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谷钓鱼技巧。

如出外垂钓,每次都遵守鱼类觅食时间来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相同的情况是一般早上钓鱼和晚上钓鱼效果都会比较好,这是因为鱼类的觅食习惯所决定的,民间也出现过下面几种观点:

1)早晚垂钓鱼满篓,中午垂钓剃光头、中午垂钓,不如睡觉、神仙不钓午时鱼、姜太公中午钓鱼也会空,这说明只有早晚才钓得鱼多,中午钓不到鱼。

2)雨前垂钓两手空,雨后垂钓竿弯弓、雨前垂钓白费力,雨后垂钓满护鱼,这说明下雨之前这段时间钓不得鱼,下雨之后才钓得鱼多。

3)太阳热得似火烧,钓鱼不如睡大觉、炎热钓鱼两手空,阴凉钓鱼回回丰。这说明太炎热的时间段里钓不到鱼。

4)起大风,钓鱼空、风刚停,钓鱼灵,说明起大风时钓不得鱼,而大风过后肯定钓得鱼多。

果真如此吗?

客观而言,以上四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也都存在着显著的片面性。因为这四条钓谚都只是总结了钓鱼的部分经验,而不是绝对的经验。实际上,绝对经验是没有的,任何再好的经验都是相对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笔者认为经验不能死搬硬套,只有灵活应用才有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鱼吃钩并没有统一的时间,它需要我们用眼睛和头脑去把握。

多数鱼类爱在上午和下午吃钩,但有的鱼与众不同,偏偏在中午特别爱吃钩如刀鱼(即大剌鳅)和鲮鱼(我们本地的白鲮),中午钓得最多,且太阳越辣越好。

某年的一天,笔者第一次去水库钓鱼,见别人都用鲩鱼草浮钓草鱼,我不会钓草鱼,就用蚯蚓钓肉食性鱼类。到上午10点钟刚钓得一条小鲶鱼,就想收竿回家。老师傅覃其秀等人劝告我不用回去,到中午肯定钓得刀鱼,并告诉我几个好钓点。

我照他们说的做了。那天中午太阳特别辣,刀鱼吃钩却特别积极。到下午3点收竿,总共钓得17条鱼,除一条鲶鱼和一条鲫鱼外,其他都是刀鱼。我又去江那村清水河用黄玉米粉钓鱼。两人共钓得15条鱼,其中4条鲤鱼在上午和下午钓得,11条本地鲮鱼都在中午钓得。

水情变化,鱼吃钩的时间也有变化。去年夏天,平常水位稳定,每天天刚亮和傍晚这段时间,人们在澄江清光坝上游一公里以内,都钓得很多鲤鱼和鲫鱼。

有一天,清光坝突然塌方,造成坝以上水位降低一米多。此后十多天时间内,因为鱼担惊受怕,早晚再也钓不得鱼了,只有到深更半夜鱼才肯吃钩,但钓得已经不多。明亮乡塘队村前有条小河,平常水位稳定,每天上、下午人们在那里钓得不少鲤鱼、鲫鱼和罗非鱼。但一下大雨河水长高,特别是水变浓以后,任何时间鱼都不肯吃钩了。到洪水过后,水位下降到原来的位置,水颜色也和原来 一样比较清以后,每天上下午又钓得鱼了。

天气变化必然带来气温和水温的变化,气温水温一变化,水中溶氧量也有变化。因此,鱼也改变了它们原来吃钩的时间。

如果天气太过闷热,水中严重缺氧,鱼不但中午不肯吃钩,连上午,甚至整天、几天都不吃钩。一旦忽然下了一场雨(不管是什么时候下),十分闷热的天气变得特别清鲜凉爽时,受到风吹雨打的钓场,水位上下交流,使水里氧气马上增多,原来闷得呼吸困难的鱼,马上精神焕发,食欲大振。这时候不管是在什么时间,它们都特别爱吃钩。反过来,平时天气正常,气候宜人,鱼当然按照原来习惯的时间吃钩,但如果突然变冷或变热,而且温差很大,鱼当然也要改变自己的吃饭时间。

随着季节的转换,气温、水温也变化,鱼为了适应新季节带来的气温、水温的变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活动觅食时间。

每年仲春到仲秋,一般鱼都喜欢在上午和下午吃钩,但到了冬天和初春,因为上午和下午天气比中午寒冷,水温较低,多数鱼都不肯吃钩,而到中午有太阳照水温较高以后才肯吃钩。如果你还按照神仙不钓午时鱼的说法,天天上午和下午出钓,还钓得鱼多吗?

有的地方经常有人打鱼、电鱼、炸鱼。鱼被打、电、炸的时候肯定不吃钩,只有过后相当久的时间才出来找吃。

环境不同,鱼吃钩的时间也不同。我的故乡村头有一个大野潭,中间有好多个石洞通地下河。因地形太复杂没有人承包养鱼。里面虽然有野生鱼多,但近几年来白天都钓不得,只有到晚上才钓得一些。

为什么呢?因为潭边有个采石场,白天整天都有人在那里开炮打石头,运石头的汽车来来往往,轰鸣之声不绝于耳,开炮时还经常有石头落到水里,鱼根本就没有安宁时间,白天当然是不敢吃钩了。有的地方经常有人打鱼、电鱼、炸鱼。鱼被打、电、炸的时候肯定不吃钩,只有过后相当久的时间才出来找吃,而打、电、炸鱼没有固定时间,鱼吃钩的时间当然是没有固定了。

塘里有不少鲤鱼、草鱼、黑鱼、塘角鱼和花鱼等,只是此塘的鱼习惯上午不吃钩,每天都到中午以后才吃。

我们县南部4个乡镇的壮族农民一天早、中、晚各吃一餐,同样是壮族,北部4个乡镇的农民每天只吃午餐和晚餐,早上就是有山珍海味他们也不吃。为什么呢?习惯了。鱼也和人一样,因各地习惯不同,吃饭的时间也不同。我们县城东部4公里处有个大野塘,里面长满了水葫芦,密不透风。不少人上午去那里垂钓都没有鱼咬钩,就以为塘里没有鱼,就马上收竿,再也不去钓了。其实塘里有不少鲤鱼、草鱼、黑鱼、塘角鱼和花鱼等,只是此塘的鱼习惯上午不吃钩,每天都到中午以后才吃。2001年以来,我经过多次实践,掌握了它们这种与众不同的吃钩时间以后,经常每天都到中午才去垂钓,每次都钓得好几斤鱼,最多一次得18千克。

按照常规,中午应该是鲢鳙吃钩最积极的时间,但那天中午刚好起大风,平常在上水层吃钩的鲢鳙,因受惊和怕冷都跑到下水层去了。

水层不同鱼吃钩的时间也不同。02年11月17日,我和很多钓友到东敢水库用素饵浮钓鲢鳙。上午钓不得鱼。到中午突然起了四五级西北风,鱼都不肯吃钩了。不带雨具的钓友都收竿打道回府。我和粮食局的莫师傅有雨衣就继续战斗。我们把钓位移到一个背风的大水湾 里,并将浮钓改为底钓。起初也没有鱼吃钩。钓到下午两点40分才开始上鱼,5点钟收竿,我们每人都钓得五六条鲢鳙,每条都六到九斤重,总重四十多斤创造了我们钓鱼史上斤数最多的新纪录。

笔者总结了这次钓得鱼多的原因:按照常规,中午应该是鲢鳙吃钩最积极的时间,但那天中午刚好起大风,平常在上水层吃钩的鲢鳙,因受惊和怕冷都跑到下水层去了。刚到下水层的鲢鳙心里还受惊害怕而不敢吃钩,到下午虽然风还不停,但鱼的心情已经开始平静下来了,所以从下午两点40分才开始吃钩。

