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方法和技巧。

(一)钓友喜欢用倍数(吃铅的重量除以自重的结果)这个词来形容浮漂灵敏与否,这本身就是一种误区。吃铅0.6克的极细身大棚漂,做到1.5倍就可以称高倍,吃铅四五克的超大漂,做到四倍也是低倍,大棚漂的1.5倍比很多三倍的标准大鲫鱼枣核漂要灵敏的多,动作出的也要夸张,所以倍数是相对的,仅限于比较两只外观、体积都一样的漂,对于这样的,那么倍数高的灵敏。至于说那么我钓啥鱼都用大棚漂那是理论玩傻了,大鲫鱼枣核可以用0.8的主线,大棚漂可以用0.3的主线,但是你把大棚漂安在0.8的主线上,线组都绷不直还谈啥灵敏?所以这是实际垂钓的问题,今天不讨论。

(二)同等体积的浮漂,越轻越灵敏。所以把浮漂做轻是提高灵敏度的关键,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一般不做漂的人习惯认为漂身材料做轻是关键,其实漂脚和漂尾的选材对于浮漂灵敏度的提高不差于漂身材料。对于一支浮漂的成本,漂脚漂尾的成本比漂身材料的成本要大的多,漂身材料是最便宜最不值钱的,别听忽悠啥南非巴木以为多珍贵似的,其实用的基本都是南非巴木。

(三)浮漂材料与灵敏度的关系。传统的认为芦苇灵敏、巴木中庸、羽毛稳定的观点其实存在误区,常说的芦苇在做漂中有大概这么几类:南荻、云荻还有芒草等,芒草个人觉得不上档次不提了,荻类选材应该遵循表皮薄而光滑均匀、内瓤饱满而密实。有表皮的材料很大一部分自重都在表皮上,当然,强度和硬度也是靠表皮支撑的,芦苇不打磨、羽毛不去皮基本上都比优秀的巴尔沙目漂胚沉一些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芦苇灵敏巴木中庸这一说法,不管你用芦苇还是用巴木去做同样一只枣核漂,漂脚漂尾都一样的话那么只要你漂身做轻就可以很灵敏,而芦苇通过认真选材仔细打磨、巴木通过脱脂(其实就是高温烘干一段时间)和漂白,都可以做到很轻,所以只要功夫到位,喜欢芦苇还是喜欢巴木是个人审美的问题。不过芦苇的一大突出优点在于表层的强度,这一点在细长身浮漂上尤为体现。

(四)漂脚、漂尾材料与灵敏度的关系。其实对于一支高灵敏的浮漂,漂脚、漂尾的自重能占很大一部分,我测过普通的一元多一根的不上漆的漂尾玻纤,先径0.4、元径0.8、长度24厘米,它的自重是0.25克,而好的台湾同尺寸自重大概在0.12克,这就是一倍的差距,漂脚碳棒同样。这俩加起来,对于一个自重0.几克的浮漂来说,已经是多大的比重了?当你自己做漂的时候纠结多打磨一下芦苇漂胚让它减轻0.0几克,降低强度的同时有换好漂尾好碳棒来的更好吗?啥样的漂脚漂尾算好的?简单一句话是弹性最好比重最小的,往细了说,直是肯定的第一要求,漂尾透光性要好,漂脚漂尾的弹性均匀而且弹性出色,弹性不好容易爆漂。用打火机将做漂用的碳棒烧开看看纤维密度, 好的碳脚,纤维更多更密。然后弯成圆形,好的漂脚没有不圆的地方。

(五)油漆与灵敏度的关系。油漆要做轻,首先是油漆本身比重要小,其次是遍数要多,但漆膜要薄,多打磨。又轻又薄防水又好那么加上前面的工序最后成品的浮漂才最灵敏好用。油漆不一定要去比较有多硬,保证强度的同时要韧性好。

(六)做工与灵敏度的关系。浮漂的灵敏度还得看工匠的心态与自己钓鱼的心得,不愿认真仔细做好每一步骤的一般也不会追求高灵敏度,一个做漂的,他如果连做工都不在乎你还指望他给你在乎每一材料每一部分的那微量的重量差别?漂厂的一个主管告诉我,他们做漂时对最后出品的同一批浮漂那一点点自重的差别没一点概念,但是钓鱼人用着能感觉这批浮漂灵敏与否差别很大。

