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周边垂钓水域鱼类品种。

我们所熟知的淡水鱼很多都是杂食性鱼类,在不同的水域、季节、温度等想钓有所获,必须根据这些因素制定出一款鱼类喜欢、需要的饵料。

杂食性,既食肉类物质,又食植物类物质。淡水中的鲫鱼、草鱼、鲤鱼、鳊鱼、翘嘴等都属于杂食性鱼类。这些鱼类中有些是根据季节改变食性,有些根据个体大小(生长期)改变食性,还有些是根据自然环境而改变食性也就是后天形成的习惯。

举个简单例子,黑坑投放的鲤鱼为人工养殖,一般从幼鱼期开始就投放某种固定性质的饲料(某颗粒饲料较为常见),长久如此这些鱼类则已此类食物为主,这也是饵料中加入适量颗粒粉做基础饵的原因之一。自然水域的鲤鱼食性杂较明显,受客观因素影响形成一个因地而类的摄食取向,比如垂钓水库中的鲤鱼,讲究贴近自然指的是味道的状态。

我们常说的冬荤夏素就是一个很受用的用饵技巧,根据季节和气温改变用饵策略,好的鱼饵不是你认为好,决定权在鱼,拿鲫鱼来说,当气温低于15℃的时候,它们一般以动物类质饵为主,植物类饵效果差很多,当气温达到30℃左右时,这一段时间荤素饵皆宜,有些地方气温较为稳定则已素饵为主,鱼类的食性不会一成不变,它们会根据客观因素发生改变。

翘嘴,食性杂,性凶猛,小翘嘴对食物来者不拒,不分荤素,等到翘嘴个体较大时,则以荤食为主,尤爱小鱼小虾。

草鱼杂食明显,尤其是夏季,素喜食嫩草、树叶、南瓜花等,荤喜食蚂蚱、蛐蛐、菜青虫等,钓草鱼的黄金时间是每年的7月到10月,这一时间水边植物生长旺盛,植物中的昆虫也是多的数不清,这些自然而成的饵料则成为草鱼的主要食物来源。

钓鱼技巧小编推荐

野钓肉食性鱼类的作钓技巧


用真饵浮钓,钩、漂坠的组合要依钓点水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钓点水深不超过2米,用坠上钩的组合方法为好。用坠子落底,起定位作用,饵钩借助浮漂 垂悬于坠子上方。为避免饵钩与主线或系坠子的线发生缠绕,主线、绑钩线和系坠子线要用母子返捻环连接。垂钓时,首先根据钓点水深确定系坠子线所需的长度, 使饵钩垂悬于水体中、上层。然后调定浮漂在主线上的位置,使浮漂露于水面。这种组合方法不适于在深水浮钓。

另一种是饵钩连接在坠子下方,距坠子20~25厘米配活动浮漂。浮漂使坠子和饵钩悬浮水中。坠子的作用只是为了便于投甩。活动浮漂是通过漂尾端的金 属小环穿在钓线上的,可沿钓线自行滑动。垂钓时,根据所垂钓的水层深度,用棉线在主线上打一个结,浮漂只能沿线滑动至打结处,但结本身却能自由通过竿上的 导线眼。

这样钓线几乎可以全部收到绕线轮上,投甩极为方便。饵钩投出后,浮漂在水面。饵钩和坠子下沉至主线上打结处,随即悬浮于水中。不论用哪种组合方 法,将饵钩投于钓点后,主线要保持松弛状态。

浮钓凶猛的掠食性鱼类,咬钩动作都是异常凶猛的。往往浮漂瞬间沉没,接着钓线被拉直,竿体前部下弯。为防止个体大的鱼儿咬钩时还没来得及提竿,竿线已被拉直而抬不起竿或断线,应在饵钩投出后,调整绕线轮的泄力装置,使出线阻力不过大,以便在拉力大的情况下可自动放线。

个体大的鱼儿被钩住后,会大力冲撞数次,每次可将钓线指出数十米。经过几次冲撞就可能把绕线轮上储存的钓线拽光。因而在凶猛的掠食性鱼类第二次冲撞后,要及 时适当地加大出线阻力,以减缓其冲撞速度和缩短冲撞距离。当感到鱼的拉力有所减弱时,垂钓者应挺住钓竿,人往后退,将鱼向回拖。如此反复进行,鱼儿的对抗 力就会越来越小,直至筋疲力尽后,将其提拉至岸边用抄网或搭钩提上岸即可。

常见淡水鱼类在不同水域的基本生活规律分析


鱼的生活规律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因素影响,而且还受气温、季节、风向、气压、水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钓鱼人小编来为您具体分析淡水鱼在不同水域的生活规律。

(一)鱼生活在水中的哪些区域

只有了解了鱼的生活环境,钓鱼才有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鱼都在水中的哪些区域生活呢?我们把水面分为底层、中层、上层三个层面。鱼因为生理的原因,生活在水的不同层面。

生 活在水底的鱼最多:如鲫鱼、鲤鱼、鲶鱼、鳊鱼、青鱼等。它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水底层的小软体动物、昆虫及植物的碎屑、叶草等。它们有时也会游到水的中层, 主要是因为气温变化的关系。晴天时,水的中上层因太阳光的照射水温升高,较水底暖和,鱼自然会游到水的中上层。同时,鱼也会因产卵的原因常常会游到有水 草、树枝的地方,在这些设钓点会有所获。

生活在水中层的鱼重要是鲢鱼、鳙鱼、草鱼等,翘嘴鲌鱼有时也生活在中层水域,尤其是鲢鱼、鳙鱼,基本上不到水的底层。

小白鲦、鲢鱼以生活在水的上层为主,因为他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游生物,藻类植物及从水边的树上、庄稼地里被风吹进水中的种子、果实、小虫等。

鱼也不会绝对生存在某个水层,它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这些情况对垂钓者来说十分重要。在什么季节钓什么鱼,应考虑到这时鱼会在哪个水层中生活。

