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竿钓鱼的技巧。
相信很多钓友在钓鱼过程中都曾遇到过断线、断竿的现象,不仅跑了鱼,还有经济上的损失,实在是令人心痛不已。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析下钓鱼断线、断竿的主要原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一、断线的主要原因1)钓线质量
在选购钓线时,千万别只贪图便宜货。最好是选购一些有较好信誉的正规厂家生产的钓线,不要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因为伪劣产品的强度往往是不够的。
2)钓线偏细
钓手在出门垂钓时,一定要先了解所钓水域里的鱼情,向塘主或周围的居住户了解鱼种及鱼的大小,根据鱼情选用相应规格的钓线,要明确钓什么鱼,用什么线,这点非常重要。
3)钓线老化、受损
一般的尼龙线入水之后,慢慢发生质的变化,容易老化,长期使用不更换,一旦碰上大鱼,断线跑鱼就不可避免。另外,钓线受损也是断线的因素之一;钓线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因受到外力作用,造成变形、起毛、打结扭曲等,这样就钓线受到损伤。
4)遛鱼方法不当
当钓组与大鱼形成拨河之势;或者未能将鱼牵出障碍区,让鱼窜进水草丛,或有树干等障碍物中;或者大鱼仍未被遛乏就急于提竿,还有直接用手抓主线提鱼的,都是造成断线跑鱼的原因。
5)放线不畅
抛竿线被竿缠住不出线,或是绕线轮失灵放不出线,致使形成拨河状态。这往往也与操作不当有关,应改进抛竿方法。一旦遛鱼不出也要沉着应付,可采取一些临时补救措施。例如立即接上失手绳,或是索性将竿丢于水中,随鱼而去,然后再依据情况随机而行。
6)挂底
钓线被障碍物挂住,拉不出来而断线,一旦钓线被挂住,要通过钓竿变换多种角度适当用力,切记不得强拉硬拽。
二、断竿的主要原因1) 钓竿质量太差
选竿时一定要买质量好的钓竿,而且是用什么竿钓什么鱼。
2) 线组过于结实,不利于保护钓竿
在配备钓组时,线组一定要小于钓竿的承受能加力。Www.DiaOyu007.CoM
3) 鱼上钩后钓手将竿垂直上扬
这时钓竿通体受力作用不能发挥,而只靠竿尖承受拉力,再加上鱼的挣扎,很容易将竿折断。正确的做法应是先将鱼遛乏,提鱼时竿不能垂直上举,而应向左右斜方提拉,使钓竿形成弯弓状,通体受力,就不会发生折竿现象。
4) 钓手握竿的部位错误
遛鱼时,握竿的中间部位,甚至握竿的前端部位,不是握竿柄,显然这种握竿方法有极大的危害,即钓竿不能通体受力,只能靠前端部分受力,故很容易造成折竿。
5) 提竿用劲过大过猛
不仅容易扯断钩线,而且也会折断鱼竿。尤其是鱼在逃窜时,猛力提竿更易将竿折断,正确的提竿动作;应是用腕力上扬,用力要柔和,充分发挥竿本身的调力。
6) 钩线被水底障碍物挂住
处理方法不当。一般是将钓竿收回后,用手包上毛巾,直接提拉主线,将线组拽回。不能用钓竿硬拉硬扯。
扩展阅读
夏天钓鱼鱼儿不吃饵的两大主要原因
夏天里面,虽然鱼类的数量增多了,而且吃食的类型也得到了增加,但是从情况上来看,不少钓鱼人的收获可能还没有春季的效果好。这其中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一、天气闷热
夏天的一个总体情况就是高温,温度较全年达到了一个峰值,这个时候水温也达到了一个全年的最高值。所以鱼类从自身的规律来说,它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会选择一个较为适宜的水温环境。并且,由于表层水域的水温变化太大,这并不符合鱼类的生存常识,它们喜欢水温较为稳定的水域生活。所以进入夏季之后,鱼类在全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都集中选择了在深水区里面生活。
