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空军。

好多钓友都在谈论,冬天钓鱼最闹心的不是诱鱼不利,而是好不容易诱来的鱼,停留不了多大一会儿就跑掉了。这种情况多了,不但会影响中鱼率,还会影响钓鱼的心情和斗志。

今天咱们就针对这个问题,来分享一些避免跑鱼惊窝的小技巧,希望能帮大家排忧解难。

我们都知道,选择合适的钓点打好窝是影响钓鱼能否有所收获的关键因素。然而有部分钓客会忽略,在打窝之后,保持良好的续窝和养窝状态也对钓鱼收获有着不小的影响作用。要想抑制跑鱼惊窝现象的出现,我们得先搞明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然后从根本上避免或者改变令这现象出现的原因,从而彻底告别冬钓无收获的黑历史。

对扬竿操作欠妥很可能导致跑鱼惊窝。我们都知道,由于冬季特殊的气候原因鱼嘴比较脆弱稍有不慎就会被拉豁。正因如此,冬天钓鱼时扬竿动作一定要轻重得当。在发现有鱼吃饵之后,不要用双手持竿,而是通过手腕用力抖动鱼竿去刺鱼,之后再扬竿溜鱼。要注意的是手腕所用力道不宜过大或过小,只有力度合适才不至于惊吓到鱼类,从而避免跑鱼惊窝。

溜鱼方法不当可能导致跑鱼惊窝。如果在发现有鱼上钩之后快速扬竿,很容易断线,所以钓友们一定要稳重。随机应变去利用鱼竿和鱼线的弹性,先把鱼控制住,根据鱼挣扎的动向慢慢将鱼溜到疲乏,再等到确定鱼儿已经被溜翻的时候放手抄鱼,从而避免在溜鱼中跑鱼惊窝。

钓客使用的道具有时也会造成跑鱼惊窝。所以在选择钓具时一定要考虑目标鱼的大小。目标与体型偏大的话鱼竿要用中性调以上的,这样才能保证好的控鱼性能。同时浮漂也要用偏大的,以保证沉底的时间足够短,漂相清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鱼竿搁置了很长时间没有使用的话,使用之前一定记得检查钓具是否有损坏。

冬天钓鱼,切记不要忽略开饵的状态。饵料软硬度要适宜,太软或者太硬,或者饵团个头过大,都对鱼类吸食钩饵十分地不利。这样即使用的浮漂有了明显的动作,也不可避免会由于饵料的状态不佳,导致钩尖最终不能够刺中鱼嘴部位。

就算侥幸刺中了,也有极大的可能只是刺中了鱼嘴的小边边部位,在溜鱼过程中,溜不了几圈,鱼就会跑路了。所以,饵料的状态一定要软硬适中。

其实跑鱼和惊窝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如果鱼已经跑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要让跑鱼变成惊窝。失去一条鱼和失去一窝鱼,孰轻孰重是很明确的。一般来说,成群结队的鱼类在窝点游来游去的时候,多一条鱼来和少一条鱼在都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并不会引起同伴的注意。它们更在意的是突如其来的状况。

就像有一条鱼突然做了一个幅度偏大的动作,或者发出声音很大的响声,这时候几乎所有的鱼都会受到惊吓立刻逃开来去。特别是上层水域的鱼受到惊扰的时候,下层水域的鱼会特别敏感的迅速逃窜。这是因为鱼类的眼睛本身善于观察源于上边的动静,对上面的危险和变化更为敏感。

所以,在整个钓鱼过程中,钓友们都应该时刻注意避免惊窝情况的发生。比如说在发现有鱼上钩后,应尽最大可能把这条鱼引到窝点之外,在离窝点越远的位置溜鱼越好。

跑鱼惊窝的原因当然不止一个,也并不都在我们提到的这些原因之列,但这并不能阻碍钓客们认真观察,用心总结去各个击破。

编辑推荐

垂钓时跑鱼原因及应对方法分析


秋天到来了,钓鱼人也不错过良机,在一年中最后一个钓鱼的黄金时段,抓紧时间,好好过一把钓鱼瘾。

前几天,我和钓友张全中、老杨一起在宝鸡长寿沟一号库抛竿,一天时间里,张全中钓友就跑鱼七八尾,入护的才四尾鱼。下午收竿,我们一起在西关的小饭馆用餐,利用吃饭时间一起谈到了今天跑鱼的原因。我们共同总结了以下几点,供钓友们在秋钓中参考。

大家知道,发现浮漂有鱼讯,第就是要迅速扬竿,从发现动作到中鱼,也就几秒钟时间。当我们发现动作,首先传送到人的大脑,再由大脑反映到手上,钓竿的长度,加上线组的长度,到钓针刺透鱼嘴,这个过程最少也需要三秒多钟时间。对于扬竿的速度和力度,这是一个无法用语言能够表达的,在我们的实钓中,有人扬竿轻微,中鱼后,稳稳当当遛鱼,就很少看见人家跑鱼,原因是他们刺鱼的动作比较轻微,鱼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遛翻入护了。

