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饵料。

商品饵是伴随“台钓”出现的。以调4钓2、搓饵钓底为核心的“台钓”用鱼儿爱吃、引诱力很强的鱼饵将鱼引聚在一起。其中引鱼是关键,可分三步走:1.按一杯饵料一杯水开饵,以松软适中并有一定黏性、状如饵垂为准,要求饵入水后膨胀并扩散成粉末状。然后搓大饵抛钩,一般抛钩5次后鱼就能凭嗅觉发现扩散的鱼饵了。2.改搓小一点的钓饵,连续抛钩10次,完成做窝。在此过程中即使有鱼咬钩也不要提,以免惊鱼和造成鱼对钓饵的警觉。3.进一步缩小钓饵体积,搓得更小些,以迎合鱼的吃口达到规范鱼讯的目的。

不难看出,以上三步骤从招鱼开始到引鱼上钩都是嗅觉刺激在先,招鱼进窝;随后是味觉刺激,把鱼留住;然后以饵形和状态起着顺鱼口、安鱼情、抑烦躁的作用。不然鱼多了,留不住;饵大了,一次吸不进嘴,势必有二口、三口,这样口乱了,空钩率就高了。然而此步骤适用钓底、钓成品鱼(尾重100~250克的鲫鱼),快是有限的,时速40~60尾。如果鱼小(尾重50~75克)、密度高,则有时速100~140尾。拉饵出现后,首先是缩短了装饵时间:其次是配合钓快鱼降低了鱼的尾重,由100~250克的成品鱼降为50克左右的幼鲫;三是密度高了;四是幼鲫的生活习性使雾化成了钓快鱼的先决条件。其中,起决定作用是雾化。钓鱼从上饵开始到脱鱼入护一个周期,拉饵钓幼鲫9—20秒,搓饵钓成品鲫60~100秒。也就是说搓饵钓60尾的时候,用拉饵可钓180尾,省时2/3。同样面积,如投放大鲫10000尾,幼鲫则可放50000—100000尾,密度越高鱼的咬钩率越高,当然钓的鱼就越多了。另外,尚未被大多数钓手了解的是幼鲫、稚鲫,它们的的生活习性不同于成品鲫。鱼苗从孵化长到13~16毫米前,都采用豆浆泼饲。由于豆浆呈悬浮乳状,所以稚鱼都有悬浮摄食的习惯。长至体长16毫米后才开始喂粉末状饲料,但这时喂的数量很小,2~3千克/亩。因此鱼体越小越容易上浮,也更愿意接受雾化饵。钓快鱼用雾化饵就是看准了鱼小,尚未脱离悬浮摄食,保留着主摄粉末状饲料的习惯。可是引鱼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多多益善。例如谁都知道“把鱼装到管子里”,但装多了鱼浮躁,层层叠叠,虽钓法多变也难免蒙鱼:装久了自己没找准主泳层却给下一轮进入这个钓位的对手垫高了摘取胜果的台阶。

引鱼要恰到好处必须控制雾化,做到引则稳定泳层、不乱不躁,钓则均衡上鱼、鱼讯一致。

道理虽然明白,实际操作却很复杂,总是把握不好诱鱼的度。比如不管鱼多鱼少、口猾口稳,把钓一标深当成钓快鱼经典。殊不知钓一标深是以对鱼情的透彻了解为基础,有取有弃的。吉彦军总结钓一标深是在天津,掌握的情况是:老鱼虽多,却因伤嘴和受惊而变得分散,并有口猾、口乱的特点。为此,钓场赛前放了3000尾新鱼。于是专取上层3000尾,放弃底层老猾鱼,以10~15秒一竿的频率在钓棚一标深范围内用雾化饵诱新鱼,至赛程一半还未上鱼时仍坚持诱鱼就成了以吉彦军为代表的河南钓手的选择。还是吉彦军,2002年“泛宇杯”钓鱼比赛就不再坚持钓一标深了。.理由是:气压低,泳层乱,虽从上到下都有鱼咬钩,但前程拉松散饵打浮导致上层鱼口乱,往下一点,钓两标深鱼口就稳了。另外,前15分钟打浮溶化的雾化饵有的已吸足水,开始下沉了,造成中层雾化多于上层和下层,致使离底60~80厘米成了鱼的主泳层。由是舍拉饵打浮,改搓拉结合钓中层并注意浮标下行中的接口。雾化是为了诱鱼,可是诱到什么位置不是主观意识能决定的,要根据鱼的泳层变化不断修正钓棚才行。

