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抄鱼技巧。

导语:你还在为扬竿不中鱼而烦恼?教你3种破解方案,上鱼速度堪称一绝。

尽管钓鱼最怕的是没口,可有时频繁扬竿却不中鱼,那也是一件很烦恼的事情。虽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前两天,有粉丝在文章底部留言了,心急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问题,所以今天我就以文章的形式来回复这位钓友,希望以下这3种破解方案,能够帮助更多的钓鱼人。

1、调整饵料状态

之前就跟钓友们说过,排除杂鱼闹窝等情况,饵料味型决定了鱼是否会咬钩,而它的状态就决定了鱼口的快慢。

虽然扬竿不中鱼的原因有很多,可饵料状态却是影响中鱼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吃口乱的情况下作钓,可对饵料进行搓拉结合,鱼少用搓,鱼多用拉。另外搭配饵料的时候,如果确定杂鱼少,可以在里边添加一些轻麸来调整状态。

2、上推浮漂钓钝

作为一名老钓手应该很清楚,野钓过程中的鱼情并非一成不变,所以浮漂调钓方面也要随之改变。比如在钓灵的情况下,鱼口比较乱,扬竿总不中鱼时,可以试试上推浮漂钓钝一些,因为在钓钝期间,两子线会处于弯曲或躺底的状态,这样浮漂漂相会更为真实可信,从而达到提高上鱼率的目的。

3、学会适当放口

当然要想在野钓中钓一天都不想收竿, 就一定要学会看鱼口,所谓“看口”,就是根据鱼咬钩出现的漂相,从而决定要不要扬竿刺鱼的一种判断。所以多次扬竿不中鱼时,务必要学会看口和放口,不要一见漂相就提竿,否则将会越钓越烦,越钓越迷糊。

延伸阅读

滑鱼的钓法要点及提竿技巧


现在钓鱼人越来越多,不管是野外还是坑塘,生口鱼越来越少遇见,每天作钓的对象大多都是滑口鱼,这种情况下,想要垂钓不拿出一些技巧就很容易空军,故而这里我整理了一些技巧,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或许能给钓友带来帮助。

一、钓滑要点

滑口鱼就滑口鱼,它们毕竟也只是鱼类,虽然比一般的鱼类聪明一些,但还是斗不过聪明的钓手。这些谨慎、小心、胆小的滑口鱼,每次垂钓起来可大不容易,各种漂相都有可能,给钓鱼带来了无限可能。

垂钓前,在打窝时原则主要是三点精、少、散,打破重窝迷局,不再使用广撒网,重味诱鱼的陷阱。选用优势诱饵,集中在个别位置垂钓,保证窝子内的鱼类密度。通常使用酒米,或者炒香的谷物粮食饵料打底,鱼类喜欢吃,又吃不多,保证了诱鱼效果和鱼类密度。

另外,钓滑鱼除了少抛竿,给鱼类自然环境的错觉,降低戒心这个方法。

在黑坑台钓时,还有一种就是扎蛤蟆钓法,也就是一远一近的抛饵技巧,先抛一竿远的,然后再抛一竿近的(也就是竿尖的位置),这样远近交替作钓,能够巧妙的避开滑鱼钓到新鱼。

另外一种黑坑台钓滑鱼的技巧,是梅花桩钓法,首先在八分竿的位置选择一个钓点,然后以钓点为中心,在前后左右各打一个窝子(每次打三到五竿即可),这种轮流钓窝点的方法,每次钓的鱼都是不同的鱼,相对每次都在钓新鱼,在鱼口狡猾、水质污浊的水域垂钓,效果很好。

钓饵选择时,多以符合水域鱼儿的觅食习惯选择钓饵,这样不容易引起鱼儿戒备,中鱼率就高了很多。如粮食作物产地附近的水域,用粮食饵和颗粒饵效果会很好,一些水质清澈的水域,饵料颜色弄得瞩目一点,对鱼的诱惑力较强烈,自然中鱼率就大。

而在黑坑垂钓,水质通常较肥,饵料味型要么重,以大腥大香为主,要么平淡无味,让鱼戒备心小点。

二、提竿要点

野外的滑鱼,多是经历了一些岁月,天性警惕,垂钓时,只要打消戒备心,中鱼率就会很高,但这种鱼多是大鱼,体型都有点大,提竿遛鱼的时候就需要注意。而黑坑的鱼虽然不大,但如鲤鱼,草鱼,三斤以上还是有的,提竿上鱼时,根据鱼重大小遛鱼还是很重要。

首先是三斤左右的鱼类,这在各类水域中都属于主力鱼了,能够上三斤鱼的钓友都算脱离新手境地了。在野钓中,三斤的鱼类体力充足,但重量限制,只要钓竿和线组给力,在中钩的瞬间,鱼类就能被拉至水面。这也是一个判断鱼类种类的标准,如果能够在扬竿时被拉至水面,多数不会超过三斤。面对这个体型的鱼类,要一气呵成,钓鱼人占据主要优势,快速拉出水面,不给它们反应时间。

三斤以上,七斤一下的鱼类,这种体型的鱼类,就不是能够速战速决的了,它们很难被提出水面,但也不会乱窜,会有一个固定方面,可能是草丛,也可能是石堆,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能让它们如愿。这种体格的鱼类在遛鱼时会翻身,打挺,稍有不慎就切线跑鱼,要尽量扬起鱼竿,保持钓线绷直状态,利用钓竿本身的弹性和韧性来消耗鱼类的体力。

