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提竿技巧。

明明已经上钩了,怎么提起来就是没有鱼呢?相信很多使用抛竿的朋友多多少少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望着空空的鱼钩,失望是自然的,心中亦是困惑重重。是提竿手法不对?还是鱼儿太狡猾?还是

使用抛竿钓鱼很惬意,不但远投得心应手,而且与大物搏斗时亦是惊心动魄、酣畅淋漓,怎一个爽字了得。不过,很多钓友在使用抛竿时也遇到了一些甜蜜的烦恼,比如:明明鱼儿上钩了,当把钩组提上岸一看,却时常是空空如也。这不禁让钓友们伤透了脑筋。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大量的分析比较,积累了一些心得,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总体上看来,提竿无鱼一般是因为以下三种原因:

首要的原因是错失提竿良机。就这种情况,笔者仅以鲤鱼和鳜鱼来加以说明。鲤鱼就饵的时候,钓者一般会有两次提竿良机。一旦错失,鲤鱼就会吐钩逃走。究其原因,是鲤鱼天性使然。鲤鱼是比较狡猾的水中动物,它并不是见到食物就吞下,而是先小心翼翼试探、品尝,当它觉得食物确实可口且没有危险时才会放心地将其吞下。

当鲤鱼吞食完鱼饵、准备转身游走时,会牵动竿梢缓缓下压,甚至弯成弓形,此时便是首次提竿的最佳时机,或早或晚都会影响结果。假如第一次提竿时机因故错过了,这时最好就不要动竿了,否则会惊跑窝中之鱼。过一会儿,该鱼很有可能还会回来进行反复试探,直到确定无危险后才会再去吞食鱼饵。

这时反馈到竿梢上的情况就是竿梢的动作由轻微点动变成缓慢下弯,并且瞬间出现回弹。通常的情况是竿梢下弯时铃铛并不太响,有时甚至根本就不响,到了回弹时铃声反倒变得清脆起来。倘若正值鱼吐钩(竿梢回弹)之时去提竿,肯定落空。钓狡猾的鲤鱼如此,钓其他杂食性鱼类也大同小异。

鳜鱼就饵时传到竿梢上的信号非常有趣,也非常容易辨别。如果大家发现竿尖出现了小幅度划圈信号,这就表明是鳜鱼到了,但这时千万不要贸然提竿。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钓鳜鱼更是要谨记这句话。因钓鳜鱼的钓饵多为小鳑鲏、泥鳅、小鲫鱼或小青蛙等,这类活饵的个体重量均在30克~50克之间,体型也是有长有扁,鳜鱼吞食这类鲜活的小动物需要一个过程。

如果在鳜鱼刚把鱼饵吞入、但没有将鱼钩吞入的时候提竿,自然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当我们发现竿梢开始缓慢下弯,并且出现了大哈腰动作,接着又缓缓回弹,这正是鳜鱼在继续吞咽且正欲溜走的表现。此时仍不要贸然提竿,一般要等到鳜鱼经过两到三次吞食、从时间上来看差不多是10秒~15秒钟之后再提竿,这样的结果几乎是百发百中。换言之,垂钓者在用鲜活的钓饵挑战某种肉食性凶猛鱼类时,一定要给水下鱼儿足够的吞咽时间,如在钩饵尚未全部入口的情况就提竿,注定与大鱼无缘。

造成提竿无鱼的第二个原因是扬竿角度有误。起竿、扬竿的瞬间能否中鱼与高炮手的手法高低有直接关系。倘若提竿的角度产生了偏差,也会导致刚上钩的鱼脱钩逃逸。其中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角度把握得准确无误,中钩的几率就高,反之就有可能落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水是在不间断地运动着,只不过是看上去相对较平稳罢了。

在自然水域,根据水流速度的快慢,我们将其分成稳水、缓流、二流、急流等。如果将钩饵投于稳水或缓流,因水流较平稳,暗流又小,钩饵的落点往往就是钓点。但是投钩饵于流水就不一样了,因为这里的水流始终处于剧烈运动状态,有经验的高炮手经常把二流及缓流与二流的结合部作为抛钩的范围。

不过,当抛出的钓组落入几十米以外的水域时,钩组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会迅速向下游移动,离原来的落点越来越远,少则一二十米,多则三四十米。这时的抛竿和主线就形成了一个斜角。在这种情形之下,鱼若咬钩,应该如何提竿呢?笔者在各大钓场经常会看见这样一幕:鱼讯传来,某钓友一个箭步上去,管它什么角度不角度,直接哈腰抓竿、挺身后扬。

不过细心的人会发现,此时操竿者根本没理会虽然竿子是正对前方提起的,可长长的钓线早已随水流漂移到下游去了。这种不考虑角度的操竿方式,顶多只能挑起风线和一部分水线而已,大部分水线和钓组的移动却很小,但钓组这微小的移动足以让鱼儿受惊逃跑。其实以笔者的经验,不管钓线被水流冲出去多远、与抛竿形成多大的角度,起竿时的方向只要正对着钓线漂移的方向,就能带动钩组以迅猛之势刺中鱼儿,而不是把鱼儿吓跑了。

最后一个原因,是不可避免的各种偶然因素。其实细究起来,钓具的因素、钓饵的因素、钓组落点的因素、鱼儿自身的因素等等,都会影响上鱼的成功率,下面笔者将逐一说明。

先说钓具,咱们从铅坠开始。抛竿主线上滑动自如的通心铅坠在提竿收线的过程中,常常会被坚硬的石块或沟坎等障碍物撞得遍体鳞伤。最要命的情况就是铅坠被磕得变形了,堵死了通孔,这样的话铅坠将会牢牢锁定在紧挨钩组的主线末端,活坠就变成了不能移动的死坠,失去了沿线滑动、调节钩组重量的功能。

这时候,上钩之鱼是最难受的,岸上有人用力扯着,鱼儿唇上钢钩的旁边还拖着一颗百克左右的铅疙瘩。这样来回甩来甩去,极易造成鱼儿唇豁脱钩。倘若不及时更换,还会给以后的垂钓埋下隐患,不知要跑掉多少鱼呢!

