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技巧和方法。
在海钓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断线的情况,这是我们钓鱼人所不希望发生的,但是断线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有很多原因,或是被鱼的利齿咬断,或是鱼儿钻进暗礁而割断,或是钓线本来就有损伤等等。下面笔者就给大家说一说海钓断线的三大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法,希望对各位钓友能够带来一些帮助。
一、挂底回拽断线和解决办法(1)断线情况海钓由于选择暗礁和水流中鱼喜欢栖息觅食的地方抛钩,又经常以串钩底钓为主要方式,所以挂底锚钩是经常发生的。伴随而来的是回拽过程中用力超过了各线段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不是脑线折断,就是连接线打结处折断,再不就是从主线上断开。
从主线上断线是垂钓者最不愿发生的。因为那样不但鱼钓不上来,而且还要把整个钓组全部丢人海底,我们称之为断根。重新组装钓组不但延误了许多垂钓上鱼的时间,而且白白地浪费了钩、饵、坠等。如果接连几次发生断根现象将大大影响垂钓者的情绪和心情。
(2)解决办法按垂钓者的意愿来说,有鱼上钩又同时发生了其他钩被锚住了的现象,回拽过程中让锚住了的钩从脑线处断开,以便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是最好不过的了。既不丢鱼又不丢坠,充其量把挂丢的钩再补上一只罢了,这就是所谓的断得其所。
A.合理配置线组
锚钩回拽断线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达到断线处控制在脑线上的主观愿望,就需要主线、连接线和脑线线径或拉力的合理搭配。从习惯上讲海钓脑线设置要小于主线和连接线l~2毫米,主线线径或拉力要等于或大于连接线为好。这样就保障了锚钩回拽后从脑线上断开,达到丢掉锚住的钩的目的。
其具体做法如:设定主线线径为0.5毫米,那么连接线线径就应该是0.7~0.8毫米,脑线线径为O.4毫米为最佳搭配状态。这里需强调的一点就是连接线设定要较主线粗一些,因为把钩组抛入海中是经空中进行的,而在回拽提鱼等过程中往往是这一线段处在水底拖刮摩擦的状态。使用一段时间就会产生许多毛刺颜色变白,线径变粗,但拉力却大大降低了。为保证连接线的拉力不至于减弱到小于脑线拉力的目的,所以选用比主线略粗一些的线段作为连接线以确保拉力永远处在大于脑线的状态。
B.顺流抛钩
为了防止和减少断线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减少和避免挂底锚钩现象的发生。除了合理的使用半漂和底漂使钩组在水的底部飘逸起来减少挂底现象以外,更主要的是不管矶钓或船钓都要采取顺流抛钩的方式。
顺流抛钩锚钩的力是与流向一致的。锚钩后,当回拽时的力是处在一个相反的方向,会轻易地把锚住的钩拉拽下来。相反逆流抛钩,锚钩后锚力与回拽力在同一个方向上,结果越拽锚得越牢,只好等待断线现象的发生,这一点是值得新钓手们所注意的。
C.应对卡坠现象
海钓中还经常遇到卡坠的现象,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是不好处理的,用力回拽往往会从主线上断开造成断根。如果不忌讳丢坠那只好把坠线与脑线做同等处理以达到丢坠保鱼的目的。卡坠与挂底锚钩回拽的手感告知必须是断根的结果,也可采取不急于回拽任凭鱼去咬钩的办法。
一种可能是鱼中钩后的挣扎力会把锚住的钩或卡住的坠拉拽下来达到顺畅的回线提鱼的结果。另一种可能是其他的鱼光顾还会把锚住的饵钩从礁石上啃咬下来达到几只钩上几条鱼的情况,从而也能避免断线情况的发生。
二、线组老化磨损未更换和解决方法(1)断线情况
主线前端和连接线长时间使用造成磨损、老化,拉力减弱,没有及时进行更换或倒线,在用力抛甩过程中忘记了打开线轮上的拦线半圈,或打开后无意中又碰得恢复了原封闭状态,而这时抛甩的爆发力主要集中在主线的前端,会造成线断坠飞的后果。
(2)解决办法
即时检查自己的线组,更换钓线即可解决这种断线情况。
三、跑鱼断线和解决方法(1)断线情况
遇上2千克以上的大鱼咬钩,回拽出水时鱼凭借自身的重力和猛然回身的挣扎力把脑线挣断造成跑鱼的遗憾。
(2)解决办法
