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从鱼卵孵化开始的那么大,一直到长成成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却有一个不变的规律,就是群体的个数。这个规律一般是个数越小,群体的数量就会越多,在人工养殖孵化时,一般是长到一定个体时,就会人为的分群,这样既利于生长也符合鱼类的自然规律。

2012年,为了配合拍摄央视五套的《游钓中国》节目,我在北京的一个钓场里做水下试验,并配合栏目组拍摄水下鱼吃饵的镜头,从十月一号,一直拍摄到了十号的晚上,在这十天的过程里,让我对鱼的理解又提高了一步,也把我多年来的疑问解决了。

在拍摄之初,导演组先是对鱼塘进行了清理和水质净化,分别撒入四斤左右的草鱼200斤,半斤左右的鲫鱼400斤,二斤左右的鲤鱼200斤,鲢鱼十几条,二两左右的小鲫鱼和小麦穗5斤左右,并且这些鱼都是生口鱼,从来没有被钓过。新鱼放进水里后,我们从水下观察发现,鱼的活性是很高的,游动速度也很快,但是基本保持同一种鱼在同一群。

新鱼下水后,我们开始进行拍摄工作,由我在水面钓鱼,水下有两台摄像机拍摄,上鱼的速度是很快的,水下的鱼几乎从水底以上一米多就开始接饵,很多都是钩饵没有到位就中钩了,等一下或是慢一点就有中双尾的可能,工作进展很顺利,我们拍摄了很多水下鱼吃饵和中钩的镜头。但是,很快的所有的鱼都被钓了一遍了,有的没有被钓过的,也被钩锚到过,这时候我发现,鱼类的活性突然变低了,成群的在水底很安静的待着,基本很少会动。并且,各自有各自的群,草鱼绝对不会去鲤鱼群,鲤鱼也不会去草鱼群,鲫鱼也是不会去其他两个群里。这时候,只有小杂鱼的群体最活跃,小个体的鲫鱼和小麦穗在一起,四处游动,速度也很快!

我看到这个现象觉得很有趣,所以我就找了一根长木棍,在塘里搅来搅去,打乱原有的鱼群,可是很快的,这些鱼又会重新归队,各自回到各自的群体里,并且与其他鱼群保持距离。但同时也有另外的一种现象出现,就是个体比较相近的鲢鱼和草鱼也会在一个队伍中游动,不论我怎么打乱,他们都会这样!当我看到这些后,就让我想起了这些年在一些水域钓鱼时遇到的真实情况,尤其在水面较大型的库区中更为明显,也就是说固定的区域出什么品种的鱼,和不同区域出不同大小的鱼是有规律的!

再回到试验塘,这些鱼都被钓过和锚到过后,在水底都突然老实了,不怎么爱动,无论我用什么样的饵料,或是养殖颗粒,鱼都不敢靠近了。这让我一下子想起来了有人说的一句话鱼的记忆只有七秒简直是胡说八道!试验观察证明,他们是有秩序的,也是知道有危险的,无论我怎么做,他们都已经不会来吃饵料了,我们的拍摄也遇到了困难!最后,我们决定晚上天黑了以后再试试,到了天黑,我只用了一支不太亮的灯,但是还是能看见水里每个群体的鱼,因为水实在是太清了,把灯光调到最暗,勉强可以看见漂就可以了,继续钓。

一开始,有灯光的地方,鱼都是躲着走的,只在暗处的水底不动,在耐心的等待下,鲫鱼鱼群慢慢移动到了窝点后,开始有鱼中钩,并且也连杆了。但是与最初的区别是,每次都需要饵料到底,等一下后才会吃,当我连杆了有二十多条后,突然跑了一条鱼,结果鱼群移动了,离开了窝点,再也没口了,而个体较大的鲤鱼和草鱼一直都不吃,拍摄又被迫停止,即使我把钩饵轻轻的放进鱼群中,底下的鱼也是马上分散离开。最后我连饵都不用,只把空钩放进鱼群中,鱼群照样是躲开,我突然觉得鱼真的很聪明和警惕!

