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天不好钓鱼。

吃野生鱼有没有危险?

我一直爱吃鱼,也喜欢钓鱼,可是一直有一个疑惑,我们平时在市场买到的猪肉、牛肉等一般是经过检疫的,但水产类好像没有听说检疫一说,那么它们会带有一些对人有害的寄生虫、病毒之类的吗?还有,如果是我们去自然水域钓来的鱼,那是更没有人为大家做检疫了,还能不能吃?常见的淡水鱼类到底有没有危险?

钓上来的鱼有股“柴油味”

目前各地区有许多被污染的水域,例如前些年我经常到东莞的水濂山水库钓鱼,我喜欢的钓点在荷池区,荷池区岸边的田埂高度适中,后面是宽阔的大堤,喜欢时可以直接将钓到的鱼往身后甩,让朋友去捡鱼;前面十米开外是一大片荷花,即使有风也总是水面平静,垂钓时可谓心旷神怡。可惜的是在那里钓到的鱼大多有一点汽油柴油味,附近有时有船经过。曾经钓到一条5斤多的鲤鱼、一条2斤多的塘虱,养了两个星期之后吃的时候还是有一点汽油柴油味。

虽然我钓鱼纯粹是为了享受过程,但家人喜欢享受战果。变味的战利品总让我感觉不爽!

“柴油味”到底是什么?

钓上来的鱼有股“柴油味”这是很多钓友都有过的遭遇,那这到底是什么东西造成的?

查阅了很多资料,也没有哪位专家有明确的说明。在我看来有柴油味的鱼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是汽油、柴油这些燃料油污染了水体。而是苯系物污染,并进入鱼体富集造成的。人吃后同样会在人体富集,达到一定量后,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其中,苯酚是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晶体,但有毒、有腐蚀性,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液。石油化工废水及钢铁、机械等工业废水中,常含有石油烃类及其化合物,如汽油、煤油、柴油等。这些污染物排入河湖池塘,都容易使水体含有苯酚。而苯酚在水体中挥发很慢,生长在这类水体里的水生物,就会带有柴油味了。

其实有柴油味或者其他异味的鱼,最好不要吃,这也是大自然给我们发出的警报,水体污染,当我们真的没有干净的水之时,我们也只好吃“柴油味”的鱼,或者带“柴油味”的粮食。

如何分辨被污染的鱼?

垂钓多年,根据我的体会和观察,总结出一些观察污染的体会,在此提出浅见,仅为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受到污染的鱼,比常见的同类鱼,身型有不同的变化。最常见的是头大身小,或脊梁弯曲(被电过的鱼也有此现象),鱼鳞带有暗红颜色,没光泽。污染严重的鱼,在杀鱼的时候,就可以闻到一股柴油味或下水沟的气味,更不用说下锅,有如此气味的鱼,是不能食用的,应该丢弃。

有时候不能直接通过鱼来识别,可以借助其生活的水质。

无污染:水质透明,能见度极好,水草长势很好,此水域多为河流上游的水库和水源保护地,鱼种丰富。

污染:水质颜色变深,变黑或变灰,能见度稍差,水中有鱼虫,水中水草长势不好,只有黑鱼、鲶鱼等适应力强的鱼勉强生存。

重度污染:水质五颜六色,水中无水草存活,无鱼可钓。

当然除了这些看得见的污染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污染,比如塑化剂污染水源,在鱼体内的存留,又比如各类激素、抗生素的残留问题。这些都已经接近我们的生活了,大家真的要注意环保,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编辑推荐

有口不上鱼是为什么?三个破解招式来帮你


所谓十提九空,其实就是暗指有口总钓不上鱼,但无论怎么讲,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也就那么几个,不过之前,本人也在发愁想办法解决,不过碰巧在网上遇到以下这3个破解招式,你还别说,试用后,一根竿都够你忙,效果确实好到没话说!当然如果你不信,也可试试看哦。

野钓

1、饵料状态没调整好

众所周知,一款好饵料不仅味型要对,同时状态也要比较好,因为饵料的味决定了鱼咬不咬钩,而状态却决定了上鱼率。就以夏钓鲫鱼为例,由于此时气温高,小杂鱼的活性又比较强,所以即便饵料味型对路,如果饵料过度雾化的话,也可能会招来大批鲢鳙或小白条,小麦穗等杂鱼。

而这时漂相就会显得很杂乱,势必会造成有口总钓不上鱼的情况,当然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将饵料划散,然后通过打揉来控制它的雾化,当然有口不中鱼,也还与饵料大小,硬度有关。