再者就是鱼钩。鱼钩用久了,会失去原有的灵敏性,穿透力亦会大打折扣。在平时的垂钓中,大家可能会遇到这种奇怪的情况:上钩之鱼口腔内壁前沿带有明显划伤。我们细致观察发现,伤痕是血沟状的,这证明该鱼之前曾吃过钩,血沟无疑为钝钩所致。

有些新手一直被跑鱼困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很少检查鱼钩的情况,经常使用着那只早该下岗的钝钩。用钝钩钓鱼,跑鱼不可避免。另外,钩的型号与上钩之鱼的大小不成比例也是一条不容忽视的重要跑鱼因素,像小马拉大车这样的情况也是要不得的。

最后是子线。包括笔者本人在内的很多钓者,为了提高钓小鲫鱼的灵敏度和命中率,执意留短绑钩的子线(3厘米左右)。然而垂钓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活动,如果遇到大鲤鱼吃钩,短子线如何应付得了?众所周知,钓鲤鱼的子线长度不得小于10厘米。虽然鲤、鲫都是借助吸入式的呼吸运动来完成摄食的,但二者的个儿头相差太大了,因此它们吸食的力道也有很大的差别。

大鲤鱼在吸食散落的饵屑时,鱼口产生的强大气流会把钢钩吸起来。但因子线太短,鱼钩受到子线的制约,很难被吸进鱼嘴。这样就会造成鱼吞钩的深度不够,其最终结果还是难以命中。上面提到的三个小疏忽,看似出于偶然,其实并非偶然。早该换掉的坠、钩、线(子线)如果因为粗心和懒惰而没有及时更换,必然导致提竿无鱼的结局。

说完钓具,说说钓饵。大家知道,用面食主攻大型鱼类,面团(如葡萄钩)要调制得软硬适度,以能将面团(指甲大小的面蛋)钓饵揉搓到人耳垂般的软硬度为最佳。面饵过软挂不住钩,在水中泡一会儿便会溶化;面饵过硬更不行,有的钓友图省事,将面蛋搞得又干又硬,在水下浸泡几个小时都不溶化,如此坚固的钓饵即使被鱼吞进嘴里也难以中钩,提竿当然是十提九空。

还有嫩玉米粒钓饵,只适合钩门宽、钩深大的伊势尼型大号钩。若用小号钩,因钩门狭窄,一粒玉米就装满了,命中率极低。

此外,挑战肉食性鱼类运用的荤饵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常用的荤类钓饵多为长条形状,像整条的蚯蚓、蚂蟥、泥鳅、小虾等等。这类荤饵有一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附于钩上的荤饵只占去极少部分,多余的部分都远离钩尖之外。鱼类捕食猎物,第一口咬的不一定是挂钩的位置,而多是荤饵的头部或者尾部。

当荤饵的多余部分被鱼叼住后又甩又拽,竿梢上的铃铛就会立刻传来信息。可此时钓钩尚未进入口中,提竿必空无疑。因此,只有等到铃声突然大作或者连续响的时候,才表明鱼儿已经将钩子吞进口中,此时提竿方有把握。

很多老钓友都知道,水下环境的好与坏也会直接影响着上钩率,因此钩组落点因素对上鱼的影响也同样不可忽视。凡是老练的高炮手,都会把河床地形复杂的水域选作上佳钓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地形越复杂,聚集的鱼越多,而且这片水域往往还是卧虎藏龙之地,经常有大物出没。

不过正因为水下地形较复杂,提竿跑鱼也就在所难免了。这里边既有技术问题,也有运气问题。投钩准不准?能否将钩组抛到或者接近原来的点?这是抛投技术问题;钩组落点能不能避开了水下障碍物,为提竿擒鱼铺平了道路?这又是运气问题。

由此可以断定,水下隐藏的障碍物往往是造成跑鱼的罪魁祸首。假如钩组落点之下恰巧是沟坎、土埂、石头、石缝和倒木等杂物,提竿时更要小心谨慎,可别让煮熟的鸭子给飞了。

另外,在鱼儿摄食的过程中,其头颅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着的,这就造成鱼嘴与鱼饵的接触点也是不确定的。如果鱼儿将饵和钩同时吞下,鱼口恰好正对准高炮的方位(即鱼口与主线恰巧形成垂直状态),钓友们在这种情况下猛然起竿后扬,极有可能出现 滑膛现象即钓饵从鱼口中抽出,鱼儿逃之夭夭,钩线毫发无损。对于这样的跑鱼,我们就只能望竿兴叹了。

延伸阅读

冬季为什么漂动提竿却无鱼


夏天水温适宜,鱼的身体灵活,鱼吃饵是靠有力的一吸就能把饵吸进嘴,反映在漂上就是有力的一钝,此时提竿基本有鱼。

冬天水凉,鱼身体僵硬,嘴也不听使唤,不可能一下把饵吸进嘴里。打个比方就象我们手冻僵拿不住东西一样。鱼也是这样,冬天鱼嘴僵硬不灵活,它已经吸不动或者不能一下把饵吸进嘴里了。