鱼的名称水层鱼的名称水层鲫鱼下鲶鱼下草鱼下、中白条上青鱼下黑鱼下、中、上鲢鳙中、上鳊鱼中、下鲤鱼下鳖下鳜鱼下黄颡下

常见淡水鱼生活的水层情况

(二)鱼有没有窝

鱼有没有固定的窝呢?钓鱼人都想在垂钓中能把饵投到鱼窝中,如能这样,会有惊喜的收获。

准 确地讲,大多数鱼是没有固定的窝的。在冬季,鱼为了避寒会在水底的坑洼处卧泥不动。到了春暖花开,鱼就会游走,哪里适合哪里就是家,这个合适包括以下 条件:一是温度合适。春天气温回升,浅水区域水温回升快,鱼就到浅水区安家。夏天,水温高,鱼就游到水温比较低的深水区:二是水的溶氧量。由于水温及 其他原因,水的溶氧量也会变化,鱼会寻找溶氧量相对大的水域:三是水生植。水生植物与鱼的生活有密切关系,有水生植物的地方也常常是鱼的家,如特别喜爱水 草的草鱼,有草的地方就成了草鱼的窝。同一个水域,若一边靠近道路,人来车往,不安静,鱼自然避而远之,会到较为安静的水域生活。有些桥墩下、涵洞附 近,畜禽经常下水的地方也是鱼喜欢栖息的区域。

由于水温、天气、水量大小变化的原因使鱼窝发生变化,如水库、湖泊中的鱼常在岸边靠近庄稼地的水域栖息,因为这些地方是它们的食物来源。

五种常见台钓用饵的特征用法对比


台钓钓法是目前和传统钓法一样的主流钓法,它在垂钓饵料上有着独到的使用方法,下面笔者整理了五种常见的台钓用饵进行对比,让我们来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用法吧。

一、拉饵

拉饵的特点就是比重较轻,饵团柔韧,雾化好,动感强,上饵快。

适宜于钓体型较小的鱼种。当鱼吃口轻,上鱼速度快时,拉饵无疑是第一选择。

二、搓粘饵

粘的饵料可以躲开小鱼的追食,快速到达钓点,保证窝里有足够的饵料,起留鱼在窝的作用,还有就是搓饵针对体型较大的鱼种,饵料软粘,经的起守候,这是钓大鱼的重要条件。

三、搓散饵

散饵是近年比较流行的钓法,它注重的就是诱,从饵料一下水到钓点,整个行程都是一个诱鱼带,鱼儿会常聚钓点周围,慢慢捡食散落下的小颗粒物。此法适宜鱼体偏大,鱼口较生的水域垂钓。切记,小鱼多的时候要慎用!

四、粘颗粒

鱼塘经常用颗粒饲料喂养或打窝,鱼口滑乱,小杂鱼烦人等的鱼塘都可以选用粘颗粒的方法,饵料外的颗粒可以经的起小杂鱼的碰撞,颗粒也可以使滑鱼对饵料减低警惕,放心吸食。

五、挂颗粒

在大部分的赌塘,钓友都用颗粒饲料打窝诱鱼,使鱼儿认为颗粒饲料是最安全放心的食物,尤其是体型大的草鱼,青鱼,鲤鱼等都适合挂颗粒垂钓,又方便又干净,也叫懒人钓法。

黑坑与野钓鱼儿的食性规律分析


黑坑和野钓时,鱼儿食性规律是不同的,其实这就是钓友们经常说的偏口,只是偏口形成有其规律,认清楚这些规律,无论黑坑还是野钓,从此不再空军。

一、黑坑鱼儿食性规律

1、有托的黑坑鱼儿食性应对

本来鲤鱼、鲫鱼、草鱼等各类鱼儿食性不同。但是一些黑坑经过长时间的调教后,鱼儿自然饮食规律发生改变。所以,有针对性的应对黑坑是垂钓的关键。

一些黑坑常年有几个托垂钓,而且钓获还不错。以一个黑坑为例,这个黑坑常年有几位相熟的人钓鱼,每次这些人都能钓到。但是小编去了一次,光是先锋诱小药就用了差不多三分之一,一口没见。小编开始转鱼塘找问题,结果发现几个钓友用的是清一色的黑鸭子小药。由此小编灵机一动,直接重新开饵,在饵料里添加黑鸭子小药,立马见效。这就是钓友们说的偏口了,所以如果钓这一类黑坑,如果有条件,一定闻一闻别人用的饵料味道,促使自己的饵料味型和黑坑口味一致,应对效果极佳。

2、常年使用商品饵黑坑鱼儿食性已经改变

按照自然规律,鲤鱼、草鱼、鲫鱼、虹鳟等鱼儿的食性都是不同的。但在混养黑坑里,鱼儿的口味实实在在的发生了变化。比如,鲫鱼食在春季拉饵也可以垂钓鲤鱼,鲤鱼食可以垂钓鲤鱼和草鱼,甚至能够垂钓肉食性的虹鳟。这就让人想起老话说的狼饿极了,就是甜菜根也吃。黑坑就是这种规律。

针对这一类黑坑,建议用自然饵料的腥香来应对。比如,我们将5、6种鲤鱼食合成,然后添加捣碎的虾仁,窝料、散泡和钓饵中同时应用,不添加小药,在肥水黑坑或是老鱼塘里收效甚好。能够大大提升不同鱼种的钓获能力。

3、黑坑不能按照常理出牌

黑坑垂钓如果按照野钓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即使那些水色发黑绿的黑坑,老板仍旧将水质控制在鱼儿能够生存的范围内。所以,黑坑垂钓不同于竞技钓、野钓。

