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虾的水域垂钓用饵。

钓鱼人在钓鱼时,是否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在打好的窝点中,明明有鱼却不上钩。那么出现这样的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可以看一下下列几个情况。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钓友们介绍一下:

一、饵料味型上的选择

我们在自己动手制作饵料是不要忘了要根据鱼情来变换下。腥味重的饵料会对鲤鱼的诱惑力大一些。我们在制作饵料实要记得添加这种味型的饵料,当然,在对于江河、水库这些自然水域里的鱼,我们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和鱼的具体情况来变换饵料。

在早春和仲春的时候,饵料里可以少放些腥香味的饵料,但是要记得在仲秋的时候要多放些腥香味的饵料。我们在水库钓鱼时更要特别注意腥香味饵料的比例,这样可以避免小体型的鱼来打扰我们。在夏季钓鱼时,我们可以在饵料里加5%的白糖这样可以提高饵料的整体甜度。

二、饵料的状态

当饵料散开时要考虑既要有雾化又要有黏性。如果散开得过快,饵料在鱼钩待的时间会很短,这样鱼就只能闻到饵料的香味而吃不到,雾化的过慢,饵料就会成一团,鱼就会很难引诱过来,这样影响到我们的收获,为了避免这种的发生,我会要先把饵料的状态调好。

三、饵料的适口性

在不同水域里鱼各自觅食习惯都不一样,还会出现偏口的现象,在野钓时我们要加倍的注意;饵料要用原塘颗粒饵,这样中鱼率会大大的提高。我们制作的饵料要合鱼的觅食习惯,这样可以降低鱼的警觉性,也要保证好饵料的状态,太硬和太松都不合适,太硬了影响鱼的适口,太松了。饵钩到底后就剩下空的鱼钩。要谨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太硬和太松都不合适,太硬了影响鱼的适口,太松了。饵钩到底后就剩下空的鱼钩。要谨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也就出现了鱼不上钩的情况了,如果我们担心出现情况应该调整下浮漂,同时用重量轻一点的饵料,这样会让鱼更方便饵料,提高中鱼率。

四、浮漂的灵顿和鱼吃口的状态

鱼吃口的状态很重要,鱼口重、鱼口轻和生口等状态和相应调漂是不同的,偏重口和偏生口要调的钝些,偏清口、偏滑口和涮口要调的灵些。调漂的灵钝我们要根据实际鱼情来做调整,出现乱漂的现象可能跟我们分析鱼吃口的状态不准。

五、鱼泳层的判断

在饵料扩散开来的状态下,鱼泳层发生改变也是常有的事,有时很难钓上鱼。在鱼泳层比较乱的状态下,我们可以试着打开全程,尽量找对鱼泳层,保持鱼泳层的一致,这样中鱼率就提高了。

六、浮漂动作的判断

根据浮漂的动作读懂鱼讯是一件很重要的技能。不同类型的鱼浮漂所呈现出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制作浮漂的原料不同所呈现出的状态也不同。渔具的搭配、饵料的状态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我们对浮漂动作判断,这些我们只能在实际钓鱼时自己慢慢探索。才能准确的判断不同鱼情所呈现的状态。

七、子线和鱼钩的选择

我们在钓鱼的时候选择子线要比主线少一个号,也要考虑好子线的柔软和切水性。子线的线径太大和太硬,都不适合鱼咬钩。在野外钓鱼或者钓些滑口鱼,更要根据实际鱼情用细线小钩会有个不错收获。还有我们要根据目标鱼的体型和大小来选择鱼钩的大小。

八、是否存在动作的不规范

我们在钓鱼时投竿,抬竿或遛鱼这几个动作不够专业的话都会让鱼收到惊吓。所以我们在投竿施钓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专业。如果有鱼上钩要赶紧离开窝点,不能惊吓到其他的鱼。

延伸阅读

有鱼讯却不见鱼的原因及应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鱼儿水里吐泡泡,而我鱼竿之上却不见鱼儿身影,钓鱼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很多有时候明明已经看到了鱼讯,却始终不见鱼上钩,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和大家谈谈,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

一、首先要确定你看到的鱼泡是不是真的鱼泡

鱼在水底拱土,也会造成泡泡,但是却不是鱼讯的泡泡,而是氨气泡,这种泡泡是一片一片的,而且容易破裂,但是鱼星却是一粒粒的,但是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

当我们遇上的是氨气泡而不是鱼泡的时候,我们所打窝的钓点可能想要中鱼就困难了一些,因为随着钩饵下落,鱼进窝,更会引起鱼拱土,这样就很容易冒出氨气泡,鱼都是见硬地才会考虑吃饵,而通常这个时候钓位就已经废掉了。因为氨气泡的气味很臭很冲,会掩盖饵料原本的味道,惊了窝子里的鱼,会碰到浮漂引起漂相,让很多钓友都认为是鱼上钩的讯号,会忍不住的提竿,却往往是空竿或者锚鱼。

遇到这种情况通常做出调整是越早越好,最简单的方法自然是重现找一个钓位了,如果找钓位不方便的话,可以再饵料和钓法上多下一些功夫,饵料的香浓程度可以适当的加重,比重适当的减轻,钓法可以通过全飞船搭配逗鱼手法让加大饵料入水的摆动幅度,增加饵料在水中的动态时间,让鱼有足够的时间来吃饵。