冬天鱼是怎样吃饵的呢?我是这样认识的。

冬天鱼吃饵时先把饵叼住,然后再慢慢的吞咽,从叼住饵到把饵吞进嘴内有个时间差。

一些钓友冬天仍喜欢采用钓灵的方法,但此时鱼已没有了吸力,鱼即便是吸了,最多也只能把饵吸到嘴边,饵并没有吸进嘴里边,所以钩根本就没有进嘴,所以冬钓偶有小动提竿不可能有鱼。

如果我们两钩落底(起码一根脑线是弯的),采用钓钝的方法,用饵再稍粘点,由钓灵变钓钝,效果可能就不一样。

因为钓钝给鱼了吃饵的机会(不会象钓灵那样一动就提竿了),鱼叼饵时因为钝,你此时并没有发觉鱼在吃饵。当鱼把饵吞进嘴内游走时,这时你的漂才动,你才发现鱼咬钩了,此时钩正好在鱼的嘴中。

这就是上边提到的时间差,正是提竿中鱼的原因。

所以建议钓友们钓鱼时采取夏灵冬钝的钓法。

浮漂晃动提竿无鱼的3个原因


钓鱼人外出垂钓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浮漂有动静提竿没有鱼,这是困扰很多钓友的问题。可能许多钓友会说是不会看漂相的原因,但事实上看漂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总体上看来,提竿无鱼一般有以下3种原因导致。

1.错失提竿良机

鱼吃钩太狡猾都容易错失提竿时机,这种情况就拿鲤鱼来说,鲤鱼就饵的时候,钓鱼人一般会有两次提竿良机。一旦错失,鲤鱼就会吐钩逃走。究其原因,是鲤鱼天性使然。

鲤鱼是比较狡猾的水中动物,它并不是见到食物就吞下,而是先小心翼翼试探、品尝,当它觉得食物确实可口且没有危险时,才会放心地将其吞下。当鲤鱼吞食完鱼饵、准备转身游走时牵动鱼线,此时便是首次提竿的最佳时机,或早或晚都会影响结果。

假如第一次提竿时机错过了,这时最好就不要动竿了,否则会惊跑窝中之鱼。过一会儿,该鱼很有可能还会回来进行反复试探,直到确定无危险后才会再去吞食鱼饵。这时反馈到浮漂的信号是轻微点动然后缓慢下沉,最后回升,要在下沉两秒左右提竿,等到浮漂回升说明鲤鱼已经吐钩了,再提竿肯定落空。

2.扬竿角度有误

起竿、扬竿的瞬间能否中鱼与角度高低有直接关系。倘若提竿的角度产生了偏差,也会导致刚上钩的鱼脱钩。其中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角度把握得准确无误,中钩的几率就高,反之就有可能落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水是在不间断地运动着,只不过是看上去相对较平稳罢了。

在自然水域,根据水流速度的快慢,我们将其分成静水、缓流、急流等。如果将钩饵投于静水,因水流较平稳,钩饵的落点往往就是钓点。但是投钩饵于流水就不一样了,因为水流始终处于运动状态,钩饵落入钓点后,钩组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会向下游移动,离原来的落点越来越远,手竿本身线短些可能没那么明显,如果是抛竿移动个几十米很正常,这时的竿和主线就形成了一个斜角。

在这种情形之下,鱼若咬钩,应该如何提竿呢?钓友们可能经常会看见这样一幕:鱼讯传来,某钓友一个箭步上去,管它什么角度不角度,直接哈腰抓竿、挺身后扬。这种不考虑角度的操竿方式,顶多只能挑起风线和一部分水线而已,大部分水线和钓组的移动却很小,但钓组这微小的移动足以让鱼儿受惊逃跑。

正确的姿势是不管钓线被水流冲出去多远、与竿形成多大的角度,起竿时的方向只要正对着钓线漂移的方向,就能带动钩组以迅猛之势刺中鱼儿,而不是把鱼儿吓跑了。

3.钓具、钓饵都会影响上鱼的成功率

比如说鱼钩用久了,会失去原有的灵敏性,穿透力亦会大打折扣。垂钓前最好检查鱼钩的情况,如果经常使用着那只早该下岗的钝钩,那跑鱼不可避免。另外,钩的型号与上钩之鱼的大小不成比例也是重要的跑鱼因素。

然后是子线。很多钓鱼人为了提高钓小鱼的灵敏度和命中率,特意留短绑钩的子线,甚至只有3厘米左右。然而垂钓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活动,如果遇到大鱼吃钩短子线如何应付得了?众所周知,钓鲤鱼的子线长度不得小于10厘米。子线太短,鱼钩受到子线的制约,很难被吸进鱼嘴。这样就会造成鱼吞钩的深度不够,结果就是难以命中。

说完钓具,说说钓饵。首先钓饵太硬不行,比如用面饵过软挂不住钩,在水中泡一会儿便会溶化,于是有的钓友图省事,将面团搞得又干又硬,在水下浸泡几个小时都不溶化,如此坚固的钓饵即使被鱼吞进嘴里也难以中钩,提竿当然是十提九空。

还有用嫩玉米粒钓饵,只适合钩门宽、钩深大的伊势尼型大号钩。若用小号钩,因钩门狭窄,一粒玉米就装满了,命中率极低。此外像挂蚯蚓,鱼类捕食第一口咬的不一定是挂钩的位置,而蚯蚓的头部或者尾部,提竿必空无疑。

野钓钓鱼技巧,明明窝内有鱼却不上钩?


