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技巧与饵料。

1、雾化

雾化是指饵料入水后在下行的过程中,饵料中的细小颗粒脱离饵料团并形成一道雾化带的现象。

控制雾化速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几种饵料搭配使用时,通过添加或减少雾化饵料或添加剂(如雪花粉或白粉)可以达到增加或减少雾化的目的;二是以搓揉饵料的次数来控制;三是以饵水比例加减水量的多少来控制。垂钓时也可以通过上述手段的相互配合来改变饵的雾化速度。比如在喂养的养殖塘垂钓小鲫鱼可按:颗粒粉(40%)+雪花粉(35%)+拉丝粉(15%)+虾粉(5%)+鬼5(5%)进行开饵。混合均匀后饵水按1比1加水快速搅拌。静止1分钟左右再将饵料反转进一步搅拌,然后将饵料拢在一起醒饵几分钟后再挤压成团。这样开出的饵料由于雪花粉含量很高,雪花粉化散成的细小颗粒使饵料的雾化性非常好。又因为添加了较大比例的拉丝粉,使饵料也有很好的附钩性,适用于拉饵垂钓从底层到水面的小鲫鱼。如果需要降低饵料的雾化增加附钩性---继续打饵或者改拉饵为搓饵就可以实现。如果需要增加雾化性,可增大雪花粉的使用量来实现。

2、饵料雾化规律

对于饵料的雾化效果,它有着自身的适用范围,更有着时间的规律,把握好了这些,钓友才能在钓鱼过程中保持最好状态。

饵料的雾化效果需要根据目标鱼的类型来定,垂钓下层鱼的时候,需要雾化得慢一点,这样才能保证饵料在底层仍然具有雾化特性,可以吸引到底层鱼类,如果雾化太快了,到底层就没有反应了,反而诱不到鱼了。

在刚开始钓鱼的时候,钓友需要追求饵料的快速雾化效果,在第一时间内扩大诱鱼的范围,在接下来的阶段里,才能快速的聚集到鱼群,在钓鱼开始后,钓友可将饵料进行拉饵,降低雾化的速度,保证窝内的范围即可。

总结起来,饵料的雾化规律就是:钓浮快,钓底慢,钓鱼快,滑口慢。雾化效果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改变过程,钓友应该把握住鱼群在水层中的稳定程度后,再根据鱼类的具体情况不断的调整饵料的雾化效果。

精选阅读

细谈饵料的雾化及雾化的慎用


雾化是指饵料入水期间,饵料中的细小颗粒随之溶散脱落,在钩饵的运动轨迹上或是在钩饵的停留水层形成雾状区域的现象。雾化是我们在制作饵料的时候最应该考虑到的,几乎所有的淡水鱼对散化在水中的微小颗粒都很感兴趣。但它是一把双刃剑,有的时候需要很好的利用,而有的时候根据我们垂钓的需要就要尽量的避免雾化。现在的竞技钓法中很讲究饵料的雾化,分立体雾化,逐层雾化,柱状雾化,横向雾化等等。但不论哪种雾化,在钓点区域水层内融化的颗粒越多,雾化的面积越大,我们就可以说这团饵料的雾化做的比较成功!

那么到底是饵料中的什么元素在水中产生的这种效果呢?

饵料里雾化的元素主要有原料的薯粉(我们所说的雪花粉之类基础饵的总称)和麸素。具有雾化能力的饵料一般都是在生产制作的时候经过膨化处理的,或是在配制的时候加入了上述入水后膨胀脱落的元素。

饵料在入水后,受到各方面水压的影响,首先开始雾化的是饵中的麸素系列元素。它们的颗粒是最小的,没有粘性,所以最先从饵团中脱落,并因为其比重极轻,在饵经过和达到的水层中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在饵入水后第一让鱼看到了有它们感兴趣的东西才聚集游向窝子,又因为其长时间的停留性而保证了窝子的持久性。所以麸素是我们在制作饵料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添加元素。停留时间长这点自我感觉国产饵中的麸香鲫做的比较好,饵中的烤麸颗粒做的很小,而且入水后的细小颗粒均匀散开,在水层中上下左右都有雾化颗粒的运动轨迹,从而在所钓水层处能马上形成立体雾化区而达到快速引鱼进窝和垂钓中留鱼在窝的目的。

