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味型。

前提:发贴的二个内容和目的。

无论野钓与黑坑作钓温度与温差,对钓鱼起到主要关健的因素。讲白了就关系到今天的收获如何?是否在作钓中能够尽兴了。尽管我多次在有关贴中讲到,今天,就重新重点讲讲:温差对鱼的影响与作钓中饵料味型鉴别的一点小体会。希望,能给众新手钓友们一些钓鱼知识上的帮助。同时,在作钓中能清楚的认识辨别自己所开的饵料味型是否对鱼口。讲解的不完善之处,也请大师高手们赐教!众钓友们谅解!

第一、关于温度温差对魚的影响有以下四点。

温度变化也必造成温差的高与低的浮动。季节的不同,势必也会存在温度温差的变化。这是大自然的规律现象,人是无法改变的。但作为喜钓鱼者,就应该学习与掌握些有关气象和转季季节的一些知识。那样才能准确的出钓并能钓好鱼,享受钓鱼活动的乐趣与兴致。

1.温度温差变化大,对鱼开口有绝对性的影响。水中有二三度的温差,就会造成水表的热水与水底的冷水形成对流。特别是大水面的水域作钓。对流就会使鱼感觉不适应不舒服,也就会致使鱼摄食欲望低且不开口。

2.为什么?我们有的钓友贴中讲,今天温度很好,好天气咋会没口呢?因为,你岸上的温度高且好,势必会影响到水层温差。所以,水中的温度变化也会造成了鱼不开口。鱼是变温动物,要根据水温来调节身体去适应,这是需要时间的。

3.有时阴天,前夜的水温与今天的温度与水温没产生多大的变化。那鱼口就好点。所以,我个人认为:气温温差上下不能太大,不超过8度以内,就可出钓。否则,效果不佳。

4.要降温天即冷空气到来,鱼类是有先知功能的。鱼怕的就是忽冷忽热,突发性的温差。那样,只有等气温温差过个二至三天稳定才可出钓。否则,定为无作为。DiAoYu007.COM

总之,鱼是变温动物,进入深秋气温逐渐降低了,鱼的觅食也受到影响。而且,春夏秋冬的每个转季时,相对来,鱼都比较难钓。因为,它们不适应气温温差的变化。只能等到稳定了,鱼适应了就好出钓了。

第二、饵料味型是否对鱼口?

1.饵料味型不对鱼口时,相必会出现口少、口乱或者有口不中鱼。在调钓合理情况下也会出现锚鱼现象。特别是深秋时分,饵一定要轻,味型一定的对鱼口。个人认为切忌大腥大香的。只要微香或者香中透出淡淡的腥味就行。

2.钓混养塘开三种饵为佳。一种原味(本味)谷物香,一种稍带腥味的饵,一种谷麦香的饵。我一般出钓都带上。总之,用饵没有固定模式,要据鱼情而变化用饵。找到它对口的饵。

3.深秋时节作钓,调钓与线组配置须精细,用饵须以实情配置。而不是所谓大香大腥。重点强调:用钩用饵必须以轻为主。

以上属个人观点。写得忽忙,请谅解!

钓鱼技巧扩展阅读

饵料的味型和状态对浮漂信号的影响


对于众多的垂钓者来说,影响其最终渔获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其能否抓住最佳的提竿时机。若垂钓者可以抓住最佳的提竿时机的话,其就有可能获得好的渔获。而一旦垂钓者错失了最佳的提竿时机的话,其有很有可能不能获得十分理想的渔获。

垂钓者想要把握最佳提竿时机的话,其就要调整出比较理想的浮漂状态。可是,不少垂钓者却反映了调整浮漂准确性的难度。今天,小编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饵料的选择和使用对垂钓者最终调整浮漂状态的影响,以便于垂钓者在今后的垂钓过程中,都可以调整出比较理想的浮漂状态。

第一,垂钓者所使用的饵料味型对浮漂信号的影响

常去垂钓的垂钓者都应该明了,垂钓者在垂钓过程中选择使用味型合适的饵料对于垂钓者获得好的渔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若垂钓者选择的饵料的味型不是特别适合其垂钓目标鱼的胃口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导致鱼儿不开口的现象,从而影响到垂钓者最终的垂钓效果。

而且垂钓者选择饵料的味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会影响垂钓者所使用浮漂漂相的准确性的,可是这一内容却往往被垂钓者所忽视。当垂钓者所选择饵料的味型比较符合其垂钓目标鱼的胃口的时候,其可能在经过一定的试探之后,就会选择直接将整个钩饵吞下去,从而带动浮漂发生一定的位移,保障垂钓者提竿中鱼。

可是,若垂钓者所选择饵料的味型不是特别符合其垂钓目标鱼的胃口的话,很多情况就是鱼儿会在经过一定的试探之后就选择离开,而不是直接吞食钩饵。但是,当鱼儿在试探钩饵的过程中,铅坠就会带动垂钓线组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最终导致浮漂出现一定的漂相。受到这种漂相的影响,很多垂钓者就会选择提竿,却往往会出现提竿不中鱼的现象。

第二,垂钓者所使用的饵料状态对浮漂信号的影响

除了垂钓者所使用饵料的味型会对浮漂信号带来一定的影响之外,垂钓者所使用饵料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带来一些虚假的浮漂信号。这主要是因为当垂钓者使用的饵料状态太硬的时候,鱼儿在吞食钩饵的时候就不能顺利吞下去,只是会出现咬饵的情形。

可是,当鱼儿咬饵的过程中,浮漂也会发生一定的位移,从而导致垂钓者扬竿却不中鱼情况的出现。此外,若垂钓者使用的饵料状态太软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的情形就是垂钓者所使用的饵料在入水之后就会从钩饵上脱落下来或者是鱼儿直接可以从钩饵上将饵料拉扯下来。

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尤其是鱼儿在拉扯钩饵上饵料的过程中,浮漂也会出现一定的信号,虽然并不是真实的信号。

第三,垂钓者所使用的饵料大小对浮漂信号的影响

垂钓者垂钓的过程其实就是利用钓钩钩住鱼嘴从而将上钩的鱼儿提上来的一个过程。因此,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钩饵需要钩住贪吃的鱼儿的嘴巴。一旦垂钓者在将饵料使用到钓钩的过程中体积太大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形成一个体形特别大的钩饵。