很多钓友在野钓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大多数钓友都遇到过,明明窝内有鱼,下钩半天后却无鱼咬钩,而且饵料味型也是正确的,这是什么问题呢?原因很简单,问题坑出现在选择的钓位上,以及窝料过多的情况,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因素,这些问题出现了应该怎么解决?别着急继续往下看。

一、天气因素

在冬季垂钓,一旦出现有鱼却不咬钩的现象,首先,我们就需要考虑是不是天气的因素,毕竟,寒冷的冬季,对于垂钓的天气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天气变化大以及温差变化大都是不合适我们垂钓的,有鱼却不咬钩也往往都是这个问题造成的。

所以说,冬季垂钓,选择一个理想的天气事关重大,我们的第一选择,就当属连续的晴好天气了,此时的气温较高且足够稳定,鱼儿的食欲也是最旺盛的,当然,也不是必须要晴天才好钓鱼,我们只需要记住一个最关键的点,那就是温差小,在这个前提下,无论晴天阴天,都是一个不错的垂钓天气。

另外,为了有更好的鱼获,选择出钓的天气后,还要看适当的时机和钓位,选择中午时间段出钓最佳,因为这段时间天气较为温暖,鱼口比较好。

二、水底因素

除了天气因素影响鱼的吃口外,还有一个很高几率造成鱼不咬钩的情况,当然就属水底的因素,在寒冷的冬季垂钓,钓友们通常都会选择小型水域作钓,而水域小的地方,底层会有较厚的酱层淤泥,这层淤泥也不利于鱼儿发现鱼饵,鱼儿自然也不会咬钩了。

发现这种情况后,要立即的调整好饵料,首先要添加适当的状态饵,降低饵料的比重,使饵料不容易过快地雾化更适合水底,同时可以更换大一点的浮漂,之后让浮漂的钓目调高,以调高钓低的方式来垂钓,这使两钩饵悬浮在酱层上,鱼儿才能及时发现饵料在进行吞食。

漂动提竿却无鱼,原因差不多就是这些


随着天气的转暖,外出钓鱼的人越来越多了。钓鱼是门技术活,需要各环节度照顾得到,才能把鱼钓好,一个环节不当就容易出现钓不到鱼的情况。比如钓鱼中很多钓友都遇到过漂相非常好,但是提竿没鱼的情况,其中有可能是闹小鱼导致,但是除了闹小鱼的因素以外还有很多因素是钓组搭配、用饵、调漂上的问题。关于这些原因,这里汇总下跟各位钓友一起分享。

一、线组搭配不当

线组的原因中主要的问题在于鱼钩的大小不合适,通常来说小钩可以钓大鱼,大钩钓小鱼就比较困难,所以鱼钩的大小要适中。鱼钩过大,鱼如果不够大,开口幅度会比较小,导致不能把鱼钩完全吃进去。但是由于鱼儿老是在啃食鱼钩上的食物,就会导致漂相出来,但是提竿不能中鱼。我们常说钓大鱼要用大鱼钩,钓小鱼要用小鱼钩,鱼不大不小就用中等鱼钩,为了保险起见最好使用粗条的鱼钩,有时候就算小勾遇上大鱼,也不会出现鱼钩被拉直的情况。

二、调漂的问题

出现这种有漂相,但是提竿不能中鱼的情况,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调漂的问题。一般都是钓的太灵导致的这种问题,对于野钓来说通常都不会选择钓灵,尤其是小鱼多的水域中。通常调漂从调低钓高开始,子线松弛双饵到底,基本就是野钓中最长用的状态,比常规调漂方法都要钝一些。钝一些的好处就是过滤假口,提升中鱼率。在野钓中如果空竿比较多,对于窝点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钓着钓着就没鱼的情况,所以野钓调漂不讲究灵,讲究抓死口,讲究的是中鱼率。

三、用饵的问题

我们通常用的饵料无非面饵、谷物颗粒、虫饵,大致也就这三种。出现这种提竿不中鱼的情况,如果使用的是面饵,通常原因是饵团太大,或者太硬,饵团太大中小体型的鱼儿不能完全把鱼钩吃进去,所以使用面饵不能使用的太大,除非就是为了憋大鱼,还有就是鱼更喜欢吃软一点的饵料,适口性比较好,所以就算闹小鱼也通常使用粘软的饵料。如果使用虫饵,千万注意挂钩后留在钩尖外面的不能过长,否则鱼不能完全把饵吃进去,出现空竿也就正常了。

四、闹小鱼的问题

闹小鱼通常是此类问题的主因,但是应对闹小鱼的方法比较多。比如尽量选择深水,或者选在水草区域,在明水的浅水区小鱼是最多的。其次就是用饵比重要大,饵料快速到底水面小鱼就追不上。第三就是使用短子线,减少鱼饵摆动幅度,加快下降速度,也是一个好的方法。不过说到底闹小鱼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大鱼进窝,大鱼进窝小鱼自然就跑远了。所以上面的比如加大饵料比重,加速饵料到底,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快速形成窝点,如果还是没大鱼进窝,那问题只能出在选钓点上了。

不过以上只是暂时能想到的几种主要原因,请各位钓友积极补充下,相互交流嘛。

野钓鲫鱼怪现象,为何浮漂乱抖提竿无鱼


钓鱼的前提是水中有鱼,上鱼的前提是鱼吃饵,但是我们却时常遇到鱼咬钩了,漂相也出现了,可还是中不了鱼的情况,特别是钓鲫鱼的时候,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在本期来给大家好好讲一讲。

一、饵料的问题

鲫鱼饵最大的特点就是轻而小,轻饵有2大好处,1是适合鲫鱼吸饵时的力量不足,过重的饵它们吸不动,但往往却产生了漂相。2是轻饵的雾化比较强,能多多地诱到鲫鱼,但是这个雾化的程度要把握好,一旦过头了也会产生乱漂相的。