另外,就是闷,夏天的高温特点比较明显,就是闷热,气压过低,整个世界就跟一个蒸笼似的,到处都在缺氧。而在水里,缺氧的情况更加明显,越是气温高的时候,越是缺氧。一般在中午的时候达到一个顶峰。鱼类在水底没有办法很好的生活,只能够选择浮出水面大口呼吸氧气。这种情况下,鱼类几乎是完全不咬钩的,所以钓鱼没有收获是理所当然的。
从钓鱼人的角度分析,既然鱼类已经达到了生存的困境程度,钓鱼人的钓鱼环境也不会特别舒服,尤其是野钓的人,在太阳下要承受的高温也不一般。这也是一种对意志力的考研,但是对身体的负担太大了,年纪大的钓友就不要这样做了。
总体来看,这是天气的大环境因素,人们没有办法改变,只能够顺应情况做出选择。首先第一种选择就是找个阴凉的地方,比如树荫下,人不但能够得到休息,树荫下的水里也容易聚集避暑的鱼类。另外一点,就是换个时间钓鱼,把钓鱼的时间交错一下,中午温度较高,所以放弃掉。而选择早晚时间段进行钓鱼,这个时间段里面的天气气温较低,钓鱼的条件好。或者直接选择夜钓,夏天的夜晚气温有所降低,气压升高,大鱼也会出现,是不错的钓鱼时间选择。
二、不缺食物
虽然鱼类的生活主要组成就是不停的觅食,寻找食物的来源,但是夏天确实是一个食物丰富的季节。首先是水里的各种水生植物疯狂的生长,满足了不少鱼类的口味;另外,各种虫类的数量也在增加;对于大鱼来说,小鱼的数量也较春天多出了很多倍。从整个大环境上来看,水里的鱼类是不缺食物的,整个食物链是完全可以满足的。
面对这种情况,饵料这种看起来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食物,鱼类会尽量减少选择,所以钓鱼人的难度也随之增大。想要解决这种情况,往往只有通过三个办法,第一个就是改变饵料的性质,让饵料更具诱惑力,就是通过饵料制作的过程来提升渔获。第二个则是钓技的提升,比如逗钓,或者托底钓,多种钓技配合使用,一方面提升饵料的诱惑力,另一方面也扩大钓鱼的范围,增加上鱼的可能性。最后一种就是使用小药了,小药的使用是见效最明显的一种方法,毕竟饵料的制作和钓技提升都需要经验和实践的积累,相比较而言,小药的使用是最方便的一种。
除了介绍的这两个原因,比较常见的还有天气变化,或者水域水情变化等因素,各种原因都会出现鱼儿不吃饵,或者吃饵的频率不佳。钓鱼人要准确的分析原因,根据原因选择对策,才能够增加钓获。
饵料返水现象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方法
饵料反(返)水是指调制好的饵料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水和饵料分离现象,一般天气温度越高,饵料返水现象越快些。这也是让钓手最为头疼的常见问题,截止目前钓界也没有一个可以完全彻底解决的万全之策,它是大多饵料生产厂商在生产流程上的一个难以突破的质量问题,在使用环节上只能减缓或阻止其返水的时间和严重程度。
1、饵料返水的主要原因
从渔事实践中判断,钓友们普遍认为:饵料返水的主要原因应该是饵料中的糖化作用和细菌作用作祟所致;开饵时我们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凡糖分含量重或小麦蛋白含量高的饵料最容易返水,而在夏天,动物蛋白含量高的饵料时间稍长一点时也容易返水,前者是糖化作用,后者应该是细菌作用;当然,我们在开饵技巧上不注意方法,诸如饵水比不适当、搭配不合理、过分揉打等也容易造成饵料提前返水。
饵料一旦返水,其物理性质受到破坏,发粘、不蓬松,随着时间的延长有的甚至会发酵变质,这种返水的饵料是很难钓到鱼的。
2、饵料返水的抑制办法
长期使用饵料的钓手大都清楚,国产饵料大多有返水属性,这种属性在钓场上目前没有办法根治,只能在时间上延缓或从程度上去抑制。渔人圈常用的抑制办法有:
(1)减少开饵量
减少开饵量、增加开饵次数是目前大多钓友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应对办法之一,个人的习惯是:冬天以2--3个小时为界,夏天以1--2小时为界,这样基本能保证饵料的新鲜度和物理性。
(2)纸巾吸水法
饵料返水后用干净的卫生纸巾吸水(有的钓友推崇用干毛巾),一定程度上能减少饵料的返水量。
(3)用温水开饵
有人总结出用30--40度的温水开饵会很大程度上延缓饵料的返水现象,从实践中看这样做的效果确实不错,但原因还有待考证。
(4)减少饵水比
减少饵水比也能起到延缓饵料返水的作用,实践中以减少30%的水比效果较好。
(5)干撒饵料
当饵料出现返水现象后,在饵料表面撒上一层麸类饵或膨胀粉、土豆泥、玉米粉、黄豆粉等干粉类饵料,能起到吸水和调整饵料状态的作用。
(6)注意饵料搭配
麸类饵和颗粒较粗的饵料不易返水,土豆泥、玉米粉、黄豆粉不易返水,日本的丸九饵也不易返水,在饵料搭配时可以根据对象鱼的食性情况添加上述不易返水的饵料,从而达到调整饵料状态和延缓饵料返水现象的产生,或者直接使用不易返水的饵料垂钓对象鱼。
五钓鲢鳙宁可断线不可断竿分享
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前亡,是玻璃总要碎的,每把竿子都是有极限的,如果你的线组足够结实,竿子是可以拉断的,所以,我们就要让线组不足够结实,至少比竿子脆弱一点,宁可断线不可断竿,舍卒保帅,很合算的。这是用线的大原则。
一般竿子的资料上都有钓重是多少,但那个都像老中医坐堂,吹嘘的成分居多。怎么知道自己竿子的最大钓重?一个就是在实践中总结,用过几年之后,你钓的那条最大的鱼就可以认为是竿子的最大钓重,如果你运气不好,十年也没遇到一条五斤以上的,那也无所谓,我觉得你这辈子也就这命了,竿子一定不会断。
还有一个简单快捷的方法,找一个巨大的弹簧秤,拴上粗线使劲挑,找个眼神好的朋友帮你看读数,在竿子断的一瞬间那个读数就是竿子的最大钓重,然后配竿节去吧。千万记住要找个眼神好的朋友,否则竿子就白断了。还有一点,那个读数是竿子能承受的最大重量,不是能钓上来的鱼的重量,一条十斤的鱼在水下的力量远远大于十斤,这一点要明白。
配线还要看竿子的软硬,软竿子弹性大,同样一条鱼,线组受力就小一点,所以软竿子用线可以细一点,硬竿子用线需要粗一点。
当然,线越细越灵敏,如果目标鲢鳙是五六斤,无论软竿子硬竿子三四号的主线就足够用了,有很多水域的鲢鳙都是一拨的都那么大。
想钓大鲢鳙,线组就粗一点,2008年《垂钓》杂志大鱼榜白鲢冠军叫欢采小梦,我渔友,他用8号的主线,那条鱼是二十多斤。我平时用5号的主线,因为我们都是有梦想的人,老梦想着和三十斤的鳙鱼有个约会,否则不必用这么粗的主线,这么粗的线,刚入水的时候都是弯曲的,要泡个半个小时才直流。但是有一回有个水库老板跟我说:就你们这线,遇到三十斤的鳙鱼,一摆头就短了,玩儿似地。这句话挺让我气馁,几年过去,三斤的鲢鳙源源不断,三十斤的从来不见,要用一生去追寻吧。
子线当然柔软一点好,容易被鲢鳙吸入呗。我试过用编织线,足够软,但就是双子线比较容易缠绕,也没感觉到多上多少鱼。
一般情况下,子线的号数要比主线的号数小,其实不见得。子线是可以和主线一样粗的,甚至在海杆线组上我还见识过倒拉牛,就是子线比主线还粗。因为当主线和子线同一号数的时候,在瞬间受力的情况下,很长的主线的可能延展长度远远大于子线的延展长度,所以先断的还是子线,这句话在理论上说起来也许不对,而事实上确实如此,等我钻研一下材料力学咱们再探讨。
我们也可以认为因为子线在八字环上的结节强度较低和反复磨损等原因,同样线号,还是子线先断。
以上说了竿子和线组,有一种情况挺有意思,那就是选用一把绝硬的竿子暴力的线组,根本不给鲢鳙逃窜的机会,一上钩就生拉硬拽,噼啦噗通就上岸了,鲢鳙还没想明白咋回事呢。当然有时候会伴随咔嚓一声。
