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上鱼技巧。

秋季钓鱼本来应该是收获满满,但是这几天不停的有钓友反馈鱼不好钓,蚯蚓红虫不开口,软料之类的就更别说了,别说传统的味型,就是现在广为流传的大蒜、蚕豆也是统统都不行,到底怎么回事呢?

我大致总结了一下,基本上有这么几个因素影响了鱼口:

一、天气原因

夏季垂钓,鱼口开口也就是早上7点到10点,下午6点8点这两个时间段,其余时间不是说不开口,口非常少。那么到了秋季,尤其是这段时间,匹配夏季时间段,恰恰要推迟24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秋季垂钓上午10点12点左右,下午4点6点左右的水温才接近夏季垂钓时间,按照夏季鱼口的时间来深秋垂钓那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是天气造成的因素,所以适当调整垂钓时间,那比然有一定的效果。

二、饵料原因

夏季垂钓,饵料主要味型都要求不要太浓、太重,但是到了秋季,一则鱼因为要过冬,急需在这个季节补充体内脂肪,所以食口打开,二是水温过低,味型不大不弄根本就传导不开,所以秋季饵料一定比夏季要浓、腥,香。

三、夏钓潭

说白了就是钓深,但是同样是水温问题,秋季垂钓钓位尽量选取向阳的位置,这样的水域水温有保证,才能保证鱼群因适应水温才能进钓点,这点尤其重要。

四、线组问题

夏季垂钓黑坑就不多说了,都是固定线组,但是野钓则讲究大线组配合来适应水中多鱼情,但是秋季则不然,尤其是深秋,大鱼基本上往深处游,钓的最多的反而是小鱼,如果为了钓大鱼,那就不多说了,但是如果是为了鱼获,那肯定是小鱼比大鱼多,鲫鱼体型小,太大的线组本身就自带浮力,即使鲫鱼吃口了,漂相也是纹丝不动,所以深秋钓鱼,如果为了钓鲫鱼,那么还是多用细线组。

最后则一定要强调一下,以上因素如果都规避了,那一定要判断目标水域是不是有鱼,没鱼多牛逼的技巧都是扯谈,有密度的情况下,钓技只是辅助,只有鱼密度一般,钓技才是关键。

编辑推荐

窝里明明有鱼 就是不上鱼的原因


广大钓友是否会有这种感觉,窝里明明有鱼,就是不好上鱼,是什么原因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妨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饵料的味型上的的选择

冬春腥饵为主、夏天清淡为主、秋天香甜的多些、和水肥主清香、水瘦主腥香这是饵料味型一般的原则不同季节和水情分别用什么味型,要随机应变。

二、饵料状态上的原因

开饵时既要有一定的雾化又要考虑饵料的黏性,如果雾化太快的话,饵料的附钩性就会很差,鱼只能闻得到香味但吃不到饵料;雾化太差的话,开出的饵料就会成为一团面疙瘩,鱼就很难诱到窝里,当然就会影响渔获;出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果断重新开饵,把饵料的状态调好。

三、饵料适口性上的原因

不同钓场的鱼的都有各自吃食习惯和偏口的差异,特别是野钓更要注意;这时原塘颗粒是就会变成通杀饵,要适合鱼的习惯还可以降低鱼的警觉;同时还要保证饵料的状态。过硬或过松都不好,过硬影响鱼的适口性,过松,钩饵很难到底,就只剩下空钩,这也是很重要的原

四、线组中浮漂的吃铅轻重上的原因

窝里有鱼就是很难钓上来,就要考虑水底是否出现酱层或水底杂物过多,鱼很难发现钓饵或很难入口,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应调整浮漂同时改用比重轻的饵料使饵料落在酱层或杂物之上;以便于鱼轻易发现饵料和方便入口。

五、浮漂的灵钝和鱼吃口状态上的原因

鱼的吃口状态非常重要,鱼口重、鱼口轻、老滑口、涮口和生口等吃口状态和相对应的浮漂调钓是不一样的,重口和生口要相应调钝一些,轻口、滑口和涮口则相应调灵一点,浮漂的灵钝要根据鱼情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出现漂象乱的情况也大多与吃口状态分析不准有一定关系。

六、鱼的泳层判断上出了问题

在饵料的雾化作用下,鱼层发生变化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有时钓底却很难上鱼,鱼层较乱的情况下,可以试试打全程,找对鱼层,尽量保持鱼层一致,鱼获也就有了。