七斤以上的大鱼,最麻烦的局面就是打桩,或者拔河,前者可以利用失手绳,或者侧面领鱼,避免直面鱼类硬拉。后者,则用绷紧鱼类,高高扬起,却又不急于拉起,慢慢的等待它自己泄力,再趁势拉起,改变鱼类活动方向,反复几次,鱼类就没劲了。

在往上的几十斤大鱼,就不是靠讲解能够搞定了,全靠钓鱼人的经验,和随机应变能力,能钓上来几十斤大鱼都是高手。

四种简单易学的台钓的抛竿技巧


抛竿是台钓技术中很关键的一项技术,但凡是玩台钓很溜的高手,其抛竿方法基本都有自己独特的姿势特征,这样能够方便自己的实力得到完整发挥。根据不同的动作要点,在抛竿的过程中也有不同的效果。因此,今天笔者就来给大家讲几种简单易学的抛竿技巧参考一下,希望大家能够早日学会,多多钓鱼。

一、坐姿抛竿钓法

坐姿抛竿钓法,就是钓鱼人坐在一些板凳,钓箱上,单手持竿,另一支手捏住铅坠,顺着一侧牵拉,然后钓竿要指向空中,借助竿稍的弹性送钩。这种方法使用起来省力简单,最合适那些力气较少的钓友使用,而且坐在椅子上,最起码不累。

因为是单手操作,另一支手拉开鱼线,借助钓竿本身的弹性送钩,也就是荡过去,所以在力度上会更大一点,能够到达预定钓位的最远位置,打出来的都是满杆,所以也被称为抛满竿钓法。

抛竿结束之后,并不是说全部操作就结束了,我们接下来就需要将钓竿找一个支架支起来。静静的等待浮漂的活动,从浮漂翻身直立,到下沉稳定为止,手轻轻的抬起钓竿即可。因为是坐姿,所以整个人往后倾斜,将钓竿往后拉一点。这个时候,浮漂与钓竿之间的风线,因为朝后拉去的倾斜度,就压入了水中。风线入水,那么受到风力的影响就很小了,而且鱼线入水后,上鱼的信号传递更加的快,提竿更及时。

二、站立抛竿钓鱼

和上面的坐姿不同,一个是坐在某样东西,一个是站直。这种方法也是要依靠钓竿的弹性,将钓钩和钓饵借力荡向预定的钓位。

站姿方面,操作难度并没有增加,但是更加重视身体力量的释放。因为坐姿抛竿,主要活动的是上半身,而站姿则需要全身的参与。首先是手臂,手腕,以及腰部的牵动,身体要站直,正朝向预定的钓点位置,一只手持竿,一只手持钓钩,和坐姿基本相同。抛竿结束后,也是要坐下来的,拉钓竿,风线入水,一气呵成。

这种方法的要点有两个,一个是两根脑线要分开,这样方便鱼线的活动。另一个则是身体的发力,一定要协调,因为是借助钓竿的弹性来送钓钩,所以不需要人力的投入,主要是控制方向,保证钓钩投掷到最远的位置,且准确达到预定目标位置。

三、顶风抛竿钓法

这种方法一般没有使用的机会,多是在大风天气时,为了提升抛竿的距离才会使用。在这里,主要强调的就是钓竿和水面是要保持平行,而且距离要足够的近,而且钓竿和岸边也是平行状态。满足了两个平行要求,一只手持竿,另一支手持钩,身体朝着钩饵的一侧倾斜,才能够抛钩。

和上面的几种方法基本相同,不过顶风抛竿,又称为顶风横杆抛法,除非是遇到四级以上大风,其他时间没有必要使用。

四、劈抛钓法

和常见的甩大鞭步调相似,主要是在大风天气使用,比如五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大多数钓法都没有可能准确的将钓钩抛入预定钓位,是比顶风抛竿法更强有力的钓鱼技巧。依然是单手持竿,一手持钩,人坐在钓箱或者板凳上,持竿的手高高举过头顶,钓竿的竿稍,因为受到另一只手的拉力,所以会微微的朝后折去。身体正中线正对钓点,手臂下甩,接着压力和势头将钓钩抛入预定位置。

这种方法站坐都可以,操作并不难,只是有点累,没有大风天气,没有必要使用。

明明鱼儿已经上钩,为啥总是提竿无鱼呢


明明已经上钩了,怎么提起来就是没有鱼呢?相信很多使用抛竿的朋友多多少少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望着空空的鱼钩,失望是自然的,心中亦是困惑重重。是提竿手法不对?还是鱼儿太狡猾?还是

使用抛竿钓鱼很惬意,不但远投得心应手,而且与大物搏斗时亦是惊心动魄、酣畅淋漓,怎一个爽字了得。不过,很多钓友在使用抛竿时也遇到了一些甜蜜的烦恼,比如:明明鱼儿上钩了,当把钩组提上岸一看,却时常是空空如也。这不禁让钓友们伤透了脑筋。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大量的分析比较,积累了一些心得,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总体上看来,提竿无鱼一般是因为以下三种原因:

首要的原因是错失提竿良机。就这种情况,笔者仅以鲤鱼和鳜鱼来加以说明。鲤鱼就饵的时候,钓者一般会有两次提竿良机。一旦错失,鲤鱼就会吐钩逃走。究其原因,是鲤鱼天性使然。鲤鱼是比较狡猾的水中动物,它并不是见到食物就吞下,而是先小心翼翼试探、品尝,当它觉得食物确实可口且没有危险时才会放心地将其吞下。