去年秋天,有一次我和县农行蒙秋平师傅,去北敢庄前一条小河里用小虾底钓罗非鱼。这条河的罗非鱼平常天一亮就开始吃钩,但那天我们从上午七点钓到九点半都不得鱼。从九点半开始,我们将底钓改为浮钓,不久就钓得鱼了,而且都是半斤到一斤重的罗非鱼。原来因为天气太闷热,罗非鱼已从底层搬迁到中上水层来生活了,而我们早上还和往常一样在下水层底钓,当然不上鱼。

什么时候喂鱼,各个主人掌握的时间不相同,因此网箱旁边野生鱼吃钩的时间也不相同。在大水面里,一般中午是很少钓得草鱼的,但在木棉水库只有在中午才钓得草鱼多。

云阵村前有一条河,每天放牛的时候,牛群都集体涉水过河到村对面的山上吃草。牛过河时都爱在河里拉屎牛粪便随水下流,为爱吃牛粪的鲤鱼提供的了丰富的食物。每到农忙季节,农民上午用牛犁田耙地,到中午才放牛过河去吃草,所以人们经常在中午这段时间在下游钓得鲤鱼。农忙过后,农民不用牛犁耙田地了,每天上午八点半就放牛过河,因此,农闲季节人们在上午八点半钟开始在河的下游钓得鲤鱼,到中午反而钓不得了。

在江河湖库里有不少网箱养鱼场。一般主人每天都按固定时间喂网箱里的鱼。野生鱼发现了这个规律,每天 都在主人喂鱼的时候,按时到网箱底下及其周边寻找从网箱里漏出去的饲料吃。因此,在网箱周边钓鱼,一般都在主人喂鱼的时候下钩才钓得多。

什么时候喂鱼,各个主人掌握的时间不相同,因此网箱旁边野生鱼吃钩的时间也不相同。在大水面里,一般中午是很少钓得草鱼的,但在木棉水库只有在中午才钓得草鱼多。因为该水库上游连着大龙洞水库干渠,渠道里长有很多水草。当地农民每天中午都来那里打捞水草回去喂猪喂鱼。那些已经被拉断而剩余的水草随水漂流到水库里供给草鱼吃,鱼吃惯了,每天中午都按时到进水口处等吃水草,所以每天中午人们在进水口处用水草钓得不少草鱼,而在别的时间却钓不到。

延伸阅读

分析影响鲶鱼觅食的一些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鲶鱼觅食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水中溶氧量,二是水体温度。

一、水中溶氧量

鲶鱼不耐低氧,一旦水体 溶氧量低于正常值的一半,鲶鱼就会浮头甚至死亡。由于辽河水流速快,水量大,因此只要不是人为因素,辽河一般不会缺氧;但存在个别企业受利于驱使,不时向 河中偷排污水,致使水体含氧量降低,影响鲶鱼觅食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每年夏秋季节的强降水过后,此时,钓者不宜马上出钓,最好等上一周再出钓。

二、水体温度

鲶鱼觅食最活跃的水温是22℃-28℃(怀头鲶鱼18℃-26℃),水温降低,鲶鱼的食欲就会减退,当水温低于12℃(怀头鲶鱼则为8℃)时,鲶鱼基本不再进食。

每年3月下旬,辽河下游地带气候转暖,水温开始缓慢升高;4月中下旬水温基本能达到10℃以上,饥肠辘辘的鲶鱼开始觅食。因此,笔者每年钓鲶鱼的最早时间是4月20日(谷雨节气)前后。

就本地而言,4月20日谷雨前后至11月8日立冬前后均为钓鲶鱼的有效时间。但由于每年的气候不同,水温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具体时间会有一些变化。

1.四月20日谷雨-五月20日小满,钓者要选择水温相对较高的白天垂钓。这些要选择水温相对较高的白天垂钓。这期间白天水温要高于夜间,特别是正午以后的水温明显高于夜间。鲶鱼为了繁殖后代,顾不得白天的强光照射,纷纷踊跃觅食,垂钓效果较好。

需要注意的是,这期间冷空气时常光顾,夜晚水温较低,甚至低于鲶鱼觅食的下限,因此不宜夜钓。钓者在出钓之前一定要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若最低气温在12℃以下,就没必要夜晚下竿。

2.五月20日小满10月8日寒露,这期间夜间水温已经完全满足鲶鱼觅食的要求,钓者最好选择夜间垂钓,特别是6月至9月初这个三个月,最适合夜钓,尤其是晚10点之前,是鲶鱼的觅食高峰,钓效最好;如果钓者非要在白天钓,应选择阴有小雨的天气出钓。

3.十月8日寒露-11月8日立冬前后,这期间夜间水温逐渐降低,鲶鱼夜间活动逐渐减少,白天温度相对高一些,但笔者的垂钓经验表明,白天垂钓河夜钓差别并不大。故此,白天垂钓时首选。立冬后,辽河水温已降至鲶鱼觅食的下限,钓鲶鱼活动基本结束。

钓鲶鱼要早到钓场,特别是夜钓,钓者应在天黑之前1-2小时到达钓场;若是不熟悉的钓场则更要早一点到达。

需 注意的是,辽河下游地带一年当中气温超过30℃的天数不多,而连续高温的夜晚正式鲶鱼觅食最疯狂的时段,因此不要错过。此外,夏季辽河涨水期间,鲶鱼觅食 活跃,钓者在钓鱼的同时要注意安全,以免落水。寒潮来临前一天一级寒潮当晚是鲶鱼觅食的活跃时段,钓者也不要错过;寒潮过境后,最好等2-3天后再出钓。

阴 历初一、十五大潮当晚也是垂钓鲶鱼的好时候。就一夜而言,鲶鱼觅食的最高峰是天黑两小时之内和天亮前后一小时,在此时段,钓者一定要看住自己的竿子。西 外,7月之前鲶鱼产卵会消耗大量体能,体型较瘦,真正肥硕期是立秋以后,故想钓肥硕鲶鱼的钓友应选择立秋后出钓。

常见鱼类的杂食性特征分析


我们所熟知的淡水鱼很多都是杂食性鱼类,在不同的水域、季节、温度等想钓有所获,必须根据这些因素制定出一款鱼类喜欢、需要的饵料。

杂食性,既食肉类物质,又食植物类物质。淡水中的鲫鱼、草鱼、鲤鱼、鳊鱼、翘嘴等都属于杂食性鱼类。这些鱼类中有些是根据季节改变食性,有些根据个体大小(生长期)改变食性,还有些是根据自然环境而改变食性也就是后天形成的习惯。

举个简单例子,黑坑投放的鲤鱼为人工养殖,一般从幼鱼期开始就投放某种固定性质的饲料(某颗粒饲料较为常见),长久如此这些鱼类则已此类食物为主,这也是饵料中加入适量颗粒粉做基础饵的原因之一。自然水域的鲤鱼食性杂较明显,受客观因素影响形成一个因地而类的摄食取向,比如垂钓水库中的鲤鱼,讲究贴近自然指的是味道的状态。

我们常说的冬荤夏素就是一个很受用的用饵技巧,根据季节和气温改变用饵策略,好的鱼饵不是你认为好,决定权在鱼,拿鲫鱼来说,当气温低于15℃的时候,它们一般以动物类质饵为主,植物类饵效果差很多,当气温达到30℃左右时,这一段时间荤素饵皆宜,有些地方气温较为稳定则已素饵为主,鱼类的食性不会一成不变,它们会根据客观因素发生改变。