如果我们双手扬竿,刺鱼的一瞬间用力太猛,鱼就会感到特别疼痛,它会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挣扎,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切线跑鱼的情况发生。一般情况下,我们的钓针是按照鱼的个头大小来选择的,钓大鱼用大一些的钓针,钓小鱼就用小点的钓针。也可以说是按照鱼嘴的大小来决定的。(在我们的实钓中,小钩细线钓上大鱼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这也说明所有事情并不是绝对的)。

如果我们钓小鲫鱼,用大号钓针,小鲫鱼本身嘴就小,太大的钓针加上饵料团,小鲫鱼是吸不到嘴里去的。如果我们钓大型鱼类,用较小的钓针,饵料再开的稍微硬一些,当看见浮漂有动作,扬竿时就会把饵料和钓针一起从鱼的嘴里抽出,经常发生有动作而不中鱼的情况发生,或者感觉挂住鱼了,又脱了钩,使鱼逃之天天。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钓针使用时间太长,钓针已经很钝了,造成扬竿的那一瞬间,钓针并没有刺透鱼嘴,只挂住了一层薄薄的鱼嘴皮,鱼稍一挣扎,就会撕裂嘴皮而逃。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钓友们不要可惜一副子线两个钓针而跑了鱼,应更换一副新子线、新钓针。

一部分休闲钓的钓友有个习惯,都喜欢用较硬一些的钓竿,这种钓竿中鱼后比较容易控鱼,能在较快时间内,把鱼遛到跟前来,也比较节省时间。这对于打比赛钓混养是个较好的选择,但对于平时休闲钓的钓友来讲,我建议选用较软一些的钓竿,上一条鱼不容易,时间也不很紧张,中鱼后不要着急,慢慢遛,中一条是一条。如果我们选用一支太硬的钓竿,又急于把鱼遛到跟前来,就很容易造成跑鱼现象。

线组的选用也是一门科学,有些钓友,无论钓什么鱼,老是一个线组,那是不科学的,一般情况下,钓大鱼所用的线组要稍微大一点,钓小鱼所用的线组要稍微小一些,大线组钓小鱼,因小鱼的觅食动作比较轻,所以显示在浮漂上的动作也就很小,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顿,浮漂反应出的动作不很真实,扬竿吧,不中鱼,不扬吧,又怕耽误中鱼机会,往往会给人们造成犹犹豫豫,想扬竿又不敢扬竿。如钓大鱼用小线组,很容易造成中大鱼后切线跑鱼的情况。

所以,在混养池塘抛竿,线组的选用要讲究适中,我一般用的是1.0主线、0.6子线,这样的线组,可以说是大小通杀,钓两三千克左右的鲤、草鱼,只要溜鱼方法得当,是绝对没有问题的,钓250克左右的小鱼,也不失浮漂的灵敏度。要么,就不要怕麻烦,准备两支钓竿,一个大线组,一个小线组,依据窝子里的鱼星和漂相来分析,什么鱼进窝子,就用什么线组来应对。

在我们平常钓鱼的过程中,依据鱼情,我们要不停地调整着我们的浮漂,如气候较冷,鱼口很差,我们就要调灵钓灵,如小杂鱼闹漂,我们就会调灵钓钝,或采用跑铅的办法,抓鱼在水下觅食的真实动作。

浮漂的动作是千变万化的,从浮漂入水到着底,在浮漂下摆的过程中,程宁老师能讲出十几种浮漂语言来,在我们平时的垂钓中能够掌握的就是拉黑漂、送高目、有力的下顿、中途截口、颤漂、磨漂、下沉过程中和上送过程中的停顿等。但在特殊情况下,鱼口也会发生变化,这时,我们就要灵活运用了,如天气的因素,热天的鱼类大部分觅食的动作比较大一些,而冷天鱼觅食的动作就相应小一些。

还有天气变化时鱼口也会发生变化,天气晴朗,气压合适,鱼的觅食动作就比较明显些,相反气压太低时,鱼的觅食动作就小而轻了。这就要靠我们平时经验的积累和灵活运用了。

饵料的状态是一门科学,有的钓友把饵料开的太散(雾化太快),加上小杂鱼闹漂,没等饵料落底,就没有饵料了,钓了半天连底都找不到。而有一部分钓友却把饵料开成了一团死面疙瘩,抛竿出去不到位,提回来还是一团,十几分钟过去了提竿回来饵料还在钩上。

还有一些钓友,不太注意饵料的比重,加上饵团搓的太大,入水后饵团直接扎进淤泥层,鱼闻到吃不到,只见窝子里鱼星不断的冒,就是不见浮漂有动作,即便是有动作,也是鱼在窝子周围游动,偶尔碰漂所造成的现象,扬竿还是钓不上鱼来。所以,我们在开饵时一定要依据鱼情,适当添加雪花粉和拉丝粉来调整饵料的雾化、比重和黏性。