二、是真渔讯,鱼却不上钩

当我们遇上的是鱼讯,却还不见鱼上钩,那么其中的原因就需要好好的分析一下了:第一点,可能是我们钓组搭配不合适,线组太粗,鱼钩太大,浮漂太大都很有可能造成鱼吃饵困难,这个时候根据鱼情对钓组做一合理的调整还是很有必要的。第二点:问题还有可能出现在我们的饵料上,饵料雾化的速度太快,等到钩饵下水之后已经成了空钩,而且如果饵料的味道太重也会造成鱼儿的过度警惕,若是味道不够,极有可能就被忽略了。第三点:浮漂调钓不够灵敏。第四点:饵料比重太大,下垂速度太快,水底泥浆过多,饵料直接到了泥浆中,让鱼儿再次错过饵料。

通常遇上上面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对我们的钓法进行调整,首先先将我们的钓组中的钓钩、线组、浮漂适当的减少一两个号,然后将饵料的比重减轻,浮漂调灵敏,然后抛饵看看鱼讯吃口如何,要是浮漂的动作很大,但是还是不吃饵,钓组上再适当的减小一些,再投饵看浮漂的反应,调过之后鱼吃口还是小,对于饵料口味和形态就要下一些功夫了,钓鱼本身就是一个慢慢摸索的过程,慢慢的调整就好了。

有鱼讯却不见鱼上钩,还有可能是鱼层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是我们在垂钓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天气水温的变化很容易造成这种情况呢,我们垂钓的时候一定要时刻记着这种可能。

初冬为什么窝点有鱼不咬钩?野钓窝点有鱼不吃饵原因


立冬以后,气温不断的下降,对于钓鱼爱好者来说,不怕炎炎烈日,也不怕风雪寒冬,就怕有鱼不吃饵。现在正值冬季初期,很多地区的气温都不太寒冷,这也是钓友今年最好的钓鱼时期,好多钓友最近都经历了窝点有鱼,鱼儿却不咬钩的情况,这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呢?

冬季钓鱼多以钓鲫鱼为主,尤其是自然水域,鲫鱼是最常见耐低温的鱼类,鲫鱼常年觅食吃饵,随着立冬后降温,钓友们野钓当然首选钓鲫鱼。而自然水域的鱼情和水情都比较复杂,通常不同地区不同鱼情,最近野钓发现窝点明明有鲫鱼的鱼星,鲫鱼就是不吃饵或者钓一条就没有口的情况,很多钓友都有这样的疑惑。

1.水温骤变

冬初的天气变化大,气温的变化影响着水温变化,水温的变化太大会降低鲫鱼的觅食欲望,这就不难解释初冬野钓鲫鱼不开口的情况。很多钓友都知道:北风呼呼一夜知冬冷,这足以证明冬季的气温变化快,钓友一般都知道冬季骤然降温,鲫鱼不太会觅食,鱼口会变差,通常会选择暖和的深水区或者草洞水域作钓,气温的突然下降,水温也会随之变低,而深水区和草洞等水域,水温变化较慢,但也会对窝点鲫鱼的食欲有所影响,就会出现窝点有鱼不咬钩的情况。

立冬后的天气并没有太过寒冷,天气的变化幅度大,不仅有寒风一夜降温,也会出现大晴天的太阳,这往往是很多钓友最容易忽略的天气因素。初入冬季,很多地区的温度还维持在15度左右,当太阳出来时,大型的自然水域水皮的水温升高很快,导致浅水区的水温变化大,而深水区就出现水面温度高,水底温度反而低,这也导致鲫鱼的食欲不佳,也同样会出现窝点有鲫鱼的鱼星,鲫鱼照样不吃饵或者鱼口较少的情况。

对于冬季骤然升温,大型的自然水域水表面的水温较高,而水底的水温反而低,鲫鱼会出现上浮觅食,或者到浅水区觅食,而一些比较深的水库,鲫鱼会出现溜边的情况,这时钓友不要一味钓深钓远,尽量不要守钓深水区,而是温度高时作钓浅水区,温度下降时作钓深水区,不然很难有好的收获!

2.因水质用饵

冬季自然水域作钓,钓友们都喜欢用虫饵作钓,尤其是红虫和蚯蚓是冬钓首选,钓友们普遍认为红虫是冬钓鲫鱼最好饵料,其实这也不是绝对的!我也经常遇到冬季用红虫,蚯蚓鱼口少,而换成商品饵料却有不错而鱼口,这与气温和水质有关系,并非冬用虫饵野钓,鲫鱼就的鱼口就好,也会出现窝点有鱼,鱼却不吃饵的情况。

我国南北方的冬季气温差异很大,最近南方气温有二十几度穿短袖,而北方的气温才几度,有些地方都开始下雪,当然不同的地区性气温野钓用饵也有所不同,天冷大多数用虫饵野钓鲫鱼效果好。而南方地区的气温高,用饵就不一定是虫饵好用,那就要根据水质来选择饵料,不然就出现你用红虫,蚯蚓冬钓,窝点有鱼也不要咬钩的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人工的破坏和化工业的污染,导致自然水域的水质越来越差,很多水域都出现水草疯长,水不再清澈,鱼资源也越来越少,很多自然水域的鱼相对少,而且有些水域的水比较肥,水域中有大量的营养和食物,水中的含氧量不高,由于立冬后的水温并没有太低,鱼儿的活性不高,像这样的油腻的水域,浓腥的虫饵很难激起鲫鱼的食欲,也会出现窝点鱼星四起,作钓时鲫鱼就是不吃饵的情况,这时我们应该学会清淡的饵料,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初冬时节的天气多变,导致水温不稳定,自然水域中作钓,窝点明明有鱼星,鱼儿却不咬钩的原因有很多种。不同的地区水域,水温和水质都有所不同,用饵要灵活,切记不要盲目使用虫饵,毕竟还没有到寒冬腊月,钓无定律,不同的鱼情要随机应变!