七、浮漂动作的判断上出了问题

读懂浮漂是一件很难也很重要的事,不同的鱼表现在浮漂上的动作也是不一样的,浮漂的材质和漂型不同对应的浮漂动作也不一样,钓组的配置、浮漂的调钓和饵料具体状态、子线的长短等因素都会影响浮漂动作上的判断,这只能在实战过程中,总结摸索,才能在不同鱼情下准确的判断各种浮漂动作。

八、子线和鱼钩的选择是否得当

子线的线径要比主线至少小一个号,同时也要考虑子线的柔软性和切水行,子线线径过大或过硬,都不利于鱼的入口,尤其是野外钓鱼和一些钓过多次的滑口鱼,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细线小钩往往有不错的收获。还有如果鱼钩过大或钩条过粗的话也不利鱼吞钩;要根据目标鱼的个体大小和季节来确定用钩。

九、是否存在不规范的动作。

由于抛竿、抬竿和遛鱼的动作不规范很容易导致鱼受惊吓,从而影响鱼的进食;所以在整个垂钓过程中要规范动作,一旦中鱼就要迅速离开窝点,不要惊吓到窝中其它的鱼,从而影响鱼获就不好啦!

钓无定法,灵活运用。以上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

钓鱼钓到怪物,原来是外来物种


2018年2月7日,一位市民在武汉江边钓鱼,意外发现一条浑身金黄的怪物鱼,四下搜寻,又发现3条,颜色分别为金黄、粉白和黑色。这些小东西有个俗称叫做六角恐龙。

此前,记者曾在江滩花鸟市场见过这种俗称为六角恐龙的小动物。因其三对羽状腮像角一样能高高竖起,体态如恐龙的缩小版,因而得名。

六角恐龙是墨西哥钝口螈,又名美西螈,是墨西哥特有的两栖物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但在我国经人工养殖繁育,在宠物市场里已十分普遍。 美西钝口螈,钝口螈科,脊索动物门,有尾目,俗称六角恐龙,是两栖类动物,因其独特的外貌及幼体性成熟而著名。在全球有作为宠物而被饲养(特别是北美等地),有明显的肋骨间沟,尾部侧向压缩,头部宽大,眼小,不好动。 

美西钝口螈是一种火蜥蜴,这种两栖动物是动物界的彼得潘。是两栖动物很有名的幼体成熟种(从出生到性成熟产卵为止,均为幼体的形态)。它一生都处于幼虫阶段,这也说明了它为什么会有羽状鳃和没有眼睑的眼睛。除此以外,它还具有非凡的再生能力。肢、尾残损后可再生。一只美西螈失去一条腿后,它很快又会长出新的,它甚至能再生非常复杂的身体部分,其中包括部分大脑、脊髓,因此科学家对它非常感兴趣。平均寿命10-15年。

因污染和栖息水体砂石化地破坏而面临灭绝。产于墨西哥城附近的湖泊,为当地人所食用。可以在实验室繁殖,也被人们当做宠物饲养。

漂相有鱼口不上鱼的具体原因


漂相是垂钓的指向标,它身在水面,心系水底,通过不同的动作表达出不同的状态意义,是水下活动的指南针。

不同的水情中,存在着不同的漂相,尽管有时水下并没有鱼类吃钩,却也不得不面对漂相变动的事实。浮漂本身就是一项灵敏的工具,在不断反应漂相的同时,轻微的变化都会造成长久的混乱,解决不稳定因素,是必须之举。

漂相探究

真漂相无用多言,真漂相的表现很多,最典型莫过于它们真的有鱼吃钩,提竿能上鱼,而假漂相则不能。深究其原因,假漂相之所以会存在,说明水下的鱼钩确实动了,只是晃动的原因不是鱼类吃钩。典型的假漂相有三种:灵敏度过高、用错饵料、线组问题。

调漂太灵多是新人常见错误,老手都精于调漂,也善于把控调漂的尺度,很少出现太过于灵敏的情况。浮漂太过灵敏,水下稍有动作就会反应上来,有鱼经过、鱼体挂线等,都会被真实的反应在浮漂上。带来的后果是提竿过于频繁,鱼类受到惊吓,窝子效果降低,最后影响了上钩。

