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技巧浮漂。

什么是浮漂的感觉?简单而言就是要摸索出当天鱼咬钩的规律,读懂当天浮漂的语言。大凡钓过几次鱼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同样的调钓目数在前一天钓得不错,第二天照旧就连连空竿;一天之中上午钓得顺手,中午开始那漂就迟钝得体现不出信号。

换句话说,浮漂的规律每天甚至每种天气都不一样,如何才能最快地找到对浮漂的感觉,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我觉得要找对浮漂的感觉,除了从当天鱼咬钩的规律摸索外,更主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浮漂与钓组、钓饵、钓位水深的关系,关键是把握剩余浮力、鱼饵状态、钓位深浅、渔线大小四个方面。

一、剩余浮力。

我们平时所说的调灵钓灵、调灵钓钝、调钝钓灵、调钝钓钝都是以剩余浮力为中心展开的。本人觉得剩余浮力是调漂中最关键的词语。比方说浮漂信号多为下挫动作大但连连空竿,能说明剩余浮力较小,鱼儿刚吸饵饵还未到嘴或大鱼游过引起水流都会使浮漂下沉而形成假动作,迷惑了钓鱼人,这时应修剪铅坠,加大剩余浮力;反之鱼咬钩多送漂但空竿,体现不出下挫信号就应立刻加大铅坠,减少剩余浮力。这又演变出钓什么鱼就应怎么调剩余浮力。比方说钓罗非鱼、鲮鱼咬钩信号多为下挫,则应把剩余浮力调小;钓鲫鱼、鳊鱼等咬钩信号多为送漂的鱼类,就应把剩余浮力稍调大了些。

二、鱼饵状态。

鱼饵的状态在垂钓中也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鱼饵状态的好与不好不能一概而论,即不能笼统说松散雾化好的鱼饵比黏饵好,软饵比硬饵好。用什么样的鱼饵垂钓,要看当天的鱼情。比方说窝内诱鱼过多,用松散饵就易被窝内鱼游动所产生的水流冲散,会出现送漂空竿的现象,这时应改用黏饵;如窝内有鱼星但无鱼咬钩,则是因为鱼饵比重过大,陷入了稀粥状的虚底内,鱼儿根本找不到鱼饵,更谈不上把其钓上了,所以此时应更换比重轻的鱼饵,必能大获全胜。

三、钓位深浅与渔线大小。

钓位的水太深,鱼讯的传递就慢,反之就快。怎样钓深水与浅水就要取决于渔线。渔线本身具有吸水性,一般1米长的3号线在水中浸泡1个小时吸足水就大概能拉下浮漂的1目浮力,其吸水性不能忽视。所以如果钓深水用粗渔线,就应把浮漂的剩余浮力稍调大些,因为钓饵还出现了钓线的重力。如果钓点的鱼不大,则应用细钓线,因其吸水后对钓组影响不大。本人提倡的出钓方案是下竿时先将钓组与浮漂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调漂,在浸泡的过程中可以开鱼饵和整理钓具、钓位,既能把浮漂调好,又不浪费时间。

除去一些天气恶劣等各方面不利因素,上文所提及的四个方面只要能结合起来并灵活地应用,就很容易能找到对浮漂的感觉。因为浮漂的感觉不是看出来的,而是理解出来的。正如程宁大师说过的一句话:浮漂是死的,人是活的。

延伸阅读

高手谈关于浮漂信号放大的问题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然故事中的人也在我身边,现在我的确把他当做一名高手。

三年前我的发小疯子钓手刚出学校门,中毒太深的他没多想就开了一家渔具店,起初他还算兢兢业业,整天守在店里,可是朋友一多,外界诱惑一大,信息渠道一广,这小子就开始两天打鱼三天晒网了,店门经常是关闭着的,用A4纸打印了个公告贴在玻璃上,上书本人外出钓鱼有事电话联系,五分钟之内赶到!顾客看到一阵吐血,用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说,坑爹啊!生意还能这马做的。不过你还真没办法,小镇上三家渔具店,两家几乎没有生意,原因有俩:年轻人接触新鲜事物多,货物可挑性大;技术还算可以有经可取。其余两家只能看着他的生意和人气慢慢红火。

某年某月某一天,休息天和疯子电话煲粥,听他说了一个朋友,是本镇人比赛名次比较稳定,还有好几个和他学钓鱼的学生,是个有两把刷子的人,这样我也就通过他认得了这位高手。某次我打电话给他请教个问题信号放大,原因是老早之前看过一个视频,黄金眼浮漂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他们出产的浮漂,采用宝马车的油漆,乖乖!好东西啊,又听他们说到什么信号放大的问题,我一直没有搞明白这个问题,于是就打电话请教一下。

听到这个问题高手很郑重的和我从调漂开始讲起,如何调漂到垂钓时的微调,直到看鱼钩钩在鱼的上嘴唇还是下嘴唇,只要浮漂反应准确就是放大信号,我稀里糊涂的记下他的话,回头细细琢磨了一下,这准确和放大信号有半毛钱关系吗?准确可是和信号大小也就是浮漂动作大小怎么也车不上关系的。

带着这个疑问我在学校放寒假时去上海师傅家做客,再次和师傅提起来了,师傅问我怎么知道的这个词汇,以及我个人怎么理解的,我一一如实回答了他。我刚开始接触这个词汇时是在浮漂广告时,因此我个人以为只和浮漂漂型设计和用料等影响到浮漂灵敏度的问题上产生的这个词汇。师傅听了我的回答,说我只说对了一点!详情如下:

浮漂信号放大:何为信号放大,只是一种手段,通过改变各种事物,让浮漂信号动作比原先增大。

举例:

1、在原先线组的号码上选择小一号的线。

2、可以增加铅皮将浮漂视漂调低变灵些。(增大动作)

3、改搓饵为拉饵增加饵料的入口性。

4、选择小钩+细线+细浮漂。

5、选择适合鱼情的浮漂。(孔雀翎换巴尔沙,巴尔沙换芦苇)

6、更换鱼饵或者添加合适的小药添加剂。

7、微调浮漂,找上鱼的目数。

8、空心尾浮漂改用实心尾。

师傅的耐心讲解令我毛噻顿开,拨云见日!总的来说就是一种使浮漂在鱼吃食时,动作变大让人们看的更明显的一种手段。

高手解析浮漂漂讯老出错的原因


浮漂是钓鱼的指标,频繁的提空竿不但会影响上鱼的结果,还会因为动静过大而惊扰了鱼群。所以钓鱼的时候,调漂、看漂是一道界定老手和新手的分界线。多数的老手虽然并不擅长浮漂,但也很少出错,而新手往往就折损在浮漂上。今天,笔者就浮漂为什么会出问题,其根源在那里跟大家介绍一下。

鱼群的状态很重要

首先,一个窝子里面,鱼群的密度大小也会影响到浮漂的活动。当鱼类过多时,鱼儿的活动也会搅动水流,干扰浮漂的稳定性。除此之外,鱼类过多,就会出现抢食的情况发生,浮漂因为抢食也会出现晃动。这个时候看漂相提竿非常容易出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减少提竿的次数,等到浮漂活动较大的情况下再提竿。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可能会使钓鱼人错过大鱼,所以其中利弊还需要自己权衡。

除了鱼群的数量,鱼群的种类也是非常关键的,鱼类吃食方式不同,不同的鱼类吃口大小不一,也会影响到漂相。所以根据鱼类吃口的大小不同,调整提竿的速度。如果目标鱼群的吃口较小,可以放缓节奏,吃口大就加快节奏。这是因为下杆速度和频率,直接干系到鱼钩在水下的下降速度和影响时间,太快了鱼儿吃不够了,太慢了就被杂鱼吃完了。