翘嘴,食性杂,性凶猛,小翘嘴对食物来者不拒,不分荤素,等到翘嘴个体较大时,则以荤食为主,尤爱小鱼小虾。

草鱼杂食明显,尤其是夏季,素喜食嫩草、树叶、南瓜花等,荤喜食蚂蚱、蛐蛐、菜青虫等,钓草鱼的黄金时间是每年的7月到10月,这一时间水边植物生长旺盛,植物中的昆虫也是多的数不清,这些自然而成的饵料则成为草鱼的主要食物来源。

巧避小鱼的麻团钓法实践分析


经常看到许多帖子,很多都是在反应到了哪里撒了窝子,看见鱼星很好。但是钓饵就是被穇子中途截杀,无法到底。搞得本来高兴的出钓事宜变得无比的郁闷、纠结。对于这个问题。我长期都在搜索、思索。看见很多钓友的帖子回复说这个是世界性难题,虽然夸张了点。但在我的长期出钓过程中也的确遇见这个问题。让我不甚其烦。

于是,很犟的我继续更努力的搜索大量的帖子。但是我也知道这个很难搜索出结果,肯定有人知道,但是不得说。必定这个世界上搞奇货可居的人大有人在。不过我也知道辛辛苦苦研究3年被别人3分钟都弄走了,肯定不是一般人的思想能接受的。但是这种事情时不时让我觉得很好笑。因为一般来说,钓友幸苦出钓一天,有个10斤渔获就很高兴了。

但是你勤恳工作一天。怎么也能换个3~50斤鱼。所以想吃鱼,你就好好工作就行了。不过这种想法也局限在那些吊起来卖的人手里。于我,我神经大条,从小都知道世界上唯一能通过分享变得更多的东西就是欢乐。所以如果有什么好的钓鱼方法我都会很愿意和朋友分享。

这样也让我有很多朋友。但是我也有不愿意说的事情。就是我厂房每攻克一门技术。我是让合伙人和员工们保密的。因为那个关乎着我的工作。不能和娱乐相提并论。这玩意分享了只能让我得到的更少。所以我觉得我脑壳没有什么问题。

在网上每搜索如何避免杂鱼、小鱼、穇子闹窝。得到的无非是几个结果。

其一:饵团揉硬。

其二:子线变短。

其三:铅坠变重。

一般都是3者同时操作。但是这里有几个弊端,这个大家都能分析得到

首先,饵团揉硬:

减少饵料雾化效果,饵团在下落的过程中遭遇穇子抢夺,但是抢不走。只能眼巴巴的看着饵料到底。饵料终于到底了,然后有机会钓大鱼了。一个很好的漂像后,刺鱼,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又拉滑了。为什么拉滑了。因为钩子没有刺穿饵团。从鱼嘴里拉了出来。

其次,子线变短:

弱化子线的飘逸效果,目的是饵料快速到底,这个动作也和细子线让饵料达到自然的效果相悖。其效果是饵料下落的动态太生硬,影响垂钓效果。

最后,铅坠变重:

目的一目了然。这个不能拿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搞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理论来衡量。因为还得考虑水线的阻力和子线的阻力等因素。所以重铅坠必然会先到底。不过配合这个动作的必定是子线加粗变短,因为试验证明,如果不更换子线,则子线缠绕水线的几率太高。子线用不了几次就成弹簧线了。

标准台钓的那种抛满竿稍微好点,但是,同时,饵团的钟摆效果又延长了饵团的到底时间。所以铅坠加重就像一颗炮弹从天而降,大鱼一般都是闪了的。能钓上来的也多半是小鱼,除非是等得久或者是鱼饿慌了才上大鱼。

能用上边3中方法躲避穇子的人,一般都是饵料的软硬度,子线的粗细及长短,乃至铅坠到底加多重这些比例搞得很好的人。所以能搜索到的高手帖子都是这样搞。我搞不好是因为我的确不是高手。所以我每次发现穇子闹窝,我用这些方法。一般钓得都不理想。那种心情也是无数多跟我一样的菜鸟钓友都体会过的。

直到今年一次和朋友到长寿湖办事,没有机会钓鱼,于是和朋友把车上的饵料弄了点出来逗穇子耍。发现一个问题。饵料是捏成一个硬球,丢下去,穇子一般是先散开,然后再追逐,这个过程中由于饵团比重大,一般饵球会下降到15厘米左右才被穇子抢夺,但是穇子一般弄不散。

也应证了前边说到的第一条,饵团捏硬,是可以到底的。但是饵料揉松点丢下去,一般会看见小鱼的反应是一样的,也是先散开然后追逐饵团,但是由于饵团松散,比重小,阻力大,下降到10厘米左右就被鱼夺得左右乱跳了。(当然,这个是基于很小那种小穇子)

就在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如果小鱼没有抢到东西,那么他一定会继续追逐饵团,但是要是撕到一块,那么由于护食的天性,他是拉着扭头就跑。(这个让我想起,小时候回老家看大伯他们喂鸡时,那些鸡抢食的状态差不多,一只如果叼了块大的,它必然叼起就跑。);然后其他鱼儿就有一个现象,一种是继续追逐饵团,一种是追逐那条鱼。

我也发现,追逐饵团的小鱼,不消说就是抢食了。但是追逐小鱼的一般又有两种,一种是想抢小鱼嘴上叼着的东西,另一种是跟风,就是躲避天敌的本能,看见其他鱼儿突然扭头跑,自己也扭头就跑。(这点是我在安静的观察鱼儿时发现的,在我没有丢任何饵料的时候,水里边的哪条鱼出于自己的某种原因,突然转身,它旁边的鱼儿马上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

我和朋友高兴的看着,然后我心里边有个想法,跟他一商量,他说可以一试,于是没有过几天我和他出钓,反而遗憾的是没有穇子闹窝,以致没有机会来应证我的想法。

不过如果一直没有机会的话,我会很高兴,因为那样就可以证明我以后钓鱼没有小穇子闹窝了。但是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本月初的一次垂钓过程中,穇子终于来骚扰我了。对于我一个喜欢统计的人来说,数据是很重要的。数着。10竿。基本9竿都是铅坠还没有到底就一直抖。。。然后30竿,有28竿都是那种,还有两杆只是感觉到底了的。

为了数据,我无奈的刷穇一个小时(为了数据,我基本上保持两分钟一竿)。于是,我没有改变我的饵料,而是吧我钓粘粉的钓饵粘米倒了一堆出来,搓好饵团后,在饵团上裹一层粘米。结果是让我非常的高兴。10竿,有4竿应该是到底了的,说应该是因为我又没有安摄像头。

全凭经验,果然,20竿基本上有8~9竿是到底了的,也是一个小时(因为搓饵再裹粘米比较麻烦,所以20竿基本上都50多分钟了)钓起来6个鲫鱼。这两个小时让我有点发现了什么的感觉,于是当天准备回家发帖。但是怕因为自己的一时运气误导了钓友。所以打算再试两盘了来。心头有点眉目了再说。在前几天又遇见这样的事情。发现裹了粘米在外边真的效果好的多。

然后就是今天,今天5点钓到7点半,开始没有穇子闹,鱼也没有进窝,饵料能顺利到底,但是因为窝中无鱼,所以最先的一个小时基本上是无口,有口也是路过的穇子在闹,还是很小的那种。其次一个小时,陆续能看见鲫鱼星,然后就是穇子截杀,基本上饵团到底的情况半对半,但是接近一个小时只钓了一条鲫鱼,最后半小时,鱼星变的多了,不过饵团几乎不能下底,丢下去漂都跳舞。然后我马上又使用这个方法。在快看不到漂的大半小时,起了5条鲫鱼。这个让我觉得好像有点那个什么。所以回家就来发帖。