继麸素之后开始脱落雾化的就是薯粉类饵了。薯粉的比重比麸素的还轻,可饵入水后它并不是第一个开始雾化的。那是因为它的颗粒要较麸素的大并且就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粘性,所以较麸素脱落的慢些。不过饵中只加薯粉来达到雾化留鱼的目的不会很好,薯粉由于本身的分子组成的原因,和水的亲和力没有麸素的好,所以它在脱落后在水层中停留一段时间会慢慢的落到水底,这对于保持窝子的长久性是很不利的!但它的这个特性我们可以用来在垂钓过程中持续的引鱼上浮达到我们的垂钓区域。

知道了这些原素本身个特性和入水后的脱落状态,那么我们在配制饵料的时候就要应对面临的鱼情来相应的制作饵料,所以我从不迷信什么固定配方。比如在垂钓的刚开始需要大力聚鱼的时候,那我们就应该着重考虑饵的组成元素中是否有可以雾化的因素,而且要根据鱼的密度考虑开始做窝的诱饵是要用麸素还是薯粉;密度大轻雾化,反之重雾化。而在正常垂钓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窝子的持久性,窝子钓着钓着没鱼了,那您的饵做的是很失败的,尤其是的钓鲫鱼等一些小型鱼类的时候窝里必须时刻有雾化停留的元素来维持,使鱼进窝后不愿离去。现在钓友们都知道钓鱼的时候最重要的诱钓和一,但是真正能做到这点的并不多。饵中的诱鱼剂诱鱼是在做窝的时候最奏效的,扩散在水中快速集鱼。当鱼进窝后还能达到诱鱼的就是饵的状态了。

我们在垂钓开始的时候用来做窝的饵一般都很散,利于饵的快速散化。而从浮标表现出的语言上发现鱼已经进窝后,就要使用我们的钓饵了。现在国产的饵料都是力争达到诱钓和一这点,所以几乎都在饵里加了能聚集或是说能凝结饵中的各种元素的纤维元素--小麦蛋白。(它们又分为长丝,中长丝,短丝几种,这不是本次讨论内容,以后再和钓友交流)小麦蛋白的很大的一个特性就是越打纤维裹的越紧。

那么我们在开始上鱼后就要用单独制作的适口性比较好的钓饵,或是直接把较分散的诱饵重新的摊开,加入随时调节状态的鬼5(目前发现临时调节状态最好用的就是它了)或是别的临时调节的饵料。然后用手在饵盆里进行打饵,打饵是控制雾化和散落的一个重要手段,经过打后的饵再成团,它入水的适口性就要好的多了!适口性中很重要的两点一是饵入口的口感,再就是饵在水中散开后里面的网状纤维的伸展状态。没有经过打拌的饵不论您加的是哪种丝的小麦蛋白,它在水中深开后都比较松散,有如章鱼脚一般的样子,且持钩性不是很好。而经过打拌的饵在水中伸展开后也比较的紧密,饵中的纤维比较规则,在钩上的有效残留也会比较多,持钩时间长,这样进窝的鱼比较便于吸饵入口。

这里还要罗嗦一句的就是现在的钓手绝大多过于迷信日本饵。是,他们的饵在生产工艺方面是要较国产的饵强,但好多钓手并不了解丸九饵的使用方法,丸九饵的使用和我们的国产饵是不一样的。日本饵的视频讲座里讲的是诱钓分离,跟本不是用同一种饵,而且诱饵和钓饵的搭配上和国内的方法都同。谁生产的钓饵都是自己一派的钓鱼理念的延续与实现。所以丸九的饵料基本上都是些各种构成饵的元素,只是把诱鱼剂加到了里面(天津产的有向国内饵发展的趋势,已经出现了好多和国产的相同构造的饵),用的时候很讲究搭配和开饵的方法以及放入钓饵的顺序,甚至加水的顺序也不一样。因此使用国产饵是现在的我们的首选。一是好多品种单独使用时很方便,再是搭配的时候也有的放矢,毕竟我们对自己的水域情况以及鱼情是最了解的。