虽然这种钩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吸引鱼儿注意力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体形太大,鱼儿就没有办法直接将整个钩饵吞食进去,而只能从外面的部分吸食一些饵料。这样一来,也会给予垂钓者一定的虚假的浮漂信号。

秋钓出鱼怎么样,昼夜温差对钓鱼的影响


钓鱼人都知道,气温和水温影响着鱼类的活动。仅仅知道这一点是不够的。气温水温的变化趋势对鱼类活动有重大影响,对鱼获多少至关重要。气温水温的变化,体现在月、日均气温差及水温差,昼夜气温差,水层温差等等。

一、夜间温差值对钓鱼的影响

一天之中,从黄昏到笫二天拂晓前,温度逐渐下降。下降的幅度有大有小。在黄昏以后,晚上7时左右和笫二天早晨7时左右的温度差值叫做夜间温差值。

夜间温差值与钓鱼有密切关系。晚秋、冬季、早春,夜间温差值大于5摄氏度时,很难钓鱼,很可能打白板。去到塘边、河边,常常看到岸边的浑水变清了,甚至清彻见底。这是因为夜间降温多,特别寒冷,鱼儿躲在深水处一动不动,不会游动到岸边,所以岸边水特别清彻。笫二天鱼儿仍觉寒冷,懒动懒开口。出钓一天,常常是不见浮漂动一下。相反,夜间温差值小于2摄氏度,夜里降温很少,鱼儿不觉得特别冷,夜间仍四处游动,笫二天正常觅食。这样的天气出钓会有收获。

虽然夜间温差值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但确实举足轻重。多次验证,该温差值大于5度时不宜出钓,出钓不是打白板也是难钓几条。而夜间温差值小于2度时,倒不一定定获丰收,因为影响因素多多。但可以出钓,收获或多或少。

可以推想,夏季夜间温差值也同样会对钓鱼有影响。不过,应是夜间温差值越大,笫二天越是好钓鱼。夏季夜间降温较多,鱼儿感觉凉爽,夜间活跃,笫二天早上适宜垂钓。常说的夏钓早,是普遍规律。夏钓早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夜间温差值的大小。这一点,只是推测,相信可以得到验证。

二、昼夜温差对钓鱼的影响

昼夜温差的大、小对钓鱼的影响。全天24小时温度最高值大约在下午23时,最低值大约拂晓前56时。24小时之内最高与最低的温度差值越大,越难钓鱼。温差差值大的主要原因是大晴天,大太阳。红日高照,使水表层温度迅速升高,造成水表层水底层温差拉大,影响鱼的觅食活动。

天气预报提供的每日最高最低温度可作参考。如果两者之差较小,比较适宜出钓。反之,如果昼夜温差值很大,出钓的收获可能不多。

冬日,无冷风的阴天或只有花花太阳(微有阳光)的多云天,之所以易上鱼,就是因为昼夜温差值较小。相反,艳阳高照,晒得人脱衣服,昼夜温差大,鱼很难咬钩。

总结,夜间温差值大,昼夜温差值也大,就简直休想上鱼了。

在初秋高温酷暑时节,鱼类生理上对高蛋白、高脂肪的饵料需求不强烈,多会选择素饵进食,例如面团、米饭粒、玉米面、蚕豆粉等。特别是生长在肥水里的杂食性鱼类,喜食素饵的特征尤为明显。如果此时你选用荤腥饵料,很难钓到个体较大的鱼,反而会招引小鱼闹钩。鱼类喜食素饵的特点一般会随水温逐步走低,延续到白露后才开始发生变化。

当时间进入仲秋,即白露至秋分时节,随着气温的逐步走低,鱼类食欲开始增强,食量明显增加,呈现出明显的杂食性特征(肉食性鱼类除外),也就是荤素皆宜了。这就给我们用饵提供了方便,用荤腥饵、素饵都能钓到鱼。特别是杂食性鱼类如鲫鱼、鲤鱼、鳊鱼、草鱼(怎样钓草鱼)等,皆会表现出荤素不拒的特点。

当时间进入深秋,即寒露至霜降节气,鱼类为了增加身体的脂肪,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在生理上对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需求明显,其食物菜单中的荤腥比例增加。我们在饵料的选择上,要迎合鱼类口味的这一变化,多使用荤腥饵料。若使用天然饵料,要多用蚯蚓、红虫、蛆虫等;使用商品饵料,应该在饵料里掺入一定量的虾粉或鱼骨粉,提高饵料的高动物蛋白成分。

随着冬季临近、气温进一步下降,鱼类喜食荤腥饵料的特征更加明显,荤饵的上钩率进一步提高,野钓时的最佳饵料几乎非红虫、蚯蚓莫属,用商品

饵则要多选含红虫、虾粉成分的产品,方能提高上钩率。

从立秋到霜降的整个秋季气温的转变过程,也是大多数鱼类食性从素转荤的变化过程;我们在选择饵料种类时,要紧随其食性变化要求,努力做一名鱼类的好厨师。

我国幅员辽阔,秋季南北温差很大,笔者以上所述,只是黄淮地区秋季鱼类活动和觅食的一个总体变化趋势,仅供钓友参考。各地钓友应该根据本地的气候、气温变化(而不是节气变化),及时观察、分析当地的温度变化对鱼类活动及觅食的影响,总结出一套切合实际的秋钓经验,以便取得好的钓绩。

应对轻口鱼的饵料味型状态及钓组搭配


一、用饵不当造成轻口

钓鱼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鱼儿轻口的原因就是用饵不当,这是很简单且正常的。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意思组成饵的原料不是鱼儿喜欢的东西,也就是实口性不好。二是饵的状态不好,也就是入口性不好。

饵的组成对鱼吃口的影响。组成垂钓用饵的原料有很多,可简单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化学合成类。植物类饵料是构成钓饵的基础,因此几乎所有的鱼都不拒绝,而只 是喜欢程度不一样。在用目标不是十分喜爱的原料时,它们就会表现出相对喜欢原料的轻口来。比如钓小鱼的雪花、胚芽等细腻且味道香醇的饵料小鱼比较喜欢,大 鱼则更对深加工的粮食感兴趣。