随后我们试验继续,央视五套栏目组的人连我有将近十个人,又调来了一个专业的灯光组,把整个鱼塘全部打亮。慢慢的,我们又发现鱼群有了变化,整个鱼塘只有一个亮光时,鱼会去暗处,当都打亮以后,鱼很快适应了灯光,感觉并不怕亮了,反而很亮的点鱼群也会停留。但是依旧是不会吃饵,只要把空钩放进鱼群,鱼群就会躲开和逃避,但只有水里的一两左右和二两左右的小鲫鱼、小麦穗还会追饵料。

在这里,我们拍摄水下线组的状态,饵料的状态,找底,拉饵搓饵,散饵等等拍摄,整整进行了十天,直到最后一天的晚上,都已经十点多了,导演还要坚持让我再钓钓试试,可是无论怎么努力,鱼都不会吃,很害怕,最后我们决定收工,十一号离开了。

在这十天里,我总结了几个以往的疑问:

1、鱼类在水底的群体是很严格的,各自有各自的区域。大鱼来,小鱼跑。但是大鱼的个体少的话,小鱼群体很大的话,大鱼也是不会冒犯的。

2、同个体,不同品种的鱼,是有可能同群活动的。

3、个体越大的鱼,群体数量越少,并且警惕性高,被钓过一次或被锚过后,需要很久才会再吃钩饵。

4、个体小的鱼警惕性小很多,即使多次被钓后,也会去吃饵,但是变得很小心。

5、在鱼塘里钓鱼,灯光均匀分布,很有可能是哪里亮,哪里鱼会多。

6、鱼被钓怕,钓猾后,和饵料没有任何关系,什么都不会吃。

可能有些钓友看到这里还是不太明白,我就拿实例和我所理解的说一下。

我拿鲢鱼举例说一下(密度够的情况下),二十斤往上体重的鱼也就是三两条一群,一两左右的可能就几千条一群,一斤左右的可能就千八百条一群,两三斤的可能就几百条一群,四五斤的就几十条一群了。拿鲢鱼举例是因为,我们经常钓鱼的时候,鲢鱼是我们最大的干扰,并且大部分水域都是以鲢鱼养殖为主的,那么其他鱼种你也可以根据密度来分析。

说两个实例:

1、我在吉林腰石水库钓鱼,里面鲢鱼密度很大,但是鲤鱼也很多,鲢鱼和鲤鱼个体与群体数量也相近,都是二三斤左右,无论怎么打窝,可以不用考虑鲢鱼进窝的事情,即使成群的鲢鱼进窝,成群的鲤鱼也会进窝,就出现了鲤鱼连杆的时候,偶尔也会钓到鲢鱼。但如果鲢鱼个体变成一斤左右的了,群体会很大,一旦把鲢鱼引来了,鲤鱼群体小,就不敢进窝了。

又假如,鲤鱼和鲢鱼的个体还都是二三斤的,而鲤鱼的密度小,鲢鱼一旦进窝后,鲤鱼的群体小,也是不敢进窝的。再反过来,鲢鱼个体都是七八斤的,鲤鱼个体是二三斤的,即使鲢鱼在窝里,一旦鲤鱼群来了,鲢鱼也会躲开。

2、我最近去了一个收费15一天的水库,这是个山体水库,里面养鲢鱼为主,个体都在一斤左右的,密度极大,底层鱼是随便钓的,里面有一些大草鱼,个体在二十斤左右的,我了解过这个情况以后,首先是要解决不让鲢鱼进窝。

等草鱼过来,因为我心里清楚,这么大个体的鲢鱼,都是几百条一群,一旦进窝了,轻易不会离开,即使草鱼个体再大也不敢进窝,所以第一步是解决避开鲢鱼的问题。

我从选位,到水深都用足了功夫,饵料也是直接不雾化的黏饵,可是密度太大,还是避不开鲢鱼,第二天我直接放弃饵料,用鲜玉米做窝,可还是把鲢鱼引进来了,两天白板,最终我想用老玉米做窝,可是导演不给时间了,只好离开。如果时间够用,我觉得即使草鱼再少也是可以钓获的,因为只要从根本上解决干扰就行。

所以,钓鱼的时候,要了解鱼情,了解鱼这个水域里鱼的共生关系是很主要的,不要单从饵料和所谓的什么狗屁配方找原因,钓鱼是一个系统工程。

精选阅读

小崔解读:气压水压与水深对钓鱼有什么影响?