举一个例子,2016年3月21号,小编在黑坑垂钓,对面一位钓友购买了1斤半红虫,直接打窝垂钓,结果是光头。小编用了10元钱红虫和鲤鱼、鲫鱼饵料混合添加拉丝粉拉饵垂钓,中午1点到黑坑,下午6点收竿的时候入护6条鲤鱼,跑鱼4条。从垂钓时间等来看,这个钓获是不错了。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这个鱼塘里有草鱼、鲤鱼、鲳鱼、虹鳟、鲫鱼、鲢鱼,还有换水的时候黄河里的狗鱼苗子等,鱼种非常混乱。钓友们为了能够钓到鱼,钓饵有用鱼苗、红虫、蚯蚓、黄粉虫等,这是活饵各出奇招;商品饵就更广泛了,有用丸九直接连打窝子带垂钓的,用各种昂贵小药的等等不一而足。所以,见多识广的鱼儿看到些微的红虫就咬钩,显然引不起鱼儿兴趣。所以即使是一斤半红虫也是光头。

既然不按照常理出牌,饵料就需要下功夫,基本原则就是肥水用素,加虾仁一类鱼塘允许使用的自然腥味饵料促成腥香的混合进行垂钓,很有效果。而针对鱼种则是通杀,不管什么鱼咬钩,目标只是为了钓获。

二、野钓鱼儿食性规律

野钓鱼儿自然要讲求其食性规律。

第一查看水质,决定是否在该水域垂钓,如果水质太差污染严重,宁可不钓;第二观测水温,针对对象鱼种查看水温是否高于35摄氏度,如果超过,可以选择葡萄等水果垂钓;第三是观察地域,如果周边有居民区,且居民经常在固定水域扔生活垃圾或是倒剩菜剩饭,这里就是好钓点,如果是水库等,大腥大香、重窝投放是必然的选择;第四是看季节,不同季节选择不同水深、饵料不同、钓具不同,根本目的是符合鱼儿自然生长规律。

总结

其实垂钓影响因素千变万化,没有成法的拘泥,也没有任性的胡为。谨小慎微,尊重规律,是我们保证钓获的关键因素。

鱼类的觅食习惯之实践分析


如出外垂钓,每次都遵守鱼类觅食时间来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相同的情况是一般早上钓鱼和晚上钓鱼效果都会比较好,这是因为鱼类的觅食习惯所决定的,民间也出现过下面几种观点:

1)早晚垂钓鱼满篓,中午垂钓剃光头、中午垂钓,不如睡觉、神仙不钓午时鱼、姜太公中午钓鱼也会空,这说明只有早晚才钓得鱼多,中午钓不到鱼。

2)雨前垂钓两手空,雨后垂钓竿弯弓、雨前垂钓白费力,雨后垂钓满护鱼,这说明下雨之前这段时间钓不得鱼,下雨之后才钓得鱼多。

3)太阳热得似火烧,钓鱼不如睡大觉、炎热钓鱼两手空,阴凉钓鱼回回丰。这说明太炎热的时间段里钓不到鱼。

4)起大风,钓鱼空、风刚停,钓鱼灵,说明起大风时钓不得鱼,而大风过后肯定钓得鱼多。

果真如此吗?

客观而言,以上四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也都存在着显著的片面性。因为这四条钓谚都只是总结了钓鱼的部分经验,而不是绝对的经验。实际上,绝对经验是没有的,任何再好的经验都是相对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笔者认为经验不能死搬硬套,只有灵活应用才有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鱼吃钩并没有统一的时间,它需要我们用眼睛和头脑去把握。

多数鱼类爱在上午和下午吃钩,但有的鱼与众不同,偏偏在中午特别爱吃钩如刀鱼(即大剌鳅)和鲮鱼(我们本地的白鲮),中午钓得最多,且太阳越辣越好。

某年的一天,笔者第一次去水库钓鱼,见别人都用鲩鱼草浮钓草鱼,我不会钓草鱼,就用蚯蚓钓肉食性鱼类。到上午10点钟刚钓得一条小鲶鱼,就想收竿回家。老师傅覃其秀等人劝告我不用回去,到中午肯定钓得刀鱼,并告诉我几个好钓点。

我照他们说的做了。那天中午太阳特别辣,刀鱼吃钩却特别积极。到下午3点收竿,总共钓得17条鱼,除一条鲶鱼和一条鲫鱼外,其他都是刀鱼。我又去江那村清水河用黄玉米粉钓鱼。两人共钓得15条鱼,其中4条鲤鱼在上午和下午钓得,11条本地鲮鱼都在中午钓得。

水情变化,鱼吃钩的时间也有变化。去年夏天,平常水位稳定,每天天刚亮和傍晚这段时间,人们在澄江清光坝上游一公里以内,都钓得很多鲤鱼和鲫鱼。

有一天,清光坝突然塌方,造成坝以上水位降低一米多。此后十多天时间内,因为鱼担惊受怕,早晚再也钓不得鱼了,只有到深更半夜鱼才肯吃钩,但钓得已经不多。明亮乡塘队村前有条小河,平常水位稳定,每天上、下午人们在那里钓得不少鲤鱼、鲫鱼和罗非鱼。但一下大雨河水长高,特别是水变浓以后,任何时间鱼都不肯吃钩了。到洪水过后,水位下降到原来的位置,水颜色也和原来 一样比较清以后,每天上下午又钓得鱼了。

天气变化必然带来气温和水温的变化,气温水温一变化,水中溶氧量也有变化。因此,鱼也改变了它们原来吃钩的时间。

如果天气太过闷热,水中严重缺氧,鱼不但中午不肯吃钩,连上午,甚至整天、几天都不吃钩。一旦忽然下了一场雨(不管是什么时候下),十分闷热的天气变得特别清鲜凉爽时,受到风吹雨打的钓场,水位上下交流,使水里氧气马上增多,原来闷得呼吸困难的鱼,马上精神焕发,食欲大振。这时候不管是在什么时间,它们都特别爱吃钩。反过来,平时天气正常,气候宜人,鱼当然按照原来习惯的时间吃钩,但如果突然变冷或变热,而且温差很大,鱼当然也要改变自己的吃饭时间。

随着季节的转换,气温、水温也变化,鱼为了适应新季节带来的气温、水温的变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活动觅食时间。

每年仲春到仲秋,一般鱼都喜欢在上午和下午吃钩,但到了冬天和初春,因为上午和下午天气比中午寒冷,水温较低,多数鱼都不肯吃钩,而到中午有太阳照水温较高以后才肯吃钩。如果你还按照神仙不钓午时鱼的说法,天天上午和下午出钓,还钓得鱼多吗?