动物类原料鱼都爱吃,只是有的原料在储存加工过程中腐败了,才会引起鱼对饵的兴致减弱。化学合成原料才是决定鱼口的重点,大 家都知道死窝是由小药造成的。是小药过度刺激鱼的味觉,使得鱼不能靠近钓饵才表现为到处是鱼星而漂却不动的现象。

另一方面,鱼在类似味道下被钓或看到 被钓后而形成的条件的条件反射造成害怕这种味道,进而不吃钩上的饵或很小心的来吃。再就是鱼对味道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比如钓小鲫鱼池子大家都在用一个味道的饵,钓到一定时期后,就得增加量了,否则鱼就不会吃得那么来劲。比赛用的鱼在这方面经常被利用,比如大家知道的原塘料,你不用那东西,池子里的鱼给你 的就是轻口,甚至不给你口。因此比赛的鱼有时就会被人改了鱼口,进而成了一些人达到目的帮凶。

饵的状态对鱼吃口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饵硬、粘、重,鱼口就会表现的大一些,相反,饵软、轻就会使鱼口弱一点。在我们垂钓时一般都是通过其他方法让 鱼口变大,而不会利用饵的状态来表现鱼口。这是由于口轻的鱼都是问题鱼,如果再把饵做得硬、重、粘,那么钓到的机会就会更少了。因此都会做得轻、软些。增 加饵的适口性,这样鱼吃起来会很舒服。

二、垂钓方法不当造成轻口

主要是钓者用的钓组 过大和钓得过钝这两个原因。垂钓实践告诉我们:同样的鱼,小漂细线鱼口就明显,粗线大漂吃口就很轻,有时甚至看不到口。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不出口了。这是由 于钓组大了,增加了水阻和质量。这样,同样的鱼口启动钓组就会变得相对弱很多。调钓现在已经变得很通俗了,钓的灵顿是相对调目来说的。

钓的很钝时,由于线 组相对松弛(主要是子线部位),信号传导就会有损失,所以就表现出一样的鱼,不一样的口轻口来。有的时候我们用大漂看到漂动却不上鱼,换小漂就可以解 决,而有的时候我们是故意钓的钝,这样鱼吃得会更容易。鱼口变轻虽然很普遍,但诱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观察分析,找到具体症结后,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应 钓法来应对,达到垂钓并增加钓获量的目的。

春季钓鲫鱼选点、用竿及饵料的味型


三月里来哟是春天,春天的鱼儿任我钓哟。春日带来了屡屡暖意,气温一天比一天暖和。春天不出钓,枉为钓鱼人。一年四季中,春天的鱼儿应该说是很好钓的季节了。不管是鲫鱼还是鲤鱼,在春天都慢慢恢复了活力,饿了一冬的肚子,食欲大增。又赶上产仔的高峰期,此时的鱼儿又肥又大,营养最好,钓在手中,吃在口中,那怎能一个爽字了得。

此时做出来的鲫鱼汤不但味香汤鲜,用它来保养肠胃食疗效果非常好。鲫鱼所含的蛋白质质优、齐全、易于消化吸收,是肝肾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质来源。所以此时用它来孝敬父母是最好不过了。

那么,要钓到品质上好的野生鲫鱼,就需要我们对春钓鲫鱼有一个很好的认识,不管是在选位打窝,饵料配置,还是用竿用线用漂上,都要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钓鱼不钓草,纯粹在乱搞。说的就是春天钓鲫鱼,要多选择那些水草茂密的地方,被一团水草包围的草洞,荷花莲藕塘的边角处等,都是大板鲫鱼喜欢的。这里不仅浮游物多,也便于产仔,走到这些地方,如果很安静的话,甚至能听到嗤嗤声,这就是鱼儿闹的动静。

春钓鲫鱼应该选早一些的时间出行,到达钓点后可以慢慢的选好位置,如果看到两个不错的位置又相隔不远时,可以多做一个窝。春天的鲫鱼窝料是相对简单的。小米大米加上药酒,配上一包牛B鲫和一点红糖或者蜂蜜就可以了。

只是对于使用的药酒有一点要求,如果自制一定要用曲酒醇香一些,不能用太刺鼻的烈酒去泡。洒窝料时量不要大,一小把即可,只需要在钓时通过不断抛竿慢慢边钓边诱鱼即可。这个季节不适合做大窝重窝。

在钓竿的选择上,春季应使用4.5米或者3.6米的钓竿钓近处浅水滩,而不应该选择最深入作钓。钓竿可以不轻细,但一定要硬一些,因为钓有水草的地方近处,杆子太软起竿和抛竿时容易挂着草,一担用力的拉动主线子线时,容易同时拽起草根而影响水底本来聚拢的鱼群。

对于线组的选择上,以前也说过了,还是以细线小钩为主。春天的鱼虽然恢复了一些体力,但终究是闭关才出来,元气并没有完全回体,在力气吃口上仍然略显弱,所以建议用0.6到0.8的主线配0.4的子线就可以应付了。

浮漂的选择也要小,一般目数用13或15目的浮漂,调6目钓3目开始,根据实际情况轻微上调或下调一到二目,应该就能出很清晰的口了。

重点说一下饵料的味型选择。春天的鲫鱼还是喜腥多一些,所以早晨的时候可以大腥大香,到了半上午可改为小腥小香,下午就可变成小香小腥了。大家可以注意的事,腥香和香腥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一个是突出一个腥一个是突出一个香。大鱼喜香,小鱼喜腥基本上南北水域都这样。

春季许多黑坑放鱼也会较频繁,要想经常上岸爆护,你的技术饵料就要比左右两边的钓友要好,特别是抢鱼的时候,窝子一定要做好,开始就要连续抛竿,把周边的鱼全聚过来,不要太急着把自己窝子里的几条鱼钓完。所以可以开一些散饵或者说是拉大饵,把味型做得重一点,用得很不错的聚鱼素诱食剂可以加一些。