钓具原因要分清

除了鱼群的问题,钓具本身出现问题也是常见的原因,浮漂是受到鱼线的牵制才会做出活动,当鱼线状态不好时,浮漂自然也不会有好状态。

最常见的多是钓线的问题,比如子线的粗细也会干扰到鱼儿入口的效果,粗线影响鱼儿入口,尤其是开口小的鱼类,受到粗子线的干扰,往往只能够碰到鱼饵,但是却吃不进去。所以浮漂虽然晃动了,一提竿却发现钩上饵还在。而主线虽然不能够直接左右鱼儿吃口,但是主线较粗同样会干扰到漂相的反应。

粗线之外,长短也是很重要的干扰,太长的鱼线弯曲程度大,肆意活动范围也大。所以受力之后反而容易乱掉,或者因为弯曲的影响信号被衰减。所以在选择线组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前任的经验为总结。

说完线组,再说钓钩,鱼线太粗了影响鱼儿入口,那鱼钩太粗更是如此。大鱼大钩,小鱼小钩,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还有就是鱼钩的钩距也是重要的干扰因素,钩距大,提竿的动作就大,反应也容易慢,空竿的几率随之增大。而且钩距过大,鱼儿吃食的漂相也会和常识中有所区别,容易被人误判。

饵料不能忘记

饵料的状态,大小也是提竿效率的影响因素。大而硬的饵料团,会增加鱼儿入口的难度,针对大鱼有效,也能避开小鱼,提竿的频率降低。但是它穿钩的难度大,再加上小口鱼难以咬钩,所以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饵料团做小了,虽然上面的弊端没有了,但是也有脱钩之类的其他弊端。尤其是在雾化,配比方面,小饵料团的要求比大饵料团更高。如何选择还需要钓友自己权衡,拉丝粉,饵料配比,雾化效果,都需要在实践中提升。

最后说一下钓竿,通常情况下,漂相的反应和鱼竿没有关系。但是一根合适的钓竿,在面对频繁提竿时,是钓手的一大好帮手。长度,重量是干扰钓鱼人提竿效率的重要因素,能够自由的控制频率的情况下,身体自然不会太累,能够更加高效的钓鱼。

推荐几种关于垂钓浮漂的调漂技巧


一提及垂钓的钓组,垂钓爱好者们可以从钓竿、钓钩、钓线、铅坠、浮漂、太空豆等等等等列举好多。再一提及每种钓组在垂钓时候的使用情况,具体应对每种水情鱼情的时候该使用什么样的,垂钓爱好者们又是能滔滔不绝的给你讲很多。

但我今天要说的垂钓工具是我们在垂钓时似乎看起来不起眼,但对我们的垂钓起关键性作用,直接影响到我们提竿刺鱼时钓钩上有没有鱼的浮漂。

很多垂钓爱好者们在垂钓的时候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因为在垂钓的时候浮漂调的不合理。当浮漂不处于一个正确的状态时它所传递给垂钓者的很多信号可能就是一些虚假的错误的信号,而垂钓者们在接受到这些信号后就果断的做出了动作,自然就会出现无鱼上钩或者鱼儿脱钩的空钩空竿现象。

今天,就专门给大家推荐几种关于垂钓浮漂的调漂技巧,大家不妨试一试。

第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是我们在垂钓的时候挂钓饵进行调漂,多用于双钩垂钓的时候使用。

这种调漂法主要是在钓钩上挂饵以后,通过浮漂的浮力来保证饵料是悬浮的状态,然后饵料以这种状态来吸引鱼儿过来觅食。

而当鱼儿受到诱惑咬钩的时候,钓组就会产生反应,而这种原本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浮漂就会产生鱼儿咬钩的漂相,垂钓者们在接受到浮漂传递来的讯息后就能及时的提竿中鱼了。

至于这种调漂法具体的目数调整需要垂钓者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第二种方法

说过了带饵的调漂法,那自然就该说不带饵的时候该如何进行垂钓了。

不带饵调漂法就是钓钩上不垂挂钓饵,但仍旧需要保持浮漂与钓组之间有一个平衡的状态。

具体的调整方式与上述的带饵调漂法相似,只是在垂钓的时候要保证双钩的其中一个钓钩可以达到水底就行。

由于这种调漂方法对于对付滑口鱼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很多垂钓爱好者们会在进行竞技钓的时候使用。

第三种方法

之前的两种方法都是双钩调漂的方法,接下来就说一说单钩调漂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也比较省事,只需要将两只钓钩一只卧于水底,一只悬浮于水底之上就行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把浮漂的目调到三目,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垂钓。

无论是使用哪种调漂的方法,在垂钓的时候都要保证在选择好钓点、选择好合适的钓竿、选择好合适的钓线后再进行调整,要保证钓组有一个好的搭配效果。

另外,为了防止在垂钓的时候出现误差,大家尽量在垂钓之前将浮漂和垂钓的线组放入水中一段时间,这样一来垂钓效果才会更好。

垂钓本就是一件灵活的事,无论是怎样调漂,垂钓者们都需要根据自己垂钓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关于钓鱼浮漂的经验知识总结


浮漂的内容看似简单,三言两语讲完,就可以开始实践了,但若想用好,非要有多年的练习才行。

实践到真理是一整套过程,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慢慢形成了所谓的可验证真理,浮漂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如此。浮漂内容虽然简单,但多多总结知识经验,绝对是必不可少的成长法门。

浮漂分类

浮漂有长身漂、中长身漂、短身漂、以及枣核型漂几种主要分类。长身漂对漂尾要求低,软硬都可以,重点是与漂脚的搭配。而中长身浮漂常分为硬长尾和短硬尾,而短身漂则以硬尾配短尾短脚为主,枣核漂基本都是硬尾漂。

使用中,台钓多用细长身硬尾漂,翻身速度快,灵敏度高,匹配台钓的风格。而且下降速度快,稳定性高,面对虚假漂相也有较好的过滤效果,缺点是走水时性能不稳,流水区不好用。同样是细长身浮漂,软尾浮漂翻身速度就较慢,而下沉速度则很快,稳定性也高,性能偏向竞技钓,日常使用较少,不过缺点与硬尾细长身浮漂一样,走水时性能大幅度下降。

中长截口浮漂则是翻身快,下降速度慢,底钓效果不错,常用于截口就多的鱼情,小鱼闹窝时常用,台钓用的较少。与它性能相反的水皮漂,翻身速度快,入水后反弹容易,常用于鱼情吃口好时,鱼情不佳,它对漂相有所影响的弊端就被暴露出来。

这里推荐一下硬尾的三等浮漂,漂尾、漂身、漂脚等长,即三等分。这种浮漂的翻身速度快,底钓、半水、浮钓中都有不错的效果。同款还有软尾使用,处理小鱼闹窝、吃口混乱,滑口严重时都有较好效果,而且能抗走水,流水区也不怯场。

最后,枣核型浮漂,它的优点在于翻身速度,而且下沉平稳,下顿漂相最突出,而且走水时不削弱,最合适底钓。现在的市场和钓场中,是最常见的一款浮漂,非常的火爆。

总结起来,就是短身浮漂翻身快;长身浮漂钓底效果好;粗身浮漂下沉速度快;长尾浮漂擅长滑鱼,能截住乱口;短尾浮漂钓翻身最快。

看鱼情选漂

浮漂选择远不止上文那么简单,选择浮漂时,除了款式造型外,具体的型号选择也至关重要。

垂钓主要分为底钓和浮钓,钓浮时,用漂选大号,多在六到七号之间,浮漂越大,浮力越强,线组灵敏度和浮力也好。底钓时用四到五号浮漂,浮力小,用大饵团稳妥。而更小的浮漂三号以下,应用场景较少,技术要求高。

无论大漂、小漂,更多取决于目标鱼的体型,以及具体的水情。典型如垂钓鲫鱼,同等水情,鲫鱼越小,反应越灵敏,浮漂选择越小,搭配的饵团和钓钩也越小。而同等鱼情时,水位越深,浮漂漂号越大,浮力问题越小,且沉底时间越短,灵敏度越高,反之,漂号越小,底钓时漂相越不明显。

