊,我看到有些人钓鱼会在抛竿后动一下鱼竿,晃一下或回拉一下,这种操作有什么用呢?小渔我听到这种小白的疑问自然是不敢笑的,那不就是压风线嘛!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简单的操作其实还是有很多说道的,本期咱们就来说说。

一、什么是压风线?

既然教大家了,就教全面一些。风线呢,就是指浮漂漂座到鱼竿竿节的这一段鱼线,是的,很长。压风线在有风的时候,是必须的一个操作,因为它能带来很多好处,如防止鱼在吃口时力的向上传导等等,在很多新手对压风线不明所以的时候,其操作当然也是有很多错误,请大家往下看。

二、什么时机压风线?

很多新手学老手压风线,没学会别的,只学会了一抛就压,也就是还没等浮漂站立起来就开始压了,这样做倒是可以快速把鱼线压入水中,但浮漂没到位,自然下面的鱼饵也没到位,此时压风线就会造成鱼饵在钓点前方受力散落,就算散落一点点,慢慢的鱼窝也会形成在钓点的前方。

三、正确的压风线法

首先时机要对,要等浮漂立起来后再去压风线,操作是抬手回带一下,随后再往前送一下或抖动一下,把没有完全入水的那段鱼线给很快压下去。然后我们还要知道什么时候不用压风线,就是鱼口非常快非常好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很可能一抛竿入水就有鱼咬钩了,再去压风线或许会造成跑鱼并打破这种频率。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为什么抛竿后浮漂目数都会变高?原来是这些原因》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为什么夏天不好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