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方法与技巧。

一、钓友在钓鱼过程中经常遇到饵料入水容易散的问题,下面我们来从钓饵在什么时候入水最容易散和它的解决方法来说一说。

1)和饵前,未均匀混合饵料,就立即加水,使饵料吸水不均匀;

2)和饵时,揉搓力道过度、次数过多;

3)和饵后,没有给一定的时间醒饵,就立即挂饵上钩,入水即散;

钓饵入水就散的主要成年累月是和饵的方法不正确,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正确的和饵方法,也许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在开饵之前,先将饵料均匀混合,颠倒几次,使不同饵料充分混合在一起因为饵料材质的不同,所以其吸水性、诱鱼能力、雾化力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诱鱼和饵前均匀混合很有必要。

2)商品饵和水的比例,是按体积比计算的一杯水配一杯商品饵,先倒一杯饵料在容器里,再倒入一杯水,迅速搅拌。此时虽然感觉饵料很稀,但是不要紧,要不了多长时间,饵料就会吸足水,使饵料的软硬适度。(注意:饵料的种类不同,吸水性也不相同。然后静置两三分钟,让饵料吸足水。温度低,时间可能长一些,再把饵料翻)

二、有关饵料的加水问题我们从饵料的加水方法和加水量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饵料的加水方法

一般般来讲饵料的加水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向饵料中加水,另一种是向水中加饵料。

第一种办法用的比较多,主要是将需要的一种或多种粉状饵料按比例放在一起,并混合均匀,量出适量的水一次性添加到混合好的饵料中,然后均匀的搅拌,值得注意的是搅拌好的饵料一般要松散的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攥成团。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比较简单方便,但是如果手法稍微欠缺,开好的饵料中就会出现一些比较硬的小硬块。

第二种办法是将饵料均匀混合好后,添加到量好的水中,一边向水中倒饵料一边晃动饵料盆,饵料全部倒完之后进行搅拌。这种方法相对比较麻烦,但是解决了饵料因吸水不均匀而产生的硬疙瘩。

2、饵料的加水量

一般的加水量都是在1:0.8到1:1.5之间,比较常见的都是在0.8到1.0之间的。这个加水量是在饵料的研制初期进行测试,成品之后再进行验证得到的中间值,也就是一般情况下的最佳加水量,但是因为一款饵料使用的地域、水域、温度的不同,饵料的加水量的最佳值就会改变(最佳值并不是垂钓的最佳,而是指饵料状态的最佳)。

假如想开一款相对比较硬又不失雾化状态的饵料,实际加水量就要比商品标识上的加水量少,从1:0.8调整到1:0.7,从原来的1:1.2调整到1:1.1甚至是1:1.0。

一般来讲,饵料包装上的饵水比可以显示饵料的吸水性,如果标示上提示的加水量大,就表示这款饵料的吸水性强,那么加水之后需要静置,使饵料完全吸水的时间久越长。。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加水量和饵料的雾化状态的关系,有的人认为加的水越多饵料物化的越快,其实不然,饵料加的水越少,饵料越硬,但是雾化更快,大家一般习惯将饵料开的比较软来增加滑鱼的适口性,将饵料开的硬来增加诱鱼效果。

精选阅读

开商品饵为什么不好用、易脱钩、易溶散


自打商品饵流行,自制饵好用还是商品饵效果更好,总有各自的支持者,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不花费点心思,一般人还真用不好商品饵,常见的问题,有味型搭配出错、附钩性差、易脱钩、溶散快、易招惹小鱼,别说次次如此,三五次出现这些问题,接着愿意用商品饵的,要么是真的热爱钓鱼,要么就是黑坑不让用种饵之类的,之所以出现这些个问题,大部分都是开饵时的细节不到位。