雾化的原理及简单应用先谈到这里,下面说说雾化的慎用。

并不一定是所有的情况都要求饵料有相当好的雾化状态。一般我们在密度较大的水域垂钓的时候一定要慎用雾化这把双刃剑。快鱼重雾化,这是必须的。但高密度塘打几竿就开始上鱼,甚至第一竿就开始中鱼。这个时候饵料雾化的太快,随着进窝的鱼的数量的增多,雾化的细小颗粒刺激它们越来越兴奋,浮标的语言会越来越丰富。

这会给我们抓入口信号带来很大困难,而且太容易乱窝。有的时候要放好几口才会抓到吃口而浪费有限的时间,这就不如直接在开饵的时候少些雾化,控制进窝的鱼的数量,以保证一定的节奏频率来钓取;再如我们钓猾鱼的时候,猾鱼对饵的警惕性导致它们的涮饵现象非常的严重。它们不是不吃饵,只是因为多次的钓放使它们对饵的形态,运动状态以及饵入水后的雾化脱落状况都很了解并有一定的记忆,所以越是雾化好的饵进水后它们就越警觉,是想吃,但冲过来一看见那种熟悉的细小颗粒飘落的状态,就马上会反应到有危险。它们知道该怎样才能吃到饵料,就会使出它们所有的招数来冲散钓饵,然后再吃掉散落的钓饵。这时我们的浮标是大起大落,跳动不停。

虽然通过相应的调钓可以控制这种情况,但还是少用雾化,让饵入水后饵团比较规整,周围少有些细小的颗粒,这样猾鱼过来吃饵的时候只能张口只钩上的饵团,这时的入口信号会真实些;还有一种情况是小鱼中钓大鱼的时候,小鱼因为口小和天生的习性,对细小颗粒和雾状区域非常敏感,特别是白条一类的小鱼,发现飘动散落的小颗粒那是穷追不舍啊!而且体力之充沛着实让人感到这大自然的活力所在!这时只有尽量的不引起它们的注意,把饵做的粘些,不要雾化,直接到底,等待大鱼的光临了。

最后要注意的是钓鲤鱼等大物鱼的时候,开始做窝时饵有一定的雾化还是蛮有用处的,一旦鱼进窝后,饵料再持续的强雾化,鲤鱼等大物鱼往往会因为所处环境周围状况的突然改变而停口(因为我们一般垂钓时做的窝子引来的都是钓点周围的鱼,提前一段时间做窝的情况除外),甚至会改变食性,也会积聚在钩饵周围吸食细小的雾化颗粒,这点相信好多钓友都遇到过,那就是好多时候窝里有鱼星,但无鱼上钩。这时只有等窝点里的雾化颗粒被鱼吸散或随水流飘走,才会又有鱼问钩,那么我们此刻要做的是改变钓饵的状态,软粘增强适口性但不要雾化,以饵的下落动态来引鱼吃饵。

所以说雾化有时对我们有利,有时又不利于垂钓,根据鱼情来做出判断,再相应的搭配饵料才是最高明的,千万要使用好雾化这把双刃剑,别伤到自己!

饵料雾化效果的理解与调整


在钓鱼过程中,如果饵料的雾化效果好的话有利于提高我们的鱼获量,特别在引诱鱼方面,它和做饵料时选用的材料有关,所以很多钓者会借用雾化效果来判断某一种饵料的使用效果。看着比较容易的雾化,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饵料雾化的小知识吧。

一、能正确理解雾化效果

不管是什么它都会有正反两方面的特点,雾化效果多用在悬坠钓法中,这样最有利于引诱到鱼的,有一些钓者不愿意用上述的钓法,还破坏饵料的雾化效果,不用雾化,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建议的。

因为饵料可以通过雾化,使本身的味道向四周散播出去,能帮助引诱来很多的鱼,从而有利于增加鱼获量。另外,如果饵料的雾化效果比较好的话,可以很好控制饵料在水中的下降速度。