浮漂有信号提竿却不中鱼的原因


垂钓是一系列线索的拼图,钓位、钓具、钓饵都是拼图上的一块,而鱼则是其中最核心的一部分。

没有鱼,垂钓就没有意义了,寻找鱼类的踪迹,成为钓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广阔的水库,湍急的溪流中,如何透过地形,环境,水情等诸多要素,找到我们心仪的鱼类,这真的是一门绝活。

找鱼工作

鱼类作为生物的一种,有着固定的生活规律和习性,因此衍生的找鱼方法很多,因循固定的原则线索,自然能够在广袤的水域当中,寻找到鱼类。

第一种:看天色算远近,在天色不佳时,阴天,连绵阴雨天,朝着近岸区域靠近,鱼类会因为遮阳、氧气等多种原因,活动在浅水区。而在晴天时,鱼类不常出没在浅水区,多选择在深水区垂钓。

第二种:听声辩位。夜钓中,野外环境相对寂静,异常声响很明显。若无大鱼,大风,岸边应是风平浪静,无声无息。一旦有大鱼靠近,游动,都有可能掀起水花声,群居鱼类,甚至能提到莎莎的啃食食物声。

第三种:根据温度寻找鱼迹。鱼类是变温动物,会根据不同的温度变化,更换不同的泳层。在气温较高时,鱼类会靠近岸边活动,常常出没于陡坡、桦尖处。而气温低时,鱼类潜入水底,在觅食时会沿深水到浅水,选择深浅水交界处钓获最好。

第四种:遵循氧气规律。氧气含量决定了鱼类的活性程度,氧气含量越高,鱼类密度越高,吃口越积极,在一些水流流动快,水面交换的水域处,都会有较多的鱼类。尤其是在大风,高压天气,鱼类纷纷上浮,垂钓难度降低。

第五种:循味找鱼。鱼类觅食主要靠嗅觉,味道对了,鱼就会来。选择鱼类熟悉的味道,更容易吸引鱼类前来觅食,不熟悉的食物,鱼类就算被引来了,也不敢贸然入口。

先要找到鱼群,把握住安全感、食物、以及氧气三个原则,按图索骥,寻找能够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水域,就离找到鱼类不远了。

有鱼汛却无鱼上钩

找到了鱼类,窝子打好了,垂钓开始了,看着浮漂不停的活动,提竿却总是无鱼,针对这种现象,其中的问题又在那里呢?

首先,最常见的是线组问题,典型如:钓具选用错误,主线、子线、钓钩挑选不对口;浮漂调漂应用错误;缺少八字环、太空豆等辅助工具。线组问题多因为钓线太硬,鱼钩太大;调漂问题多在于灵顿倾向失误;辅助工具缺失,属于新手常犯错误。线组的问题,根源在于对垂钓不熟悉,经验太少,需要提高实战经验。

饵料问题最为常见,也最好改善,有鱼汛却不上鱼,主要原因在于拉饵拉丝过长,饵料太硬、太黏或者太松散。能够吸引到鱼类觅食,说明饵料的材质和味型并不存在问题,可能是饵料状态不对。这方面,可以通过减少拉丝粉,增减搅拌时间和力度化解。

操作方面,不会根据水深,鱼体大小选择合适鱼竿,软杆起鱼慢,而硬竿力大易出错。把握提竿时机不准确,提竿的力度、角度等偏差值大,脱钩跑鱼率太高。另外,持竿姿势不对,是不少老钓友最常见的问题,身体歪七扭八,一手持竿,一手抽烟之类的问题,都会耽搁垂钓。

最后,对鱼类习性了解程度,也决定了上鱼的效果,根据漂相,吃口特点,能否做出提前的准备,是衡量一个钓手的水平的重要标准。

浮漂有晃动信号 提竿却不中鱼的原因


在钓鱼爱好者判断是否有鱼上钩的依据之中,鱼漂所呈现出来的漂相可以算得上是主导者了。我们清楚,假如鱼漂一动不动的在那儿待着,上鱼基本是没有什么希望的,所以盼望着鱼漂有所动作,几乎是所有钓鱼人的共同心愿。

鱼漂有动作就一定是有鱼上钩了吗?也并不全然是这样。因为鱼漂一旦入水,可以干扰它的因素就不止一两个了。最明显的风浪因素,或者线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浮漂的晃动。为了让各位在垂钓的时候能更精准地判断鱼讯,小编觉得在这里说道说道鱼漂有明显晃动却不上鱼的几个原因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个原因,吸食钩饵的鱼类并非是钓客拟定的垂钓目标。正常情况下,鱼种类不同,偏好的饵料味道类型也就不一样。除了少数像红薯饵这样能够获得大多数鱼种青睐的饵料可并不多见。好多钓客在从商店买来商品饵料以后,不会直接拿去钓鱼而是会根据自己想钓的鱼种来适当添加一些配料进去。