扬竿时机和浮漂动作的正确分析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钓鱼经验和实践的积累。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气候,不一样的鱼类,它们觅食的动作就会有所不同,出现在浮漂上的漂相也不定相同,除了平常经验的积累,主要还要靠我们在实钓中摸索规律,掌握出鱼类觅食的真实动作,如点漂没鱼,就要抓顿口,下顿半目不中鱼,就抓一目,抓一目不中鱼,那我们就立即改变战术,把浮漂往上推,开始钓钝。

如果一开始抓一目能中鱼,就应该坚持抓一目的顿口,天气变化,鱼口也会发生变化,那我们就要根据鱼情的变化改变我们的调目和钓目。如钓鲫鱼时,有时送漂没鱼,中途停漂时有鱼,有时候送起来有鱼,有时候刚一开始送漂就能中鱼。总之,哪个漂相有鱼,就抓哪个动作。扬竿动作的快慢,直接决定着中鱼能否成功有效,扬竿太早.鱼还没有将饵吸进嘴里,就会出现空竿。相反,如扬竿太晚,鱼已经把饵料吐出来,又会出现空竿。只有在摸索中掌握好最佳时机,才会有把握的刺透鱼嘴,稳稳当当的中鱼。

对于有经验的钓友,中鱼后他们不慌不忙,以柔克刚,充分利用钓竿的弹性和线组的柔性,把鱼慢慢遛到岸边,再用抄网抄鱼入护。有些初学钓鱼而实践经验不足的钓友,见中鱼了,非常激动,用尽全身力气,使劲将钓竿往回挑,甚至离开钓位往后退,加上钓竿比较硬,所用线组也细,很容易造成切线跑鱼的情况的发生。还有一些钓友,懒得用抄网,对自己的钓竿和线组很有自信,执意将鱼飞上岸,结果鱼刚飞到中途,就落入水中,得不偿失。

当然,抄鱼或飞鱼,也要根据鱼的大小来决定,不过我还是建议无论鱼大鱼小,只要用抄网去抄,就比较有把握,不会造成跑鱼之憾。这一点不管是参加比赛还是平时的休闲钓,都应该养成习惯,比赛跑一尾鱼,就有可能丢分,休闲钓本来一天钓不上几尾鱼,好不容易中了,再跑掉也真有些后悔。

跑鱼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我们要尽量减少跑鱼,既然是去钓鱼,就要把鱼钓回来,钓上又跑掉,就有些划不来。有人说:跑了的鱼是最大的。也有人说:跑鱼虽是遗憾,但也有其吸引力,今天让鱼跑了,明天你还回再来的。总结经验,减少跑鱼,也是每一个钓鱼人所希望的。

钓鱼时为什么跑鱼的原因以及应对


在钓鱼时会经常遇到跑鱼现象,明明上钩了为什么会跑鱼呢?从跑鱼过程看,跑鱼现象大体上可以分为提竿时水下跑鱼、出水后在水面跑鱼、遛鱼过程中跑鱼、飞鱼时跑鱼、抄鱼时跑鱼和装鱼时跑鱼。从跑鱼的原因看,又可以分为钓具损坏跑鱼、钓具选择不当跑鱼、操作方法不当跑鱼。

一、不同阶段的跑鱼

1、水下脱钩

从浮漂出现鱼讯,到提竿刺中鱼后的一小段时间数秒至数十秒。这个阶段的跑鱼原因最为复杂。

钓具方面:钩的大小、钩门宽窄、钩尖深浅不适当,钩尖磨钝或卷韧造成刺鱼时打滑;线号不对、钓线磨损后强力下降、过硬的线造成钩子入口偏浅、过软的线造成钩子在水下的形态不理想,鱼追食时吃钩困难吃钩浅而跑鱼;调钓的灵钝不当造成提竿时机不准,钩子没有在正常的部位刺入而跑鱼;饵团的状态不适当,造成钩子在鱼口腔的正常部位不能完成刺入动作,钩子挂的浅而跑鱼;鱼竿过硬,造成钓上大鱼后的一瞬间无法及时弓起鱼竿发力而拔河断线跑鱼。

操作方面:调钓的目数不匹配,造成信号出的太早钩子却没有正常的进嘴,挂的太浅跑鱼;钓点太远,起鱼的一瞬间鱼竿无法弓起,提竿即拔河;起鱼的一瞬间,没有及时利用身体的高度(下蹲)和长度(前伸胳膊手腕用力竖起鱼竿),及时弓起鱼竿;提竿后听凭大鱼沿水底潜行,另一只钩挂着杂草树木和碎石时跑鱼。此外,挂中大鱼时,鱼的力道非常大,钓上来是运气,跑掉了是正常,不必耿耿于怀。