钓快鱼离不了雾化,然而不是把鱼装进“管子”就完事了。雾化带来困惑主要是泳层乱、吃口乱,对此钓手想了许多办法。如搓拉结合,鱼少用搓,鱼多用拉;口稳用搓,口轻用拉;击底用搓,离底用拉;主诱用搓,主钓用拉等等,可是总是一段时间有效,过了那个时段就失效了。钓鱼人都有如下经验:钓成品鱼钓大鱼,诱饵用米、麦等颗粒,虽然鱼进窝慢,但钓的鱼大。如果钓小鱼钓杂鱼,诱饵用米糠、麦麸,则鱼进窝快,并能促成离底鱼追着诱饵下沉水底,或因底层鱼搅动而使碎屑浮起时离底争食。雾化饵以薯粉为主,细松碎轻,入水后除钩口有一部分残饵,其他或快或慢都会化为粉末了。抛钩越快,饵团越大,被水溶化和从钩上脱落的粉饵越多,于是形成前面一竿溶散的粉料尚未沉底,后面一竿又跟着来了。如此一竿连一竿,在钓点就形成了由雾状水体组成的“管子”。为食所诱,鱼总是不停地寻找食物,故一进入“管子”就不走了。然而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鲫鱼在行为上是有差异的。身长25~50毫米的幼鲫、稚鲫不沉底,多离底摄食:介于幼鱼和成品鱼之间,尾重30~75克的鲫鱼尚未形成固定习性,时沉时浮:150克以上的成品鲫则因品种和养殖条件不同,有的沉底,有的上浮,甚至上浮高度都是有区别的。钩快鱼以鲫鱼为对象鱼,在鱼情统一为稚鲫、幼鲫时,招鱼用雾化饵是因为鱼小,本身就有上浮习性。现在钓大鲫的规格降低了,尾重100~150克就称大鲫了,其实有半数是幼鱼,故仍可用雾化饵把它装进管子。除专为钓鱼比赛投放单一的高密度大鲫可取下层雾化,把鱼控制在离底20厘米范围内钓抬头鱼外,混养鱼中攻大鲫都是沉底雾化,很少有垂直雾化的。稚鲫、幼鲫缺乏生活经验,虽习性相同,却处于模仿阶段,一尾上浮了其他鱼模仿,于是层层叠叠,哪里悬浮饵多就聚在哪里,这就是主泳层。如果鱼特别多,挤不进去的就只能在外围或主泳层上下争食了。

泳层乱是把鱼装进“管子”后的必然现象,只要垂直雾化就无法避免,钓手能做到的是利用浮标探寻主泳层,避免在副泳层上同鱼纠缠。钓快鱼用长脚长尾枣核标就是因为它宜搜索。不过聪明一点,在试塘中摸准鱼的上浮规律,事先设定钓棚也不失为一种办法。鱼口乱,人和鱼各有一半责任。比赛时打浮、击底、钓行程的都有,鱼饵五花八门,二轮后渐渐统一了。可是第三轮又乱了,大边钓底钓离底,中间打浮钓行程,介于边位和中间位之间则没了主意,忽而钓中忽而打浮,枪法乱了。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找不到主泳层,一个层面钓两三尾就没鱼了,换一个深度又钓两三尾。然而不为鱼惑,换一种钓饵效果就不同了。鱼口乱是鱼烦躁了,祸起满塘雾化。在鱼游到哪里都有饵又对吞饵中钩记忆犹新时,拉得浮标七上八下、乱象环生是常见的,对此应减少雾化,还鱼一个安静环境,同时降低鱼饵的刺激性,这样鱼安定了,咬钩就正常了。

有人说钓快鱼就是拼钓饵。可是雾化的泳层纠结制约了钓快鱼,五花八门,味型、状态不同的鱼饵又制造了鱼口乱象,前者虽难以避免却有主泳层可找,后者在规定使用公饵后是否会有转机,尚待观察。

编辑推荐

饵料的雾化与雾化规律分析


1、雾化

雾化是指饵料入水后在下行的过程中,饵料中的细小颗粒脱离饵料团并形成一道雾化带的现象。

控制雾化速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几种饵料搭配使用时,通过添加或减少雾化饵料或添加剂(如雪花粉或白粉)可以达到增加或减少雾化的目的;二是以搓揉饵料的次数来控制;三是以饵水比例加减水量的多少来控制。垂钓时也可以通过上述手段的相互配合来改变饵的雾化速度。比如在喂养的养殖塘垂钓小鲫鱼可按:颗粒粉(40%)+雪花粉(35%)+拉丝粉(15%)+虾粉(5%)+鬼5(5%)进行开饵。混合均匀后饵水按1比1加水快速搅拌。静止1分钟左右再将饵料反转进一步搅拌,然后将饵料拢在一起醒饵几分钟后再挤压成团。这样开出的饵料由于雪花粉含量很高,雪花粉化散成的细小颗粒使饵料的雾化性非常好。又因为添加了较大比例的拉丝粉,使饵料也有很好的附钩性,适用于拉饵垂钓从底层到水面的小鲫鱼。如果需要降低饵料的雾化增加附钩性---继续打饵或者改拉饵为搓饵就可以实现。如果需要增加雾化性,可增大雪花粉的使用量来实现。

2、饵料雾化规律

对于饵料的雾化效果,它有着自身的适用范围,更有着时间的规律,把握好了这些,钓友才能在钓鱼过程中保持最好状态。

饵料的雾化效果需要根据目标鱼的类型来定,垂钓下层鱼的时候,需要雾化得慢一点,这样才能保证饵料在底层仍然具有雾化特性,可以吸引到底层鱼类,如果雾化太快了,到底层就没有反应了,反而诱不到鱼了。

在刚开始钓鱼的时候,钓友需要追求饵料的快速雾化效果,在第一时间内扩大诱鱼的范围,在接下来的阶段里,才能快速的聚集到鱼群,在钓鱼开始后,钓友可将饵料进行拉饵,降低雾化的速度,保证窝内的范围即可。

总结起来,饵料的雾化规律就是:钓浮快,钓底慢,钓鱼快,滑口慢。雾化效果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改变过程,钓友应该把握住鱼群在水层中的稳定程度后,再根据鱼类的具体情况不断的调整饵料的雾化效果。

饵料的雾化使用及改变雾化的效果技巧


饵料在钓鱼当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好的饵料能够弥补技术的缺陷,而差的饵料只能事倍功半。但是饵料的性质多种多样,以及品牌之间的区别也是巨大的,使用饵料的诀窍,以及基础的功底你真的掌握了吗?

