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方法与技巧。

好多钓友都喜欢漂体小,吃铅大的鱼漂。今天一个钓友在外跑车,回来看我做漂,被一只比较大的漂子吸引。因为物有所主,不能答应,现场制作一个坯子解围,呵呵。他的要求就是不想要过大的漂,载铅量一定要大,我笑着说,我从网上给你买几只eva的空心漂,呵呵呵,笑话。

每每在渔具店里,老板都会说,某个漂,载铅量能达到多少克,老灵了等等等等。真的需要一只如此载铅量大的漂子吗?我用一个公式和几种鱼情来举例分析一下:

负重比:载铅的克数除以漂体的自重,这个大家都知道。如果鱼漂的负重比数值越大,而体积越小,习惯上说这个漂的灵敏度高。而体积大,载铅量小,自重大,那么这只漂就很顿。其实这个负重比是有一个范畴的,不能无限制的大和小。一般d友都认为,负重比的数值在2.0的时候,漂的表现是比较好的可以过滤杂口,动作真实。而在超过3.0的时候,只要在窝里由鱼游动,恐怕漂都会动个不停,呵呵呵。而小于1.0的时候,吃口前的信号,和一些向上的动作,基本不能及时很好的传递给钓友。所以,这个数值,一般在1.53.0都是可选的。至于漂型和负重比应该怎么结合来看,以后发表个人见解。其实鱼漂的主要还是要看个人的钓鱼习惯有的动作,在他人看来不能提竿,而你却知道这个信号就是鱼口。别人的漂,你认为不是鱼口,而人家提了,有鱼,呵呵呵。就是自己的漂,自己去读,自己的经,自己能念明白。所以,不要去追随什么好用不好用,能有几只读得懂的鱼漂就可以了。

鱼情和鱼漂:极端现象冬季钓鱼。肯定是高灵敏钓组,小钩细线小漂,负重比要足够,能达到2.5,不用2.0的。因为冬季鱼的吃口肯定是弱了,空气低压和闷热同样属于极端天气,要选什么样的漂,你懂的,呵呵。假若大鱼小鱼一起进窝,用的载铅量很小,负重比极高的鱼漂会什么样呢抛钩后,饵料在下摆的过程过程中不断的有动作,因为下摆太慢,小鱼嗖嗖的啃个没完。到底了,还没有稳定,大鱼在水下试口了,提还是不提??????我晕!!!!所以,这个时候用载铅量大一点的漂,让铅皮带着饵料迅速穿过杂鱼层,稳定钓友的心态。并在饵料落底后过滤钓其他的杂鱼和目标鱼的假口,当有真实的吃口出现,挥杆刺鱼。每个人不能都是大师,此时,需要的是一颗稳定的心态,你懂的,呵呵呵。

所以就有了塑料空心漂、羽毛漂到现在现在一定要有内絮的芦苇、纳米、巴尔杉木、综合材料等等。原因就一个一只好的漂要在个头大小适当的时候,有个合适的负重比。纳米的漂负重比很高,好的巴尔杉木负重比也不小。而芦苇的负重比相对来看,是比较低的,而某个品牌的却说是最灵敏的,绝对不是这样负重比和个头搞的很合理。因此就有了天价。到这里,我想钓友能明白了:好用的,不一定是最灵敏的;读懂自己的漂,是最关键的。

我的做法:为了把纳米的灵敏,和巴尔杉木的稍顿结合,于是我用纳米材料和巴尔杉木综合起来使用。这样,避免顿,又避免过灵让真实的信号传递

扩展阅读

影响浮漂灵敏的几个因素自身材料和工艺分析


(一)钓友喜欢用倍数(吃铅的重量除以自重的结果)这个词来形容浮漂灵敏与否,这本身就是一种误区。吃铅0.6克的极细身大棚漂,做到1.5倍就可以称高倍,吃铅四五克的超大漂,做到四倍也是低倍,大棚漂的1.5倍比很多三倍的标准大鲫鱼枣核漂要灵敏的多,动作出的也要夸张,所以倍数是相对的,仅限于比较两只外观、体积都一样的漂,对于这样的,那么倍数高的灵敏。至于说那么我钓啥鱼都用大棚漂那是理论玩傻了,大鲫鱼枣核可以用0.8的主线,大棚漂可以用0.3的主线,但是你把大棚漂安在0.8的主线上,线组都绷不直还谈啥灵敏?所以这是实际垂钓的问题,今天不讨论。

(二)同等体积的浮漂,越轻越灵敏。所以把浮漂做轻是提高灵敏度的关键,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一般不做漂的人习惯认为漂身材料做轻是关键,其实漂脚和漂尾的选材对于浮漂灵敏度的提高不差于漂身材料。对于一支浮漂的成本,漂脚漂尾的成本比漂身材料的成本要大的多,漂身材料是最便宜最不值钱的,别听忽悠啥南非巴木以为多珍贵似的,其实用的基本都是南非巴木。