最后总结的同时,也请钓友帮忙验证,如果能躲避小鱼,让你钓的愉快点。那是我希望看到的。如果不行。那么也别骂我。必定我也是一番好意,必定我也是出于自己的一个思索。还有可能给你了一点有用的提醒。然后我在文章中说到的粘米,大家别去执着,我只是身边有他就用,钓友们大可用碎米,小颗粒饲料,总之,能让鱼吃的硬籽籽都可以。

在裹的时候,别只是粘在饵团外边就完事,那样会在抛竿的时候掉一路。散了你的窝子不说,还起不到效果,记得吧那些籽籽按一半进去,这样的目的是让穇子在夺食的时候,弄到一颗就闪。同时会带动它旁边的一两条鱼跟着闪。然后其他继续追饵团的鱼也是一样。所谓咬到半截就开跑这个才是你躲避穇子的目的。让饵团顺利到底,并且中途散落的籽籽,应该可以起到定点打窝的效果

鱼类的摄食特点及对鱼饵的偏好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对于鱼类的认知仅限于生活在水中,除此之外,恐怕并不了解鱼类的其他情况。鱼类的生活规律,以及不同鱼类的具体特征,会深刻的影响到钓鱼的成果,了解鱼类的知识,最终还是钓鱼人受益。

鱼类的生理特点

关于鱼的形体特征,大家基本都有初步的了解,我就在这里介绍一下鱼类那些不常为人熟知,但却有能影响钓鱼成败的特点。

鱼类的眼睛和人眼不同,它们的可视光谱与人类差异巨大,对于特定波长的色彩比较明显,比如红黄白三色,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强调饵料用色的缘故。

除此之外,鱼类的视力并不是很好,可视范围大概在十米到二十米之间,而且越是深水鱼类,视力越差。这一点,可以影响到钓鱼人的钓点选择,以及钓竿长度的选择。

另外,鱼类的听觉比较特殊,它比人类的听力更加敏感,不但判断位置清晰,针对低频声音更加敏感精确,远超过人类的听力范围。所以,钓鱼人在岸边不要随意的走动,可能有些声活动音自己听不到,但是经过土地,水体的传导,水中的鱼类可以很清晰的听到钓鱼人的动作。在挑选钓位方面,钓友也应该选择安静的环境,靠近公路,施工地的钓位都要避开。

人和鱼的对比中,人类的鼻子更复杂一些,有着呼吸和嗅觉的作用,而鱼类的呼吸不在鼻子,在鱼鳃。鱼类虽然有鼻子,但作用主要是闻味道,钓鱼人想要饵料发挥作用,全靠鱼类的鼻子发现。

鱼类的摄食特点

大多数的淡水鱼类没有牙齿,它们咬食猎物,或者吞吐鱼饵主要依靠磨,或者直接吞咽。和普通的动物依靠牙床磨碎食物不同,鱼类更多依靠的是鱼鳃的肌肉运动。它们会先张开鱼鳃,大量的吸水,在水进入鱼嘴的同时,食物也进入鱼嘴,之后水被鱼鳃排除,留下食物在嘴里。

在这个过程中,鱼类的动作也很典型,它们多是头朝下,尾巴朝上,整个身体呈现一种水平的状态。如果发现嘴中有异物,会快速的上抬,试图吐出饵料,而从漂相上看,则是上送漂的表现。

鱼摄食的动作,深刻影响了钓鱼人的上鱼效果,对于它们的吃食动态,应该是每一位钓鱼人必须掌握的技巧。

鱼类的食物偏好

虽然在多数人眼中,鱼都是一个样子,但鱼和鱼之间的差别,就如同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区别一样,看似相似,实则差距巨大。不同的鱼类,外观上可能相似,但是在具体的生理生活规律上,差距确实巨大的,尤其是食物偏好。

以常见的鱼类为例,鲫鱼喜欢甜食,而鲤鱼喜欢味道香醇的食物,鲢鳙则喜欢酸臭食物,在垂钓时,针对鱼类的偏好选择鱼饵,鱼类才会上钩,选错了,它们是看也不看。

除此之外,它们脾气还特别大,喜欢吃规规矩矩的食物,那些棱角分明,有尖刺的食物,它们也不吃,所以才会有人强调挂饵时的造型要素,捏饵要标准。有腐臭味的食物不吃,味道多的大杂烩不吃,有辣味的不吃,怪味不吃,反正要求是多种多样,钓鱼人应该全面重视才行。

面对鱼类的种种要求,以及生理规律,钓鱼人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根据规矩选择适当的钓法,才有上鱼的希望。

大水域的路亚作钓技巧及鱼类的特性分析


路亚新手的一般作钓地点都是先在一些草塘、小型水库由小变大慢慢累积经验作钓。如没有在大水面有过作钓经验来说,在面临开阔型的大面积水域作钓时,多少都会产生惶恐,若再加之是个流动的水域,则更会陷入迷思的困境这种水域水量大,对象鱼分散在各处,该采用哪种模式垂钓?又该从哪里开始钓起呢?

其实大面积水域的作钓思维模式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复杂。

一、作钓方式的设定

如果对钓场环境没有把握,不妨单纯地将自己的作钓计划分为沿岸、离岸两种作钓方式,建议先采取沿岸的攻略模式。首先根据日照方向、水位涨退的情况,将两边的对岸分割为两个毫不相干的钓场,然后沿着河岸近距离作钓,虽然暂时放弃了离岸较远靠近河心的水域,但还是得做好观察标点特征的功课,以备使用下一阶段的离岸作钓模式。

有了这样的架构,接下来的行动是不是轻松了许多?

二、读水的重要性

我们经常可以从清澈的水面上观察到马口鱼在水中活动的状况,它的体色是与水色类似的蓝中带绿,而从水底往上看它却是与天空背景相似的银白色这就是鱼类的保护色,它既可以帮助马口逃掉水面上方鸟类的袭击,又能躲过水下掠食者的目光。

鱼类保护色是个既生动又有趣的课题,大多数鱼类都会本能地随着环境条件做出相应的变化,使自身和水底、水体结构取得最佳的配合度。以bass来说,在广阔多变的水域中,我们很难预测下一条请上来的bass的体色和体态。因此作钓bass的前提,就是需要先做好读水(read water)的功课,推敲它最有可能长期(或短暂)活动的区域。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佩戴合适的帽子及偏光镜?无非就是使自己能够审慎地从一闪而过的浮光掠影中捕捉到鱼儿的蛛丝马迹。水体动态或结构的外观色调,都有可能反映水里的生态讯息。通过映在河床里若隐若现稍纵即逝的些微影像,钓手就能察觉出是鱼儿背鳍或尾鳍的暗色;通过水中隐约折射出的间歇光线,钓手亦能判断出是鱼张嘴一刹那的瞬闪白光,还是鱼儿猛烈吞食而露出的鳃红。

鱼类选择栖息处的原则有着许多共通性,比如食物取得的方式是否方便?能否以最低的能量消耗获取所需的食物,并且避开其他掠食者的威胁?读水的功夫需要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是钓鱼人特有的智慧,若想深谙此道,没有捷径可循。