另外,浮漂还有一种分类,即空心尾和实心尾区别,实心尾浮漂比重大,沉水速度快,信号反应幅度大,在浮钓、半水钓,鱼类吃口较弱时应用最佳。而空心尾浮漂,浮力强,稳定性高,信号反应趋于平缓稳定,所以多用来垂钓底层鱼,吃口较差,滑鱼多、流水区都常用空心尾浮漂。

最后,要说一下,鱼情判别多以鱼类活动积极性,以及鱼类密度为基准。鱼类密度越高,活跃性越强,浮漂越钝,反之则越灵,这样才能消除杂乱漂相,稳定提竿频率,提升上鱼率。

关于竞技钓鱼的浮漂选用见解


钓鱼已有10余年,玩台钓也有10多年了,这10几年来,台钓已经逐渐演变发展成竞技钓法,随着竞技比赛越来越多,竞技钓鱼也和10几年的台钓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已经发展为全方位,全水层,立体的竞技钓鱼方法,那么所有的改变,都是围绕着浮标来进行,可以说各种钓法的变化,浮标是基础,那么在这里,我把我10几年来的对浮标的一点浅见,和初学竞技钓鱼的朋友,容易对浮标产生的误解,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一下。

目前,在市场上,各种浮标是品种繁多,众多钓鱼大师出品的浮标叫人应接不暇,各式各样的浮标,有短身的,有长身的,有竹脚的,有碳脚的,到底是哪款浮标是适合自己的,各式各样的浮标是怎么用的,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钓友还是分的不是很清楚。那么我在这里谈一下我自己对浅见

一、钓底

钓底首选的浮标是细长身浮标,那么如果是钓生口鲫鱼我喜欢选择竹脚浮标,竹角长身浮标翻身快,信号准确,如果钓轻口鱼那么我选择碳脚细长身浮标,现在竞技钓法发展,已经不仅仅是钓底,都把浮标的标尾做的很长,都在10几目以上,这就是为了兼顾在钓底的同时,也考虑到浮标下降过程中的鱼汛,所以,在制作细长身浮标的同时,那么在标身的肩部会收的很急,这样就控制了浮标快速的下降,浮标标尾下降过程的鱼汛也会体现出来,现在钓底的浮标,已经不单是纯粹钓底的了,可以说是一款综合性钓下水层的浮标,希望钓友们在选择钓底的浮标要充分的注意这一点。

二、钓浮

钓浮也叫钓半水,那么钓浮的浮标有2种,一种是长碳脚,一种是竹脚,长碳脚和竹脚的就是为了浮标翻身的更快。钓浮对浮标快翻身有极高的要求,可以说翻身慢的浮标是绝对不适合钓浮的,标身也有2种,一种短身粗肚两头尖的浮标,这种浮标下降比较流畅,在鱼密集生口经常使用,另一种浮标是短身,粗肚,在标身肩部收的更急,这种浮标下降的会更慢,在缓慢下降的过程中而产生鱼汛,这两种钓浮的标尾会更长更细,就是为了充分体现在浮标下降的过程中产生鱼汛。

三、钓滑口

钓滑口鱼的时候,最好选择一种去皮软尾7目的孔雀翎浮标,这是一种最灵敏的浮标,因为,软尾是空心的,那么软尾和标身都是浮力,一点点轻微的鱼汛,在浮标上都会充分的体现出来,这款浮标是钓滑口鲫鱼首选的浮标。这就是我们竞技钓鱼比较常见的几种钓法,几种钓法就会有几大类浮标,每类浮标都会有细小的变化,可都是为了根据不同的鱼情而选择不同的浮标,作为一个钓手,必须做到的是根据不同的鱼情而选择正确的浮标,这是你钓鱼的关键,必须知道什么样的浮标钓什么样的鱼情,追求的是浮标的标型,浮标的标型是做什么的呢,简单的一句话,浮标的标型的变化,就是为 了控制浮标下降的速度,不是为了美观,你今天钓的这场鱼,你是选择钓低,还是钓浮,是要浮标下降的快,还是希望浮标下降的慢,知道这一点,你就会选择一支正确的浮标来钓鱼。

希望广大钓友,不要只是追求所谓的钓鱼大师生产的浮标,当然了经济条件好的钓友就无所谓了,其实重要的是你用的浮漂的体型,是否适合钓这个鱼塘的鱼情。

关于浮漂的安装和调整的技巧以及调漂技巧


浮漂的反应灵敏度对提高垂钓效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要求选好漂的同时更要调好漂。每支立式浮 漂的漂尾,都有一格一格的颜色符,用中间的黑色小色带隔开,每一格就是一目,不管什么颜色,通常都是由浮漂最顶端开始往下数,有多少格就是多少目。浮漂讲 究灵敏度,但不是说无乱什么时候,什么情况,越灵越好。浮漂反应的灵敏度大体有灵、中、钝3个范畴。中的范畴是正常情况下适用的,也是主要的、被大量采用 的;灵和钝的范畴是在特殊情况下,才需要调得更灵一点或钝一点。因此,在安装和调用浮漂时,可根据天气和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调4目钓2目与调3目钓1目 或调5目钓3目灵敏度是一样的,属中的范畴,在一般情况下灵敏度是适中的,但是比较起来,调4目钓2目优越性更大一些,所以用这个调法的人最多。

一、安装浮漂。

1、空钓不到底时,可调整铅皮,使浮漂露全目数的一半,以12目浮漂为例,露出6目即可。

2、双钩挂饵找底,需要调整浮漂的高度,是浮漂露出全目数的一半以上,即露出水面6目以上,这时说明双钩已经到底。

3、双钩挂饵,需要调整浮漂的高度,以露出水面3目为宜,这时便可以进行垂钓了。双钩在水底的状态为一钩横卧一钩轻触底部,属于较为灵敏的状态。想要继续提高灵敏度,则要减少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如果想钓钝,则要增加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

二、调漂。

垂钓者常用的调4目钓2目,具体操作方法如。

1、 先将漂尾尽量拉近铅皮座,使钓钩至浮漂顶端的长度小于水的深度。再在铅皮座上增加或减少铅皮,使浮漂露出水面4目。这时钓钩和铅坠都处于水的中间,而不是 沉在水底(这种钓法就叫悬坠钓法)。调试时,要在铅皮座上多卷一些铅皮。投入钓点后,若浮漂完全沉入水中,说明铅皮太重,可剪去一些,直到浮漂露出水面4 目、铅坠的位置刚好悬于水中、钓线直而不弯曲为止,调试浮漂的工作就完成了。

三、调灵与调钝

1、 灵和钝。需要记住两点:一是调得目数越多越灵敏,越少越迟钝。二是钓的目数越多越迟钝,越少越灵敏。调得目数增加或减少与钓的目数增加或减少是相辅相成 的。调、钓都是灵的话,浮漂反应就更灵;调、钓都是钝的话,浮漂反应就是更钝。如果一个灵一个钝,效果就会相互抵消,以致效果低甚至没有效果,在垂钓中一 般不应采用。

2、调漂方式。调灵和调钝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使用。当气压低、水质不好、鱼的胃口不好时,鱼摄食动作就缓慢、轻巧,经常出现 浮漂没有反应而钓饵已经被吃光的现象,这就说明浮漂反应迟钝了。这时应该及时把钓目减少,将原来的2目改为钓1目或半目,甚至漂尾鱼水面平齐。若还是不够 灵,可一点一点减少铅皮。相反,要是天气良好、温度舒适、气压正常,此时鱼儿胃口相当好,发现钓饵后由于摄食过猛,鱼儿流动的冲击力会使钩、饵移动,往往 鱼儿还未将饵食咬进口,浮漂就出现沉浮,导致提竿不得鱼。这时就要增加钓目,把钓2目改成钓3目或4目,甚至更多目数。若还不见效,则可增加铅皮的重量。

四、实际应用。

通 常情况下,钓鱼者到达钓场以后,都应该先按正常的情况采用调4目钓2目的方法来调漂。在垂钓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问题,可以再根据鱼情、水情、天气等具体情 况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后进行调整。如果需要再调整的话,先不要改变调得目数(即不改变铅坠重量),而是上下移动浮漂的位置,增加或减少钓的目数。倘若这样 调还不能满足需要,那就得增减铅坠的重量、改变调得目数了,或者还可以调整钓的目数。