钓大放小,维护一个长期循环可持续的钓鱼环境是很多钓友现在共同的认识,让我们一起来坚持和宣扬这样一种绿色的钓鱼理念吧。

特别送上药酒的泡制方法和时间:药材和白酒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酝酿发酵,泡好后的药酒味道浓郁醇厚,新泡的药酒味道较冲,如果只泡几天就开始使用,往往效果不是太好,这个相当于我们吃的食物,同样的食材一份熟一份生,味道口感肯定有很大差别的,对中药小药有所了解的朋友都明白这个道理。一份好的小药是可以用一辈子的,但初期也是需要花时间去泡制和调试用量的。

饵料的颜色及松散度对钓鱼的影响


平时我们所说的三分钓技,七分饵料充分的说明了钓鱼饵料在垂钓中的重要性。钓鱼时使用对口的钓鱼饵料,才能很好的上鱼。每位钓友都需要掌握好钓鱼饵料方面的相关知识。现在从三个方面来总结描述一下。首先,就是钓饵的色泽。其次是饵料的软硬度。第三是有关饵料的松散程度。当你把这三个方面的知识都了解之后,在一定程度上,结合当时的环境水情,我们就能调配出适合当时鱼情的钓鱼饵料了。

1、钓鱼饵料的色泽

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色彩组成,让我们享受这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在鱼儿的世界里,是否有色彩这一说法呢?有的。鱼儿对色彩,也是有一定的认知度,所以钓鱼饵料的色彩,对鱼儿咬钩率是有影响的。

常钓的淡水鱼中, 如鲫鱼、鲤鱼、草鱼等,在清水中也能见到数米乃至十几米远处的食物。利用鱼类偏爱的各种色泽,刺激其条件反射,钓取对象鱼,是垂钓高手的重要一招。

深褐色、咖啡色。杂食性鱼类中的鲤鱼,由于长期习惯在池底觅会,而底色因为有机腐殖质较多,颜色较暗,近似咖啡色,故鲤鱼对以上色泽的饵料感兴趣。另外,菜籽饼粉、发酵过的酒糟、烘过的麦麸等饵,其本身的自然色泽较为接近褐色、咖啡色,故引诱 鲤鱼效果特好。

淡黄色、黄色。淡黄色、黄色的饵是鲫鱼、草鱼、鳊鱼的喜爱之色。小米、玉米磨成 的粉一般是淡黄色,以这类原料为主而经加工的商品饵在市场上也已不断出现,用这些饵 在肥水和水色较浑浊的水区垂钓,鱼儿在数米远外就能见到,刺激它们的索食兴趣。这种 人工合成的饵料在淡水鱼池中最为常见。

绿色。以青草色为代表的草绿色。由于草鱼、鳊鱼经常吃水草、青草、菜叶、树叶等 缘故,因此它们特别偏爱此色,不少商品饵中均添加了海藻、水藻植物,使其与天然草绿 色十分接近,加上它的天然清香,草鱼、鳊鱼见饵就吞,上钩率明显比其他色饵要高。

黑色、暗红色。相近这些色泽的饵也比较多,如螺蛳肉、芝麻粉、蚯蚓粉、猪肝、商 品颗粒料饵等,这类饵料的天然色泽对青鱼、乌鳢、鲤鱼、鲶鱼等有很大的诱惑力。

白色。对淡水鱼来说,喜欢白色饵的比较多,特别是鲫鱼、草鱼、白鲳鱼、白条鱼 等,它们可能由于习惯生活于水的上、中层干净水域,所以对食物的色泽也偏向白色和淡 色,以大麦粉、小麦粉、玉米面为主配制的饵料均近似白色,垂钓上述几种鱼效果极佳。 尤其是在肥水、深水体垂钓时常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2、钓鱼饵料的软硬

用红蚯蚓、肉蛆、河虾仁、螺蛳肉、猪肉条等做钓饵,它们一般都较 柔软。煮熟发硬的虾仁以及螺蛳的头段,远不如活虾仁和活螺蛳的尾段软肠挂钩钓上钩率高。而渔具店中所卖的一些颗粒钓饵,一般都比较硬,但是我们平时在应用的时候,也能钓上鱼来。哪空间是软饵好还是硬饵好呢?这得取决于当前所钓的对象鱼和天气。一般情况来说,炎热天使用硬饵,冷天使用软饵会比较好。至于如何用饵,我们可以参考本站(如何使用饵料一文)可见,饵料软硬对上鱼量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钓鱼饵料的松散度:

钓鱼饵料的松散度这一性能在垂钓中的利用,其侧重点不在于钓,而 在于引。钓饵合二为一,边钓边引,引钓结合。饵料泡制好了,特别是膨化类饵料, 可起到越钓越多的效果。当然这类饵的泡制有一定技术要求,例如鲫鱼饵,其水与饵的比例是以1.2:1为适当。水、饵稍加拌和后应停放几分钟,让饵吸足水分,再拌和几十下,同时用力压挤,排出饵中空气,需黏性较强时再挤压几下,要松散时则少挤压。在泡制时, 把饵料拌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少拌和的作为底饵诱鱼用,其入水后很快化散漂荡于水的 中下层,引鱼入窝。另一部分多挤压拌和作为装钩钓饵,化散较慢。如以钓鲢、鳊为主, 则将松散的饵抖落在水体的上、中层,确保诱饵的诱集面尽可能广,引鱼汇集而钓之。要垂钓底层的鲤鱼、鲫鱼,则将饵料多拌压几下,让饵沉底后再抖散。易散化的饵料会引来 太多的鱼汇集钓点,鱼多了会在钓区打架,反而钓不上鱼。太黏、难化散的饵料虽中 钩率高但引鱼汇集效果差,鱼进窝的密度低,钓得少。

拉饵团与搓饵饵团松散程度不一样

所以热爱垂钓的钓友们,一定要掌握好有关钓鱼饵料方面的知识。每次出钓的时候,根据天气,然后再根据自己所要去到的水域的基本情况,带上符合情况的饵料去钓场,这比盲目的什么饵料都装在袋里来得舒服一些。当然,天气和水情随时都变化,如果依据前一次垂钓的水情鱼情来思考,恐怕多有不当,所以为了防止水情鱼情变化而使携带的饵料排不上用场,一般不同口味和状态的钓鱼饵料,可以带上一些,以防止突变的情况发生。