(三)浮漂材料与灵敏度的关系。传统的认为芦苇灵敏、巴木中庸、羽毛稳定的观点其实存在误区,常说的芦苇在做漂中有大概这么几类:南荻、云荻还有芒草等,芒草个人觉得不上档次不提了,荻类选材应该遵循表皮薄而光滑均匀、内瓤饱满而密实。有表皮的材料很大一部分自重都在表皮上,当然,强度和硬度也是靠表皮支撑的,芦苇不打磨、羽毛不去皮基本上都比优秀的巴尔沙目漂胚沉一些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芦苇灵敏巴木中庸这一说法,不管你用芦苇还是用巴木去做同样一只枣核漂,漂脚漂尾都一样的话那么只要你漂身做轻就可以很灵敏,而芦苇通过认真选材仔细打磨、巴木通过脱脂(其实就是高温烘干一段时间)和漂白,都可以做到很轻,所以只要功夫到位,喜欢芦苇还是喜欢巴木是个人审美的问题。不过芦苇的一大突出优点在于表层的强度,这一点在细长身浮漂上尤为体现。

(四)漂脚、漂尾材料与灵敏度的关系。其实对于一支高灵敏的浮漂,漂脚、漂尾的自重能占很大一部分,我测过普通的一元多一根的不上漆的漂尾玻纤,先径0.4、元径0.8、长度24厘米,它的自重是0.25克,而好的台湾同尺寸自重大概在0.12克,这就是一倍的差距,漂脚碳棒同样。这俩加起来,对于一个自重0.几克的浮漂来说,已经是多大的比重了?当你自己做漂的时候纠结多打磨一下芦苇漂胚让它减轻0.0几克,降低强度的同时有换好漂尾好碳棒来的更好吗?啥样的漂脚漂尾算好的?简单一句话是弹性最好比重最小的,往细了说,直是肯定的第一要求,漂尾透光性要好,漂脚漂尾的弹性均匀而且弹性出色,弹性不好容易爆漂。用打火机将做漂用的碳棒烧开看看纤维密度, 好的碳脚,纤维更多更密。然后弯成圆形,好的漂脚没有不圆的地方。

(五)油漆与灵敏度的关系。油漆要做轻,首先是油漆本身比重要小,其次是遍数要多,但漆膜要薄,多打磨。又轻又薄防水又好那么加上前面的工序最后成品的浮漂才最灵敏好用。油漆不一定要去比较有多硬,保证强度的同时要韧性好。

(六)做工与灵敏度的关系。浮漂的灵敏度还得看工匠的心态与自己钓鱼的心得,不愿认真仔细做好每一步骤的一般也不会追求高灵敏度,一个做漂的,他如果连做工都不在乎你还指望他给你在乎每一材料每一部分的那微量的重量差别?漂厂的一个主管告诉我,他们做漂时对最后出品的同一批浮漂那一点点自重的差别没一点概念,但是钓鱼人用着能感觉这批浮漂灵敏与否差别很大。

钓线的对比以及优劣分析


一、钓线和钓丝

从钓线的外观看,钓线可以分为线和丝两种。线是用两股或两股以上的单纱或丝一次或多次合并加捻而成,而丝

则是独此一根。钓丝的制作方法,通常是将原料熔融后,从特制的喷丝孔中挤压出来,经冷却、牵伸、卷绕等加工后 制成。这样制得的钓线为透明状,伸长率较小且具有较强的拉力,特别适于做钓线使用。还有,此种钓线的内部结构比较紧密且内外一致,因而其强力是同钓丝的截 面积成正比的。我们平时用的钓线,绝大多数是用熔融法制成的单丝,不透明的尼龙线特别容易粘水,已很少用做钓线了。由此可见,我们平时所说的钓线应叫做钓 丝才对,不过大家习惯地将钓丝称作钓线,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二、尼龙和锦纶

钓友们经常把钓丝叫作尼龙丝,而把多股的尼龙线叫作锦纶线,有些报刊上也出现这种常识性的错误,实在是匪夷所思。

尼龙和锦纶的关系,就好比诸葛亮和孔明是一个人一样,只是名字、叫法的不同。尼龙、锦纶是一类物质,是聚酰胺类物质的总称,它的内部又视聚合体中碳原子的多少和聚合度的不同,又有很多种类。尼龙除锦纶外,还有耐纶、卡普纶两个名子,只是这两个名子不大为中国钓友所知罢了。

三、钓线的号数和强力

钓友们都知道,钓线的号数是用来表示钓线粗细的,号数越大,钓线就越粗。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钓线的号数相差多

少倍,其直径就相差多少倍。实际上,钓线的号数是和钓线的截面积成正比例关系的。一种钓线的号数是另一种钓线号数的多少倍,这种钓线的截面积和强力就 是另一种钓线截面积和强力的多少倍,而这种钓线的直径却只有另一种钓线号数倍数开二次方。比如2号线的截面积和强力是1号线的2倍(受加工工艺影 响,2号线的强力实际上只有1号线的1.8--1.9倍),而直径却只有1号线的1又2的根2次方倍。前面我们提到过,尼龙有很多种类,即使是同一种类, 各厂家生产工艺水平有好坏,材料的聚合度不一样,反映到钓线1/2的抗拉强度上就有较大差别,所以以上的讨论是以同样材质或同样品牌为前提的。