饵料不当,包括了味型偏差、状态不对两个层次,这一点需要提前进行把握,现场调制饵料进行改良。总体来看,保证饵料与目标鱼、钓法之间的协调,就可以上鱼无碍。

线组搭配是所有问题中最为复杂,也最为常见的一个体现,线组包括了钓钩、浮漂、钓线,铅坠等等,每一部件之间,都有着不同的作用需要钓鱼人去协调。子线过长,会延缓鱼汛,太短则会干扰鱼口。铅坠太重,鱼汛不明显,太轻又调漂不易。线组风格走向,深切的影响到垂钓的最终效果。

日常的上鱼漂相很多、黑漂、送漂、直漂等等不一而终,抛竿入水,钓钩尚未触及水底,就已高高扬起,多半是小鱼闹窝,也算是上鱼,却不受钓鱼人待见。钓钩入水,浮漂还没来得及反应,就一直躺在水面不同,也是有小鱼闹窝。虽然有漂相,有鱼上钩,却也没人喜欢,所以漂相一门,都是大学问。

浮漂损坏和修复

浮漂作为灵敏性的调节部件,它在水下的一举一动,深切的影响着钓鱼人的未来选择。但是,它又是如此脆弱,在水中与树枝、石块来回碰撞,不停的受到伤害、损害着浮漂的稳定性。比如浮漂风里来雨里去,漆皮起泡剥落,重量的平衡性没有了,调漂自然失去准确,吃水就成为常态,漂相也不稳定。

浮漂吃水问题,常见的策略是使用油漆添补,通过轻质的油漆多层涂刷,改变失衡的浮漂状态。不过,这种方法的确定在于对浮漂重量的改变幅度过大,容易二次失衡。

其实,针对油漆龟裂,或者细纹瑕疵,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将浮漂晾干,仔细检查表面有无伤痕,以及伤痕位置。接下来找一密封容器,倒入石蜡油,将浮漂放入其中、侵泡全部,观察是否有气泡浮现。有气泡浮现,说明浮漂内部有伤,需要另行处理,若是没有,就将浮漂放在暖气片、热水处加热三天。在这一过程中,要时时观察有无气泡出现,没有就将浮漂取出,擦干、晾晒、然后就是挂钩、空钩调漂、加铅坠调漂,测试有无误差出现。

如果钓鱼人不想总是检查浮漂,最好是购买优质浮漂,牌子大、质量好的浮漂,也能多用几天,不至于经常更换,经常适应,减弱了使用效果,新手也不容易上手。

野钓有口不上鱼的原因及应对


不少钓鱼人热爱野外垂钓,不仅空气新鲜风景秀美,还可以享受野钓上大物的刺激。但是经常会遇到鱼儿各种吃食就是不上钩的情况,这是什么情况?此时又应该怎么办呢?今天咱们就来说说。

一、打窝下竿,浮漂没有任何反应

如果长时间浮漂没有动静,这个时候就该想想,是不是垂钓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1、钓位

在野外钓鱼,水域和周围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钓鱼人们误判选错钓点的事也是时有发生的,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更换钓点了。

2、饵料

选用的饵料与水域中的目标鱼不对口,自然不能吸引鱼儿咬钩,这个时候可更换鱼饵的味型,找找突破口。

二、扬竿不中鱼

当浮漂有了信号,提竿却没有中鱼。

1、浮漂

浮漂调得过于灵敏,鱼儿还没有完全将鱼饵吞入嘴里就扬杆,造成脱钩,这时可将浮漂向上移一目到两目。

2、鱼钩

扬杆不中鱼,也可能跟鱼钩有很大的关系。鱼钩过小,造成刺鱼不深、不牢,鱼儿就容易脱钩;鱼钩钝化,鱼钩不够锋利,也可能造成扬杆脱鱼,这个时候要及时更换鱼钩。

三、扬竿中鱼,突然停口不咬钩

1、中鱼后,突然停口不咬钩,可能是鱼群中混入其他大型的鱼类,例如鲤鱼或者草鱼,这个时候可针对性更换线组和饵料进行垂钓。

2、野钓鲫鱼时,鲫鱼一般都是成群觅食,当前的鱼群已经钓完时,可耐心等待下一个鱼群的到来。

3、钓鱼人们用手从鱼钩上取下鱼后,再挂饵时候记得清洗手,如果把鱼的分泌物带到饵料上,水下的鱼接受到讯息自然不会吃饵,逃之夭夭。所以,时常在身旁备一盆水,挂饵料前,把手清洗干净,这样才不会影响接下来的垂钓。

野钓情况复杂多变,钓鱼人们要根据水情调整饵料、窝料以及钓法,这样才能鱼获多多哦!