2、水面跑鱼

上述钓具和操作方面的问题仍然可能存在,但操作方面的问题多些。比如刚开始提竿时拉鱼的力量和速度过大,没有注意到让一让、有意让回鱼的路线稍稍长一点,走个弧线遛一遛,而是直挺挺地拉过来,用力过大直接拉坏钩线或鱼嘴,刺激鱼的反抗力增强拉坏钩线或鱼嘴。

3、遛鱼时跑鱼

遛鱼时的跑鱼,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避免而没有避免的。因为鱼从中钩到能被控住,说明它的力度在可控范围内,最初最钢猛锐气已经被灭掉。大鱼中钩初期,喜爱向水的中间或左右冲击,我们只须控制鱼竿的方向,使鱼竿在下压状态下与钓线的角度围绕直角变动(鱼竿在上挑状态下控鱼力度不足),手竿尽量别让鱼向中间跑,矶竿或海竿别让鱼向两边距岸太近处跑;

如果鱼向水底扎去且窝着不动,一定要控住它,别让它在近岸处较大范围里游动沿水底移动(这样的话,另一只钩容易挂底或杂物,也容易在岸边的岩石上割伤钓线);尽量不要让鱼帖水底游动,也不要试图把大鱼拉到水面。有时,特别大的鱼中钩后会以非常沉稳的力道游动,这种鱼尚未发威,一定要及时调整角度,不要刺激它,这样等它发现危险时可能已经来不及发力了。

4、飞鱼时跑鱼

这个阶段跑鱼,最有可能的是断线、钩变形、鱼嘴拉豁和鱼跳动脱钩。不论什么原因,线细、钩形不合适或钩的大小不当会直接造成跑鱼。鱼竿太硬、提竿操作的手法太硬,会直接造成鱼的跳动增强而跑鱼。

有时,水面或空中跑鱼,问题却是出在水下。湖北中部地区钓鲌鱼、红梢(蒙古红鲌)时,如果水深,提竿时不要强力硬拖,而是稍稍慢半拍,在水下让一让,这样鱼出水后会变得非常老实,即使鱼钩的钩门较窄、钩尖较浅,也不容易跑鱼。善于钓罗非的南方钓手讲,飞罗非鱼时也有类似的技巧。

5、抄鱼和装鱼时跑鱼

抄鱼时的跑鱼有多是因为钩挂抄网和抄网太小。钩挂抄网和另一只钩挂住水库杂物时的情况一样一样的,抄网偏小一抄不中后鱼借力反弹猛然发力也会跑掉。装鱼时跑鱼,则可能因为地形不利,鱼跳动后带钩线入水,另一钩挂住杂物或自己的手。也可能是已经取钩,抓鱼不紧造成鱼猛跳跑掉。

二、钓具损坏和选择不当跑鱼

鱼竿

硬竿和软竿,哪个更便于搏大鱼?如果是钓鱼比赛,钓场狭窄,稍硬的竿能方便地把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休闲钓钓位足够宽阔,用比较软的竿更便于尽早发挥鱼竿的弹力。其实,对具体的一尾大鱼来说,鱼竿的软硬没有什么标准,很多硬度不同的竿都可以用。

我们选用的鱼竿,其软硬只有个人思想中的软硬,因为某一根竿,有人会认为它很硬,也有人会认为它很软。只要不是特别软和特点硬,遛鱼都很方便。问题是,从中鱼到提竿遛鱼开始这段时间里,您能将鱼竿弓起足够的角度,这鱼竿的柔软度就可以了。更软的鱼竿控鱼不便,硬的鱼竿您只须稍微钓的近一点,中大鱼后能及时弓起竿,能够扬长避短。竿的软硬,更在乎各人的操作方法。

鱼钩

鱼钩造成的跑鱼,多是因为鱼钩拉开变形、鱼钩硬度太大断裂、钩门窄钩尖浅鱼脱钩、鱼钩太钝。正确选用鱼钩,并不是个简单的命题,很多竞技高手对用钩和选线非常讲究。他们在选择钩线时,常常和钓法、战术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的。

他们在实际垂钓中,不论是休闲练竿还是紧张的比赛,经常进行必要的变化。回头看看好多休闲钓手,不少人可能是一种钩子到到底(往往是偏大的钩子),美其名曰专门针对大鱼,这其实是对鱼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在钓技上不求上进的表现。选钩时,针对变形和断裂,考虑选择钩条粗壮的钩型或较大的钩;

针对较迟钝的钓法,如吸入钓法(炸弹钩)、非常迟钝的钓法,考虑选择钩尖内抠的钩,如伊抛尼、千又、小矶;针对脱钩的鱼,要选用钩尖内倾、钩门宽和钩尖长的鱼钩;在流水中,或追求更多挂鱼现象,需选择钩门较宽、钩尖略外倾(至少不内倾)的鱼钩;针对鱼吃食无力没有信号的鱼情,须选择条很细的鱼钩。