不过水域之中的鱼类一般都不单单是一种,有时候如果是钓客目标之外的鱼种前来吸食饵料,在接触到饵料的时候,发现饵料的味道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口味,就索性放弃吃饵了。这一系列动作反映在鱼漂上,鱼漂定然会晃动起来,但是因为它们并没有将钩饵吸进嘴中,所以钓客提竿看不到鱼就很正常啦。

第二个原因,钓客所用的鱼线细度有些不够。我们知道,在作钓过程中,鱼线是要多粗还是要多细并不是想怎么选就怎么选的,而是要考虑到和鱼钩的相符性。当然,如果是用特殊钓法作钓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就一般情况来说,小鱼钩配细鱼线,大鱼钩配粗鱼线是比较合理的。细线小钩,粗线大钩是最合适的搭配倘若将这一标配拆散,可能会导致重量方面失衡,从而钓组灵敏度就遭到破坏。

第三个原因,鱼饵个头有些大。鱼饵在作钓之中对上鱼率的影响也是很显著的。除了多加注意味道和色泽方面,在选择用大饵还是用小饵的时候应该十分留意鱼情。如果目标鱼种是大鱼,则饵料个头要偏大一些,如果是想钓小鱼,那么自然饵料要小一些了。

不过上述只是一般规律,在特殊情况下要记得灵活选择。有时候本来我们的目标是钓大鱼,正好窝子中大鱼也比较多,但是没过多久大鱼少了,随后会发现窝中有不少小杂鱼在闹腾。如果这时候钓客没有及时将较大的饵料用小饵料撤换下来的话,小鱼是很难一下将大饵吞食的,它们会不停啄食饵料,从而导致鱼漂晃动。

第四个原因,水面上有风浪出没。不只是鱼漂,所有重量不是很大的钓具都有可能受到风的影响。如果作钓的时候有风掀起波浪,这时候钓线就有极大的可能会被风浪裹挟着动起来。一些太过专注于漂相的钓客难免会在看到鱼漂晃动时以为是有鱼上钩了。

这一方面,钓客如果多加留心还是可以区别出来因有风浪而出现的漂动和因鱼儿吸食钩饵而出现的漂动的。一般当鱼漂活动的比较随性没什么规律的时候。多半就是中鱼了。当鱼漂左右方向晃动起来,大多就是风吹导致的了。

第五个原因,钓鱼漂调的太过灵敏。在台钓之中,我们习惯于把鱼漂调整的灵敏一些,因为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错失提竿时机的可能。一旦调的有些过度灵敏,就很容易出现中鱼的虚假漂相。

以上就是常见的几个可能导致鱼漂晃动,还不中鱼的情况。希望各位都能准确辨别。

浮漂有吃口信号却不上鱼的五种原因


钓者对于鱼儿在水中吃钩的状况掌握,是通过浮漂的动作来传递的,所以浮漂动作的把握对于上鱼率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当浮漂出现晃动的动作就意味着鱼儿吃钩了,很多钓友在浮漂晃动后就会提竿刺鱼,但是很多情况下有的是饵料被吃光了,有的则是饵料依然完好,都是提了空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这里就为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不是目标鱼所为

1、每种鱼儿的口味偏好都不同,并且不同地域环境下的同类鱼种也有不一样的进食习惯,不过鱼儿固有的觅食习惯仍然不会变,差别的只是微调方面,所以大部分人习惯使用玉米粒或者红薯一类常见的自然粮食饵做钓,现在诱鱼迅速针对性强的商品饵更被广大钓友所接受。

2、很多钓友选好商品饵之后还会在其中添加一些自己所掌握的特有配方,来增加诱鱼效果,但是水体中的鱼种有很多种,如果没有把目标鱼诱来相反引诱到其它鱼种的话,鱼儿试探一下食物觉得不合口就不再下嘴,而鱼儿碰到钩饵就会让浮漂出现动作,这个时候提杆刺鱼的话肯定不会上钩的,所以选择好合适的商品饵也是关键。

第二、钩线型号

钓组中的钓线和钓钩型号的搭配是有一定标准规格的,比如说使用了细线的话同样需要搭配小钩,保证钓组的灵敏性和入口性,配了粗线的话同样需要搭配大钩,这样才是最为合理的搭配,当然也会有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到特殊钓法或者对象鱼需要用特殊搭配的时候,也会反其道而行之,正常情况下都是有相关标准的,如果搭配的不合理,钓组的平衡就会受到影响,很容易出现虚假动作。

第三、饵料团大小

同钓组的搭配一样,饵料团也是需要根据鱼情来调整大小的,垂钓大鱼需要用大饵,垂钓小鱼用小饵,这也是一个基本的常识,但是垂钓的情况并不是常规的,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化,如果一味的坚守这个搭配原则也是万万不行的。

比如说大鱼后边可能会有小鱼追随,小鱼群后边可能会有大鱼活动,在垂钓大鱼的时候打窝引诱过来的鱼儿可能是小鱼,垂钓大鱼的大饵团吸引到小鱼的话,小鱼啄食一下是不能把钩饵吃到口中的,但是浮漂用的灵敏的话,漂相动作却会反应出来,此时提杆刺鱼肯定是空杆,选择合适的浮漂也是关键。