首先,有一点是肯定的!鱼,是生活在水里。那么就是除了我前面推文所提到过的温度、活性、溶氧等关系外,还有气压与水压等对鱼的直接影响,这些也是和我们钓鱼息息相关的。

在以前很多期钓鱼节目中,无论是《渔我同行》还是《钩尖江湖》里,我都会经常利用带着的手表来观察气压的高低,在国外,一些专用的钓鱼手表更会直接根据气压的高低,来提示今天是否适合钓鱼!我认为气压直接会影响水压,水里的压力改变,也会改变鱼类的活性,从而影响鱼类的洄游范围和食量,也就影响了我们钓鱼。

那么水里的压力是什么样的呢?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一个充满气的篮球,由浅至深的潜入水里,越往下篮球越憋,直到十几米的时候,篮球完全被水压挤扁。这个实验说明,水越深,水里的压力越大,不同水深就有着不同的压力,温度、以及溶氧!所以,我们要综合分析所有能影响钓鱼的条件,综合之后,就会找到捷径。

这些年,我钓过几百个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水域,我发现了其中的一些规律。

例如:我今天来到的是一个平底的水域,脑袋里肯定会想一件事水深都差不多,鱼游到哪里,感受的压力、温度、溶氧都是一样的那么在我选择钓位的时候,就要多去寻找标志物、特殊地点、方位、风向以及人为因素的多方面考虑,这样你才会在与人同时钓鱼的基础上占优。再比如:我今天来到的水域是一个山体型的,那么我就会综合在当下的季节,来选择适合的水深。

请注意!这个时候水深是最关键的了,因为鱼类是一种生物,生活在有深有浅的环境中,它永远会根据季节和温度来选择适合自己,或者是待着舒服的地方,就好比我们人大夏天在户外,太阳特别大的时候,会找阴凉地坐着!感觉温度合适就会去晒太阳一样的道理。

水深,即代表了压力不同!温度不同!溶氧不同!也就是说,在气压低的时候,也不是不能钓鱼,水深合适了,也是可以的!温度出现极端了,也不是不能钓鱼,水深合适了,也是可以的!溶氧低了,水深合适,也是可以的!

甚至一些钓友经常问我,一些水库撒化肥,怎么钓?其实只要找到合适的深度还是可以的,撒化肥造成水里缺氧,但是深水温度低,同一水域,温度低溶氧就会高。

但是同时,温度低,鱼的活性和食量就会小和少,也就是深水的口为什么少的原因,但是我们钓鱼就是要必须知道这些的。这样才会做到钓到了。要知道为什么!钓不到,也要知道为什么!

小崔解读:鱼竿的原理与误区,怎么挑选鱼竿?


当有一个人想去钓鱼了,可能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想着去买一支鱼竿,这件钓具也是钓鱼最主要的工具之一。很多人因为不知道怎么挑选适合自己的竿子,也都经历过选择两难的纠结状态,我经常碰到一些钓友向我咨询该怎么选择竿子的问题,其实问题很简单,我可以直接询问钓友主要用途,然后推荐就可以了,但是心里总是有隐隐的说不出的感觉。那是为什么呢?

咱们先聊聊鱼竿的原理与误区,鱼竿的对手是水里的鱼,鱼在水里生存游动,有大有小,也有年长青壮,我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在夸奖哪支鱼竿好的时候,常常以钓了多大一条鱼为标准,长久以往就形成了习惯,让大家误解和忽略了钓竿的作用,你可能用某支鱼竿的确钓过大鱼,但这不代表就是这支鱼竿非常好。

鱼在水里有几个力:鱼体自身的重力,鱼体自身的浮力,鱼自身的动力,我们钓鱼的时候是利用鱼竿的泄力性来打破鱼的这三种力量,使他失去平衡,最终将它擒获,而不是把鱼竿理解成像吊车那样,50吨的吊车和100吨吊车之间的差别,我们是钓鱼,不是吊鱼!要有钓者的技巧和钓具的性能来配合,这其中就有了无限的空间,而这个无限的空间就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这也就是钓鱼最大的魅力!