老是断竿的6个原因,爱竿者必看
很多钓友都有一个搏大鱼的梦,挑选一把心仪的鱼竿不是易事,有些钓友更是惜杆如命,但是会经常出现断杆跑鱼的经历,是鱼竿质量不好?其实不然,那么在实际垂钓中为什么断杆屡见不鲜?今天就为大家分析其中的原因。
1、鱼竿质量
现在我们常用的主要有三类材质的鱼竿,一种是玻璃纤维一种是碳纤维一种是竹节。不管是哪一种都有质量优劣区分,大厂家做出的杆子并不一定全好,刚发展的小厂家做出的杆子质量不一定差,价格是衡量鱼竿质量好坏的一个条件,但绝对不是全部,有些鱼竿从初始做工就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比如碳布缠绕不均匀,做工粗糙,杆节受力不等就容易断裂。还有些钓竿材质差,导致杆子韧性不足,或者竿壁很薄,鱼竿很轻,鱼竿整体表现为轻但脆。挑选一把适合自己的鱼竿,除了外观和材质,能教给你的就是打开鱼竿的后堵仔细看看竿壁薄厚是否均匀;然后把鱼竿抽出,轻轻抖动听是否有异响,如果有多为杆节连接不紧密;上扬鱼竿至大概60,通过手感感觉鱼竿的重心在哪,只要不觉得累就没什么问题;如果所选鱼竿硬度高,可以把抽出的鱼竿竿稍上顶到房顶,然后手腕稍向上用力,看看鱼竿从第几节出现大幅度弯曲;最后一点需要仔细查看鱼竿的漆层是否完成有光泽。
2、钓竿的选择
钓什么鱼就选什么类型的钓竿,说起来有些小题大做,但是如果想钓大鱼还坚持用鲫杆或者鲤杆,结果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一般不是鱼竿的质量存在问题,而是选择不符合实际。在野钓中,很多人都是想钓小鱼大鱼意外吃钩,如果线组超出,迟迟不切,可以通过人为操作切断子线,最简单的就是拔河,有时候表面放弃实则保全。
3、操作不当
应该算是最常见的情况了,不管是携带还是中鱼、遛鱼,操作不当也很容易断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杆线夹角过小,简而言之就是鱼竿过分上扬导致竿稍曲度过大,发生断裂,尤其在抄鱼的时候容易发生,更有甚者抄鱼的时候因为线组过长,鱼抄捞不到鱼,所以拼命把鱼竿向后仰,其结果一样;二是遛鱼方法不对,经验欠缺,再加上线组过粗,鱼线的拉力值超过钓竿的净钓重,也会断杆跑鱼;遛鱼不充分,鱼还很精神就想把鱼抄上岸,一般情况下,即使鱼被遛乏,被拉到岸边,还会挣扎一番,所以遛鱼要有耐心,抄鱼注意鱼竿的角度;有些人喜欢飞鱼上岸,飞鱼入护,说句实话没有那精钢钻就别揽那瓷器活,自己的杆子怎么样,什么硬度,钓重多少,韧性如何,至少你自己心里应该清楚,拿5h的杆子去玩飞抄,能飞起来一条那都是运气好,玩飞抄至少在6h以上。
4、携带意外断裂
并不罕见,长节杆比较结实,但是携带很麻烦,有些钓鱼人的钓具很简单,杆包较短,不能把整只鱼竿都装在杆包内,垂钓途中,很容易因为颠簸等原因造成竿稍断裂。
5、人为原因
别看鱼竿钓起鱼来韧性很好,尤其是第一节,弯成个小半月都没问题,这不代表竿稍没有脆性,也不代表竿稍在不完全抽出的条件也能有这么好的韧性。这种情况断杆主要在抽出竿稍的时候,第一节刚抽出来一小部分,和大把接触受力,你就会听见啪的一声,竿稍断了一节,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只能告诉你这件事让我至今难忘。
6、还有最后一点,鱼竿使用寿命过长。
杆身卸力,整体感觉遛鱼无力,腰力不足,不注意鱼竿保养,水分不及时清理,沙粒摩擦漆层,都会减少鱼竿寿命。
路亚钓鱼断竿的原因?玩路亚的都看了
不管什么样的鱼竿都会断,就是电线杆也一样,但是你的竿子断了,责任一定在钓竿制造厂,绝对不是你这个钓鱼高手的错,对不对?但真的是这样吗?知道为什么竿子会断吗?应该怎么操竿才是对的?照过来看吧!
日本制的钓竿断了,自掏腰包换竿节似乎是天经地义,有怨言的极少;其他的竿断了,此间的钓友多认定品质有问题。真相到底如何,您是不是感到好奇呢?