钓线

钓线在跑鱼过程中,往往颇受诟病,受到过多的指责。这也难怪,所有的钓鱼线,它的强力本身就不是绝对均匀的,而且在使用中,会随时间的推移和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失去最初较好的性能。认识不到钓线性能的动态特点,垂钓中对钓线寄予过高的期望,跑鱼的遗憾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过去喜爱用粗线的钓友,因为粗线多在相对的低负荷条件下使用,强力下降的不明显,他们会觉得过去的钓线质量好、更耐用,觉得现在的线不行等等。

比如在秋天的自然水域,如果钓场条件好,水下无杂物、岸边无岩石,我们用崭新的1.5号主线配1.2号子线,对付7、8千克的大鱼问题不大,2号主线配1.5号子线保险系数较高。杂物和岩石多的地方,还是用更大号数的钓线为好。无论如何,粗的钓线比较耐磨,中大鱼后不会出现千钧一发的感觉。

钓鱼人有时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做线组,喜爱用号数很大的线。这样做,一方面能节约一点,另一方面是可以多用几次,懒得花时间频繁地做主线,还能增加成功搏大鱼的保险系数。只是,钓线粗细的选择,一定要以能正常出信号为前提。

笔者今年来野钓的次数很多,因工作关系手中钓线无数,懒得花太多时间做线组,喜爱用2号线为5.3米的矶竿配一幅5.5米长的台钓线组,钓1天后剪去连接环处的一小段(这一段最易磨损),再用1天后再剪一段,用3-4次就报废。有时上过超过10斤的大鱼,当时即把主线换掉,或剪得更短,改成3.6米线组用于浮钓翘嘴鲌等,完全能保证线组强力不出问题。

三、操作不当跑鱼

1、怎样调钓不易跑鱼

无论怎样调钓,绝对不跑鱼是不可能的。一般地,钓的越迟钝,鱼吃的越死,越不容易跑鱼。当然,这样钓容易丢失很多有效信号。在一个陌生的或吃食正常的水域,一般采用正常钓即可:比如11目的浮漂,钓底时调7-9目,钓2-9目。在水库,通常容易走水。或者,鱼多少有点猾,还有小鱼闹,我们可以在调7-9目的基础上加点铅,即改为调低目(2-6目),正常钓2-6目。

还有几种调漂法,个人感觉非常适合水库钓底层大鱼:

(1)无钩调全目。取下鱼钩,调浮漂和漂尾交接处。由于钓大鱼的双钩偏大,我们通学用普通台钓漂,双钩的目数超过漂尾的目数。如果装上双钩,实际调目可能是漂尾慢下沉。这种调漂法所有的目数都可以钓,而且能确保双子线是直立的,在水库高低沟坎多的地方较适用。能防止走水走漂,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气温较低、鱼吃口轻微时也能正常表现信号。

(2)无钩调半漂。取下鱼钩,调漂尾的一半,比如13目的漂尾,调7目。通常钓2-6目。这种调漂法,比较适合漂尾较粗的浮漂,在钓2-6目时能保证脑线是直立的,在高低沟坎多的地方较适用。防止走水走漂的能力较高,比上述调漂法迟钝,在鱼吃食动作轻微时,应防止过钝看不到漂的现象。

(3)无钩调3目,钓3目。去掉钩调3目,钓3目。这时,坠子是到底还是离底,离底的高度,是不确定的。坠子离底越高越灵敏,离底越低越迟钝。垂钓时,抛竿,等浮漂快要到达钓目时提着线组向后找底,这个过程,既是逗鱼的过程,也是找底的过程,通常会有接口。放下线组,浮漂在2目停住,说明短子线是直的;如果浮漂大于3目,说明坠子到底了,也能钓,通常灵敏度并不低,大体上相当于钓跑铅。水库的坠子挨底和平底的池塘不一样:水库边是锯齿形的陡坎,有时坠子落底了,子线还是直的,鱼吃食后给的信号非常好,黑漂较多。

(4)无钩调平水,钓任意目数。这实际上是竞技钓法中的跑铅钓法。这种钓法要求脑线短、钩尖极锋利、水底较平。此法的好处,是浮漂信号大,见口就有鱼。但冬钓中,可能会有些信号看不到。

2、前面提到过,钓点近、及时伸手下蹲弓住鱼竿可以瓦解鱼的第一冲力,拉鱼回来时用柔力、拉的过程中遛一遛、拉回来的路线不必走直线,根据鱼的游动方向调整鱼竿的方向,不要让鱼帖底游动以免另一只钩子挂着杂物,对于善跳的鱼提竿时略微让一让,这些是防止跑鱼的操作方法。

3、使用抛竿时,曳力使用不熟练、抄鱼不当钩挂网、抄网过小、用手提线、近岸水草影响都非常容易跑鱼。

怎样做才能够不惊窝不散窝?