在饵料的制作和使用中,最关键的一个就是雾化效果,虽然它并不是饵料追求的唯一效果。但根据雾化的情况不同,是区分饵料使用方向的重要决定性因素,饵料入水后,在下沉过程中饵料扩散在水中,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立体诱鱼区。

这个诱鱼区的大小,就是区分不同饵料针对鱼群的,雾化快的饵料主攻上层鱼,雾化慢就钓下层鱼。这些都是基础知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需要掌握的吗?

正确理解雾化效果

正如看待任何一件事一样,都是需要辩证的去看待它的优缺点的,雾化最合适的是悬坠钓法,可以有效的发挥雾化的特点,在多个水层当中诱鱼。而一些钓友因为不喜欢悬坠钓法,所以刻意的把饵料捏的又硬又大,只是希望鱼钩能够直达底部,小鱼莫来,大鱼上钩。这种抛弃了雾化作用,故意把一些雾化好的饵料捏成硬块的做法,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雾化本身就是一种扩大饵料影响范围的方法,通过雾化出去的小颗粒,饵料的味道得以扩散,吸引来了更多的鱼群,调动各个水层当中的鱼类,有效提升了诱鱼的效果。并且雾化的好,也可以加快减重饵料的分量,可以保证在水中下沉的速度。

但是弊端也是明显的,雾化就是一种弥漫,小颗粒物都弥漫了整个水面,那么可见度肯定是要下降的。并且过度的诱鱼,会把不同水层中的鱼类吸引开来,各个水层的鱼类混杂在一起,反而使钓手的目标鱼不知所终。降低了中鱼的几率的同时,还带来了小鱼闹窝的负担,所以要合理的把握饵料的雾化效果。

饵料雾化有规律

针对饵料的雾化效果来说,既有着自己的适用范围,也有时间规律,充分把握这些才能保证最好的钓鱼状态。

首先来说,饵料的雾化效果应该是根据目标鱼的类型来决定的,如果是下层鱼,那么雾化就慢一点,大团有利于下层鱼类的觅食习惯。而且雾化慢了,才能够保证在底层中,还具有雾化的特性,可以吸引到鱼群,雾化太快到底层就没反应了,反而诱惑不到鱼了。

不过在钓鱼的刚开始时间,有需要追求饵料的快速雾化,把诱鱼的范围在第一时间里得到扩大。这就需要我们选择的饵料的雾化效果最好,在初期把味道散出去,在接下来的阶段里面,才能够快速的聚集到鱼群。然后在钓鱼开始后,就可以把饵料进行拉饵,降低雾化的速度,保证窝子内的范围即可。

基本的规律就是,钓浮快,钓底慢,快鱼快,滑口慢。把握住鱼群在水层中的稳定程度后,再根据鱼类的具体情况不断的调整饵料的雾化效果。雾化效果并不需要从一而终,反而是循序渐进的改变是最重要的。

改变雾化效果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饵料混合,把雾化效果好的和差的混在意思调配饵料,使雾化的效果达到平衡。与之相对的,可以通过改变差和好的比例,来调整雾化的效果。

第二种方法就是在制作的过程中,改变搓揉的次数来改变雾化的效果。

第三种是根据加水量的多少,不断的调整比例来改变雾化的效果。

九钓鲢鳙鱼饵料要雾化分析


还得再说一遍,鲢鳙是滤食!所以要求饵料雾化要好。所谓雾化就是饵料入水后纷纷扬扬不停崩落的样子。

所以苞米面也行、豆腐渣也行、麸子也行,雾化就行。前辈们就是这么干的,尤其是不会手竿钓鲢鳙只能海杆浮钓鲢鳙的年代。

为了表示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我也试过自己开发鲢鳙饵料,苞米面蒸熟发酵加红糖白糖,再加麸子加大蒜水韭菜水臭豆腐,忙了一溜十三遭,到水边一试,还行,但是后来不这么干了,太麻烦,雾化效果也没有商品饵好。

现在有很多专用的商品鲢鳙饵料,按照说明用,都行,都比苞米面好。可以胡乱每样来两袋,慢慢的找找感觉,最后固定一两种,摸透它的特性。

但我对南北鲫情有独钟,橙黄色袋子上面有个鲫鱼脑袋那个。主要成分是薯粉,有草莓香味,饵水比是1:0.8,如果没有量杯,我教你一个窍门:把饵料袋从上边撕开,抖动到饵料摊平,记住饵料在袋里的位置,再算一下0.8的位置,大概是在鲫鱼嘴下边一点。

加水的原则是宁少勿多,开饵的时候顺着一个方向打几下就行,这里的打不是击打,是搅合的意思,然后放几分钟,再搅合搅合就可以用了,千万别像鲫鱼饵那样团成一团,就松散的放着,感觉干了可以淋一点水。

还有一个东俊鲫,物理性质和南北鲫几乎一样,因为它们当初是一家的。

我为啥认为南北鲫和东俊鲫比专业的鲢鳙饵还要好呢?这俩饵料比其他的细碎,触手细腻有弹性,丰盈滋润香味正。而且,他们给我广告费,在看了这个帖子之后。

但有一个怪现象,在这两年。每年盛夏疯钓鲢鳙的季节,总能遇到一拨特殊的南北鲫,开饵之后感觉还是那么回事,可是放一会之后饵料就粘了成泥了不爱雾化了。有说是假货的,有人说是少了一道去糖工艺趁乱节约成本的。东俊鲫基本没有这情况。