为什么抛竿后浮漂目数都会变高?原来是这些原因


对不懂钓鱼的很多新手来说,钓鱼过程中遇到的奇怪事会很多,咱今天就说一件困扰了不少钓友的事,就是调好的浮漂为什么会在一次次的抛竿后逐渐上浮,其实告诉大家答案后大家肯定会恍然大悟。

一、钓目逐渐增长的原因一

首先我们要知道,钓目增长与钩上的饵和水底的情况有直接的关系,第一个原因,就是水底不平,你的线组一切都没变化,只是第一次抛竿和第二次抛竿相距了10公分,而在水底这10公分的距离有30公分的落差,那钓目不变化才怪。

二、钓目逐渐增长的原因二

第二个原因,是在用搓饵时,双钩的搓饵一般在水底是都躺底的,并且两子线会以八字状分开,如果搓饵又大又硬,会完全躺底,双子线也有可能会部分斜躺,而一旦你的饵团稍微轻了一点,造成了双子线呈垂直状态,那么线由斜变直,自然就会使浮漂上升。

三、调目逐渐增长的原因一

调目出现增长或许更显诡异,其实了解后也没什么奇怪的,第一个原因出在钓线上,钓线都有一定的延展性,如果我们钓的鱼个头大,鱼线因延展变得长了,没有及时复原,入水后其调目就会变化,这一点很好理解吧?

四、调目逐渐增长的原因二

第二个是因为浮漂,浮漂的材质有多种,如果是芦苇浮漂,受热胀冷缩的影响会很大,有一点点温度的升降,漂身的体积就会有变化,遇到温度逐渐升高,就会出现调目慢慢上升的情况。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就是钓2小时左右,重新调一次漂就行了。

浮漂有动作不上鱼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很多钓鱼人反映一个问题,就是浮漂有动作可是提竿就是不上鱼,造成这一原因的情况很多,下面我为大家分析一下具体的情况:

1、鱼钩太大,导致鱼儿进食却吞不进去鱼钩,提竿经常空杆。解决方法:换小钩。

2、小鱼闹窝、抢食,有时饵料刚抛入水中,小杂鱼就开始抢食,直至鱼钩上的饵料吃完。解决办法:打重窝、换味型淡的饵料、将饵搓黏。

3、其他鱼种,俗话说钓鱼上虾,趁早搬家,意思呢是如果窝子里有虾,因为虾吃饵用钳子夹着,往它的巢穴拖拽,浮漂会出现很大的动作,一提杆,它就会松开,很多水域有虾、螃蟹、鲢鳙鱼,是很烦人的一件事,很难钓上来。解决办法:换钓位。

4、滑鱼假动作,黑坑易见,老滑鱼进入窝子后不会直接吃饵,它会一直在窝子里徘徊,鱼鳍和尾巴很容易扫到子线,造成浮漂的下顿,出现假口。解决办法:多放几口,用稍细的子线,减少鱼的警惕性。

5、水流,有水流的水域很难钓鱼,因为水流和主线有摩擦,增大主线受力,常出现于浮漂的动作为,缓慢下沉或缓慢上升。解决办法:把主线全部压入水中或换大漂重坠。

6、线组阻力,这一项也是黑坑最为常见,很多钓友抛杆后不检查主线,有时候主线会绕在浮漂座上,逗鱼时候会再散开,故而出现假动作,还有子线过长很容易缠绕,这就是很多人钓鱼明明调好漂,却出现浮漂时而三目时而两目的原因。解决办法:多检查主线、子线是否缠绕,抛竿后尽量轻微抖动一下鱼杆。

7、饵料松散,饵料过于松软,入水后,不规则的脱落,也会造成假的漂像,感觉像是有鱼吃饵,实则是饵料脱落,散炮除外。解决办法:饵料太松散可适量揉搓或者加入增加饵料粘度的商品饵。

8、鱼儿顶饵、挟饵,这种情况不多见,有些鱼种吃饵很特别,本人就遇见过一次,那次是钓武昌鱼,用的生猪肉,其中有一条鱼咬着鱼饵拖着浮漂游了半个坑,等到我提竿的时候却没鱼。解决办法:换小饵、活饵,适量逗鱼。

9、鱼饵过大、过硬,这个是很多钓友去黑坑经常犯的一个错误,他们为了偷懒把搓饵搓的很大,很硬,鱼儿即使吃了你一提竿钩尖很难刺中鱼嘴,这里有个真实的笑话,之前有个朋友去钓鱼,空军收场,到家把剩下的搓饵给狗吃,狗啃了半天没啃动......解决办法:一般钓鲤鱼饵料搓至比花生粒稍大即可,切勿偷懒图省事。