三、不可忽视的鱼类特性

1)鱼类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视觉、听觉、嗅觉以及辨色能力,能够感受到钓者的动作和身影,它们对于呆板、静止的影像一般不会产生反应,但对于晃动的影像却非常敏感。我们可以从许多视频上看到,钓手以冷静、谨慎的态度进入标点,有时却以手忙脚乱、落荒而逃收场。虽然鱼类对于水面上的声响或鞭炮声不会做出明显反应(因为外界的声音大都被水面张力反射掉了),但是钓手在行进间的震动、碰撞,或者踢到石头造成石头的滚动,都会引起目标鱼的高度警戒,因为水中音波的传输率是空气中的好几倍,何况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河床的延伸,是个导体。因此如果采取岸钓,最好多加利用地形、地物给予自己的掩护,以迟缓、间歇性的动作进入标点,避免对象鱼提高警觉。

2)保护色对鱼类具有重大意义。在物竞天择的生存法则下,鱼类既要猎食其他生物当作食物,自己也很有可能被其他生物猎食。因此它们有时需要迷惑猎物,接近它们的体色,有时则需要保护自我,逃避掠食者的眼光,这些体色变化的机制对于钓手来说都是寻找鱼踪时的难题与盲点。

3)越是水质清澈的浅水标点,越难以预测鱼类的反应和行为。有时候我们发现它们聚集在某处悠闲自在地活动,出现了明显的索饵现象,但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突然消失。鱼儿不会毫无迹象地往某处聚集,也不会没有缘由地倏然消失无踪,其中的因素错综复杂,暂不在本文中讨论。

4)作钓于落差明显或是有水流的标点,往往只需给予很小的刺激动作,就可以得到激烈反应。很多人以为找到了瓮中捉鳖的好机会,却忽略了处于这类标点觅食的鱼类,都随时保持警惕,只要稍有异状,立马不见踪影,非常考验垂钓者的智慧。

四、鱼类的生理特点与缺失

1)鱼类的眼球对焦能力很弱,所以在拟饵的选择上,实在没有必要去计较造型外观的仿真度,体积的大小和颜色才是重要的考量。大多数对象鱼种的眼睛都是长在鱼头的两侧,它们对外界的视角不大,且越接近水体表面,视野直径就越小,加上天生的大近视眼,即便是身高2米的钓手,也不用担心自己被十几米外的水面活动的鱼看到,这就是鱼类的视觉盲点。因此,如果看到大鱼尾随着拟饵,可就是不肯开口咬饵,不用担心是不是自己被鱼看到了,问题很可能出在钓组的搭配、收饵技法方面,或者是日照方向等其他因素影响导致的。

2)对于同种鱼类,体型越大,越是会选择条件较好的区域活动,这就是钓手口中的标点。有经验的钓手会根据鱼类的地域行为轻易推测出鱼类觅食的特定点,这是有心挑战大物的钓友值得研究的功课。

此外,在开阔的大水面垂钓,还应先通过钓场管理人员了解一下钓场的环境、使用水上工具的方式、操作安全须知,以及作钓时该有的基本礼仪,然后就可以享受愉快的垂钓活动了。

鱼群的协同性和觅食的习性


我想曾经两个人坐在同一个钓点的钓鱼人,都有过似曾相识的经历:那就是在钓鱼的时候,明明和旁边的钓鱼人距离不远,可是人家却一直在连杆上鱼,自己的漂却像是扔到了水缸里,一动不动,半天一条鱼都钓不上,只能看别人上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以前也看到过不少分析这种情况的文章,但是基本上都是在钓鱼人身上找问题,比如技术不过关,线组搭配不合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其实有可能是鱼本身的习性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鱼的问题,会帮你更好的解决问题!

一、鱼群现象

当然这个问题不是说鱼真的有什么问题,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家里有水族箱的话,钓鱼人可以自己在家里实验一下。当水族箱里只放了一条的鲫鱼的时候,我们敲击玻璃,或轻微摇晃水族箱让鱼受惊,你会发现这条鲫鱼惊慌失措后逃窜的方向是漫无目的的,甚至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鱼的犹豫不定。

当我们放入两条鲫鱼的时候,这两条鱼的游动方向也基本上是漫无目的的,不会出现什么协同性。但当我们再放进去两条鱼的时候,情况就会迅速变得不同,基本上小鱼群的协同性高达80%以上,也就是说逃窜的方向基本上一样。鱼放的越多,最后协同性也就越高,基本上第一条鱼往哪里跑,其它的鱼都会跟上。

二、鱼群的觅食行为

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了鱼的社会行为级别并不高,基本上没有分工和地位的差异。这样说可能太过学术了,我们通俗来说,就是一个鱼群会受到第一条鱼的影响,第一个确定了游动方向的鱼,会带着整个鱼群向那个方向游去。同样,第一个选择了吃某种饵的鱼,会带着整个鱼群去吃某种饵。也就是说,当鱼群分散觅食后,一旦有一条鱼发现了目标后,鱼群便会产生群体间的依赖性,然后对周围其它的食物产生漠视,然后直到将最先发现的食物消灭干净,才会继续寻找其它的食物。

分析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明白出现这种情况是为什么了吧?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弄到和旁边钓鱼人一样的饵,还是选择换地方重新找鱼比较好,不然空军是一定的了!

通过不同鱼类的咬钩动作 充分分析浮漂的信号语言


钓鱼的目的是钓鱼,是一场和鱼类的搏斗,但是前人教过我们,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越是重视敌人,了解敌人,才能更好的战胜敌人。在钓鱼活动当中也是这么一个道理,我们不但需要了解不同的钓具,饵料之间的区别和效果,对于鱼类本身也需要足够的了解。

正因为对鱼类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明白不同鱼类之间的细节区别,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对象鱼的钓鱼战术。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就是不同鱼类的咬钩表现,通过不同鱼类的咬钩活动表现,我们才能够了解到浮漂代表的意义,以及何种的漂相会代表哪种鱼类。

鲫鱼

作为一种底层鱼类,鲫鱼捕食的动作还是非常特殊的,和很多鱼类挺身朝上咬食饵料不同。鲫鱼它的动作是伏头翘尾,出现一个半月形的形状,在将食物吸入到鱼嘴中后,鲫鱼会立刻的抬头上浮,然后立刻远远的游开。

从漂相上的反应来看,首先是浮漂会有轻轻的颤动,然后紧跟着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浮情况,浮漂直接上浮几个位置,然后才会出现下沉,或者漂动的表现。在钓鲫鱼时,提竿的最好时机,就是在浮漂上浮的过程中,趁着鱼钩入嘴,还没有太多的反应时间,将其提出。如果是小鲫鱼,而且钓竿的调性足够,还是可以飞鱼的。

鲤鱼

作为和鲫鱼同样常见的一种淡水鱼,也是底层鱼的一种,虽然鲫鱼和鲤鱼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但是涉及到捕食的动作,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鲤鱼因为天生较为谨慎,所以在咬食之前,往往会提前试探一番,很少有直接入口的情况发生。

它们总是在滤食前要判断安全与否,品尝一番以后,根据安全性再吸入口中。入口后立即游开远走,很少会有停留。所以体现在漂相上面,就是浮漂会有一个轻微的晃动,然后突然出现大幅度的下沉,一般是黑漂的表现,当浮漂全部进去水中后,再进行提竿。这时鱼钩基本已经全部入鱼嘴当中,扎入的是否牢固已经是定局,再迟疑就有被吐出嘴的可能。

草鱼

草鱼和鲫鱼,鲤鱼还有所区别,它们的生产空间主要是中下层范围内,经常游走在各个的中层水域当中。它们因为游速猛,相对更加凶猛,但是在捕食时,却出现了一种先慢后快的表现,虽然入口较慢,但是入口后反应迅猛,食物进嘴离开遁走。