相关知识

影响钓鱼的几个因素天时、地利、风和、水色分


钓鱼.不仅要有一套理想的钓具,同时必须具备钓鱼的客观条件。有了钓具做好了钓鱼的一切准备只是具备了钓鱼的主观条件;到了现场,还要对当场的天时、地利、风和、水色等客观条件,进行审时度势的分析和研究,然后才能下定垂钓的决心,切忌盲目下钩.决心下定后,不要见异思迁、轻易改变,以免影响钓鱼效果。

一、天时

天气和季节对钓鱼的影响极大。从全年看,最适合钓鱼的季节,是农历三月至十月。俗话说:阳春三月好钓鱼,霜降前后正捉鳌。,意思是说:清明以后,天气逐渐由冷变暖,水温不断升高.鱼儿经过较长时间的冬休之后,开始转入寻食产卵的阶段,是鱼儿最活跃的阶段,所以好钓鱼.十月份以后,天气逐渐变冷,水温降低,鱼儿便开始从浅水区向深水区游移.其活动路线逐渐规则化,活动范围大大缩小,所以岸边钓取的机会也越来越少。特别是高温和严寒季节,鱼儿一般都停留在窝里.即便寻食也不离深水区。此时钓鱼只有深知鱼路或直捣鱼窝进行深水钓,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钓鱼要夏秋避高温,冬春避严寒。唯有大、小嘴鲢鱼和小杂鱼,不受或少受季节影响四季可钓。

从一天看,夏天和秋天,最适合钓鱼的时间是上午六时至九时和下午四时至七时.除阴雨天外,只有夏初、秋末才能全天钓鱼。冬天能钓鱼的时间是上午十点钟以后和下午三点钟以前。所以.夏秋钓早晚,寒冬钓午时.夏秋两季的夜晚也是可以钓鱼的.但鱼儿不如白昼活跃,同时需要准备钓灯〔最好选用矿工灯),照亮一段水域引诱鱼儿寻食吞钩。

一年四季若按温度掌握钓鱼时机,一般在15-30度之间为好,且要求温差相对稳定.不宜变化太快.夏秋季节,暴雨过后,空气新鲜,虽然温度较高,也仍然是钓鱼的好时机。

二、地利

这里说的地利是说钓鱼要选择一个好位置.不同的位置对钓鱼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几个人同在一处钓鱼,有人钓的鱼多,有人钓的鱼大,有人钓不着鱼,除了鱼饵的质量之外,最重要的因素是垂钓位置的选择。因此,可以说,位置的好与不好,是钓鱼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只要选择一个好位段.然后再设置一个引鱼来临的好窝子,就可以稳坐钓鱼台了。

什么样的位置才是垂钓的好位置呢?简单地说,是鱼儿经常游动出没的地方,也就是鱼路上。但具体到一个水库、一个渔场或者不同的江河湖泊,又有着不同的特点。

具体地说(I)经常给鱼儿喂食的地方,这种地方只要捣动一下水,鱼儿听到水响,不但不会被吓跑反而会引诱鱼儿迅速集中;(2)有生水流入的地方,鱼儿喜欢生水,是因为随着生水会给鱼儿带进食物;(3)靠近山脚下的洼地、塘库低洼处,常常因为有山水给鱼儿带进大量食物;(4)河流转弯处,流水与静水交叉的地方;(5)湖塘、水库堤甚凸出.水底地势平坦的地方;(6)水底杂草丛生的地方;(7)远避人畜、车辆走动的地方.(8)没有污染的地方等。这些地方都是鱼儿游动出没寻食的地方.是最好的钓鱼位置.

三、风和

风和日丽的春天,秋高气爽的秋天,都是鱼儿最活跃的天气,因而也是最适合钓鱼的天气。风对钓鱼的影响主要是指风对鱼儿活动的影响,因为风浪首先影响鱼儿的活动.然后才影响钓鱼。