另外,有些钓友认为雾化效果是仅由添加剂来支持的,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雾化效果不好遇饵料的配置也有关系。添加剂会使饵料的口感发生变化,如果在鱼多的地方,鱼吃食率比较的情况下,添加剂放入过多会影响到鱼吃饵,因为饵料的雾化作用主要是引诱鱼。

二、饵料雾化是有规律的

根据具体的情况,对于雾化效果在使用它时是有一的规律,掌握好这些有利于有一个比较好的钓鱼状态。

依据要钓鱼的种类来调整一下饵料的雾化,比如,对活动在水底部的鱼类,钓它们的时侯雾化速度要调慢些,这样有助于引诱来鱼群,反之就不太可能引诱来鱼。

另外在往水中下鱼钩的时候,可以加快雾化的扩散速度,这样可以在一开始扩大引诱鱼的范围,然后在后面的时间里比较快地将鱼群引过来,当钓鱼的时候,可以将饵料的雾化速度放慢些,使其扩散的范围维持在窝点的附近就可以。

我们只要能摸清楚水中鱼群的具体状况,然后根据这个来调整相应的雾化效果。大家需要明白雾化效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变化的。

三、调整雾化效果的方法

在调节雾化效果的时候,如果不用拉丝润滑粉类的等添加剂,可以用一些含糖分的物质,如蜜蜂、红糖。这种含糖类的物质本身的黏性不是很强,它也可以起到引诱鱼的作用。因为含糖类的物质黏性和温度有关系,所以它们遇到水后会慢慢的化开,这时饵料的雾化效果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慢慢散开,另外因为部分糖分不能完全溶解在水中,它们会随着水的流动而扩散到更大的范围,从而大大提高了引诱鱼的效果。

还有饵料和水的搭配比例要合适,通常来说水分的含量高的话饵料的粘度就会高,反过来水的含量少的话饵料会比较松散不太容易搓成团。所以我们通过增加含水量来提高饵料的粘度,然后将饵料进行揉搓挤压,提高它的结实度,使其能够牢固地挂在鱼钩上。这种情况下制作成的硬饵料,投入水中后会相对快地散开,因为它是通过添加水分后制作成的,比较适合在鱼积聚多的地方使用,可以更好的引诱来鱼。

以上就是小编搜集到有关于饵料雾化效果的一些知识,不管怎样,要学会根据具体的请况来做出判断和选择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对广大的钓鱼爱好者能有所帮助。

饵料的雾化使用及改变雾化的效果技巧


饵料在钓鱼当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好的饵料能够弥补技术的缺陷,而差的饵料只能事倍功半。但是饵料的性质多种多样,以及品牌之间的区别也是巨大的,使用饵料的诀窍,以及基础的功底你真的掌握了吗?

在饵料的制作和使用中,最关键的一个就是雾化效果,虽然它并不是饵料追求的唯一效果。但根据雾化的情况不同,是区分饵料使用方向的重要决定性因素,饵料入水后,在下沉过程中饵料扩散在水中,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立体诱鱼区。

这个诱鱼区的大小,就是区分不同饵料针对鱼群的,雾化快的饵料主攻上层鱼,雾化慢就钓下层鱼。这些都是基础知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需要掌握的吗?

正确理解雾化效果

正如看待任何一件事一样,都是需要辩证的去看待它的优缺点的,雾化最合适的是悬坠钓法,可以有效的发挥雾化的特点,在多个水层当中诱鱼。而一些钓友因为不喜欢悬坠钓法,所以刻意的把饵料捏的又硬又大,只是希望鱼钩能够直达底部,小鱼莫来,大鱼上钩。这种抛弃了雾化作用,故意把一些雾化好的饵料捏成硬块的做法,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雾化本身就是一种扩大饵料影响范围的方法,通过雾化出去的小颗粒,饵料的味道得以扩散,吸引来了更多的鱼群,调动各个水层当中的鱼类,有效提升了诱鱼的效果。并且雾化的好,也可以加快减重饵料的分量,可以保证在水中下沉的速度。