我们在平时钓鱼中,往往会遇到一种情况,那就是鱼突然停口,漂也不动了,鱼星也看不到了。这种情况往往是鱼被惊跑了,窝子里没鱼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散窝了。

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般来说散窝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受环境的影响,比如远处传来的巨大响声,地面的震动,还有就是凶猛的猎食性鱼类进窝,或是螃蟹等进窝。第二种便是人为的过失,比如我们下竿时动作太重,提竿时脱钩跑鱼,抛竿的位置不准确或是忘了补窝等。第一种环境的影响是没法预防的,而第二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我们却是可以避免的。

2、避免惊窝散窝的技巧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如何避免人为的惊窝,从而避免散窝,希望对钓鱼人们有所帮助。

第一选钓底选窝子一定要精确,在我们选好一个钓点的时候,一定要探明水底的情况,然后准确的确定窝点,然后尽量做到定点钓鱼。

第二是当我们下竿时,下的位置不够精确需要移动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最适当的做法是,将钩饵轻提出水面,在轻放入窝点,尽量不要在水中直接拉动。

第三是我们看浮漂的动作一定要准确,判断鱼口要准确。当漂有动作了,要判断到底是不是鱼咬钩?咬钩的鱼是大是小?是鱼尾扫的线,还是鱼吃饵了?这些漂相都一定要分辨清楚。如果是鱼咬钩吞饵,还要判断一下鱼是不是已经将饵吞了,还是只是在试探。如果是试探就不能扬竿,如果已经吞下了,就要毫不犹豫的扬竿刺鱼。

第四针对我们的目标鱼种不同,鱼钩大小的不同,饵料使用的不同,我们扬竿的轻重也应该有所不同,当我们钓小鲫鱼的时候,太重的扬竿,不管中没中鱼,都会惊到窝子。所以在扬竿刺鱼的时候,一定要在果断的同时还要控制力量,不要太用力的扬竿。

第五最重要的一条,不要在窝上跑鱼,尤其是大鱼,在窝上跑了的话,基本这个窝子会死好一会。当我们上了大鱼后,最好不要在窝子里溜鱼,而是将鱼引导出去,在窝子旁溜鱼。而且不要太着急,有耐心的磨鱼的力气,越急越容易出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想要不散窝,就要轻拿轻放,而且还要勤补窝,这样才能够一直连口。

漫谈手竿垂钓打窝之不同环境应对不同


对钓鱼人来说,打窝是休闲垂钓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随着悬坠钓法在我国的推广,其先进的垂钓理念已被广大休闲钓爱好者所认可。但同时,手竿垂钓打窝的话题却成为众多钓友竞相争论的焦点话题之一。

很多钓友特别是一些年轻钓友较认同边引边钓的打窝方法,并认为此法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做窝方式,而崇尚传统钓法的钓友认为:不论钓法如何变换,打窝理应采用原有的方法。

孰是孰非一时之间很难有个定论,而本人则认为两种打窝方式各有利弊。可以说,窝做的好坏对垂钓的最终收获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手竿垂钓经验,从不同的方面谈谈关于打窝的见解。

首先要说明,关于边引边钓的打窝方法,本人始终觉得它较为行之有效。但我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实践发现,这种方法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对一些初学钓鱼的钓友来说,片面地灌输边引边钓的做法,很容易对他们造成误导。

先拿水库垂钓为例:其一,水库都为野生鱼类,它们生性胆小且对不同寻常的声音极其敏感,边引边钓势必要频繁抛竿。可以想象,抛竿舞动的声音很难让鱼类靠近钓点;其二,水库水面较大、水域较深,鱼类远远没有池塘里的密度大,要想将鱼儿引诱到你的钓点内,仅靠一竿一竿抽窝是不行的。

所以,边引边钓的方法要根据垂钓场合而定,下面我就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来详细说明一下。

2005年6月,我在一水库钓鱼,看到几位钓友在将准备工作做好以后,一上来就开始抽窝。一个上午过去了,他们的鱼获只有几十尾小白鲦及数条小得可怜的鲫鱼。直到晚上临收竿之前,他们才钓到两三条1斤左右的鲤拐子,而我当时的鱼获却已有二十几斤了。

其实,说到钓技,我的水平并不一定比他们高。之所以钓得比他们多,是因为我到达水边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钓点内抛进足有一小盆的诱饵做窝。另外,在垂钓过程中我还不时补窝,而他们采用边引边钓的方法,招来很多小鱼。

在水库垂钓,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小鱼最先进窝,还没等引来大鱼时,穷凶极饿的小鱼已经先把诱饵吃光了,这样的窝自然就很难聚鱼,鱼获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将钓点周围的正经鱼诱过来,必须要先打足量的窝料,然后再钓。这虽然是传统的做窝方法,但它却是水库垂钓最好的打窝选择。

再说说我们大家经常钓的鱼塘。就广大休闲钓爱好者来说,我们所垂钓的鱼塘大多是按天论价的竿坑。这种鱼塘收费不高且大多离市区不远,鱼获还可以任取,所以这种鱼塘往往钓者众多。