饵料选择

2、浮漂调钓过于灵敏

所谓“十次扬竿,九次空”,其实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浮漂调钓,因为有些新手总觉得,像钓鲫鱼这种小型鱼,浮漂调钓以及线组搭配都要很灵敏。虽然有时钓灵会比钓钝好,可如果钓的太灵,调钓目数相差太远,肯定会造成有口钓不上鱼的局面。

所以再次提醒,台钓玩的不是灵敏度,而是最终的上鱼率。当然如果遇到有口不中鱼时,可以上推浮漂钓钝一些,这样两子线在水底处于弯曲或躺底状态,出来的漂相也会相对真实一些。

剪铅调漂

3、鱼钩选择过于偏大

当然有口钓不上鱼,也很有可能是鱼钩或上钩后的饵料过大,虽然小钩确实可以钓上大鱼,可如果要想利用大钩来钓小鱼,难度也就相应的变大了。因为鱼钩选用的过大,相应的饵料也会用大,而窝中的鱼体都比较小,所以鱼吃饵也就不容易轻松入口。

所以要想提高上鱼率,并且不跑鱼的话,最好还是要根据所钓目标鱼的特别,以及个体大小来灵活用钩用饵。

野生大鲫鱼

综上所讲述的正是:在户外野钓的过程中,有口总是钓不上鱼的3大原因以及破解招数,当然如果你对此有不同的观点,或者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也还请多多指教。

鱼为什么对气泡和声音有趋向性?


地球生物经历了五次大灭绝,其中与鱼类相关的是最后两次,目前我们见到的鱼类都是大灭绝之后的幸存者。在这种严酷的条件下鱼类是怎样生存的呢?这不仅是解开生物之谜,也对世界核战争之后人类如何延续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可以逐渐找出鱼类在氧气缺乏,阴暗水底存活下来的原因。

一、鱼的习性

第一是味觉,鱼类拥有发达的嗅觉神经,可以闻到远处新鲜血液的味道,拥有这种能力的鱼才能在大灭绝中及时赶到食物周围,攫取营养。

第二是触觉,海水缺氧,水底海藻光合作用减弱,偶尔产生的气泡与水体产生的摩擦带来的声音,标明此地水质有氧气,拥有对气泡和声音感知能力的鱼才能追逐到气泡的源地,成为存活的有力条件。

当然了,鱼类还存在视觉、味觉、记忆力等,但是在严酷条件下的,这些能力并非鱼类独有的,所以不能真正作为鱼类生存下来的主要原因。

因为具备了对味觉和触觉的特殊敏感性,鱼类在记忆中一直保持对气泡和气泡形成的声音敏感,并记录在基因中。经过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有些海水成为陆地,有些陆地沉降为海水,鱼类不断适应环境,出现了淡水鱼和海水鱼,但是鱼类的基本生存功能没有变化,依然保存,并指导我们现代垂钓技术的发展。

二、鱼为什么对气泡和声音有趋向性?

有很多钓鱼的朋友打窝后看到鱼星过来,认为是诱鱼剂在起作用,实际上,鱼类对诱食剂趋向性是非常复杂的,不仅仅是窝料产生的诱食剂、小药、氨基酸气味那么简单。目前已知的鱼类并不具备较高的智商,很难依靠气味浓度的高低,判断出诱食剂气味的准确方向。

有一种看法,认为是多维因素起作用的。笔者同意这种看法。

有经验的钓鱼者都能尽快把鱼聚集到钓点,依靠的无非是腥味剂、氨基酸、香味剂、小药、中药、化学药等物质,那么,远方的鱼为什么能聚集过来?

笔者认为,气泡和声音是聚鱼的重要原因。

各种气味的诱食剂入水后,总有随机的一群小鱼,或少数大鱼来吞服,因为吞服的动作产生了声音和气泡,声音和气泡在水下快速传播,造成了附近或者远处的鱼赶了过来,达到聚鱼效果。有喂养过锦鲤的人士可以证明本结论。

鱼类趋向气泡和声音最重要的原因是经过数亿年鱼类进化过程中,对食物和气泡声音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记忆,已经铭刻于基因中,不会被磨灭。

鱼为什么对气泡的记忆这么深刻呢?主要原因如下:

有气泡的地方更多是水草产生光合作用较多,鱼虾活跃的地方。

水下有腐食性食物的地方,产生气泡量较大。

地球表层含硫量高的地方,产生气泡量较大。

氨基酸丰富、动植物蛋白多样的地方,容易产生气泡。

鱼类争食的地方必然产生气泡。

鱼类聚集、追逐的地方产生大量气泡。

因为鱼终生生活于水中,可能食物有变换,但是气泡是永远不会改变,跟随鱼的一生,因此,鱼对气泡的感情非常深厚。

声音对鱼类的吸引力与气泡同样重要,也是亿万年的经验积累的结果。比如钓海鱼者利用鱼趋向声音这一条件反射,钓鱼之前使用鱼竿大力拍打海面,达到聚集鱼群的效果,非常有效。也有钓鱼的朋友开快艇到海面钓鱼,也是利用快艇与水面的摩擦产生的声音诱鱼。在国外的路亚钓鱼中,最先进的路亚饵是内部空间带有震动的小球,路亚小球震动的声音是吸引鱼觅食的必要条件。

所以,钓鱼爱好者在饵料和窝料上不断研究的同时,要利用好气泡和声音诱鱼,也许可以成为鱼获丰收的重要技巧。

为什么对钓鱼人有偏见


不务正业,玩物丧志——是不喜欢钓鱼的人对“钓鱼人”的普遍偏见。仔细想想,很有道理。

为什么对钓鱼人有偏见

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生存,首先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在事业上有一番成就,在钱途和仕途上有所收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尊重,这需要时间。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大好时光浪费在钓鱼上,除了自己能得到放松、获得乐趣外,对社会发展也没什么好处——如果大家都这样,还不回到原始社会了?所以,现代社会中的普通百姓对钓鱼不太热衷,甚至瞧不起“钓鱼人”(我们这里就是这样的),有其功利和现实的一面,无可厚非。

主要针对哪一类钓鱼人群

通过这些年对身边钓友的观察,也很大程度上佐证了这种观点,比如痴迷钓鱼的人大致分为这三类:

第一类是他们经过一番奋斗现在拥有自己事业、有相当经济基础,闲暇时开着高级越野车,带着女友,呼朋唤友一起到百里外租船出海钓,每次费用多达数千元,他们钓得开心、钓得舒心、或者是一种真正享受。

第二类是目前拥有一份相当好的工作,收入稳定,但是得过且过,闲暇时,不是混迹在各个钓鱼群,就是拿着手机看钓鱼视频或者直播。整天研究钓鱼而不是工作,自然会失去事业上的发展机会,这样迟早都会沦为第三类。

第三类多数是失意之人家境恶劣,是在现今激烈的经济大潮中被淘汰下来,下岗失业而闲赋在家中、这些苦闷的心情再加上钓隐难耐整天没日没夜的垂钓作为麻醉自己,把眼前的困难搁到一边以逃避现实,从始便一蹶不振。

钓鱼运动本身只是一项普通的运动。但结合到具体钓鱼人身上,就存在高雅和低俗之分。对此,不同意也不行,这就是现实,第一类钓友他们是成功人士,地位尊贵,衣食无忧,他的钓鱼,在人们眼里,是在享受生活,甚至可以成为美谈,令人羡慕。第二类,第三类钓友,事业无成,经济困难,那他的钓鱼,会被认为是生活颓废、无所事事,不求上进,被人瞧不起。而现在的现实恰恰是,后两类钓鱼人比前一类多得多。我们这里许多人没工作、没事干时经常钓鱼,找到了工作,便再也不见人影。似我等工作安定又真正喜欢钓鱼的人夹在其中,难免会被人误解。

面对偏见该怎么办

一般认为钓鱼人不务正业的,都是钓鱼人的亲朋好友,正验证了那句话:不是爱你,谁愿意说你。父母、长辈们对钓鱼人(一般年纪较轻)有较高的期盼和要求,毕竟钓鱼不能当饭吃,也没什么“前途”。另外就是钓鱼人的老婆们“ 钓鱼要有节制 不能影响工作”, “老婆叫我和鱼过”, “你应该搬张床到塘边上去,要不你在找一个有鱼塘的女人去”。这样的话想必每个成家的钓鱼人都有听过。因此,钓友要多理解才是。还是应“先立业,再钓鱼”。如果能做到工作、赚钱、钓鱼三不误,那就最好了。过于沉迷于钓鱼,也是“玩物丧志”,确有不务正业之嫌。说到底,如果收入低,连增添些渔具都要反复掂量,这钓鱼的爱好,恐也难以持久。