但是弊端也是明显的,雾化就是一种弥漫,小颗粒物都弥漫了整个水面,那么可见度肯定是要下降的。并且过度的诱鱼,会把不同水层中的鱼类吸引开来,各个水层的鱼类混杂在一起,反而使钓手的目标鱼不知所终。降低了中鱼的几率的同时,还带来了小鱼闹窝的负担,所以要合理的把握饵料的雾化效果。

饵料雾化有规律

针对饵料的雾化效果来说,既有着自己的适用范围,也有时间规律,充分把握这些才能保证最好的钓鱼状态。

首先来说,饵料的雾化效果应该是根据目标鱼的类型来决定的,如果是下层鱼,那么雾化就慢一点,大团有利于下层鱼类的觅食习惯。而且雾化慢了,才能够保证在底层中,还具有雾化的特性,可以吸引到鱼群,雾化太快到底层就没反应了,反而诱惑不到鱼了。

不过在钓鱼的刚开始时间,有需要追求饵料的快速雾化,把诱鱼的范围在第一时间里得到扩大。这就需要我们选择的饵料的雾化效果最好,在初期把味道散出去,在接下来的阶段里面,才能够快速的聚集到鱼群。然后在钓鱼开始后,就可以把饵料进行拉饵,降低雾化的速度,保证窝子内的范围即可。

基本的规律就是,钓浮快,钓底慢,快鱼快,滑口慢。把握住鱼群在水层中的稳定程度后,再根据鱼类的具体情况不断的调整饵料的雾化效果。雾化效果并不需要从一而终,反而是循序渐进的改变是最重要的。

改变雾化效果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饵料混合,把雾化效果好的和差的混在意思调配饵料,使雾化的效果达到平衡。与之相对的,可以通过改变差和好的比例,来调整雾化的效果。

第二种方法就是在制作的过程中,改变搓揉的次数来改变雾化的效果。

第三种是根据加水量的多少,不断的调整比例来改变雾化的效果。

浅谈对饵料雾化的理解 调整饵料雾化效果的方法


雾化是饵料当中一个重要的标准,从雾化的水平来判断一款饵料的使用效果是大多数钓手都有的习惯。雾化指的是饵料在水中的形态,它的效果往往和饵料的配料配置选择有关,从表面上看它有很多的调试机会,可以无限次的进行试验。但是,很多时候雾化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也并不是可以随意被满足。

雾化的错误倾向

不少人在讨论雾化效果,往往集中在添加剂的使用,比如拉丝粉、膨胀剂这类添加剂,认为饵料就算是配置出现问题,也可以依靠二次添加添加剂来满足效果。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由于添加剂会影响鱼类的口感,所以在面对鱼类密度较高,吃口的频率较高的情况下,过度的添加反而会影响吃食。雾化并不是配置钓饵的第一目的,饵料配置的主要目的还是诱惑鱼类吃钩。

不过对喜欢使用添加剂的朋友提个醒,虽然使用添加剂制作饵料,制作的速度会增快,而且其中的尺度易于把握。相较之下面我要举例的方法要容易很多,但还是要注意,因为膨胀剂,或者雪花粉之类的添加剂在多次的揉搓后粘性会得到增强,所以要注意揉搓的时间,避免长时间的揉搓增加粘性,在水下反而严重影响雾化。

如何进行改变

调整饵料的雾化效果,说起来简单,如果不适用拉丝粉等添加剂,又该使用什么样的配料来满足饵料的雾化需要。

在构想替代品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确拉丝粉之类的添加剂的使用目的,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增加饵料的粘性,避免饵料因为松散而快速散开,或者直接从钓钩上脱落。而除了人为制造的拉丝粉,还有没有其他物质可以加到饵料当中增加饵料的粘性呢?