第四、风浪影响

在有风浪的天气或者水流涌动的时候,浮漂受到冲刷是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动作,这些动作很容易把鱼儿真正的吃口给掩藏其中,对观漂造成了很大干扰,钓者可能会把风浪作用在浮漂上的动作当成鱼儿吃口而提空杆,也可能把鱼儿吃钩动作当成风浪动作而错过提杆时机,这都会影响到垂钓,其实风浪影响下的浮漂动作和鱼儿吃钩动作是不一样的,风浪中的浮漂动作会有一定的规律性,而鱼儿吃钩的动作有很多突然性,出现的异常动作很可能就是鱼儿吃钩导致的。

第五、浮漂太过灵敏

1、台钓虽然是以灵敏著称的,但是垂钓的时候并不是越灵敏效果越好,而是根据鱼情来调整的,要保证到鱼口动作产生的真实有效并且能够及时的提竿刺鱼,最灵敏并不是钓组的最好状态,因为鱼儿轻微的动作让浮漂出现了反应,此时鱼儿并未吞钩,提杆的话很容易空杆。

2、还有就是垂钓大鱼的时候,如果浮漂过于灵敏,大鱼在水中游动时带动的水流就会让浮漂出现动作,浮漂晃动的话提杆刺鱼最多也只是挂到鱼体,根本不会上鱼,这种情况下最好是降低灵敏度,调4钓3或者是调3钓2等等,根据情况来决定调钓目数。

这些例子都是容易提空杆的常见原因,虽然并不能把所有造成空杆的原因概括,但是只要注意的话,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提空杆的几率,进而提升渔获,最后提醒钓友选择合适的钓竿出钓哦。

野钓中有鱼却不上钩的应对情况


野钓中有许多钓鱼人问过:河里有鱼,却始终不上钓,那么这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不少钓鱼人都有遇到过,明明水里有鱼,窝里也有鱼泡,然而却不上鱼,鱼漂也基本无动静。针对这种有鱼无口的状况,总结原因基本有以下4点:

1、饵料和窝料的问题

当窝料雾化过度时,就会吸引很多的鱼儿来到窝内,导致窝子大且乱,能见度很低,窝内的鱼儿只能闻到饵料的味道,却无法发现钩饵的位置,导致无鱼吃饵。此时应迅速更换窝料,避免过分雾化,使鱼儿能够及时地发现钩饵并顺利咬钩。

当饵料的腥味过重或香味过重时,使得引诱过来的鱼多且杂,此时鱼儿一般就只在鱼窝周围来回游动,并不会进入窝内吃饵。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调整饵料配方,最好重新进行拌饵。

窝料的量一定要控制好,如窝料太少,窝内聚集的鱼儿不会太多;而窝料的量过多,则部分的鱼儿就会选择在水底活动,特别是温度较高时,饵料容易发酵,使窝里的氧气减少,此时大部分的鱼儿都不会进入窝内,而是选择在窝子周围活动,即便有极少数的鱼儿进窝,咬钩的可能性也极小。

2、鱼儿受到惊扰

当垂钓水域的声音过大或频繁钓放时,很容易惊扰鱼儿,而受到惊扰的鱼儿很难安心就饵。因此垂钓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发生较大声响,当鱼儿上钩后及时地将鱼提上岸,尽量避免出现跑鱼现象。

3、水底淤泥太厚

如水底堆积的淤泥太厚,一旦饵团陷入淤泥里面,鱼儿就很难吃到,自然就很难出现任何鱼讯。此时应使用载铅量较大的浮漂,将浮漂调到可将钩饵露出淤泥之上,也可使用比重轻一些的饵料,避免饵团陷入淤泥内。

4、鱼层发生变化

在垂钓的过程中,鱼层经常会发生变化。当鱼层发生变化时,作钓的水层也应有所改变,要随时关注水下动态,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有好鱼获。

鱼越来越难钓的8个原因


黑坑鱼一年比一年难钓,渔具商品五花八门,鱼塘老板手段更是层出不穷,就算投鱼量比以前更多了,奖品也更加丰富了,可供选择的鱼饵种类也多了,坑塘的设施更完善了,这一切都在向上发展,却唯独鱼越来越难钓了。究竟是为什么?难道是钓友们退步了还是鱼狡猾了且听我慢慢道来。

1、投鱼量虚化:经常看到某某垂钓园今日投放几千斤鱼,实则缩水1/3甚至一半,鱼少人多,结果可想而知。记得去年连续看见同一个垂钓园的投鱼录像,第一次看见给人感觉皮毛不错,数量也足,到了第二次、第三次发现,给钓友公布的都是第一次的投鱼录像。黑坑越来越难钓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2、托:像小品说的一样卖鞋的有鞋托,钓鱼也有,如今日投鱼1000斤,托三个每人钓获百斤,那么利润就很可观了,具体为什么托能钓的多这里就不多说了。

3、回锅鱼:生长周期正常的鱼单价高,所以部分鱼塘老板选择回收回锅鱼,为什么?因为便宜还能让你钓到鱼间接的还能保证出鱼量。黑坑越来越难钓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4、高科技设备、暗流:高科技设备有声波设备,开关打开鱼立刻停口,有些鱼塘坑底有暗管道,出鱼好的时候打开阀门,不管是井水还是自来水水温都较低,温差有变化尤其是水底也会不同程度影响鱼类进食。