第一种、香型配比

好些钓友对商品饵开饵有个误区,就是种类搭配越多,香型层次越多,诱钓效果就越好,比如有人推荐3个饵料搭配,另一个人推荐8个饵料搭配,大多数人会认为后者一定效果比前者好;效果好坏,这个其实因人而异,有些高手有非常敏锐的嗅觉,确实能做出层次感的香型来,比如谷香为主、酒香为辅、麸香次之,略带腥香和甜味,这是野钓鲤鱼常用的味型搭配思路,但是遗憾的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天赋,所谓的百分比,又或者按照几份的配比,总也做不出来高手配型的那个味。

原因也很简单,高手配饵时,大多是现配现调味,差不离有可能,但是严格按照配方比例来,可行性不高,就算是同一厂家、同一品种、不同批次生产出来的饵料,香型浓度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要知道,这是GMP食品企业都做不到的事情,给鱼吃的怎么可能做的到;所以比较知名一线饵料品牌,给出的建议饵料配方,一般也就2~3个品种为一个配方,这其中的意思,其实就很明确了。所以,新手配饵,别看那些配方复杂的,最好就是2~3个品种的配方,最合适练手,也不容易出错。

第二种、开饵中任何比例,都是体积比

开饵,不管给的配方是百分比,还是几份,说法各有不同,但是这些比例、份数,都是指的体积,这也是很多新手玩商品饵时,遇见的一大误区,其实严格来说,这是很不精准的,但是这个圈子约成定俗,就是按照体积的比例,来组成饵料的配方,不少刚开始接触商品饵的钓友,搞不明白这个比例计算基础,可能会用重量作为计算基础,那后果自然是惨不忍睹。

第三种、开饵时,揉搓次数比揉搓手法更重要

大多数喜欢钓鱼的钓友,都会有观看钓鱼周边视频的习惯,我也有,有一次看x海战队一个选手,在节目里做嘉宾,介绍一跨黑坑拉饵,说有6种开饵手法,我当时就惊了,带着好奇的心态看完视频,不能说是吹牛,但是和我们的常用的动作,其实也没什么区别,后来和其他钓友一交流,发现确实有这样的问题,不少大师、选手,在做客节目时,总是强调开饵的手法很重要,但是总是对揉搓饵团次数,一带而过。

但是实战时,所谓的手法,其实第一要让饵料在未加水前充分搅匀,你用鸡爪式还是鹰抓式其实都可以的;第二就是要在倒水后,充分搅拌饵料和水,让彼此充分融合,同样,先顺时针,还是先逆时针都无所谓,只要不把饵团打死,都可以。第三、饵料的粘合性,附钩性,除了拉丝粉和粘粉可调整,揉搓次数也很重要,但是因为每个人揉搓饵团的力度不同,这没法做一个统一,只能自己多练习后才知道。

第四种、醒饵的时间,并不固定,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多

醒饵,是让饵料充分吸水、膨胀、粘合的一个过程,我们一般在夏季醒饵3~5分钟即可,冬季醒饵15~30分钟左右,这是因为搅拌完饵料之后,气压、风力、气温、湿度等客观因素,都会影响醒饵是否成功,但是这些个客观因素,无法人为控制,所以醒饵的时间其实并不固定,拘泥于3分钟醒好,还是5分钟醒好,这是没办法的。

那么醒饵醒不好,也是很糟糕的一个事,提前了,饵料吸水不充分,不均匀,钩饵落水后,吸水充分的饵料会提前脱落,没吸水充分的部分可能会提前溶散,那醒饵时间太久了,也有可能导致饵团提前返水,因为这些不确定,所以也得钓友们自己多练习,不用类型的饵料,组合之后开饵醒饵时间,都是有区别的,这个除了自己,跨一个县的钓友可能给的建议都不合用。

第五种、拉丝粉目数很重要,使用前一定要知道

关于拉丝粉,这个应该是开搓饵、拉饵都用上的一种状态饵,不仅开拉饵要用,搓饵中多少也要加一点,尤其是搓饵中加入酒米等颗粒物,黏合性、附钩性差的时候,添加一定比例的拉丝粉,就很有必要了,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拉丝粉是分目数的,目数越低的拉丝粉,拉出的饵团越大,使用的比例越小,醒饵时间越长;反之,目数越高的拉丝粉,拉出的饵团越小,使用的比例越多,醒饵时间越短。