所以从浮漂的反应上来看,基本不会出现上浮的表现,都是直接下沉,然后瞬间转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钓鱼人想要抓住提竿的时机,往往就在浮漂全部入水的那一瞬间。

青鱼

青鱼作为淡水鱼的一种,它捕起食来非常的凶猛,多数时间吃饵没有迟疑,吃饵后立刻遁走。所以漂相上也是突然上下大幅度活动,然后斜下移动,提竿的时机也是此刻,基本都能有所收获。

鲢鳙鱼

同样是中下层鱼类,鲢鳙鱼是一种非常绅士的鱼类,它们在觅食时动作最为轻微。浮漂稍有下沉,就需要立刻提竿,不然就要错过鲢鳙了。尤其是夏季,一旦发现黑漂就赶快提竿,不要迟疑,夏季的鲢鳙咬钩即跑,迟疑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最后还有鳊鱼,罗非鱼等,它们虽然都有着不同的咬钩区别,但初始表现都是上下剧烈抖动,很容易弄混。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都需要钓鱼人慢慢熟悉才行。

台钓调漂的步骤法之实战战略技巧


很多初学钓鱼的朋友对于调漂都感到很神秘。其实调漂其实很简单,关键是每次垂钓时的应变,但是,只要会调漂后,一步一个脚印学,就会很快成为钓手,这是不成问题的事实。主要分三步:

第一步:调好调目

1)把大坠加上,重力稍大于漂的浮力。然后,把杆打入窝中,同时不断调整水线长度(漂到8字环的距离),如果漂被坠入水中看不到,说明水线短了,要加长,直至漂露出水面为止,多少不限。

2)把漂往下移二个漂身距离,即缩短水线约3050厘米,目的是确认漂离底。然后用剪裁的方式把大坠一点点的修剪减轻重量(开始可以剪裁多些,当漂下沉开始变慢时,就要细剪大坠),使漂目在双钩离底(半水)时,漂目露出水面5(或4)目。这样,调目就调好了,这就叫调5或4。

第二步:调钓目

找底加上大于漂浮力的坠(可以是橡皮、铅片、饵),正常情况下,以加正常大小的饵上钩调漂为宜。这时,漂应该因重物而沉没水中,此时,要把水线加长,一步一步的调效,直至双钩触底后漂目露出15目来。这就叫钓15。假如是把钓目调成2,这时,就叫调5钓2。

第三步:实战调整

根据每次下钓时,例如;以调5钓2为基础,无鱼讯或动作极小,看不清漂动作时,可以把漂调成调5钓1,即改钓灵。如果调5钓2有吃口提杆不中鱼,那就改钝,调成调5钓3,此时如果还不中鱼或经常滑脱鱼时,继续把漂调成调5钓4,即把钓目往上升,即把漂目露出水面越来越多,如再不中鱼,就再把漂往上升至最高5目,即调5钓5,特殊情况下,可以调5钓6或7。此时,只要是在不断调整钓目过程中,有一个目点起鱼而不脱鱼的话,那说明钓目就调对了。要想成为钓手,一定要会应变,即要根椐不同每次出钓时候鱼的不同程度的吃口来确定当天应调几钓几。这是是关键的第三步 。

看完之后,结合一些渔友用这种方法实战的结果会调漂不会抓口,谈点自己的想法。其实这些是看到的,还有看不到的那就是鱼钩在水下的状态,现在基本都是双钩,调几钓几的话,是处在一个不灵不钝的状态,这个水底的状态就是双饵都到底,一个钩子是卧在水中,一个钩子是刚刚触底,低于所调的目数,漂大饵小的话,会有一钩悬空,还有一种上钩带饵时落底,等会饵料散开,漂的浮力会把鱼钩带起来,造成假信号,高于所调的目数,根据钩距(2个鱼钩之间距离)基本是双线弯曲,曲多少,可以根据目数看出来。

野战时候,很多刚入门甚至多年的钓友,被台钓这种调漂方法害惨了,只看到鱼漂上下动,就是拉不上来鱼,要不就是人家上大鱼,这里都是小鱼,其实是死学死用的结果!

个人觉得调漂要根据水情(静态水,动态水,肥水,瘦水)、鱼情(大鱼多还是小鱼多)而定,钓什么对象鱼,用什么钩什么线组,调出什么样的漂,调出什么样的鱼饵状态,结合在一起,才能抬杆见鱼!嘿嘿,要不然你漂调的再灵或再钝,都一样成绩不好!

再说几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打窝

我觉得打窝的内容决定你今天鱼的收获,很多打窝的渔友,打窝是很随便,小药酒泡的玉米、小麦、小米大米、还有菜饼等等,反正只要鱼爱吃的,丢进去就是。这里犯了一个大忌,有水流时打什么样的窝,肥水打什么窝,都很讲究的。不管你打什么窝,最主要的是你要记住一点,什么味道的窝,用什么味道的饵,要不鱼只吃窝料,不吃你饵料了。

具体自己摸索着做窝料和配饵料了!高手很多,饵料很广(地域性很强,我在咱河南这边水库钓,小麦、玉米只要吃素的鱼都吃),不敢班门弄斧了!

第二、调漂抓口

我不刻意追求调几调几,基本每次钓鱼时候,首先半水(离底20公分左右)丢进去看看漂的目数,一般都是观察12分钟左右,看看刚丢进去和等一会这个时间,漂的变化。一般漂的浮力在肥瘦水,静动态水中,变化都不一样,经过35次的观察,在根据鱼情就可以确定今天要调什么样的漂了!如果今天钓白水鲢鱼简单了,挂上饵料,漂还能看见25目的就行了。静水或水流小,就钓铅坠离底,具体我是漂调到1目6目都可以,但是抓口就要会抓了。

一般鱼漂上下动的时候,说明鱼已经咬钩了,抬杆的时机就在动的过程抓,一两以上的鱼吃钩时候,动作都很稳,漂的行程都大。但是有时候顿口一目、两目或者顶一目两目准备起竿时不动了,这时候要么起竿,要么在等一下。

如果是大鱼,这个时候已经吃死了,晚一点拉也一样。因为鱼一口吞下鱼饵的时候,发现情况不对,会吐钩,这时候鱼漂再动,马上起竿,肯定中鱼!我基本奉行宁晚3秒不早半秒的原则,如果不管钓灵钓钝老是大一点的能钓到,小的钓不到,想换鱼钩就换小一点的(本人最小的鱼钩伊豆3号和小矶1号),为了保证大一点的鱼,不容易逃掉,子线要求软点细点(前提是牢)。

根据目标鱼大小,子线长短也要变,想钓大鱼、滑鱼,子线就要长。还有就是铅坠落底双钩传统钓,专门应对有水流的地方,主攻滑鱼大体鱼,这个可以无钩调漂。只要漂进水以后,缓缓下沉,露一目或者平水都可以,有时候水流太大,适当增加铅皮也照样钓。这种钓法、最钝!看到漂上下动,即可抬杆,假信号没有的,有时候一些鱼吃钩,饵料都吃完了都不见动,很多时候抬杆换饵时候还能中鱼。

第三、调饵

饵料我是不计较牌子的1、买的时候主要看都是什么味道,越接近大自然的越好,自然粮食和一些动植物的腥香味最好。2、返水不返水, 返水的饵料调性都不怎么好,刚开始蛮好用的,12个小时之后就不好使了,买到返水的饵料,建议少拌,用上个把小时就行,边用边拌。 具体香的淡的腥的,根据水质和季节决定,有时候太香或者太腥鱼儿不吃,或者只有小鱼闹,改成淡饵,或者腥香饵。灵活掌握了,白天小鱼闹用搓饵,晚上小鱼不怎么闹用拉饵。不管什么味道的饵料,注意饵料状态,刚开始钓的时候,松散点发窝块,小鱼闹钩适当硬点粘点,都要根据情况随时改变。

其它主意事项:

1、手杆线组不要头重尾轻,(前打竿、矶钓竿、中通竿不要紧)也就是主线要大于子线,防止挂底伤竿,钓到大鱼断主线!毕竟一个好漂的价值要远远高于一副钓组呀!