夏季垂钓的时机、饵料味型及钓位的选择


此时的我国的各个地区大多处在炎热夏季,夏季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过高的温度会使水温升高,水温越高水体的融氧量越低,水温越高鱼的新陈代谢越强烈,需要的氧气越多,过大的湿度减少了水的蒸发,不利于水体降温,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氧气的置换,所以翻塘大多发生在夏季。

一、根据我多年的体会,夏季钓鱼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不同的天气决定是否出行

天气预报闷热时最好就不要去了,如果去了最好钓半天,因为这种天气实在是不利于钓鱼。既然已替老板看了半天鱼坑,喂了半天鱼,下午最好还是回家吧。

2) 根据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对象鱼

每天天刚一亮,是钓鲫鱼和鲤鱼的最好时机,在北京地区鲫鱼停口时间在8:00到10:00,在这以前以钓鲫鱼为主,钓鲤鱼为辅,在这以后就很不容易钓到鲫鱼了。白天以钓鲤鱼草鱼为主,傍晚是钓草鱼。鲤鱼的最好时机。

3)根据不同的对象鱼选择鱼饵

每次拌好的鱼饵要做到在二小时内用完。炎热的夏天鱼饵很容易变味,所以要少拌勤拌,以防止鱼饵变质。夏季钓鱼最好不要用腥香型的鱼饵,尤其是在水体比较肥的水域,一是因为大鱼不太爱吃,二是太闹小鱼。用清香型的鱼饵比较合适。

二、夏季钓鱼较好的钓位

1) 夏季钓鱼如果正好赶上往鱼坑里长时间加凉水,水流的两个侧面会有两个回流的水旋,这里就是最好的钓位。这是因为这里的水温要低于其他水域,水体的含氧量要高于其他水域,而涨水时逆流而上是鱼类的特性,所以这里时最好的钓位。

2)夏季钓鱼比较好的钓位是树荫下,由于树荫的遮蔽,树荫下的水温稍低于其他水域,又没有照在鱼身上的辐射热,水体的能见度又低于其他水域,鱼类会感到安全。

3) 春钓滩,夏钓潭。民间谚语说的有道理, 夏季不同的水体深度有不同的水温,不同的深度有不同的压力,每增加10米就增加一个大气压,当天气较热,气压较低的时候,垂钓较深的水域会有较好的收获。这是因为水越深水温越低,压力越大,利于鱼的正常生活和摄食。

子线对鱼获的影响及选择技巧


子线在渔具中是很重要的存在。不论什么鱼情或是季节,如果不重视子线,也是很难获得好鱼获的。在日常的垂钓过程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由于子线的原因,导致跑鱼的例子。

其实,跑鱼相较于钓不到鱼更让钓鱼人心痛。明明已经上钩了,却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到手的鱼儿跑了。很是令人惋惜。所以说,知道了子线的重要性了,那么如何运用子线避免或者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一、鱼儿的吃口不一样,子线的运用也应该进行改变

鱼儿的吃口受很多情况的影响,不论鱼儿的大小和鱼儿的种类,不同的鱼儿都会受环境、水温的影响,或者还因为鱼儿本身的一些原因导致鱼儿在吃口上会有所不同。

1、轻口鱼

这类鱼儿就属于久经沙场的鱼儿了,被鱼钩钩到的次数比较多。这类鱼儿大多数是因为在吃饵的时候比较钱,一下子就挣脱鱼钩的鱼儿,还有部分是被人钓到之后,有被好心人放生的鱼儿。不管是那种鱼都已经变的很是警惕了。

如果钓这种鱼,钓鱼人不仅需要在饵料的配方上下功夫,还需要在子线的选择上费些精力。子线不可以太短,也不可以太粗。应该选择比较柔软一些的,硬度不易太高。不然就会增加鱼儿在吞饵时候的难度。

2、生口鱼

这是指没有被鱼钩钓过的鱼,这类鱼在水中一直没有被鱼钩钩住过,胆子就会比其他的鱼儿大一些。对鱼饵的警惕也不会很大,这样的鱼儿看到鱼饵的时候,往往不会反复的试探鱼饵,就一下子吞进嘴里了。如果钓的都是生口鱼的时候,子线可以短一些、粗一些。

3、滑口鱼

情况与轻口鱼类似,但是比轻口鱼还要小心的鱼儿。如果想要钓到这种鱼,钓鱼人就要花大功夫好好的研究一下了,钓这种鱼的时候,子线也不可以太粗,因为鱼线太粗,鱼儿就会比较容易感知到危险的存在了。如果钓点的水情的条件成熟的时候,子线的选择可以长一点。这样可以降低鱼儿的警惕。而且还应该让子线更加柔软一些的。需要子线又细又软。这样的效果才会比较好,可以快速又准确的传递鱼讯。

二、鱼儿的大小决定子线的规格

如何根据鱼儿的大小来判断子线的型号呢?那首先就需要钓鱼人对子线需要比较深刻的了解了。

1、子线的线号

不同的线号,区别就在粗细上。线号小,子线就比较细。线号大,子线就比较粗一些。不同的线号所能承受的拉力或者说是冲击力也是不相同的。相对的轻巧度也是不相同的。

2、子线的硬度

硬度比较低那就说明子线比较软。这个是钓鱼人都知道的事情。硬度低就会使鱼儿在吞饵的时候比较容易一些,硬度高,鱼儿在吞饵的时候也会比较困难一些。所以说如果不是有着特殊的必要,在钓鱼的时候一般还是不要选择硬度比较高的子线为好。

虽然是这么说,但是硬度比较高的子线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点,那就是浮漂在接收讯息的时候速度比较快。

三、选用多长的子线最好

子线的长短并没有特定的要求。好多初学者都会问,子线应该选多长呢?其实,这个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因为钓鱼人的钓法各不相同,所以子线的选择也就会有不同的标准了。如果有人告诉你应该用多长多长的时候,不要当做经验来用。因为这也是其他的钓鱼人根据自己的钓鱼习惯和钓法来判断的,对你可能不适用。所以钓鱼人在判断子线的长短的时候还是应该根据鱼情、根据环境。