一、笼统的说,断竿只能朝两个方向来思考:一个是品质有问题,一个是操作者技术观念有问题。选购高价日本竿的钓友,竿子断了一定自认倒霉,因为日本竿子品质较没有问题,所以一定是自己的技巧出了问题,甚至于拼战大鱼的时候钓竿断了,也只是暗暗怪自己。
断竿,是每个路亚人毕竟之路,只是早晚。今天小编在论坛看到以下的断竿原因总结,觉得不错,给大家共享。
1、超负荷使用。通常断裂位置在梢节最后两个大环之间。典型案例是有两位钓友拿去养殖塘路亚青鱼,在青鱼发力时对拉断裂,两枝竿断位均在此区间。
2、小角度受力。通常断裂位置在顶环以下第二和第三个导环之间。发生此类意外断竿情况的大致有如下情形:
(1)起鱼时。特别是用控鱼钳去夹鱼嘴时,另一手仍持竿上举,为把鱼拉近方便夹取,向上或向外挺竿,在夹到鱼嘴时,鱼受惊外窜时紧急挺竿,都易导致断竿意外。这是任何类型的路亚竿均会发生的意外状况,越是长竿,越容易发生。
(2)飞鱼时。正常飞鱼多数情况下横平着竿子收紧余线用力一挑,借巧劲飞鱼上岸,中间如有迟疑,会有断竿意外。通常路亚竿的净钓重测试都是以竿子上仰45度或60度角测得的数据,而一旦飞鱼时竿子角度过大,竿尖上举,无法发挥竿腰的力量,细软的竿梢即可能发生断裂,原因是钓线受力方向与竿身夹角太小。这也是有时有钓友反馈飞不到一两斤的鱼就断梢的最大可能。
(3)挂底时。通常挂底后,如果抖抖拉不掉,应当打开线杯,从顶环外拉住竿外的钓线,戴好手套或手缠毛巾慢慢发力拉离,如果超过钓线荷值就断线了。如果挂底后用力抖竿,在抖竿或发力拉时,竿子指向身后,钓线与竿子夹角太小,此时也易断竿,原理与上面一个情况类似。
3、不正当的暴力抛投,抛投姿势幅度特别大,有种恨不得把自己人都甩出去的心态,高碳竿,他受不了,玻璃钢的无视。
4、高碳竿在使用过程保护不当,比如在使用过程中,随便丢弃,外表在粗糙物上磨伤了还不知道。下次使用容易断裂,玻璃钢请无视。
5、纯属意外,如踩断,被车窗车门夹断(或许你不信,这占了小一半的断竿意外案例),或者持竿前进时,撞断竿梢(有个小窍门,持竿前进时,应当反向握竿,竿尖指向身后)
手竿线组断线的原因分析以及解决办法
钓了近30年,研究钓线多年,专业从事钓线生意6年,感觉根据鱼情用对线真有难度。近几年来在做定龙钓线的售后服务过程中,感觉不能正确使用钓线的钓友还真不少。以我们湖北定龙钓具生产的劲磨手竿线为例:大赞其物美价廉的钓友很多,用的不满意逢帖就吐槽的钓友也有。
同一个品牌的产品,可能会有较大的波动。有人说好有人说孬,这个很正常,然而同一盘线,也可能有人用的好,有人用得不好,我就遇到过这种现象。
去年秋天,在武汉秋季渔具展销会上,我在孝感工作期间结识的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潘先生对我说:你的金版劲磨0.5号子线,连0.4号都不如,很脆!当时有好几位客户在一起,我只好在展品中拿出一盘0.5号金版劲磨子线,和他当面测试。但是,潘先生对测试结果非常不服,认为他用的那盘线肯定有问题。
其实他不知道,我送他的那盘05子线,我不仅抽检过,也用过几米,一点问题也没有。潘先生过去没有受过正规竞技钓训练,我认为他对线的认识不足,所以他的话我也并未太认真。可是,今年上半年,一位全国钓王杯得主对我也说了同样的问题,我不得不重视了:我们自己用着很好,测试着很好的线,为什么钓王也这样说?
接到钓王的电话后,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反复对库存的0.5号劲磨子线进行各种不同线结的试验。用普通方法测试,我发现直强、结强很高,没有任何问题。绑钩测试,也没有发现强度有任何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几年来,在回复钓友的咨询中,我经常这样讲:用细线绑钩,一定要注意把线结打紧,并且不要在挨着钩帽的地方紧线。否则,如果线结较松,小钩薄薄的钩帽会把子线割伤,拉力下降。我想:问题或许是出在这里吧?于是,我模仿绑钩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对这种问题线结进行测试。
果然,问题发现了:我用较松的手法绑定龙钓线中的银冠0.5号,绑劲磨0.5号子线,强度都是非常高的。而用同样较松的手法绑金版劲磨0.5号,强度就显得很低!再用手轻捋线的表面,我完全明白了问题的原因。次日一大早,我便乘高铁面见钓王。
在观察完他的绑钩方法以后,我说:同一根子线,我绑两只钩,你绑两只钩,我们PK一下。结果,我绑的钩全胜!其实,PK之前我就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这位大神级钓友过去习惯用那种表面比较滞涩的线,这种线,绑钩时不用花很大力量拉线结就可以,并且有很强的拉力。