10、浮漂吃水,有时候浮漂上有露孔,肉眼很难发现,抛入钓点后一段时间后,浮漂还会缓慢下沉,很像大鱼吃饵,解决办法不建议修补,如果修补不均匀,灵敏度会大打折扣,所以还是换一只浮漂吧。

富春江来了长嘴客人 原来是好水质引来鱵鱼聚集


日前,富春江小三峡严子陵钓台景区水域里突然来了一群客人,它们是体型细长头部宛如针管的鱼,时而钻出水面嬉戏,当地的百姓很好奇:这是什么鱼类?

12月初,富春江小三峡水域严子陵钓台安防队员在趸船渡口巡视时,意外发现江面上有一群小鱼在游动,近处一看,这些鱼长得相当怪异,小小的一条,头部鱼嘴部分细长似针管,大家都表示没有见过。该不会是变异物种?安防队员和围观的游客小声嘀咕交流着。

船长陶明海见大家都十分好奇,便拿出网兜想捞起来看个究竟。不曾想到,这些小鱼还十分机敏,网兜刚一下水,它们就都哗得一声齐刷刷窜入水下,只见不多时游上水面后,瞬间又潜入水底。陶明海见此情况,耐心十足地等它们再游近,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打捞起一尾来并将它放置到水盆里。

眼前这条怪鱼只有成人手掌的长度,引人注目的尖而细长的嘴几乎占了鱼体的一半。细细观察,它的头长且扁平,上颌短,下颌延长,看起来就好像一把长剑,身体细长而扁,头部呈蓝绿色,体侧银白。我算得上是景区的老员工了,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鱼。一位上了年纪的工作人员说。周边也没有人养殖这种鱼,应该是野生的吧。另一位船工说,就大家所知,周边没有人养殖这种鱼,也不可能是人为饲养放生在这,很大可能是野生鱼。看过了热闹,陶明海将这条鱼又放回了富春江。

这是鱵鱼。桐庐县渔政管理站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种鱼也被称为针鱼,长度为15厘米,头部细长如针管,以浮游生物为食,是生活于浅海河口的小型鱼类,有的也能在淡水里生活,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中。这种鱼总是成群出现,这次小三峡严子陵钓台水域出现鱵鱼集聚现象,可能和该流域水资源不断改善,该江段内浮游生物较为丰富有关。

黑坑生口鱼为什么总是不上鱼?


一、钓点分析

在投放生口鱼的当天,钓点不是主要问题。除有生水流入的进水口为最佳钓点外,一般的钓点都有上鱼的可能。 因为:

1、生口鱼到了新的环境往往成群结队顺着塘边游戈以适应环境。由于运输途中的颠簸和缺氧,进入新环境后还处于昏昏沉沉的状态,一旦游到进水口处因为有生水流进,氧气丰富,鱼群多数会滞留下来,此时见饵就吃,常常连口,甚至会有双钩中鱼。

2、由于活鱼的运输存在一个特点,既空腹运输成活率才高,所以因为饥饿只要游到某个窝点多数会停下来抢食。

3、由于生口鱼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还没有形成它独有的觅食,迴游鱼道,所以各钓点都有上鱼的可能。

4、但是,有利有弊,因为新投放的鱼过于成群集中和游速缓慢,分布不均匀,往往多数钓点频频上鱼,某两、三个钓点一 天下来无鱼光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同时也视当天的天气而异,气压低、缺氧天生口鱼也不肯咬钓,捕捞和运输过程中鱼体受伤太重索饵也不积极。排除上述因素,一般来说当天垂钓新投放的生口鱼都会有很好的鱼获。

二、钓饵分析

定期投放生口鱼,特别是每周投放一到两次鱼的鱼塘,塘主为了保持鱼源的可续性和稳定性往往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养鱼户长期挂钩定期购鱼,多数这类养殖户都采用投放颗粒鱼饲料喂鱼。所以这类钓饵最好是原塘颗粒饲料40%50%商品饵50%60%。有些钓友也喜欢直接挂皮筋饵料,皮筋颗粒钓生口鱼效果不错,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诱鱼不留鱼,很少有看到钓友使用皮筋颗粒钓黑坑能钓爆护的。