了解水位涨落情况及流速对鱼觅食影响


水的涨幅情况,对鱼的游动、摄食是有很大的影响。鱼类的本性决定鱼对水位的变化异常敏感。当水位上涨时,造成水体中原有某些食物的流失,引起鱼类的恐慌,便纷纷游向岸边觅食,生怕饿肚,但同时也因为涨水使新水注人水体,水中溶氧增加,鱼儿越发显得活跃。

当水位跌落时,鱼有一种怕搁浅的恐惧感,便纷纷游回深水区。跌速越快,游得越快,生怕跑得慢了被浅住,哪里 还顾得上觅食。鱼越大,这种预感越强烈,逃得越快。倒是有些小鱼儿,涉世不深,缺乏经验,边游边吃。所以落水时,特別是跌落速度较快时,能钓上也是些小鱼,大鱼极少咬钩。

水的流速快慢对魚类的活动也有密切的关系,在江河、 湖泊和大的水库中,鱼一般在流速(0.5 ~ 1)米/秒的水域中活动,流速过大或过小,鱼儿都不愿呆。在江河之中,如果流速很大时,鱼儿通常在支流或河弯处游弋觅食;流速较小时,则在主流的中下游一带活动。

2020秋季制作不同味型饵料钓对象鱼


一场秋雨一场凉的秋季要来啦,钓鱼人作钓的区域和鱼种也随着适宜的温度渐渐增加。秋季应该如何钓不同的鱼种呢?选位和手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饵料味型也是关键之一。如何准确和饵、找好对象鱼偏好的味型,是钓鱼人下竿前重要的步骤。

一、蚯蚓拌鱼饵钓鲫鱼

钓鱼人都知道蚯蚓是钓鲫鱼的万能饵,但钓鱼过程中,有时就不那么灵。所以可在钓鱼前准备好蚯蚓,每次取出3-5条,把每条切断成两节,蚯蚓因为受到疼痛刺激,身体会分泌出一种特殊味道的液体,这种液体在水中穿透力很强,是诱鱼的关键。再把切好的蚯蚓放置在浅底平坦的饵盒上,把干饵与被切断的蚯蚓混合,蚯蚓在其中蠕动,周身沾满饵料,然后装钩下钓。这种方法,蚯蚓既好穿钩,又易诱鱼上钩,还能做到使蚯蚓身上沾满的饵料在下水后脱落为诱饵。用这种方法钓鲫鱼上钩率较高。

二、草、鲤鱼饵巧自制

用封闭的塑料袋装上鸡、鸭、鱼混合饲料(系麦麸、米糠、玉米粉),倒入一瓶啤酒,再用0.5%的食盐拌和均匀后密封发酵或用廖糟或米酒药5粒磨成粉,撒入饲料中再加适当的水搅拌后密封发酵。使用时,须用作钓池塘或水库的水加适当的面粉搅拌,以能捏成团为度。然后装钩即可使用!

三、如何制作麝香鲤鱼饵

用干小麦和即将成熟未收浆的嫩小麦粒100克、麝香10克、酒250克。干小麦浸泡冷水一天后捞取,再放入铁或铝锅内煮,使麦粒裂开为止,捞起晾干水分装瓶。嫩小麦在收割前将麦穗剥去麦壳,把它装入小口径瓶内,再用麝香装入酒瓶浸泡15-30天泡出气温浓烈的麝香酒,后倒入装小麦的瓶内浸泡7天即可使用。一般适用手竿钓鲤鱼,挂钩时可挂1-3粒小麦下钩。下钩时轻放轻提效果不错!

鱼不开口调整饵料味型与适口性


小编有一次钓鱼,全场不开口,小编到达渔场时已经是上午十点。因为是黑坑,所以小编先绕着鱼塘走一圈,了解了今天鱼儿开口的大致状况,然后在好钓位已经被占光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较好的钓位开始钓鱼。

一、穿新鞋走老路的经验

小编在鱼塘转了一圈,大致了解了钓友们今天的饵料使用状况,针对所搜集的饵料气味,今天的钓友有用香型、腥味型、还有自制的。对象鱼有鲫鱼、鲤鱼、草鱼。个人目标不同使用饵料也不同。小编是希望钓获鲤鱼,所以开出了第一款香型饵料。因为冬季,饵料中同时强调了腥香两个方面。且底料配伍复杂,商品饵组成有:三合一、天下无双、鲤鱼旗、三色鲤、荒食、天下鲤等七种,没加小药。按照小编一般的钓鱼经验,打窝到开始有鱼儿在水底动作,时间一般是30分钟到40分钟。但是,今天一个小时过去了,鱼漂丝毫没有动静。这时,我明白今天是犯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明明知道各位钓友的用饵已经占尽了所有类型,我在晚到鱼塘的基础上仍旧保持原来的钓法显然不合时宜。那么就应该及时调整。

二、一厢情愿的结果是丝毫不动

在上述饵料的基础上,小编开始采用加小药的策略。当时用了黑坑鲤、传奇两种,且添加量较大。又是一个小时过去后,仍旧不见动静。此时我考虑,是不是窝子里的味道已经成了不伦不类的混合味型,不要说比人嗅觉灵敏的鱼儿不喜欢,就是人闻着都不舒服。因此,换一个钓位,重新开饵,重新打窝施钓成为我考虑的重要内容。同时,今天所面临的局面是全塘不开口。

三、换窝、新饵产生漂动迹象

我往左边移动了3米左右开始重新做窝子。并且将原来的饵料全部废弃。此时新开的饵料极为简单:颗粒粉加天下无双保证饵料的腥,然后添加麝香酒保证饵料的穿透力;由于天下无双浸水一段时间后会发粘,为了保证饵料的雾化效果加入了一定量的雪花粉。抛窝方法是不捏团直接扔到窝子里,而是通过不停的连续抽杆,以形成饵料入水后的立体飘散状态。在连续60多次抛竿后,鱼漂开始出现轻微的动作,此时说明鱼儿进窝了。接下来仍旧是快速抛竿,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停留时间,但相对于起鱼阶段的时间而言还是比较快。连续抛竿一个小时候,我开始每一分钟抛竿一次,此时开始大量上鱼,而上鱼时间已经到了12点半。都说神仙难钓中午鱼,这也得看具体情况,在今天投鱼的情况下,鱼儿一直不开口,中午时候突然开口对于老钓手来说也不足为奇。