之所以要搞明白使用的拉丝粉目数,除了以上原因,还要测试一下,配饵后的饵料,粘合性、附钩性如何,而不是一上来就添加拉丝粉,拉丝粉加的多了,并不是一定附钩性就更好,反而容易开成死饵,没多大的附钩性,都粘合饵团了,这样饵团挂的大,一提钩就提前脱落了。只有在配饵后,测试了一下,配比的饵料,附钩不好时,才建议加点拉丝粉来调整附钩性。

其实商品饵既然这么流行,推广的也不错,除了商业行为的推波助澜,必然也有其优秀之处,钓无定法,这个词也不仅仅只是用在钓技上,我们应该不拘泥于某一种饵料,而是哪种效果更好、更方便、性价比更高,我们就用哪一种,而不是说,蚯蚓红虫加玉米麦粒,就一定比商品饵更好,只有灵活运用,才更适合我们。

台钓商品饵料的状态分析(比重、雾化性、溶散


要想钓大鱼,好的饵料是必须的,然后就要保障饵料的状态符合水情鱼情,饵料的状态主要有:雾化性,溶散性,持钩性,钓饵比重这四点状态,下面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不同情况下饵料的状态!

一、雾化性

不同的鱼情,饵料呈现的雾化状态也不同。其雾化是指,饵料中的小颗粒遇水溶散,在下降时中形成一道自上而下雾状带的情况。一般来讲,垂钓鲤鱼、草鱼等大型鱼类时,应该将饵料控制在底层轻度雾化,从而使饵料中的细小颗粒或诱鱼成分脱离饵料,使饵料的味道尽快扩散,以便尽快诱鱼进窝。野钓就与竞技钓对雾化的要求截然不同,野钓鱼稀,过度雾化有时会适得其反。

控制饵料雾化有三种方法

1、几种不同饵料搭配使用时,通过添加雾化速度快的饵料或添加剂(如雪花粉或白粉)可以达到增加雾化的目的,2、饵料搓揉的次数少雾化速度快,搓揉的次数多雾化速度慢,3、加水量少的硬饵雾化慢,而加水量多的软饵雾化快。

二、溶散性

正确控制饵料的溶散性是钓手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情况下,雾化性好的粉饵在入水后,其雾化过程和溶散过程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不容易将其区分,也就是说饵的溶散性被其雾化性所掩盖,而粗颗粒状的鲤鱼、草鱼或各种超级诱饵,钩饵到位后主要表现的物理状态就是溶散性,钓手应该根据水深、鱼情等多种因素,将饵料的溶散性调整到最佳状态。具体讲就是水深,溶散速度适当降低,水浅则相反;

小杂鱼多,溶散速度应降低,不闹小鱼则相反;鱼少溶散速度应降低,鱼多则相反;鱼口滑溶散速度可以降低,鱼口正常则相反等等。饵的溶散速度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一般情况下,控制在3分钟左右完全溶散就可以。

三、持钩性

持钩性是指饵料在鱼钩上的附着能力和附着的时间,一般情况下,饵料黏度大附钩性就强,黏度小持钩性就弱。饵料的附钩性应该根据鱼情的需要同雾化性和溶散性有机的统一起来,这样才能通过部分雾化或溶散饵料的诱达到钩上残留饵料钓的目的。就好比极具特色的传统包食钓法,正是靠外层大量松散的包食才能够逐渐吸引鱼去吞包食中间的饵钩。

用悬坠钓法攻大鱼也应该从中得到启发,通过调整饵料的溶散性和钓组的灵敏度也可以使带有一些残留饵的钩子藏在一小堆化散的饵渣中间,达到欺骗大鱼上钩的目的。

四、钓饵比重

钓饵的比重指的是饵料入水后下降速度的快慢,下降速度快,饵料比重就大。这是鱼饵添加的不同物质决定的,钓友们需要根据所钓鱼种的大小,鱼情水情将不同比重的饵料互相进行搭配来达到调整饵料比重的要求。