但这种鱼塘鱼的密度一般不大,往往都是现放现钓。怎样才能将鱼从众多钓者窝中抢到你的窝里呢?传统打窝方法的有效性就突显出来。相反的,边引边钓的打窝方式虽有效果,但聚鱼容易留鱼难。

原因在于刚刚放入池塘内的鱼一般会溜着岸边游动,这时哪个窝里的诱饵多、味道正,它们就会留在哪里觅食,而且会越聚越多。

但是不是用传统的打窝方法就是万能的呢?我认为还要结合具体情况而论。

去年秋天,我和钓友一行三人到一鱼塘钓鱼,此鱼塘为水泥砌成,其形状为8字型。我们三人在中间最狭窄处垂钓:我居中,另两位钓友分别在我左右。我和其中一位钓友采用悬坠钓法钓离底,而另一位钓友则钓底。

说来也怪,那天我们钓离底可以连连中鱼,而另一位钓底的钓友却始终不见鱼吃饵。他在气愤之余竟将一大盆诱饵投到了自己的浮标下,本以为情况会有所改观,可带来的后果却适得其反不到10分钟,我们三人集体停口。这位钓友的浮标前面鱼星直冒,由此可见鱼被他充分诱过去了,可就是不见咬钩。

这时在一侧的另一位钓友看出了门道,他搬到了我们对面并在距离我们浮标不到1米处下钩,结果是竿竿上鱼,而那位猛砸诱饵的仁兄却只有干瞪眼的份儿。

事后才知道,原来这个鱼塘为水泥斜面沙底,我们刚开始采用离底引钓的方法是正确的,后来那位仁兄将一盆诱饵投入水中之后,表面上是打在了自己的窝子里,可由于浮标下面是较大的斜坡,实际上诱饵都直接滚到了池底,想想将窝做在了远离钓区的地方,那还能中鱼吗?

这个例子虽然有些特殊,但也恰恰能证明由于水下状况不同,所以采取的打窝方法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应根据当时垂钓的环境及鱼情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打窝方法才是正确的。

钓鱼之跑铅钓法


钓友为大家分享什么是跑铅钓法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跑铅钓法又称飞铅钓法。是指钓鱼时铅坠并不紧挨着八字环,而是向浮漂方向移动一定距离。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又应该如何运用呢?我们今天来细说一下:

如何运用跑铅技术?其实就跟浮标的调钓一样,是一种应变的钓法,所以应因时而变、因人而异。

既然是应变,就要明其应的道理、变的根本。先说说跑铅:跑铅又称之为提铅,也就是在不改换钓组的条件下,仅仅是把铅坠整体上移一定距离的钓法。那么铅坠上移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缩短铅坠与浮标的距离(缩短水线的长度),同时也就加大了钓饵与铅坠之间的距离(加长子线的长度)。缩短水线是为了减小铅坠下摆的摆幅摆幅减小了,浮标翻身站立的速度就相应的得到了加快;而加长子线,就是增加了钓饵的摆幅,也就是减缓了钓饵下摆的速度。因此,跑铅钓法的突出特点就是:浮标的翻身速度得到加快、浮标翻身站立后的停顿时间加长、钓饵的下落速度减缓这就是跑铅的变化。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浮标翻身速度的加快,便于我们更早的观测鱼讯的产生;钓饵下落速度的减缓是有利于增强动态诱鱼的效果,使钓饵的下落更接近于自由落体,能够很好的消除鱼类的警觉性。钩饵下落速度的减慢最突出的作用是便于大泳层的搜鱼,也就是说在未知鱼层或鱼儿发生变层的时候,采用跑铅可以很快的找到鱼群所在的位置。这也就是跑铅的应对。

然而,跑铅的弊端也是清晰可见的:浮标翻身站立后的停顿时间加长后,在此停顿时间内的鱼类索饵讯息就很难及时的反应出来。但是在某些特殊的鱼情、鱼种的情况下,此停顿却是很好的钓点。比如浮钓中遇到乱口时,主抓浮标停顿过程中的异变,确是过滤虚口、抓实口的有效时机。还比如浮钓鲢鳙,根据鲢鳙的吸食特点,有意的延长浮标的站立时间,可以很好的增加鲢鳙的索食时间,浮标的漂移与颤抖就是提竿的有利时机。另外,子线的增长,也会减弱鱼类索饵讯息的传导,很容易出现丢口现象。因此跑铅钓法的运用依赖于钓友们的实践经验!何时采用?为什么采用?是钓友们在采取跑铅钓法之间所必须考虑好的关键问题,否则,往往会事与愿违。

我采用跑铅钓法,多是注重其诱鱼和底部过滤杂口的特点,也就是说在垂钓开始阶段,我常使用跑铅来搜鱼、抽窝。当发现有鱼进窝且多次出现截口讯息后,便停止跑铅并加大饵团,让钓饵以更快的速度进窝擒鱼;鱼口慢时再以 跑铅聚、诱之。充分发挥其诱、钓互辅的功用。跑与不跑,变化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在鱼层发生变化后,用小饵配合不同长度的跑铅,也是兼找鱼层的首选方法。