那么,鱼竿的选用是什么样的最好呢?估计有心人已经看出答案了,一支合格优秀的钓竿,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能力,还要全面!而这个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调性,我把调性的意义理解成为我经常说的泄力性,还记得04年的时候,我曾经买过一支6h的鱼竿,后来发现根本用不上。

那个时候我在北京小汤山打比赛,发现这么硬的竿子简直就是个错误!钓鱼或是比赛的时候不是拼快,而是拼稳,到了后期我也看到过一些人钓鱼用很硬的竿子,我们一起参赛,我身边只要有用那种很硬竿子的人,我基本可以把他忽略了,别看忙的很欢,等最后称鱼的时候基本没他什么事,因为竿子泄力性的缺失,会在实际钓鱼的过程中跑鱼更多,虽然忙得欢,但是失误多,我带的所有徒弟或是和我学过钓鱼的人,我都是严禁他们使用硬竿子的,钓鱼是稳,不是硬。

这几年黑坑钓鱼的盛行,我很是不理解,很高的钓费,鱼的密度是大,大家的竿子越来越硬,搬砖似的钓鱼,乐趣何在呢?请你回头看看最终的赢家是谁呢?钱花了,胳膊钓坏了,水质污染了,鱼越来越钓不起了,也没有乐趣了!好吧,这和我没有什么关系,人都有人自己的活法,何况钓鱼呢!

可是直到我最近看过一场库钓赛,我突然发现,这种歪曲的用竿理念已经像病毒一样蔓延了,因为比赛是邀请我做颁奖嘉宾的,并且赛前我进行了试钓,几乎所有赛前试钓的人都没看见口,我改变了线组后,把子线改成0.6,饵料状态改轻加腥,就用的野钓王拉饵又加的虾粉,其他什么都没有了,调整好后一直连杆的上那种野生的鲤鱼,大的有六斤左右的。

这时就有很多人都过来问我第二天比赛怎么办了,我如实的说明,线组要细,调漂目数要低,饵料单一就可以,不要做窝,并且说了一下第二天会有百分之九十空军,可是!到了第二天我一看,顿时傻眼了,二百多人的库钓赛,得有半数以上都是又粗又重的大硬竿子,别说钓了,坐那就输了一半了,结果经过六个小时的比赛,全场基本都是空军,虽然鱼很多,温度极低,每个人都上来一盆散饵,然后抱着根大粗竿子坐等,想想那个画面都可笑啊,钓个白条都能进前十了啊!比赛结束后,第一天和我聊天的那几个钓友非常后悔的对我说,真该听你的。

是啊,为什么都要每次结束了才后悔呢,对钓鱼的理解不是只有一个点的,所有细节都要做好的,不要盲目的跟风,要客观的去面对和分析,合理的使用你的用具。对于钓竿,是要用来破解水里鱼的重力、浮力、动力的。最后你想一下,一个已经60岁但体重180斤的老人,和一个20岁体重120斤的小伙子,哪个动力更强呢,钓鱼也是如此啊!我们是钓鱼,不是拔河比赛,不是用吊车吊鱼!

小崔解读:遇水底酱层如何调漂?


今天有人又和我提关于酱层的问题,提起这两字我都忍不住笑,都恨不得每天都有人问这个问题了,有时候到水边或者坑边,看着钓友在水边钓鱼,发现调目高了,我就会问一下为什么把目数调那么高?结果得到的答案都是:这水底有酱层得调的高一点!就这个错误的理解,再加上调高钓低所谓的灵敏使得现在大部分人钓鱼时都调个十几目,钓个一两目,追求所谓的灵敏和解决所谓的酱层真的是害人不浅啊!我前面写过关于调钓的理解,正确的认识调钓,就是要板正对于灵钝的认识,这就是基础!这个基础打不好,就别妄想钓好鱼。

尤其是现在的黑坑钓,大多时候我看到的钓友,都和神经病一样的,嘴里振振有词的调十目钓一目,漂一动就和神经病似的嗖嗖的抬竿,你光知道你钓了几条鱼,不知道锚跑了多少吧?没想过锚跑的鱼都受伤了,半死不活的不开口,在窝子里乱转不咬钩吧?可是你心里却琢磨着鱼猾,嘴里还骂着老板不地道啊。

在这里我再一次说明一下,调高目所谓的灵是利用浮力平衡饵重,达到水里钓组的状态像天平一样的道理,可是,我们钓鱼钓的不是灵也不是天平和称我们最想钓的是钩饵入口的信号,不是人家鱼过来碰一下漂就动,然后你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就提竿,鱼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吃饵有吞吐的习惯,你的目数调那么高,鱼一吞,剩余浮力就带着钓组往外拉,你想想这是对的吗?如果鱼的活性低,口弱点,那几乎你是更看不到信号的了,并且能看见的信号反而不是真实的,除了蹭线就是蹭线了,所以,线组保持直立是一种灵敏,钩饵容易进嘴也是一种灵敏。