四、尼龙钓线的透光与折射

钓线透明了,人不容易看得清楚。由此推测,鱼也不容易看得清楚了。也有行家认为,鱼嘴前面的部分正好是视觉的盲区

,透明线的隐蔽郊果和有色线比并没有多在实用价值,透明线只是生产厂家和商家迎合钓友们的心理而特意制作的。还有人提出,透明线存在纤维透光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钓线变得明亮,更容易被鱼发现。为此我作了一个小实验:在黑暗环境中把钓线贴开亮的手电筒的镜面上,用手捂住镜面,这时在钓线一端的横截面上出现了一个十分清晰的亮点。我猜测,这便可能是所谓的纤维透光现象。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粗钓线的光点儿较大,以透明的富丝达线为例,4号线在距光源10 厘米处才看不到亮的光点,0.6号线在距光源5厘米处就看不到了。而且钓线打结、缠绕后可见光点儿几乎完全消失。此例说明,尼龙钓线的纤维透光现象对 垂钓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光线从空气中进入到水里,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便是光的折射现象。尼龙钓线也能透光,和水的折射率不同,水中钓线的折射光会不 同于水中的折射光,从原理上说易于被鱼发现。但是,因钓点的水一般比较混,深度多在0。5米以上,钓线上折射光的一点儿微弱差异对垂钓的影响是微不足道 的。

五、钓线的老化问题

所谓老化,是指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能逐渐变坏的过程,几乎所有的钓线都存在老化的现象。尼龙钓线的耐日光性能较差,

它们的老化程度主要是随日光照射强度和时间而定。据资料介绍,尼龙材料在日光照射200小时以后强度会下降36%。在避光、室温下,钓线也有一定程度的老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钓线的包装上 注明生产日期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我们还应看到,各厂家的生产水平参差不齐,钓线的运输和保管水平也不一样,仅凭生产日期来断定老化程度是不可靠的。我们 认为,钓线只要外观光洁度好,是很正常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用于拉扯强力适当,触摸折绕有很较好的柔软性,就可以认为尚未老化。我们还认为,钓线在避光、室 温下存放5年以内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六、钓线的记忆

把记忆这个高等动物才具备的词用于钓线显然是一种夸张。笔者认为,无论是有记忆还是无记忆,最主要的一个要求

,就是恢复顺直状态的难易程度。也就是钓线的柔软程度,容易被拉直。

七、钓线的软调和硬调

常见一些印着外文字母的钓线上有软调字样。凭想象,软调不外有两种意思,一是线质柔软,二是用于软调竿。

其实,稍有些力学常识和垂钓经验的钓友都可以看出来,这纯属画蛇添足之举。因为好的钓线本身就应该是柔软的,就竿线搭配原则来说,应是线的抗拉强度略小于竿的强度,和调性没有什么关系的。

八、好坏优劣话伸长

钓线受拉伸长过大,内部会产生空穴,线表发白,经径变小。尼龙钓线的初始模量低,容易伸长,还可能使鱼咬钩的信号

传递不及时、不清晰,这使得伸长率大的钓线不适合于海钓。钓线的伸长也有其有利的一面:长的钓线就像一根长长的弹簧, 自动的协助钓者发挥遛鱼作用。钓线越长,拉断钓线所需移动距离(超出钓线长度之外的距离)就越大,拉断钓线所需作的功就越多。鱼的体力消耗也就越多。不少 钓友认为,钓线越长,拉力越大,这是完全错误的。海竿用线以伸长率较小为好。日本的海钓最普遍的线是绦纶线,它的伸长率较小。对于手竿用线,笔者胆敢武断 地说:在线的抗拉强度、线径、透明度和柔软度相同的情况下,有一定伸长的比完全没有伸长的线好!日常垂钓中人们之所以不喜爱伸长率大的线,是因为伸长率大 的往往伴随着强力低,因为合成纤维和长丝都分为高强低伸、中强中伸、低强高伸三种。

试漂盒制作,每个浮漂的吃铅都心中有数


做试漂盒的源于从某宝上买的漂,其标注吃铅量与试剂吃铅量相差甚大,所以找材料开工~~

年前,同事送我一根420的矶钓竿,非常感谢我的同事,他把竿盒子和两个轮子都给我了,取其盒子

盒子是塑料的,不知道什么塑料,反正不会侧漏,嘻嘻~~

地板砖60的,这盒子貌似80公分,够用了

工具一把枪,胶棒

胶枪,家庭必备小工具,好使

胶枪加电了,三分钟热了,这宝贝就是好使,哈哈~~~

盒子两端的盖子,两个盖子上分别有俩气孔,装水就不能让它出气了,堵上

先滴在里面一层

外面也来一滴

一个盖子俩眼儿,封闭完成,胶凝固了,开始连接盖子和盒体

顺着盖子的凹槽快速打上一圈胶,但必须保证胶的厚度和均匀度,这样才能避免发生漏水

这个步骤纯属找个心里安慰,既然有这步,就又有了下一步

用棉签棒把边缘处理一下,等胶凝固好了,用刀片割下边缘多余的胶

装水,测试一下

完美,地面干巴巴滴

试漂盒做成咧,另一端的盖子没做处理,为了以后再漏水,再重新做

叫它试漂盒而不叫调漂桶,因为这个主要用来测试新买漂的吃铅量,而后记录在册,用漂做到心中有数

介是以前记录滴,选漂有针对性,而且也可以知道商家标注的吃铅量准不准,一味相信标注的吃铅量太不靠谱,我遇到过

先试个漂

沉底了吧

减铅皮,再来

露出两目了,在加点儿铅,平水了,好了测铅重

小电子秤上场,称重带太空豆,八字环,主线十厘米左右共2.77克

商城标注三号漂吃铅2.66克,可见厂家对产品的用心

试漂盒制作完成,试出每个漂的吃铅,心中有数,漂无虚发。

十四鲢鳙吃饵时浮漂的反应分析


也许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体力的漂相,一种是没体力的漂相,我说的是钓鱼人的体力。

