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线钓鱼的技巧。
尼龙钓线在问世至今,无数的伪概念已经在钓鱼人心中生根发芽了。今天我们来说说那些看似正确其实是不对的概念。你是否还在被商家忽悠?
一、防静电处理?抗缠绕?
大家都知道任何物体都有运动的电子,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是不变的原理。一根子线他的电子运动方向都是相同的,本来就是不会相吸的。您又做什么抗静电处理呢?
其实子线之所以会缠绕,抛去铅皮剪不平和其他原因。最大的因素就是水流。大家都知道任何物体在表面有水渍的情况下都会吸附在一起。
二、德国进口?
德国的钓线是最好的?现在钓线都是德国进口?
这个概念是两年前出现的,那时候钓鱼岛的争锋正在风口浪尖,而我国民众的反日情绪又十分高涨。全国开始抵制日货。而作为钓线最大的生产国日本,自然就被殃及。所以某些厂家就声称自己的钓线是德国进口的。
德国确实有生产钓线。但是德国只有一种钓线叫丝强,而丝强严重超标是大家都知道的。德国人基本上都是前打,飞蝇,路亚钓为主。而他们的钓线在耐磨上做的非常好。但是根本不适合中国的台钓。就像某些厂家连碳布都说是德国进口的,请问德国什么时候出口过钓竿碳布?
国内大部分钓线都是东阳生产。少许高端钓线来自日本进口。中国和日本的钓线差别不在原材料,也不是技术,最大的差别是设备。东阳一套生产线完工大概是50万就可以生产了。而日本一套流水线的拉丝设备最少需要500万。精度和均匀程度确实是无法比拟的。
三、软线无敌?
很多钓友都提到线越软越好。难道线真的是越软越好吗?如果越软越好,为什么竞赛大师在大赛的时候,都会选择偏硬一些的钓线。极软的钓线都不敢尝试使用呢?
其实软线的优点就在于,弯曲性很好。鱼只可以更容易的吸入。更好的入口。但是抗卷性,抗延伸性,稳定性就大大的降低。在选择钓线的时候,第一位的指标应该是拉力。有了拉力以后才有机会去考虑其他的性能,如果连最基本的指标都达不到还谈何柔软,抗卷。
钓线一定不能过软。特别是主线,硬主线的牵动性更好。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比如你面前有一张桌。你在桌子的这一头拍一下,在另外一头可以感受到振动,而如果你在一张柔软的沙发上拍一下,振动自然就被消耗了。www.diAoYu007.COm
硬线的传动性更好,浮漂的动作会更明显。一款好的钓线绝对不会是很软的线。鱼线越钓越长,绑线后会缩回变短的现象就再也不会出现了。
再说说子线。如果鱼情不快的情况下,在保证拉力的同时,只要把线组放细即可,线细了自然就软了,而且细线具有更好的隐藏性。另外一场比赛的关键就在于时间,大多数断子线的情况都在于,反复作钓后子线卷曲受伤导致断裂。
中硬的钓线抗卷性和抗延伸性更好。那么发生意外的几率就大大降低,换子线的次数少了,就为比赛争取了更多的时间。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比赛选手都不会选择软线的道理。
延伸阅读
钓鱼添加剂的使用心得,别被无良商家忽悠了
钓鱼添加剂(小药),一直以来让人捉摸不透。有时非常有效,有时候却又仿佛丝毫没有什么用。在我看来它并不神奇,只要会用就有效,不会用则相反。举个可能不恰当的例子吧。感冒药大家都吃过吧,感冒引起的头疼,来一颗感康,效果挺不错。可喝酒后头也疼,此时吃感冒药就一定不会有效果,同时可能会导致出现其他症状,如厌食,呕吐,严重者会致死。钓鱼自然也是如此啊。
添加剂多种多样,植物性、中药性、西药性、动物性、化学性其又分为工业级与食用级。当你感到“烧手、破皮、红肿毫无疑问必定是工业级添加剂。这种饵料添加剂由于成本低、利润大而被大量应用。其后果不仅仅“烧手”、破皮特别在坑池中水体被严重污染,这种鱼吃下去又会是什么结局?也无须多言,水体受到严重污染,钓鱼人受害、病鱼和人共享其恶果!但是无良商家们却是盆满钵满。
所以我们在垂钓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水域选择不同的植物添加剂,我个人认为肥水塘应该选择味道偏浓的添加剂,因为肥水塘中含有很多杂质,要凸出添加剂的香型就必需选择浓烈一点的添加剂!新开辟的鱼塘可选淡味型的添加剂,对付旧塘和塘底的老鱼可选择发酵、酸臭的添加剂(如黑水、黑鸡膏、臭虾粉、酸蛋奶等等)。
在实战中,饵料里渗入添加剂,必需要由小量慢慢增量,即是由淡至浓,最后也可能由浓至淡。
例如:在一场混养鱼比赛中,比赛时长为3小时,我准备的鱼饵约重800克,其中400克加入“统杀添加剂”三瓶盖大约40克吧,每瓶规格是80克。另一份鱼饵400克就没有加统杀添加剂。
比赛开始的时候我先用淡味,打了10分还没动静,于是用浓味那份饵料,打几竿就上鱼了,30分钟已经钓了5条鱼,证明浓味的统杀添加剂能迅速引鱼入窝,而且鱼体偏大,收效立竿见影。
经过1小时的激战之后,忽然感觉鱼的食口减慢,于是我马上用淡味道的饵料,又打了10分钟时间,但不见其效,然后就改用浓味道的饵料,而且再加多一盖统杀添加剂,哗,效果立刻倍增呀,随即又上了好几条鱼了!这时候,天气特变,忽然下起小雨,鱼的食口又慢下来,我尝试用那块淡饵,食口又增加了,最后共钓了10.6KG鱼获,而我右边的钓友在最后5分钟才钓了1条小鲤鱼,总算不用打龟,他的鱼都引进我窝子里了。
这妙用添加剂的过程只属个人见解,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种误区,就是把钓鱼添加剂加到饵料里后,有的钓友用人闻的气味来感觉小药配的是不是合适,特别是果酸甜,如果你把果酸甜的热带水果味当成唯一指标的时候,很可能你这块饵料的甜度已经超出鱼的接受范围了。
实践中,由淡至浓,最后也可能由浓至淡。才是使用钓鱼添加剂的正确顺序。
想要钓得多,自己得先走出添加剂的误区,3种错误认知不要有
在文章开始之前,先分享一则小故事:我们村口有条野河,里面鲫鱼挺多,不过夏秋季节钓得人却很少,一是下游的电闸会不定时放水,一放水浮漂立不住,鱼口也明显差很多;第二是夏秋季节总体的上鱼情况不好,鲫鱼难钓个头太小。但是,到了冬季和春季就不一样了,几个好的钓位去晚了根本抢不到位置,当地一老大爷说冬季最冷的那几天,早上四五点他就已经到钓位了,只要提前打个隔夜窝,大板鲫保准上。大家都知道,只要某个地方出鱼好,消息总是传的很快,所以经常有一些其他镇甚至是其他市的人会跑过来钓鱼。如果是正常台钓那没有问题,但如果是长竿短线钓草洞,那就有可能遭到当地人驱赶,我碰上好几个当地人,他们都说起过这事。为什么驱赶呢?他们给出的理由是,玩长竿短线的那些人都要用小药,小药钓过的地方,正常的饵料就钓不到鱼了,所以要驱赶
我今天要和大家聊的,就是关于添加剂的问题,文章分为两部分,1、说一些关于小药的误区;2、如何正确地使用,以及当下季节如何选择。文章有点长,但都是自己的一些经验,看完它比你自己买十几种小药测试效果,更有用