当鲤鱼吞食完鱼饵、准备转身游走时,会牵动竿梢缓缓下压,甚至弯成弓形,此时便是首次提竿的最佳时机,或早或晚都会影响结果。假如第一次提竿时机因故错过了,这时最好就不要动竿了,否则会惊跑窝中之鱼。过一会儿,该鱼很有可能还会回来进行反复试探,直到确定无危险后才会再去吞食鱼饵。

这时反馈到竿梢上的情况就是竿梢的动作由轻微点动变成缓慢下弯,并且瞬间出现回弹。通常的情况是竿梢下弯时铃铛并不太响,有时甚至根本就不响,到了回弹时铃声反倒变得清脆起来。倘若正值鱼吐钩(竿梢回弹)之时去提竿,肯定落空。钓狡猾的鲤鱼如此,钓其他杂食性鱼类也大同小异。

鳜鱼就饵时传到竿梢上的信号非常有趣,也非常容易辨别。如果大家发现竿尖出现了小幅度划圈信号,这就表明是鳜鱼到了,但这时千万不要贸然提竿。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钓鳜鱼更是要谨记这句话。因钓鳜鱼的钓饵多为小鳑鲏、泥鳅、小鲫鱼或小青蛙等,这类活饵的个体重量均在30克~50克之间,体型也是有长有扁,鳜鱼吞食这类鲜活的小动物需要一个过程。

如果在鳜鱼刚把鱼饵吞入、但没有将鱼钩吞入的时候提竿,自然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当我们发现竿梢开始缓慢下弯,并且出现了大哈腰动作,接着又缓缓回弹,这正是鳜鱼在继续吞咽且正欲溜走的表现。此时仍不要贸然提竿,一般要等到鳜鱼经过两到三次吞食、从时间上来看差不多是10秒~15秒钟之后再提竿,这样的结果几乎是百发百中。换言之,垂钓者在用鲜活的钓饵挑战某种肉食性凶猛鱼类时,一定要给水下鱼儿足够的吞咽时间,如在钩饵尚未全部入口的情况就提竿,注定与大鱼无缘。

造成提竿无鱼的第二个原因是扬竿角度有误。起竿、扬竿的瞬间能否中鱼与高炮手的手法高低有直接关系。倘若提竿的角度产生了偏差,也会导致刚上钩的鱼脱钩逃逸。其中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角度把握得准确无误,中钩的几率就高,反之就有可能落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水是在不间断地运动着,只不过是看上去相对较平稳罢了。

在自然水域,根据水流速度的快慢,我们将其分成稳水、缓流、二流、急流等。如果将钩饵投于稳水或缓流,因水流较平稳,暗流又小,钩饵的落点往往就是钓点。但是投钩饵于流水就不一样了,因为这里的水流始终处于剧烈运动状态,有经验的高炮手经常把二流及缓流与二流的结合部作为抛钩的范围。

不过,当抛出的钓组落入几十米以外的水域时,钩组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会迅速向下游移动,离原来的落点越来越远,少则一二十米,多则三四十米。这时的抛竿和主线就形成了一个斜角。在这种情形之下,鱼若咬钩,应该如何提竿呢?笔者在各大钓场经常会看见这样一幕:鱼讯传来,某钓友一个箭步上去,管它什么角度不角度,直接哈腰抓竿、挺身后扬。

不过细心的人会发现,此时操竿者根本没理会虽然竿子是正对前方提起的,可长长的钓线早已随水流漂移到下游去了。这种不考虑角度的操竿方式,顶多只能挑起风线和一部分水线而已,大部分水线和钓组的移动却很小,但钓组这微小的移动足以让鱼儿受惊逃跑。其实以笔者的经验,不管钓线被水流冲出去多远、与抛竿形成多大的角度,起竿时的方向只要正对着钓线漂移的方向,就能带动钩组以迅猛之势刺中鱼儿,而不是把鱼儿吓跑了。

最后一个原因,是不可避免的各种偶然因素。其实细究起来,钓具的因素、钓饵的因素、钓组落点的因素、鱼儿自身的因素等等,都会影响上鱼的成功率,下面笔者将逐一说明。

先说钓具,咱们从铅坠开始。抛竿主线上滑动自如的通心铅坠在提竿收线的过程中,常常会被坚硬的石块或沟坎等障碍物撞得遍体鳞伤。最要命的情况就是铅坠被磕得变形了,堵死了通孔,这样的话铅坠将会牢牢锁定在紧挨钩组的主线末端,活坠就变成了不能移动的死坠,失去了沿线滑动、调节钩组重量的功能。

这时候,上钩之鱼是最难受的,岸上有人用力扯着,鱼儿唇上钢钩的旁边还拖着一颗百克左右的铅疙瘩。这样来回甩来甩去,极易造成鱼儿唇豁脱钩。倘若不及时更换,还会给以后的垂钓埋下隐患,不知要跑掉多少鱼呢!