风对鱼的活动有什么影响呢?当你看见鱼跃或听见鱼跃响声的时候,常常是风平浪静的时候。鱼儿跃出水面,扑刺一声,紧接着出现一个水波,由小到大、由高到平向四周扩散,这是鱼儿活跃的反应,是鱼跃引起的水动。这种水动是局部的不是风的影响。这叫鱼跃风不动。如果大风一来.整个水面出现层层波浪.此时是很少看见鱼跃的。因为风浪来了鱼儿便潜入水底不再游动.原来在浅水区寻食的鱼,也会因风浪冲击堤岸的影响迅速向深水区游去.特别是山塘、水库的鱼反应更加灵敏。这叫风大鱼不动。在这种情况下,再好的饵料也难以把鱼引过来。大风过后,水面仍然涟漪不断.但随着浪击声的减弱,鱼儿又开始活动了,逐渐由深水区向四周游散,寻找食物,却还不敢跳跃嬉戏也不敢靠近岸边。这叫水动鱼也动.只有风平浪静之后,鱼儿才能恢复常态。钓鱼要完全避免风是困难的。微风两三级.只要没有浪或有微浪,浪峰在0.1米以下,换上大漂也是可以钓鱼的。由此可见,钓鱼必须善观风色,善择时机。

雨,对鱼儿活动有无影响呢?回答是:没有影响。不但没有影响,反而能促使鱼儿活动,帮助鱼儿增进食欲。但是下大暴雨除外,雷阵雨除外,此时钓友最好不要外出垂钓。

四、水色

水至清则无鱼,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然而浑水也未必有鱼,钓鱼必须详细观察一般地说:清中带浊,水草、石子隐约可见,都是有鱼的。但是不同的水色,有不同的鱼.

怎样根据水色判断鱼情呢?实践经验是:青黄色,草鱼多;深黄色,鲤鱼多,深绿水肥、水光粼粼、泡泡直冒是鱼多水浅小鱼多,水深大鱼多,水深四五尺,大鱼小鱼都有捉.

上述概括,只要钓翁们细心体察。自然会深得其妙!

影响钓鱼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是钓鱼的机会却并不少;只要钓鱼爱好者把钓鱼当作一项有益于健康的户外体育活动,坚持锻炼,一年四季都可以钓鱼。风和日丽钓全天.烈日炎炎钓早晚,夏末秋初钓阴雨,雷雨过后钓新鲜。这些话虽不十分准确,却也道破了四季钓鱼的基本规律。

钓鱼过程中影响鱼饵选择的几个因素说明


从渔具的精选、装配,饵料的配制,直到实地操作钓上鱼的一系列程序中,鱼饵的作用是首位的。即使你有再精良的渔具、再高超的钓技,即使池塘中的鱼密度很高,若是饵料不对鱼儿的口味,鱼儿不闻不理睬,你的一切活动都是徒劳的。鱼饵在水中,首先是通过气味吸引了鱼,鱼朝着自己喜好的气味游过去,或是水流将气味流过来,鱼再用视力发现鱼饵的。所以说,饵料在垂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选用什么样的鱼饵,在垂钓诸环节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用饵是否有针对性,靠垂钓者在钓鱼活动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经验。

鱼饵的选用当否,受许多因素影响。

一是鱼种。不同的鱼,生来就有不同的食性。有的喜欢动物性质的饵,如蚯蚓、面包虫、螺蛳、蚱蜢、青虫等。有的则喜食饼类、谷类植物性质的饵,如用豆粉、谷粉、麦麸加工制作的饵料。

二是水质。水有较瘦的清水塘和较肥的浑水塘。有些塘里生长藻类植物多,又多有家禽、家畜的粪便,所以水色较灰、较暗、较肥;有的塘因远离人们的住所,无家禽家畜光顾,水的清澈度高,这叫瘦塘。瘦水塘的鱼见了饵料一是饥不择食,二是一喜食动物性质的荤饵。生活在肥水塘中的鱼吃饵比较挑剔,倒喜好植物性质的素饵。在不同水质的池塘中钓鱼使用的饵料不会相同。

三是气象。夏天鱼儿对饵料的需要和冬天寒冷天气对饵料的要求不同,甚至晴天、阴雨天对饵料的要求也不同;有风、无风的天气也会影响到鱼儿的食性。

四是气味。鱼对各种气味比较敏感,各自有独特的喜好。鲫鱼喜欢有芳香气味、甜味的饵料;罗非鱼、鲶鱼喜欢带有腥味的饵料;鲢鱼喜欢有酸味的饵;甲鱼喜欢有臭味的饵。气味也有浓淡之分,不同的鱼对气味有不同的要求。如鲤鱼喜欢较浓郁的气味,鲫鱼喜欢的气味要淡一些。气候冷的天气,鱼饵的气味宜浓一些,反之,则淡一些。水质不同使用饵料气味的浓淡也应不同。水质肥,水中微生物丰富,鱼饵的气味宜淡一些。清水塘、瘦水塘,使用的鱼饵的气味可适当浓一些。