误区一:钓到鱼归功于小药,钓不上鱼怪别人用小药,完全忽视钓具和钓法的作用上面提到的那个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看别人钓到鱼就说是人家饵料、窝料加了小药了,理由是人家钓到了、自己没钓到,我也很奇怪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难道不应该先思考一下自己的钓技吗?传统钓大家没玩过也至少见过,钓饵通常选择蚯蚓、红虫,或者是米饭这类东西,如果说一定要找出个加小药的地方,那只能是窝料了。窝料用的最多是啥?酒米呗,这玩意儿大家用的不都差不多,小药确实有,但玩台钓的人用的酒米里也有小药成分啊,你们泡的牛B鲫、vb钓鱼精不都是么
为啥有时候传统钓能钓到,台钓钓不到?是因为传统钓钓的远,是因为传统钓可以在天冷鱼蜷缩在草堆里的时候把饵放在它嘴边,是因为传统钓比较灵活,布下三五个窝子,轮番钓,总之是在找鱼钓,不像大部分人玩的台钓,得守株待兔等鱼自己找上门
如果一定要说小药起作用了,那也是锦上添花的作用。玩传统钓即使完全不用小药去泡酒米,也能钓到;而台钓如果不注重选钓位、不注重钓具的搭配,给你用再神奇的药,也照样钓不过人家。特别是在水面宽广的自然水域,小药远远不及钓位、钓技、打窝、渔具搭配重要
误区二:鱼不开口加点“药”,方圆十里的鱼蜂拥而至可能这话说得夸张了一些,但很多卖小药的人打出的就是类似“一滴见效”、“把左右两把打闭口”、“钓哭塘主”的广告。这种话虽然放到这篇文章里你看着会认为很白痴,但要是出自卖家口中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加上一些伪造的截图、乱七八糟的渔获辅助,很多人都会忍不住买俩个过来试试,不砸点钱“交学费”估计醒悟不过来
醒悟过来的人,也不是真的就懂了,而是进入了另外一个误区,他会认为小药完全无用,谁用谁上当,水里没鱼什么都是虚的~
想要了解小药,你得明白它的原理,下面我尽量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解释,当然了深奥的话我也说不出来。首先小药有很多的气味,香甜酸臭等等,这些个气味不能说完全无用,但至少不能成为好不好用的评判标准。因为鱼感知食物、感知到某一种味道,和人不一样,人闻到的食物的香味,主要是空气传播的,鱼则得借助于水,而且感知的方式有多种。比如说咱们用路亚钓鱼,则是靠假饵的振动,我在钓黑鱼的时候,把雷蛙砸到水面就会有振动、有波纹,周围的黑鱼感知到了就会跑过来,这时我再抖一抖杆稍,让雷蛙小幅度振动一下,黑鱼立刻就来一口,当然如果声响太大,振动的剧烈,鱼就不敢咬了。
说回手竿钓鱼,先说饵料,饵料成分复杂,里面看得见的物质是一些基础的谷物、虾粉、雪花粉,看不见的是添加剂,也就是你闻到的那种浓郁的香味(光靠一些谷物、虾粉,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味道)。钓鱼的时候,饵料入水会雾化、散落,大粒径的颗粒掉落到水底,细小的物质会随着水里漂走,那么沿途的鱼就能发现了。
小药呢?小药的原理会更复杂些,说得简单点说就是扩散吧,就像一滴墨水滴到水中会向四周扩散一样。关于扩散大家可以自己查资料,它是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并且,扩散的速率与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也就是浓度差越大扩散的越快。关于扩散速率再补充几点,温度与水流也能加快扩散速度。所以有时候微走水反而能增加鱼进窝的速度、冬天温度低的时候发窝会慢点(天冷发窝慢还有关鱼的活性)
不过,无论是振动还是饵料、小药的扩散,它都有一个范围,靠一滴药招来方圆十里的鱼那是天方夜谭。再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都知道鲨鱼的嗅觉灵敏,尤其是对血腥味敏感吧,但你在海里滴一滴血怎么也招不来几公里外的鲨鱼,一是扩散不了那么远,二是一滴血太少了,如果你不停地倒入血液,大量地倒,那是有可能招来的
黑坑用小药有时候效果明显,那是因为黑坑水域小,鱼可能就在你的窝子不远处的地方,野钓水广鱼稀,可能钓点周围几米的地方都没什么“正经鱼”。另外还有很重要一点,黑坑加大小药浓度,并通过不断地打散炮,也许能招来远一些的鱼,但野钓这个也行不通。因为你小药浓度高、使用剂量大了,野生鱼会警惕,可能把它招来了,它一闻有危险然后又走了,或者徘徊在附近不吃饵,这种现象黑坑也有,那就是偷驴钓老滑鱼的时候
误区三:用了小药水质就被污染了,钓上来的鱼没法吃首先小药的用量是要严格控制的,不控制直接导致死窝,没人愿意经常这么干,常见的用量也是按滴计算,浓度低的小药、水质不好的黑坑,可能会用毫升计算。野钓的话你要用基本就是几滴,加粉状的小药差不多就放指甲盖这么多,再多也不会超过一瓶盖吧。这样小的剂量,还谈不上污染水质
当然了,肯定有人说野河那么多人垂钓,每个人都用、每天都用危害就大了,这是有道理的,但是香精色素这类东西要想完全不接触可能吗?别说鱼,即使是人吃的食物,你能不能找出几样完全不带添加剂的东西?商品饵里有小药,酒米等窝料里有小药,大家自己泡的药酒也不是绝对环保的东西
别误会,我不是在提倡用小药。我自己平常野钓不用药,但是我会在泡酒米、自制窝料的时候加,包括有些钓友也私信我,天冷了、天气热,鱼口不好,鱼在窝里不吃饵该如何加药的问题。我想与其说小药不好、禁用小药这些话,还不如和大家说说如何相对环保、安全地使用来的好,就算你实在不用,了解下没有坏处
野河如何用小药?首先你该关心的是自己的健康香虎手大家了解吧,我以前发文说过,这就是滥用小药导致的,大家凭肉眼无法分辨小药的质量,不知道是不是工业香精的话,用总用的出来,如果你用了以后一旦发现手痒、脱皮、气泡等症状,哪怕再轻微也要赶紧丢垃圾桶以后也别买了。
不知道哪个品牌的香精靠谱,你就去网上搜食用香精,买那些烘焙、制作糕点用的添加剂,既环保又便宜,你想要的味型都有。但是这种食用香精和渔具店出售的成品小药成分肯定不同,所以在用的时候大家可以搭配一下,最简单的就是放一点香精以后再加点维生素B2、氨基酸等等,网上都有,懒得买就加味精、加蜂蜜
其次,剂量问题一定要明白。不同种类不同品牌的香精浓度是不一样的,添加量也不同。比如说大家用的蚕蛹粉、虾粉、赤尾青,这类东西虽然也是辅助饵用于调整饵料浓度,但本身并不是很浓,在小药这个范畴里,它并不是那么容易死窝,只是多加招小鱼,在低温季节里可以加多点
第二类是泡制窝料要用到的添加剂,即麝香粉、牛B鲫、鱼味精、农欢等等,这些东西也可以加饵料里,冬天、肥水可以多加,比如你开200ml的饵料,可以加四分之一包或三分之一包,水温高、水瘦、鱼大,要少加或不加
第三种就是黑坑用的比较多的小药,浓缩型,靠近闻一闻感觉喉咙都难受的那种。这类小药野钓慎用,水剂建议用“滴”为单位、粉剂建议用“掏耳勺”计算。天冷的时候,大家喜欢用“母猪奶”、“陆克香”等等,一定要由少到多。即使用于制作窝料,也不要放太多,不要觉得鼻子闻到味才算好!