再者就是鱼钩。鱼钩用久了,会失去原有的灵敏性,穿透力亦会大打折扣。在平时的垂钓中,大家可能会遇到这种奇怪的情况:上钩之鱼口腔内壁前沿带有明显划伤。我们细致观察发现,伤痕是血沟状的,这证明该鱼之前曾吃过钩,血沟无疑为钝钩所致。

有些新手一直被跑鱼困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很少检查鱼钩的情况,经常使用着那只早该下岗的钝钩。用钝钩钓鱼,跑鱼不可避免。另外,钩的型号与上钩之鱼的大小不成比例也是一条不容忽视的重要跑鱼因素,像小马拉大车这样的情况也是要不得的。

最后是子线。包括笔者本人在内的很多钓者,为了提高钓小鲫鱼的灵敏度和命中率,执意留短绑钩的子线(3厘米左右)。然而垂钓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活动,如果遇到大鲤鱼吃钩,短子线如何应付得了?众所周知,钓鲤鱼的子线长度不得小于10厘米。虽然鲤、鲫都是借助吸入式的呼吸运动来完成摄食的,但二者的个儿头相差太大了,因此它们吸食的力道也有很大的差别。

大鲤鱼在吸食散落的饵屑时,鱼口产生的强大气流会把钢钩吸起来。但因子线太短,鱼钩受到子线的制约,很难被吸进鱼嘴。这样就会造成鱼吞钩的深度不够,其最终结果还是难以命中。上面提到的三个小疏忽,看似出于偶然,其实并非偶然。早该换掉的坠、钩、线(子线)如果因为粗心和懒惰而没有及时更换,必然导致提竿无鱼的结局。

说完钓具,说说钓饵。大家知道,用面食主攻大型鱼类,面团(如葡萄钩)要调制得软硬适度,以能将面团(指甲大小的面蛋)钓饵揉搓到人耳垂般的软硬度为最佳。面饵过软挂不住钩,在水中泡一会儿便会溶化;面饵过硬更不行,有的钓友图省事,将面蛋搞得又干又硬,在水下浸泡几个小时都不溶化,如此坚固的钓饵即使被鱼吞进嘴里也难以中钩,提竿当然是十提九空。

还有嫩玉米粒钓饵,只适合钩门宽、钩深大的伊势尼型大号钩。若用小号钩,因钩门狭窄,一粒玉米就装满了,命中率极低。

此外,挑战肉食性鱼类运用的荤饵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常用的荤类钓饵多为长条形状,像整条的蚯蚓、蚂蟥、泥鳅、小虾等等。这类荤饵有一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附于钩上的荤饵只占去极少部分,多余的部分都远离钩尖之外。鱼类捕食猎物,第一口咬的不一定是挂钩的位置,而多是荤饵的头部或者尾部。

当荤饵的多余部分被鱼叼住后又甩又拽,竿梢上的铃铛就会立刻传来信息。可此时钓钩尚未进入口中,提竿必空无疑。因此,只有等到铃声突然大作或者连续响的时候,才表明鱼儿已经将钩子吞进口中,此时提竿方有把握。

很多老钓友都知道,水下环境的好与坏也会直接影响着上钩率,因此钩组落点因素对上鱼的影响也同样不可忽视。凡是老练的高炮手,都会把河床地形复杂的水域选作上佳钓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地形越复杂,聚集的鱼越多,而且这片水域往往还是卧虎藏龙之地,经常有大物出没。

不过正因为水下地形较复杂,提竿跑鱼也就在所难免了。这里边既有技术问题,也有运气问题。投钩准不准?能否将钩组抛到或者接近原来的点?这是抛投技术问题;钩组落点能不能避开了水下障碍物,为提竿擒鱼铺平了道路?这又是运气问题。

由此可以断定,水下隐藏的障碍物往往是造成跑鱼的罪魁祸首。假如钩组落点之下恰巧是沟坎、土埂、石头、石缝和倒木等杂物,提竿时更要小心谨慎,可别让煮熟的鸭子给飞了。

另外,在鱼儿摄食的过程中,其头颅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着的,这就造成鱼嘴与鱼饵的接触点也是不确定的。如果鱼儿将饵和钩同时吞下,鱼口恰好正对准高炮的方位(即鱼口与主线恰巧形成垂直状态),钓友们在这种情况下猛然起竿后扬,极有可能出现 滑膛现象即钓饵从鱼口中抽出,鱼儿逃之夭夭,钩线毫发无损。对于这样的跑鱼,我们就只能望竿兴叹了。

浮漂晃动提竿无鱼的3个原因


钓鱼人外出垂钓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浮漂有动静提竿没有鱼,这是困扰很多钓友的问题。可能许多钓友会说是不会看漂相的原因,但事实上看漂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总体上看来,提竿无鱼一般有以下3种原因导致。

1.错失提竿良机

鱼吃钩太狡猾都容易错失提竿时机,这种情况就拿鲤鱼来说,鲤鱼就饵的时候,钓鱼人一般会有两次提竿良机。一旦错失,鲤鱼就会吐钩逃走。究其原因,是鲤鱼天性使然。

鲤鱼是比较狡猾的水中动物,它并不是见到食物就吞下,而是先小心翼翼试探、品尝,当它觉得食物确实可口且没有危险时,才会放心地将其吞下。当鲤鱼吞食完鱼饵、准备转身游走时牵动鱼线,此时便是首次提竿的最佳时机,或早或晚都会影响结果。

假如第一次提竿时机错过了,这时最好就不要动竿了,否则会惊跑窝中之鱼。过一会儿,该鱼很有可能还会回来进行反复试探,直到确定无危险后才会再去吞食鱼饵。这时反馈到浮漂的信号是轻微点动然后缓慢下沉,最后回升,要在下沉两秒左右提竿,等到浮漂回升说明鲤鱼已经吐钩了,再提竿肯定落空。

2.扬竿角度有误

起竿、扬竿的瞬间能否中鱼与角度高低有直接关系。倘若提竿的角度产生了偏差,也会导致刚上钩的鱼脱钩。其中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角度把握得准确无误,中钩的几率就高,反之就有可能落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水是在不间断地运动着,只不过是看上去相对较平稳罢了。