钓鱼既然是一项高雅的体育活动,他就必然要有很多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些条件而奢谈休闲,试问,能休闲起来吗?我反对年轻人沉迷于钓鱼而无所作为。上班——拼命的工作,休息——尽情的垂钓。当然,钓鱼也可以是一种职业,如果你愿意,说不一定还很不错。

初冬为什么窝点有鱼不咬钩?野钓窝点有鱼不吃饵原因


立冬以后,气温不断的下降,对于钓鱼爱好者来说,不怕炎炎烈日,也不怕风雪寒冬,就怕有鱼不吃饵。现在正值冬季初期,很多地区的气温都不太寒冷,这也是钓友今年最好的钓鱼时期,好多钓友最近都经历了窝点有鱼,鱼儿却不咬钩的情况,这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呢?

冬季钓鱼多以钓鲫鱼为主,尤其是自然水域,鲫鱼是最常见耐低温的鱼类,鲫鱼常年觅食吃饵,随着立冬后降温,钓友们野钓当然首选钓鲫鱼。而自然水域的鱼情和水情都比较复杂,通常不同地区不同鱼情,最近野钓发现窝点明明有鲫鱼的鱼星,鲫鱼就是不吃饵或者钓一条就没有口的情况,很多钓友都有这样的疑惑。

1.水温骤变

冬初的天气变化大,气温的变化影响着水温变化,水温的变化太大会降低鲫鱼的觅食欲望,这就不难解释初冬野钓鲫鱼不开口的情况。很多钓友都知道:北风呼呼一夜知冬冷,这足以证明冬季的气温变化快,钓友一般都知道冬季骤然降温,鲫鱼不太会觅食,鱼口会变差,通常会选择暖和的深水区或者草洞水域作钓,气温的突然下降,水温也会随之变低,而深水区和草洞等水域,水温变化较慢,但也会对窝点鲫鱼的食欲有所影响,就会出现窝点有鱼不咬钩的情况。

立冬后的天气并没有太过寒冷,天气的变化幅度大,不仅有寒风一夜降温,也会出现大晴天的太阳,这往往是很多钓友最容易忽略的天气因素。初入冬季,很多地区的温度还维持在15度左右,当太阳出来时,大型的自然水域水皮的水温升高很快,导致浅水区的水温变化大,而深水区就出现水面温度高,水底温度反而低,这也导致鲫鱼的食欲不佳,也同样会出现窝点有鲫鱼的鱼星,鲫鱼照样不吃饵或者鱼口较少的情况。

对于冬季骤然升温,大型的自然水域水表面的水温较高,而水底的水温反而低,鲫鱼会出现上浮觅食,或者到浅水区觅食,而一些比较深的水库,鲫鱼会出现溜边的情况,这时钓友不要一味钓深钓远,尽量不要守钓深水区,而是温度高时作钓浅水区,温度下降时作钓深水区,不然很难有好的收获!

2.因水质用饵

冬季自然水域作钓,钓友们都喜欢用虫饵作钓,尤其是红虫和蚯蚓是冬钓首选,钓友们普遍认为红虫是冬钓鲫鱼最好饵料,其实这也不是绝对的!我也经常遇到冬季用红虫,蚯蚓鱼口少,而换成商品饵料却有不错而鱼口,这与气温和水质有关系,并非冬用虫饵野钓,鲫鱼就的鱼口就好,也会出现窝点有鱼,鱼却不吃饵的情况。

我国南北方的冬季气温差异很大,最近南方气温有二十几度穿短袖,而北方的气温才几度,有些地方都开始下雪,当然不同的地区性气温野钓用饵也有所不同,天冷大多数用虫饵野钓鲫鱼效果好。而南方地区的气温高,用饵就不一定是虫饵好用,那就要根据水质来选择饵料,不然就出现你用红虫,蚯蚓冬钓,窝点有鱼也不要咬钩的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人工的破坏和化工业的污染,导致自然水域的水质越来越差,很多水域都出现水草疯长,水不再清澈,鱼资源也越来越少,很多自然水域的鱼相对少,而且有些水域的水比较肥,水域中有大量的营养和食物,水中的含氧量不高,由于立冬后的水温并没有太低,鱼儿的活性不高,像这样的油腻的水域,浓腥的虫饵很难激起鲫鱼的食欲,也会出现窝点鱼星四起,作钓时鲫鱼就是不吃饵的情况,这时我们应该学会清淡的饵料,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初冬时节的天气多变,导致水温不稳定,自然水域中作钓,窝点明明有鱼星,鱼儿却不咬钩的原因有很多种。不同的地区水域,水温和水质都有所不同,用饵要灵活,切记不要盲目使用虫饵,毕竟还没有到寒冬腊月,钓无定律,不同的鱼情要随机应变!