天冷用什么小药,怎么配天冷的时候大家常用的添加剂或者说“味型”一般以虾腥、奶香、麝香、中药型为主。注意了,麝香和中药型的窝料、酒米,大部分都是香精配的,并不是真的有麝香或中药的成分
深秋与冬季用腥味或奶香还是不错的选择,与用饵的思路很像,我个人喜欢用自己泡制的中药酒米打窝,饵料也可以稍微放点,不过中药酒米不仅仅是中药酒,vb类、现代诱鱼剂肯定也放。自制中药酒前几天的文章里也提到了,你自己弄十几粒丁香、几片山奈、三五颗红枣、山楂泡1斤药酒,泡一两个月即可。泡酒米的话,取10~15毫升药酒然后与80毫升正常曲酒混合,泡1米的米,可以再加20克蜂蜜、15片维生素b啥的
还有一个是阿魏,这个东西虽比不上麝香坑人,但也不要乱尝试,日后会单独写一篇文章,分享经验,我已经研究很久了
最后来个总结吧如果你仔细看完了文章,应该能够明白我的意思,不要迷信或夸大小药的效果,但也不要一听到就抗拒,此文3000多字也是为了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添加剂。当然,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不一定完全正确,欢迎补充指正
钓鱼,不要忘记失手绳的作用
关于失手绳,想必很多钓友都知道它的用处,但从我平时的观察中来看,在实际作钓的时候,很少有人会真正使用它,但在作钓的时候会遇到:钓友意外中了大鱼钓竿被拉走;或者因为操作不及时切线断竿而后悔没有使用失手绳的情况。
这种情况其实主要跟钓友的习惯和目前垂钓的现况有关:
⑴目前大部分钓场的水资源都不是很好,很少有钓大鱼中大鱼的情况出现,久而久之,钓友觉得用不用失手绳都无所谓了。但一旦遇到大鱼,又会因为没有失手绳,在操作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损失线组或折断钓竿,此时带给钓者往往是遗憾、悔恨、心痛等复杂的心情。
⑵不怎么去江河、水库、湖泊等大水域钓鱼,所以碰到大鱼的几率很少,所以谈不上使用到失手绳。
⑶对失手绳的作用并不是很重视,实际上说白一点,就是懒!怕麻烦!所以,其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记得在论坛看到有位钓友说的一句话挺有道理:失手绳不仅仅是一件消极防御的武器,它更是一件积极进攻的利器!
失手绳的制作其实很科学,它是很多种,一种是由螺旋状的单股尼龙绳加多股皮筋制作而成;一种是内部为皮筋外部包着布作为保护层;还有一种就是弹性很好的钢丝绳外面包着透明胶但不管是那种,都有着很好的弹性,钓了大鱼,它有一定的长度可以缓解鱼逃跑时候的冲击力,并可以让人随心所欲的控鱼,是除了带有鱼轮的矶、抛竿以外辅助遛鱼的好帮手。
但使用失手绳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不是你有一根失手绳,就可以随意玩了。任何一种东西,它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使用失手绳遛大鱼的时候,就要注意操作的方法。
在竿紧绷的情况下抛竿入水的同时,你的手要抓在失手绳上距离钓竿不远的地方,不能突然就把失手绳全部放开,这种情况,鱼很快就会将失手绳拉直,跟鱼竿拔河一样,瞬间的冲击力,很容易拉断线或断钩,且很容易导致竿稍卡节。
使用失手绳的时候,要将失手绳有控制地徐徐向前滑放,这样还会给鱼一个拉力,让它被奔逃的时候吃痛,这样等鱼的冲力变小,鱼不再逃跑的时候,就可以回拉失手绳,等鱼再次发力的时候再放。如此反反复复跟鱼周旋,将鱼遛得筋疲力尽,甚至能够跟着你的拉力走的时候,就可以再持竿遛一会儿(当然需要辨别这是否是鱼欺骗你的假象),等到将鱼彻底遛翻身,白肚朝上时,钓友就可以抄鱼入户了。
以上是本人对失手绳使用的一点体会,在这里供各位钓鱼人参考一下。
好钓鱼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商业转载,违者必究。
夏天钓鱼的4个误区,要看看
在夏天,因为天气炎热,钓鱼会有很大困难,高温之下如何钓鱼的技巧变得尤为重要,关于夏季垂钓的4大误区,各位钓鱼人有中过招吗?
1、饵料用全香的
到了夏季,人的胃口都会变得不佳,鱼也一样,所以很多钓友在开饵时,会偏向开全香饵,即素饵。实际垂钓中,全素饵的效果可能不尽理想,我还是建议搭配一些荤饵,香:腥的比例在7:3或者8:2都是比较合适的。当然,自然水域中垂钓,我认为蚯蚓还是能一如既往发挥它的诱鱼能力。
2、搞不清浮钓还是底钓
大家都知道,鱼按照生活习性,可分为底层鱼、中层鱼和上层鱼,鲫鱼、鲤鱼属于底层鱼,鲢鳙和草鱼属于中上层鱼,像小白条这种则属于上层鱼,所以在选择垂钓方法时,还是要看对象鱼的习性。钓鲫鱼一般采取底钓,如果水域的鱼密度较大,就会造成鱼上浮,这时则要钓浮。
3、小药添加过杂
因为天气炎热,鱼的开口可能变得比较弱,许多钓友就想通过小药添加剂来改善。但是在使用小药时,添加得比较杂乱,味型繁多,恨不得每一样小药都加一点,其实这并不合适。因为小药各有各的针对性,将各种味型不同的小药掺杂在一起,难免会影响饵料本身的口感,反而可能会死窝。建议还是按照厂家的搭配建议,一次不要使用超过4种的小药为好,这样才能有效诱鱼。
4、天气的选择不对
经常会有钓鱼人询问,雨天是否不适合出钓,这其实不是绝对的。天气晴朗的时候,早晚气温低,比较适合钓鱼;阴雨天气,下雨前不适合垂钓,因为天气闷鱼开口不会很好;小雨中和雨后,则比较适宜钓鱼,鱼需要觅食补充能量。
冬季钓鱼的十大误区详解
每逢寒冷的冬季,不少钓鱼人难耐长久的寂寞和等待,纷纷加入到水库冰钓的行列中来。然而,水库冰钓说起来容易钓起来难,特别是一些钓友在冬季钓鱼上极易步入误区,下面给大家讲讲冬季钓鱼的十大误区。
一、钓大水域
大水域一般具有水面大,热量散发快,水温低,鱼儿密度小,鱼难诱聚等特点,因此,在大水域冬钓,往往是收效甚微。如选择乡村村前屋后避风向 阳的小塘、小池、小坑等处作为钓场,那情况就大不一样。因为这种钓场水温相对较高,还经常有人打水、洗涤,农户饲养的鸭子经常下水游玩嬉戏和觅食,闹得鱼 儿,难以冬眠,且有一定的食欲,鱼容易被钓获,在一般情况下,垂钓效果比较明显。此外,选择堤边、山脚向阳避风的小塘、小池、小坑冬钓,也 常传佳音。
二、寒潮出钓
冬季,在我们江汉平原,寒潮会频繁光临。大、中寒潮到来时,天气恶劣,气温一般会下降6~10℃,水温也随之大幅度下降。这时,鱼 儿一度难以适应,表现出身体不适,萎靡不振,全无食欲。因此,最好是在寒潮来临前的二日、当日或寒潮过去数日后再出钓为妙。即使是小寒潮来临时,也要 掌握好出钓的时机。
三、诱饵质差
过去有一种说法:不论塘,不论湖,撒把细米就钓鱼。这种情况,在我国五六十年代的确常见。但是,那种方法用于当今的冬季野钓,就很难行得通。在天寒地冻,水域鱼儿密度小的条件下,必须要注意诱饵的质量问题,否则,就很难将鱼诱进窝中钓之。
四、老窝久钓