在自然水域,根据水流速度的快慢,我们将其分成静水、缓流、急流等。如果将钩饵投于静水,因水流较平稳,钩饵的落点往往就是钓点。但是投钩饵于流水就不一样了,因为水流始终处于运动状态,钩饵落入钓点后,钩组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会向下游移动,离原来的落点越来越远,手竿本身线短些可能没那么明显,如果是抛竿移动个几十米很正常,这时的竿和主线就形成了一个斜角。

在这种情形之下,鱼若咬钩,应该如何提竿呢?钓友们可能经常会看见这样一幕:鱼讯传来,某钓友一个箭步上去,管它什么角度不角度,直接哈腰抓竿、挺身后扬。这种不考虑角度的操竿方式,顶多只能挑起风线和一部分水线而已,大部分水线和钓组的移动却很小,但钓组这微小的移动足以让鱼儿受惊逃跑。

正确的姿势是不管钓线被水流冲出去多远、与竿形成多大的角度,起竿时的方向只要正对着钓线漂移的方向,就能带动钩组以迅猛之势刺中鱼儿,而不是把鱼儿吓跑了。

3.钓具、钓饵都会影响上鱼的成功率

比如说鱼钩用久了,会失去原有的灵敏性,穿透力亦会大打折扣。垂钓前最好检查鱼钩的情况,如果经常使用着那只早该下岗的钝钩,那跑鱼不可避免。另外,钩的型号与上钩之鱼的大小不成比例也是重要的跑鱼因素。

然后是子线。很多钓鱼人为了提高钓小鱼的灵敏度和命中率,特意留短绑钩的子线,甚至只有3厘米左右。然而垂钓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活动,如果遇到大鱼吃钩短子线如何应付得了?众所周知,钓鲤鱼的子线长度不得小于10厘米。子线太短,鱼钩受到子线的制约,很难被吸进鱼嘴。这样就会造成鱼吞钩的深度不够,结果就是难以命中。

说完钓具,说说钓饵。首先钓饵太硬不行,比如用面饵过软挂不住钩,在水中泡一会儿便会溶化,于是有的钓友图省事,将面团搞得又干又硬,在水下浸泡几个小时都不溶化,如此坚固的钓饵即使被鱼吞进嘴里也难以中钩,提竿当然是十提九空。

还有用嫩玉米粒钓饵,只适合钩门宽、钩深大的伊势尼型大号钩。若用小号钩,因钩门狭窄,一粒玉米就装满了,命中率极低。此外像挂蚯蚓,鱼类捕食第一口咬的不一定是挂钩的位置,而蚯蚓的头部或者尾部,提竿必空无疑。

顿漂易中鱼,顶漂任它去?这1种顶漂,提竿也中鱼


所有的钓鱼人都知道,顿口漂相是中鱼的好漂相,一般遇到了都会提竿,也大多会中鱼,而顶漂漂相(也叫送漂)则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不少钓友遇到后会无视,其实呀,顶漂漂相有些也是好鱼口,提竿也会中鱼的,本期就来告诉大家哪些顶漂需要抓住。

一、持续缓慢顶漂不中鱼。

先说几种不中鱼的顶漂吧。顶漂和钝漂一样,有多种情况,比较常见的非中鱼顶漂漂相是缓慢顶漂。刚开始顶起来1目,而后又顶起1目、2目,这样的原因大多是钩上的鱼饵雾化得多了,钩上的重量越来越小了才会这样,这种不是鱼造成的假漂相当然提竿无鱼,我们所要做的只能是更换饵料。

二、突然快速上顶不中鱼。

和缓慢顶漂不同,如果是快速顶漂,几乎是上窜跳起,这种现象多是小鱼造成的,因为它们吃不到你较大的饵团,有些则会顶着饵团游动,因此就造成了这种漂相。这样的顶漂,大家也不用提,基本没鱼。

三、慢顶后回落不中鱼。

和持续慢顶漂类似的一种漂相,是慢慢顶上去一点点后,稍作停顿,然后又开始回落,这也是不能提竿的漂相,它多是因为鱼来到鱼钩附近后,造成了水压的变化,才使得浮漂上升那么一点儿,而后又由于水压变化就回落。

四、中速顶漂多中鱼。

最后这种顶漂漂相是中鱼漂相,大家要牢记。这种顶漂比第一种缓慢上升要快,能看出不是饵料雾化造成的,但比第二种快速上顶又慢,这多是鱼已经把饵吞入口中吃了死口后,向上游动造成的。此时,可以在内心默念一个目数,是顶起2目还是3目,到达后赶紧提竿,不要再等下顿口了,如果中鱼,那就记住这片水这种鱼的顶起目数,如不中,下次再试。

好,希望本文能帮到各位钓友,如您有不懂的不清楚的请及时留言发问,如您有不同意见或更好的技巧,也请尽情吐槽和指导。

“顿漂易中鱼,顶漂任它去”?这1种顶漂,提竿也中鱼


所有的钓鱼人都知道,顿口漂相是中鱼的好漂相,一般遇到了都会提竿,也大多会中鱼,而顶漂漂相(也叫送漂)则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不少钓友遇到后会无视,其实呀,顶漂漂相有些也是好鱼口,提竿也会中鱼的,本期就来告诉大家哪些顶漂需要抓住。

一、持续缓慢顶漂不中鱼。

先说几种不中鱼的顶漂吧。顶漂和钝漂一样,有多种情况,比较常见的非中鱼顶漂漂相是缓慢顶漂。刚开始顶起来1目,而后又顶起1目、2目,这样的原因大多是钩上的鱼饵雾化得多了,钩上的重量越来越小了才会这样,这种不是鱼造成的假漂相当然提竿无鱼,我们所要做的只能是更换饵料。