为什么提前打好窝子 窝里有鱼却钓不上钩


鱼儿上钩,对于垂钓者来说总是充满了吸引力,但是,大家肯定遇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提前打好窝,进行钓鱼前也能看到窝里面有很多水泡,但是当饵料扔下去之后,等了很久,鱼儿就是不上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鱼儿喜欢诱饵,但不喜欢钓饵

鱼和人是一样的,只有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才会凑过来吃,自己不要吃得,不好吃的,就是再好的食物,也不会去碰它。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条件往往是因为在做窝投放的诱饵时比较随便,只是为了吸引鱼儿过来,当进行垂钓时,为了能够提高上钩率,在钩饵上费了很多心思,最后导致钩饵和打窝时诱饵在气味方面产生差距,导致寻味而来的鱼儿不领情,它喜欢的是打窝时的饵料的味道,并不是你进行垂钓时钩饵的味道,从而鱼儿不去咬钩。所以,在你钓鱼时,一定要记住,用来钓鱼的钓饵与打窝时用的诱饵味道一定要统一。你可能会挑好的吃,但是鱼儿支持对口的。

2、窝里有鱼,但都是小杂鱼

这种情况也很常见,虽然打好窝之后看到窝里有很多水泡,但是很有可能是小杂鱼在其中乱窜乱跑,导致气泡不断,实际上窝里并没有什么大鱼。你看到水泡多只是一个假象,仅仅是因为小杂鱼多,闹窝而引起的。这种情况,对于经验丰富的高手来说,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至于一些新手,只能在实践中多积累一点经验了。

3、进窝的鱼并非是要钓的鱼

不同种类的鱼对食物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鲤鱼喜欢香甜口味的,鲶鱼爱吃肉,鲢鳙喜欢吃酸臭,草鱼鳊鱼爱吃草。钓鱼和治病一样,要对症下药。你要掉鲤鱼、鲫鱼,就投香甜型的诱饵,可以用酒泡上小米、颗粒饲料或者碎豆饼打窝,这些东西在投入水中后,会沉到河底,撒发出来的香气会引来鲤鱼和鲫鱼在水底觅食,从而留住它们。一样,如果你想钓鲶鱼,就用动物内脏,小泥鳅作为诱饵,应为鲶鱼是肉食性鱼类,如果用草打窝,那引来的只能是食草性的草鱼和鳊鱼了。所以说,打窝一定要投鱼所好,这样才能引来你想要的鱼。

4、其他因素

水的温度,阳光,水中的含氧量都是影响鱼儿咬钩的关键。水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水中的氧气含量不足,都会影响到鱼儿的食欲,使它们对鱼饵没有兴趣,从而降低了咬钩率。不咬钩还有可能是因为鱼儿根本就不饿,可以采取一些逗鱼措施,提起鱼儿对钓饵的兴趣,使其咬钩。

归根结底,还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分析鱼儿不咬钩的原因,再想出有效地应对方法来促使鱼儿咬钩。

钓鱼有什么乐趣?你为什么喜欢钓鱼?


钓鱼到底有什么乐趣能让你如痴如醉,你为什么这么喜欢钓鱼?我想说说我的想法,不知道会不会触动到你呢。

1、在钓鱼过程中认识、收获了一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遇到各种各样的钓友,不断的交流,约钓,比赛,交流等,学到更多的钓鱼知识。

2、感受自然,感受自己身边美丽的风景

伴着初升的太阳,驱车穿过一道又一道安静的道路,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水库边,或者夕阳西下,独钓溪头,有或者独钓寒江雪,在平静的水面上漂浮着淡淡的雾气,一眼望去,仿佛仙境,这时,耳畔传来阵阵鸟鸣,抬头望去,一束灿烂的阳光映入眼帘,照在青翠的草地上,冰冷的绿色顿时多了一份温暖。风儿仙子从水面上徐徐吹来,深吸一口气,浑身的疲惫烦恼顿时消散。

3、对器材、工具的选择、收集、完备、升级、使用、精通,充满成就感

对于各跟着鱼竿的了解,各种鱼竿的收集与使用,各种鱼线的选择,各种鱼钩的绑发等等,由刚开始的不会,慢慢的精通,从而得到心灵的满足

4、鱼咬钩后提竿收线的那一刹那,以及溜鱼的快感。

抛竿入水,静静地凝视着浮漂,看似平静的湖面水底确是暗潮汹涌,不知何时,浮漂轻轻下降了一目,可再精明的鱼儿也逃不过钓友鹰一般的眼睛,竿尖迅速一扬,只见鱼竿弯出美丽的弧度,一会功夫,鱼儿束手就擒。刚刚激荡的湖面恢复了平静,大鱼已在护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多么的美妙!