在热季选准一个窝点,持续垂钓数天,仍有鱼上钩,有时还上鱼较欢。但是在冬季就不同了,因为在该季节,鱼儿一般以小群分散,分别找到适 合和属于自己的水域(或叫领域)越冬,其活动和觅食极少,即使在阳光充足的天气里,也只在其领域附近活动。因此,在此季节,选择好的窝点,钓上几个小时后 再无鱼上钩,说明此领域的鱼儿基本被钓完,就要立即转移到预先准备好的窝点上垂钓或轮钓。
五、风线松弛
风线在水面过于松弛,直接影响提竿时竿、线、钩的联动速度,就难抓住那一瞬的时机,这是造成鱼儿吐钩、脱钩跑鱼的重要原因之一。因 此,冬钓时宜用长竿短线,风线基本牵直,坚持按正确要领提竿,就会大大减少提空竿和脱钩跑鱼的现象。
六、耐心不够
冬季野钓,一个最起码的要求,就是钓者要有耐心,这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当选好钓点,投下适量的诱饵后,一般需 要1~2个小时,鱼儿才会慢慢开口咬钩。如果钓者缺乏耐心,每个窝点钓一二十分钟,见无鱼上钩就走,其结果必然是收获欠佳。但话又说回来,若在一个窝点已 经钓了2个小时左右,仍然无鱼儿问津,就要当即立断,转移到其他窝点垂钓。
七、重坠大漂
冬季野钓,一般应使用流线形小坠,千秋3号小漂。出钓前,用水平调漂法调试好,钓时,漂尾露出水面1~2目为宜,这样,不仅好观漂,灵敏度高,而且上鱼率也高。
八、大钩大饵
冬天,鱼儿一般食欲不振,即使咬钩,也是张嘴小、吸食慢、动作轻。如用大钩大饵垂钓,就难以奏效。据此,在冬钓中,应尽量使用小钩小饵 垂钓。例如:钩可使用丸8号小钩;用面饵作钓饵,每次取绿豆大小一坨,挂在钩尖上,整形成倒圆锥形,投入窝点垂钓;用蚯蚓做钓饵,每次取火柴 捧粗细一条,将整个钩身穿满,长出部分从钩尖外掐断,投入窝点垂钓。用小钩小饵冬钓,不仅能多钓鱼,而且还可以达到大小鱼兼收的效果。
九、钓线过粗
冬季垂钓,使用2.5号主线和1.5号脑线即可,不能太粗。不必担心这样的线组碰上大鱼怎么办,事实上,因为冬天鱼的挣扎力比较小,即 使碰上大鱼,只要不强拉硬拽,一样可以将大鱼擒获。如去年初冬的一天中午,笔者用上述同样的主、脑线钓组,在一废弃的浑水鱼塘里,顺利地钓获了一条 2500余克的大鲤鱼。
十、提竿过猛
鲫鱼是冬季野钓的主要对象鱼,其嘴唇具有薄、脆的生理特征,因此,提竿用力过猛,很容易将其嘴唇拉豁,造成脱钩跑鱼。为此,应利用持竿手手腕用适当的爆发力向上抖竿,使钩将鱼嘴刺牢,随即绷紧钓线,有节奏地将鱼牵领到岸边起鱼。
休闲钓鱼中用这种方法如同作弊,准的不要不要!
在休闲钓中,我通常运用七星漂,有时也运用立漂。立漂匹配的坠子较重,容易远投,在小风小浪中稳定性较好,有鲜艳色格的漂尾直立在水面上,细微的上下变动容易看分明。在钓点比拟远、水底比拟平整时,多用立漂悬坠钓法。
休闲钓当选用什么样的立漂比拟适宜
以前我曾追求过灵活度高,选用漂尾直径小于1毫米的立漂。后来才觉得到不妥之处,从理论中的领会,渐渐找到了比拟适宜的漂。我选用立漂,以漂尾直径约2毫米、价钱低廉(几元钱一支)为宜,缘由有六:
1.漂尾粗且醒目,不费眼力,特别是钓远的时分,对老年人比拟适宜。
2.漂尾较粗,调漂比拟容易。
3.漂尾较粗,漂相比拟沉稳,利于钓鱼人看漂和把握提竿机遇。
4.漂尾固然稍粗,但在野钓时,灵活度曾经足够。
5.野钓适合钓钝,需求稍粗的漂尾。
6.休闲野钓环境复杂,常常遭遇水草、树枝,容易断线丢漂。丧失几支低价浮漂不会意疼。笔者很少参与竞技竞赛、又不是珍藏家,没有必要在野钓中运用名贵的高档漂。
当然,在特殊状况下,例如严冬近钓轻口鱼,假如要用立漂,当然也可运用超细漂尾。
调漂的准绳和调漂的简双方法
在休闲野钓中,立漂悬坠的调钓办法应该追求四个字:简单适用。
很观赏一位朋友的一句话: 差不多就行了。用不着太考究、太认真,不需求过火去追求高灵活度。
理论证明,野钓最适合钓愚钝,而不是钓得很灵活。当然,钓愚钝是在悬坠前提下的愚钝,这种愚钝可比拟卧底坠灵活多了。
为什么休闲野钓要钓得比拟愚钝呢?我以为有下列几个缘由。
1.普通说来,野生鱼比池塘的饲养鱼警觉性要高。钓灵时,钩饵悬浮多,子线绷直绷紧,鱼儿吞饵时直接拉动坠子和浮漂,觉得到坠子和浮漂的反作用力, 心存疑虑,吞吞吐吐,以至弃而逃之。钓钝,钩饵卧底,子线弯曲松弛,荫蔽性较好,吞饵障碍小。所以,野钓更合适钓钝,钓钝中鱼率更高。
2.自然水域的鱼有小有大。比拟大的鱼,见多识广, 老奸巨猾,特别需求钓钝, 愚钝钓大鱼曾经在很多钓友中构成了共识。
3.自然水域里白鲦、麦穗等小杂鱼特别多。假如钓灵,浮漂上蹿下跳,把你忙个不亦乐乎。只要钓钝,漂相才比拟沉稳。
4.休闲野钓最普通、最常用的饵料是蚯蚓之类虫饵。鱼儿吞食这类饵料,时间比拟长,吞得比拟深,钓钝恰恰与之圆满配合。
5.钓灵活合适钓快鱼,勤抛钩,打频率,两眼紧紧盯住漂尾,时辰捕捉微小信号,显得非常慌张。钓钝节拍慢一些,更合适休闲。
恰当的钓钝,我觉得是休闲野钓调钓的一个根本准绳,有了这样的思绪,调漂的办法就比拟简单了。
空钩,半水悬浮状态,调平水(O目)钓1目,调1目钓2目,调2目钓随你习气。水底不平整,多钓、少钓一两目何尝不可, 差不多就行了。宽松的钓法,轻松的心情,真正的休闲。
这样的调漂办法非常简单、容易控制,不用在家中调漂筒中停止,也不需求重复准确找底。由于,钓目大于调目,曾经阐明钩饵遭到空中支撑,钩饵肯定曾经到底了。没必要一切事情都搞到划一划一,差不多就行了。
上述一些想法,是一个老年钓翁的领会,对一些中老年人可能有些参考价值。那些热爱竞技钓、技术高超的年轻人在野钓中要玩得更精、玩得更刺激,当然又是一种情味。
阐明:1.不需求找底那样的费事操作,而且肯定曾经触底了。由于钓目大于调目,这自身就证明了钩饵重量遭到水底空中的支撑。
2.经历证明,休闲野钓适合钓得略微愚钝,而又不宜太愚钝,A+1目正契合这个请求。假如饵轻(如用蚯蚓),钩饵卧底少,悬浮多;假如饵团大,则卧底多,悬浮少。固然灵钝状态有点差异,但无关紧要,差不多就行了,都容易上鱼。
3.实践上可灵敏应变,钓更钝还可钓A+2目、A+3目,钓A目更灵些,钓浮就要小于A目了
钓鱼的都是神人,你们千万不要跟钓鱼人比
在我小时候,根本就不懂得什么钓鱼技巧钓鱼装备,就是自己拿个竹竿去水边玩,那时候哪怕是一条小小的鱼也会让我高兴一整天,可能这就奠定了长大以后仍然对钓鱼十分热爱了吧。现在虽然长大了生活工作也变得忙碌起来,但是一旦有时间去钓鱼,心里就跟过节似的。提前准备、看天气、准备钓具、饵料、规划时间、路线。
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说道钓鱼,立马来精神。一切的疲惫、辛苦都抛诸脑后,只为浮漂顿下瞬间的快感。为了钓鱼,再重的装备也感觉不到沉。为了钓鱼,在崎岖的路也如履平地。只要能钓鱼,哪怕一天不吃饭,绝对感觉不到一丁点饿。只要能钓鱼,哪怕彻夜不眠也丝毫没有一丁点困意。为钓鱼练就了不同常人的技能,钓鱼人都是神人,你们千万不要跟钓鱼人比。
不要和钓鱼人比耐心,我们为了调漂可以甩杆几百次。
不要和钓鱼人比耐力,因为我们能在水边一坐就是一天。
不要和我们比财力,为自己喜爱的装备,我们总是不惜重金。
不要和钓鱼人比体力,100多斤的鲟鱼我们一人把它溜上岸。
不要和钓鱼人比知识,说起钓鱼我们可以讲他一天一夜不带重样的。
不要和我们比人多,大到江河山川,小到沟河池塘,全是我们的人。