一种是传统想法的调高目钓低目,一种是调低目!我一直说的理念是,不论调高目,还是调低目,都是要心知肚明的了解钓组,在保持线组直立的情况下,最小的减少剩余浮力,才是最佳!我钓鱼的时候一般会选择容易进嘴的灵敏,但极个别的时候,竞技钓手会把调目调的很高,用作对付滑口与乱口的鱼情,让浮漂像弹簧一样的让鱼自动中钩,但这只是个别情况,我们平时钓鱼很少用到这种方法,还是以鱼情和鱼的状态来决定,用调高还是调低的钓组才好。

这里再次说明了一下灵敏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在说酱层的问题吧,在说之前我坦白的讲一下,曾经我也听说过这个理论,可是水底看不见也摸不到的,难免心里也会有疑问,可是,在经过了这些年的实战后,我感觉这个问题可以忽略了,说到这里我已经觉得有人会说一些什么常年黑坑的堂子,酱层厚或是竞技塘里臭底了还有常年投粪的水库,底下也有酱层之类的话,对不起了,你说的都是想象出来的,我目前为止唯一碰到的酱层只有在养殖超过十年以上的网箱上,钓底时鱼很难找饵,其余的都没有遇见过,在竞技塘里,我也多年的拼杀,从大钝到大灵都钓过,如果想你想的那样,大钝是钓不到鱼的吧!

黑坑里,我也没有遇到过酱层给我带来的问题,水库也是一样,有多少次,我穿着水裤摸索水底是什么样的,当我下去以后,发现水底的烂泥真的很软很厚,当时真担心会出现酱层问题,可是我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问题,最难忘的一次是在一个多年喂养的水库夜钓,我下水用脚踩水底,居然有将近一米后的黑泥,当时水库退水,钓组找底也就一米水深,钓的目标草鱼个体非常大,水浅也只能用子线夹铅的方式,来过滤鱼撞线的假信号。

钓饵是鲜玉米,并且是晚上夜钓,从下竿开始我就一直担心,第一怕酱层问题鱼找不到饵,子线还夹着铅,第二怕是晚上夜钓,用的还是玉米,两种担心加在一起,真钓不到了,可是,现实就是现实,草鱼不论大小都是连杆的上,一米水深外加一米的酱层,铅还到底,玉米粒子加夜钓,照样连杆!从这次以后,我格外的注意这个酱层问题,我到目前为止对于这个词的总结是可以忽略!

好好琢磨一下鱼情吧,好好打基础吧,别在那用想象钓鱼了,我这些年平均每年都钓一两百天,钓过无数的钓场了,我都没有感觉这个有影响,不知道你的理解是哪里来的?为了心里的这个阴影,你把调钓搞错了,不但搞错了,还一错再错!

小崔解读:根据鱼性来选择钓位和水深


在上两篇文章中,我依照顺序分别阐述了:温度、活性、食量、溶氧对钓鱼影响的关系,那么实际上还有很多会影响钓鱼的条件,他们都是息息相关的,钓鱼如果列成算式的话,那就应该是:1+1+1+1+1+1=1,而中间的环节只要有一个出问题那么就是1+1+1+0+1+1=0了。也就是说算式中每个1都代表了一个钓鱼中的条件与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影响最终的结果,并且,这些环节还都是相互关联的。

但是无论是哪个环节,我们首先都要考虑的是鱼的习惯,我们永远只能去迁就它,而不是它来迁就我们。在前几个条件中,温度、活性、食量、溶氧其实并不是很难理解,而且有捷径,那么这几个关键词的捷径,就是接下来我要说的深度,但是在说这个之前,我还是要强调一下鱼类的习性,因为和深度的关系太大了!