5、五味塘:香的、臭的、酸的,更有甚者用耗油,整个就是一锅汤,各种味道混合我相信鱼也是煎熬的!以前垂钓钓友扎堆研究鱼饵配方,现在改研究小药,性质变了吗?意义还有那么重要吗?黑坑越来越难钓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6、伤鱼:不管是运输途中还是其他原因,去年垂钓总是发现鱼唇、鱼鳍通红,貌似今年这种伎俩太低级被淘汰了。运输途中氧气不足、磕碰擦伤掉鳞,鱼体脆弱的地方变色被消毒都是导致鱼不开口。

7、坑中坑:坑中还有个不大不小的深坑,总之你抛竿钓不到那么远,鱼大部分会在坑中坑聚集。这种情况在前两年也很常见,但太容易暴漏也逐渐被替代。黑坑越来越难钓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8、钓友自身原因:小药这个东西需要把握用量研究用量,一定要适量,不管你是30/50/100元买的小药,量大了反而起反作用。甚至危及相邻的钓友。窝子这个东西,打多少怎么打都需要实践,有些塘根本就不适合大量打窝,越打窝鱼越少;有些坑塘适合一杆一杆的抽窝子,有些塘适合打硬散窝,有些适合打软粘这些都有差异。

钓罗非有鱼泡却不上鱼的原因分析


近期很多钓罗非的钓鱼人说,窝子像开了锅,但就是上不到鱼!大家都感到很困惑。今天这篇文章就聊聊这个问题吧。虽然是就钓非而言,但对其它鱼种也有些相通之处,值得讨论!

钓罗非,有鱼泡却不上鱼的三大因素分析:

一、季节

目前是春夏之交的季节,气温还不够高,而且气温多变导,致水温不稳定。罗非的最佳开口水温在25-32℃,目前的季节天气而言,虽然白天气温能达到,但水温还达不到。所以鱼的真正开口还不算好。

南方春夏之交时节,天气变化很快,导致气压和水温也是变化无常,很难稳定。造成鱼的不适应,导致开口不正常。

上述天气因素再加上黑坑底部窝料聚集、水质偏肥,常常导致早晨口还可以,没多大功夫鱼就离底上浮,口少口弱或者收口。常见的情况就是窝里一大片的泡,但就是磨磨蹭蹭不进口。

这时候想要钓爆护是有相当难度,但也可以采取一些变通使钓获更好一些。应对的方法通常是:

1、确定是水温不够,我们就增加饵料的腥香,虾油、蛋奶、猪母奶这些都可以适量加大用量。例如昼夜温差大的次日早晨,雨后的水温突降等等时候,都属于这种情况。

2、如果钓底无口,但有鱼蹭线或浮漂偶尔在半路有非正常动作,这是由于气压或水温温差造成的离地上浮,我们就飞铅行程来全水层找鱼层打截口。

3、浮漂动作很少,很多时候也是因为鱼口不好、口太弱,信号出不来;或者滑鱼的警惕性所致。越是大非口越轻。我们将饵料打得更加软粘,上饵时上的更小一些,使其入口性更好;将脚线换小一些,好的子线0.6-0.8号足以应对这种鱼情下6斤以上个体的大非,当然要注意手法。

二、饵料及窝料

做窝后,窝点开了锅,就是没鱼咬。这种情况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窝料及饵料的问题。

1、雾化太强。窝点的过度雾化使得鱼变燥或者鱼不敢就饵。那么我们就将窝子晾一会,同时将窝料及饵料的雾化控制一下;也可以钓窝边。散炮可以开成湿散,并用力捏,控制雾化的同时在临底再散落开。当然麻团也是相似的功效。

2、饵料味型过于刺激。使得鱼想吃但却味道太浓,难以入口。这时就要加些淡味料来冲淡一下,以降低饵料味型。淡味的颗粒粉或轻麸、雪花粉等状态粉都是可以的。当然前提是味型要对路。

三、鱼的品种

今年不光是罗非放的早,而且很多钓场喜欢放尖嘴非。

1、尖嘴非与大嘴非最大的区别就是吃饵谨慎!喜欢先试饵再决定吃不吃,表现就是先推、再推、再入口,所以我们先让过前两次的无力动作,抓第三、四口有力动作。

2、尖嘴非有先试饵这个特性,所以我们的饵料持钩性要好一些,否则给它推两下饵料就散掉了。

3、尖嘴非相对大嘴非来讲,饵料味型更喜欢偏腥一些,所以虾油会用的更多点,而虾粉在钓小个体罗非时可以用。

4、尖嘴非更易离底。我们浮漂通常会调的更高目一些,甚至钓离底7-8CM,效果就明显出来了。

5、尖嘴非的谨慎性格,决定了我们的子线要用的柔而细,以降低其警惕性。这个简单,不再展开。

浮漂有信号却没有鱼上钩的根本原因


鱼漂晃动通常是鱼儿上钩的指向标,但很多钓手也遇到过鱼漂动了,但是一提竿什么都没有的情况。这并不是个例或者很少见的情况,大多数钓手应该是都遇到过的,有的人是提上来发现饵料已经被吃光了,有的连饵料都完好无损。那么这中有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一下我总结的几种情况吧。