不要和我们比憋尿,为了等鱼口,我们可以一直憋,对,你没有看错,一直憋!
更不要和我们比健康,光是着小麦色的皮肤就能甩你们几条街!!
看完之后是不是觉得自己真是浑身上下都是技能呢,钓鱼人就是这样,我将一直热爱钓鱼,一直坚持这个为数不多的兴趣!
分析钓鱼找底的七个误区
与鱼友交流时总是说到:老手怕没口,新手怕乱口这话题,其实认真地思考下来,我感觉这部分问题应该是钓技方面的。具体归类应该是浮漂调、钓不清,更进一步来说就是对水下的钓组和鱼情了解的不够造成的,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一些说明,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擦亮慧眼,看穿水面,找到鱼底。
我们先从基础说起:
这部分老手全当是温习了,新手可要认真看看,后面的所有问题都与这部分相关联。其实许多问题都是因为基本的东西没弄清楚才造成的,所谓根基不深难以成高楼啊。
悬坠钓法其核心就是通过浮漂的浮力与铅坠的重力的平衡,加减配铅来控制钓组的状态,使之达到需要的状态。这个需要的状态就是最适合那池子鱼的钓组状态。选漂、用漂以前我写过专门的文章,这里就略过,现在假定你用的是合适的漂。那么首先用做的就是调漂。
以前大家都是半水调漂,其实这就是产生误差的一环节。因为现在用的主线一般都是沉水线,半水调完后,底钓时会相差1目左右呢。那么最切合实际的应该是接近池底来调;这样就可以解决这部分误差。比如我们要把漂带钩调成3目,那么我们就要小心的用剪刀往下剪铅皮,当漂露出1目时,我们就要更加小心了,甚至用锉刀挫也都不过分。
达到三目后还不算完事,我们还要反复抛几次,在漂稳定后还要把漂压进水里看看,漂能不能恢复到三目,如果恢复到三目说明这漂是调好了。在这一步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果我们钓时是把主线压进水里钓,那么我们调漂时就要把主线也压进水里来调,如果钓时不压线那么我们调时就不能压线,压和不压主线在漂目上一般应尾漂相差2~3目呢。这步完成后,我们把双钩去掉,看看漂是几目,这时一定要记住无钩的目数和多出来几目!这样调漂工作就算初步完成了。
接着就进入了钓鱼的最关键的一步:找底。这时我们上推浮漂,不用上饵,只要浮漂多出你的调目就说明钩已经到池子底了,如果漂露出或超过你无钩时目数,那么就说明你的铅坠到底了。这时只要向下推相当于你子线和多出调目的的长度就可以。这样浮漂的调整程序可以告一段落。下面就进入本文的重点:找底钓鱼时烟雾现象。
现象1、调几钓几,就是没到底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大棚或水很稳的池子里,用的钩很小,饵很轻。当出现很乱的口时我们上推漂,发现推了一大块了,还是那目。遇到这事很多人会晕。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是水面的张力在和你开玩笑呢!张力是什么东西咱们不去过多地解释了。
这里说一下简单的处理方法:
首先要洗漂尾,就是拿一点你的钓饵,在漂尾上反复擦几遍。这样可以提高尾与水的亲和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张力的作用。其次,在漂稳定后略微压一下,这时如果没有回到你的调目,那么就知道钩饵可能还没到底。这样操作,如果达到你的调目,至少可以认为你的上钩已经到底了。为什么只是可以认为是上钩到底了呢?下面就是答案。
现象2、调几钓几,上钩不一定到底
这种情况在用3号以上的钩子找底垂钓时,多有发生这样的事。大家在垂钓时,总是在把漂推过调目后才感到口相对实些,这是因为你的钩的重量比你的饵重才造成的,尤其在用拉饵时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具体的处理方法就会用到前面调漂过程中,去掉钩看漂目变化的作用了。
去掉钩后多出来的目数是两钩的承重,那么一半就是一个钩的重量,我们正常拉上一个饵,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饵是不是比够重了,甚至细心点连差多少都可以看的到。那么你在漂调目以下露出一个钩的重量减去一个饵的重量后的长度,这时你的上钩就是轻触底了。这部分说起来复杂其实操作很简单的,有时自己用熟悉的钩、漂、饵,这部分都是可以省略的了。
现象3、调几也钓几,钩陷淤泥里
这是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在陈年老塘,或没清理过池子里,都会有淤泥、浆泥。开始可以看到鱼星四起,就是没口,后来会出现很夸张的口。垂钓时间长了还会发现水变得深了。这都是由于饵陷入泥层,与找不到饵,在窝里乱穿造成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钓底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有时由于饵过重,即使是调5钓2,也一样是这样的情况。那么遇到这样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呢?解决的方法就是带饵调1~2目,钓2~3目。发现口还是那样,我们还得把钩饵向上提了。
现象4、乱底要灵敏,光底略迟钝
在池底有杂物的地方垂钓时,一定要调高钓低,经常看到鱼友在垂钓时总是为挂底而烦恼,饵鱼还偏偏就爱在那些地方。我们的钩饵只要落进杂物中就会挂底,不是断子线就是丢钩,真是忍无可忍。那么我们可以试着把钩饵离开底或轻触底,这样就回减少上挂的机会了。
在很光滑的硬底钓位垂钓,我们钓底时就应该适当地钓迟钝一点。比如在沙坑、河道内垂钓,由于水面很大,转水是难免的,再有几条小杂鱼,我们相对迟钝点更有利于上鱼。即使没有上面的因素,这样钓吃口也会更准确。
现象5、不分鱼情,固定模式
这个现象多发生在刚入门的朋友身上,不论在什么地方,也不论什么季节,更不论钓什么鱼,都是一个调、钓模式。上周我去大江钓鱼,早上鱼口不错,拉饵就可以钓到比较大的鲫鱼,中午时小鱼开始闹开了,那漂跳得让人心烦。
我就选了这大漂,调了平水,然后又加进去一块相当于4~5目的铅。这回漂就不跳了,送起来,黑下去都是目标鱼。再看**鱼友,大蚯蚓都落不下去了。其实悬坠钓法不一定非得用坠悬起来,我们需要的是在不同的场合调、钓出最佳状态来。
现象6、读不懂浮漂,一头雾水
浮漂是钓鱼人看清水下面鱼用的眼睛,那么我们在钓鱼时水下所有信息都要提高浮漂来认知。浮漂在水里给你出现各种莫名的信号,你无从下手,那么你一定会是一头雾水了。这时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认真分辨和思考。其实这才是垂钓最有意思的地方呢。
当你能分辨出各样信号出现时,下面是什么鱼,如何吃饵的。你就不一般了。也再没有什么虚假的东西能欺骗得了你了。比如,浮漂突然窜入水里,那是小鱼在冲抢,咱不理它。当出现一阴,或缓慢上顶时,那是大鱼在吸饵。这样一来不就不乱了么!