而且,这种子线绑好钩后挂在仕挂盒里,几乎不用受力子线也不会松脱。而劲磨0.5号子线缺少那种滞涩的手感,绑钩紧线时用的力量就需要略大一点。同样,银冠0.5和劲磨0.5号子线,线的表面都有那种滞涩感,绑钩时不用太大的力量就能拉紧线结。
言归正传,我们说说手竿线容易断线的地方和解决方法。
百度一下关于手竿线断线的问题,能得到这样几个原因:线本身质量不好、绑法有问题、钓线受伤、老化、搭配组合不当、线细、提竿和遛鱼手法不熟练。要我说:手竿遛鱼的可控范围小,需要使用更大的拉力才能控住鱼。所以手竿钓大鱼时,线和竿受到的拉力更大,也就更容易断线伤竿。手竿天生地比海竿更难对付大鱼,真要遇到力量强悍的大鱼,断线是必然的。我们要做的不是不断线,而是要避免不合理的断线。下面,就一副线组容易坏的地方,分别予以解释。
1、主线上方,连接竿的地方
结节强度可以的线,这里打反8字结就足够高了。像死结一样但是内绕2-3次的内线环结也可以。两种结到底哪种好,可以在做线组前试一试对拉一下。如果用这两种结都是这里断线,说明这个线的结节强度很可能有问题。网友讲的插棉线打结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确实非常有效,有兴趣的钓友不妨百度一下具体做法。
2、主线连接8字环的地方
我一直推崇下图所示的方法。多次的试验证明,这种线结的强度好于其它打结方法。
但是,主线的这个部位在垂钓中是最容易受损的,比竿梢处的线结更容易受损。特别是用细线,一副主线不要用很多次、很多天。我们以1号主线为例,说说换线周期:如果用了一天时间,并且抛竿很勤,半斤八两以下的鱼有十来斤,这副主线,最好只用一天最多两天就扔掉。
同样是1号劲磨主线,如果一个小时就钓了十来斤这种半斤八两的大鲫,这副主线再用一次没有问题除了上鱼量,使用时间也影响线的寿命。总的来说,勤换主线是个好习惯,一副主线相对我们一天的出行成本来说不算什么。如果担心浪废小配件,这个不是问题:这些都可以重新利用。
当然,细的主线一定要用多次的话,我们可以在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时,如果平着8字环剪掉,重新绑一绑,强度又会有明显提高。当然,主线会变短点短多少取决于您的手法。
3、浮漂上下位置
很多钓友认为太空豆好了不伤线。但是我认为,伤线和太空豆的好坏没多大关系,和太空豆的价格更没有关系,而只是和太空豆的松紧、捋动豆的速度、每次捋动的距离、捋太空豆是否湿水有关。一副线组有六个或七个豆,只有漂下一个、坠子上面的一个需要略紧一点,别的尽量松一些。
浮漂上下断线,还和漂的大小、提竿轻重有关:细线大漂,竿硬重提,这个也很坏主线。很多主线都不够耐磨,太紧的豆、暴力捋豆,都会严重加速线的损伤、起毛。
4、8字环对主线和子线的影响
10多年前,我在大厂国际渔具城买了200个单钩转环,用了10多年,子线从来没有在连接环处断过。前年又买了不少另外一个牌子的单钩转环,自己陆续用了几个,问题便来了。前段时间,我在做钓线强度测试时,发现过去我非常推崇的、在很多文章中介绍过的子线单钩转环连接法的强度表现非常差,以至于让我对这种线结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但是,同一根线,同样的线结,重新找到过去的老转环测试,立马找回了原来的结果:0.8号标准子线,在过去那种老的单钩转环上的强度,超过了1.85公斤!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强度!很多0.8号标准线,直强也不能达到1.85公斤!
肉眼直观地对比两个单钩转环:子线强度大的老转环条粗、有镀层,强度低的转环条细,没有镀层。
肉眼配合放大镜,观测不到转环的异常。在TB网上买来的电子显微镜下观测失败。于是借助于扫描仪。设置1200的分辨率扫描,再在电脑中放大,感觉单钩转环的受力面确有锯齿状由此推测,有镀层的转环表面比较平整,不容易伤线。
附图:刘定龙先生极力推荐的子线连接单钩转环的方法
5、绑钩手法对子线强度的影响
本文开始讲的手法影响强度的问题,是确有其人其事的例子。
总结一下绑钩合格的标志:不论用什么方法绑钩,基本的要求是绑钩后子线的强度要足够大。换算成数据的话,就是:绑钩后,线结的强度要达到钓线直强的80%以上。经验数据:以断10根子线为例:如果有2-3次是在子线中间断,说明这个线绑的非常到位;如果有6-7次是在中间断,说明这个线的结强很高;如果9次以上在中间断,说明这个子线的结强非常高,绑钩手法也好,但是直强略低;如果绑钩时也断子线,说明这线的结强可能偏低。