二、调漂的问题

很多钓友在钓鲫鱼时总喜欢调成非常灵的漂(这部分人在钓其他鱼时还是这样),这个思路倒也正确,毕竟鲫鱼的吃口很轻,在夏天或冬天吃口会更轻,灵漂会更能凸显出漂相动作。不过呢,这也是产生上述那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有些鲫鱼稍微碰一下钩饵或鱼线就出漂相了,这样提竿肯定不中鱼。因此啊,小渔我建议大家调漂时还是寻求一个稳妥,把漂只管调成不灵不钝的,也就是调几钓几比较合适。

三、上饵的问题

如果是上搓饵,请尽量搓成小饵团,仅仅能够包住小鱼钩就可以了。不要担心钩饵到不了水底,因为用的是调几钓几的嘛,完全能够到底。如果是拉丝饵,也是要让饵团变小,不要拉太大,也不用考虑到底的问题,首先要保证的是鲫鱼的小嘴能够一口吞下这个饵。如果钩上的饵团过大,那么鲫鱼一口吃不下(大鲫鱼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我们面对的大多是小鲫鱼),就会产生混乱的漂相了。

频繁提竿却没鱼?教你3种简单易学方法,鱼再滑也上钩


导语:你还在为扬竿不中鱼而烦恼?教你3种破解方案,上鱼速度堪称一绝。

尽管钓鱼最怕的是没口,可有时频繁扬竿却不中鱼,那也是一件很烦恼的事情。虽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前两天,有粉丝在文章底部留言了,心急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问题,所以今天我就以文章的形式来回复这位钓友,希望以下这3种破解方案,能够帮助更多的钓鱼人。

1、调整饵料状态

之前就跟钓友们说过,排除杂鱼闹窝等情况,饵料味型决定了鱼是否会咬钩,而它的状态就决定了鱼口的快慢。

虽然扬竿不中鱼的原因有很多,可饵料状态却是影响中鱼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吃口乱的情况下作钓,可对饵料进行搓拉结合,鱼少用搓,鱼多用拉。另外搭配饵料的时候,如果确定杂鱼少,可以在里边添加一些轻麸来调整状态。

2、上推浮漂钓钝

作为一名老钓手应该很清楚,野钓过程中的鱼情并非一成不变,所以浮漂调钓方面也要随之改变。比如在钓灵的情况下,鱼口比较乱,扬竿总不中鱼时,可以试试上推浮漂钓钝一些,因为在钓钝期间,两子线会处于弯曲或躺底的状态,这样浮漂漂相会更为真实可信,从而达到提高上鱼率的目的。

3、学会适当放口

当然要想在野钓中钓一天都不想收竿, 就一定要学会看鱼口,所谓“看口”,就是根据鱼咬钩出现的漂相,从而决定要不要扬竿刺鱼的一种判断。所以多次扬竿不中鱼时,务必要学会看口和放口,不要一见漂相就提竿,否则将会越钓越烦,越钓越迷糊。

鱼竿是怎么坏掉的?为啥新手的鱼竿总是更脆


鱼竿是怎么坏掉的都不知道?或许就是这个不经意的动作,新手来学。

鱼竿是我们钓鱼人最宝贵的工具,甚至可以说这根竿子才是钓鱼的真正工具,而其他的都是附属。也正因为鱼竿的重要与昂贵,所以鱼竿的保养就需要异常注重。在钓鱼时正确使用、不用大力拉扯外,还需要定期的维护,但还有一个使用环节,被我们大多数钓鱼人忽视,这就是抽节和收节,如何做呢?本期来教大家。

一、抽节的正确方法

咱们拿最常见的“震出”鱼竿来举例,第一点,抽出竿节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按顺序来抽出,切不可跨竿节来抽。第二点,每当抽出一节抽不动了之后,我们就需要在两节之间的位置旋转一下,稍微用点力,这样才能把上一节的竿节固定,然后抽出下一节。

二、收节的正确方法

知道了如何正确抽节,就知道了如何正确收节了。如果你抽节时上一节是按顺时针旋转的,那么收节时就要按逆时针来旋转。旋转完后竿节松动,才能慢慢往回收。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收之前一定要把湿过水的竿节擦干,以防泥沙的硌划与脏水的腐蚀。

三、不正确操作的危害

抽节与收节的这个旋转环节如果没做,竿节与竿节之间就不会紧密,就有可能在钓鱼提竿时造成竿节回滑,如果此时你正好中了条大鱼了,在提竿后某一竿节自动收回去了,那么整个鱼竿的弯曲就会出现断层,很容易造成收回的竿节断裂。

说顿口提竿,为何自己的浮漂,讯号总是若有如无


钓鱼看漂,新手喜欢黑漂,老鸟喜欢顿口,谈不上哪个更好,只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顿口抓鱼,比黑漂提竿的成就感要强很多;倒也不是说老鸟不喜欢黑漂,因为对老鸟来说,黑漂要么是死口,要么是小杂鱼闹窝,而且死口的时候少,杂鱼闹窝的几率大,反倒是顿口,虽不是死口,但必是有鱼给口,而且一般都不会是杂鱼的乱口;但是不得不承认,顿口虽多,但是清晰的却不多。

要说顿口的形成,分析的文章很多,理由和原因也是各有观点,一一掰扯一遍,也不过是在重复,但是不管哪一种观点,都得认可的,就是在鱼吃口,拖曳的力量和浮漂的浮力形成了一个微妙而短暂的平衡,而且这个顿口讯号,只有鱼吃口时才会出现,所以这也是老鸟和技术类达人们津津乐道的事,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调整钓组,亦或者别的什么手段,让我们能顺利的抓口,让顿口变得更清晰一些,不再若有若无呢?要说事都是人琢磨出来的,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去分析、调整,试试效果。