这里首推的就是糖类物质,比如各类的糖制品,或者蜂蜜。很多人都了解在配置饵料当中,如果是钓一些口味偏甜的鱼类,在饵料中就会添加进一些甜味物质,如果加入了红糖,或蜂蜜后,一般都会减少拉丝粉的使用量。

因为糖类物质的粘性本身并不强,但是附带了有诱鱼效果,并且由于糖类物质的粘性和温度有关,在进入水中之后,糖类物质会慢慢溶解开来。随着糖类物质的溶解,则饵料慢慢的雾化散开,这种雾化的效果虽然和拉丝粉有所不同,但是从效果上来说可以满足一定时间的雾化效果。

并且由于糖分并不会完全的溶解在水中,部分不易融化的糖分会在水中呈现液态状,并且互相连接扩大,随着水流扩大影响范围,反而增强了诱鱼的效果。

另外,合理的饵料和水的比例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因为大多数素食饵和荤食饵的粘性程度,往往和其中的含水量最为相关。尤其是在一些粉团饵料中,含水量越高则饵料的粘性越大,反之则松散不易粘合成团。

在饵料质地松散的状态下,多加入一定量的水分,可以有效的将饵料的粘性提高,然后通过大力的揉搓挤压,可以有效的提升饵料团的结实程度,固定在钓钩上不易脱落。

并且这种硬饵并不只是简单的结合起来,由于是因为水分加上揉搓而成的饵料团,所以进入水中以后,这种质地较硬的饵料团就会收到水力的作用而逐渐散开。尤其是对于鱼类的密度大,或者竞技钓当中,需要钓快鱼的情况下,这种雾化速度快的饵料最合适。

总之,合理的选择合适的饵料是钓鱼的首要原则,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饵料选择才是关键。

饵料雾化、散落揭秘,什么鱼该用啥样的雾化


鱼饵是钓鱼的核心要素,也是最变化多端的一个要素,无论钓鱼新手还是老手,花在鱼饵上的时间比什么都多,因此呀,系统地学习鱼饵知识,对每一位想钓好鱼的钓友来说,就至关重要了。咱本期的来给大家说说鱼饵的状态问题。

一、鱼饵的状态和味型同等重要

广大钓友都懂得鱼饵味型问题,都知道什么季节用什么味型,什么鱼吃什么味道,但对于鱼饵的状态,则很多钓友认识不足,或不怎么上心。其实状态和味型同等重要,要如何注意呢?咱们往下看。

二、雾化如何理解?如何做到位?

要说鱼饵状态中哪个最常被提及最常被运用,那就是雾化了。雾化呀,并不是雾化效果越大其诱鱼效果就越好,也不是雾化范围越大诱到的鱼就越多,因为这要看钓的是什么鱼,如果是鲢鳙或小体型鱼,雾化程度越大越好,而钓个体大的鱼,虽然也要求雾化,但雾化大了却会造成小鱼闹窝,得不偿失。要想钓大鱼,除了放长线外,咱要运用好另一种鱼饵状态,就是散落。

三、散落状态的鱼饵有何用?

散落看起来和雾化差不多,其最大的区别就是散落下的颗粒状态较大,而且主要是作用在水底的,由于散落饵的整体比较沉重,因此在散落过程中会呈扇形向下沉淀,这种大颗粒,小鱼无法吃到,因此对付大鱼非常合适。

咱们下期呢,接着说鱼饵的其他状态,每一样都非常有用哦,希望大家下期能继续阅读。

好,希望本文能帮到各位钓友,如您有不懂的不清楚的请及时留言发问,如您有不同意见或更好的技巧,也请尽情吐槽和指导。

雾化


雾化

在钓鱼术语中,雾化是指饵料入水后饵料均匀膨胀,饵中的细小颗粒溶散脱落,在钩饵的运动轨迹上或是在钩饵的停留水层形成雾状区域的现象。

目录1雾化的简介2饵料雾化3雾化的慎用雾化的简介1

雾化是我们在制作饵料的时候最应该考虑到的,几乎所有的淡水鱼对散化在水中的微小颗粒都很感兴趣。但它是一把双刃剑,有的时候需要很好的利用,而有的时候根据我们垂钓的需要就要尽量的避免雾化。

现在的竞技钓法中很讲究饵料的雾化,分立体雾化,逐层雾化,柱状雾化,横向雾化等等。但不论哪种雾化,在钓点区域水层内融化的颗粒越多,雾化的面积越大,我们就可以说这团饵料的雾化做的比较成功!