第一个原因就是钓线粗大

在钓组当中,鱼线的粗线应该是和钓钩的大小相适宜的,除非选择一些比较特殊的钓法,或者目标鱼需要特殊的搭配之外,细线小钩,粗线大钩是最合适的搭配。如果是小钩配粗线就会因为重量的不平衡,而出现佯动,但是没有鱼上钩的情况。

第二个原因是饵料过大

钓组搭配应该切合一样,饵料的大小选择也是有区别的。大鱼大饵料,小鱼小饵料应该是常识。但是钓鱼是和鱼类搏斗的过程,一味的固守某个原则肯定不行的。水底的情况很多变,大鱼来后会有小鱼群,小鱼来后还会有大鱼游荡,打大鱼的窝同样会吸引来小鱼。大饵料在小鱼啄一下的时候,灵敏的浮漂同样会有反应,手一急扬竿肯定是要空军的。

第三个原因是碰到了非目标鱼

通常每种鱼都有喜欢的饵料,除了玉米粒,红薯等比较常见的多数鱼都喜欢的饵料外。很多人都喜欢购买商品饵之后,再加入自己独特的配方,专门为自己的目标鱼调配。但是水底下并不只有目标鱼的存在,非目标鱼有时候也会过来,它们有可能会因为不喜欢饵料的味道,所以只是碰了一下,或者咬了一口,就不再下嘴了。没有吃下去,碰到虽然浮漂也会有反应,但是提竿肯定不会有鱼啊。

第四个原因是风浪变动

这个并没有太多值得描述的,有风的天气里面,鱼线可能会随着风浪变动而产生一些活动。有些钓者就会把一些细微的活动错误的当做中鱼了,急于拉杆。其实风吹的漂动和真正的上钩还是有区别的,上钩时候的浮漂活动没有规律,可能是上下左右的活动,而风吹的情况下一般活动比较有规律,容易分辨。

第五个原因是浮漂太过灵敏

多出现在台钓的情况中,认为把浮漂调的越敏感,自己越能够提前了解情况,提竿才能够及时。这里面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越灵敏并不是最好的状态。稍微一碰鱼饵浮漂就动,明明钩子还没进嘴,你就看到浮漂晃动提竿了,肯定是要空军的。甚至对于一些大鱼来说,太过灵敏的浮漂可能会出现鱼才到鱼钩的近距离范围内,浮漂就晃动了,这怎么可能中鱼呢?可以尝试一些调四钓三,或者调三钓二等比较适中的灵敏度,看到信号再中鱼扬竿。

简单的给大家总结了五点,肯定还不能说把所有原因都介绍了,但是在程度上来说基本能够保证涵盖了可能性最大的几种情况。根据情况改善自己的习惯,祝大家都能够钓运昌盛。

夏季钓鱼窝里有鱼星却不上鱼的应对技巧


窝里有鱼星,我们都知道是鱼儿进了窝的节奏,此时施钓效果肯定很好。但是在夏季钓鱼,窝里有鱼星但是死活不上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笔者帮你支几招找对原因来解决问题。

一、区分真假鱼星

首先我们要区别下,是不是真的鱼星。鲤鱼泡通常是移动的大团泡,鲫鱼泡则是单个小泡,这两种泡都翻的比较大,沫子少些,鲢鱼泡沫子就很多,而且移动非常缓慢,沼气一类的泡通常比较规律,而且不移动。

确定是真鱼星,但是鱼儿不咬钩的时候,通常可以参照下面这几种方法来进行应对。

二、饵的原因

夏天缺氧,鱼挑食,饵料要小团,要清淡,状态要自然,有的时候玉米和颗粒能起到奇效。

三、调钓的原因

如果调的太钝,饵团钩子容易扎进淤泥,鱼发现不了,所以夏天钓鱼要稍微调的高些,我一般调6-7目,钓2-3目。

四、窝料太多

窝料太多,鱼不能发现饵团,这个季节鱼吃几口就不愿意动了,窝料很容易被塘底细菌发酵,造成局部缺氧,所以这个季节用含有小米的松散饵抽竿作窝,或扬洒一些颗粒玉米即可,窝料不能太重。

五、线组太粗

线组太粗,不容易发现信号,夏天鱼缺氧,吃口轻,吐口多,而且坑中老鱼滑鱼比较多,选择线组要尽量细一些,特别是子线,单根不能短于20厘米,一般2-4斤的鲤鱼用0.6-0.8的子线,1.0-1.2的主线即可,钩子用0.1的新关东或者1号伊士尼,或者4-5号的硬条袖钩即可,竿子软一点,轻轻抬竿刺鱼,慢慢遛,子线用粗用短了是真不咬钩,钩子用大了是真窜。

以上几点如果还是不能解决有泡无口的问题,那就只能尝试钓浮,钓半水了,总之要灵活应变,不能死守。

浮漂出现顿口却不中鱼的原因


在垂钓之前很多钓友都想着,当出现清晰顿口的时候,自己需要提竿把鱼钓上来就可以,然而在是实际操作中,我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抓顿口的时候,明明看到了清晰的信号,但就是不中鱼。其实,就算有清晰的顿口并不代表中鱼,影响清晰顿口的因素有很多,也不用过去纠结。