现象7、饵落水井,纹丝不动
钓鱼最怕的是没口,这情况大家可能都遇到过,抛竿进水,如同落到井里一般,什么也看不到,抛开这些因素,就调、钓方面来说,是我们把漂用大了或调高了。这情况一般发生在早春、深秋或受到惊吓的池子里。解决的方法就是尽量用细的线小的钩,小的漂。调得尽量低。钓得尽量低。不信你就试试。
借这个题目,说了这么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垂钓是很简单的事,只要掌握其内政的规律就可以了。
夏季酷暑钓鱼的四要和四不要
夏季的酷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节气,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酷暑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风速小,酷暑烈日鱼难钓。要想酷暑钓鱼有收获,笔者总结了酷暑钓鱼四要四不要,可以为你在酷暑天气钓鱼做参考。
一、要钓早晚,不要钓日间
酷暑期间,不但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是雨水相对较少的时候。酷暑时期江河和水库的浅水边温度高,而深水区域相对温度低,水中的鱼类白天都到深水区域去了,只有早晨和傍晚,鱼类才到浅水岸边找吃食。鱼也和人一样,再热也不能饿肚子,所以选择早晚钓鱼,自然容易上钩。
酷暑期间烈日似火烧,上午10点钟以后到下午5点之前,这一段时间就是水温高的日间,此时的鱼都在深水区域避暑休息,浅水里基本上没有鱼,所以不要钓日间。
二、要钓阴天,不要钓雨前
酷 暑一般在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受到大气压的影响,这段时间会出现一段阴闷的日子,就是一天到晚不见太阳,但天又下不了雨。或者是时晴时阴,阴了一阵 后又出太阳,太阳出来不久被阴云盖住。按节气来分析,这在气象上称为:梅里十日伏,伏里十日梅。南方6月份以后要入梅,就是进入梅雨季节,在南方的梅 雨季节里会有10日晴天。酷暑三伏天可分为头伏、二伏和三伏,阴天一般会出现在二伏和三伏之间,这样的阴天被称为伏里十日梅,是酷暑里相对凉爽的日 子,也是钓鱼的好机会。
酷暑天少雨,主要是不下长雨,只要阵雨。当阵雨来临之前,气温会非常温热难受,这时河水受到地热的影响,水中氧气也会下降。因为水中氧气下降,水中的鱼也会难受不安,食欲下降,所以,在酷暑的阵雨来临之前,往往钓不到鱼。
三、要钓深,不要钓草边
一 般淡水鱼最适宜的水温是25℃左右,当然每种鱼类的耐高温能力也略有区别。酷暑期间,1米内的浅水受到烈日照射,水温都会在35℃以上,而1.5米以上的 水域吸收太阳能力相对较少,散热也快,深水的底层水温一般还在25℃左右,比浅水岸边要低10℃以上。就是因为酷暑深水和浅水温差大,造成鱼类频繁地往返 于深水与浅水之间。而鱼在浅水岸边停留的时间极短,所以,酷暑钓鱼要钓深。
钓鱼谚语说:钓鱼不钓 草,多半是白跑。这句钓鱼谚语就是针对酷暑雨后钓鱼的。酷暑时期一般是下阵雨,下雨以后,深水里的鱼都喜欢到岸边找食吃,酷暑天气里的无草浅水区域,经 过风吹雨淋,水温下降迅速,溶氧量倍增,此刻正适合鱼来找食,可谓水活鱼欢,容易咬钩。可是有水草的属于正好相反,因为水里的温度受到水草的影响,散热很 慢,茂盛的水草就像是一床棉被,把要散发的热气捂在水里,形成一股蒸气,水草里的鱼早已逃之夭夭,哪里还有鱼可钓呢?