水流过快不宜用轻饵轻饵在水体中下沉较慢,水体流速一旦过快,会将饵料的细小颗粒和气味冲走,导致其失去诱鱼的效果。所以,轻饵只适于在静水中使用。

深水钓底不宜用轻饵水体较浅时,饵料到达水底所需的时间就短,饵料的损失量也就相应较小。如果水体较深,用轻饵钓底的时候,饵料落底时间长,损失量较大,会影响上鱼量;如果半水有小杂鱼拦截,则更会增加空竿的烦恼。

鱼饵入水后溶散太快的解决办法


鱼饵,在施钓活动中一直充当着引诱鱼儿进窝、咬钩的角色。可以说,鱼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钓绩的高低。如果鱼饵调的好用的也不错,钓绩一般都不会差;倘若鱼饵调的不怎么理想用的也不是很科学,钓绩就很难好起来。

相信很多钓客都遇到过鱼饵在入水之后没多久就散开了的情况,一般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施钓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正因如此,许多钓客都一直在探寻出现此种情况的缘由,也一直在琢磨如何降低此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下边,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应对鱼饵入水后散的太快情况的策略。

一、鱼饵入水后快速散开的缘由

第一,是因为鱼饵的状态出了问题。一般情况下,鱼饵的状态大致能够划分成干散、湿散、软、以及软粘等几种状态。在开制鱼饵的时候若是钓客在开始和制鱼饵之前,并没有将各种原料均匀有致的混到一块儿就加了些水进去,是很容易导致鱼饵吸收的水分偏多的。

这样一来,鱼饵就会变得很软,一旦接触到水,化开的速度就会特别快。如果钓客在搓饵之际,所用的力度并不是很合适,切搓饵的次数也比较多的话,也是很容易让鱼饵的状态出现问题的。另外,和好了饵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如果醒饵的时间不够充足,饵的粘度就会变得特别特别低。一旦鱼饵失去了高粘度,附钩性自然就低了。

第二,是因为鱼饵在进行装钩时出现了问题。如果钓客在将饵往钩上穿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比如说穿的太浅、穿的不结实,或者在穿饵的时候讲饵刺碎了,鱼饵散落的可能性也会变得稍微大一些。另外,若是鱼饵的出了问题,也很有可能导致鱼饵在水中散开的速度加快。

二、如何降低鱼饵入水后散开的速度

我们已经提到过,当鱼儿在入水后散开的速度变快的时候,是很有可能给施钓带来不利影响的。为了增加自己钓到鱼的可能性,钓客需要掌握一些可以降低鱼饵入水后散开速度的技能。下边,小编就为各位分享几个这方面的技能。

第一,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去和饵。如果钓客在自行调配鱼饵的时候所准备的原料不一样,那么配出来的饵在吸水能力、雾化效果以及诱鱼力度方面都会有比较大的区别。为了让鱼饵的状态达到最佳,钓客一定要在和饵之时将各种原料充分搅拌到均匀为止。

另外,钓客在调配商品饵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添加水的量。一般情况下,让水和制饵原料按一比一的比例来搭配,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的。只要鱼饵吸收了足量的水分,饵的软硬度就会处在一个合适的水平。钓客需要留意的是,在对饵进行搅拌的时候,若是发现饵里边有了粘连的情况,最好立即停止搅拌。

第二,学会科学的运用混合类鱼饵。在实际的作钓过程中,有许多钓客都不会满足于用一种饵施钓。如果钓客同时用了多种饵,就要在施钓中多加注意了。在正常的情况下,钓客要想让几种混在一起的鱼饵发挥出最大的诱鱼效果,就需要在合适的容器里边先将这几种饵搅拌均匀。

不管饵的比重大小是否一致,都要令其均匀。另外,在外混合饵里加水的时候,也需要严格控制水与原料的比例。等到加足了水以后,要及时进行搅拌。如果觉得饵的味道不够理想,也可以适量加些小药进去调味。