有的地方经常有人打鱼、电鱼、炸鱼。鱼被打、电、炸的时候肯定不吃钩,只有过后相当久的时间才出来找吃。

环境不同,鱼吃钩的时间也不同。我的故乡村头有一个大野潭,中间有好多个石洞通地下河。因地形太复杂没有人承包养鱼。里面虽然有野生鱼多,但近几年来白天都钓不得,只有到晚上才钓得一些。

为什么呢?因为潭边有个采石场,白天整天都有人在那里开炮打石头,运石头的汽车来来往往,轰鸣之声不绝于耳,开炮时还经常有石头落到水里,鱼根本就没有安宁时间,白天当然是不敢吃钩了。有的地方经常有人打鱼、电鱼、炸鱼。鱼被打、电、炸的时候肯定不吃钩,只有过后相当久的时间才出来找吃,而打、电、炸鱼没有固定时间,鱼吃钩的时间当然是没有固定了。

塘里有不少鲤鱼、草鱼、黑鱼、塘角鱼和花鱼等,只是此塘的鱼习惯上午不吃钩,每天都到中午以后才吃。

我们县南部4个乡镇的壮族农民一天早、中、晚各吃一餐,同样是壮族,北部4个乡镇的农民每天只吃午餐和晚餐,早上就是有山珍海味他们也不吃。为什么呢?习惯了。鱼也和人一样,因各地习惯不同,吃饭的时间也不同。我们县城东部4公里处有个大野塘,里面长满了水葫芦,密不透风。不少人上午去那里垂钓都没有鱼咬钩,就以为塘里没有鱼,就马上收竿,再也不去钓了。其实塘里有不少鲤鱼、草鱼、黑鱼、塘角鱼和花鱼等,只是此塘的鱼习惯上午不吃钩,每天都到中午以后才吃。2001年以来,我经过多次实践,掌握了它们这种与众不同的吃钩时间以后,经常每天都到中午才去垂钓,每次都钓得好几斤鱼,最多一次得18千克。

按照常规,中午应该是鲢鳙吃钩最积极的时间,但那天中午刚好起大风,平常在上水层吃钩的鲢鳙,因受惊和怕冷都跑到下水层去了。

水层不同鱼吃钩的时间也不同。02年11月17日,我和很多钓友到东敢水库用素饵浮钓鲢鳙。上午钓不得鱼。到中午突然起了四五级西北风,鱼都不肯吃钩了。不带雨具的钓友都收竿打道回府。我和粮食局的莫师傅有雨衣就继续战斗。我们把钓位移到一个背风的大水湾 里,并将浮钓改为底钓。起初也没有鱼吃钩。钓到下午两点40分才开始上鱼,5点钟收竿,我们每人都钓得五六条鲢鳙,每条都六到九斤重,总重四十多斤创造了我们钓鱼史上斤数最多的新纪录。

笔者总结了这次钓得鱼多的原因:按照常规,中午应该是鲢鳙吃钩最积极的时间,但那天中午刚好起大风,平常在上水层吃钩的鲢鳙,因受惊和怕冷都跑到下水层去了。刚到下水层的鲢鳙心里还受惊害怕而不敢吃钩,到下午虽然风还不停,但鱼的心情已经开始平静下来了,所以从下午两点40分才开始吃钩。

去年秋天,有一次我和县农行蒙秋平师傅,去北敢庄前一条小河里用小虾底钓罗非鱼。这条河的罗非鱼平常天一亮就开始吃钩,但那天我们从上午七点钓到九点半都不得鱼。从九点半开始,我们将底钓改为浮钓,不久就钓得鱼了,而且都是半斤到一斤重的罗非鱼。原来因为天气太闷热,罗非鱼已从底层搬迁到中上水层来生活了,而我们早上还和往常一样在下水层底钓,当然不上鱼。

什么时候喂鱼,各个主人掌握的时间不相同,因此网箱旁边野生鱼吃钩的时间也不相同。在大水面里,一般中午是很少钓得草鱼的,但在木棉水库只有在中午才钓得草鱼多。

云阵村前有一条河,每天放牛的时候,牛群都集体涉水过河到村对面的山上吃草。牛过河时都爱在河里拉屎牛粪便随水下流,为爱吃牛粪的鲤鱼提供的了丰富的食物。每到农忙季节,农民上午用牛犁田耙地,到中午才放牛过河去吃草,所以人们经常在中午这段时间在下游钓得鲤鱼。农忙过后,农民不用牛犁耙田地了,每天上午八点半就放牛过河,因此,农闲季节人们在上午八点半钟开始在河的下游钓得鲤鱼,到中午反而钓不得了。

在江河湖库里有不少网箱养鱼场。一般主人每天都按固定时间喂网箱里的鱼。野生鱼发现了这个规律,每天 都在主人喂鱼的时候,按时到网箱底下及其周边寻找从网箱里漏出去的饲料吃。因此,在网箱周边钓鱼,一般都在主人喂鱼的时候下钩才钓得多。

什么时候喂鱼,各个主人掌握的时间不相同,因此网箱旁边野生鱼吃钩的时间也不相同。在大水面里,一般中午是很少钓得草鱼的,但在木棉水库只有在中午才钓得草鱼多。因为该水库上游连着大龙洞水库干渠,渠道里长有很多水草。当地农民每天中午都来那里打捞水草回去喂猪喂鱼。那些已经被拉断而剩余的水草随水漂流到水库里供给草鱼吃,鱼吃惯了,每天中午都按时到进水口处等吃水草,所以每天中午人们在进水口处用水草钓得不少草鱼,而在别的时间却钓不到。

看看常见的鱼类都是什么样的漂相


钓鱼时间就了,肯定能够通过漂相知道下面有什么鱼了,这点应该很多钓鱼人都知道的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常见的鱼类都是什么样的漂相吧。