所有的商品鲢鳙饵都好使,也都不完美,雾化的太强烈。就像好多人追求的要在30秒之内全部雾化完,在理想状态下是可以的,那种水中持续有鱼不紧不慢的状态。如果水中的鱼很多或者很久也不来鱼,这样的雾化速度是很累人很浪费的。

以我的经验,雾化速度慢一点是完全可以的,在商品饵料里加入苞米面、白面都可以,有剩下的鲫鱼饵不想要的鲫鱼饵都可以掺里试试,我甚至还加入过粘粉,很便宜的那种。

搓个饵团扔在水盆里,观察一下完全融散的时间,也就知道水中没有小鱼闹的时候你那饵团多长时间雾化完。

别急着钓,磨刀不误砍柴工,钩上挂饵放在脚下的水里,观察一下雾化状态,要不停的融散崩落纷纷扬扬包裹着下面那只空钩。然后你就有信心了,坐在岸上想象钓点下的状态,仿佛有一条大鲢鳙正游过来,吸食。

自行研究鲢鳙饵料,解决雾化太快的问题


话说一般从渔具店买的那个鲢鳙饵料一般都是雾化状态速度很快的,好处就是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鲢鳙,但是它也有一个缺点:如果开的不好,就很容易一入水就没几秒左右就崩塌了,浮漂一下子升了起来~~老手一般不会犯这种操作,不过新人就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要么开得太干,饵料入水一下子就炸开了~~要么就是开得湿了,饵料不好抛出去,有时候甚至在抛出去时☞饵料突然落下来了,很是苦恼。

本人最近几天在朋友家钓鲢鳙,一开始也是这样先到渔具店买的几包鲢鳙饵料,但是一到钓点后才发现这个买的鲢鳙饵料雾化速度太快,不管怎么・_・?打揉都是一入水就浮漂一下子升了起来~~一个下午就钓到了2条白鲢鳙,回来之后,问问朋友说了几句话?朋友也说只能靠多打揉或者轻轻的捏几下。后来从渔具店出来后,回家想了好久?

琢磨了很久,今天早上起来终于琢磨出来想起来了??于是就去渔具店买了一包东骏饵料,一包天元的浮钓鲢鳙饵料,准备开好了,下午去钓鲢鳙,就这样跟大伙说一下吧!!!半包浮钓鲢鳙开得跟稀饭一样,然后再用半包东骏撒在刚刚开的饵料上收水,轻轻打几下,用力不能大,醒饵5分钟左右后,再把饵料取出来一小块,搓成保龄球样子,搓成后要把饵料搓的圆润一点,不能留有棱角,为了验证一下:最后把饵料放进调漂桶里实验,结果还是出人意料的!饵料不但入水后雾化状态佳,能维持1分钟左右,而且还不会像以前那样入水就脱落或者崩塌,炸开!废话不多说了。大伙看看图片。

先去渔具店买一包天元的浮钓鲢鳙。大概5块钱一包,价格便宜的。

顺便再同时买东骏一包。价格便宜的,只有3块钱一包。

先开半包浮钓鲢鳙,开的跟稀饭一样,然后再用半包东骏收水。醒饵5分钟左右就可以。

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方法,先在家里绑好一套线组。等等再试一下。

现在就取出来鲢鳙饵料,一小部分,把鲢鳙饵料搓成保龄球状态,为啥要这样子呢?因为搓成保龄球样子,饵料入水后,先是外面的饵料逐层慢慢脱落雾化,而且不容易一下子崩塌。

保龄球入水后,5秒左右就开始进入雾化状态,慢慢地由外向内,逐层脱落,。

10秒左右后,雾化状态明显感觉在变大。

这样的雾化状态,稳的很,现在已经有20秒左右吧!

看样子这今天早上开出来的鲢鳙饵料,入水后不但雾化状态佳,而且很稳定,不像以前那样一入水没有几秒左右就一下子大块脱落~~~

现在到了40秒左右了,雾化状态依旧那么稳定。

到了50秒左右吧!看现在这个样子明显感觉已经快雾化了差不多了,饵料状态比刚刚开始入水要小很多了。

最后样子就是雾化到还剩一个小心蕊,第55秒。

直至现在雾化完成。就只剩下空钩子一个。说点:少捏几下雾化快,多捏几下雾化慢点。

最后还是说明一下:本人钓鲢鳙也是有2年了,虽然算不上什么老手,但对钓鲢鳙也是略懂一二,今天早上突然灵感降到,才想起来了,也算解决了我平时钓鲢鳙的一个小烦恼把,今天开的饵料状态可能雾化状态不怎么样?!还请大家见谅!哈!!这个饵料配方主要还是希望平台上有新人看见了对他有帮助!老司机们看见了有什么建议或者想法的还是请理解!本人不想保留什么钓鲢秘方!能帮助到钓友的,我还是会尽力而为的。。。谢谢!!!