2、不打满竿,就是鱼钩落底之后线和竿稍有一定的余地,钩子和鱼漂是上下垂直。这样鱼吃钩时的漂像也好,防止中大鱼时候,杆子抬不起来,造成切线。可以压杆或者轻微抬杆,人为形成一段空间余地。

3、起竿用手腕起竿,不要用胳膊,特别用长子线的时候,起竿过大,子线容易绕到一块造成打结。有时候挂底还会伤竿。已经有胳膊抬杆习惯的,可以用胳膊夹住腹部,练习用手腕起竿。

4、最好不站起来溜鱼,很多渔友在中大鱼那一刻,特激动,马上站起来,本来已经把鱼竿弓起来了,因为这一激动,鱼直接飞了,造成切线。或者刚站起来,突然一轻,鱼没了,很多是等了半天都不开口,开口了鱼却逃了,那个遗憾、失望、郁闷、甭提了!就因为突然站起来,鱼竿和水面的角度改变,形成水平造成的。不管鱼大小,不要怕,杆子要先弓起来,杆子的弓度能卸去很大一部分线的拉力,根据力道结合你的线组承受力,一般1。5号子线以下的线组,差不多的杆子都受得起。

早春钓鲫鱼的技巧与鲫鱼觅食路线


春季鲫鱼偏于滩,这是古书上说的,但具体的位置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较难确定。本文就春季钓鱼的一些细节作一个概述:

一、钓鱼的天气

总体天气情况,我一直坚持认为初春中最好的天气是温差较少的阴天,总体感觉不太冷的天气是比较合适于钓鱼的,忽然降温,或者出太阳,都是变温幅度较大的天气,鱼本为活性较差,加上变温影响,肯定吃口不算好,阴天只要不下雨和吹风,鱼是比较靠边 的。反之,鱼将前往较深的鲫鱼与参子交汇的区域,导致收获不好。

二、钓位的选择

位置选择之灵活应变,我们垂钓的地形,要么是水下较平的田块,土块或者坡度不大的斜坡,要么是较陡的坎,要么是中等斜坡。

我们将二十度以下的定为较平底,二十度到六十度的称为较陡底而六十到九十度之间的称了陡坎底。一般无风的天气宜选择较平的底部,如一般弯子的中间离岸较远,较向阳的地方等如果在这种地方能找到陡变 的坎位,在上午可以钓坎的下面,而下午可以钓坎的上面。

如果风较大,宜选择弯子的顺风口,一是好抛杆,二是这样可以将窝料气味传播到较远的地方,吸引活性高的鱼儿来觅食,不必顶风选择。如果陡然降温宜选择较深的较陡的坎下,那样的区域才是鱼儿降温喜欢呆的场所。至于深度,各个水域都不尽相同,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来。

三、鱼路的寻觅

在大多数弯子,鲫鱼进入弯子大多路径是一致的,这条路我们称为鱼路,大多数情况是沿着水下的低点前进,如沟道,如田坎边缘,如乱石边上等,但也有例外,这个例外一般是水下营养较丰富 区域,如较肥沃的底部,鱼会直接从较深的水中直接进入这样区域,找到这条路,你就找到较好的收获了,春天主要是找这样的位置,鱼的进退一般都会从这个位置上通过。

四、鱼的食性

有过养鱼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情,鲤鱼草鱼鲫鱼只要冬天有较合适的食物一直喂起,就是气温平稳的达到零度,他会一样找食,而且动口的时间比平时早,我们钓鱼人根据这样的特性,养成了做老窝子的习惯,这样的方法一样适用一初春,这种窝子上的鲫鱼个体一般比其它水域 的鲫鱼肥,也好钓一些,喂的方法有下,一是酒糟类的物质,如果量较少,可以将酒糟打烂后喂,如果酒糟较多,如超过五十斤,可以直接喂在鱼路上,这样的收获往往大于平常。如果乱喂,一样可能收获平平。

五、点、线、面

1、点

指的是鱼星点,在食物偏少的区域,一般杂鱼较多,可能很好的找到鱼星点,这些点与温度变化有较大的关系,温度较高,鱼中恢复活性的比例较大,鱼星稍多,而温度较低,偶尔能看见些鱼星,不要轻易 的放过这样的鱼星,他可能是一群鱼的信号。在这样的鱼星处做上一个窝子,将给你带来较好的收获,而杂鱼较少的区域,鱼星只有在下午或者天黑的时候才偶尔显现,

2、线

指的参子与鱼的重合线,这条线有以下特点:

一、在中午气温升高后,一般这个重合线较为明显。一般处在离开岸边二十到四十米远的地方,这是鱼儿春季苏醒之后靠边的信号,这条经会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而向边上移动,这条线中的杂鱼密度相当高,鲤鱼鲫鱼的密度也高,在线内为鲫鱼觅食的区域,在线外,有少量的鲤鱼觅食。在线外较远的地方,一般就成了鲤鱼鲫鱼的真空区域。

二、这条线的形成,水温升高后底部发酵物质的增多,参子,鲤鱼,鲫鱼等拱食底部的物质造成一些气泡与鱼星的混合体。

三、这条线中 有明显的聚集区,在这种聚集区,明显宽度大于其它地方,鱼星也较密集,这样的区域适于小爆炸等。抬线抬鲤鱼也应当加在这样的线附近。

四、这条线中弯拐,这条线基本上处在同一深度的区域,中间可能因为地形变换而有的较靠边, 有的较远岸,靠边的地势一般较陡,远岸的地势一般在弯子中间,在这条大路与弯子中的沟道,就是鲫鱼与鲤鱼觅食的路线如果说重合线为高速公路的话,那这条小路我们可以称为村道。也是我们选择钓鲫鱼的最佳钓点。

3、面

指的是水面,鱼儿较易聚集的区域,有的水域水暖,鱼儿聚集较多,但钓的人也多,常有钓烂了的现象,所以暖水也不是万能的,暖水中及食物丰富的区域杂鱼的密度也明显高得多,所以在窝料及钓法上得选择好才行,如,同样钓线虫,双钩在鱼多的时候有用,在鱼少的时候可能就没有多少用了,这个时候换成单钩,将线虫洗一下再抛入水中,让线虫散落的少一点儿,窝子上聚集的杂鱼明显少得多。

水暖的区域一般指的是背风向阳的区域,如果你在华尖上钓鱼,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背风有多重要了,水面风较小的水域,鲫鱼的口明显要高得多。向阳也是,如果背对大山,水面太阳照射的时间较短,鱼动口的时间明显比阳面水域要晚得多,稀得多。

六、剖析鱼的食物

主要分为肥鱼及瘦鱼,如果瘦鱼,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雌鱼体内的卵开始生长,体内的蛋白明显会向卵转化,这个时候鱼体会消瘦,鱼刺明显的变硬,而由于食物的稀少,鱼会较猛的进食,一般进食的量会将肚子撑得很胀,打开鱼的肠道得知。