为此,一是要相应地增加各线段线径和拉力。二是要注意及时打开曳力装置和克服海钓不携带抄子的习惯就可以避免断线跑鱼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海钓挂底锚钩回拽断线是海钓断线的主体内容,是客观存在的。挂底锚钩往回拉拽到折断线段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启动下一个钓程,不能老是让它锚着,是垂钓者的主观行为。由于拉折线段造成跑鱼丢坠是海钓者们都经历过的,是垂钓中常见的病,是我们去不掉又必须经受的难题。只有实际的体会分析研究断线的原因,再加以注意和克服,才能保证有个好的垂钓质量。
相关知识
海竿炸线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海竿炸线是指收卷渔轮储线盘中的钓线由于操作不当或是其他原因,突然从储线轮中爆发出来,乱成一团一时无法理顺,下面介绍如何防止海竿炸线。
一、海竿炸线的原因
海竿炸线是初学抛(海)竿钓友经常会遇到的馗尬事,那么怎样才能防止海竿炸线呢?不妨从海竿炸线的原因来探究。
导致海竿炸线的原因有四点:
一是储线轮缠绕的钓线太满。
二是新换上的钓线线径本身的弹性所致。
三是在无鱼咬钩的情况下,收线换饵时,绕线轮被卷起时没有阻力,使钓线松且不规则地收卷在绕线轮上,一旦换饵时,钓线的反作用力使钓线炸线。
四是钓线太粗。有许多海竿初学者,为了钓大鱼具有更好的可靠性,有目地使用太粗的线,殊不知钓线越粗它的反作用力越大,且不利远投。因此,抛竿的钓线也因遵守因鱼配线的原则。这样会在实际垂钓中大有好处。
二、如何避免海竿炸线
在所有的鱼线轮上,无一例外地标明鱼线轮所储什么样的规格、直径、长度的钓线。钓友在给新鱼线轮储线时,首先应根据所标明的规格、直径、长度米选线,不要随意超出规定。
再则,在缠绕新更换的钓线时,一定要带一定的限力,更换好后,施钓之前将线头置于鱼线轮的拴线桩头行,以逐渐消耗新线的反作用力。
三是换饵时,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略给钓线增加一些限力,使收卷起的钓线排列整齐、规则。
四是抛竿钓鱼钓线虽然可以适当地粗一些,但不是无限制地粗,通常0.45毫米的钓线就足以对付任何咬钩的大鱼,太粗的线无法绷直,信号反应迟钝。容易错失扬竿的时机,还增加了炸线的可能。
夏天钓鱼鱼儿不吃饵的两大主要原因
夏天里面,虽然鱼类的数量增多了,而且吃食的类型也得到了增加,但是从情况上来看,不少钓鱼人的收获可能还没有春季的效果好。这其中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一、天气闷热
夏天的一个总体情况就是高温,温度较全年达到了一个峰值,这个时候水温也达到了一个全年的最高值。所以鱼类从自身的规律来说,它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会选择一个较为适宜的水温环境。并且,由于表层水域的水温变化太大,这并不符合鱼类的生存常识,它们喜欢水温较为稳定的水域生活。所以进入夏季之后,鱼类在全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都集中选择了在深水区里面生活。
另外,就是闷,夏天的高温特点比较明显,就是闷热,气压过低,整个世界就跟一个蒸笼似的,到处都在缺氧。而在水里,缺氧的情况更加明显,越是气温高的时候,越是缺氧。一般在中午的时候达到一个顶峰。鱼类在水底没有办法很好的生活,只能够选择浮出水面大口呼吸氧气。这种情况下,鱼类几乎是完全不咬钩的,所以钓鱼没有收获是理所当然的。
从钓鱼人的角度分析,既然鱼类已经达到了生存的困境程度,钓鱼人的钓鱼环境也不会特别舒服,尤其是野钓的人,在太阳下要承受的高温也不一般。这也是一种对意志力的考研,但是对身体的负担太大了,年纪大的钓友就不要这样做了。
总体来看,这是天气的大环境因素,人们没有办法改变,只能够顺应情况做出选择。首先第一种选择就是找个阴凉的地方,比如树荫下,人不但能够得到休息,树荫下的水里也容易聚集避暑的鱼类。另外一点,就是换个时间钓鱼,把钓鱼的时间交错一下,中午温度较高,所以放弃掉。而选择早晚时间段进行钓鱼,这个时间段里面的天气气温较低,钓鱼的条件好。或者直接选择夜钓,夏天的夜晚气温有所降低,气压升高,大鱼也会出现,是不错的钓鱼时间选择。
二、不缺食物