草鱼吃饵的漂相

草鱼咬钩的情况是随着垂钓的方法不同、使用钓饵以及水温的不同等而有所不同。在水温合适、水中含氧充足时 ,草鱼会显出十足的拉力,动作突然 ,经常是在事前毫无动静 ,突然将漂拉黑 ,紧跟着冲撞拽线。用草和钓浮大都是这种表现。水温稍低 ,又是底钓 ,它可能表现为咬钩轻 ,且不拉黑漂 ,而且只在一二目间升降起伏。若在深秋 ,水温进一步降低 ,草鱼咬钩还会含饵不动。表现为漂子悄然上升了一目 ,并停在那里不动 ,常被误以为是小鱼将钩拖到草叶上 ,将漂子托住 ;往往造成我们提竿太轻 ,未能将鱼钩牢 ,使它逃脱。因此 ,提竿时不论有鱼无鱼 ,均应先有一个抖腕动作。(有这经历的请文后举手)。

鲢鳙就饵的漂相

用海竿在水库钓鲢鳙,不管多大的漂就是黑漂,要不就是拖着漂跑,这个只管用力提竿,一个字:中。用手竿垂钓鲢鳙时,因为鲢鳙进食都是喝 , 在吸吐钓饵的过程中 ,漂马上反映出来就是有规律的上下升降 ,钓手见漂动就要提竿 ,也有钩子钩住嘴了跑的,在漂上反映的就是黑漂或是漂倒了。

鲫鱼就饵的漂相

鲫鱼属底层鱼 ,也是在水底觅食 ,见到钓饵 ,先拱后嘬 ,将它吸入口中 ,随即抬头 ,水面漂子的表现就是先点几下 ,而后被托起来 ,这就是鲫鱼咬钩最典型表现。鲫鱼咬钩送漂都是这种表现 ,只是水温低时 ,送漂稍显乏力。如竞技钓鲫 ,采用悬坠长脑线 ,由于脑线长 ,鲫鱼咬钩上抬时 ,其力量先传到脑线上 ,钩虽上提了 ,但脑线来不及上升 ,使长脑线成 U字形 ,托饵的力量反而变为拉漂的力量 ,所以用台钓法钓鲫鱼 ,一般会出现黑漂。如果用悬坠 ,但脑线短 ,鲫鱼咬钩抬头 ,又可能出现送漂。

鲤鱼就饵的漂相

鲤鱼咬钩拉漂显得稳重有力 ,大多数是拉黑漂。鲤鱼由于个体大 ,有力量 ,咬钩后在漂子的反应上是先微微点动几下 ,随即就拉漂入水。还可能是漂子在水面做横向移动 ,如果能在黑漂和走漂时提竿 ,十拿九稳中鱼。有时候属底栖性的鲤鱼可能循温追食游到水的中上层来吃甜就可能出现快速有力大送漂。

最后,小杂鱼闹漂

这个就说不清楚了,反正只要你想的得到就做的出,基本形态是跳舞。而且我一直没有办法搞定小鱼闹窝这一问题,网上各种方法很多,我试了一些,都基本效果不好。现在我是从心理上来解决这一个问题的:小鱼为大鱼充当先锋 ,当大鱼见到小鱼在摄食时 ,它会立即过来抢食。小鱼突然不闹了 ,大鱼就来了。

鱼类的摄食特点及对鱼饵的偏好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对于鱼类的认知仅限于生活在水中,除此之外,恐怕并不了解鱼类的其他情况。鱼类的生活规律,以及不同鱼类的具体特征,会深刻的影响到钓鱼的成果,了解鱼类的知识,最终还是钓鱼人受益。

鱼类的生理特点

关于鱼的形体特征,大家基本都有初步的了解,我就在这里介绍一下鱼类那些不常为人熟知,但却有能影响钓鱼成败的特点。

鱼类的眼睛和人眼不同,它们的可视光谱与人类差异巨大,对于特定波长的色彩比较明显,比如红黄白三色,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强调饵料用色的缘故。

除此之外,鱼类的视力并不是很好,可视范围大概在十米到二十米之间,而且越是深水鱼类,视力越差。这一点,可以影响到钓鱼人的钓点选择,以及钓竿长度的选择。

另外,鱼类的听觉比较特殊,它比人类的听力更加敏感,不但判断位置清晰,针对低频声音更加敏感精确,远超过人类的听力范围。所以,钓鱼人在岸边不要随意的走动,可能有些声活动音自己听不到,但是经过土地,水体的传导,水中的鱼类可以很清晰的听到钓鱼人的动作。在挑选钓位方面,钓友也应该选择安静的环境,靠近公路,施工地的钓位都要避开。

人和鱼的对比中,人类的鼻子更复杂一些,有着呼吸和嗅觉的作用,而鱼类的呼吸不在鼻子,在鱼鳃。鱼类虽然有鼻子,但作用主要是闻味道,钓鱼人想要饵料发挥作用,全靠鱼类的鼻子发现。

鱼类的摄食特点

大多数的淡水鱼类没有牙齿,它们咬食猎物,或者吞吐鱼饵主要依靠磨,或者直接吞咽。和普通的动物依靠牙床磨碎食物不同,鱼类更多依靠的是鱼鳃的肌肉运动。它们会先张开鱼鳃,大量的吸水,在水进入鱼嘴的同时,食物也进入鱼嘴,之后水被鱼鳃排除,留下食物在嘴里。

在这个过程中,鱼类的动作也很典型,它们多是头朝下,尾巴朝上,整个身体呈现一种水平的状态。如果发现嘴中有异物,会快速的上抬,试图吐出饵料,而从漂相上看,则是上送漂的表现。

鱼摄食的动作,深刻影响了钓鱼人的上鱼效果,对于它们的吃食动态,应该是每一位钓鱼人必须掌握的技巧。

鱼类的食物偏好

虽然在多数人眼中,鱼都是一个样子,但鱼和鱼之间的差别,就如同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区别一样,看似相似,实则差距巨大。不同的鱼类,外观上可能相似,但是在具体的生理生活规律上,差距确实巨大的,尤其是食物偏好。