开制饵料的和饵方法和加水技巧


想必很多钓鱼人都知道,一款好的饵料,它的状态和味型是很重要的,其中味型是由饵料的原始材料所决定的,但是饵料的状态却是由开制过程的操作所决定的。因此想要开出一款好的饵料,一些细节性操作就不能忽视。下面笔者就来给大家说说开制饵料的和饵技巧和饵水比配置。

一、和饵的正确方法

和饵最常见的问题在于饵料吸水不足,揉搓过度,以及缺乏醒饵。这三种情况的原因不同,但性质相似,入水后的饵料状态容易出问题,过于松散散开。一个合格制饵过程,应该是环节有序的,每一个环节和上一个环节相互嵌套,共同构成了饵料从无到有的全程。

从开饵伊始,钓鱼人就应树立起摆正顺序的概念,先混合饵料,将各种的配料混合均匀。这一步主要是考虑到不同材料的吸水性不同,未混合均匀的情况下加水,不同部分,材料最终吸水量不同,容易松散,有小疙瘩,影响饵料的最终使用效果。

第二步,就是关于选择合适的饵水比,根据饵料和水的比例,选择合适的搅拌速度,这个部分将会在下文详细的介绍,在此就不多说了。

制作成功的饵料只是成型饵料,需要保证它的状态,直到上钩时都能够完全适用。尤其是缺乏醒饵的环境,会造成饵料发育不够,下水味道不足,状态不满意。醒饵包含两个步骤,静置和揉搓,让材料自然吸收水分,充分发挥。醒饵在保持的过程中,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出现返水,干裂等情况,同样会危及饵料的状态。醒饵时间的长短,和饵料的材质,以及适用环境相适宜,保持醒饵的最佳效果需要钓鱼人多次尝试。

另外,在饵料的制作伊始,就应对其使用的环境和对象有初步的判断,是要钓半水,或者钓底,饵料追求的状态是不同的,比如半水钓饵料松散,底钓饵料黏度大。起竿的速度是多少,选择搓饵,还是拉饵,加水量的多少,一开始就已经有分寸了,垂钓时才不会手忙脚乱。

二、饵料加水的技巧

饵料加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上文说的先混合饵料,然后加水;第二种是先倒水,慢慢添加饵料。前者适用于多种粉饵掺和的情况下,后者较适用于颗粒饵状态。在制作手法上也有少许不同,前者注重搅拌,后者可以搅拌,也可以晃动,只要能够化开饵料即可。

一般情况下,商品饵的说明上都会有加水量,常态是1:0.8或1:1.5,以及1:1.0等。不同的加水量主要是根据具体的钓鱼环境进行变化,一款质地较硬,且雾化较好的饵料,在冬天可能要1:0.8到现在则需要1:1.0,这也并不稀奇。

饵料加水时,最好的应该是准备一个量杯,根据目标水量一次加足,避免二次加水,会影响饵料的状态。可能在一开始加水时,会感觉饵料比较稀,但只要是按照预定标准加水就不需要担心,搅拌一会后就会好了。包括后续的静置过程中,保证手上无水分,免得在做好的饵料团前功尽弃。因为饵料的材料不同,吸水性,吸水时间也有所区别,再加上受到水温,气温的影响,都会影响其吸水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保证饵料吸水性的基础上,让饵料快速的醒开。

和好后的饵料需要静置,充分发挥饵料的吸水性,而在这之中,饵料有可能会变得非常黏,这可能是饵料本身的物理作用,或钓鱼人手上水分太多,接触饵料团时加水了,准备块干毛巾就可以解决了,没有也可以用卫生纸。

商品饵料的选择与开饵技巧


俗话说要想鱼上岸,就拿粮食换,整个钓鱼过程中鱼饵起着诱鱼、钓鱼、留鱼的作用,可见鱼饵是影响渔获的重要因素。以前人钓鱼一个简单活饵就够了,现在各色商品饵出现,钓鱼更加方便效果更好。但是商品饵如何配饵如何开饵也成了一大难题,下面就来介绍商品饵料从选择到配比到开饵的问题。