四、要钓阴,不要钓太清
酷暑钓阴大家都知道,但这里的阴是指钓位的阴,就是那些受到大树、大桥、房屋、山林或其他高大障碍物遮挡的阴凉处。这些阴凉处一天到晚照射阳光的时间少,自然比别的水域要清凉,这些阴凉的水域是酷暑鱼儿喜欢聚集觅食的地方,自然也是比较好钓的地方。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选择这些自然阴凉的水域钓鱼,一定要避开水域太清澈的地方。鱼的视觉和听觉都非常敏感,水域太清,人在岸边的一举一动都让鱼受到惊吓,就是从树上落下一片树叶,也让鱼受惊。所以选择近岸太清澈的水域钓鱼,也是很难有收获的。
新手手竿钓鲢鱼主要在诱鱼
鲢鱼一般情况下在水体中上层活跃,善于跳跃,喜酸香,雾化,食浮游生物,有净化水质的作用。气泡和鲤鱼相似,但是比鲤鱼的鱼星大一些,不均匀,我遇见过鲢鱼的鱼星程锅盖大小不规则小碎泡同时上涌。钓鲢鱼很简单,主要在诱鱼。
窝子和手食:很多钓友不喜欢打窝,但是钓鲢鱼不能不打,鲢鱼进窝子很快,很多时候钓其他鱼种,因为饵料雾化太好,常会有鲢鱼进窝,如果你的对象鱼是鲢鱼还好们如果是其他鱼,恐怕要换钓位改变饵料的味型和状态了。钓鲢鱼不管是窝料还是手食比重都要求轻,商品饵注意不能过于揉搓,避免饵料僵化,达不到诱鱼效果;雾化效果一定要好,如是自制饵料建议加轻浮类状态饵或直接用碎一些的麦麸;味道要浓不宜淡,不管是香、酸,味道都要突出一些,但是臭味添加剂不要太浓。
调漂:找鱼层是很关键的一步,找不到鱼层可能抛一天杆都会颗粒无收,说实话找鱼层没有捷径办法,新手只能从一漂深从上往下慢慢找,鲢鱼这类鱼种,在不同的水域生活的水层也不一定,鲢鱼属于中上层鱼这点大家并不陌生,但是我在上层、中层甚至中下层都钓起过鲢鱼所以实际大于理论,如果没口不妨试一试中下层,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垂钓鲢鱼浮漂的浮力一定要大,还要考虑到浮漂的剩余浮力,调漂很简单要求不多,单钩挂饵调漂,半水位置,抛入钓点后修剪铅皮,直到浮漂露出,具体多少目个人认为无所谓,方便看漂就行。
线组钓具:鲢鱼生长很快,在适合生长的条件下一年就可长至两斤甚至更多,所以线组宜粗不宜细,再加上鲢鱼的力道很猛,稍不注意就会切线跑鱼,所以主线选择6号甚至8号子线直接用大力马或者小于主线1号就可以,鱼钩用伊势尼八号以上,鱼竿用偏软一些28调就可以,遛大鲢鱼时,不建议着急让鱼出水,遛一会等鱼力乏再尝试牵出水面。
垂钓方法:快,达不到应有的频率诱不来鲢鱼是主要空军的原因,针对现在野钓环境和鲢鱼的习性,高频率的抛竿扬杆,使窝子里的雾化浓度增高,形成以饵料落点为中心的高浓度雾化就算饵料味型稍有偏差也会有所收获。钓法,一种是通线单钩或正常钓鲤鱼的线组,只需在八字环上部加一根弹簧,圆珠笔内的就可以,从主线穿过,用太空豆固定,垂钓时饵料直接捏在弹簧上用于固定饵料,稳定雾化,可以随时调整饵料和钩子的距离。还有一种绑细线方法在自然水域用的比较多,上钩绑一只单钩,下钩绑一只三爪矛钩,钩距至少在10cm以上,垂钓时上钩挂饵,下钩锚鱼。
注意:忌水温低,水温低白费力,因为鲢鱼喜高温,2232摄氏度度垂钓最合适,深秋鲢鱼基本就不怎么咬钩了。忌天气闷,天气热和闷是两个概念,鲢鱼不怕热就怕天气闷,水中缺氧,看似鱼群在水面比较活跃,如果下钩,大多不会有收获。忌钓深水和草边,如果是窝料比重较大是有可能把鲢鱼诱到下层的,但是超过4米就很难钓了,还有就是草边,草洞,鲢鱼和其他鱼不同,喜欢开阔的水面,不会靠岸太近,水中的枯树是鲢鱼喜欢栖息的环境,海竿可以靠近此处抛竿。忌酸臭味过重,醋精、柠檬酸实在不建议用,有些人甚至用人畜粪便,听起来就不可思议,并不是所有奇葩都像水牛粪钓鲤鱼的效果一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闻过钓鲢鱼自然发酵饵料的味道,不是很明显的酸,但是效果很好。
鲢鱼自制饵:1、豆渣(做豆腐剩下的材料)五分之二,麦麸五分之二,细玉米面五分之一,三种原料混合,夏季放于室外暴晒或撒一些酵母发酵,到达钓点后用原味/草莓味酸奶稀释开饵,此饵可直接打窝,或加入适量面粉调整状态用作手食垂钓。2、35个馒头去皮掰碎炒干备用,麦麸200g,豆奶粉一包,黄豆渣(打豆浆剩下的豆渣)不超过200g加少量酵母或暴晒发酵变酸,面粉适量,调整至抛竿不散,入水即化的状态用作手食。3、钓鲢鱼小药,准备一个矿泉水瓶,加入四分之一剁碎的韭菜,四分之一臭豆腐汤,四分之一白醋,倒入四分之一水,暴晒几天,开饵时可以加入一瓶盖。4、也可以直接用雪花粉当基础饵,加半袋白粉(鲢鱼饵)增加雾化效果,加一小袋蒜粉,用酸奶加水稀释开饵。
浅谈钓鱼铅坠重量的使用误区
在钓鱼杂志上刊登了《如何正确看待铅坠的重量》一文,此文建立在作者对于诸多钓鲫技巧的一知半解上,不辦易于引入歧途。
让我们先从原文的一段话开始。于钓友虚心请教,那位资深钓友很坦诚地说:把铅皮座上推1020cm,再把固定铅皮座的上面那粒太空豆打开二指。这样,鱼吞钩时就完全避开了铅坠的重量,只通过一根线传递信号,吃口再轻也能出动作。从字面上看,正如于钓友领会的那样,这里面有一个浸入水中的物体的浮力问题。鲫鱼吞饵时要克服浮漂的上浮力的确要比克服处在二力平衡状态的线组费力这是事实。但这已是钓友们讨论乱了的问题,重新提起毫无实际意义。
于钓友提出问题本无可厚非,但是却忽略了浮力的大小与浮力体的形状和体积有关。拿球型体与浮漂的锥型体相提并论,其本身就是混淆了浮力的概念。就二力平衡来讲,小鱼儿很容易就能拉动普通浮漂出动作,但是你将钓鲢鳙的球型漂加铅皮调至二力平衡钓小鱼儿试试?这就是钓鲫鱼的浮漂做成锥状体而不做成球型体的原因。
说到二力平衡,什么叫二力平衡?
就钓鱼来说,你加2克的铅皮调至浮漂入水半截叫二力平衡,加5克铅皮调至漂肩入水亦叫二力平衡。拉得动拉不动浮漂鲫鱼说了算,不信?你完全去掉铅皮,光靠浮漂钓一下试试!说白了,浮力论当中不仅有体积概念,还有个排开水的重量问题。用传统钓法相比较,于钓友的论点岂不是白让我们的祖先忙活了几千年!
就钓跑铅而言,在小杂鱼闹钩时应用的目的、并不是要易于小鱼儿拖动浮漂产生信号,相反,它是要过滤掉小鱼儿就饵的信号。通过增加饵团的硬度和粘度、增加铅皮的重量来达到小鱼儿拉不动浮漂的目的。至于打开太空豆一拳头距离,研发者的目的是针对滑口鲫就饵迅捷、拉动铅坠产生顿力刺鱼而设计的,实在是与小鱼儿无关。
该如何看待高手的成名技巧?
于钓友的不盲从,这一点很值得推崇。但是钓界有一句俗语叫:高手就是高手。高手的经验是用时间和金钱堆积起来的,是从大量的实战中总结出来的。高手之所以谓高手,其关键就是不会犯低级错误。学习他们的经验,对于我们钓鱼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不疑,是我们在学习高手钓技中的虚心表现,"虚心使人进步"嘛!就拿钓鱼杂志上的一些文章做比较吧,像以程宁、罗吉它、海老人、张汉臣为代表的一些钓界高手的文章少之又少,有时候我们等上两年都见不到他们当中任何人的一篇作品。但是只要等到了一份儿,我们订杂志的几百元就沒白花!他们的哪一篇作品对于我们这些人到中年、亊务缠身,少有机会与水亲近的钓鱼迷来说不是价值万金?可偏偏有人不知道感恩,对他们的经验说三道四而自已却废话连篇。说穿了,他们根本就是读不懂真正的东西。我看了几年了,这些人还是那点儿水平。这就是不虚心下的结果。还是那句话,高手之所以是高手,因为我们与人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不服?那就让我们再做一下比较吧!