以常见的鱼类为例,鲫鱼喜欢甜食,而鲤鱼喜欢味道香醇的食物,鲢鳙则喜欢酸臭食物,在垂钓时,针对鱼类的偏好选择鱼饵,鱼类才会上钩,选错了,它们是看也不看。

除此之外,它们脾气还特别大,喜欢吃规规矩矩的食物,那些棱角分明,有尖刺的食物,它们也不吃,所以才会有人强调挂饵时的造型要素,捏饵要标准。有腐臭味的食物不吃,味道多的大杂烩不吃,有辣味的不吃,怪味不吃,反正要求是多种多样,钓鱼人应该全面重视才行。

面对鱼类的种种要求,以及生理规律,钓鱼人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根据规矩选择适当的钓法,才有上鱼的希望。

鲫鱼的几种常见漂相分析


浮漂又称钓鱼人的眼睛由于看不见鱼儿在水下的摄食过程,所以只能通过观察漂相来判断鱼讯。那么在钓对象鱼鲫鱼的时都有哪些常见的漂相呢?现在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顿口

在钓底的过程中,一般情况都是鱼饵入水、铅坠悬浮、漂以下的配件重量与漂的浮力起到了相互制衡的作用。漂也就会在鱼钩入水的时候,保持在相当平衡的目数。当有鲫鱼吃饵,一般情况下鱼儿都会选择先围绕在鱼饵的周围观察一下,确定没有危险后,再试探性去咬鱼饵,感觉适口后才会吃到肚子里。

鱼吸入鱼饵,就直接导致漂与配件之间关系失衡,咬钩的那一下,会突然加重配件的重量,鱼漂会出现有力的一顿。漂动的幅度取决与鱼的吸力、重量和线组的灵敏度,以及水深。

二、顶口

顶口(1)

顶口的多数情况:钓浮或者钓离底的时候发生(偶尔在钓底的时候也会发生)。钓浮的时候,线组最可能达到最高灵敏值,考虑所有情况:鱼饵不可能在水底固定不动,它会随水波有轻微移动。鱼看见鱼饵在水中悬浮,过来吃饵,但是这个时候的吃饵和钓底的时候是不同的。

因为在水中鱼吃的食物在大多会在水中多数移动,鱼也本能的认为鱼饵也是会动的,所以减少或者省略了在鱼饵周围观察的这个环节,更多的则是游动到鱼饵的位置,顺势将鱼饵吸入口中。因为鱼是向着鱼饵移动的,所以鱼的吸饵速度和鱼移动的速度相互抵消,就会产生了细微的顿口。

不仔细观察就很难发现。但是如果两者相互抵消,按道理漂应该是保持不动的,就不可能出现顶口情况。但是实际情况是完全不同的,顶漂的原因就是和鱼移动的方向有很大的关系的。

鱼是移动着过来吃饵的,鱼饵入口后,鱼也不会定住,都是继续游动,但是鲫鱼又格外与众不同,它在吃水中上层食物的时候都是仰头向上游动进食的。鲫鱼含着鱼饵向上游动,就大多的减小了配件重量,漂很自然的就出现顶口情况。但是大鲫鱼不像小鱼那样,大鱼都很稳当,向上的幅度也比较小,吃饵的吸力却比较大。所以钓浮的时候,大鲫鱼的漂相还大多表现为顿口。

顶口(2)

钓浮的时候,顶口基本就是鲫鱼的标准口,但这种情况仅仅是针对小鲫鱼来说(50克以下的)。

有些情况是:钓底也可能会出现顶口,和传统钓的顶漂相似。这种状况可能就是:线组不够灵敏,或者出现顿口的时候没有发现。鲫鱼在水底游动的时候,基本都离地有一定距离,不会紧贴地面的,鱼越大离地越远。即使鲫鱼发现食物,身体也不会下降多少,而是采取尾巴向上,头向下的姿势吃饵。

将鱼饵吃到嘴里,确认没有危险后,就会吸入鱼饵,在吞食过程中,身体会恢复为水平状态然后游走,这就是鱼含着鱼饵和鱼钩抬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减少了配件的重量,漂自然就会上浮。所以就出现了顶漂。因为不是在鱼吸饵的第一口就起竿,而是等到鱼儿抬头上浮才扬竿,所以这种情况上钩的鲫鱼,鱼钩都会吃的比较深、较牢。

三、接口(截口)

在钓点鱼比较多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接口,钓窝已经聚集了大群的鲫鱼,由于抛竿的频率导致钓点附近的鱼已经适应和喜欢这种味道的鱼饵,并且对你的抛竿没有了恐惧,甚至形成了一定的条件反射,都前去吃食,而形成了鱼儿争食的现象。

鱼在鱼饵落点进行等待,当鱼饵下来还未落地的时候,就被鱼用嘴接住。就使得原本该缓慢下沉的鱼漂,出现了一个停顿,这个停顿就是鱼吸饵造成的,所以必须要立即扬竿,因为鱼已经咬钩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鱼饵下沉的过程中被鱼吃到口中,但是在吃的过程中,因为抢食的原因,鱼会很用力的吸食鱼饵,或者鱼钩附近的鱼看见鱼饵落下,快速的游来一口吃掉鱼饵。这两种情况在漂上的反应就是:本该匀速下降的鱼漂,突然有个加速下降的动作。

一个停顿,一个加速,如果掌握好了,命中率就是非常可观的。

四、黑漂

黑漂,也称拉漂,是指在垂钓过程中,鱼漂全部入水,鱼把钩饵吸入口中边游边吞食的表现。

浮漂常见的漂型分析及其作用原理分析


对于很多刚接触的钓鱼新手来说,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对着浮漂发懵,心里一点没底。如果想钓好鱼,还是要从原理上弄清楚浮漂的,只有弄清弄透,用起来才会了然于心。接下来小编给你们介绍一下常见浮漂的漂型分析以及浮漂的原理分析。