1、选择商品饵

市面上的商品饵料分为四种,基础饵、主攻饵、状态饵和添加剂。基础饵是指由多种纯谷物、胚芽类、豆粕类等按照比例组成的本味型的单品饵饵料,如底窝料、谷物香型、酵香型等都属于基础饵;

主攻饵在基础饵的条件下专门针对对象鱼的特性,增加一些动物蛋白的饵料,能针对性的激起对象鱼的食欲感。种类繁多的单品饵料,就是体现主攻饵的主攻性;状态饵是由麸类、雪花粉、轻质状态粉等原材料按照不同比例而制成,它的作用调节饵料的雾化程度、附钩性、溶散性;

添加剂俗称小药,是由各种促食剂、诱食剂、香味剂等多种有针对性的添加剂制作,能快速的诱鱼。

2、配比

其次是四种饵料组成的钓饵该如何搭配,一般的配比公式为基础饵(40%-60%)+主攻饵(30%+40%)+状态饵(10%),添加剂少量即可,钓友们可在垂钓中反复实践搭配出最适合自己的饵料。其一是饵料与水的配比,大部分商品饵料标识里有注明,不过一般的饵料与水的比例为1比1或者1比0.8。

3、开饵

在开饵过程中要根据对象鱼和所钓水域调出最适合的饵料,最常见的是饵料的雾化程度。雾化好的饵料优点是诱鱼快,能快速将鱼聚集在雾化层,但是雾化好的鱼饵一般附钩性差,而且会造成鱼的泳层混乱,假口自然就多了,容易遇到小鱼闹窝的问题。

但是如果饵料雾化差,饵料干散,聚鱼差。一般来讲,钓鲤鱼、草鱼等大型鱼应轻度雾化,从而使饵料中的细小颗粒或诱鱼成分脱离饵料,使饵料的味道尽快扩散,对于尽快诱鱼进窝有积极的意义。钓鲢鱼、鳙鱼时,饵料的雾化要很好,特别是在诱鱼阶段,只要能够顺利将饵抛入钓点,则要求饵料的雾化程度越高越好。当鱼诱集成群后,则可以适当将饵打粘,降低饵的雾化程度。

把握雾化程度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诱鱼阶段雾化要好,正常垂钓时雾化要降低;钓浮时注重雾化,钓底时减轻雾化;钓快鱼时雾化要快,钓慢鱼时雾化要慢。鱼如果吃口正常时,雾化要快,鱼如果吃口猾时,雾化要慢。鱼层稳定时雾化可以快,穿层鱼多且乱时雾化要慢。

要控制雾化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在饵料搭配时可以通过增加和减少状态饵的比重来控制饵料的雾化程度,如果雾化太快可以增加状态饵,反之减少。还可以通过揉搓饵料的次数来控制,揉搓次数越少,雾化速度越快,反之饵料的雾化速度越慢。最后可以通过饵料和水的配比来调节,相信这点大家都懂,加水多雾化好,加水少雾化差。

从商品饵选择到搭配到开饵,钓友们一定要根据自己所垂钓的对象鱼和水域适时的做出调整,相信看完这篇文章钓友们能基本的掌握一些开饵的技巧,在实践中可以慢慢摸索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配方。

饵料的加水方法与加水比例解析


目前商品饵的使用已经是一种趋势而且日益盛行,稍有一点研究的人出门垂钓都要开一款拉饵出来亮一亮,但是真正能把饵料状态玩的非常好的不多,且不说现今饵料的五花八门、花样繁多,搭配起来就是一件很难选择的事情,单单是饵料中的加水问题就会困扰很多新手,看似简单的加水其实却是饵料状态和使用效果的关键,在这里提一点我自己的建议,希望对广大钓友有所帮助。

一、饵料的加水方法

一般般来讲饵料的加水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向饵料中加水,另一种是向水中加饵料。

第一种办法用的比较多,主要是将需要的一种或多种粉状饵料按比例放在一起,并混合均匀,量出适量的水一次性添加到混合好的饵料中,然后均匀的搅拌,值得注意的是搅拌好的饵料一般要松散的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攥成团。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比较简单方便,但是如果手法稍微欠缺,开好的饵料中就会出现一些比较硬的小硬块。