14.1.:对于体力好的人

或者不吝体力的,只要浮漂有微小的异动就要飞速提竿,这样也不是没有道理,钓鲢鳙不像钓鲤鱼,鲤鱼直奔饵料而来大嘴一张往下一扣把饵料吞进去,鲢鳙是围绕着饵料下方在空钩的附近大嘴一张一合,直到那个空钩浑水摸鱼的进了嘴。这事一想就闹心,你倒是麻溜一口赶紧吞钩啊。

可它就是不吞钩,就那么吸啊吸,吸得浮漂轻微的晃动,或者在铅皮座以上的位置游来游去的蹭了钓线引起浮漂左右晃动,也不排除鲢鳙刚把钩子吸进嘴里就感觉异样就要轻轻把钩子吐出来,这个时候,猛力提竿,雷霆一击,是极有成效的,是有很大可能钓不着也刮着鲢鳙的。即使刮不着那动作也很有气势,也能吓旁边一跳一跳又一跳。这种方案很累人的,第二天膀子会疼。

体力指数:10

敬业精神:10

疲劳度:大

饵料消耗:多

成功率:小

造型:刚猛

总收获量:多(包括鳞片)

14.2.:体力不好的,

或者比较懒的,那就等大顿口和黑漂。

鲢鳙比猪还傻,只要有吃的,他就在那不停的吃吃吃,直到把钩吸进嘴里,感觉异样往外一吐,嘿,没吐出来,挂在唇边了,它轻轻一摆头,那就是一个大顿口,或者黑漂了,

这时候柔和的抬竿,短促的一刺,轻轻的牵离窝子是最明智的选择,等鲢鳙感到疼痛和恐惧的时候会加速逃逸,但绝不是草鱼那种奋力一冲,也不会鲤鱼那样誓死顽抗,也就三五回合就翻白了。

还说我跟牛牛瞎吧吧在朝阳这次,我们试验了一下,没有三目以上的顿口不提竿,浮漂就在那不断的颤动,最后总会有个大顿口,每一口都上鱼,从不跑鱼,当然,也许那个水库的鲢鳙密度太大了。这种方法很悠闲,不紧张。

体力指数:5

敬业精神:8

疲劳度:小

饵料消耗:少

成功率:高

造型:潇洒

总收获量:还行(不括鳞片)

14.3.小鱼儿的黑漂和鲢鳙的黑漂

有很多时候,黑漂了,振臂一抬,空竿,还差点把手崴了。经常可见钩尖上有细小的鳞片,我们就说鲢鳙来啦,都刮到鳞啦,有时候钩尖上还有不明条状物,我们就说刮到鲢鳙肉啦。我真不忍心打破这美好想象,我真不忍心说出实情,其实,这种情况,基本都是小麦穗鱼的悲惨遭遇。拿钩子穿过麦穗的肚子实践一下马上豁然开朗,有点残忍。

这种不上鱼的黑漂多数是白鲦、麦穗这种小鱼造成的,特点是比较贼比较快,往往还是加速进行的,加速度还不固定,视觉上像暗夜里墙角的小偷没等看清就不见了,因为小鱼吃饵就像馋嘴的孩子或者见到骨头的野狗,唰一下冲上来,唰一下跳出去,又像原子里面的电子,围绕中心做剧烈的不规则运动。

而鲢鳙的黑漂是从容的、优雅的、仪态万方的,鲢鳙在饵团下像一位英国绅士喝汤一样不紧不慢的吸,钩子在嘴里的异物感的时候,也应该是轻轻摆头、慢慢黑漂,沉稳的漂相就像伸手拂去脸上的柳絮,绝不是挥掌拍死腿上蚊子的感觉。

同理,那种三目四目的下顿或者横漂斜走或者顶漂不停,只要是从容的、优雅的、仪态万方的,绝大多数都是鲢鳙造成的。

具体小鱼儿的漂相是如何贼、鲢鳙的漂相是如何从容,在V=V0+at中真的难以给出量化的数字,只能靠自己来慢慢品位。

原则上有体力的漂相和没体力的漂相都是可以追求的。

当你是个老手了,当你说麦穗的漂相真贼,咱俩就能相视会心的一笑。

分析鱼咬钩吃饵时浮漂的漂相种类


我们常说的漂相就是浮漂的动态表现,是浮漂的静止状态被扰动后的表象。之所以说本帖是基本分析,因为本帖分析浮漂动作原因只是大多数情况,也就是常见的、具有共性的一些现象分析。下面就浮漂常见的几种典型动作的产生原因进行粗略分析。

一、黑漂

黑漂是钓友最愿意看到(没有之一)的浮漂动作。但是,实战中却经常出现黑漂不中鱼的情况。非人为因素产生黑漂的原因就两种:一是鱼身体碰撞渔线;二是鱼牵拉饵钩。

第一种情况比较好判断,鱼撞线导致黑漂后,浮漂会快速恢复到原位。如果鱼摆尾或扇鳍(均未触碰渔线),浮漂会摇晃,如果鱼体较大浮漂会大幅度摇晃,甚至上下沉浮,但是不会形成黑漂。

第二种情况有比较复杂,就实战中经常遇到的情况进行分析,有以下几种:

1.鱼就饵后将饵钩吸入或吞入口内,但是鱼并未离开原地。当钓目较低(比如两目)、鱼体较大的时候,虽然鱼没有离开,但是也会黑漂。因为大鱼吸(吞)饵的距离比较长,钓目又比较低,这就表现出黑漂。这种黑漂的特点是沉稳有力,但浮漂下沉速度不快,看上去有弹性。这种情况下,假设钓目很高,那么可能是一个大幅度的顿口。这时提竿基本是没跑了。如果没中鱼,也一定有挂到东西的感觉。那很可能是你用的鱼钩太小了,或者鱼钩太钝了,刺不进鱼嘴,你提竿把鱼钩从鱼嘴里生生拉出来了。

2.鱼把饵吃进嘴里后离开,浮漂被鱼拖入水中形成黑漂。这时的漂相是,浮漂先有一个小幅顶漂或小幅顿漂,紧接着就有力、快速地沉入水中,感觉浮漂似乎要一下子窜下水中很深的样子,而且浮漂有时是斜着下去的。这种情况如果不是钩子太小或太钝,应该没有不中鱼的情况。因为所谓的死口基本都是这样形成的。死口还空钩,那你运气得背到什么程度。

3.鱼含着饵钩(就是没有全都吸入嘴里,只用嘴唇夹着)离开,浮漂同样出现黑漂。这种情况与第二种黑漂很相似,但是有不同之处。浮漂先是上下抖动,而不是顶漂或顿漂。这种情况多半是遇到了有实战经验的鱼,警觉性较高。鱼吃饵前先试探,所以浮漂上下抖动;试探后仍不是百分百放心,所以先含在嘴上,等确认没危险了再全部吃入。这时提竿也会中鱼,但是鱼钩一般只是挂在鱼唇的边缘很薄的部位,稍一用力就把钩拉掉了。黑漂跑鱼多数都是这种情况。所以,浮漂上下抖动后黑漂不能提竿早了,要略晚一点提竿。钓罗非常遇到这种情况。

4.小鱼咬着饵也会形成黑漂。小鱼嘴太小不能把饵钩吃进嘴里,只是咬住饵团的一小部分,如果饵团较硬、较粘,小鱼会用力撕咬,这时就会把浮漂拖进水里。小鱼黑漂特点是速度快,幅度大,但是没有力,而且黑漂后浮漂会马上上浮回位。这种黑漂出现就不要理它,提竿必空。有一种特殊情况,因水底不平,有包有坑,有时小鱼恰好把饵钩拉到坑里,浮漂就不会上浮。这种特殊情况只有底钓才会出现,浮钓的话浮漂一定是要上浮的。

5.双飞黑漂。两条鱼同时咬钩,各向不同方向拉扯饵钩形成黑漂。因为两条鱼拉扯,这时的浮漂会出现连续的顿漂,接着黑漂。这时提竿多数是双飞。

二、顿漂

顿漂是最容易抓口、也是钓友最希望看到的浮漂动作之一。鱼在吸入(或吞入)饵钩时需要用力,饵钩入嘴后就不再动了,饵钩运动的距离比较短,所以浮漂表现出来的动作是有力的向下一顿。顿漂也有多种情况:

1.有力、沉稳顿漂。这是典型的吃口,通常浮漂会先有一些小动作。小动作是鱼试探饵所引发,鱼的种类不同,试饵的动作也不一样。鲫鱼是一下一下地试探,所以鲫鱼顿漂前先是浮漂小幅度有明显时间间隔的上下动作,几次之后才有顿口。罗非鱼则是连续不断地边试边尝,浮漂则是连续上下抖动,力度很轻,之后有顿口。

鲤鱼是比较挑剔的鱼,先要清洁一番,所以浮漂是先有无规律的小动作,幅度小,动作无力,吃饵的时候才有沉稳的顿口;草鱼不管吃什么都是吃草的动作习惯,进食前先看看,看好了不尝,直接就是一口。所以草鱼咬钩前浮漂会摇晃摆动,稍后浮漂会上下蹿动两三下,那是草鱼正往嘴里送饵,接着是要咬钩的顿口,快速有力。

举这几例是要说明,顿口是鱼吃饵所导致的动作,这是规律性的动作,但不同的鱼在不同状态下产生的顿漂动作不同。还要注意的是,大鱼往往顿口的幅度反而不大。因为鱼的体型大就占有一定优势,就不怕别的鱼抢食,所以进食比较从容;大鱼吸力也大,不需要身体有大动作就能把饵吸进嘴里。所以,大鱼咬钩的时候,不慌不忙,沉稳有力,而浮漂的下顿幅度并不是很大。

2.轻缓、柔慢顿漂。这是很不好掌握的一种漂相。有的虽然轻缓,但还是看出有一定的力道;有的下顿幅度不小,但浮漂动作松松散散;有的下顿动作感觉轻飘绵软,等等。这里分几种情况来讲:

a)滑口鱼吃饵。休闲塘常见的漂相。休闲塘的鱼钓上来放回去,放回去又钓上来,再放回去鱼被钓的很精很滑,吃饵的时候小心翼翼,就是把饵吃到嘴里也是反复轻轻尝试,时刻准备吐出。经反复尝试,没有发现异物才慢慢下送。所以,滑鱼吃饵很轻,吸饵入嘴的时候很小心,力道自然就很小,反映到浮漂就是轻缓的顿漂,滑鱼在咬钩前会有多次试饵的动作,而且动作大小快慢不一,这时浮漂就可能会出现顿漂或顶漂的虚假信号。钓滑鱼要认真观察,细心辨别虚实信号,这主要是从力度上区分。而每一条鱼吃饵都不尽相同,钓上这条鱼是这样的力度,下一条鱼不知道是怎样的力度,要抓主鱼口有一定难度。所以,休闲塘是初学者练手的最好地方。这里介绍一点我的经验。我钓滑鱼一般是采取放口的办法,所谓放口就是,前面几口的动作不管多大,多像,不提竿。因为滑鱼不论大小,不会轻易咬钩,都要多次反复试探。前面几口动作放过去,不单单是因为鱼并非真的咬钩,更主要的是通过仔细观察,把前几口的力度、幅度等做为参照,去判断(是判断而不是确定)后面的吃口虚实。应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事先知道目标鱼是滑口鱼。

b)小鱼咬钩。咬钩的鱼比预想的目标鱼体型小。比如某钓场放的鱼是半斤左右的鲫鱼,那么我们就会设定目标鱼是半斤左右。但是咬钩的鱼只有二两甚至更小一点,那吃饵的动作就明显很弱。但是小鱼的漂相与滑鱼不同,一是没有太多的虚假信号,而是尽管力度小,但是幅度和力度比较一下,还是觉得有些力道。小鱼咬钩的漂相只要平时留意观察,不难掌握。

c)饵料不适口。这种情况多见于人工钓场,因为钓场的鱼不缺吃喝,对饵料也是挑挑拣拣。由于饵料选配不适合目标鱼口味,鱼吃饵就不积极,动作也很勉强。鱼在就饵的时候基本是含在嘴唇上尝尝就放弃了,就算鱼吃饵进嘴也觉得不好吃,马上就吐出。这些动作反映到浮漂,虽然也有与正常情况基本差不多的试饵的小动作,但往往是小动作过后就是无动作。偶尔出现顿口也很不好看,缓、软、慢、散,顿的表现似有似无。这时提竿多数空竿,即便中鱼也易跑。因此,如果浮漂有鱼试饵的动作,但是过后就没吃口了,或极少出现顿口,你就要检查饵料是否有问题,要及时换饵,不然就会空军。

d)鱼的吃口轻。人工钓场常见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口,是吃口轻。这是喂养鱼塘和钓场放养等诸多原因所形成的。这种轻口有时轻到不能按目算了,要按毫米来算浮漂的移动距离。所以,轻口漂相很容易被初学者忽略,以为没有口。轻口漂相也有特点,如果你集中精力看漂会发现,虽然动作幅度很小,但是顿的动作却很明显能看出来。遇到吃口轻的情况要及时调整方法,换短一点的子线、换小一点的浮漂、钓的灵一点,再有就是要看住漂。顺带说一句,常听到人讲XX钓鱼看不住漂,所谓看住漂就是仔细看漂相,不放过细小的动作。如果看不住漂,鱼咬钩的动作被放过去,那还钓什么鱼。

e)小鱼闹钩。这是很令钓鱼人头疼的事情。小鱼闹钩指的是不足以把钩吃紧嘴里的小鱼不停地咬钩饵,使浮漂的动作不断,从而无法判断是否有目标鱼咬钩。小鱼闹钩会出现顿漂、送漂、黑漂的漂相。但是如果有经验的话还是能看出来是不是目标鱼在咬钩。小鱼闹钩出现的顿漂特点是速度快、复位快,浮漂下沉没有力道。这种没有力道的直观感觉是,如同浮漂下面突然出现一个空洞,浮漂一下子掉了下去。有力道的顿漂感觉是有一股很大的力突然爆发,把浮漂拉下去了。所谓经验就是实战中能够分辨出有力顿漂和无力顿漂的区别。对付小鱼闹钩没什么高招,轻一点的浮漂调的钝一些,或者换饵料,再不行换钓点,。换了钓点还是不行,收竿回家。

3.移位顿漂。就是浮漂斜着下顿。这种情况中鱼率较高。主要是两种情形:一是鱼吸饵力度大,且鱼嘴与饵钩有一段很小的距离;二是鱼吸饵入嘴就立即离开,但移动距离很短,所以浮漂会斜着下顿。这两种情况都容易使鱼钩挂住鱼嘴。斜着顿漂上鱼后往往是鱼钩挂在鱼嘴的侧边,而不是上唇或下唇。看到斜着顿漂必须提竿,即便是提竿空钩也无须后悔。

4.顿漂不上浮。浮漂有力下顿但是不上浮。这种情况眼见的不多,经常是提竿晚了点才注意到。这是遇到大鱼了,或者是甲鱼。没什么可说的,想办法拉上来就是了。

顿漂是最多出现、最复杂的漂相之一,只有实战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熟练掌握。

三、顶漂

说到顶漂都会想到钓鲫鱼,因为顶漂是鲫鱼漂相的代表性特点。其实各种鱼都有顶漂的情况。顶漂有几种情况:

1.中钩顶漂。鱼在吃饵的时候低头,饵进嘴后抬头(其实鱼是没脖子的,不会低头也不会抬头。我们说的低头、抬头,是形象的形容鱼向上或向下倾斜的姿态)。鱼的抬头动作就把鱼钩向上抬起,浮漂就上浮。所以漂相就是,先是一个小幅顿漂(鱼低头吃饵进嘴),然后向上送漂(鱼身恢复水平)。这是鲫鱼的典型动作,其它的鱼也有类似动作。如果这时没有提竿,可能接着会有黑漂的情况,那是鱼离开吃饵的地方了,带动浮漂下沉。这种情况就是死口了,再不提竿可能连竿子都被拖到水里。