二、突然快速上顶不中鱼。

和缓慢顶漂不同,如果是快速顶漂,几乎是上窜跳起,这种现象多是小鱼造成的,因为它们吃不到你较大的饵团,有些则会顶着饵团游动,因此就造成了这种漂相。这样的顶漂,大家也不用提,基本没鱼。

三、慢顶后回落不中鱼。

和持续慢顶漂类似的一种漂相,是慢慢顶上去一点点后,稍作停顿,然后又开始回落,这也是不能提竿的漂相,它多是因为鱼来到鱼钩附近后,造成了水压的变化,才使得浮漂上升那么一点儿,而后又由于水压变化就回落。

四、中速顶漂多中鱼。

最后这种顶漂漂相是中鱼漂相,大家要牢记。这种顶漂比第一种缓慢上升要快,能看出不是饵料雾化造成的,但比第二种快速上顶又慢,这多是鱼已经把饵吞入口中吃了死口后,向上游动造成的。此时,可以在内心默念一个目数,是顶起2目还是3目,到达后赶紧提竿,不要再等下顿口了,如果中鱼,那就记住这片水这种鱼的顶起目数,如不中,下次再试。

好,希望本文能帮到各位钓友,如您有不懂的不清楚的请及时留言发问,如您有不同意见或更好的技巧,也请尽情吐槽和指导。

浮漂有信号却没有鱼上钩的根本原因


鱼漂晃动通常是鱼儿上钩的指向标,但很多钓手也遇到过鱼漂动了,但是一提竿什么都没有的情况。这并不是个例或者很少见的情况,大多数钓手应该是都遇到过的,有的人是提上来发现饵料已经被吃光了,有的连饵料都完好无损。那么这中有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一下我总结的几种情况吧。

第一个原因就是钓线粗大

在钓组当中,鱼线的粗线应该是和钓钩的大小相适宜的,除非选择一些比较特殊的钓法,或者目标鱼需要特殊的搭配之外,细线小钩,粗线大钩是最合适的搭配。如果是小钩配粗线就会因为重量的不平衡,而出现佯动,但是没有鱼上钩的情况。

第二个原因是饵料过大

钓组搭配应该切合一样,饵料的大小选择也是有区别的。大鱼大饵料,小鱼小饵料应该是常识。但是钓鱼是和鱼类搏斗的过程,一味的固守某个原则肯定不行的。水底的情况很多变,大鱼来后会有小鱼群,小鱼来后还会有大鱼游荡,打大鱼的窝同样会吸引来小鱼。大饵料在小鱼啄一下的时候,灵敏的浮漂同样会有反应,手一急扬竿肯定是要空军的。

第三个原因是碰到了非目标鱼

通常每种鱼都有喜欢的饵料,除了玉米粒,红薯等比较常见的多数鱼都喜欢的饵料外。很多人都喜欢购买商品饵之后,再加入自己独特的配方,专门为自己的目标鱼调配。但是水底下并不只有目标鱼的存在,非目标鱼有时候也会过来,它们有可能会因为不喜欢饵料的味道,所以只是碰了一下,或者咬了一口,就不再下嘴了。没有吃下去,碰到虽然浮漂也会有反应,但是提竿肯定不会有鱼啊。

第四个原因是风浪变动

这个并没有太多值得描述的,有风的天气里面,鱼线可能会随着风浪变动而产生一些活动。有些钓者就会把一些细微的活动错误的当做中鱼了,急于拉杆。其实风吹的漂动和真正的上钩还是有区别的,上钩时候的浮漂活动没有规律,可能是上下左右的活动,而风吹的情况下一般活动比较有规律,容易分辨。

第五个原因是浮漂太过灵敏

多出现在台钓的情况中,认为把浮漂调的越敏感,自己越能够提前了解情况,提竿才能够及时。这里面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越灵敏并不是最好的状态。稍微一碰鱼饵浮漂就动,明明钩子还没进嘴,你就看到浮漂晃动提竿了,肯定是要空军的。甚至对于一些大鱼来说,太过灵敏的浮漂可能会出现鱼才到鱼钩的近距离范围内,浮漂就晃动了,这怎么可能中鱼呢?可以尝试一些调四钓三,或者调三钓二等比较适中的灵敏度,看到信号再中鱼扬竿。

简单的给大家总结了五点,肯定还不能说把所有原因都介绍了,但是在程度上来说基本能够保证涵盖了可能性最大的几种情况。根据情况改善自己的习惯,祝大家都能够钓运昌盛。

中钩率低到想收竿?试试这3个制胜招式,简单易学


虽然钓鱼人不是很在乎最后的渔获,可却很在意作钓时的上鱼率,毕竟有的人就喜欢连竿狂拔的感觉。虽然我算不上是一位野钓高手,但只要碰到上钩率低,就会立马试用以下这三个简单易学的制胜招式,你还别说,每次用完之后,都会比之前好钓很多。

1、调整钓饵状态

在冷天钓鱼,饵料的味型固然重要,但据我了解,至少八成人都忽视了它的状态。因为它们都觉得,饵料雾化大说明状态好。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知,一款好饵料不仅要看雾化,同时为了有很好的上鱼率,钓饵比重大小也很关键。一般情况下,如果在气温低,杂鱼不是很闹的情况下,都会在饵料中添加轻质状态粉来降低比重,提高入口性。

2、合理选用鱼钩

虽然只要是鱼钩,都可以拿来钓鱼,但要在一次作钓过程中不跑鱼,而且还能提高中鱼率的话,就必须按照鱼的大小来决定用钩的大小,以及粗细。有时空钩率高,也很有可能是钩子过大引起的,由于鱼的个体较为小,而钩子相对过大,导致鱼吸不到嘴巴里面,从而导致中鱼率下降,当然不信的钓友也可试一试哦。