这些物质主要为苔类物质,就是水底泥表面形成的一成营养物质,有青苔类,黑苔类,这些食物是鱼儿仅能得到的主要营养,如果这种水域以大信号的大窝方式做窝聚鱼,有较明显的效果。

肥鱼,指鱼的体背较肥,脂肪较厚,这种鱼活性较低,觅食懒散,需要较对口的食物,才会进食,这种鱼可的环境一般杂鱼较少,鱼的食物充足,对外界的食物 有较高的警惕性,打开鱼的肠道就可以知道,鱼场道内的食物较少,基本没有苔类物质,不像瘦鱼那样饥饿,为瘦鱼一半的食物量。

所以这种水域垂钓需要非常好的天气,鱼习惯的食物,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肥鱼在摄取食物的难度上要小得多,所以很难发现较密集的鱼星,但随着气温的升高 ,鱼的进食量也会加大,鱼星也会越来越明显。

影响垂钓渔获的7个不良习惯


有些钓鱼人很郁闷,为什么明明钓了好几年的鱼,但是技术还是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呢?其实,这很可能是在垂钓中不自觉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

一、最大的鱼有多大,就配多大的线

很多钓友野钓的时候,用的线组都很粗,问他为什么用这么粗,他说这里面有20、30斤的鱼。其实这样是不对的,除非你只想钓这大家伙,其他小点的都不想钓,而且不怕空军。要知道,野钓大鱼,是很容易空军的。我们野钓,应该以钓鲫鱼等小个体鱼为主,兼钓偏大的鱼。这样才更有乐趣,所以在用线组、钩、漂的时候,都尽量去适用小个体的鱼。

二、扬竿用力过猛

这是最常见的现象,其结果是乱线坏漂。

三、超硬竿钓鲫鱼

钓鲫鱼只要用硬调、中硬调竿就行,超硬竿如果用力不当,就会只钓上鱼嘴圈而飞不上鱼。

四、装钩饵粒太小

习惯钓野河中小鱼的钓手老是钓不上大鱼,其原因之一是装钩之饵小,大鱼没兴趣吞吃。

五、鱼不咬钩,你不起竿

这是大多数新手都会犯的错误,然而钓鱼不仅仅是考验耐心的活动,而是一项与鱼斗智斗勇的运动。我们在作钓的时候,一定要不断地保持一定频率起竿,抛竿,这样才能不断地诱鱼咬钩。死等的话,即使钓到了也钓不多,这也是你老是钓不过别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飞鱼方向不正确

不少钓手在上了鲫鱼后,只知向身边提飞,可老是撞到自己身上或前位鱼护上而跑鱼。

七、遛大鱼手法错误

不少钓友钓上大鱼后不是抓住竿把高举遛鱼,而是习惯性地用手托住竿的前一节,有的还一直向前握,这样竿会因受力点前移而折断。

降温天的钓鱼技巧实践总结


不少钓友都说降温前一天和降温当天鱼口很好,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也得分季节!如果是连续的炎热夏季,忽然来一场降温幅度相当大的冷空气,那降温前一天一定不行,当天应该不错,降温过后也不错。如果只是小幅度的降温,下小雨,一定不行,鱼都上浮!

如果是天气很暖和的春秋季节,忽然来一场降温幅度较大的冷空气,降温当天不错,前一天一般都会是东北风,当天会是西北或北风,鱼口都可以。另外,每次大幅降温前我们会发现总会有一到两天温度比平时要高,这两天千万别钓,失败率很高,鱼也上浮!

降温后,除了夏天。其他季节必须稳定三天以后。另外,我认为昼夜温差大小是决定鱼儿开口好坏的一个很好的依据。温差越小,越好钓!也别是秋天,举个例子,15号夜里最低气温16度,16号白天降温最高温度19度,17号持续降温。

我靠,16号全天钓个爽歪歪。其原理我想应该是温差小,鱼儿不用频繁大幅调节体温(鱼是变温动物),也即是白天不会随着温度高而上浮。特别是降温当天,水底温度未发生改变,水面温度已随气温改变,鱼儿感知到接下来的持续降温,赶在水底温度也受影响之前在水底抓紧觅食。2015年秋天的一天的天气即是这样,我在西侧河道钓鲫鱼,连口,还钓获半斤大鲫鱼两条,当时坑已废,无人撒鱼,平日很难钓。鱼儿上岸后,全身温暖!以上拙见,仅供参考!

常见淡水鱼类在不同水域的基本生活规律分析


鱼的生活规律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因素影响,而且还受气温、季节、风向、气压、水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钓鱼人小编来为您具体分析淡水鱼在不同水域的生活规律。

(一)鱼生活在水中的哪些区域

只有了解了鱼的生活环境,钓鱼才有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鱼都在水中的哪些区域生活呢?我们把水面分为底层、中层、上层三个层面。鱼因为生理的原因,生活在水的不同层面。

生 活在水底的鱼最多:如鲫鱼、鲤鱼、鲶鱼、鳊鱼、青鱼等。它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水底层的小软体动物、昆虫及植物的碎屑、叶草等。它们有时也会游到水的中层, 主要是因为气温变化的关系。晴天时,水的中上层因太阳光的照射水温升高,较水底暖和,鱼自然会游到水的中上层。同时,鱼也会因产卵的原因常常会游到有水 草、树枝的地方,在这些设钓点会有所获。

生活在水中层的鱼重要是鲢鱼、鳙鱼、草鱼等,翘嘴鲌鱼有时也生活在中层水域,尤其是鲢鱼、鳙鱼,基本上不到水的底层。

小白鲦、鲢鱼以生活在水的上层为主,因为他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游生物,藻类植物及从水边的树上、庄稼地里被风吹进水中的种子、果实、小虫等。

鱼也不会绝对生存在某个水层,它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这些情况对垂钓者来说十分重要。在什么季节钓什么鱼,应考虑到这时鱼会在哪个水层中生活。

鱼的名称水层鱼的名称水层鲫鱼下鲶鱼下草鱼下、中白条上青鱼下黑鱼下、中、上鲢鳙中、上鳊鱼中、下鲤鱼下鳖下鳜鱼下黄颡下

常见淡水鱼生活的水层情况

(二)鱼有没有窝

鱼有没有固定的窝呢?钓鱼人都想在垂钓中能把饵投到鱼窝中,如能这样,会有惊喜的收获。

准 确地讲,大多数鱼是没有固定的窝的。在冬季,鱼为了避寒会在水底的坑洼处卧泥不动。到了春暖花开,鱼就会游走,哪里适合哪里就是家,这个合适包括以下 条件:一是温度合适。春天气温回升,浅水区域水温回升快,鱼就到浅水区安家。夏天,水温高,鱼就游到水温比较低的深水区:二是水的溶氧量。由于水温及 其他原因,水的溶氧量也会变化,鱼会寻找溶氧量相对大的水域:三是水生植。水生植物与鱼的生活有密切关系,有水生植物的地方也常常是鱼的家,如特别喜爱水 草的草鱼,有草的地方就成了草鱼的窝。同一个水域,若一边靠近道路,人来车往,不安静,鱼自然避而远之,会到较为安静的水域生活。有些桥墩下、涵洞附 近,畜禽经常下水的地方也是鱼喜欢栖息的区域。

由于水温、天气、水量大小变化的原因使鱼窝发生变化,如水库、湖泊中的鱼常在岸边靠近庄稼地的水域栖息,因为这些地方是它们的食物来源。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鱼类的觅食习惯之实践分析》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龙之谷钓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