6、特别说说提竿断子线
提竿就断子线,可能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中的一个:
(1)线的结强低;
(2)绑钩或连接8字环的方法有问题;
(3)8字环本身有问题(条细、无镀层)。
前面说过:表面有滞涩感的线,打结时线结可以松一点。其实,我想提醒钓友们:不论哪种线,线结拉紧点,哪怕拉得有点变形,也比线结太松要好。具体紧线的部位:在钩柄上缠绕到8圈左右后抽紧子线,大致收紧一下线结。再把子线调整到钩弯内侧,再紧线结:一手持子线,一边用钳子(也可以用牙咬),子线和线头同时发力,拉紧。
此时线结有可能再次偏向,并且没有挨近钩帽。如果是较粗的子线,可以只接拉子线,把线结拉到钩帽处。较细的线,拉子线的话有可能拉断,需要向上推线结,把线结推到钩帽处,再略用力拉一下子线。两只钩都绑好后,双钩对勾着拉一下。因为是双子线受力,所以用的力量大一点也无妨。大致地相当于一根子线的直强就差不多了。
不同竿节断竿的根本原因及避免措施
很多钓友都曾遇到过在钓鱼过程中出现断杆的情况,很多时候大家都认为根本原因是钓竿的质量差。其实,很多情况下钓竿发生断折的现象并不是由于钓竿质量所导致的。是由于一些外在因素所导致的,比如:手法失误,过度用力提竿等等。不管是初学者还是老钓友,都在垂钓过程中遭遇过断竿的现象。特别是钓竿的第一、第二节最容易发生断折的现象。接下来,就为各位钓友分享断竿的根本因素,以及应对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钓竿第一节易断分析
不管是用什么材质制作的钓竿,都是从竿捎到竿把,一节比一节粗。相反竿捎部分就是最细的,特别是第一节。所以,多数的钓友会认为钓竿的第一节最容易法还是能断折的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当鱼咬钩以后,在提竿时,由于钓竿的第一节本身偏硬。所以多数情况下是呈垂直向下的姿势。因此,所受到的力度是呈垂直向下的拉力,而不是弯曲的力度。因此,第一节很少发生断折的现象。
但是,钓竿的第二节此时是呈弯曲的状态,竿节部分在承受弯曲所带来的力量。虽然第二节的直径要比第一节的直径偏粗写,但是由于所承受的力度不同,发生端着的频率较高。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钓竿的第一节也是会发生断折的现象,例如:
1、拆主线时,一不小心就会将第一节、竿梢弄断;
2、竿梢部分的绳长度过长,提竿过猛会发生断折的现象;
3、抄鱼以后,继续举着鱼竿,这时容易发生断竿的现象;
4、鱼咬钩钩,生拉硬拽的拖鱼会发生断竿的现象。
二、钓竿第二节易断分析
钓竿第二节发生断折的现象通常情况是由钓竿过于垂直所导致。就好比如同材质的的钓竿,有时可以钓获体重约7斤的鱼类,但有时垂钓体重2斤或0.5斤的鱼类,救护导致钓竿第二节发生断折的现象,这是由于何种因素而导致呢?
1、在垂钓小个体的鱼类时,特别是体重约1-2斤的鱼类,不要将钓竿竖起,呈90度的夹角。但在垂钓大个体的鱼类时,当鱼在用力挣扎时,受力点是朝下的。这是可将钓竿竖起,呈90度的夹角。
2、当鱼儿上浮后,钓竿的第二、第三节称为主要受力节时,需要让钓竿呈大夹角来进行缓冲。尽量不要是钓竿的第二节弯曲幅度过大,甚至垂直着朝下,尽量避免发生断竿的现象。
揭秘钓竿第二节断竿的原因及解决要领
每到天热之时,水中的大物都纷纷出来游荡了,如果遛大物方法不正确必有许多断竿的情况出现,而断竿机率最大的就是竿梢数第二节(估计百分之九十的钓友都断过这一节)
除了一些特细的鲫竿以外,综合竿,鲤竿,这一节在钓鱼的时候是受力最频繁的,而且它特别细,这就是它容易断的原因。有很多钓友可能会说,第一节比第二节容易断,因为它是最细的。 其实第一节在你钓到鱼的时候,它大部分情况都是垂直向下的,受到的力是拉力,而不是弯曲的力。所以钓鱼钓断竿梢的情况极少。
既然说到这里了,我也说一下断竿梢的几种情况吧。
一、拆卸主线断的。(断12CM)
二、竿梢绳留的太长,然后绕线,猛提竿断(断12CM)
三、鱼进抄网后,还擎着竿不放的(这种情况断的会比较长)
四、钓到鱼后没有抄网,竖起竿往岸上拽的
肯定还会有多种情况,我一时半会也想不到。还是接着说二节吧.
第二节断的原因比竿梢断的原因要简单的多,大部分情况就是因为竖竿太直造成的。同一款竿,一条68斤的鱼钓着没事,一条不到2斤的鱼断了第二节,或是一条半斤的鱼就断了第二节。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看图
在钓到小鱼时,尤其是12斤左右的鱼时,不要竖竿90度!!