3、灵活调整浮漂

尽管台钓讲究的是灵敏,可并不代表什么时候都可以将浮漂调钓的很灵,所谓物极必反,调钓的很灵,两子线处于垂直状态,这时只要鱼轻碰鱼线它都会有漂相出现,虽然浮漂信号多,但反应出的鱼口却不是很真实,所以要想提高中钩率,最好还是根据鱼口来灵活调整浮漂。

精确的无钩调漂步骤方法,简单易学


近期,看了不少问帖都是关于怎样调漂。今天,就把我从李保安老师那学来的无钩调漂法和自己实战中一直运用的此法,给广大参军的新手们讲讲。希望对你们起到了解调漂过程和帮助提高的作用。调漂找底相当关键和重要,找不到真真的底以味着你钓不到鱼,关乎着你的乐趣与鱼获,影响到你钓鱼的心态和情绪。

一、无钩调漂步骤

1、重铅找底,露出水面1目。从铅坠到漂1目以下,那就是实际水深。找到了水底和水深。但重点是:需要前后、左右都找下,确定你钓点水底的那一块是平整的。那里有一点不平整,心中要记住。

2、调漂:把漂下拉一漂距离十10公分,开始剪铅(比如你想调6目)调漂。当然,要把竿尖到漂的鱼线(俗称:水线),全部压入水中来调漂。反复剪铅几次后,调好你要的6目。

3、挂双子线和钩,精确调漂。(要注意压水线来调),抛下去后变成了3目,就是说你用的钩重量是1目半1个(心中要记住钩的型号和重量)。继续精剪铅调漂,要细心慢剪铅。达到6目,完成调漂。

4、单钩挂一饵,抛入水中(压线),看一个饵压几目,如果是3目,那两个饵正好是你的调目6目。精找底:挂两颗比正常钓饵稍大点的饵抛入水中,漂下沉不见了。提上来把漂往上捊点,挂双大饵再抛,直到漂露出你要的钓目如2目或3目。调钓结束!可以开钓了。

提醒一下新钓手们,看似复杂的程序,其实,习惯后相当简单,熟能生巧。

二、关于几种情况的提醒

1、浮漂用纳米枣核的長脚長尾的15一17目(漂尾一格就是一目)就行。

2、秋冬季,调个5一7目钓个2一3目半就成。

3、遇到特殊情况如:塘底淤泥厚,可调高目钓低目如调个8一9目钓2一3目。饵料要轻点,怕陷入淤泥里。不然,只见鱼星不见口。

最后,希望此贴能帮到你们。

钓鱼正确提竿起鱼方法,不能让鱼给跑了


获取鱼,就是用竿把已上钩的鱼从水中钓起来。钩上已有鱼,提上岸就是了,还有什么诀窍吗?是,有诀窍。

因为起鱼时有两个目的:一是把钩上的鱼钩起来不让跑了;二是水中窝里的鱼不被惊吓逃走了。所以,有的人十分注意起鱼的方法。

提竿获取鱼可参考以下四种方法:

一、断定鱼的大小

当钓鱼人判断钩上有了鱼,在提竿的一刹那,就能从鱼的沉重度,判断出水中鱼的大小。

小鱼,自然好办,若是1千克以上的稍大的鱼,就应谨慎认真对待了。

判断鱼的大小仅仅在一二秒之间,这也是考验钓鱼人的经验是否丰富、反应是否灵敏的时候了。

二、起小鱼正确方法

小鱼,力量也小,可轻轻快速地将鱼提出水面,然后慢慢收竿。不给鱼在水中挣扎的机会。

收竿时不能将竿扬得很高,因为竿子的影子会映入水中。鱼出水后将鱼移开钓点,也就是把刚才的直竿变成斜竿收竿,避免水中的鱼发现鱼竿。

缺乏经验的人当知道钩上有了鱼时,就有忘乎所以的神情,不管大小使劲扬竿,甚至把竿子扬得几乎竖了起来,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水中的鱼早已被你吓跑了。

三、不要让鱼扑腾激水

稍大些的鱼都有挣扎力,钓鱼人就要控制鱼的挣扎力,尽量避免鱼在水中扑腾激得水花四溅,这样会把窝中的鱼吓跑。

有的钓友却十分欣赏鱼在水面扑腾的样子,感觉十分惬意,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有这样心里才乐滋滋的。其实应顾此及彼,不要顾此失彼。

正确的方法是将鱼从水中拉出窝外,离开窝子以后仍不让鱼露出水面,而是在水下将鱼往岸边拉。

若鱼在水中挣扎,也不能对着干,要因势利导,该放则放,该收则收,始终让线紧绷着,主动权始终在钓鱼人手中。

四、怎样对付鱼打桩

所谓鱼打桩,就是钓鱼人从浮漂上发现水中有鱼,中钩后提线时提不动,像是钩被水中障碍物挂住似的,这就是钓鱼人常说的鱼打桩。

打桩的鱼肯定是大鱼,对付打桩鱼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绷紧线不放松

当判断水中有大鱼而且中了钩后丝毫不游动时,垂钓者应保持镇定。

首先要绷紧钓线不放松,让竿呈弯弓状,不可松线失去人对鱼的控制力。这样经过数十秒或几分钟鱼会动的。

鱼开始中钩也会感到很奇怪,不知是什么怪物弄疼了嘴唇,当它慢慢觉到嘴唇上有异物时肯定会游动,其目的是想挣脱嘴唇上的异物。

当鱼开始游动以后,仍应控制鱼线,随鱼的游动而适当送线,但竿始终呈弯弓状,而不能让竿与线在一条直线上,也就是说,竿与线之间至少有100度的夹角,不可强拉硬拽,而是因势利导。