四、钓鱼思路总结

今天总共渔获是36斤,全场冠军。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全场不开口。分析今天钓鱼成果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全场鱼儿不开口,一方面说明鱼儿可能偏口的饮食习性;一方面说明今天的鱼儿可能个体健康状况较差;还有可能说明今天气候不是很适宜钓鱼。基于三方面的考虑,用一般性鱼友钓惯的鱼饵,很难使其开口。只能换饵。

第二是:虽然换饵,却是以加大饵料的味型为主要措施,而引起鱼儿不开口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在运输过程中,为了减少鱼儿因为相互碰撞造成伤害带来病菌侵入鱼体的问题,一般在运输过程中,水箱中都会添加高锰酸钾,如果该药物使用过量,鱼儿呈现出中毒状态,则需要在新环境有较多时间的恢复。所以,其嗅觉受到麻痹的情况下,加大味型是不错的方法。但显然实际检验成果是这一方法失败。必须换饵。

第三是:在最后的换饵过程中,特意加入了雪花粉,并且增大味型的同时,以天下无双增加腥味。打窝则采取连续抛窝的形式,在钓点形成立体饵料水柱,这有利于体质状况不同的处于各个水层的鱼儿都能够获得饵料的吸引,从而增加诱食的效果。最终证明这一思考是正确的,当然这一正确仅仅针对于本次钓鱼。同时,小编也不能排除当天钓鱼的运气因素。

五、总结

钓鱼是灵活多变且趣味十足的户外运动。每一次钓鱼都考验着钓鱼人的智慧、勇气和能力。所以,依据不同的钓鱼现场的各类因素,采取不同的策略,是我们钓鱼人成为高手的必经之路。

搓饵的味型及软饵粘饵的使用


钓无止境,有时我们离成为一名好的钓者就差一步的距离,往往在于细节上的忽视。而细节往往又决定了成败,这是个不变的定律。所以,我们经常倡导的就是钓鱼人要有谦和的心,对钓友知无不言,对自己不懂的,要虚心请教,互通有无,这样才能提高钓技。而不是步步自封,自以为是,那样只会越钓越差。

到了一个水域钓鱼,到底开拉饵还是开搓饵,开成什么味型,都要由当时的水情鱼情来决定。搓饵在大多数时间是首选的一种状态,它能为我们快速找底,搓大饵做窝提供更发的帮助。但是搓得软与硬,大与小,松与散,还是得由鱼说了算。

我感觉手搓饵的状态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软、硬、粘、散都要根据每一款饵料的自身特性和不同的鱼情去调整(通常把像耳垂的软硬看作正常硬度),其实饵料的软、硬、粘、散的状态调整并不难。钓鱼时要先把饵料的状态调整成散饵再根据需要做下一步调整,因为钓鱼第一步就是挂大散饵团抽窝子,并且散饵可以调到任何状态的饵,但是别的状态饵很难调到散饵。

正常搓饵:把饵料混合均匀后按照正常水比加水搅拌均匀,握成团挂钩时就掐一小团直接搓到鱼钩上。(如果饵料搓到钩上后抛不出去竿,可以根据鱼情适量的加一点粘粉或者拉丝粉);散饵:把饵料混合均匀后按照正常水比的30%-60%加水搅拌均匀,不握成团散放着,挂钩时就捏一团直接搓到鱼钩上。

软饵:把饵料混合均匀后按照正常水比的100%-150%加水搅拌均匀,握成团在盆边打几把到能挂上钩为止,挂钩时就掐一团直接搓到鱼钩上。如果饵料搓到钩上后抛不出去竿,可以根据鱼情适量的加一点粘粉或者拉丝粉;硬饵:把饵料混合均匀后按照正常水比的70%-90%加水搅拌均匀,握成团在盆边打几把,挂钩时就掐一团直接搓到鱼钩上。

粘饵:把饵料混合均匀后按照正常水比加水搅拌均匀,握成团在盆边多打几把,挂钩时就掐一团直接搓到鱼钩上;软粘饵:把饵料混合均匀后按照正常水比的100%-150%加水搅拌均匀,握成团在盆边多打几把,挂钩时就掐一团直接搓到鱼钩上。

为适应不同的鱼情,配制饵料时必须设计好饵料状态,如软硬、轻重、粘散等。可是鱼情随时会发生变化,天气也会变化。刚才非常合适的一团饵,过了一会儿就不一定适用了。

基础饵即鱼类喜欢食用的麸类和谷物类饵料,它在一款饵料中占据的比例大概为40%-60%左右。由于原料不同,基础饵的状态也有很大区别,如颗粒大的饵料,用水泡开之后蓬松柔软,片状物较大、适口性较好,适合钓大个体鱼;而含粗颗粒及片状雪花粉成份的饵料,入水后慢慢膨胀,围雾化出一些粗颗粒,十分适合钓生口鱼。不过基础饵虽然拥有不同的味型和状态特征,但并不充分,作钓时还需要加入其它味型饵和状态饵,以达到最佳效果。

常用的饵料味型可以分为五大类:浓腥、腥香、香腥、浓香和本味,通过基础饵和味型饵的搭配,开出不同效果的饵料适应鱼情、水情需求。如小鱼喜腥,在春冬季节主攻小个体的鱼时,可使用浓腥或腥香味的饵料;而个体偏大的鱼则对腥味的需求越,对香味的需求大;鱼口越猾饵料的味型应该越清淡,当鱼口猾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用到本味饵料。

状态饵比重轻、雾化性好,在打截口需要雾化快时,起到调整饵料状态的作用。不同的状态饵比重和雾化有所区别,轻麸、雪花粉和散炮入水之后明显状态不一样。轻麸下降速度最慢、比重最轻;雪花粉片状物比较多,下降得快一些,适合钓中下层,散炮比重轻,下降的过程中可以快速诱鱼,相当于动态诱鱼。