虽然鱼类的生活主要组成就是不停的觅食,寻找食物的来源,但是夏天确实是一个食物丰富的季节。首先是水里的各种水生植物疯狂的生长,满足了不少鱼类的口味;另外,各种虫类的数量也在增加;对于大鱼来说,小鱼的数量也较春天多出了很多倍。从整个大环境上来看,水里的鱼类是不缺食物的,整个食物链是完全可以满足的。
面对这种情况,饵料这种看起来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食物,鱼类会尽量减少选择,所以钓鱼人的难度也随之增大。想要解决这种情况,往往只有通过三个办法,第一个就是改变饵料的性质,让饵料更具诱惑力,就是通过饵料制作的过程来提升渔获。第二个则是钓技的提升,比如逗钓,或者托底钓,多种钓技配合使用,一方面提升饵料的诱惑力,另一方面也扩大钓鱼的范围,增加上鱼的可能性。最后一种就是使用小药了,小药的使用是见效最明显的一种方法,毕竟饵料的制作和钓技提升都需要经验和实践的积累,相比较而言,小药的使用是最方便的一种。
除了介绍的这两个原因,比较常见的还有天气变化,或者水域水情变化等因素,各种原因都会出现鱼儿不吃饵,或者吃饵的频率不佳。钓鱼人要准确的分析原因,根据原因选择对策,才能够增加钓获。
饵料返水现象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方法
饵料反(返)水是指调制好的饵料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水和饵料分离现象,一般天气温度越高,饵料返水现象越快些。这也是让钓手最为头疼的常见问题,截止目前钓界也没有一个可以完全彻底解决的万全之策,它是大多饵料生产厂商在生产流程上的一个难以突破的质量问题,在使用环节上只能减缓或阻止其返水的时间和严重程度。
1、饵料返水的主要原因
从渔事实践中判断,钓友们普遍认为:饵料返水的主要原因应该是饵料中的糖化作用和细菌作用作祟所致;开饵时我们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凡糖分含量重或小麦蛋白含量高的饵料最容易返水,而在夏天,动物蛋白含量高的饵料时间稍长一点时也容易返水,前者是糖化作用,后者应该是细菌作用;当然,我们在开饵技巧上不注意方法,诸如饵水比不适当、搭配不合理、过分揉打等也容易造成饵料提前返水。
饵料一旦返水,其物理性质受到破坏,发粘、不蓬松,随着时间的延长有的甚至会发酵变质,这种返水的饵料是很难钓到鱼的。
2、饵料返水的抑制办法
长期使用饵料的钓手大都清楚,国产饵料大多有返水属性,这种属性在钓场上目前没有办法根治,只能在时间上延缓或从程度上去抑制。渔人圈常用的抑制办法有:
(1)减少开饵量
减少开饵量、增加开饵次数是目前大多钓友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应对办法之一,个人的习惯是:冬天以2--3个小时为界,夏天以1--2小时为界,这样基本能保证饵料的新鲜度和物理性。
(2)纸巾吸水法
饵料返水后用干净的卫生纸巾吸水(有的钓友推崇用干毛巾),一定程度上能减少饵料的返水量。
(3)用温水开饵
有人总结出用30--40度的温水开饵会很大程度上延缓饵料的返水现象,从实践中看这样做的效果确实不错,但原因还有待考证。
(4)减少饵水比
减少饵水比也能起到延缓饵料返水的作用,实践中以减少30%的水比效果较好。
(5)干撒饵料
当饵料出现返水现象后,在饵料表面撒上一层麸类饵或膨胀粉、土豆泥、玉米粉、黄豆粉等干粉类饵料,能起到吸水和调整饵料状态的作用。
(6)注意饵料搭配
麸类饵和颗粒较粗的饵料不易返水,土豆泥、玉米粉、黄豆粉不易返水,日本的丸九饵也不易返水,在饵料搭配时可以根据对象鱼的食性情况添加上述不易返水的饵料,从而达到调整饵料状态和延缓饵料返水现象的产生,或者直接使用不易返水的饵料垂钓对象鱼。
解决鱼儿不吃饵的4个原因及解决方法
在我们日常垂钓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小鱼抢食,鱼不吃食等情况。当我们在同样水域、钓位进行垂钓,可能昨天鱼获颇丰,但是今天却空军。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前后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实在让人难以接受,这也给钓鱼人带来了许多烦恼。所以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解决鱼不吃饵的4个技巧,仅供参考!