影响钓鲢鳙的两个因素气温和气压分析


由于鲢鳙不耐缺氧,所以对气温和气压特别敏感。不了解这两点盲目出钓,很可能导致钓鲢鳙失败。

一、气温

鲢鱼喜高温,它最适宜的温度是22-32度,在这样的水温下,钓鲢如果方法和钓饵对路,定会大获丰收,如果水温低于20度时,鲢鱼咬钩率明显降低,水温在17度以下,鲢鱼一般就不咬钩了,但由于鲢鱼是滤食性鱼娄,用易于雾化的,鲢鱼对口的饵料,在鲢鱼密集的地方,较低的水温下,也有可能钓到鲢鱼,所以说水温是钓鲢成功与否的前提。

盛夏是钓鲢的黄金季节,初夏或秋天水面温度高于水底时,鲢鱼会趋温游到上层来活动,如果水温在17度左右时,它有可能咬钩,但咬钩的力量很轻,浮钓时浮标晃动信号微弱,这与夏天鲢鱼咬钩不同,夏天它往往表现为拉黑标。

炎热的夏天,许多钓友都认为,神仙难钓午时鱼,喜欢钓早晚,中午休息,其实这时是一天中的黄金时间,不过这时要比早晚钓深一点。

二、气压

鲢鱼不怕热,就怕天气闷,闷就是气压低气,压低会导致水中缺氧,这种天气人都会感觉到不好过,鱼就更不咬钩了。就是耐缺氧的底层鱼同样不咬钓。

水中的氧,大部分是靠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小部分是靠从空气中溶解,所以无风的早晨,水中氧气最不充足,这时垂钓定无收获。

夏天的中午,由于光合作用充分,如果再加上有风,水中溶氧充足,这时是钓鲢大好时光。

有时垂钓时,上鱼情况不错,在场地和饵料都无变化的情况下,鱼忽然不咬钩了,钓手们大都会从多方面去找原因,但往往忽略了天气变化的原因,雷雨前,有明显的湿闷,有时人尚未查觉,而鱼已经感觉到了,遇上这种情况最好收杆回家。

钓鱼决定线组搭配的几个因素


钓鱼可以算得上是一门高深的技艺了,虽然有些不懂门道的人也可以凭运气钓到几条鱼,但那好比瞎子摸象,没有一点真实水准,要想长期有好渔获的话,还是得从基础慢慢学起。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冬季钓鱼中的线组搭配技巧。

一、决定线组的几个因素

1.线组搭配,取决于鱼线的质量,理论上而言,几百一盘儿的线跟30,50一盘的线,质量肯定是不一样的。

2.线组搭配,取决于杆子软硬。理论上硬竿线粗,软杆线可以细点儿。

3.线组搭配,取决于钓鱼的技术。有些大师,全年钓大鲤鱼没超过1.5的主线,而有的钓友就没细过2.0的主线。

4.线组搭配也取决于季节以及鱼个体大小。这个一般钓友都能掌握,鱼大线粗,夏季粗线,春秋都会放小一号线。

二、选择线组的标准

基于上边多个复杂原因,其实选择线组就一个标准:那就是自己觉得有根就OK。有些个民间高手,一钓鲤鱼就4.0,甚至5.0主线加大力马子线,这么也钓好些个年头了,也没问题。有些个高手大师,全年都2.0甚至1.5以下主线,人也不总切线。这么多个选择这么多个搭配,其实选择的标准就一点,自己心里得有根,中鱼的时候敢使劲儿,不会总怕切线。

三、钓鲤鱼的线组搭配,供大家参考

春秋:2.0主,1.5子,2号千又或1号新关东。夏季:3.0主,2.5子,3号千又或2号新关东。

1.这两套线组,钓鲤鱼的时候心里是比较有根的,切线的时候比较少,至于是否因为线组粗细影响到渔获,这个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2.不喜欢哪个线号搭配都搞一堆,一是乱,二是增加成本,三是用处不大没必要。喜欢用硬杆子,即便是冬天,用1.0主线去钓鲤鱼,也没根,所以配那么多也是浪费。

四、对于新手朋友们的建议

1.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两套相对固定的线组搭配,一套春秋的,一套夏季的。

2.切线频率较高时,就适当调大一号线组。

对垂钓有影响的关键因素


影响垂钓的因素有很多,但这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应该就是天气因素了,尤其是温差,对垂钓的影响可是非常关键的。这就是为什么,不少钓友在刮风下雨的天气去垂钓,但最终的渔获却不理想的原因。钓友们一定要多关注气压、温度、天气等因素,然后调整自己的作钓策略,这样才能有好的渔获。