垂钓本来就是一门技术活,钓友们需要做到做到的就是在出钓之前考虑到对此影响的因素,预防并且解决掉这些问题,自鱼儿也会上钩。

一、钓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垂钓之前首先你要检查一下你的钓组搭配是否合理,如果线组粗,坠重漂尾粗,钩子大,想要有清晰的顿口是很难得。

鱼儿在水中吸饵的时候,钓组受到的压力会直接传递给漂浮,使得漂浮很快进入到水中,很容易产生一顿一顿的情况。钓的太钝的话,就给了鱼儿更多的吃饵时间,等你再提竿的时候,饵早就到了鱼的嘴里,而你得到的只是黑漂或者上升漂而没有清晰的顿口。

因此想要清晰的顿口,在作钓时就需要钓的灵巧一些。不要去了之后将钓组调整之后便不再管了,浮漂漂尾的粗细,对于钓组的灵敏性影响很大的,如果漂尾的半径相差四倍,灵敏度可能相差十倍左右,这样的情况怎么可能有清晰的顿口呢!

所以钓友们,想要有清晰的顿口,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调整出来的,可以垂钓之前做一下调整,然后垂钓过程根据鱼情来调整,一直到找到清晰的顿口,可以中鱼即可。

二、鱼的品种、个体的大小也是影响顿口的重要因素

我们通常认为的钓鱼只是一个大类,而作为资深的钓友自然不能将此划分为一类,只有清楚地了解到不同鱼类的情况才能保证清晰的顿口。像是在垂钓鲫鱼时,如果鲫鱼的大小适中的话,在吃饵的时候能够一口将鱼饵迟到嘴里,通常会出现清晰的顿口,但是鱼的太小的话,它是很难一口吃到嘴里的,只能在外面啃饵,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浮漂不停地上下浮动。另外对于麦穗或者餐条鱼的话,它们可能只会啃着鱼饵到处乱跑,你更难看到清晰的顿口,所以这个不要傻傻地等待,要仔细观察鱼情及时提竿。

三、鱼钩和鱼饵的大小也是影响清晰顿口的原因之一

没有清晰的顿口不要能只怪钓组和技术,有时候也得看看你的鱼钩是不是太大或者你的饵球太大。比如说你的鱼钩和饵球太大的话,鱼儿是很难一口吸到嘴里的,那么清晰的顿口自然不会出现。因此在垂钓时,要根据不同的鱼类恰当地使用鱼钩和鱼饵,只有保证了这两者,才不至于什么收获都没有。

四、水底的凹凸情况也是影响清晰顿口的重要因素

如果是在鱼塘里面垂钓我们可以知道水底的平整程度,但是如果在外出垂钓,很多自然水域的情况很复杂,想要找到一个平整的水底是很难的。所以有时候就算我们保证了鱼饵、钓具等各种因素,也做了很好调整,但是还是太钝。其实,这个时候就不用强求,你就做个大概的调整就可以了。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垂钓清晰顿口的因素比较多。另外鱼种的不同,吃饵方式也会不同,在漂相的反应也会不一样。因此,我们在野外垂钓,追求那清晰的顿口只是一种理想要求。只要漂相有反应,抬杆中鱼,就是好漂相。也许在那种专业定做的标准池中,放标准大小鲫鱼,用标准的钓组,才可以调钓出那标准的顿口,但这与我们的休闲垂钓有点远了。

野钓钓鱼技巧,明明窝内有鱼却不上钩?


很多钓友在野钓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大多数钓友都遇到过,明明窝内有鱼,下钩半天后却无鱼咬钩,而且饵料味型也是正确的,这是什么问题呢?原因很简单,问题坑出现在选择的钓位上,以及窝料过多的情况,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因素,这些问题出现了应该怎么解决?别着急继续往下看。

一、天气因素

在冬季垂钓,一旦出现有鱼却不咬钩的现象,首先,我们就需要考虑是不是天气的因素,毕竟,寒冷的冬季,对于垂钓的天气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天气变化大以及温差变化大都是不合适我们垂钓的,有鱼却不咬钩也往往都是这个问题造成的。

所以说,冬季垂钓,选择一个理想的天气事关重大,我们的第一选择,就当属连续的晴好天气了,此时的气温较高且足够稳定,鱼儿的食欲也是最旺盛的,当然,也不是必须要晴天才好钓鱼,我们只需要记住一个最关键的点,那就是温差小,在这个前提下,无论晴天阴天,都是一个不错的垂钓天气。

另外,为了有更好的鱼获,选择出钓的天气后,还要看适当的时机和钓位,选择中午时间段出钓最佳,因为这段时间天气较为温暖,鱼口比较好。

二、水底因素

除了天气因素影响鱼的吃口外,还有一个很高几率造成鱼不咬钩的情况,当然就属水底的因素,在寒冷的冬季垂钓,钓友们通常都会选择小型水域作钓,而水域小的地方,底层会有较厚的酱层淤泥,这层淤泥也不利于鱼儿发现鱼饵,鱼儿自然也不会咬钩了。

发现这种情况后,要立即的调整好饵料,首先要添加适当的状态饵,降低饵料的比重,使饵料不容易过快地雾化更适合水底,同时可以更换大一点的浮漂,之后让浮漂的钓目调高,以调高钓低的方式来垂钓,这使两钩饵悬浮在酱层上,鱼儿才能及时发现饵料在进行吞食。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窝点有鱼却不上钩的8个原因》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有虾的水域垂钓用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