鱼类永远不可改变的就是,在水中有两个区域是停留时间最长的,那么就是深处的藏身区与浅处的活动区,这个知识也是我们对深度这个关键词理解的基础,而且这个是十分准确的,鱼在藏身区的时候并不是每天吃东西,而在活动区的时候,就一定会吃东西,除非是交配期和繁殖期,那么知道了这些以后,就对我们钓鱼人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就会根据不同的季节来选择在藏身区还是活动区作钓了。

那么也就是钓鱼时,深度选择的基准,也通过这些使我们更能了解在不同季节的温度条件下,鱼类活动的时间,甚至路线。在国内大部分钓友都喜欢和我一样的使用手竿,这样就局限了我们在深水作钓的条件,不过还好,鱼类的天性也是在浅水区来寻找食物的,那么我们大部分时间选择浅水也是正确的,但我们必须要记住,水深的不同,温度也不同,温度的不同溶氧也不同的重要线索,这几个相关联的条件,不论到哪里都要综合的分析,才能确保你最终的钓获。

在这里我说两个关于钓鱼人常见的误区:

1、认为鱼缺氧就要钓浅水!很多人都和我这么说,我听后觉得真是无奈,你看到了鱼缺氧起浮了,就认为钓浅吗?那么我问你,你钓到过吗?缺氧条件下鱼会控制不住身体的平衡,而起浮,尤其是在身体不健康或者吃多了时候,像人一样,气都喘不过来了,你再给他烟抽,他不会愿意的,而相反的,能下底去找合适溶氧水深的鱼才是健康的,在有充足溶氧的条件下,它还是会进食的。

2、钓鲢鱼就得钓浅水!很多人说了,鲢鱼喜欢水浅温度高的地方,所以钓鲢鱼就得去浅水。大错特错!钓鲢鱼是要找向阳背风并且安静的深水区,不过是要钓的浅,大个体的鲢鱼狡猾,胆小,但是需求的溶氧更高,它们需要有足够的水深来控制溶氧与温度,遇到危险的时候会下沉到深水,感觉安全时在上升到浅水,所以钓鲢鱼是需要钓深水的浅。

深度!必须要每次钓鱼都重视的,无论任何季节,只要深度对了,那么我们就会有好收获,比如当你到了一个陌生的水域,你先要了解这里哪里最深,哪里最浅,那么你就可以根据现在这个季节和温度,来判断鱼会什么时候从藏身区洄游到活动区再根据钓场的特殊地形分辨出大致的鱼道,鱼的行走路线等,再找标志物和突出部位与黄金方位等判断方位,再选择合适的水深,一次两次可能你不会成功,但是失败越多,你经验的积累就会越多,最终你剩下的是比每次钓获的那几条鱼更有价值的东西!

鱼在深水区藏身在浅水区活动觅食,并且是生物的自然规律,除了冬季活性低时不会每天巡游外,其他季节几乎是每天都这样的来来回回,深度不同,温度不同,溶氧不同,这些都是钓鱼的基础,请切记,切记!

小崔解读摆竿溜鱼法,别再用八字溜鱼法了


相信很多钓鱼人研究溜鱼的时候,都听说过八字溜鱼的说法,并且很多人都是按照这种方法在做,那么这种方法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呢?曾经的我,钓鱼之初也用过这种方法,回想那时表情扭曲面目狰狞的溜鱼状态,自己都不免觉得好笑!

而现在的我,再也不会相信什么狗屁八字溜鱼法了,也不会中鱼以后就死抱着竿子不动的,在这十几年里,我配合拍摄制作电视栏目,亲身作钓过近千个钓场,录制出的钓鱼节目也有五百多期了,钓过的鱼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了,但是总结出的经验我是不会忘记的,我曾经在节目中把我对溜鱼控鱼的想法表达过,但毕竟节目时间有限,并不能完全的表达清楚,而有心人在看过节目后,并没有白看,记住了方式也亲身去做尝试,并且获益匪浅!

大家也将这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溜鱼方式和理念称之为崔氏溜鱼法我很感动!也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厚爱!但最近我看了一些网上对我溜鱼的评论,有人说我在舞剑,有人说我在作秀,还有人问我在干什么?看到这些评论我并不生气,我的理念永远是给懂的人看,我相信通过多年真实的实战与实践总结出的经验,一定是可以打倒想象钓鱼和理论派的,当然还有一些键盘高手们。

那么溜鱼在钓鱼运动中到底占有多高的比重呢,我认为如果不在乎钓获,只重视过程的话,完全可以不用研究技巧,而想追求大鱼梦或就要使自己的钓技有所提高,并且钓鱼过程完全想用手竿博取的话,那么就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了!