冬天的时候,气压通常都比较高,水中的溶氧量也比较丰富,那些在夏季对垂钓影响非常大的天气因素,到了冬天反而会小很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作用小了,只是因为在冬天的时候,它们的指标相对比较稳定,而且还较高,所以比较适合垂钓,影响因素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在冬季的时候,温差是不能忽略的一个因素,如果一天的温差较大,对垂钓的影响可是不小的。鱼儿是变温动物,所以当外界的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鱼儿也要调节自己的体温,来适应变化的水温,那么当温度变化比较大的时候,鱼儿的调整范围也要变大,这种调整对鱼儿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鱼儿的觅食积极性会大大降低,通常都是聚集在某个地方,不吃也不动,所以鱼儿自然就比较难钓了。

冬季造成温差较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寒潮来袭,气温大幅度下降,这时候的温差会变得非常大;二是寒潮过后会有一个升温的过程,但升温的前两天,温差会比较大。这种大幅度的降温、升温天气,鱼儿都比较难钓,垂钓的话,一般渔获都不怎么好。

但如果钓友们选择那些温差较小的天气出门垂钓的话,钓效还是非常不错的。像寒潮来临的前两天,或者是寒潮过后,温度稳定下来了,那种多云的天气最好。这个时候温差会比较小,鱼儿也会相对活跃一些,觅食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此时垂钓,很有可能就渔获满满了。

最后,如果钓友们非要选择温差比较大的天气出门垂钓,那就建议钓友们使用长竿短线,找鱼垂钓。因为温差大的时候鱼儿并不怎么活动,但如果能将饵料送到它们嘴边,那就没有不吃的道理了。

影响鱼类吃饵的三大因素


要知道,鱼儿并不是一直都在吃食的,它们也有食欲不好的时候,这就是为什么钓友们在垂钓的时候会遇到停口的原因。那么钓友们知道影响鱼儿食欲的原因有哪些吗?今天就跟各位钓友分享三个老钓手总结出来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钓友!

水质因素

如果钓友们所选的水域水质已将开始长出大量蓝藻的话,那么垂钓起来可是会非常困难的。水质太肥,鱼儿不用怎么活动就能吃到食物,自然就不会去吃钓友们的饵料了,因此,水质的好坏,可是判断鱼儿是否开口的第一步。

一般鲤鱼比较多的水质呈土黄色,因为鲤鱼喜欢拱泥,所以土黄色是比较正常的;草鱼多的水质呈青绿色,因为草鱼食草,粪便是绿色的,因此水色会发绿。但因为大多数的野塘或者是黑塘都是混养塘,所以水色为土黄色的最佳,其次就是青绿色,最差的是墨绿色。

水温因素

通常情况下,当气温低于8℃的时候,鲤鱼之类的鱼儿会开始停口,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此时钓友们能用红虫、蚯蚓之类的活饵垂钓,还是能钓到鲤鱼的,只是比较稀少而已。当水温高于35℃的时候,绝大多数的淡水鱼会不吃东西,但一些体质比较好的老鱼,仍然会觅食,所以钓友们只要配制那些老鱼比较喜欢的饵料就可以的,要以清淡为主。

季节因素

这里我们以鲤鱼为例。如果是在春季垂钓,那么直接开鲫鱼饵料,就能够两者兼顾;如果是在春末夏初垂钓,那就必须要开专门的鲤鱼饵料了;到了夏季比较炎热的时候,鱼儿的口味清淡,不少钓友会选择用嫩玉米垂钓,能够钓到草鱼跟鲤鱼;等到了秋季,钓友们就可以用大腥大香的饵料垂钓鲤鱼了。

不少钓友认为,春秋两季鱼儿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所以会用红虫来垂钓,但要注意,夏季的时候就不要再用红虫了,用玉米粒就会有非常不错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鱼儿的食性和食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钓友们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影响鱼饵配制的六个因素


配制饵料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也就是说,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要考虑的因素是:

1、所钓的鱼种是什么:配制饵料的目的是为了钓鱼,因鱼种的不同,他们所食的饵料种类也不同,如基于喜食蚯蚓,小米,麦麸和有香味的饵料,鲢鱼喜食有酸味的饵料,鲤鱼喜食有甜味的饵料,所以在配制饵料时首先要考虑所钓的对象鱼是哪种,然后再选料上,气味的调拌上因鱼而异,当然,有时不只是单纯为钓某一种鱼,在一处水域中混养着多种鱼,因此所准备的饵料也是多样的,通常的做法是准备多种干料,到时随用随配,灵活调配,有许多鱼也不是单一的食性,既食荤饵,也食素饵,一种饵料会适应好几种鱼的食性,这种情况也是常见的。

2、气温、水温情况:鱼的生活受着气温、水温的影响,鱼也像人一样,有它合适的生长温度。大多数鱼最适宜的气温是20~30摄氏度,超过35摄氏度,鱼基本上不吃食(少数鱼除外)。气温低于5摄氏度也很少活动,气温在0摄氏度时基本停止摄食,鱼食欲旺盛时食什么都有滋味,食欲差时,对食物就格外的挑剔,鱼也像人一样,天热时想吃素食,天冷时想吃荤食。所以,配制使用饵料时要考虑气温,水温的状况,气温高时,饵料多用素料,即多用植物性质的饵料,气温低时,多选用蚯蚓,红虫及家禽的内脏做饵料。不过,草鱼,鲢鱼是不怕高温的鱼种,气温在37摄氏度时照样十分活跃,食欲不减,荤食素食都吃,当然食素食的量大于食荤食的量。

3、水质因素:水质的不同会影响到鱼的生活,影响食欲,生活在不同水质的鱼对饵料的需求也不同,钓鱼人常把不同的水质分为“肥水”和“瘦水”,所谓肥水,就是水中所含的腐殖质较多,可供鱼食用的微生物,小昆虫,软体动物较多,瘦水中这些物质相对少一些,鱼常常缺乏食物,这两种不同的水质会影响到鱼的食欲,肥水中的鱼由于不缺食物,因此对饵料比较挑剔,因为他们的食性有习惯性,其他食料可能使他们感到生疏,因而拒食。瘦水中,因食物缺乏,鱼儿可能饥不择食,比较贪食,尤其是对动物性质的饵料尤为喜爱,像人们的饮食一样,吃素饵多了也想吃些肉食。在肥水塘中的鱼吃荤食多了也想换换口味,吃些素食。

因此,钓鱼人在肥水塘垂钓多用素饵,而在瘦水塘垂钓多选用荤饵。不过,若水质过肥,水中腐殖质太多的话,水中的溶氧量低,氧气不足会影响到鱼的生活,自然也影响到鱼的食欲,因此说,在肥水塘钓鱼配制饵料尤为重要,要精心,要多准备一些不同物质成分的饵料,以供鱼选择食用。

4、季节因素:季节的不同会影响到鱼的生活。不同的季节也就有不同的气温和水温。气温和水温的不同也会影响到鱼的食性的变化,不同的季节使用的饵料截然不同。

5、水面的面积大小:水面的大小与配制使用饵料也有关系,水面大选用饵料的成分是粗放型的,水面小,选作配饵的原料是精致型。这是因为水面的大小与饵料的用量成正比关系。水面大,用料自然多,若在水库湖泊中钓鱼,常常是一次使用10多千克,20多千克的玉米,豆类,饼块,这些原料价格便宜,若用麝香米,麝香水或酒泡小米是不划算的,而在小池塘中垂钓,自然用质量较高的饵料,因此说,水面的大小关系到饵料的用量和质量,到什么水域钓鱼,就准备配制什么饵料,水面的大小是配制饵料应考虑的因素之一。

6、水的深浅度:水的深浅情况与使用饵料也是有关系的。

水浅,如2米以内的水深,饵料入水后部分会沉入水底,悬浮在水的中上层的饵料较少,投放诱饵时,对使用什么样的打窝器没有特定的要求,篮式打窝器,锥形打窝器均可。

若是水深超过3米,必须使用锥形打窝器,因为锥形打窝器可以沉到水底,只有打窝器的尖部触及水底的泥沙时,打窝器才张开,此时,打窝器中的饵料完全沉入水底,在水的中上层是没有饵料的,此时若用篮式打窝器就不行,篮式打窝器接触到水面后就翻到了,饵料便倒入水中,饵料慢慢往下沉,在下沉的过程中,部分粉状饵会四处扩散。若是水中有波浪,饵料分散的更快,沉到水底的可能就只是很少的饵料了。