搓饵是竞技钓必不可少的技巧。手法娴熟的钓手,能搓出多种的饵团比如球形、水滴形、三角形、圆柱形等等,而且根据需要,饵团大到弹球、小到米粒均能随意搓出。 这些都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完成的,不要急功近利,做好基础,提升钓技。

浅谈饵料的雾化效果对钓鱼影响


常于玩台钓的朋友都知道,往往在饵料方面的雾化效果都有着极其的重视,因为饵料的雾化效果直接影响诱鱼效果,不仅聚鱼快聚鱼的层次也较广,因而常被钓友所青睐。但通过多年的用饵经历,我感觉到,雾化是把双刃剑,雾化效果使用的正确可以起到良好的诱鱼留鱼效果,而如果不能根据鱼情的实际需要,过分追求雾化效果,则会将鱼层、鱼口诱乱,给择口和提杆时机的把握造成错误的判断。

玩台钓的基础知识里说到在垂钓的开始时段,需要用较松散的饵料来频繁的抛饵,利用饵料的雾化效果不断的诱鱼进窝,当发现已经有鱼进窝并已经开始上鱼了,这时候,就要看钓者对鱼情的观察了解和对雾化程度的合理把控了。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追求雾化效果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控制雾化效果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应根据鱼群的密度用好雾化

底钓鲫鱼的情况下,当还处在诱鱼阶段由于鱼群的密度还很小,这时候加大雾化效果快速诱鱼是正确的。良好的雾化效果可以更快的诱鱼聚鱼提高上钩率,但当你发现鱼群的密度已经很大,常出现有讯号而频繁空杆的时候(排除其他因素),很有可能是窝子里诱的鱼太多,而过分的雾化又促使鱼群被引兴奋而出现了乱口,它们常在窝子里上下翻飞来回蹭线,只抢食飘荡的细小颗粒而很少吃絮状的饵团,这样,经常出现的虚假讯号给择口带来难度。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控制饵料的过分雾化,应该一边适当降低抛竿频率,一边改拉饵为搓饵减少雾化,压制鱼群泳层控制鱼的兴奋度。特别是小鲫鱼较多的情况下,更要注意把握这一点。

二、应根据鱼群的泳层用好雾化

当你看到,当天的鲫鱼既有一定的密度又有变泳层追饵觅食愿望的时候,为了追求钓快鱼多钓鱼,你就应该采用浮钓方式来应对。钓鲫鱼除了在钓组和用漂上有针对性以外,你应该努力保持较大的抛竿频率、选择小比重饵料并将饵料开的软、散一点,充分发挥饵料雾化诱鱼的优势,使源源不断的微小颗粒将鱼群诱、留在中上层便于钓取。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的饵料颗粒较大或开的较粘雾化效果差,就很难诱到鱼更难留住鱼。

三、应根据鱼群的个体用好雾化

我喜欢野钓,自然水域里鱼的个体大小混杂,要在这样的环境里钓取稍大的个体,也要用好雾化技术。常玩台钓的钓友估计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钓个体混杂的鱼群时候,用拉饵钓的人钓取的个体偏小但条数偏多,用搓饵钓的人钓取的个体偏大但条数偏少。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饵料的状态决定的。

我们一般在钓取大一点个体的时候,常常是搓大饵团下水,而搓饵一般开的比较硬,这样饵料的状态是:大、硬、雾化效果差(搓揉导致),这样,小鱼吃这样的饵料较困难,或对这样的饵团不感兴趣,从而给个体稍大的鱼提供了机会,钓取大一点个体的机率就多。当你只为了追求乐趣不问个体大小或比赛钓条数的时候,你可以追求饵料雾化效果的最大化,将饵料开的软、散、小,这样的饵料状态对个体混杂的鱼都有很好的诱惑力,从而增加钓获条数增加乐趣。

四、应根据鱼群的口相用好雾化

雾化状态的把握也要根据鱼群的口相即:生口、猾口情况决定。我感觉,在鲫鱼吃钩尚处在生口的状态下,可以适当增加抛竿频率和雾化效果,以保持窝子诱鱼的强度和诱鱼的持续性。而窝子里的鲫鱼如果已经处于猾口状态下,就要慎重使用雾化效果。过分的雾化所产生的无数细小颗粒在水体中飘荡,会使本已经容易见饵就兴奋的猾口鱼群不安宁,它们常会上下快速追食雾化后飘荡的微小颗粒而很少吃钩,从而给垂钓带来很大难度。

我常能听到有钓友议论:窝子里鱼泡直冒就是不吃钩,。我通过观察发现,

1.是他们垂钓的泳层不对:

配制的窝料里粉饵的比重过大,当打过窝子后,无数的细小粉状饵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底,这个过程中鱼群被饵料雾化到中上层追逐粉饵不下底,而他们基本上又是钓底的,结果,垂钓的泳层与鱼所处的泳层不对应,有鱼泡而无吃口就不难解释了。

2.是遇到猾口鱼雾化把握不当:

有的钓友看到有鱼泡无口,错误地认为鱼的密度不够,鱼多了自然抢食了,于是加大抛竿频率诱鱼,结果,雾化的效果越强越是无鱼吃钩。我多次在钓鱼教学视频里看到,水底的猾口鱼多是喜欢吃窝子周围散落的细小粉状饵料,只有吃不到粉状饵料的情况下才吃钩上絮状饵团。这一点提示我们,在钓取猾口鱼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雾化效果,将饵料开的稍软、粘一些或改拉为搓,只有尽量控制饵料的过分雾化,使鱼没有碎饵可吃,才会增加吃钩的机率。

饵料较强的雾化状态具有很明显的诱鱼效果,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们更要重视雾化效果的针对性,不能什么鱼情都一概追求雾化效应。雾化是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 伤鱼,用的不好反而伤自己。根本的是要用好它,而要正确地把握好雾化技术就要求我们在钓中不断的观察探索总结经验,以尽快把握好雾化技术提高自己的用饵水平。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话温差对鱼的影响及饵料味型》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夏天钓鱼味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