第二、刺激鱼动

鱼打桩后,若停了好长时间仍不见鱼,便应主动刺激鱼动:

一是拽竿提线,让钩刺激鱼唇,产生疼痛,让鱼动起来。

二是气温适当、水又不太深的情况下,可请钓友掌竿,自己下水赶鱼。

动作宜小,不要激烈,其目的是让鱼动起来。鱼只要动了,就一定迅猛窜游,这时就该遛鱼了。

遛鱼,可按16字遛鱼法进行,即鱼窜我控,鱼疲我拉,鱼静我动,鱼翻我抄。把遛鱼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遛鱼人手中。

如果是钓住了很大的鱼,用手竿怎么也不能把鱼遛到近岸边,也就是说,鱼的拉力超过了竿子、钓线的承受力。

如果再死拉硬拽,肯定是断竿、断线跑鱼。这时该怎么办呢?

若不是在水库大水面钓,而是在水面较小的池塘里钓,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鱼竿也丢到水中,让鱼拉着鱼竿游。

鱼竿是空心的,很长,不会沉到水底,鱼带着竿子游,由于竿子又有一定的重量,很能消耗鱼的体力,待鱼游得精疲力竭时,再想法从水中拉起竿子。

这时,就可以把鱼拉到近岸处,然后抄鱼上岸。通常情况下,在20分钟以内就可以把鱼的体力消耗殆尽。

图解绑双钩技巧,简单易学


好多新手钓鱼人不会绑钩,更加别说绑双钩了,刚刚学习的时候,钩柄上的线头会打转,下面给大家图解绑双钩的技巧,简单易学。

诀窍就是缠第一圈的时候缠紧,第二圈紧挨着第一圈,不留空隙缠过去就不怎么会打转。钓友们慢慢来,多操练操练就好了,如果一直在渔具店买现成的,不自己动手试试,一直都不会。

上面图片是绑单钩的方法,可以先练习一下,然后再绑双钩,新手先绑大钩,慢慢的再练习小钩,绑钩前要把子线准备你想要的长度,然后开始绑,线头最好放在钩内。

绑钩的时候,记住要弄紧,不要最后线绕的可以了,再收紧,要每缠绕一圈就弄紧,两个钩绑好后,再确定钩距,最后打结。

之前的文章有说钓什么鱼,线大致留多长和两个钩的距离留多少比较好,不明白的再问我。我刚开始学习绑钩的时候,也只是可以勉强使用,慢慢的绑多了,附近的朋友或钓友也常常叫我给他们绑。现在绑出来的钩,比刚刚学习的时候,漂亮了太多。

垂钓者提竿起鱼前快速消耗鱼体力的方法


近几年来,人们对垂钓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垂钓的技术也越趋成熟,各种各样的垂钓方法、垂钓技巧到处都有。其中,近来很流行的一个垂钓过程中的做法就是垂钓者会在提竿起鱼之前进行遛大鱼呛水,遛大鱼呛水的主要目的是快速消耗掉大鱼的体力,从而方便起鱼和卸鱼。

那么如何才能快速消耗掉大鱼的体力,节省遛大鱼呛水的时间呢,有资深的垂钓者给出了自己的经验。小编总结如下:

通常情况下,大鱼在咬钩之后的第一个动作是向深水处猛烈挣扎,而在大鱼猛烈挣扎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钓线切水的嘶鸣声音,在鱼的认知里,深水是安全的,因此,当鱼受到了惊吓或者是伤害的时候,鱼的本能反应就是想要回深水区。因此,在这个时候,垂钓者需要使出全身的解数和力气去控制鱼,这个时候自然离呛水这一做法还很远,因此,此时的鱼惊慌失措,会使出所有的力气向深水区逃跑,不适合遛鱼呛水。通常情况下,这个时候,垂钓者也看不到鱼的影子,等鱼的体力逐渐被消耗掉的时候,鱼就会渐渐的浮上来,不得不出现在水面上,不过,这个时候,鱼在水面的时间也只是一瞬间,因此,此时也不是适合呛水的时机。

呛水的时机一般是等鱼被遛到能够在鱼竿的牵引之下在上层水域停留之时。虽然说给鱼呛水是为了消耗鱼的体力,但是在呛水之前,鱼的体力就被消耗掉了大量,而此时鱼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这个时候,垂钓者再进行呛水,因为呛水的时候,垂钓者的提拉动作对于鱼而言,无疑又是另一种刺激,这个时候,鱼会拼命的挣扎,从而加速了鱼消耗体能的时间。

其实,有垂钓者对于遛大鱼呛水有一种误解。鱼本身就生活在水里,自然不可能被水呛到,所谓的呛水,其实指的是垂钓者利用提拉等动作刺激大鱼的逃生本能,但是却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因此,让鱼的体力只有加速消耗,而无法恢复。不过,垂钓者在呛水的时候,需要注意鱼中钩的部位在经过鱼激烈的挣扎之后是否依然牢固,当中钩的部位已经出现撕出的口子时,应该不要再呛水,否则的话,鱼可能在求生的本能下最终脱钩。总而言之,遛大鱼呛水,这个呛水的做法还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进行的。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频繁提竿却没鱼?教你3种简单易学方法,鱼再滑也上钩》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抄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