第二种办法是将饵料均匀混合好后,添加到量好的水中,一边向水中倒饵料一边晃动饵料盆,饵料全部倒完之后进行搅拌。这种方法相对比较麻烦,但是解决了饵料因吸水不均匀而产生的硬疙瘩。

二、饵料的加水量

这个应该是大多数钓友特别是新手最关心的话题。每一种饵料都有自己最适合的加水量,当然因为垂钓环境和鱼种以及鱼的特点的不同,同一款饵料的添加水的量也不是完全一定的,这里面有一个参考,那就是买饵料的时候,饵料的外包装袋上的加水量标示。

一般的加水量都是在1:0.8到1:1.5之间,比较常见的都是在0.8到1.0之间的。这个加水量是在饵料的研制初期进行测试,成品之后再进行验证得到的中间值,也就是一般情况下的最佳加水量,但是因为一款饵料使用的地域、水域、温度的不同,饵料的加水量的最佳值就会改变(最佳值并不是垂钓的最佳,而是指饵料状态的最佳)。假如想开一款相对比较硬又不失雾化状态的饵料,实际加水量就要比商品标识上的加水量少,从1:0.8调整到1:0.7,从原来的1:1.2调整到1:1.1甚至是1:1.0。

一般来讲,饵料包装上的饵水比可以显示饵料的吸水性,如果标示上提示的加水量大,就表示这款饵料的吸水性强,那么加水之后需要静置,使饵料完全吸水的时间久越长。。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加水量和饵料的雾化状态的关系,有的人认为加的水越多饵料物化的越快,其实不然,饵料加的水越少,饵料越硬,但是雾化更快,大家一般习惯将饵料开的比较软来增加滑鱼的适口性,将饵料开的硬来增加诱鱼效果。

三、饵料加水的影响因素

1、水温:主要针对颗粒的浸泡,很多钓友喜欢去鱼塘钓鱼,经长时间的总结之后大家都找到了最有效的饵料,就是原塘颗粒。很多人喜欢用开水将饵料泡开后使用,这样可以增加饵料的香味,但是却会使饵料变粘,持钩性降低,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将开水变成凉水,但是要把泡饵料的时间延长。

2、气温: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受,天气炎热的夏天开好的饵料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达到理想状态,深秋或初春就不行,原因就是温度对饵料有影响,除了调整开饵的水温外还要注意,一般气温高的时候稍微少加水,气温低的时候可以相对稍微多加一点水。

3、垂钓对象鱼:一般来讲,鲤鱼和鲫鱼饵要比较软,开饵的时候加的水要稍多一点,草鱼需要的饵料就没有那么讲究,其他鱼种也一样,要根据鱼的需要来改变饵料的加水量。

4、钓点水深、是否流水:主要还是要归结到饵料的雾化状态上,根据需要的雾化状态和持钩性来决定加水的多少。

四、已经开好的饵料的水分调整

很多人开的饵料,特别是初用商品饵的钓友开的饵料,可能水加的不是很很合适,开好的饵料不达标,扔了可惜,用着效果不好,这时就需要调整水分。一般分为加水和去水两方面。

加水:一般分为拉饵和搓饵两种饵料的水分调整。搓饵一般是将饵料在饵料盆中压成饼状(片状)用手背沾水对饵料进行挤压,然后再打成团,这样的动作可以重复几次,绝对要避免直接打碎饵料加水后再揉搓的现象,会严重影响饵料的雾化。拉饵的加水一般是将饵料团从中间掰开,截面上沾水少许,再按原状压实,调换位置重复此操作,直到水分合适。

去水:有人把干粉直接加到水分过大的饵料中,这是不可取的,我的办法是岀钓的时候带一些卫生纸(不要带香味的)或者是吸水性强的吸水纸,如果饵料水分过大,就用纸巾将饵料包裹,稍作挤压,这样纸巾就会将多余的水分吸收掉了。