三、黑坑垂钓生口鱼注意的问题

1、偶尔有投放生口鱼的当天上鱼少或鱼不开口的现象,那么第二天和第三天将会有上鱼的机会。所以只要不是塘主做了手脚。那么第二、三天也是最佳钓时。

2、垂钓时出现突然停口的原因有:一是旁边钓位的饵料更适合此批鱼的口味,被起饵味吸引,此时要及时调换饵料。其次是脱鱼多,因为生口鱼初到新环境,一经脱鱼惊吓往往整个鱼群游离窝点而去,所以上鱼动作要稳,快、尽量减少溜鱼时间避免脱鱼。另外是有原塘鱼进窝,生口鱼只得退避三舍在窝边转悠。此时能钓上原塘鱼更好,使生口鱼群尽快回窝,尚钓不 上,可静待一会,待原塘鱼离窝后又可重新上鱼。

3、垂钓中如果其他钓友频频上鱼,自己钓位不上鱼还有小杂鱼闹钓,那么要及时换钓位,最好注意观察水面,如发现大片鱼星是说明鱼在该处滞留,下竿必有鱼获。另外有水草及障碍物的地方也会藏有生口鱼群。

钓生口鲫鱼用饵问题,个人认为生口鲫鱼宜用浓腥浓香饵。大家都知道鲫鱼天生喜腥香,因为生长需要,含动物蛋白的食物是其必须,像虾粉。但腥到什么程度、香到什么程度却是个头痛的问题。

在钓生口鲫鱼时一般添加虾粉和香精,效果很好,而且根据季节的不同,添加量也会不同。 生口大鲫鱼也同样爱吃腥,配生口大鲫鱼饵,建议应该以香为主,腥次之,而且也会随气候变化而变化,低温天气腥应加多点,反之亦然。

顿口,却不中鱼,原来原因是这样


垂钓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走水、杂鱼闹窝、跑鱼、有鱼没口等等一系列问题。但最让人上火的莫过于顿口,扬竿无鱼。又如何去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判断鱼体大小

分析大鱼和小鱼吃钩的下顿动作幅度问题,基本上大鱼吸钩产生的下顿动作比较沉稳目数会比较多一点,而小鱼在吸钩时产生的下顿动作反应很迅速,感觉比较的强烈。

1)、大鱼:嘴部比较大,会随着自身吸食的习惯,嘴部一张就会有大量的水流吸入嘴中,钩饵顺着水流进入口中,使用的力道并不是很大,比较的有分寸。

2)、小鱼:吸钩饵的时候主要以钩饵为目标,会担心力道小了食物可能进入不到口中,就会大力猛吸,作用到浮漂上就会出现猛烈的一顿。

二、味型不对路

每种鱼对饵味都有各自的喜爱!鲫鱼爱清香之饵、鲤鱼喜腥饵、花白鲢青睐糟酸饵。

另外,各地各鱼池的鱼还受当时,当地的环境影响,对食饵也有偏爱。钓友用饵不对路,也会出现只咬而不吞现象;特别是垂钓中途改变饵性,饵味时,马上会出现鱼大口吞吃,只见浮标上浮,即使升至停顿时,扬竿也很少上鱼。

三、线组匹配过大

线组中的线和钩要互相匹配,小钩配细线。例如:线组过大,如果是钓鲫鱼建议子线不要超过0.5#,如果你使用0.8#子线,再配上袖钩,子线没有摆幅,鱼一吸,太硬了,摆不进去。

浮漂过于灵敏初学者有不少误区,台钓调漂越灵敏越好就是其中之一。实际上调整灵敏只是一个概念,并非越灵敏越好。

例如:调七钓二时,钩上二粒饵将压入水中五目。鱼轻轻一吸饵粒还没有入口时,标已有下顿动作,扬竿肯定不中鱼。特别在鱼胃口大开时,半斤重的鲫鱼离饵粒2厘米处就开始吸吞,灵敏度太高的标就会有下顿信号,改为调四钓三,或调三钓二,或调二钓三,直到见信号扬竿中鱼。

冬季狂拉大板鲫,原来是用了这3个技巧


冬季小鱼闹窝的几率大大降低了,同时鲫鱼需要摄取高热量的食物来度过寒冬,我们千万不要错过这大好的时机,那么现在就分享3个钓鲫鱼的方法,钓鱼高手都是靠这些方法狂拉大板鲫的!