通常我们钓糗鱼(也就是轻口鱼),什么级别的钓手会选一款放大信号的浮漂呢?暂且不讨论你那支"长脚、短身、长尾的浮漂"能否放大信号(别指望那支浮漂放大信号)就拿轻口鱼来说事,钓真正的轻口鱼,即便浮漂能放大信号,也是滞后无效的,人的反应能力永远也没鱼吐饵的动作快,这里面有一个力传导的时间差。台钓法的精髓就是抓小口,否则不如钓传统。而口轻咬钩又实在的鱼,理论上只能出现在冬钓中,如果在其它季节出现了,根本就不是浮漂的亊。
高级别的钓手在钓糗鱼时,抛开用饵不谈,单从技巧上,他不会去选浮漂。而是在现有的钓组上将浮漂调低钓低。为什么?因为增加了铅坠的重量就=减小了浮漂的上牵力=增加了线组向下的律动行程,同时也就放大了轻口鲫鱼就饵的信号。理论上讲,这是个按部就班的方式,但却不是高手干的活。"把铅皮座上推1020cm"(于钓友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仅举手之劳,却有着调低钓低相同的效果。"再把固定铅皮座的上面那粒太空豆打开二指",铅锤的二次下落,带动浮漂的进一步下行信号!看看人家那脑袋是怎么长的?
我们在钓鲫鱼的过程中,浮漂出动作小或者干脆不出动作,我们不光单单要从浮漂上找原因,还要看双饵是否过于持底。双饵过于持底,子线如果弯曲会损失许多鱼就饵的信号,造成表面现像的口轻。如果钓的水位过深、用漂又小,铅坠过轻拉不直水线亦会造成力的传递过程中信号损失过大。但是就钓河流来看,浮漂动作小,主要原因应该是考虑一下水环境的因素。
我们知道:河流的特点,从岸边算起、水体是由浅至深的,这是由水下的坡度造成的。河流的另一个特点是水流的侧蚀力。河岸边的钓点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静水,人眼看上去波澜不惊的静止水体,水下亦会有暗流涌动。只不过是小到不易察觉罢了。一套台钓线组入水、钩饵落底、浮漂立水。哪帕是一点点儿漫向岸边的水流,先是将受力面积大的浮漂一点点向后推移,浮漂带动铅皮座挪位后,水下的斜坡会托住钩饵使之持底。此时,如果钩饵持底的附着力与水流的侧蚀力相抵,那么,线组就会静止不动。这时,浮漂、铅皮座、钩饵三点并不在一条垂直线上,这就严重的违背了台钓法的定律。
试想一下,在线组这种处于地心重力引力与水流侧蚀压力双重制约下,双脑线严重弯曲,尤其是在钓手使用长脑线时。如果有鱼就饵,在没有鱼群抢食的前提上,鲫鱼原地吸饵入口,鱼体尚处在静止状态,浮漂会不会出信号?如果"只是一个不易察觉的下挫1/3目"这根本就不是鱼口轻的问题!而且,超过15度的斜坡,从深水游处来的鱼可能有就饵的微弱讯号,但是从浅处游来的鱼,在高位上吸饵入口,钓口动漂你想都別想!在这个意义上说,台钓法用于钓流水纯属扯淡。
那么,有没有对付河流的这种特殊环境的钓组呢?
笔者经年志励于野钓,对此稍有心得。用平常钓水皮儿的浮漂替代台钓漂,。减小水阻增加律动性是钓河流的铁律!渔线必须采用强力细线为主线,同样为了减小水阻。用坠则必须打破传統用坠的习惯,采用三步分配法在主线上配置铅坠。
第一步,用坠总量的1/3量拉至浮漂下端10cm处,其目的是增加浮漂的下行信号、并且有拉直浮漂的作用。
第二步,用坠总量的0、5/3置于水线的中间段,使其尽可能的拉直上半截水线。
第三歩,将剩余的1/2坠置于平常位置。然后是子线,以台钓子线长度20cm计,将其缩至1/3长。采用倒拉牛形势配置硬脑线以提升鱼就饵的信号。此套线组入水静止后,最灵敏的状态是双饵持底脑线略有弯曲。最迟钝的状态是底坠触底,双脑线分列两端,但不管线组处在何种状态下,抓鱼的第一口都没有问题。
顺便提及:此套线组用于钓走水,在底质环境较平坦、水流较緩的状况下无需改动三坠在水线上的位置。如果水流较急,可以适当拉升底坠,以保持浮漂和夹铅处在垂直状态。但需注意上游追下来的鱼的就饵信号,因与水流和线组几乎同步,信号会很隐晦。如果是钓乱石堆,请提升底坠的位置、缩短水线,让钩饵在石头上游走,这是钓石头塘的诀窍。
钓鱼时不要用错误的方式去找底了
其实找底就是在找水深,那么为什要找水深呢?当我们在一个还不熟悉的钓场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了解水深,这样才好开展后面的工作。比如说是找准钓点,或者说是避免钓饵不到位、不到底之类的问题,而且找底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初学者进行简单的调漂这样的话钓鱼会更加简单方便,也会给大家一个指示性的帮助。
找底的方法也是很简单的,你可以在鱼钩上悬挂一个类似橡皮块、口香糖或者是大饵之类的重物就可以了,只要保证可以将浮漂全部压进水里面就好。然后再轻轻地向上移动浮漂,让它稍微露出水面就可以啦。
其实大家一直都会有几个关于找底的错误看法,下面就为大家指出来。
首先一个就是用重物找底之后,如果找到的钓目是2目,那么换上钓饵之后,钓目也还是2目。因为重物与钓饵的体积重量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代换之后,调目当然也会不一样。
还有一个错误就是认为精确找底之后就可以找到水下钩饵的精确状态。其实这个也是不能打包票的。
大家一定要想办法尽量去避免这种错误认识,我们应该牢牢记住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找底只是帮我们找到了水深,也可以说是找到了一个钩饵的大体位置所在。但是水深又与钩饵的重量、漂尾粗细以及钩饵的状态并没有什么一定的所谓什么联系。我们要做的也就是在准确找底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进行钓目,浮漂等等一系列的调整,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钓鱼。
总结来说,就是我们不能不重视找底这个环节,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去精准找底,但是又不能太过重视甚至依赖通过找底去完整的调节好所有的钓鱼的环节,我们要使用的调漂的方式去确定钩饵的状态是怎么样的,至于调漂的方法嘛,相信大家会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只要自己使用起来顺手就可以啦。
还有一点容易使得大家误解,那就是经常可以看到其他人用什么上钩法、下钩法来进行找底工作,好像他们的钓鱼效果也是不错的,经常满载而归,让人也是非常羡慕的。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啊,我们只要是正确而且精准地找到了底,那么我们无论怎么调整钓目,又是怎样去安排钩饵的一个状态,都是有机会钓到鱼的,而且有的时候还会有一个人不错的成果哟,但是上面也说了,这是万万不能说明诱饵的状态的,所以我们大家还是需要多多努力,要自己去了解调整诱饵的状态,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
希望上面的建议可以带给大家一个帮助,同时大家也不要只是在书面上看看就过去了,一定要在实际操作上发现这些问题,并且加以改正,然后再慢慢使用正确的方法去进行调整,相信几次实践下来,大家的钓鱼功力都会有一个不小的提升。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钓鱼线的误区,不要在听无良奸商的导购》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手线钓鱼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