浮漂的不同漂型主要体现在漂身的形状上,同时和漂脚漂尾的长短粗细有关。以下图中是一些常见的浮漂漂型。

我们要知道,在体积相同的各种形状中,圆球具有最小的表面积。也就是说,浮漂漂身越接近圆球形状,其表面积就越小。假设上面所有浮漂的漂身体积、漂脚和漂尾粗细、漂尾的长度、浮漂总长都不变。那么,从左到右的短枣核、中枣核、长枣核、中长身、细长身等各种漂型可以看作是漂身由圆球体向两端拉伸逐渐演变而成,拉伸的时候,漂身在拉长、漂脚在缩短,则漂肩(指漂身最大直径部位)在依次缩小,表面积却在依次增加。(注:两端拉伸多少并不一定等同,一般上少下多,由此也形成端肩、滑肩之异。)

漂肩越小,浮漂向下运动受到的阻力也越小;漂身的表面积越大,与水的接触面也就越大,相应地,漂身受到的水平方向阻力也就越大,且受力点分布越均匀。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以下结论:

1.越是肩宽身短的浮漂,其下行速度就会越慢,鱼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发现和接住饵团,所以钓行程接口,以及钓浮,使用短枣核的浮漂最好,中枣核次之,细长身最不利,漂身越长,行程时间越短。如果是钓底则相反,应优先选用细长身和中长身漂。钓浮与钓底的性能互相矛盾,不好兼顾,长枣核的综合性能比较强,其实是两方面都有所牺牲换来的。

2.漂身越长,表面积越大,在水中受到的水平阻力也就越大,且受力点分布越均匀,稳定性也就越好。这里的稳定性,指的是在有风浪扰动,或者有小杂鱼闹钩严重的情况下,浮漂左右上下摇晃不定的程度以及产生位移的程度。

3.表面积更小的短枣核和中枣核浮漂在水平方向的受力会更小,也就有更好的抗走水能力。在流水中,浮漂多多少少会被水推动产生位移,抗走水能力是另一种稳定性,这和前面说的稳定性是不同的,要注意区别。

4.漂脚和漂尾越粗壮的越不容易爆裂开,但浮漂的耐操性是相对而言的,关键在扬竿时候的力度控制,只要使用时注意,长身漂同样具有很好的强度。

5.浮漂的翻身速度不仅和漂型有关系,和浮漂的总长、漂脚的长度、材质等也有关。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漂身越短,翻身越快。

6.台钓的时候主要是抓顿口,也就是说,浮漂下行的阻力越小,灵敏度就越高,因此长身漂比短身漂更灵敏。这和浮漂下行的特性也是一致的,下行越快的浮漂,越灵敏。

但是,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浮漂的号数越大,吃铅越重,水阻越大,灵敏度越差,这比漂型的影响大。因此选用合适大小的浮漂更重要,不必太纠结于漂型。二是虽然漂身越长越灵敏,但一般的长枣核漂的灵敏度就已经很高了,没必要为了灵敏度而无限追求漂身的长度。漂身太长,不仅强度下降,而且因为漂肩的缩小作用已经不明显,而表面的水摩擦力也是一种阻力,拉伸长了也就突出出来,再者,漂身越长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油漆保护,导致自重增加,反而减低灵敏度。也就是说,存在一个灵敏度转折的临界状态,我们选择浮漂的时候,选择适合的漂身长度就好。

常见的漂相分析与浮漂的变目


鱼漂对于垂钓而言是非常关键的钓具之一,而且我们钓鱼人都称鱼漂是我们在水下的眼睛。而且几乎所有的钓法都会用到鱼漂,当然无漂钓法除外。而且传递鱼咬钩信息的主要工具,通过鱼漂我们可以判断最佳的提竿时机。但这些都离不开我们对漂相的准确判断,但关于漂相你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对漂相做个简单了解吧!

常见的漂相

通常情况下,由鱼咬钩所引起的漂相大约有这3种,分别是:1、送漂;2、截口(顿口、顶漂、静止);3、下顿(黑漂)

只要是由于鱼咬钩所引起的大概都是这样的,但这三种又能够进行细分,例如:截口,可划分为钓饵下沉时鱼漂突然的停顿、平移或斜拉;下顿,又可体现为黑漂、点动或连续小顿。

这些都是由于鱼吞钩所引起的,但你知道吗?还有些漂相并不是由鱼吞钩所引起的,接下来我们就重点介绍一下非鱼吞钩所引起的漂相,请看以下分析:

一、鱼漂到底后阶段性上浮

有些时候我们在使用干散饵或雾化能力好的钓饵垂钓时,鱼漂会常常出现慢慢上浮的现象,例如:从1目慢慢上浮至5目;从1目上浮至2目稍微停顿后又上浮至3目等。这些都是钓饵在饵钩上缓慢散落所引起的,因为鱼漂处于平衡的状态,当钓饵比重减轻后鱼漂就会上浮。

但这时鱼漂通常是呈均速上浮的,但干散饵通常是采用粗大的颗粒制作而成的,因此饵料都是一大块一大块的掉落的,因此鱼漂才会断断续续的上浮。

二、鱼漂到位后的变目一

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则是:投竿后钓饵到达水底,这时在鱼漂在水面显示为4目,但后面鱼漂开始缓慢的下沉,从4目下沉至3目在下沉至2目,导致发生这样的现象产生原因大概有2点,分别是:

1、鱼漂有轻微走水的现象,但我们没注意到;

2、水域底部存在过厚的酱层(酱层:就是指淤泥层),不仅黑坑中存在酱层,野钓时也会存在。

这时我们只需将鱼漂调目调高就可以轻松解决了。

三、鱼漂到位后的变目二

上述中鱼漂变目是缓慢的,但有时明明是钓2目,但下次投竿时鱼漂就变为1目或3目。导致这样现象发生的因素是以下几种:

1、水域底部不平整,投竿落点不准确;

2、水面上漂浮着杂质,例如:水面上漂浮着与灰尘、绿藻类似的物质。

3、鱼漂吃水:这点是最重要的,但也最容易被我们的忽略的一点。

鲫鱼的食性及垂钓攻略解析


鲫鱼经常成为我们垂钓的目标鱼,而且鲫鱼活动范围广,在我国多数的水域里都可见其身影,所以鲫鱼使我们钓鱼人经常垂钓的鱼类之一。虽然鲫鱼经常被当做目标鱼,但是并不代表它容易被钓获,这时就需要我们讲究的一些方式方法,所以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鲫鱼的生活习性吧!