5、最后就是获得大丰收或者钓到大鱼后那种无以名状的满足感。

当钓者双手吃力地捧着这条巨物时,心中的幸福感通过灿烂的笑容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这次,是人战胜了鱼,这是多么令人赞叹的事情啊!因为,每个钓者心中都有一个大鱼梦。在实现这一梦的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太多的时间、汗水、金钱,也曾失落过,也曾懊悔过,但从不曾放弃过,因为,钓鱼磨砺了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懂得人生就像钓鱼一样,要学会坚守,敢于付出,笑看得失。

你为什么要钓鱼?有什么理由不钓鱼?


掐手一算,还记得自己钓了多少年吗?还记得自己当初是如何迷上钓鱼的吗?还记得第一支鱼竿长啥样吗?还记得那些年我们用的饵料吗?

小编写着写着,满满的都是回忆!好吧我们喜欢钓鱼、痴迷钓鱼,总结起来也有那么几点:

一、钓鱼可以远离尘世的烦恼

人生在世,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不可避免会有许多的烦恼和郁闷,要规避、消解这些烦恼和郁闷是人的本能。因为人是追求快乐的。唯有钓鱼,可以将身心完全放松,于是,各类不同脾气的人们,根据各自不同的重要任务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规避方式,而我们自然就选择了钓鱼,并且乐此不疲、终生不悔。

还有一部分人是腻烦了与人打交道时的尔虞我诈,干脆就扛着竿子告别人群、远离尘嚣,在水边寻得一片清净,呼吸着新鲜的自然空气,手拿一竿一线挥舞于天地间,那份休闲、那份洒脱、那份豪迈、那份不羁,终于使得身心放松。

二、钓鱼可以唤醒和消解自己的挑战欲望

人,尤其是男人,心里总是在压抑着一种挑战的欲望。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得不到有效的释放,自然就要寻找另外的途径去消解这种冲动。表面看起来钓鱼是一种很优雅和温和的活动,其实当中也蕴涵着钓鱼人充满野性的挑战心理。除了那些醉心于竞技钓鲫的专业人士们,好多的钓鱼人不都是在期待着大物的光临吗?降伏 大物也就成了钓鱼人永远的梦想。当光临的大物被降伏以后,那种自豪和满足是无法言表的,于是,你便开始期待着下一次的搏斗;当光临的大物在升腾起复仇和重新较量的欲望,于是,你在好长的一段时间内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一次次地到鱼塘边守株待兔,期待着它再一次光临。

三、钓鱼可以享受到自己的成就感

社会的残酷竞争,不可能让每一个人以成功的喜悦满足自己的成就感。特别是那些在工作和家庭中都不受待见的人们,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创造出什么成就感。如果你去钓鱼,一条不大的鱼儿,就会让你高兴地手舞足蹈、欣喜若狂,成就感油然而生!当然,钓鱼人当中不乏成功人士,但又有谁会拒绝更有多的成就感呢?

四、钓鱼有益于身心健康

钓鱼活动比任何运动都更有益于身心健康,试想一下,背着一个竿袋,一个钓箱,一袋鱼饵,少说也有二三十公斤吧!攀登于凹凸不平的悬崖峭壁间,少点体力行吗?当你设定钓组,投入钓组,引诱鱼儿上钩的时候,少份专注能行吗?

五、钓鱼可以探索未如期待未来

人们总是对求知的事物充满兴趣、充满向往。钓鱼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求知的过程:水下有没有鱼你不知道;有多少鱼你不知道;有多大的鱼你不知道;是什么鱼你同样也不知道。这一切都会在你耐心的期待中明了结果。一条鲫鱼上来了,你期待着下一条鲤鱼,一条小的上来了,你期待着下一条大的;整个钓鱼的过程,你会经历高兴、惊喜、郁闷、诧异、失败、胜利、满足、遗憾、愤怒、悲伤、等等各种感受,而这些感受,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生!