跑铅钓法与浮标、饵重、提铅的长度、鱼种、鱼情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铅坠上移。有时同是采用跑铅但效果却相去甚远。原因就在于钓手本身对跑铅的运用是否合理得当,是否针对适时的鱼情。也就是说钓手的经验是运用跑铅钓法的制约因素。

跑铅钓法是我在垂钓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实战中的一些切身体会和广大钓友唠叨几句,以供钓友们在茶余饭后消遣之用:

一、不同鱼种。钓友们多是根据要钓获的对象鱼的种类来决定用标及搭配线组的,因此采用跑铅的方法也就有所差别。

鲢鳙:属上层鱼种,力大身沉、冲击力十足。故钓友们多是采用大浮力标、粗线组、大钩,用浮钓的方法来对付它们,并根据鲢鳙的吸食特点,开饵时尤其重视饵料的状态注重雾化好且轻、稍粘。

可采用大跑铅(铅坠上移20~30cm),适当的延长浮标翻身后的停顿时间过滤多余的小动作;大幅度减缓钓饵的下落时间增加鲢鳙吸食时间,这对于增加钓获量是极为有利的,而且浮标多出现的漂移、颤抖、大黑标等鱼讯,上鱼率达70%以上。

鲤、草:草鱼属中层鱼种,但钓友们多是采用底钓法。所以我就把它与典型的底栖鲤鱼归在了一起讨论。鲤、草的体型普遍偏大,而且多数胆小、狡猾,所以采用悬坠钓法就尤其要小心铅坠在水中的位置是否会引起鲤、草的警觉性。大家普遍采用长子线的方法来提高铅坠离饵的位置。因此,采用跑铅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由于我们垂钓的泳层是距水底30cm的高度范围,跑铅量为10cm即可。其应用跑铅的主要目的:⑴长子线良好的引、诱鱼作用;⑵铅坠的隐蔽性较好。而跑铅钓法能加快浮标的翻身速度,对此类鱼种几乎无明显效果。

鲫鱼、白条等小型鱼种:跑铅的变化是见仁见智的。不同的钩、标、线组以及饵料的比重、状态,其跑铅的使用和跑铅量均有不同。讨论起来极为繁琐,我就简单的总结一下:

1、小标、小钩、细线:饵料比重轻、拉饵:跑铅量5~10cm;饵料比重大、搓饵:跑铅量10cm左右;

2、大标、小钩、细线:饵料比重轻、拉饵:跑铅量10cm左右;饵料比重大、搓饵:跑铅量20cm左右。

3、钓浮:钓浮本身就是一种动态垂钓,好象跑铅技术有些画蛇添足,其实不然,钓浮中采用跑铅,我认为其目的多是:⑴压制鱼层,便于定层垂钓;⑵应对特殊鱼情,如乱口、乱层。对于第⑴种目的压制鱼层,就是指控鱼。也就是把鱼诱聚到一定水层的意思。控鱼的方法有多种:如增加铅坠、增大饵料的比重、改变饵料的状态(增粘)、改搓为拉、换用大浮力标用跑铅等等,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钓饵能快速的下落到固定水层或减少其在下落过程中的溶散性。为此,采用大浮力标可利用铅重来加快到位速度,跑铅可利用加长的子线减缓钓饵在固定水层的下落速度,便于引鱼上钩。因此我认为若在浮钓中采用跑铅,其跑铅量不易过大,拉饵5cm、搓饵10cm左右即可。对于第⑵种目的,乱口、乱层是比较令人头痛的。我们可以利用跑铅后的长子线来过滤部分的杂口讯息。因此,其跑铅量可依据适时鱼情变化10~20cm,灵活掌握为宜。

二、采用跑铅一定要留意水的深浅。

浅水(1.5m以内)。由于鱼类在浅水区觅食,其警觉性都很高,尤其是垂钓鲤草等大体型鱼类,若采用跑铅,其跑铅量就要大一些,25cm左右。

作者:老狼(微信:laolang4444)朋友圈内有我每天分享的钓鱼技能技巧和比赛经历,希望我们能够共同交流学习,探讨经验,将来还有希望一起享受游钓的乐趣!望结交各地钓友!

深水(水深1.5m以上)。鱼类的警觉性会有所降低,而且吃口大、讯号清晰。故跑铅量可适当小些,15cm左右。

综上所述,跑铅钓法的原理虽然简单,但运用起来却极需功力。跑铅钓法,其实是以诱为主、钓为辅的,只有在特殊的鱼情下才诱钓合一。这种钓法的利与弊如果应用得当,可化弊为利,如果运用欠妥,利也会成为陷阱一个。因此跑铅技术的使用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钓鱼人本身的经验及对实时鱼情的理解,该跑时跑、该钓时钓,方为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