角度一、及时调整浮漂的吃铅

前文咱们说了,甭管顿口的形成有多简单亦或者多复杂,但是总是差不离,在鱼吃钩饵的瞬间,鱼因吸食钩饵时,吞咽钩饵产生的拖曳力度,和浮漂的浮力,达到一个微妙而短暂的平衡,那这里,就必须要提到一个调节浮漂平衡,起着很重要环节的配件,铅坠,在鱼没有吃口时,浮漂是和铅坠达成平衡,在有鱼吃口时,鱼必须要先拖动铅坠,然后拖动浮漂,才能有顿口的出现,换句话说,鱼在吃口时,产生的拖曳力度,和铅坠的重量,是有着关联的。

那么这种关联,我们反推一下,就是吃铅越大,鱼的吃口时,需要的力度越大,那么顿口的形成就越是清晰,反之,铅坠越小,越在吃口时,就不需要那么大的力量,那顿口多半就变成黑漂;所以有不少老鸟,在选择浮漂吃铅时,总是使用略偏大一些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吃铅过小,确实让浮漂的灵敏度更好,但是缺点就是顿口出现的频率,或者顿口的清晰讯号,比较弱。但是需要注意一点,这里偏大的吃铅,是相对而言,并不是说我们钓鲫鱼,也要用3~4g吃铅,只是在合理范围内,吃铅略大四分之一,最大不宜超过三分之一才是比较正常的数值。

角度二、子线以及水线在水底的状态很重要

不管子线,亦或者是水线,理想的状态,是在水中绷直,但是又不是紧绷状态,为什么说这是理想状态呢?因为在实战中,如果用悬坠,那么受水底暗流或者水面水流带动的影响,浮漂总会被水流带动,从而导致水线不是绷直的;如果是沉底重铅,因为鱼线的柔韧,也不可能是绷直的;那么子线就更是如此了,不少钓友连双钩在水底的情况都搞不明白,更别谈理想的下钩触底、上钩悬底状态了,就算是老鸟,也只能说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

那么这二者在水底的状态,和顿口的清晰度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说穿了,就是理想状态下,讯号的传导,讯号损失会最小,试想一下,过滤紧绷的状态,那是风吹草动,浮漂都有讯号,别说顿口了,分辨出真实鱼口都困难;但是子线、水线,都是弯曲状态,就算鱼吃口时,力度和浮漂的浮力平衡了,那也不过刚把子线和水线拉直了,搞不好漂讯都不出现,这就没办法提什么清晰的讯号了;所以,在调钓时,子线和水线的理想状态,越是接近,那么顿口出现时,讯号就越清晰。

角度三、鱼钩的钩号和中钩鱼的匹配度很重要

曾有钓友闲着无事统计,发现在竞技比赛中,顿口出现频率最高,其次就是黑坑钓,在野钓中出现的频率是明显偏低的,这不是说野外的鱼比较傻或者比较精明,因为与在吃饵时,也是在消耗脂肪的,而只能通过消耗脂肪来调解新陈代谢的鱼,其实每一个动作都是最节约的,能不浪费,就不会多做动作;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野钓顿口讯号比较少呢?

其实主要原因就是野外的鱼,大小体型并不一致,不像竞技池、黑坑池,鱼的大小、体型都差不多,所以准备鱼钩的时候,钩号和目标鱼的体型匹配度很高,但是野钓就不可能了,大多数野钓钓友,也就是小袖钩、伊势尼钩,大小两个号就差不多了,能匹配到适合的目标鱼,几率实在是不高,所以野钓想要顿口多,要么就多准备不同的钩号,要么就别多想顿口的事,老老实实守死口。

角度四、附钩饵团的大小、雾化节奏很关键

除了鲢鳙等虑食鱼种,大多数淡水鱼要么是吞咽、要么是撕咬,中钩多是在鱼将钩饵吞咽到鱼唇后才出现,那么顿口多半也在是在这个环节中出现,那么饵团的大小,就很有意思了,饵团太大,刚进嘴就会被吐出去,别说顿口,顶漂都不会出现;那么饵团太小,到是有几率出现顿口,但是饵团小了,中钩的概率就会变得低很多,就算有顿口,也一样是若有若无,眼神不好,可能都看不到,那么不大不小,这话有比较废话,只能说顿口不清晰,但是有,那么我们就应该排除其他原因后,适当的调整饵团大小,看看能不能找到比较清晰的顿口。

除了饵团大小,饵团雾化节奏,也是很关键,讲究不急不缓,雾化太慢,保管除了顿口,什么漂讯都能看见,为什么呢?小鱼都会因为雾化被吸引过来,那带来的后果,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漂讯,没有小杂鱼们拖曳不出来的;雾化还不能太慢,太慢的雾化,诱钓效果又一般,鱼都不进窝,就别提吃口时的顿口了;所以这一点,也是为什么说开饵比调漂更难的地方了,没办法给个标准,只能自己通过经验来做微调。

角度五、客观因素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

我们在做到以上四点的时候,如果确定水中有鱼,但是顿口的清晰度还是很差,那就要观察天气、水压、水流流速、水温等客观因素了,而事实上这个角度,因为是从一开始就心知肚明的,为什么呢?气压低、极端气象、水流缓慢、水温过高、过低,都是有可能导致鱼群没有活力,这就属于客观因素,比如高气温、缺氧、低水温等情况,就是把饵开出花,漂的理想状态百分百,那鱼不开口,或者吃口欲望极差,那别说顿口了,什么口都不好,这个时候,就别强求了,有口都不错了。

总结,钓鱼这个事,随着经历、阅历、钓龄增加,对中鱼的需求,会慢慢转变,一般情况下,早期看中的都是渔获,中期的时候,开始对如何上鱼很是介意,到了后期,最在意的反而是钓上鱼的种类,至于钓到多少,或者用什么办法钓上的,反而不是很在意了,当然了,也不是所有钓友都是如此,只能说各有各的乐趣,不要过于拘泥某一时期的看法,可能过了段时间,想法又有不同,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钓鲢鳙时为什么总是有口但提竿不中?