饵料雾化2

那么到底是饵料中的什么元素在水中产生的这种效果呢?

饵料里雾化的元素主要有原料的薯粉(我们所说的雪花粉之类基础饵的总称)和麸素。具有雾化能力的饵料一般都是在生产制作的时候经过膨化处理的,或是在配制的时候加入了上述入水后膨胀脱落的元素。

饵料在入水后,受到各方面水压的影响,首先开始雾化的是饵中的麸素系列元素。它们的颗粒是最小的,没有粘性,所以最先从饵团中脱落,并因为其比重极轻,在饵经过和达到的水层中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在饵入水后第一让鱼看到了有它们感兴趣的东西才聚集游向窝子,又因为其长时间的停留性而保证了窝子的持久性。所以麸素是我们在制作饵料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添加元素。

停留时间长这点自我感觉国产饵中的部分麸类鲫鱼饵做的比较好,饵中的烤麸颗粒做的很小,而且入水后的细小颗粒均匀散开,在水层中上下左右都有雾化颗粒的运动轨迹,从而在所钓水层处能马上形成立体雾化区而达到快速引鱼进窝和垂钓中留鱼在窝的目的。

继麸素之后开始脱落雾化的就是薯粉类饵了。薯粉的比重比麸素的还轻,可饵入水后它并不是第一个开始雾化的。那是因为它的颗粒要较麸素的大并且就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粘性,所以较麸素脱落的慢些。不过饵中只加薯粉来达到雾化留鱼的目的不会很好,薯粉由于本身的分子组成的原因,和水的亲和力没有麸素的好。所以它在脱落后在水层中停留一段时间会慢慢的落到水底,这对于保持窝子的长久性是很不利的!但它的这个特性我们可以用来在垂钓过程中持续的引鱼上浮达到我们的垂钓区域。知道了这些原素本身个特性和入水后的脱落状态,那么我们在配制饵料的时候就要应对面临的鱼情来相应的制作饵料,所以不要迷信什么固定配方。

比如在垂钓的刚开始需要大力聚鱼的时候,那我们就应该着重考虑饵的组成元素中是否有可以雾化的因素,而且要根据鱼的密度考虑开始做窝的诱饵是要用麸素还是薯粉;密度大轻雾化,反之重雾化。

而在正常垂钓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窝子的持久性,窝子钓着钓着没鱼了,那您的饵做的是很失败的,尤其是的钓鲫鱼等一些小型鱼类的时候窝里必须时刻有雾化停留的元素来维持,使鱼进窝后不愿离去。

现在钓友们都知道钓鱼的时候最重要的诱钓和一,但是真正能做到这点的并不多。饵中的诱鱼剂诱鱼是在做窝的时候最奏效的,扩散在水中快速集鱼。当鱼进窝后还能达到诱鱼的就是饵的状态了。我们在垂钓开始的时候用来做窝的饵一般都很散,利于饵的快速散化。而从浮标表现出的语言上发现鱼已经进窝后,就要使用我们的钓饵了。

现在国产的饵料都是力争达到诱钓和一这点,所以几乎都在饵里加了能聚集或是说能凝结饵中的各种元素的纤维元素--小麦蛋白。(它们又分为长丝,中长丝,短丝几种)小麦蛋白的很大的一个特性就是越打纤维裹的越紧。

那么我们在开始上鱼后就要用单独制作的适口性比较好的钓饵,或是直接把较分散的诱饵重新的摊开,加入随时调节状态的饵料。然后用手在饵盆里进行打饵,打饵是控制雾化和散落的一个重要手段,经过打后的饵再成团,它入水的适口性就要好的多了!