最后还是祝大家出门在外钓鲢鳙必爆护!祝好钓鱼越来越红火

饵料的雾化效果与鱼情的详细分析


饵料的雾化性能越强就越好吗?这个问题要根据鱼情来回答,可以说雾化效果好只适合部分鱼情。

什么是雾化,它是饵料沉底时饵料的细微颗粒逐渐溶于水的过程,在沉底的路线上形成了立体的雾状饵料区域。那么,我们在垂钓时,正确地使用了饵料的雾化效果了吗?

一、轻视与滥用雾化效果都是错误的

对于饵料的雾化效果,有两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

一是轻视饵料的雾化效果,认为只要有诱饵就能诱来鱼儿,殊不知正常质量的商品饵,在这些人的错误意识下被做得过硬或过黏,将会导致聚窝的失败。

二是在悬坠钓时喜欢滥用雾化效果,认为所有的鱼都要靠很强的雾化效果,才能吸引它们进窝。殊不知有时候雾化效果太强是不好的,起码水质会被弄得乌七八糟。正常的雾化是为了使饵味四处散溢,充分调动鱼儿的感官系统,使不同水层的鱼儿都奔着味儿进入窝点。同时随着饵料的雾化,饵团自然减轻变小以适合鱼口。

滥用雾化效果会直接影响钓事的顺利进行,比如在竞技钓时,太强的雾化饵料就会引起不好的结果,不同水层的鱼儿乱窜,导致浮漂的讯号十分紊乱,钓者不好把控,往往就会增加空竿的次数。

再比如在野外水域垂钓大鱼时,雾化的饵料形成大片的浑浊区域,小杂鱼的鱼群奔涌而至,大鱼却迟迟不来,为什么?因为野水中的大鱼觅食的习惯根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它们对觅食的环境早已熟悉,突然出现这么浓的雾化区,它们相反会变得极其谨慎,甚至会被这样的大场面吓跑,因为它们觉得这种信号很危险。平时它们在水中吃的都是一些植物的碎片或者微小的生物,在正常的水质中突然出现不明的混浊物,它们往往不敢靠近。

二、鱼情、时机不同雾化程度不同

鱼情不同,雾化的程度应该不同。如果我们垂钓的对象鱼是草鱼或鲤鱼这样的大鱼,就要使饵料在水层底部做较轻的雾化效果,当饵料慢慢化散味道四溢之后,就能诱使鱼儿进窝。如果雾化程度太重,有时会物极必反,还不如没有雾化效果的好。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较强的雾化效果呢?比如我们在使用手竿浮钓鲢鳙时,就需要这样的效果。钓鲢鳙的起始诱鱼阶段需要很强的雾化效果,待数量较多的鱼进窝后,才逐渐将饵的黏度提高,使雾化程度有所降低。

当我们垂钓的对象鱼个体较小时,饵料的雾化程度是各有不同的,但总的来说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刚开始诱鱼一般雾化要迅速,垂钓过程之中雾化则要慢慢减轻;浮钓要求雾化快,底钓要求雾化慢一点;雾化快适合钓快鱼,雾化慢适合钓糗鱼;上鱼正常时雾化宜快,而滑鱼较多时雾化宜慢;鱼儿在固定的水层时需要雾化快,鱼儿所在水层不断变化时雾化宜慢;在大棚钓浅需要快速雾化,钓深则慢一些。

以上只是一般性质的规律,鱼情复杂多变,雾化效果还要视临场实情而定。

三、如何控制雾化的速度与程度

如果鱼情决定了需要较快的雾化效果,我们就要在饵料配置时,使用雾化较快的饵料,或者在饵料中添加适当的雪花粉或者白粉这样的添加剂,就会达到较快的雾化效果。如果鱼情决定了需要较慢的雾化效果,我们就要适当减少雾化较快的饵料,或者减少添加剂的使用。

调制饵料时一般揉捏的次数多就会使饵料的雾化较慢,反之饵料的雾化就较快。再就是加水和饵的量也决定雾化的快慢,水加得较多其雾化速度就较快,水加得少其雾化速度就较慢。抛竿抽竿的频率大,饵料雾化的程度自然地就重,反之雾化程度就较轻。

这些具体的操作要相适应、相协调,确保饵料达到自己想要的雾化效果(当然是要适合鱼情的雾化效果)。

鱼饵特征分析一方鱼吃一方食[自制鱼饵]


饵料味型各异

我们知道,鱼饵有诱饵和钓饵之分。二者的引诱作用是相同的、统一的,但其功能又有所区别。具体地说:诱饵的主要作用是诱鱼、聚鱼:钓饵除上述作用外,主要功能还在于促鱼开口,吞饵上钩。如此看来,钓饵亦是刺激鱼儿吞食中钩的媒介物质。

钓饵的味道类型主要有:香、甜、腥、成、酸、臭等。鱼类发达的嗅觉、味觉器官对这些味道的感知非常敏锐。一旦发现可口之物,会马上摄食。尽管有的鱼已经饱腹,但仍会贪得无厌地开口。上述各种味道类型,不可能共存于同一种鱼饵中,必须要针对不同对象鱼的口味特点来调制不同昧型的食谱,诸如:鲫鱼喜香甜,鲤鱼喜香腥,草鱼喜甜酸,鲢鳙却喜酸臭等等。即使同属香饵,其味型又不尽相同,还可分为面香、米香、豆香、果香、草香、药香、奶香、油香、酒香和肉香等等。不同香味的饵料可钓不同种类的鱼。例如:鲫鱼喜欢香甜的面饵;鲤鱼偏爱含酒香味的豆饵;鳊鲂喜好薯类(红薯、马铃薯)的甜香味:草鱼则喜食草、果、药型香味的食饵。