水的深浅鱼使用饵量的多少也有关系,水浅,可以少用一点,水深就应用量大一些,这是因为深水的光线差,鱼饵很难被鱼尽快发现,饵料量大些,影响力就大些,诱食的效果自然好些。即使是钓饵,饵团也应大于在浅水区垂钓的饵团。

分别介绍一下这些状态粉的原材料及其制作工艺


在配饵时,有一个公式,基础饵+主攻饵+状态饵,基础饵和主攻饵,这个大家伙都知道,那么状态饵,大家一般了解的也就是拉丝粉、轻麸、粘粉、雪花粉这几类,要说作用,大家都了解不少,但是要说怎么用,或者说能用好,这就不好说了;今天,就分别介绍一下这些状态粉的原材料及其制作工艺,这些了解了,对状态粉的使用,也就很轻松了。

一、拉丝粉

拉丝粉,也称为面筋分、元粉,是面粉清洗、过滤后的残留物,进行烘干、打磨后产物,因为含有大量的额小麦纤维,所以具有很强的粘附性,饵料想要打的黏、软,附钩性要好,那么拉丝粉就很有必要了,网上也有很多拉丝粉的介绍文章,这里就不多赘述了,有兴趣的钓友不妨了解一下。

二、轻麸

轻麸一共有三种,第一种,在传统的饵料配置中,指的就是水稻、麦子,打磨出来的麸皮,晒干之后磨碎成粉,因为谷壳轻、密,基本上不吸水,在过去,商品饵不盛行的时候,有民间钓友将其和种饵掺杂在一起,用来减轻饵料的比重,同时,这些谷壳,自带谷香味,但是适口性很糟糕,除了做草饼、糟食外,使用范围很窄,所以除了部分地区,将其制作草鱼、鲢鳙窝料之外,其他的用途基本上都已经绝迹了。

第二种,用麦麸烘干后打磨成粉,膨化后切片,多呈现为片状、颗粒状,密度极大,比重极轻,不吸水,和其他饵料混杂之后,整体吸水后,因为结构原因,会纵向膨化,因为不怎么吸水,添加的比例越多,饵料比重越轻,雾化越好,不会越打越黏。

第三种,富纤维织物的杆茎快速烘干后打磨成粉,比如高粱、甘蔗残渣,经过快速烘干后,直接磨成粉末,和小麦纤维不同,这些粉末和其他饵料粘附在一起后,进水后会形成絮状,不膨化,但是也不吸水,比重也非常轻,和其他轻麸一样,添加比例约多,饵料越轻,雾化越好,刽越打越黏,但是缺点是成本比较高,同体积的轻麸,富纤维类轻麸比麦麸类轻麸贵一倍以上。

三、雪花粉

雪花粉是马铃薯(土豆)提炼的淀粉,烘干后膨化后切片的产物,因为其工艺,是迅速脱水烘干,快速膨化,所以和其他饵料粘附在一起时,吸水后,会慢慢膨胀,不像轻麸一样,会快速附和、膨化;过程相对缓慢,在水中会层层脱落雾化,因为马铃薯的淀粉颗粒直径比麦麸的颗粒直径细小的多,所以用雪花粉混杂的饵料,适口性比轻麸要好很多;打揉的次数多了,饵料会变得黏、软,这和轻麸有本质的区别。

四、粘粉

粘粉,是马铃薯淀粉和粘合剂,按比例添加在一起后的混合物,粘合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可食用的白胶,如果直观的介绍,就是淀粉和可食用壁纸胶按比例混合后,其效果和粘粉没什么区别;都是吸水后,会产生黏性,但是不同于拉丝粉的小麦纤维,粘粉和饵料混杂之后,主要作用是粘合,因为其本质就是一种胶,所以用的越多,饵料越黏,越不容易雾化,掌握不好比例,很容易把饵团变成死饵。

以上,就是常用的状态粉原材料,还有他们的制作工艺,以及其具体功效,掌握了这些,在配饵的时候,先不说添加比例多少,就其效果,我们就心里有数了。

温差是影响冬季垂钓的关键天气因素


影响钓鱼上鱼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天气可能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种,有时钓瘾上来刮风下雨下雪都忍不住去钓一钓。但是我们依然要关注比如气压、温度、温差、阴晴天等因素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作钓策略。