六、钓鱼让夫妻间和睦共处夫妻间和睦共处

因为醉心于钓鱼,彻底 杜绝了灯红酒绿,一掷千金,只要跟老婆讲一声去钓鱼,她已经放了100个心,知道是去钓鱼就只有钓鱼,没有其他什么不轨行为,就因为自己有时间就去钓鱼,很多时候都没有时间陪家人,所以不去钓鱼的日子多半是陪着家人的,这样一来就乐融融了。

七、你又有什么理由不去钓鱼呢?

当然也有不少钓友或朋友,在说钓鱼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在家睡觉呢,我想或许你有许多不去钓鱼的理由,但你真的没办法吗?

▼有人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钓鱼。
无臂少年洋洋:人家可没耽误钓鱼,同时钓鱼给他的生活还带来了更多色彩!
▼你不是觉得钓鱼没意思,不喜欢钓鱼?
喵星人:没意思吗?它们都不知道自己钓上来的是啥!
▼你不是觉得钓鱼是老年人游戏,自己太年轻?
三岁孩子 :还穿着开裆裤呢,你看别人这拉力!
▼有人说工作太忙了,没时间去钓鱼啊!
总统钓鱼 :难道你比他们还忙?
▼有人说钓鱼太辛苦,太累!
唱歌、拍戏、演电影:难道你比他们还累?
▼有人说 外面太冷了,钓鱼太遭罪!
饥寒交迫:想说,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有人说最近身体不舒服,不能去钓鱼。
打着点滴也钓鱼这叫轻伤不下火线!
▼你不是不想钓鱼,是没钱钓鱼?
野钓不花钱、不花钱、不花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最后想说:

钓鱼你需要的不是借口,是体验!

钓鱼钓的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享受!

钓鱼来吧,钓鱼人在等着你,哪怕天气再冷,我依然在原地!diaoyur.com

鱼为什么不咬钩,八大原因来揭秘


钓鱼人最痛苦的莫过于:别人中鱼不断,自己却无鱼问津,鱼不咬钩,会影响心情,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这其中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有八大主要原因:1、严重缺氧;2、气候突 变;3、极度受惊;4、水体紊乱;5、钓时有误;6、钓饵有异;7、水质变坏;8、钓组出错。

在这八大要因之中,基本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变化造成的,属于不可抗力的过程。一类是人为过失造成的,是可以纠正和克服的事件。不论那一类原因,它们导致的结果是相同的,即鱼不咬钩。现将鱼不咬钩的八大 主要原因分述如后,供为赏析。

一、严重缺氧

不论什么鱼,出现严重缺氧,就会浮头。浮头有轻重之分,严重浮头,危及生命,鱼是不会咬钩的。造成严重缺氧的因素很多,如在水质过肥、水体过窄、鱼群 过厚过密、饲养不当的池圹中,一但出现空气不流动,溶氧不足,温度加大,温度增高,水底发酵增快,鱼群耗氧加速等现象,鱼就会浮出水面以增加体内的氧气。

鱼的浮头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大风来到之前(包括台风),大雨到来之前,高温下的久晴不雨,或闷热中的阵雨等,是制造浮头的主要原因。浮头的鱼是很难叫它开口咬钩的。

值得说明的是,鱼的耐氧能力是有区别的,鲫鱼和草鱼,底层鱼与上层鱼,不同的鱼种溶解氧的适当指数是不一样的。溶解氧是用每升水里含有多少毫克氧气来表示的,鳙鱼低于5毫克,才会浮头,鲫鱼低于2毫克才会浮头,罗非鱼 低于2毫克才会浮头,鲢鱼低于5.5毫克就会浮头。

鲢鱼最高,罗非鱼最低,所以,不论什么水体,首先浮头的是鲢鱼,最后浮头的是罗非鱼。鳙鲢鱼浮头不咬 钩,其他鱼还是能钓的。如果每升水低于1毫克溶解氧时,不论什么鱼,都会浮头,甚至严重浮头。也就是说,一但看见罗非鱼浮头,所有的鱼都不会咬钩了,当 然,海水鱼除外。溶解氧的测定需要仪器。

二、气候突变

气候突变,是影响鱼咬钩的。气候突变主要原分为气温突变和气流突变两个方面,(季节更变,不在其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寒潮突袭,大风突至,暴雨突降等。