1.蚯蚓、红虫是冬季钓鲫鱼的首选钓饵,蚯蚓红虫等活饵冬季大板鲫对腥味饵比较敏感,所以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可以使用色腥味俱全的活儿蚯蚓,蚯蚓和红虫钓鱼好饵。冬季气温极低,即使使用蚯蚓红虫也不存在小鱼闹的情况,所以说蚯蚓是冬季的万能饵一点也不为过。在使用蚯蚓或红虫挂饵时,尽量把一整天活体小蚯蚓直接挂钩,这样活体小蚯蚓在窝点内不断的蠕动,更能吸引大板鲫的注意力,提高大板鲫的咬钩几率。如果在商品饵如蓝鲫等实在是钓不到,换换活饵是个不错的选择。

2.线组要细,钩要小使用长竿短线钓法,才是冬天钓大板鲫的好方法。而且要钓深水,钓草丛,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从选择线组来说,冬季线一定要细,要根据当地鱼情,在保证可以顺利出鱼情况下,适当减小钓线的粗度,细钓线有利于大板鲫观察漂相。鱼钩小袖钩就可以因对大板鲫了,线组一般0.6,钩用4号袖钩,都足矣应付大板鲫了,很少有鲫鱼能把4号钩子给拉断拉直的,如果碰到,不是你技术不行,是你运气不行,钓鱼这种事,7分天注定,3分靠打拼,不服不行。

3.打3个备用窝点,来回切换钓,窝料要加蜂蜜,这是由于冬季大板鲫很少来回游走,所以在应该提前1天打窝才能起到诱鱼作用。一般可以晚上打窝,到早上再钓鱼,也可以根据当地气温和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窝料和垂钓时段。打窝的时候可以少打勤补,最好在不同水域打3个窝,这样避免1个窝点没大板鲫的情况时,我们可以选择在其他2个窝点继续垂钓。窝料用小麦炒焦砸破皮泡蜂蜜打窝诱鱼效果是很不错的,可以自制小麦窝料,经济实惠又好用,大板鲫进窝很快,用一斤的小麦炒熟加上200克的白酒浸泡1晚上后,再加入1勺子蜂蜜,混合均匀。密封保存1太天即可打窝使用。冬季由于鲫鱼开口少,活动范围小,很少单独摄食,因此在打窝时要多打窝,来回走钓,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中鱼的几率。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这3点以外,天气、风力、钓点、渔具搭配等等都会影响到上鱼率,大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

窝里有鱼不咬钩?原因分析


在钓鱼过程中,对于钓友们来说,最痛苦是事莫过于窝里有鱼却不开口,只能刚看着着急。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有鱼,就说明窝点没有选错,没鱼口则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分析具体原因之后解决问题。

首先在野钓中,窝里有鱼还是没鱼,一是看星,二是看花,因为不管新手老手,都容易将水底漂上来的氨泡误认为是鱼泡,但是氨泡是静止的,不会动,鱼泡则是飘飘忽忽的,如果要进一步确定则是要看鱼花,氨泡是没有鱼花相伴的。如果确定了鱼花和鱼星,那么下面就需要对饵料、线组、鱼层等多方面进行排查了。

一、饵料

饵的问题无非就是香型、状态、比重两种,有些钓友估计是新人,人云亦云之下,什么饵料都混合到一起,无比例,无顺序,反正麝香、酒香、薯香乱七八糟的都加进去,做窝的时候因为香型浓郁,鱼到是能吸引过来,但是因为香型杂乱,鱼反而不敢下口。

其次则是状态,我们说状态主要就是说雾化程度,这是要分鱼种的,比如鲢鱼就不吃颗粒料,只吸食雾化料,鲤鱼喜欢吃颗粒料,雾化太好全然无爱么。比重则是强调了水层不同,鱼食口也多有不同,自然水域和人工养殖塘就有明显区别,即使同样的人工养殖塘,不同的老板的习惯导致鱼食口比重水层不同也有相当大的差异,这都需要一一实验,当然,老钓友的经验在这里就彰显出来了。

二、窝料

窝打的太厚,留在水底,气温一高容易发酵,鱼被吸引来了,但因为发酵的窝料周围严重缺氧,没口非常正常,这种情况就要想想别的办法,是不是加增氧剂之类的诱鱼开口。

三、水底状况

如果是塘底淤泥过厚,则应改用载铅量大的,能托得住饵的漂;或者减少铅皮,把漂调到能把饵称在淤泥之上;或者改用较轻比重的饵料,总之,要把饵团落在淤泥之上,否则,饵入淤泥,犹如石沉大海,鱼想吃吃不到,自然也就不会出鱼讯。