五、避免返水

饵料的返水是垂钓过程中必不可免的情况,最好的饵料也会返水,只是开始返水的时间比较长,一般,饵料开好30分钟后就有反水情况。尽量延迟饵料返水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是用温水开饵,但是垂钓条件有限,可能不好实现,此外,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开很多的饵料,随用随和,虽然麻烦,但是可以保证饵料的最佳状态。开饵的时候不要将所有的饵料都打成团,可以散状放置,随用随打。开好的饵料可以一分几份,暂时不用的饵料用湿毛巾盖好也能有效的防止饵料返水。

钓饵入水就散的原因及正确开饵方法


近期有钓友向小编反映说:钓饵入水后马上就散开了,钩一下水,饵就空了,还怎么钓鱼?其实原因在于你的和饵过程出现了问题。

为什么钓饵入水就散?

1)和饵前,未均匀混合饵料,就立即加水,使饵料吸水不均匀;

2)和饵时,揉搓力道过度、次数过多;

3)和饵后,没有给一定的时间醒饵,就立即挂饵上钩,入水即散;

以上为几个最常见的和饵错误,和饵也属于垂钓基本功,多练练,就能找到感觉了!

正确的和饵方法

1)在开饵之前,先将饵料均匀混合,颠倒几次,使不同饵料充分混合在一起

因为饵料材质的不同,所以其吸水性、诱鱼能力、雾化力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诱鱼和饵前均匀混合很有必要。

2)商品饵和水的比例,是按体积比计算的

一杯水配一杯商品饵,先倒一杯饵料在容器里,再倒入一杯水,迅速搅拌。此时虽然感觉饵料很稀,但是不要紧,要不了多长时间,饵料就会吸足水,使饵料的软硬适度。

(注意:饵料的种类不同,吸水性也不相同。然后静置两三分钟,让饵料吸足水。温度低,时间可能长一些,再把饵料翻开,迅速搅拌。其目的是让饵料的各部分吸收的水份均匀一致。)

关键 :当搅拌到饵料有粘结现象时,不要再搅拌。过多的搅拌,会使饵料的纤维长度变短。然后把饵料团成团。在20度左右的温度下,饵团5分钟左右就会出丝,冬天,饵料要等20分钟甚至更长。

垂钓时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况

1)搓饵底钓的起竿速度保持多少为佳?

搓饵底钓在刚开始时应保持每分钟2-3竿的速度,在开始上鱼后或者开始在漂上有信号后,保持2-3分钟一竿。

2)搓饵钓半水该如何和饵?

搓饵钓半水时,就尽量将饵料做的松散些,不宜做得太死,和饵可直接按照包装袋背面的介绍来进行调制。

3)为什么按饵水比和好的饵变得很黏?

和好的鱼饵变黏有两个可能,一是鱼饵本身的一种物理变化,二是和饵时钓友的手上有水。记得下次在和饵时准备一块干毛巾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4)正确的开饵方法是什么?

是在饵料还是干粉状态时就把它们拌合均匀,然后按比例加水,快速搅拌,静置3~5分钟待饵料充分吸水后,再根据需求搓揉使用。商品饵料是越搓黏度越大。底钓可多搓揉,但是拉饵只能稍加搓揉,否则,纤维成分就会被破坏。

饵料混合使用需要注意的情况

1)几种不同的饵混合后,放到盆里均匀搅拌,使各种不同比重的饵混合均匀,尽量保持饵料各处的比重和成分一致;

2)准备一个量杯,饵水比例一次性加足水,如果一次加水量不准,二次加水就会影响饵的状态;

3)加足水后,就要快速搅拌,使所有饵料都能够均匀吸水,均匀搅拌后,将饵放置一边,静置35分钟(期间不要去动饵)。想要验证饵团的溶散性,即取出部分饵料,用于打窝和垂钓过程中补窝,剩余的饵在盆里打饵,打的多,表明其溶散性就差,反之亦然。具体情况,要根据鱼情而定,原则上是水深多打、诱鱼少打、聚鱼后多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