一、口癖很关键
鱼儿长期生活在一种环境里,这时在水情、季节变化、人为原因等因素的影响下,就会形成偏口的现象。
假如我们是在自然水域中进行垂钓,当发生没鱼咬钩的现象时,可以肯定是受到钓饵的影响,这时可以更换钓饵的味型试试。只要你所选用钓饵的味型能够吸引鱼饵咬钩,那么就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假如我们是在养鱼塘、池中垂钓时。这时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的这样的现象,由于鱼的种类、喂养方法各不相同,因此鱼儿偏口的现象也不相同。这时我们可以在饵料中添加少量的原塘颗粒饵,以便提高钓饵对鱼类吸引力,增加中鱼率。
二、泳层是基本保障
长时间不下雨、阴天这样气温过高、气压偏低等天气时,对鱼儿而言,都是让它们感到不舒服的。这是因为在这样的天气里水域中含氧量较低。这时鱼儿便会上浮至水表层或者水的中层、上层觅食、吸氧。这时在继续使用底钓法进行垂钓,可以说是无法获得高鱼获。
在晚秋时节的上午,尤其是前一天的夜间气温过低时。那么第二天就要在深水处或深水、浅水相交处进行垂钓,水位约1.5m为宜。在太阳升起来,气温开始上升时,在转换到浅水区进行垂钓。
但是在冬季进行垂钓时,一定要钓深水处、远水处、背风处。其实,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垂钓规律,只要我们了解并掌握这些垂钓规律,肯定会提高中鱼率。
三、以活应猾为良策
不管我们是在养鱼塘还是自然水域中进行垂钓,都会存在滑口鱼。在垂钓滑口鱼时,可以采用引逗法进行垂钓,就是指饵钩轻轻的移动,使鱼儿误认为是活饵,以便提高饵料对鱼类的诱惑力。而且在垂钓滑口鱼时,应使用小号钓钩,直径细的钓饵以及灵敏性高的鱼漂。
四、找准钓位是关键
想要挑选一个合适的钓位,就必须掌握鱼类生存的3个特点,分别是:
1、觅食特点:鱼类天性贪恋钓饵,水域中哪些区域食物充足,鱼儿就会聚集哪块区域;
2、趋氧特点:氧气充足时鱼类的活跃性强,含氧量少时鱼儿的活跃性将会降低。
3、变温特点:鱼类具有趋温的特性,当季节、天气、气温变化无常时,会字法游动到让自己感觉舒服的区域中。
鱼竿卡节的解决方法
方法1:第一、二节卡住,那么先拆开。取第一二节和第四节,把一二节套在第四节里,左手把第四节垂直立在木板上,右手捏着第一节提起,掷下,提起,掷下,稍微用一点点力即可,十几秒就可以解决问题。注意:要放在木板上或在石板上垫块布,别把杆子摔坏了。
方法2:杆梢卡住,多因里面有水,可用电吹风烘烘,一般问题就解决了。我有一次杆子卡住了,3天没弄开,无奈去了渔具店。渔具店也想了很多方法,最后用了一个稍微暴力点的,先用烟盒里的锡箔纸将卡节处包上,用打火机轻微加热,然后去两块胶片包住杆子,一转就开了。
方法3:加点机油,用两块干布分别包住接头部分。两手分别往反方向用力拧试试。注意:用力也不能太大。不能让竿节变弯。否则会断的。
方法4:带回家等干了以后,不用太费力就可以退回来了。防止卡住的方法是打蜡,但第一节有些溪流杆不好打,我就在第一节的接口前面打蜡,然后缩进去,把蜡涂在第二节的内壁上。其他节因为都可以拆开,就随便涂了。如果打开手杆的后盖,放上一小快蜡,在平时它会不断的磨损,碎屑会充满各个角落,就自动打蜡了。当然打好后要及时取出来,打的太多可能也不好。我现在的新杆子里面都先放上一小快蜡,卡节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
应对开饵失败的解决方法
开饵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的鱼货量如何,因为鱼儿是否能够聚窝才能够保证你能否钓到鱼,如果你的钓位附近没有什么鱼儿,任凭你的钓技在高超,你也不会有什么好的鱼货。那么如何开饵成功呢,大家请看下面的开饵知识要点分析。
什么是成功的开饵?饵料的状态和味道比较付合当前的鱼情,才算是成功的开饵。如果开出来的饵料在使用的时候效果不是很好,我们应该加一调整而不能凑合使用。下面给钓友们介绍几个开饵失败的急救方案,供大家参考学习一下!
四种常见的开饵失败的应对方法:
一:饵料开的太硬
由于水的比例控制不当,造成开出来的饵料过干过硬,不能作拉饵使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饵料在开饵料盆中打散,用手去沾水,散在饵料上面,纂成团后即可以使用。
二:饵料开的太软太稀
由于水的比例太大产生饵料太稀软,在盆中打开饵料后,用主饵料在表层均匀的散上一层,稍纂紧后即可使用。
三:拉饵的拉丝效果不佳
拉丝粉添加的比例少、天气温度低等等原因都可能产生拉饵丝少,这时候需要在开饵盆中打饵料打散,另外加一些含有拉丝效果的饵料,如速攻之类,来调整其状态,反复的用手紧纂几次后,可以使用:天冷的原因也可以用温水开饵。
综上所述总结:开饵料之前,一定要对所使用的饵料有个深刻的认识,要熟读饵料反面的说明,对饵水在各种情况下应用的比例,要掌握清楚,再次调整出来的饵料有可能会因为掺合不均匀而出现硬块等现象,影响使用心情。
到这里想必广大的钓友,已经很清楚了开饵成功的重要性了吧,还请大家多多练习这几种方法,祝您在钓鱼之路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