常常看到有钓友问为什么总是有口但是提竿却不中鱼,所以今天我就想针对自己比较擅长的钓鲢鳙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下面我将针对为什么中鱼了却提竿不中的原因、如果判断鲢鳙已经进窝、如何判断真实的鱼口以及如果解决提竿不中的这个问题说说我自己的看法,但这毕竟是我自己的一家之言,难免会出现有错误或者有纰漏的地方,如果各位钓友有哪里觉得不认同或者不理解的地方,欢迎补充你的看法和提出质疑,感谢大家花时间来看我写的东西。

一、如何判断鲢鳙是否进窝

当鲢鳙进入窝点后,水面会有这些现象,例如:泛起水花、鱼星浮出、小杂鱼逃窜、撞线等。只要你在水面观察到这些现象,那就证明鲢鳙已经进入窝点。但这时我们需提高注意力,这是由于鲢鳙吃饵与其他鱼类吃饵是不同的,例如:其他鱼类吃饵后扭头就走,但鲢鳙是滤食,一旦滤食完毕,那就在也抓不住口。只能灰溜溜的等待下一次机会。

因此,当鱼漂出现上浮、下沉0.5目时,需认真对待。通常情况下,当鳙鱼吃饵是会出现顿口或黑漂的漂相,这两个都是鳙鱼咬钩时的典型漂相;但鲢鱼在吃饵是动静偏小,很多时候鱼漂只是上浮与下沉,并没有太明显的顿口。但这并不代表没有规律。只要你忍着观察还是可以发现的。例如:当鱼漂上浮1目及1目以上并伴有下挫的现象,这就是鲢鱼有效的鱼口。

二、垂钓鲢鳙时5个有效漂相

1、鱼漂缓慢上浮1-2目然后有力的下顿(下顿0.5目或1/3目),这时抬竿可提高中鱼的几率,并且为正口。

2、鱼漂在1目以内上下跳动,这代表着鲢鳙在吞食钓钩上的钓饵,需提竿。

3、鱼漂快速上浮超过二目,这代表着鲢鳙正在截口,饵料已被吞进嘴中,这时可提竿且为正口。

4、鱼漂以小幅度的晃动,突然有力的下顿。这时提竿可增加中鱼的几率。

5、鱼漂缓慢的上浮后不下沉或鱼漂下沉后不上浮,这时提竿中鱼的几率也蛮大。

PS:只要是有速度、力度的下顿,都需立刻提竿;出现黑漂的漂相时,需稍等1-2秒,只要鱼漂不上浮,即可提竿。

三、有口却抓不住时需注意这3点

1、当鱼漂缓慢上浮或下沉却不出现顿口时。这时鱼儿在饵钩的下方吸食掉落的饵料所引起的。这时可将鱼漂向上调整10-20cm试试。

2、窝点内不断浮出细密的鱼泡,而鱼漂却没有任何动作,这时鱼儿在饵钩的下侧,这时可将鱼漂上调40-50cm试试,看是否出现顿口,如果不出现,那就在此调整浮漂,直到鱼漂出现顿口为止。

3、黑漂或慢慢上浮3-5目,提竿如是空竿或碰到鱼身是,证明鱼儿饵钩的下方,这时可将鱼漂下调10-20cm试试。

深秋钓鱼该如何让鱼儿上钩


现在的天气,真的是越来越冷了,气温变化的极其的快,同样是深秋时节,可北方的天气状况要比南方冷的很多,对于垂钓爱好者们来说,这可不算是什么好事儿。

一般来说,到了秋季很多的鱼儿都长得特别的肥大,也到了成熟期,即使是体型较小的鲫鱼,到了秋季也长成了大鲫鱼,成了很多垂钓爱好者们的心头好了。

鲫鱼可以说一直都是垂钓爱好者们比较喜欢的垂钓目标鱼之一了,所以即使是在大鱼众多的时候也偏偏有垂钓爱好者们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那么在寒冷的深秋时节,垂钓爱好者们该怎样垂钓鲫鱼呢?

下面,小编我就主要跟大家说一说深秋垂钓鲫鱼的一些技巧。

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好的时间段出行,这样我们在垂钓的时候不会出现鱼儿都躲起来无鱼可钓的情况。

那么,深秋时节什么时候才是垂钓的好时间呢?

当我们在晴天进行垂钓的时候,考虑到秋季的气温情况,是不建议大家进行全天垂钓的,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浪费时间,只要抓住早上十点到下午三点这个时间段进行垂钓,那么你的垂钓结果就有保障了。

而过了这个时间,鱼儿大多都会躲到深水区了,垂钓爱好者们想要垂钓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我们是在阴天进行垂钓,只要刮的风不大,垂钓的结果也是比较理想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刮风天气都不适宜垂钓的,只要刮的风不大,风向合适,那么也是适合进行垂钓的。

那如果是下雨天气呢?

是不是就不能进行垂钓呢?