浮漂的定讯语言全解


浮漂的定讯语言此类语言出现在钓饵到位,浮漂处于静止不动之后,一般有顿漂、送漂、黑漂,领漂等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底钓信号随鱼的种类、饵料和季节不同有明显差异,生口鱼摄食信号简单,提竿很少空竿;猾口鱼的正常信号钓不到鱼,需要放口或试着抓某一位置的特殊信号。下面介绍的几类信号是使用粉饵时比较常见的信号,猾鱼信号是建立在这些基本规律的上的,对钓猾鱼也有一定的参考。

1、黑漂浮漂被直接拉入水,在自然水域中、用虫饵休闲野钓时,黑漂出现较多,提竿中鱼率高。在竞技钓中,没有被钓过的生口鱼,不及时提竿也常有黑漂现象,这是鱼吸进钩饵后迅速离开原位时的死口鱼讯。竞技池中,这种信号还经常是鱼钩挂住鱼体、鱼迅速把食拱得飞跑或鱼身体压迫钓线造成的,提竿多半不能中鱼,挂中后脱钩较多,多为突然下沉不见,处理办法是可稍等1-2秒钟,若不见浮漂冒出水面,即扬竿。

2、顿漂即浮漂突然快而干脆地下沉一小段距离。这个幅度最小的仅仅是不到3分之1目,最大的也不到2目。鱼大、口生、气象条件好,下顿幅度大,天气闷热、冬季、被钓得较猾或钓的较钝时下顿幅度小,有时只有一线的下顿。不太猾的生口鱼,这个信号提竿有非常高的中鱼率;猾鱼为主的竞技池中,这个下顿信号的下顿幅度越小信号越真实。鱼乱且猾时,下顿信号几乎打不住鱼,这时需要对饵料状态和线组进行合理调整,主抓微微的上顶信号或向下轻轻一阴的信号。下顿信号出现之前,往往会有一个前奏信号:即浮漂在下顿之前有一个明显的上送信号。这种上送下顿是典型的有鱼信号,中鱼率较高。在钓组非常灵敏时,专门针对摄食轻微、开口很小的鱼。系由于鱼在接近钩饵时,由于鱼体前进会产生一个向前上方的冲击水流,对浮漂形成上推的力,浮漂慢慢上送一点,先出现一个探口。紧接着就会出现迅速下顿信号,是鱼吸住了钩饵的吞口信号。

3、送漂钓生口鱼或野钓时,浮漂上送多是真实信号,在上送变慢、快要停下时扬竿中鱼率高。也有送漂后紧接着黑漂的情况,这多是大鱼吃食。钓猾鱼时,这种大送漂的信号提竿很难中鱼,可尝试在不同的上送目数时提竿,找到相对高的中鱼目数。

4、领漂鱼体较大或垂钓大体型鱼类时可见,如大鲫,草鱼等,多为浮漂斜向移动的走口信号。要点:准确捕捉定讯语言的重要前题是精确找底,对钩饵在水下的状态,甚至子线的弯曲程度,能做到了然于胸(这个貌似有一定难度。因为正确的台钓调漂,精确找底,合理的鱼饵配方,灵活机变这四项,涉及整个台钓的核心问题;也是许多人讳忌至深,不愿多谈的东西,需个人多做摸索。)拉饵找底不当,容易离底,则空枪假信增多,让人一头雾水,疲于应付;搓饵找底不当,加之底陷淤泥,极容易过底。鱼儿只闻其味,不见其饵,拱泥蹭线,假信增多;或钩挂下唇,脱钩跑鱼;或就饵远去,漂兀不言不语。

关于钓鱼中浮漂的上浮力解析与说明


在许多浮漂的相关理论文章中都有提到了浮力和上浮力两个概念。很多人对上述概念并不清楚,甚至连上浮力的创造者,对上浮力也是很难认识清楚、说得明白。笔者收集了一些资料,经过一番比较分析,终于有了一些比较明确的认识和判断,愿提供给大家研讨,并希望对有关浮漂的理论研究有参考作用。

一、上浮力的产生是对漂浮现象的一种误解

有人告诉我们:浮漂的浮力概念与阿基米德原理中的浮力是有区别的。钓鱼人所说的浮力和评判浮漂时说这支标浮力大包含着两个内容,一是浮漂入水排斥水体所产生的向上托的力,二是选用比重小于水的材料制作浮漂而具有的向上浮的能力,并包括造型赋予它的适合表达上浮的能力。是在浮漂制作时就赋予的能力,是天生的。钓饵将浮漂由4目压沉到2目后,在空心标尖仍具有一定的上浮力。

有些人为什么要把浮力分成两种(阿基米德定律中的排水浮力与浮漂本身具有的上浮力呢?)我想,必定是有特殊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对物体在水中的漂浮现象产生了误解。

把一个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松开手以后,可能出现三种状态。

一种是悬浮在水中,既不沉底也不上浮。

第二种是沉底。

第三种是向上浮起,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也就是物体一部分浸入水中一部分露出水面。

物体密度等于水密度的,是笫一种悬浮状态;物体密度大于水密度的是第二种沉底状态;物体密度小于水密度的是第三种漂浮状态。

为什么物体的密度不同,在水里它们会有三种不同的状态呢?按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定律)和重力、浮力二力平衡原理是很容易解释的。

笫一种悬浮状态,物体重力和浮力相等,二力平衡。浸入水中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既不上浮也不下沉。

第二种沉底状态,是因为重力大于浮力,物体沿着重力方向向下运动,直到沉底,受到地面支持力作用,又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最后也静止不动了。

第三种状态,是浮力大于重力,完全浸入水中的物体会沿着浮力方向向上运动,从水里冒出来,使一部分体积露出水面,一部分体积仍浸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在漂浮状态时达到新的二力平衡,这时重力没有变化而浮力因排水体积减少而变小且等于重力了。

漂浮现象确实与物体密度有关。究竟有什么关系?

两个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物体甲和乙,甲密度较大、乙密度较小。它们完全浸入水中时排水体积相等,浮力相等,但重力不等。乙的密度小于水时就上浮。而且密度越小,上浮露出水面越多。请注意,是因为什么原因上浮?不是因为密度小、浮力大(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一样大),而是密度小、重力小。重力小于浮力就会上浮,密度越小、重力越小上浮得越多。甲的密度较大,重力较大,即使上浮也比乙上浮得少。简而言之,在一定体积时,密度大小决定了重力大小而不能决定浮力大小。密度小、重力小的物体产生漂浮现象。换句话说,物体在水中漂浮的原因是密度小、重力小以致重力小于浮力(全部浸入水中时的浮力)。从以上几种情况的力学分析中,我们看到:

1)在悬浮和漂浮状态,只有重力和浮力两种力在起作用,没有另外的第三种所谓的上浮力参与作用。沉底状态除重力和浮力外还有地面支持力,也没有另外什么力。

2)重力和浮力不相等时,物体处于运动状态。物体向上或向下运动的结果,最终会由二力不平衡状态转化为二力或三力平衡状态。

3)浮力大小决定于物体排水体积多少,而与物体密度无关;重力大小与物体排水体积无关(无论漂浮还是悬浮,重力都一样),而与密度有关(相同体积,密度越大重力越大)。

有的人看到了漂浮现象与物体密度有关,没有从重力、浮力二者的关系去分析,没有看到上浮的根本原因,而认为密度小的物体自己就有上浮力,显然是一种误解。

二、比较浮力和上浮力

为了更深入了解上浮力是否具有合理性,我们来比较一下浮力和上浮力。

1)受力体和施力体

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有施力体和受力体。物理学中的排水浮力,施力体是水,受力体是排水的物体。漂浮的物体,若有上浮力, 上浮力的施力体是什么呢?就是物体自己,受力体呢,也是自己。这在力学上是说不过去的。正如一个人自已抓住自己的头发想把自己的身体提起来一样不可思议。

2)力的大小

物理学中的浮力,方向向上,大小等于被排开的一定体积的流体的重量,是可以计算的。上浮力方向也是向上,但大小怎样确定呢?有人说浮漂的上浮力大小是用吃铅重来衡量的。有人认为漂尾露出水面越多上浮力越大,调8钓4比调6钓2上浮力大。注意:调8比调6吃铅量小,按吃铅量来衡量,应是调8钓4比调6钓2上浮力小。两种衡量上浮力大小的方法(按露水体积与按吃铅量)确定的上浮力大小是互相矛盾的。怎么可能说得清道得明?调8钓4比调6钓2上浮力大,随便说说容易,究竟大多少,谁计算得出来?