2.吃饵顶漂。这多见大鱼吃钩的情况。鱼吸饵的时候,鱼嘴离水底有一段距离,饵钩吸入嘴里后,相当于被抬上来,浮漂就上浮了。表现就是送漂。这种送漂没有顿口,但是送漂后浮漂会有暂时的停顿。鱼吸饵入嘴后,抬头,浮漂上浮;然后鱼准备向前(后)或左(右)转身离开,而鱼身恢复平到离开要有一个短暂的停留,这是饵钩是在鱼的嘴里,所以浮漂上浮后会有短暂停顿不下降。

3.吸饵顶漂。鱼先把饵团吸到嘴唇之间,浮漂上送;然后鱼把饵钩吃进嘴里,浮漂稍停或不停接着一个小幅有力的顿漂。这是抓口的有利漂相。

前三种送漂情况基本都是咬钩的漂相。如果是先顿漂接着送漂,在顿漂后送漂没结束就要提竿;当出现没有顿口直接送漂的漂相时,要抓送漂后那一刻的时机,或是停顿,或是顿口,立即提竿。这三种情况提竿时机如果掌握不对,很可能空竿或跑鱼。

4.小鱼闹钩。又是小鱼闹钩,真烦。小鱼咬住饵团的一部分把饵钩提起,造成送漂的假信号。但是这个情况好判断。浮漂上送速度快,没有停顿,送漂后就下降。这时不用去管它,只看看浮漂是否回位。如果浮漂稳定后,明显高出几目,那就是饵掉了,要换饵了。

5.小鱼群顶饵。还是闹小鱼。这是浮钓出现的情况。一群几毫米长的小鱼顶着饵团抢饵吃,把饵团顶起来,浮漂上升。这个也好容易看出来。浮漂上升不是很快,上顶距离也不多,最多两三目。没有停顿又慢慢下降。

6.饵料脱落。长时间没有鱼咬钩,饵料浸泡后脱落,或被小鱼吃光饵料,浮漂缓慢上浮。这个情况很容易判断,因为浮漂上升很缓慢,一点一点上升到调目的位置。这是必须提竿,没饵了还钓什么。

四、抖动

这是鱼在试饵,或者鱼寻饵时在水底用嘴拱泥,把饵钩掀动。还有就是小鱼不停地咬饵。浮漂上下抖动的比较快多半是鱼在试饵,一下一下地上下抖动多半是小鱼吃饵。不管什么情况都不是鱼咬钩。但是初学者一定要把浮漂的抖动情况区分开,才能比较准的判断后面的漂相。

五、滑漂

滑漂就是浮漂比较均匀的上升或下降,没有剧烈动作。滑漂有快有慢,但都是没有顿漂现象。小虾在饵团上边吃边爬,会造成上或下滑漂;小鱼吃饵并牵拉移动会造成向下滑漂;小鱼把饵团咬脱钩会造成向上的滑漂;饵料味型不对,鱼不往嘴里吸饵,只是用嘴拱饵团(之后放弃)也会出现滑漂。滑漂多数情况不是鱼正经咬钩,但有一种情况要注意,浮漂有一个下顿的动作,但动作较轻或下顿动作很虚,之后滑漂(可能上可能下),这时很有可能是鱼咬钩。如果经常出现滑漂情况,可以基本断定小虾小鱼较多。

六、走漂

走漂就是浮漂在未受到人为牵拉的情况下,发生了水平位移。在流动水域走飘是不可避免的。在静水中走漂,有鱼牵动的,有风刮动的,也有线组初始状态不正而导致的。除了小鱼顶着饵团吃饵会走漂,有些目标鱼也会造成走漂,比如体量小一点的罗非鱼,经常会顶着饵团,边顶边尝,浮漂就发生水平移动。

如果抛竿的时候抛得太满,又没有压风线、拉鱼竿调整浮漂的位置,水线可能是倾斜的,当饵团经浸泡更加松散、或水下有扰动等情况使线组受力发生小的变化,水线可能会恢复垂直状态,从而带动浮漂水平移位。这种情况走漂距离比较短,目数会增加。当走漂时出现顿漂,不论幅度大小,动作虚实,都要当作是鱼咬钩的信号提竿。

这样做,原因有二,一是有顿漂很可能是有鱼吃饵,走漂可能是鱼带着饵移动形成的;二是走漂也就是说浮漂牵动钩组离开了原位,偏离了钓点,所以即便空钩也要提上来,重新上饵抛钩到钓点。

七、截口

截就是拦截,鱼在饵钩还没有就位之前就咬钩,好像是中途拦截一样,故称截口。截口也仿佛是鱼在水里接着饵钩,所以也称做接口。由于鱼咬钩的时候线组还没到位,浮漂也是还在运动中没有稳定,这时浮漂的动作与常态下状况有些不同。比较容易看的截口是顿漂和抬漂。

因为是浮漂在动态下出现的鱼咬钩动作,所以,出现截口时,浮漂可能是倾斜着顿漂或顶漂。顿漂基本可以判断是鱼咬钩,而顶漂一定要抓浮漂上浮后出现短暂的停顿,如果没有停顿就不要提竿。