一、鲫鱼的生活习性

当水体温度大约在15-25度时鲫鱼的进食欲望较为旺盛,但是当水温在0度以下是鲫鱼偶尔也会有进食的欲望。但是整体来说在每个季节里鲫鱼进食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例如:在春、秋两季时是鲫鱼食欲的旺盛期,这时鲫鱼会游浅水区,特别是爱在水草茂盛处游动,而且在这两个季节内鲫鱼几乎一天都在进食。

但是在到了夏季时,鲫鱼便会有道深水区或荫凉区内躲避酷热,只有在清晨、傍晚时才会开口觅食。而在冬季,鲫鱼便会下潜到深水区取暖,只有在中午才会开口觅食,这是因为在中午时气温偏高,符合鱼儿趋温的特性。

鲫鱼是一种底栖鱼类,害怕强烈光线,常常活动在水生植物较为茂盛的水域里活动,在水域的腐殖质里寻找食物。而且鲫鱼对水质要求非常的严格,偏爱于干净、无污染的水域以及水草,在这样的水域中生存的鱼儿,活跃性以及食欲都较高。其次水草还能为鱼儿提供庇护以及繁殖期的产床。

二、鲫鱼的食性

鲫鱼属于植物性的杂食鱼类,但是偶尔也吃一些碎屑以及底栖性微小动物,例如:蚯蚓、红虫、米饭粒、面食等食物。通常在春季、秋季时鲫鱼偏爱于荤食,在夏季偏爱于素食饵,在深秋时鲫鱼属于杂食性鱼类,这时荤饵、素饵皆可食用。在选择垂钓鲫鱼时所使用的钓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不同的水域里鲫鱼所食用的食物各不相同,例如:生活在河道内的鲫鱼偏爱于粮食型的钓饵;湖泊内的鲫鱼偏爱于腥型钓饵;而生活在池塘内的鲫鱼不挑食。

2、种类不同的鲫鱼,吃食习惯也不同。例如:白鲫偏爱于植物型钓饵;银鲫偏爱于粮食型的钓饵、软体荤饵(蚯蚓、红虫等);土鲫偏爱于米饭粒的饵料。

3、体型不同的鲫鱼吃食习惯也不同,例如:体型小的鲫鱼,由于还处在生长发育期,所以偏爱于动物型的食物;体型大的鲫鱼偏爱于植物、谷物型的饵料。

4、在垂钓鲫鱼时尤其是需要注意这关键的1点,由人工养殖的鲫鱼,吃食习惯会特殊一些,而且人工喂养的鲫鱼吃食上具有一定规律性。

其次,人工喂养的鲫鱼具有辨别饵料颜色的能力,而且只对饲料感兴趣。但这并不代表鲫鱼不喜欢具有香甜味的饵料,所以垂钓由人工喂养的鲫鱼时,钓饵不但要具有香甜味还要与饲料的颜色一样。

三、垂钓鲫鱼的攻略

想要钓获体型大的鲫鱼时,就必须要掌握住季节。因为不是在什么季节内都能钓获大鲫鱼,即使可以钓获,鱼获也较少。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这点,在一年4季中只有春季、秋季的末期,是鲫鱼的产卵孵化期。只有在这段时间内鲫鱼才会摄入大量的食物,贮存更多的营养为自己的繁殖期做准备,所以在这段时间会容易钓获体型大的鲫鱼。

而到了秋季的中期以及后期,这时就渐渐快要到不能觅食的冬季了,所以鱼儿会在这段时间内尽可能的多摄入食物为过冬打基础。

翘嘴鱼的习性与食性


不同种类的淡水鱼,都有其特有的习性与食性。作为垂钓者,就得根据不同的季节,来选择不同种目标鱼。只有充分了解它们的活动规律与喜食饵味情况,那就有钓好它们的把握。当下是钓翘嘴鱼的时节。就聊下翘嘴鱼的以下二点,望对钓鱼们作钓也有个提醒帮助。

白堤上拍晨

一、翘嘴鱼的习性与食性

首先的了解下,翘嘴鱼的习性与食性。习性:它属中上层鱼。喜欢生活在流动水域或库湖的中上层水域。它们喜欢在18一30度的温度,当水温升高后,更加活跃,喜成群结队迴游。它游速快、喜跳跃。食性: 属荤性,食肉性鱼种,但也会杂食些植物类素饵。主以追捕水中的小鱼、小虾或落水的昆虫为主要的食物。捕食时主以视觉观看,来锁定目标。一般都迂回到小鱼小虾的头前,发动攻击,吃口凶猛。也会下水底摄食,特喜水底环境复杂区域,因为,小鱼小虾都喜躲石块下,障碍物下。

二、钓翘嘴鱼用饵

看了翘嘴鱼的食性。那作钓中,我们可选择点荤饵去钓。①如:小鱼、小虾、蚕蛹、菜青虫、蚂蚱、蛆虫或者把小白条杂鱼剪断挂钩都可以。商品饵中我们可选择浓腥味的饵。②如:蚕蛹粉饵、红魔王、虾腥味饵,总之浓腥的饵内加虾粉是最佳的。③植物性的玉米、麦子都行。④但我们作钓时,也可把钓着的小白条剪断挂钩去作钓。每年的8一10月是最佳钓期。

白堤路边柳湖边桃树

远处为绿林为湖中弧山景

孤山北面山脚下

杭州市西湖楼外楼!来玩记得来此吃西湖醋鱼

希望,喜爱钓翘嘴鱼的钓友们,了解了翘嘴鱼的习性与食性都能钓好它。讲实话,用手竿钓与用矶竿钓,本人认为矶竿钓宜,效果更佳。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常见鱼类的杂食性特征分析》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西安周边垂钓水域鱼类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