在冬天,气压一般相对较高,水中的溶氧量也十分充足。在夏季这些对垂钓影响非常大的天气因素到了冬季反而考虑较少了。这并不是它们的作用小了,而是因为在冬季它们指标十分稳定,而且指标较高,非常适宜垂钓,所以基本可以不考虑它们。

而在冬季,温差却是不能不考虑的因素,如果温差过大(昼夜温差大于12度),对垂钓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这是因为鱼是变温动物,当外界温度变化以后,鱼要调节体温,以适应水温的变化,当温度变化太大时,鱼的调整范围也大。这种生理调整对鱼来说应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它们觅食进食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一般会聚在一个地方,不吃也不动,所以鱼就非常难钓。

在冬季造成温差剧烈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寒潮来袭,会引起大幅降温,温差会非常大。二是寒潮过后,有一个升温过程,在升温的前两天,温差比较大。这种大幅降温,大幅升温的天气鱼都非常难钓,出钓效果不会太理想。

而在温差比较小的时候,垂钓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比如寒潮来的前几天以及寒潮过后温度稳定下来后,以多云天气为好。这种时候,温差会比较小,鱼的觅食积极性会比较高。

如果在温差大的天气出钓有没有什么办法钓到鱼呢?这里推荐一个巧门,就是用长杆短线找鱼钓。温差大的时候鱼不怎么动,但是把钩饵送到它跟前它还是会吃的。戳草空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冬季浅水钓鱼影响渔获的五个因素


在水深三十厘米的水域作钓时,中鱼很少,但能够看到很多鱼儿游来游去,说明水中有鱼,但是鱼儿不咬钩,这是什么原因呢?一般来说浅水区垂钓主要有以下因素影响鱼获。

1、浮漂的影响

浮漂的颜色过于鲜艳,为了便于观察,浮漂的漂身与漂尾等都涂有红色,绿色、蓝色等荧光色,太过于鲜亮醒目的颜色在浅水中就更加明显了,不光人能够轻易的发现,鱼儿也容易发现,警惕心防范心理更强了,导致浅水鱼难钓。

2、风吹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浅水区作钓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风吹到水面,浮漂随水波起伏晃动,鲜艳的颜色,本来就让鱼儿防范心理很强,鱼和漂几乎处于同一水层,鱼儿就不敢去吃饵了,这也无形中增加了作钓的难度。

3、钓组的影响

漂脚与坠离的很近,尤其是细长漂,加上钩距的距离太近,在潜水中即使是很细的钩,线在水中也有很大的影响。鱼儿就是在钩饵边徘徊也不吃饵,毕竟浅水区,人能够看到鱼儿的动静,鱼儿也能感觉到人的存在,所以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不敢吃饵。

4、人影、说话声、竿影、风声等噪音对鱼的影响

钓鱼时最重要的就是安静,一点小的动静,都有可能吓到鱼儿,就连小声说话的声音都可能对鱼儿造成影响,在水中翻腾,搅动浑水,受到惊吓的鱼儿就更不会有心思去吃饵了。

5、其他因素影响

浅水区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氧气的含量丰富,水中的微生物多,鱼儿的天然食物也比较多,因此不着急吃饵,另外水质,天气,饵料也是影响浅水区作钓的原因。

既然知道了影响浅水区作钓的因素,那么我们也要找准办法和策略,争取有更多的鱼获。首先就是浮漂的选择,放弃那些颜色鲜艳的浮漂,尽量选择接近水域颜色的浮漂,越自然越好,浮漂只要能够让鱼没有察觉大胆吃饵就行了。也可以自制浮漂,利用麦杆,玉米杆,麻杆等材料,也会有不小的收获哦!如果是新手钓技有限,也制作不了这种自然漂还是使用常规的浮漂,这样可能更适合自己。

除了浮漂的影响,还有就是在垂钓的时候要尽量保持安静,尽量少说话,走路的动作一定要轻,远离水边,远离钓位,静静等候。浅水区要打轻窝,仍几粒饵料即可,钓组的选择要使用短主线,轻坠,小钩加细线。

还有一些钓友浅水垂钓的经验,大家可以尝试。浮漂改为自然色的小泡沫漂,垂钓时用该鱼塘底污泥涂抹,使浮漂由白色变成黑灰色,这样鱼儿就没有那么大的戒心了,避免了受到惊吓,吃饵的效果也会更好,鱼获也不会少。浅水池塘钓鱼,一定要掌握好技巧和良好的心态,不断的调整作钓的方法,善于钻研,发现,积累经验,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