应该明确,即使是同一科而属性不同的鱼,对食饵味型的要求也是有差异的。以鲫鱼为例:河鲫喜欢粮食型的面香、米香味,湖鲫却喜欢豆香味和软体动物的腥香。如果从不同种别的鲫鱼来看,其食性特点亦不尽相同:白鲫喜欢植物型饵,银鲫爱吃米饭粒和蛆虫,土鲫则喜食略有成味的面饵,而黑鲫却专食红虫和蚯蚓。鲤鱼亦然,北方的荷包鲤喜食浓腥味的蚌肉和水蛭,南方的青竹鲤则喜欢竹笋、竹叶的清香型味饵,而云贵的岩鲤又喜食带有酒香味的酒糟和岩虫子。正所谓一方水养一方鱼,一方鱼吃一方食。因此,垂钓时应依据水域和对象鱼种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用各具其味的饵料,方能满载而归。

佳饵五大要素

在了解了食饵各不相同的味道类型和鱼类的感知机理之后,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鱼类的摄食过程。鱼类学家研究的结论是:首先是发现食物源,继而是被食饵吸引,进而被激起食欲,最后被促进吞食。鱼儿的这个摄食过程启发了我们给鱼酿饵调味的基本思路:选用何种食料为基础(诱饵、钓饵),选用何种调味剂与基础饵合酿为一种佳饵,使其能尽快让鱼发现并引诱它们到食饵周围,继而激发其食欲,最后达到促其吞食上钩的目的。这是令钓鱼人尤其是鱼饵专家和厂商苦思冥想的一个问题。

何为佳饵?色、香、昧、形、质俱佳者。这五大要索便是我们酿饵调味的标准。

饵色:要鲜艳、明亮、醒目。黄、白、红、绿是鱼类最为敏感的颜色。选用的基础饵和添加剂都应以此为准,亦可使用黄、红等着(增)色剂。这些色泽能刺激鱼类视觉,使其易于发现并游向食源。

饵香::饵香好钓鱼,这一点古人早有芳其饵的遗训。除基础饵所具有的自然香味外,还可添加少许增香剂。常用的有香精、香液、碘酒、丁香、五味子等中药和苏籽粉、芝麻粉、松籽粉(均需炒熟磨粉)等油料作物。有条件的可以用麻子泥为基础饵,拌和商品饵效果尤佳。

饵味要纯正:饵料味道要鲜,可加味精、鸡精等调味品。饵味要依对象鱼而定,鲫鱼喜食甜香型味饵,钓鲫应加些糖类和蜂蜜。鲤鱼喜欢腥香型味饵,则需添加腥味物质,如鱼粉、虾粉等。若钓鲢鳙,饵料需发酵或加入食醋、青方(臭豆腐)以增酸臭味。饵味要尽量纯净单一,切忌搞成怪味刺鼻的大杂烩。

饵形要合理:面饵要注意鱼的适口性,使其便于吞咽。同时也要考虑季节的影响,例如南方冬钓鲫,北方早春钓鲫鱼和小鲤鱼时的鱼情是与夏秋不同的。前者由于气温低,鱼体发僵,游动能力受限,故而就饵吞食时开口较小且动作较轻。针对此情,我们所用的饵粒则宜小不宜大,宜软不宜硬。此外,饵形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比如黑鱼喜食泥鳅和蛙类,如将面饵或塑胶仿此制作,则钓效颇佳。饵形在拟饵钓中常常起决定作用,制作越逼真越好。羽毛拟蚊蝇,塑胶拟鱼蛙等,都要提高其仿真性,还要着色涂腥,以期以假乱真而钓取之。

饵质要好:是指饵料所含物质成分的优劣。纵观五花八门的商品饵,其主要成分都离不开动、植物蛋白质。蛋白质可分解为氨基酸、羧基酸,这是生命的基础物质,是构成生物体最重要的能源,鱼类摄取之以维持机体的生存成长。为此,商品饵中加入麦片、米粉、豆粉、薯粉、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基本素材和鱼粉、虾粉、酵母、游离酶、强食剂等,都能有效地促使鱼儿摄食。这些物质既可满足鱼类生存、营养的需求,又能诱惑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进食。笔者曾自制一种鲤饵,经多年实践堪称每钓必丰的秘方。其基础食料是黄玉米面和黏面,添加剂是雏鸡饲料、苏籽粉和丁香药酒,将前两者揉进面团,整个饵团橙黄、紫红相间,既颜色鲜艳醒目,又增加了饵料的香、腥味,加之药酒香味的挥发作用使该饵的诱、钓效果非常好,添加剂增色、增香、增昧、增质的作用体现得十分明显。只有做到诱、钓统一才能称得上色、香、味、形、质俱全的佳饵。

使用面食钓鱼饵料沾手的问题如何解决


在休闲垂钓中,经常使用面饵,因为面饵使用方面,而且具备容易调整形状和大小的优点,从而使垂钓的效率提高,在气温较低的冬天和初春,面饵搓起来还不太沾手,但是到了炎热的夏天,面饵十分容易发酵,所以制作的面饵常常也显得十分沾手及难搓饵,影响我们垂钓活动的开展。