四、线组问题

子线过粗、过硬,跟棕丝、胡须一样,不利于鱼索饵,特别是对那些被钓过多次,刁滑的鱼儿;钩子过大,鱼口小进不去;钩条过粗,鱼体小吸不动;坠子重了,钓组过钝或陷入淤泥。这些情况,鱼没法咬钩。但只要小试就能找到问题,然后换换钓组做些相应的调整即可解决。

五、因气温导致水层温度变化

钓友们一定要留心,在垂钓中鱼层因为天气或钓法的变化改变了开始活动的水层也是常有的事。只要你脑中有这概念,就不怕。它变你变,谁怕谁;它变,你不变,当然钓不到鱼。

六、气压气温变化

气候骤变,鱼儿缺氧,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对一个钓鱼人来说,那是最为悲惨的事,你将真正面临着一场考验,真正体验到鱼口难开的滋味。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只有寻找水域中含氧量大的地方,使用前面总结的办法,抓住每个微小的讯号,变被动为主动,天道酬勤,坚持到底。

总而言之,钓无常态,会动用头脑去钓鱼,结合经验解决问题,当真上鱼了的那一刻开始,才能完美享受钓鱼这项运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有漂相不上鱼的十个原因和解决方法


很多钓鱼人反映一个问题,就是浮漂有动作可是提竿就是不上鱼,造成这一原因的情况很多,下面我为大家分析一下具体的情况。

1、鱼钩太大,导致鱼儿进食却吞不进去鱼钩,提竿经常空杆。解决方法:换小钩。

2、小鱼闹窝、抢食,有时饵料刚抛入水中,小杂鱼就开始抢食,直至鱼钩上的饵料吃完。解决办法:打重窝、换味型淡的饵料、将饵搓黏。

3、其他鱼种,俗话说钓鱼上虾,趁早搬家,意思呢是如果窝子里有虾,因为虾吃饵用钳子夹着,往它的巢穴拖拽,浮漂会出现很大的动作,一提杆,它就会松开,很多水域有虾、螃蟹、鲢鳙鱼,是很烦人的一件事,很难钓上来。解决办法:换钓位。

4、滑鱼假动作,黑坑易见,老滑鱼进入窝子后不会直接吃饵,它会一直在窝子里徘徊,鱼鳍和尾巴很容易扫到子线,造成浮漂的下顿,出现假口。解决办法:多放几口,用稍细的子线,减少鱼的警惕性。

5、水流,有水流的水域很难钓鱼,因为水流和主线有摩擦,增大主线受力,常出现于浮漂的动作为,缓慢下沉或缓慢上升。解决办法:把主线全部压入水中或换大漂重坠。

6、线组阻力,这一项也是黑坑最为常见,很多钓友抛杆后不检查主线,有时候主线会绕在浮漂座上,逗鱼时候会再散开,故而出现假动作,还有子线过长很容易缠绕,这就是很多人钓鱼明明调好漂,却出现浮漂时而三目时而两目的原因。解决办法:多检查主线、子线是否缠绕,抛竿后尽量轻微抖动一下鱼杆。

7、饵料松散,饵料过于松软,入水后,不规则的脱落,也会造成假的漂像,感觉像是有鱼吃饵,实则是饵料脱落,散炮除外。解决办法:饵料太松散可适量揉搓或者加入增加饵料粘度的商品饵。

8、鱼儿顶饵、挟饵,这种情况不多见,有些鱼种吃饵很特别,本人就遇见过一次,那次是钓武昌鱼,用的生猪肉,其中有一条鱼咬着鱼饵拖着浮漂游了半个坑,等到我提竿的时候却没鱼。解决办法:换小饵、活饵,适量逗鱼。

9、鱼饵过大、过硬,这个是很多钓友去黑坑经常犯的一个错误,他们为了偷懒把搓饵搓的很大,很硬,鱼儿即使吃了你一提竿钩尖很难刺中鱼嘴,这里有个真实的笑话,之前有个朋友去钓鱼,空军收场,到家把剩下的搓饵给狗吃,狗啃了半天没啃动......解决办法:一般钓鲤鱼饵料搓至比花生粒稍大即可,切勿偷懒图省事。

10、浮漂吃水,有时候浮漂上有露孔,肉眼很难发现,抛入钓点后一段时间后,浮漂还会缓慢下沉,很像大鱼吃饵,解决办法不建议修补,如果修补不均匀,灵敏度会大打折扣,所以还是换一只浮漂吧。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深秋垂钓总是不上鱼,原来是有原因的》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上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