3)力产生的原因

力的种类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等。这些力在科学上都有其产生的原因。例如,重力来自地球的引力,弹力来自物体的弹性形变,浮力来自水对物体的作用。浮漂本身具有的上浮力来自什么?来自想象?笔者认为,所谓的上浮力是臆想出来的、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力。

所谓的上浮力与物理学中的浮力是截然不同的。浮力是水作用产生的,与排水体积大小有关。物体排水体积多,露出水面体积少则浮力大。而上浮力论者认为物体露出水面体积多上浮力大。以浮漂来说,漂尾露出水面多,上浮力大。这就为剩余浮力找到了合理的依据。

露出水面的漂尾虽然没有排开水、没有浮力,但本身具有上浮力,所以说剩余浮力是客观存在的,作用是改善和调整两饵与水底的接触,使之处于被鱼接受的最佳状态。露出水面的漂尾,本身具有上浮力,可以利用上浮力多平衡掉一部分钩饵的重量。

通过前面三个方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浮力是科学的,浮漂本身具有上浮力是不科学的。

三、上浮力论的尴尬

臆造出的上浮力脱离了客观实际,因此,使上浮力论者在应用上浮力时处处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境地。

前已提及,为什么密度小的物体能产生上浮力?漂浮的物体,如果说有上浮力,那么,受力体、施力体各是什么?上浮力的大小怎样进行计算和测量?面对这些问题,上浮力的创造者是无能为力的。

大家经常在谈论二力平衡。如果有了上浮力,二力平衡就说不清了。通常说的是重力与浮力二力平衡,那么,上浮力这种力怎么就不参与力的平衡?或者,说浮力包含物理学中的排水浮力和浮漂本身具有的上浮力,那么,它们怎样共同出力去与重力平衡,各占多少?上浮力的创造者能说清这些问题吗?

本文具体分析、指出了浮漂本身具有上浮力的错误,并设想了产生这个错误的原因对漂浮现象的误解。目的只有一个,诚恳希望我们的理论工作者以后慎用类似术语。

关于鱼钩钩距问题引发的思考


在钓鱼过程中,往往有一些细节问题常被钓友忽视了,这就是两只鱼钩的钩距问题。在他们看来,这个问题无关紧要,对垂钓结果没有多大影响,往往就把它忽视了。实践证明,野钓时,由于鱼情,地形,以及其他影响垂钓效果的多种因素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这些很细微的问题。在各种复杂地形垂钓,在同一垂钓场所是用同一种钓法垂钓同一种鱼,由于使用的饵料发生了变化,钩距就应该随着变化。

一、台湾钓法钓野生小鲫鱼时的思考

记得以前在潮白河垂钓小鲫鱼,使用的是比较标准的台钓,两只钩子的钩距是一只钩子,换一句话说,就是两只鱼钩占据了三只鱼钩的长度,中间空着一只鱼钩的长度。这种钓法,使用搓拉饵时很好用,只要完全按照标准的台钓操作使用就行了,但是由于野生水域的鱼密度很低,个体也比较小,使用搓拉饵有时效果并不好,尤其是在一些坡度很大的钓位,根本就没办法使用搓拉饵。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蚯蚓和红虫效果会好的多。但是在垂钓过程当中,经常会发现一种现象,就是一条鱼经常会吃掉两只钩。有的钓友会问,你的鱼漂是怎么调的,简直是太迟钝了。不是我的鱼漂调得不灵,而是在这种地形钓鱼,水底的变化太大,有的沙坑的坡度超过四十五度,只要你的鱼漂位置相差一百毫米,水深的变化最少也要相差一百毫米,在一些坡度更大的坑里,还要差得更多。在这种水底垂钓,必须要使两只鱼钩都要到水底,假如你是以最远距离设定的鱼漂,当你的鱼漂近于设定的位置时,两只鱼钩都倾斜在水底的斜坡上,相比之下就迟钝的多了。如果你是以近距离设定的鱼漂,那么当你把鱼钩打得远一些的时候,挂在鱼钩上的蚯蚓的重量,会把鱼漂压进水里,你就不得不再把它拉得近一些,使鱼漂露出水面。

大家都知道,鲫鱼的肚子是圆形的,由于体型的限制,鲫鱼吃东西时是头向下俯冲的,当它把鱼饵叼在嘴里之后,就会调整身体的状态向上抬起头,利用重力帮助鱼饵更快的到达体内。但是在坡度较大的水底,鲫鱼基本上不会从离水面较近的高处,向坡下的鱼饵俯冲,因为由于体型的限制,这时它必须使身体基本达到直立状态,才能使嘴吃到鱼饵,而这样做的时候,它也会感到很困难。如果它不这样做,它是吃不到鱼饵的。相比之下,从坡下向坡上吃食就简单得多了,只要它从下边向上边一游,美味的鱼饵就会很轻松的到了嘴里。一个鱼饵很容易的到了嘴里,另一个鱼儿就摆在眼前,他根本不必做任何调整,只要再吸一口,就会吃到另一个食物。甚至它猛吸一口,两个鱼饵会基本同时到达它的嘴里。

使用标准台钓钩组挂蚯蚓或红虫,经常会发生一条鱼吃两个鱼儿饵,这既耽误了时间,也耽误了多钓鱼的机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实践,我认为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大两只鱼钩的距离,使两只鱼钩的距离在最少要在三十毫米以上,距离超过五十毫米的我也用过,效果还很不错。

为什么钩距加大了,就会避免一条鱼吃两个饵呢?这是因为在这种有很大的坡度的特定地形,鲫鱼吃食的时候根本就不用费很大力量来吸食,往往轻轻的吸一口,就会把距离很近的两个鱼饵同时吸进了嘴里。但是在加大了鱼钩的距离以后,鲫鱼一次只能吃到一个鱼饵,它想要吃另一个鱼饵,就必须调整身体状态,这时鱼漂就会有反映,只要抬杆就会把它钩住。由于加大了鱼钩的距离,会加大两条鱼同时吃饵的机会,也会加大钓获量。

二、使用红虫拉饵时的钩距

红虫拉饵,是一种春季钓鱼的好鱼饵。每年春季,冰雪融化,大地回暖,在冰层下冬眠了一个冬季的鱼儿感到了春季的温暖,开始从冬眠中醒来。这时的鱼类,基本上不吃素饵,大多爱吃荤饵,红虫拉饵正适合这个季节鱼类的口味。

红虫拉饵,就是把几条红虫捆在一起,然后再捆在鱼钩上,作为钓鱼时的鱼饵。拉饵的作用就是把散碎的活红虫沾合在鱼钩上,以利于增加垂钓效果。拉饵的作用除了沾合红虫以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要起到打窝子的作用,鱼饵的味道和飘散在水里的红虫,会吸引鱼的注意力,刺激它们的食欲。

在使用红虫拉饵垂钓过程当中,只有一个钩距的两只钩子经常会沾合在一起,使鱼类吃饵比较困难,减低了垂钓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加大两只鱼钩的钩距,使它们之间的距离,从一只鱼钩加大到三只鱼钩,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两只钩子的粘连了。使用红虫拉饵,由于两只鱼钩上的虫捆有一定的重量,再加上拉饵的重量,大多是以钓底为主。钓底时,由于不同长度的两根脑线打出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再加上压水线的动作,脑线比较长那只鱼钩,打出的距离要远于脑线较短的,两只鱼钩先后落在水底以后,两只鱼钩会呈人字形拉开距离。 如果钓浮,由于很难控制每一个拉饵的重量,鱼漂的反映忽高忽低,在操作当中会感到比较困难。