我们剖析溜鱼过程的步骤

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鱼刚中钩后的冲击,这个时候鱼逃窜的力量是最大的,也是跑鱼最容易发生的阶段,很多人受到八字溜鱼法的影响,往往是鱼往哪边跑,鱼竿就向另外的一面掰,形成了拔河形态,也许说到这里,很多人是不认同的,但事实的确如此,鱼往左前方逃窜,鱼竿往右后方拉,那么钩线与鱼的身体形成了真正的对拉状态,形成拔河的原因。那么在中鱼第一时间,鱼同样是往左前方逃窜,而把竿子往左后方拉的话,钩线与鱼的身体就会形成九十度的角度,形成侧拉用力,鱼会被自己的力量再加上竿子的弹性拉回头,而这次的博弈会使鱼丧失很多体力,更容易控制。如果这里看不懂,请用纸笔画一下就明白很多了!并且多次冲击也可多次使用这种方式化解,如果直直的向前冲的话,就可以任意的把竿子倒向一侧即可化解。

第二个阶段:

鱼回头后的控制,当化解了几次冲击后,鱼的体力已经消耗大半,冲刺的速度大减,但是依旧会不回头的缓慢向深水游动,那么这种情况是怎么来控制呢?我的做法是来回的摆动鱼竿,我们都知道,鱼在水中是靠身体的摆动来游动的,那么当鱼头冲着深水的方向游动时,就要马上左右摆动鱼竿使鱼的身体失去平衡,减缓鱼自身的动力,当鱼回头时,要立马停止摆动鱼竿,让它觉得舒服,总之是让它感觉到往深水游动就会不舒服,在潜水岸边就舒服的感觉,那么它就会乖乖的听话在你的控制之中!

很多时候,我在中鱼的一瞬间,也会快速的左右摆动鱼竿,目的是使鱼失去平衡,减少动力使它掉头就擒,很多人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认为我是不对的,那么我就讲一下,为什么我要这么来溜鱼,我所理解的鱼在水中是拥有几个力量的,分别是重力、浮力、还有动力,而不是单纯的把鱼拿到岸上来称多重去下结论,也不是大的鱼动力就大。我们在溜鱼时主要的就是要依靠钓竿的泄力性来缓解鱼自身的动力,而鱼自身的动力来源就只能依靠左右的摆动产生,也就说我们打乱了鱼的左右摆动,也就打破了它动力的来源!

我们也可以做个实验来验证这个方法,找一个二十多岁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他腰间拴好一根绳子,另外一端系上钓竿上,让小伙子快速的向前奔跑,后面的人抱住鱼竿不动,那么是很难摆脱冲击力的,但如果抱住鱼竿的人左右摆动鱼竿,小伙子就不会跑的那么轻松了,来回的力量是比直线的拉力更容易泄力。

也许这时候你会问,鱼非常大!自身的重力都难以控制,也难以打破鱼自身的平衡怎么办?那么就要控制好晃动鱼竿的频率了,这里我用一个产品来说明,最早期国外有一种训练狗的项圈,戴到狗带脖子上以后,人的手里有一个遥控器,当人看见狗有不允许的行为时,就会按动遥控器,项圈产生电击效果,反复的多次后,就会纠正狗的不良行为。那么我们有规律的晃动鱼竿也会让鱼产生这样的效果,鱼往深水走时,我们晃动鱼竿使它身体失去平衡,感觉到不舒服的同时钩在嘴上的鱼钩也会产生轻微的疼痛感,而鱼回头后即刻马上停止晃动鱼竿,身体的平衡恢复正常,疼痛感也缓解了,那么它就会感觉舒服,再次逃窜时再次晃动,经过反复的控制,那么使鱼感觉到不应该向那个方向游动,待体力消耗殆尽时,那么逃脱的几率也就没有了。

摆竿溜鱼法是经过我多年实战总结出的经验,在多次的尝试中也逃脱了无数的大鱼,但是掌握熟练以后,不依靠失手绳而擒获大鱼就轻松多了,当然钓鱼是个系统工程,钓竿的硬度也要使用合适,切勿盲目追求硬度而忽略了钓竿的泄力性。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小崔解读:鱼的共生关系是如何影响鱼情的?》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夏天钓鱼如何找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