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钓鱼技巧。

西南山区,喀斯特地貌非常典型,地下溶洞很多。有些溶洞里有阴河,阴河中大都有鱼。这种鱼大都是身体半透明、眼睛退化的阴河鱼。有些阴河与地表河流相通,里面的鱼与地表河溪中的鱼差不多,但体色稍浅,视力差。这些阴河里的鱼,感官及嗅觉都非常发达,大约是在几乎没有光线的环境中觅食锻炼而成的吧。笔者因故常在广西西部某偏远山区滞留,有时月余不能离开。这里经济不发达,山乡里没有可供休闲和打发空余时间的场所及活动。好在离乡政府大约2000米的山脚下有一个很深的溶洞,里面既有阴河又有鱼,使我这个有着极大钓瘾的人得以享受洞穴垂钓的特殊乐趣。

这个溶洞由洞口斜下延伸,洞底便是阴河。由于这里地表缺水,当地乡政府便利用洞中阴河的水源,在洞口修建了抽水站。从洞口抽水站修翎了一条200多级的石阶梯,随着溶洞地形倾斜向下直努最低水平面。石阶上铺设了两条小铁轨,便于抽水设施随季节变化水位高低而升降。

春季雨量充沛,这洞中阴河的水位便大幅度上升,甚至升出洞口。这时在这里钓鱼就和在鱼塘里钓鱼差不多,而我寻到此处钓鱼时已是夏末,水位很低了,大约降到了洞口到原阴河面的1/3处。在当地友人的指引下,我挖了一些被誉为万能鱼饵的红蚯蚓。带上两支用当地小竹做的钓竿、马灯、矿泉水、简易鱼护以及防止洞中阴寒的衣物,独自一人来到洞口,顺着斜伸的石阶下到洞里。

下了大约130级台阶后,到了当时的水平面边。洞里光线很暗,借助微弱反光我才知道来到水边了。我在台阶上放好所带的东西,点亮马灯,洞中亮起了一片昏黄的灯光,呈现出溶洞中特有的那种离奇古怪的景象:我的面前是一片深不可测的水面,对面因光不及远看上去黑洞洞的,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

往钓上装好红蚯蚓,把浮漂调到离钩两米左右,因为阴河深不可测,只有悬钩钓。抛钩甩线后,我坐在石阶上,开始静等鱼儿上钩。

洞中很静,远处传来滴水声。独守洞中,有点恐怖,全然不像在阳光灿烂、绿草如茵的水库河溪边垂钓时那样心旷神信。为了排解不安,我凝神注视浮漂,努力想像这水中的鱼儿是什么模样。

大约过了十几分钟,我右边的浮漂突然沉入水中,并且不再浮起。我急忙伸手提竿,手感较沉,一条分量不轻的鱼上钩了。我右手紧握鱼竿并向上斜伸,绷直渔线。竿梢在鱼儿的挣扎拉动下弯向水面。我用左手把左面的鱼竿提起丢在石阶上,免得忙乱中渔线缠绕。然后定神静气与鱼儿周旋,因从未有过洞穴钓鱼的经验,不免有些紧张。

鱼在水中左冲右突,使劲往深水钻。我稳握鱼竿保持必要的倾斜。鱼的劲力不小,但我知道这简易钓竿足以承受。周旋了十来分钟,鱼渐渐无力了。我估计它再无力剧烈挣扎,就稳神使劲,把鱼提出水面,甩到石阶上。

这是一条大约600一700克重的鲤鱼,形状与地表江河中的鲤鱼没什么区别,但颜色较浅。我想,这条阴河大概与外界河流或小溪相通。

重新装饵投竿下钩后,过了半个多小时也不见浮漂动。我正纳闷间,忽然在昏黄的灯光下看到不远水面下有几条黑影闪动。我定睛细观,又不时看见黑影在水面下闪过。我这才明白,鱼儿受灯光诱惑,游升到离石阶不远的水面下来了,难怪放线两米再无鱼上钩。我急忙把浮漂调到离钩50厘米处,重新放人水中。不一会儿,鱼儿又开始上钩,而且越来越频繁。我手忙脚乱,干脆把另一支钓竿提起丢在石阶上,只握一竿在手,忙个不停。

这些鱼基本上是一般大小的鲤鱼。可能是洞中食少,一见有食物便争相吞抢,大约两个钟头后,鱼护已满。我也觉得有些累了,于是收拾好东酉,向还在水面下游动不已的鱼群道一声拜拜。回到住所,我找来秤一称,足有14千克多。

后来,我又去钓了几次,每次都有不小的收获。每次下到洞里,都看到水面又向下回缩了一段,最后两次我已是在石阶最终处的一块大约6平方米的水泥平台上钓了。在这个位置上我还钓到了一条站鱼。

这些阴河鱼无论是红烧,还是炸煮,味道都异常鲜美,与地表河溪中的鱼口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