三、怎样分开传统钓钩组的两只钩子

以前使用传统钓双钩钩组,一般是使用气门芯或细塑料管分开两只钩,由于它们在钩组中没有固定,每次用里抬杆以后,都要调整它们的位置,很是麻烦。现在我使用的传统钓钩组,基本避免了这种麻烦,解决的办法是,在绑钩子的脑线上,加了两个比较粗的太空豆。

具体方法是,先在适合长度的脑线上,穿上两个太空豆,然后绑好两只鱼钩。移动两个太空豆,分别靠近两只鱼钩,在脑线的中部,根据不同的需要的长短,留出脑线的长度,其余的线打一个八字节,然后把两个太空豆移动到八字节的根部,使两个太空豆挨在一起,这个钩组就做好了。这样捆钩组,不宜使用很软的脑线。

关于路亚黑鱼读秒不中鱼的问题探讨


关于路亚黑鱼时为什么读秒时会不中的问题,原本我对此的理解也是模模糊糊。不过最近自己动手diy雷蛙,在实验中发现了问题。

对于雷蛙的工作原理,大家想必都清楚:黑鱼咬住雷蛙后,橡胶蛙被压缩,钩子露出,此时大力抽竿,鱼钩刺入黑鱼口腔。我假设蛙的大小能被黑鱼咬住,那么为什么有人读秒5秒,甚至鱼都把蛙咬着走了,一抽竿,蛙还是从鱼嘴里飞了出来?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一定是钩子没有刺入鱼口腔里!

假设1:

鱼吞掉了蛙,不过蛙皮有点硬,这条鱼最近嘿 咻 嘿 咻太多或者吃了太多脏龙虾拉肚子拉虚脱了,力量不足以压瘪雷蛙,恰好你的力气比较大,蛙就飞了出来。

假设2:

这次黑鱼又吞掉了蛙,经过上一次失败,你花大价钱买了非常好的软皮蛙对付黑鱼。碰巧最近黑鱼在练健美,下口很猛,而且你为了保证中鱼足足等了5秒钟,以至于整个蛙都被吞进去了。不过糟糕的是你的蛙太软了,以至于你抽竿的时候,蛙皮由于被黑鱼牙齿咬住向后折叠盖住了钩子,蛙又飞了出来。这种情况最多见于渔猎人的撞水蛙,由于蛙头是平面,很容易被折叠起来。

假设3:

最近你新换了单钩蛙,大小适口,蛙皮柔软,而且很光滑就算蛙皮有点折叠,凭着光滑的皮肤,都能将钩子滑进鱼上颚。不过意外又发生了,由于单钩没有固定在蛙肚皮上,加上最近黑鱼夫妻两个为了二奶的事情(也有可能是二爷)很上火,一口咬下去,钩子竟然倒向一边。这下蛙又被你拉出来了。

当然这些情况不包括你买来雷蛙不改装就拿去用,屁股后面拖着长长的腿,甚至还挂着亮片+链接杆,入水后象只死东西,如果这样活该你不中鱼。

假设1、3想必都知道该怎么改进,我这里特别提一下假设2。大家碰到这种情况,蛙入口后千万别等,因为第一时间蛙一定已经在鱼嘴里了,蛙头还不足以挡住后面的钩子,该出手时一定要出手。

这种情况适用于所有鱼嘴大,蛙小的情况。祝大家中鱼快乐。

关于海钓初学者的答疑解惑问题


海钓由于地区的限制,钓鱼人一般都接触淡水垂钓较多,然而在一些网站的相关资料中淡水垂钓文章也是占有较高的比例。对于海钓新手来讲就有很多困恼得不到解惑,由此小编给海钓新手们整理了一些相关知识,希望能得以解惑。

第一点:一般初级选手最把握不到的当属哪里有鱼了。

浮游矶钓或者重矶钓可以很深奥也可以很简单。钓鱼的原点在于一尾鱼的欢愉这是钓研的广告词,这里套用一下。在未有很多经验和把握之前,必须要接受常常打龟。。。也就是吃白板的事实。呵呵其实钓鱼就这样,要是天天都可以钓大量的鱼,那还是去做渔民的好。

我们现在所用的浮游矶钓法,也就是一个浮漂(阿波)一个钩子一些诱饵一只钓虾和一条目标鱼黑鲷,黄鳍鲷,金丝鲷,真鲷等等了。要说出外礁。比如洋鞍,东极一般可以钓到不少的鱼,但初级选手在内湾,例如章洲湾(乌石塘),小章洲,南沙,情人岛,大青山等等都可以更加轻松的来学习如何矶钓。

一般来说,内湾每逢小水清澈没什么大浪的时候都可以钓。不过如何在这类钓点钓获更多的鱼,选择时机就很有讲究。

内湾水浅,45米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要是浪大,会直接影响鱼的活动。使得鱼不开口。而小水时候外湾水清。大群鱼从各处汇集而来,当大水之前的时候,外湾水色已经浑浊。就会使进到内湾的鱼跑不出去,这时候内湾钓场的几天是相当好的机会。或者大水刚过,外面的水还浑浊,而内湾水清的快,鱼又饿了好几天的时候。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桃花龙洞,白沙南岙嘴等类似的位置。

而老钓手而多数喜欢在大水和有浪的时候出矶外岛礁。这是因为外岛礁水深,也不怎么会有混水,当大潮汐的时候,洋流湍急。使得鱼儿不得不挨近礁石边以求喘息。而有大浪的时候,由于浪花拍打礁石,带来大量的氧气和食物。这时候在外岛礁有浪花的位置同时也需要是水较深的钓点(10米以上)(涌浪3米左右)会有很好的收获。

第二:鱼到底在多少深?离开礁石远还是近?

其实鲷类鱼都可以潜到很深地。真鲷不用说了,基本是在砂砾海底活动(除非有大量诱饵引诱它离开海底。真鲷是会在没有礁石掩护下上浮的鱼种)有资料记载黑鲷可以自在的游到80余米的海底,真鲷则达到200米。

而其他鲷类基本的活动范围都是以礁石为依托。也就是说,礁石和礁石连成的海底岸线就是它们的公路。小些的黑鲷会比较近的在礁石和水面之间活动。自然的状态下一般是在水深1米到3米之间,三两结伴的追逐潮流,顺着礁际游动。

再大一点的,1斤不到的个头会在510米(内湾除外)沿着同样路线前进。再大点,会选择10米以下水深,离开礁石底线(注意是底线)5米左右的范围,以同样的姿态三两结伴而行。只不过,这样的群体密度相比这边一小群,那边一小群小鲷的密度要少的多。知道它们自然状态下的活动,然后依托诱饵的作用引诱它们集结,并上浮才是我们该做的。

而内湾,由于总共才这么点水深,也总共才这么远的礁石底线(一般内湾退潮后10米以外基本就没有礁石,就是硬泥巴或者沙泥海底类)所以小鲷和大点的鲷挨的会比较近。

第三:为什么和人家一起钓的时候,看起来同样的钓组,同样的水深,一样的虾。他可以接连上鱼,我为什么不来光顾?