由于截口出现在浮漂摆正的过程中,浮漂自身的动作就影响了鱼讯的准确性和清晰程度,所以,截口往往是看上去比较含糊、动作不太明显、漂尾动作无确定性(无规律)。所以,抓截口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一定的经验。对于初学者如果对截口看不准,除非你是为了练习而刻意去抓截口,否则,不要总抓截口,可以放过。

线组在入水后,不论是什么运动轨迹,基本都是在钓点上方逐渐下降,这时候如果抓不住截口,不仅是频频空钩,而且很容易惊窝。所以,初学者截口看不准就不要抓截口。

截口的漂相还有浮漂翻身动作的表象。浮漂入水后,在应该翻身的时候仍然平躺水面不动;或浮漂翻身到某一角度就不再继续翻身,斜着停那里,甚至又卧倒在水面。当出现这两种漂相时,可能是鱼在水里吃钩了,要及时提竿。

以上所讲的各种漂相只是施钓过程最常见的浮漂动作的浅析。还是那句老话,只是参考,不是标准。初学者看这些内容,是要了解浮漂动作产生的原因,而不能拿它去和套你遇到的情况。通过对鱼的习性不断了解,对浮漂动作不断地理解,多加练习就能看住漂,抓住口了。

秋季钓青鱼的钓饵与青鱼吃口动作分析


秋季适合垂钓,是钓鱼的黄金季节,理应是各类鱼类都能上钩,但实际操作中,依然是杂鱼,鲤鱼、鲫鱼等最易上钩。青鱼,黑鱼等鱼类仍然是难觅踪迹。

四季特点鲜明,秋季易于垂钓是优势,却并非优势到目标鱼会自动跳入渔网中。哪怕是在垂钓黄金季节,想要钓到大青鱼依然不容易,在野外、池塘中,青鱼的密度总是不高,运气差点根本遇不到。

青鱼饵料

秋天的青鱼食量大,吃口好,会不停的游动寻觅食物,在河蚌、螺狮多的地方,总能够找到一丝青鱼留存的线索。但是,现代环境破坏严重,鱼类资源越来越少,青鱼已然成为稀有鱼种,野钓青鱼仅靠找青鱼觅食场所远远不够。而在养殖鱼塘中,青鱼生长速度较其他鱼类慢,再加上混养,想要垂钓青鱼依然不利。

天运不够,人利来凑,做好饵料诱惑更重要。青鱼作为肉食性鱼类,虽然喜欢河蚌、螺狮等食物,却也不会对素食笔而不食,尤其是野外青鱼,对豆饼、菜籽饼、玉米等也很有兴趣,池塘中的青鱼也不会避开颗粒饲料。

在秋季垂钓青鱼,首先要打重窝、大窝,增强窝料影响范围,一次做窝用料量在十斤左右,面积达到一平方米才够。多使用颗粒饵料,颗粒物占比超过半成最好,延长鱼窝发效时间,经得住水泡,长时发窝。辅以各类菜籽饼、麦麸等易雾化饵料,虚实结合,扩散窝子影响力范围。

青鱼嗅觉不佳,扩散处的味道不足以吸引到青鱼,所以才不会使用穿透力更强的酒米。但是青鱼的味觉很好,它们三五成群,吃到了什么合口食物,就会招引来一群青鱼。又因为食量大,窝子小了,窝料少了,根本不足以支撑垂钓青鱼需要。

钓饵也是如此,味型要求低,持钩性和饵料状态要求高,不易溶散很重要。常用玉米粒、麦粒等谷物饵料,红薯、面团等不易溶散饵料,或者去壳后的河蚌、螺狮、虾仁等做钓饵。

秋天的青鱼体力足,游动在水域中的各个水层,晴天时,出没鱼深水区,阴雨天气,则悄然上浮至一米左右的水层。因为力气大,中鱼后反应强烈,钓鱼人若跟不上反应,动辄脱钩断线,重则断竿跑鱼。

明辨青鱼鱼口

进入秋季之后,知道冬季之前,都适合垂钓青鱼。在晴天去深水区,每天上午8点到10点左右,以及午后到黄昏之间,用长竿垂钓。阴雨天气,青鱼游到浅水区,短竿垂钓,重点抓黑漂漂相。

由于青鱼较为少见,很多人分辨不清青鱼和其他鱼类的鱼口区别,就算是有青鱼入窝,也会茫然不知。

想要确认青鱼入窝,最好是靠鱼星,青鱼吐泡频繁,鱼星有硬币大小,每个半分钟一次小气泡,中间不会出现密集小气泡。只要有类似鱼星出现,多半是青鱼入窝了,若是能够发现窝内小鱼避散,基本十拿九稳是青鱼入窝。秋季的青鱼吃钩迅猛,看到鱼星后不会超过十分钟,必然会有咬钩。

青鱼经常使用河蚌、螺狮等食物,所以养成了吐壳的习惯,抓住顿口是关键。它们咬钩后,会快速逃窜,一般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发现逃离无望,就会扎在沟坎中动也不动,这种情况最好不要硬拉硬拽,适当放松鱼线,静静等待即可。我也见过有些人会拿着石头朝咬钩处砸去,试图惊动青鱼。另外一种,青鱼发现有鱼钩,立刻转身原路返回,钓鱼人照着日常溜鱼流程即可,高高举起钓竿,保持提起的状态溜鱼,顺顺当当的溜鱼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