适口性中很重要的两点一是饵入口的口感,再就是饵在水中散开后里面的网状纤维的伸展状态。没有经过打拌的饵不论您加的是哪种丝的小麦蛋白,它在水中深开后都比较松散,有如章鱼脚一般的样子,且持钩性不是很好。而经过打拌的饵在水中伸展开后也比较的紧密,饵中的纤维比较规则,在钩上的有效残留也会比较多,持钩时间长,这样进窝的鱼比较便于吸饵入口。

现在的钓手绝大多过于迷信日本饵。是的,他们的饵在生产工艺方面是要较国产的饵强,但好多钓手并不了解丸九饵的使用方法,丸九饵的使用和我们的国产饵是不一样的。日本饵的视频讲座里讲的是诱钓分离,跟本不是用同一种饵,而且诱饵和钓饵的搭配上和国内的方法都不同。谁生产的钓饵都是自己一派的钓鱼理念的延续与实现。

所以丸九的饵料基本上都是些各种构成饵的元素,只是把诱鱼剂加到了里面。用的时候很讲究搭配和开饵的方法以及放入钓饵的顺序,甚至加水的顺序也不一样。因此使用国产饵是现在的我们的首选。一是好多品种单独使用时很方便,再是搭配的时候也有的放矢,毕竟我们对自己的水域情况以及鱼情是最了解的!

雾化的慎用3

并不一定是所有的情况都要求饵料有相当好的雾化状态。一般我们在密度较大的水域垂钓的时候一定要慎用雾化这把双刃剑。快鱼重雾化,这是必须的。但高密度塘打几竿就开始上鱼,甚至第一竿就开始中鱼。这个时候饵料雾化的太快,随着进窝的鱼的数量的增多,雾化的细小颗粒刺激它们越来越兴奋,浮标的语言会越来越丰富。这会给我们抓入口信号带来很大困难,而且太容易乱窝。

有的时候要放好几口才会抓到吃口而浪费有限的时间,这就不如直接在开饵的时候少些雾化,控制进窝的鱼的数量,以保证一定的节奏频率来钓取;再如我们钓猾鱼的时候,猾鱼对饵的警惕性导致它们的涮饵现象非常的严重。它们不是不吃饵,只是因为多次的钓放使它们对饵的形态,运动状态以及饵入水后的雾化脱落状况都很了解并有一定的记忆,所以越是雾化好的饵进水后它们就越警觉。

是想吃,但冲过来一看见那种熟悉的细小颗粒飘落的状态,就马上会反应到有危险。它们知道该怎样才能吃到饵料,就会使出它们所有的招数来冲散钓饵,然后再吃掉散落的钓饵。这时我们的浮标是大起大落,跳动不停。虽然通过相应的调钓可以控制这种情况,但还是少用雾化,让饵入水后饵团比较规整,周围少有些细小的颗粒,这样猾鱼过来吃饵的时候只能张口只钩上的饵团,这时的入口信号会真实些;还有一种情况是小鱼中钓大鱼的时候,小鱼因为口小和天生的习性,对细小颗粒和雾状区域非常敏感,特别是白条一类的小鱼,发现飘动散落的小颗粒那是穷追不舍啊!而且体力之充沛着实让人感到这大自然的活力所在!这时只有尽量的不引起它们的注意,把饵做的粘些,不要雾化,直接到底,等待大鱼的光临了。

最后要注意的是钓鲤鱼等大物鱼的时候,开始做窝时饵有一定的雾化还是蛮有用处的,一旦鱼进窝后,饵料再持续的强雾化。鲤鱼等大物鱼往往会因为所处环境周围状况的突然改变而停口(因为我们一般垂钓时做的窝子引来的都是钓点周围的鱼,提前一段时间做窝的情况除外),甚至会改变食性,也会积聚在钩饵周围吸食细小的雾化颗粒。这点相信好多钓友都遇到过,那就是好多时候窝里有鱼星,但无鱼上钩。这时只有等窝点里的雾化颗粒被鱼吸散或随水流飘走,才会有鱼咬钩,那么我们此刻要做的是改变钓饵的状态,软粘增强适口性但不要雾化,以饵的下落动态来引鱼吃饵。

所以说雾化有时对我们有利,有时又不利于垂钓,根据鱼情来做出判断,再相应的搭配饵料才是最高明的,千万要使用好雾化这把双刃剑,别伤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