其实鱼可以说很聪明也可以说很苯。没东西吃好几天的话,什么地方随便就可以钓上大鱼。要是天天饱餐又遇到不舒适的温度也没什么氧气的话,谁都没心情去冒险吃东西地。在钓的时候一般来说小号的阿波比大号的要好,鱼没什么戒备心。但有时候也会有大号阿波彻底击败小阿波的情况。这里面涉及到水情,鱼的活跃度和密度。若是在鱼密度很高,又适逢台风刚过,饥肠碌碌的时候。大号阿波可以更快的到达钓棚,效率相当高。不过若是该钓点的鱼逐渐被钓了不少之后。那么换用小号的阿波可以更容易的钓到鱼。

这一点是肯定的。至于子线长度,一般设定在23米。但内湾有时候也许只能钓1米多深,那就1米吧。小号的子线可以使得钩子上的虾活动的更加自然(别以为死虾不会动,用了阿波后就会动!!!)要是没有浪花拖起阿波或者潮流搅动使得钩子上的虾活动起来的话,那么就是需要你的操控了。你需要在黑鲷可以允许的速度和范围内注意到你钩子上的虾活了起来。太快的话只会使得鱼被惊吓哦。

若水下有大家伙,或者牙齿尖锐之辈。那么选择使用大号一点的子线是明智的选择。要是子线在上了几条鱼之后有点磨损,那么就剪掉磨损的那些,或者干脆换条新的线吧。和跑鱼相比,不是多花点时间绑钩子更加来的划算嘛?

还有,假设5米水深。人家的钓棚4米20。你的钓棚4米。注意了,鱼不多的情况下。即使相差20厘米,也会直接影响中鱼率的!要是鱼够多,甚至会冲上水面来抢你的虾只不过这样的机会实在不多呵呵。每一位钓手都会有自己最擅长最有感觉的钓组(这里包括使用的钓鱼竿的品牌,大小号数。使用的卷线器。使用的主线的区别和子线区别。加上钩子的大小和种类。咬铅的大小,咬的位置。子线长度。阿波的大小和类型,水中的类型,最后是虾。使用的是南极虾?制作过的南极虾?诱饵桶里找出来的南极虾?红虾?腌制过的红虾?对虾?呵呵。。。。。。细微不过的区别就是有时候你不上鱼,人家在你阿波边上接连上鱼的道理了。

第四问:为什么阿波箭一般沉下去了。抬竿做合却是空钩?

这样的情况往往发生在排潮(炒白位)比较大的钓点。多数水深也较浅,钓棚设置在23米左右。阿波又用的比较大,而子线又比较飘(没在钩子上方加一个最小的G6咬铅)比较会出现此类情况。若钓手使用的钓竿号数较小,竿梢较软。可以在阿波随浪花飘开那一刻中鱼的时候多多等待23秒。就可以明显感觉到鱼吃钩后的小小挣扎。这时候抬竿作合一般就不会有错了。鱼在这类位置吃东西都是施展它们比较独到的身法,先咬到那只在浪花里跳动的虾回去再说!所以钓手若是在第一时刻抽竿,往往就是空钩子。嘿人家还未咬到钩子,只是叼着虾头。你就想钓上来?而且就算它咬到了,往往也吃不牢,多数会跑鱼。 若在外礁深场,遇到箭沉信号。说明可以钓的再深一些。或者也可能是浪涌较大,子线太飘。可以试着在把咬铅的位置下移一点点。当可以得到(缓慢下沉一点,然后继续加速下沉)的完美信号。

第五问:涨潮鱼多,可为什么有人在退潮的时候钓得大鱼呢?

未成年的小鲷群体会和同样大小其他品种的鱼群一起混迹江湖。生活习性也多数由群体中其他鱼的共同反映所决定。然一但成年,在经过春季繁育的大群集结之后。一般会选择悄然隐居。秋季再集结。但是群体数量明显小了。年复一年,当黑鲷个头达到5斤以上的时候,应该经过了7个左右的年头。若还有结伴,那最多2条类!

大鱼的思维和小鱼不一样。在经历了海里多年的腥风血雨之后,安全成了最重要的要点。别的鱼在浅层疯狂吃食,它最多在远角浅尝几口。别的鱼随潮而去,它可能反而懒的游动。在一个氧气充足,水深合适,食料不断(不需要多)的沟坎安静等待和休息。 在钓大鱼的思维中,我们一般会选择钓远,钓深,(全游动是为了钓大鱼设计的钓法,其实使用普通阿波也可以做到放流钓大鱼)。但有时候脚下的沟坎,浪花飞舞,水流通畅,水深合适(退潮后仍有5米)在有大虎头鱼上钩的情况下,也许会有大鲷接连咬钩哦。不过内湾在退潮后水深不到2米,就较少出现这类情况了。除非那是一个比绝大部分深一半的沟!

第六问:一条鱼钓上后,跟上来一群鱼。到水面就散开。鱼明显很多,可为什么我比人家钓的少得多?

这样的情况一年也才遇不到几回,多数在台风刚过或者临近冬季的时候。假如鱼足够多。(水下鱼群起码在100条以上)那么你随便怎么钓都没所谓。假如是一个非门头位置,那么鱼只会越钓越少。即便上百条,钓了3040条之后,加上害怕跑路的一些鱼,那么大概剩下胆大的只有2030条了。

应对这类的情况,有经验的钓手会不断变化钓棚。假设初始钓棚为10米。可钓水深在15米。那么在经过诱饵作用于鱼群之后,可以不断提高钓棚,10米可以慢慢的钓到2米!感觉到鱼吃口不再是连发,再逐渐加深,2米再一米一米的加深钓棚。中一口加4050厘米,中一口再加4050厘米。直到不再出现阿波到位就中鱼。这时候可以考虑换小号的钓组,如果你使用的阿波出线够顺滑。即使使用5B甚至2B阿波在有流带影响的情况下照样可以从容的到达10余米的钓棚而不影响整个钓组的状态!当然我们不是渔民,但是遇到鱼群大咬,谁又愿意失去每一次中鱼的快乐呢。

所以,根据鱼的吃口,依赖潮流的作用。不断变化你的钓组,钓棚,钓的距离来追求钓组到位即出现中鱼的状态才是钓鱼人最喜欢并享受的事情了。

浮漂有鱼讯提竿不中鱼的多种原因


垂钓中,很多钓友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窝里鱼星四起,明明就有鱼,可鱼就是不就饵,真的是急死人了。好不容易,鱼吃食了,浮漂的反应非常准确,可提竿却不中鱼。这究竟是为什么?是运气太差,还是人品问题?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垂钓中有渔汛却不中鱼,你不妨从下面几个要点里逐一排查。

第一步:判断鱼星的真假

窝里出现鱼,可鱼不食饵,有漂相提竿却不中鱼时,我们第一个应该检查的是究竟鱼星是真是假。究竟是鱼泡还是其他气泡。下面,小编罗列下假鱼星供给大家判断。

1、假鱼星特点,由于是地下自然释放出的气体,所以经常表现为有规律地大小相同的串泡连发,大簇气饱间歇性的阵发与爆发,其显著特点是水泡到顶时,遇到空气就破,有时会伴有响声,且多伴有混浆水上泛。

2、地气,在一定的地壳运动及其外界压力作用下,会从地下释放出气体,在水中形成气泡上泛,形状大小不等,并断断续续阵发,且位置固定不移。

3、沼气泡,多产生于春夏秋季的高温天气,在多淤泥、多腐殖质的静水池塘中,水下腐烂物质遇高温发酵,经过霉菌的分解作用能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沼气。沼气不断泛到水面上来,此即是沼气泡,也有人称之为地星。地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散乱,到处乱泛,大小不等,而不会停止;二是固定在同一地点不移位。一般有地星之处,水中缺氧,鱼不摄食,即便鱼进口都不愿意就食,很难有所钓获。

4、草气泡,是光合作用下的草星气泡,多数在艳阳热天出现。草气泡体积较细小,只有12毫米,成片均匀分布,有规律有节奏的连续不断的冒泛,可直观的反映出水底有成片的水草、苲草等水生植物。有经验的人,还可以按草气泡的范围及疏密程度,来判断出水草的面积、厚薄与空隙处。

碰到以上假鱼星时,钓友就要转移阵地,换钓点。如果大片水域都是假鱼星,反应出水下缺氧严重,没有钓点可更换,那么则应该停止垂钓。因为缺氧严重的水域,鱼是很难就食的,多数会出现零钓获的现象。

第二步:判断垂钓水域环境

垂钓的水域环境跟钓鱼的难度和钓获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确定鱼星是真的,就要判断下垂钓的水域情况。