在钓到大鱼时,鱼发力的时候,受力节肯定是往下的,可以90度竖竿,但是鱼上浮以后,受力节在二,三节的时候,尽量给竿一个角度,不要让第二节垂直向下哦!
在上面这张图片中,如果鱼再往靠近钓鱼人的地方游,而且浮到水面上,那么第二节就会绝对受力,形成一个死角,而失去了竿原有的弧度,这个时候就会上演悲剧!
之前还有一个钓友问过我一个问题。
问:大师们说钓到鱼后就得把竿立起来,这是不是跟你说的断竿原理相悖么?
答:如果钓到特别大的,受力节明显靠下,这样的情况竿必需要90度竖起来,也可以象化老师一样抱在怀里,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你钓到的只是12斤的鱼,把竿竖到90度是极易断23节的。具体断哪一节这得看你用的竿的硬度,如果特别硬,断竿梢的可能也是有的。所以不断竿,主要看你在提各种不同大小鱼时的姿势正不正确~~
最后再提醒新手钓友们,37调综合竿,28调鲤鲤,都不建议用来飞半斤以上的鱼!能用抄网尽量用抄网,技艺不纯熟的时候,不要耍酷,不然...一把年纪了,还断了,真是不好意思
钓鱼如何避免出现断竿折竿现象
首先在各位钓友用竿前,应先熟悉钓竿的调性,才能更好的发挥钓竿的性能并能有效的保护钓竿。平钓与顶钓的重量是把物质提起的表现,如果钓起800克的鱼,竿子竖直,鱼不动、并离地、竿子不会断,如果竿子直上,鱼在竿底,而鱼被钓起,会蹦、摇甩,产生的瞬间重量,会超过鱼自身的几倍,竿子承受能力越过极限立刻会断,断茬是非常齐的断面!
所以在钓到鱼已拉到钓手面前时,一定不要让竿子直上直下,有时钓友钓到300克400克的鱼断竿,就是鱼在摆蹦之中产生的瞬间重量已超几倍,而钓手钓到鱼时的兴奋状态是只有鱼而忘了保护竿子,这种现象产生时,断竿规律基本上是竿梢底部和第二节底部,断茬是齐的。
在钓到鱼操作时,举臂向后或向左右侧形成60-70度以内的角度就不会有断竿现象。
鲤钓竿十八尺和二十一尺,大部分被应用于休闲钓大鱼,只要是正确操作,合理的线组搭配,顺着鱼的力量溜鱼 而不是和鱼叫劲 比谁的力量大。技术好些的钓友 掉起十几斤到二十几斤的大鱼是没有问题的,我曾用二十一尺钓竿经常钓起十几斤的鲤、草、鲢,最大曾钓过二十斤的鳙鱼,而且不用失手绳。 在钓大鱼时,钓手要注意:A、不能打满竿,要留一到二米的富余主线,常规即是二十一尺钓竿,齐竿主线,钓十八尺竿的正常钓点。
留有富余的主线有利于提竿中鱼时竿子能起60度以上角度。
凡起竿在30度以内钓到大鱼,通常见的就是断子线,或断主线跑鱼,即使把线用到6-7号,也照样断,其原因未让竿子韧性起到作用,而把线拉直,鱼的快速冲刺达到极限,其冲刺速度产生的重量,能大于鱼重5倍以上,这和我们用5吨的汽车拖5吨的汽车用12毫米直径的钢丝绳,拉直钢丝绳时的时速达到二十公里以上,瞬间会把钢丝绳蹦断,而用5毫米的钢丝绳,拉直钢丝绳时的时速在4公里以内,照样能把5吨的汽车拖动而不断的道理一样。
另外,一种断竿现象则是出于钓手的习惯和条件反射,当我们钓到大鱼而钓竿已经在70度以上甚至已达到80-90度时,钓手应双手紧握钓竿的尾部,让钓竿全身发挥作用
单手提竿中鱼,起竿后鱼会向外冲刺,此时钓手的另一只手突然向手把节的中上部握竿,其目的是把竿抓牢,但这样会在手的上部突然爆断,这样做是突然减少竿子整体受力部分而导致断竿。
跑了的就是大鱼,这是大部分钓友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实质上断竿跑鱼并非全部是大鱼而往往并不大,跑鱼是没把握住入口信号,或饵料过硬导致钩的部位太浅脱钩,断竿则大部分是锚鱼引起急速冲刺和钓手遛鱼操作不当引起,竿的质量问题引起断竿(高碳)的现象是断竿处出数道竖的裂痕则断茬不齐,玻璃纤维杆是出现劈了几道竖痕折了但没分两段,在追求钓鱼感受质量的今天,高碳竿的轻、柔韧和玻纤竿笨重,尤其在长竿的体现上两者是没法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