其实不然,如果雨下得不大,或者是短时间的阵雨,那么这样的天气对于垂钓的影响是不大的。

如果是长时间的大雨,那么下雨的时候垂钓者们肯定是不能垂钓的,但雨后天晴就又是垂钓的好时候了。

此外,由于秋季天气较冷,我们在使用饵料的时候就会大量的使用荤饵类的饵料,而为了保证我们的饵料能有极佳的诱鱼效果,我们往往在配置饵料的时候使用商品饵和虫饵的结合。

不过需要提醒各位垂钓爱好者们的是,为了使自己的饵料在水里能极快的被鱼儿发现,最好是使用颜色较为鲜艳的虫饵,红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我们在选择红虫饵时,可以直接的将红虫挂在钓钩上进行垂钓,也可在红虫饵内添加一些其他配料,将其开制成红虫拉饵进行垂钓,效果可是非常棒的,很多试过的垂钓爱好者们可都是赞不绝口的。

再或者是将红虫蘸湿然后反复多次的进行蘸水、蘸取粘粉,然后再蘸之前用酒泡好的小米,如此一来,我们的饵料对于鲫鱼可是有极大的诱惑力,还怕不会有鱼儿上钩吗?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的深秋垂钓所支的招,希望能给大家的垂钓带来帮助。

为啥钓鱼高手在夏天仍能爆护,是什么原因呢


老钓手不透露的4个夏季好钓位,我偷偷告诉你,学会永远不怕夏天。

常言道钓鱼四大看,看天看地看水看鱼,做好了这钓鱼基本就成功一半了。这其中的看地,指的就是找好钓位。一个好钓位的作用我相信各位钓友都很清楚,事半功倍的效果很明显。OK,那今天《渔课堂》的内容,就是给大家讲一讲如何找夏季的好钓位。

​一、水面突出的桦尖仍是好钓处。

桦尖,就是突入水中的半岛型的一块地儿,这里直接就能接近鱼群密集的鱼道。但是啊,找桦尖好找,但有些桦尖还是不太适合钓鱼,什么样的桦尖好呢?必须是那种桦尖下方有平缓坡的地带,这里既能找到大鱼,还能用台钓法钓底钓离底等。

​二、部分水草边也可选。

热天钓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原因很简单,夏季的鱼喜欢在水草中游弋,但是啊,钓草我们需要注意2点,一是注意挂底,二是注意调钓,这2点做好,将保证你的钓饵不会抛到草叶子上,保证你在提竿时不会使鱼钩挂底。

​三、依风向找钓位。

找钓位,不只是地面的事,有时抬头看看天你才能发现好钓位的所在,怎么讲呢?宁钓风尾一时,不钓风头一天,意思就是说啊,夏天我们要钓下风口,而千万别钓上风口的位置。

​四、反向法找钓位。

有句俗话讲宽钓窄,窄钓宽,还有句是活水钓不活,不活而钓活,这都是反向法的例证。都是什么意思呢?具体讲就是宽阔的水面,咱要找较窄的地方下钩,反之亦然。在流动性较大的河流活水中,我们要找相对安静的不活的水,如回水湾处等,反之咱就要在不流动的水域中找哪怕很细的流水处。为什么要反向呢?因为鱼就是这样做的,只有大环境中的反环境才能形成更适宜鱼生活的生态。

秋钓鲢鳙不上钩,几个技巧提竿到手软


秋天是垂钓鲢鳙鱼的最好时机,鲢鳙鱼的个体十分巨大,在提竿遛鱼的一刹那间,会让钓鱼人有搏斗的感受,所以会有很多的钓鱼人把鲢鳙当作目标鱼来垂钓,喜欢博大物的手感,非常刺激。

想要钓好鲢鳙鱼,首选要了解他的生活习性才可以。它属于中上层鱼种,喜欢滤食水面表层的微生物,在湖库和江河中常常可以看到鲢鳙的身影。气温在20度到30度时是非常活跃的,到了冬季以后就会潜入到深水区域里栖息不动来越冬。下面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些秋季野钓鲢鳙鱼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喜欢在水库野钓的朋友们所有帮助。

小编外出的话一般都喜欢在周末的白天里,只要是天气晴朗就可以,一般都会需在上午的十点至下午的五点之间垂钓鲢鳙鱼。秋季的天气很不稳定,如果天气有所下降的话,那么就不建议外出垂钓了,或者可以改钓其它鱼种,例如鲤鱼、草鱼等在秋季都很好钓到。鲢鳙喜欢群游,经常会有好多条同时出现在水层面上。在水库垂钓鲢鳙鱼时,有些钓友喜欢用手竿,还有些钓友喜欢用海竿打抛竿钓。而小编就属于台钓手竿那一类的,一般都会使用手竿钓半水或者钓浮。

在野钓大鲢鳙时,我们可以选择37调或者28调性的手竿,软竿可以保护好鱼线,不易断线跑鱼。线组推荐大线2.5配子线2.0为宜,十多斤的大鲢鳙没问题。钓饵方面鲢鳙喜欢酸甜、酵香、腥臭味的钓饵,而且钓饵的雾化一定要好,而且饵的比重比较轻,软一些方便鲢鳙更好的入口。钓浮时浮漂可以调高目钓低目,只要雾化好那其它的问题都不是事儿。鲢鳙咬钩时,一般都是小顿口或者也会出现过大黑漂的现象,遇到明显信号果断提竿就可以了。

还有二十天左右就要步入秋季的黄金季节了,不过现在还算是属于初秋的阶段。此时的季节在选择钓位上也时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一定要选在天气晴朗的日子,气压平稳然后要观察一下风向,要选在下风口处,不要逆风垂钓鲢鳙,逆风的钓位不会有鱼而且抛竿也不稳定。其次可以选择有网箱养鱼的地方所为钓点也很不错,因为那里每天都会有人工投放饲料的,有些饲料会自然沉落到水下,经常会引诱很多鱼儿到此处觅食的。钓位选好了就该投放诱饵窝料来做窝了,鲢鳙窝料最好使用发酵的味型的,这样可以更容易让鲢鳙嗅觉到,在投放窝料时,一定要多投一些而且要保证雾化好,才可以保证有效的引诱鱼儿游过来。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明明鱼儿已经上钩,为啥总是提竿无鱼呢》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提竿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