1、 水底淤泥是否过厚。如果是塘底淤泥过厚,可以改用载铅量大的,能称得住饵的漂;或者减少铅皮,把漂调到能把饵称在淤泥之上的位置;或者改用较轻比重的饵料,总之,要把饵团落在淤泥之上,否则饵入淤泥,鱼想吃也吃不到,自然也就不会出鱼讯。即便窝中有鱼,也不会出现咬钩的现象。

2、 鱼层是否起了变化。在垂钓过程中,鱼层出现变化是常有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要从底往上找钓层,找到钓层,自然会有渔获。

3、 鱼受到惊吓。在人工池塘、黑坑等收费垂钓水域,你所呆的地点,很可能不久前有人呆过。如果之前垂钓的人,提鱼见鱼太小,重新摘钩抛入水中,反复此动作后,该钓点的鱼都会受到惊吓。此外,如果提竿太频繁或者提竿过早也会使窝里的鱼受到惊吓。正确的做法是鱼中钩后,要迅速提离窝点,遛鱼要远离窝点。实在没办法,最后可考虑弃窝,重新找钓点。

第三步:判断饵料的情况

如果确定鱼星是真实的,窝里确实有鱼,就应该从饵料的几个因素来进行排查:

1、检查打窝的情况。窝料是否打得过重、过厚。打窝料是非常讲究的,打少了,鱼不聚窝;打多了,留在水底,特别在天气热的时候,随着气温升高,窝料发酵,氧气被大量消耗,窝中严重缺氧,鱼儿大多在窝上或窝边穿梭,不爱进窝,偶尔进窝,也不咬钩。如果确实是打窝的时候,出现问题,那么正确的做法是弃窝,重新建窝。新窝离旧窝的横向距离最好在1米以上。

2、饵料的雾化情况,饵料是否雾化太好。如果饵料雾化情况太好,就会出现鱼诱量大,窝的面积过大、过乱。如果水的能见度太差,鱼儿只能闻得到气味却吃不到饵。这时正确的做法是果断地换饵,控制雾化程度,让鱼能吃到饵。

3、鱼饵的味道情况,是否过腥、过香,味道是否过重。如果窝中的鱼偏杂、乱,且有乱窜的感觉,鱼只在窝边只游动,可不进窝中食饵,那就说明是鱼饵的味道过浓了。正确的解决办法是调整配方,重新拌饵,控制腥饵和小药的量。

4、鱼饵的对口情况,鱼饵是否对路、适口。如果鱼饵过硬,适口性就差,浮漂上反应出渔汛,可提竿就容易把整个鱼饵原原本本从鱼嘴里提出来。如果鱼饵过于松软,钩饵到底,很容易只剩下空钩,这也是窝里有鱼,可漂不动,不上鱼的原因。此外,在一些有喂食习惯的池塘里,很多鱼偏口得厉害。这种人工塘就要跟塘主买饲料来进行垂钓,或者采用基础饵料试钓下情况。

第四步:检验鱼漂的情况

如果通过上述三个步骤,情况还是没有改善,那么我们可以从浮漂来入手,判断下情况:

1、当浮漂不下沉,提竿却无鱼,可试下就近选个别的钓点来试下,浮漂的反应是否正常。如果反应正常,可考虑到是原钓点水面的漂浮物、油层、水温、水流影响而造成的漂不下沉,而非渔汛。

2、漂的选择不正确也会出现有渔汛却不中钩。选用不同质地、形状的漂,就有不同的漂相。漂偏大,就会偏钝,讯号偏弱,如果漂太小,就会出现浮力不够。一般来说,吃口稳健,没有小杂鱼,可以选用硬尾漂;钓不同泳层鱼,抓接口,可以用穿程漂;鱼易上浮,主钓上层鱼,可以用竹脚打浮漂;小杂鱼多,鱼较刁猾,则可以用软尾漂。

3、漂组颜色过杂。有的钓友的漂组小配件五颜六色,很容易引起鱼的注意,使鱼竞相追啄、碰撞,甚至撕咬,这样的鱼讯是提不到鱼的。正确的做法是使用黑色的太空豆、标座、铅皮座和8字环等。

第五步:检查线组的情况

由于更换线组会比较麻烦,所以,我们把排查线组的问题留到相对靠后的步骤。线组的问题,一般可从下面几个问题来入手:

1、主线不符合水情、鱼情。如果主线比重过大,下沉到位压水后,下垂的水线会把漂向下拉一、二目,从而破坏了鱼漂的准确性,也容易出现假讯号;如果主线过粗、过硬,隐蔽性差,会加大水阻,易吸水,切水性、稳定性差,与子线的配合度也差,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漂的准确性。在这样情况下出的漂讯,很难中鱼。

2、子线选用问题。如果子线过粗,目标大,就容易引起鱼的警觉,就会出现窝里有鱼可不敢吃饵的情况。此外,鱼的窜线、鱼鳍的扇动也会使漂出现了假讯号,这就是浮漂有反应,可不中鱼的原因。如果子线过硬或子线打结,鱼吸饵就难以入口,或入口不深,有鱼讯,很可能提竿会跑鱼。

3、钩的运用不适当。如果鱼钩过大,饵就吃不进嘴,鱼难中钩。如果钩过小,刺鱼不深,或钩被拉开就会出现跑鱼。如果出现提竿常初有重感,而后空钩出水,那就十有八九是以上两种情况。另外,如果钩条过粗,钩重饵就难入口;如钩条过细,钩条就有张开的可能,容易跑鱼。所以虽有漂动,但一个进不了嘴,一个跑鱼。最后,钩形选择出现错误,也会出现不中鱼的情况。因为不同的鱼,嘴形和吃口不一样,所用的钩形也应不一样。如一般来说,挂商品饵钓鲫鱼,可以用钩门适中、钩柄较短的袖型钩;钓生口鲫鱼、快鱼,钩门稍宽、钩柄稍长些的钩;钓凶猛、拉力大、有牙齿的鱼,则用钩柄长等类型的钩。

第六步:判断鱼竿使用是否得当

以上问题全部排查清楚,还是找不到问题所在,那么只能归结于鱼竿的问题。

1、 鱼竿类别的问题。不同的水域适合不同的鱼竿,不同的鱼种也要用不同的鱼竿。如垂钓鲫鱼多的领域,最好用台钓竿或者鲫鱼竿,如果使用抛竿或者罗非竿,不是不能中鱼,但是相对而言,中鱼的难度会随之增高。所以,去到水域垂钓前,最好先摸清水域的情况,水域大概有多深,多远,水域里的鱼群以哪几种为主,再根据实际的水情来选择鱼竿。

2、 鱼竿的调性问题。垂钓要根据水的深浅度、鱼体的大小、慢鱼快鱼的不同,来选择粗细不同、软硬度不同的竿。过软的竿影响起鱼的速度,贻误战机,提不到鱼;质地过硬的竿即使及时提竿中鱼,但由于挥竿的力度和惯性,很容易拉豁鱼唇、鱼嘴,结果一样是空竿而上。

3、 提竿问题。垂钓者要抓准提竿时机,提竿的力度、角度、速度也要恰到好处。这些都是长期经验积累出来的。如果提竿用力过猛、过早、过迟,都是会导致提竿都是不中鱼的情况出现。关于这点,还要新手们在垂钓中多积累经验,多实践。

4、 炮台架竿高度要调得适宜,竿稍入水不宜过长、过深;人的姿态要自然,不要驼背,身子略往前倾,手不离竿,注意力集中。姿势的正确可以让垂钓者在第一时间掌握渔汛,做出正确的反应,以免贻误战机,提高提竿中鱼率。

当然,有渔汛,可是提竿不中鱼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多样的,未必是单一的,只有经过上述的综合排查,一步一步才可能找出问题所在。值得一提的是,天气也是影响垂钓的原因。大家也要把当地的气候环境考虑进去。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关于钓鱼浮漂漂讯的寻找问题》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技巧浮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