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一下方法,解决面饵沾手问题,到西药房去买一袋滑石粉,用一个小小的塑料瓶灌装一些,剩下的滑石粉收藏好,作为以后备用,外出垂钓 的时候,带着这个小小的塑料瓶。当用面粉加各种添加饵,制作好钓饵比较柔软而且显得十分沾手的时候,为了便于克服沾手的尴尬,我们可以立刻取出那个小小的 装有滑石粉的小塑料瓶。首先在和好的面饵表面撒一些滑石粉,搓饵时,我们只要取一小点此种撒过滑石粉的面饵,用拇指及食指,轻巧的任意搓饵,注意不要将滑 石粉揉捏到面饵的深层。这个时候大家就会发现,原来特别沾手的饵料,现在一点也不粘,大家可以轻松快速的上饵抛钩垂钓了。

使用这个方法至少有 6大优点:1、经济实惠,2、使用方便,3、对所垂钓的水域水质不影响,4、对钓鱼人的皮肤没有伤害,5、不影响抛饵效果,6、撒过滑石粉的面饵,如果没有用完,考虑到经济核算,可以不抛弃,将他们放在冷藏室里,下次垂钓仍可使用。因为滑石粉具有甘、淡、寒的特点,有利于水收湿,抑制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等细菌生长的妙用,这也间接的保持了饵料的新鲜程度,可谓一举多得,钓友们赶紧试试吧。

夏季鱼类吃口不好的饵料选择技巧


最新出钓的钓鱼人都有这样的一件困惑,气温高,鱼类吃口不好,也不活跃。夏季想要钓好鱼,最关键的点还是在饵料,饵料的使用,以及饵料的组成选择上。夏季的鱼类固然吃口刁,且吃饵的几率下降的情况,但是饵料相对于水中的天然食物,仍然拥有着巨大的优势,选择合适的用饵,依然能够上大鱼。

1、时鲜很重要

夏季的鱼类对于天然性味道非常看重,对于饵料的时鲜性也提出了考验。

通常来说,排除掉发酵后的饵料,多数饵料的时鲜保质期都较短,比如红虫肉浆,保质期只有四十八小时。

钓鱼人制作的饵料主要分为素食和肉食,而素食饵料中,又分为处理过和未处理两种。处理过的素食饵料的保质期更短,比如各类煮熟的谷物饵料,它们更需要冷鲜保存。未处理过的素饵保质期相对较长,但是在制作成成品饵料后,和其他的材料混合在一起,夏日高温滋生各类的霉菌,同样不能长久的保存。至于肉食饵料,保质期就更短了,除非放在冰柜冷冻处理,否则逃不过几个小时,就会变臭。

制作饵料时

第一点就是合理的选择每次的产出,不要太多,也不能不够用。

第二点就是选择合适的环境,打算发酵的饵料,就放在太阳下暴晒,普通的肉食饵料,就放在冰箱中冷冻,等到合适的天气再将饵料取出使用。

第三点则是出了问题的饵料就要撇弃,比如发霉的饵料,不要想着把霉掉的部分扔掉不用就可以了,鱼类的嗅觉比很多人想象的要灵。

2、大颗粒饵料是主饵

夏季打窝,大颗粒饵料是绝对的主体存在,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颗粒饵料可以避开小鱼闹窝。

夏季是小鱼闹窝的高峰季节,在制作饵料时,必须要考虑到小鱼闹窝的可能性。选择大颗粒饵,小鱼吃不到口中,时间稍长,自然避开鱼窝。而大颗粒饵料恰好合适大鱼的吃口,节省大鱼觅食时间,鱼类喜欢聚在窝子内。

第二,大颗粒饵料提升留窝效果。

颗粒饵料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持窝料的持久诱鱼效果,防止在一些雾化较高的饵料散化后,窝子内没有足够的食物引诱鱼群。大颗粒饵料在水中雾化的较慢,且分布在窝子内的各个角落,需要鱼类进行寻找,延长了鱼类在窝子里的时间。

3、钓饵的针对性

夏季鱼类虽然会出现吃钩不积极的情况,但在实际的鱼类生存规律上,夏季是鱼类的觅食高峰季节,吃口进食的频率和欲望达到了一年的高峰期。

之所以会出现吃口欲望不足,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季节的气候原因,比如高温,低压。

其二则是钓饵的选择针对性不强。

常见的淡水鱼类,虽然口味多有交叉,但是具体口味范围同样也有偏差。比如鲢鱼,鲫鱼,鲢鳙鱼,草鱼,均是杂食性动物,但是在口味上,鲫鱼喜欢香甜的味道,而鲤鱼不喜欢甜味过重,草鱼喜欢清香味的饵料,鲢鳙喜欢酸臭馊的饵料。而且,野钓和池塘还有不同,池塘当中的鱼类口味更受人为影响,直接套用野钓的口味也要出错。

聊下饵料与雾化问题,来自高手的总结


话说:钓鱼人都懂得饵料雾化这个问题,但要从性能本质上去真真的了解它,在实战中灵活的运用与掌握它的雾化程度,去针对鱼情变化,恐是另一会事吧。其实在我们作钓中,饵料的雾化程度和饵料的味道(味型)是相当重要和关健性的。今天,就结合自己的学用知识与经验体会,在此交流下。但是,说起饵料的雾化又免不了要谈到饵料问题。下面就具体的说下。一切目的,就是为了众钓友充分的了解与认知。

一、关于饵料和搭配

1.作为一个合格钓者,必须要懂得饵料的搭配。首先要了解饵性,在搭配中了解它的主要由什么材料制成?比如:标明比重大和颗粒大,那就是钓底的功能性饵。又如:饵料中雪花粉片状物多,讲究的是雾化。再讲我们野钓和坑钓,又是个性质不同的水域,其搭配饵料就更不同。明白一点,鲫鱼喜粉饵,钓鲫拉。鲤鱼喜粗颗粒,钓鲤搓的道理。而鲫鲤鱼的共同点是喜香甜。总之,饵料配置的目的是为了诱钓鱼,是体现适应鱼喜欢的味型,而状态的调整(雾化程度)尤其重要。饵料配置重点是要了解掌握所钓不同鱼种的习食性。

2.目前,商品饵品种繁多,其有发酵、膨化、蒸煮等等。但千变不离其崇,全是以五谷杂粮为基础原料,再由各种原料的配比添加制成。而鱼粉、虾粉、鱼骨粉是用来提味作用。虾粉钓自然水域添加宜,鱼骨粉钓黑坑添加佳。可谓众味难调,一方水土养一方鱼。别人的配方并不代表适合你所在的地域和所钓水域。因为,地域、水域、水质、气候、温度、种植物都能形成鱼类对饵的味道(味型)的嗜好。所以,要靠我们钓鱼人,自己来搭配调整出一款适合本地水域的鱼口味饵。这就有针对性了。

3.钓鱼不仅仅是饵料的问题,如:针对春腥夏淡秋香冬浓。要应地制宜的灵活运用。要想钓好鱼,饵料在雾化状态与味型适合鱼口外。还需要针对鱼情鱼口变化,采取应对的调整饵性如:让饵粘、软、散,雾化的快与慢。其实,配方饵料更多的是用于调整饵的状态。

二、饵料的雾化问题与核心作用

说起饵料的雾化性问题?无论野钓或坑钓,似乎成了个热议的焦点。现实中,往往钓的好与钓不好鱼。都怪罪在饵料的雾化上。我常听到这种声音。好似雾化是捡验一款好饵的标准。其实,我认为这是种很偏执的观点。雾化的好与坏是饵的品质,是可人为操纵的。关健的是怎样来针对实际鱼情变化,加以把控饵雾化程度尤其重要。任何事物要一分为二的加以分析对待。饵料雾化的性能与作用如下:

1.雾化的状态是指:饵料在水中,随着饵吃水的过程,膨胀松散脱落粉状型的雾化带。脱落状态是指:与雾化状态同解。随着饵的雾化,饵里的细小颗粒微颗粒脱落漂浮,慢慢的沉落至底部。随着拋竿频率,底部就由小颗粒和微颗粒物,自然而然形成了窝点。膨胀状态是指:饵料的膨松度。过度的紧密会影响造成鱼的挡口。需要的是膨胀轻质便于鱼入口。

2.膨胀雾化需状态粉的添加。①.选用粉状型的饵料,就需搭配轻质易散落的状态粉饵。如:四季、轻麸、速攻状态粉。②.选颗粒物饵的状态饵料,就需搭配片状形的状态饵。如:雪花粉。因片状的雪花粉能促使颗粒物的剥落。③.拉丝粉也属状态粉一类。至于如何添加:一是看饵料包装袋注明有或无或者少量。二是看和饵量均情添加。三是看拉饵与搓饵钓法,去适量添加。切记:拉丝粉的量添加多了,也会造成鱼儿档口现象。总的来讲:状态饵普遍具有减轻饵料比重的功能。在减轻比重的同时,可以兼顾所配饵料的自身特性。

3.饵雾化的核心作用

在作钓事实上,饵料雾化确实起到了诱鱼留鱼的核心作用。其一是:饵料在水中雾化,自然的从上至底,产生了饵料外表的膨胀脱落而生就的雾化带状态。而雾化带面积越大,诱鱼作用也更大。二是:雾化让饵料的味道迅速的扩散扩大。味道与形态就是诱引鱼入窝的核心。

三、饵料雾化程度需与鱼情匹配

饵料雾化并不是越雾化越好。也并不是慢雾化就好。一切的雾化程度必须以实际鱼情来匹配。一切需围绕鱼情鱼口来变化。不得盲目的追求雾化。否则,将适得其反作用。比如:现在季节小杂鱼多且闹。野钓用搓雾化强的大饵打窝中,发现一有鱼讯,就必须逐步减少饵的雾化状态。天塘坑钓一样,就改变下饵的雾化程度,多揉搓下饵就行。根据鱼情变化而用搓饵与拉饵配合交叉的作钓方式,也是种办法。所以,钓鱼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重点还是会变化应对鱼情。当然,钓鲢鳙鱼还是强调雾化状态的。最后,调整饵料雾化状态。不应该加有味的东西,而是加些减轻比重,加快减少雾化的东西。再一个,也可以用手法,通过打揉搓的方法去改变饵料的雾化状态。

总之,综合上述。作钓中要想好收获,饵料的雾化状态与饵料味型是相当重要的二个关健。而我认为:在作钓过程中,饵料的雾化状态必须以鱼情为中心。该改变则改变,一切以鱼情为主。这点上我是深有体会,由此得出了,作钓中饵的状态是首要因素,其次才是饵味型。

最后:七聊八说的定有不妥之处,望包涵!重在交流切搓,共同探讨提高,钓好鱼。

祝:众钓友们大鲫大鲤!平台越办越好!

雷峰塔镇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