鱼是变温动物,对气候变化是十分敏感的,特别是对不期而至的突然变化,是会停止进食的,其时间有长有短,是由气候变化程度来决定的。如例春寒就是寒潮 突袭,温差变化相当大,鱼会躲进深深的水底,出现暂时性不咬钩。大风突至,水面波浪翻滚,水体急剧变动,鱼也会暂时停止进食。暴雨突至,水面响声如雷,鱼 必受惊,也会暂时停止进食。

其实,气候影响鱼的咬钩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气温,一个是温差。气温在5℃以下,和35℃以上时,都会暂时停止进食,一冷一热,都是鱼的身体不能接受 的。再者,温差大于15℃时,特别是大于20℃时,鱼是会感到不适应的,也会出现暂时性不咬钩。气候突变,鱼情骤变随变,鱼不咬钩,是正常现象,是环境变 化造成的,是不可抗力的。

三、极度受惊

鱼在极度受惊之中,是不会咬钩的。鱼的受惊有三个主要方面:

1、环境造成受惊。

2、水中动物造成受惊。

3、钓鱼过错造成受惊。

如:巨响的雷声, 重物落入水中的响声,水体中有人游泳等,都是能惊鱼的。被凶猛鱼追逐,特别是上窝追逐,鱼会逃之夭夭,乌龟、脚鱼,水蛇之类水生动物上窝,也是惊鱼的。施 放钩饵不当,刹鱼不当,特别是窝上跑大鱼,都是会惊鱼的。

受惊之鱼,同样会出现短时间不咬钩。环境和动物造成的受惊,是很难避免的,是不好克服的,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斟换钓鱼环境,惹不起,躲得起。而 钓鱼过错则是需要克服和纠正的。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对钓鱼的理解和认识,善于找出在钓法钓技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克服因人为过错造成的惊鱼。

四、水体紊乱

在自然而正常的水体之中,鱼才会咬钩。一但这种正常的水体被打乱、被破坏,鱼是会暂时停止进食咬钩的,最为典型的是在水体中拉网捕鱼。有些养殖池圹要 轮捕轮放,会用拉网来回拉鱼,有助鱼的生长。这种用拉网制造紊乱的水体中,鱼在乱窜,一时二时是不好钓鱼的。

又如在水体中打捞物品,用长竿,长绳钩挂不断 在水底拖来拖去,也会造成水体紊乱的,鱼也是不会咬钩的。再如大雨、暴雨过后,大量泥沙冲入水中,水体变得极其浑浊,也属水体紊乱之列,鱼因视觉上出现问 题,也是不会咬钩的,即是咬钩,也是个别的现象。

水体紊乱引起的鱼不咬钩,都是短时间的,有时,上午拉网,到下午就可以钓鱼了。但咬钩的状况并不会十分埋怨,似乎仍是心有鱼悸,不敢放量进食,大胆咬钩。

五、钓时有误

钓鱼,是讲究钓时的。一天之中,早、中、晚三时,鱼咬钩状况是不同的。神仙难钓午时鱼,夏天钓早晚讲的就是钓时。鱼的咬钩(进食)是有时段 的,钓时有误,就是错过了鱼咬钩的最佳时段,或者是还没有到鱼咬钩的时段。比如:春冬两季,气温偏低,鱼的咬钩时段较晏,过早地来到圹边,是什么也钓不上 来。

又如夏秋两季,鱼咬钩的时段较早,过晏的来到圹边,也是很难钓上鱼来的。也就是说,错过了钓鱼的最好时段,这鱼是不好钓的。夏天在江河里钓鲤鱼,要在晚上九点以后下钓,是鱼最肯咬钩的时段,过了午夜二点以后,就不那么咬钩了。有些池圹里,只有上午才咬钩,下午就钓不上鱼来了。

更有趣的是,有这样的地方,没有风,鱼不咬钩,一起风,就有钓不完的鱼。同样,也有一下雨鱼就开口咬钩,不下雨,什么也钓不上来。凡此种种,都与钓时有关,鱼不咬钩,就应考虑是否钓时有误,钓时有误,是可以克服和修正的。

六、钓饵有异

钓饵有异就是钓饵的形状、大小、软硬、气味、死活等与所钓对象鱼不对口,鱼不咬钩。而且有时只要有其中任意一项不对口,也可能导致鱼不咬钩,其中以钓 饵的气味最为典形。如果钓饵上粘有外用药膏之类强列刺鼻的气味,鱼是不会咬钩的。

同样霉变的钓饵,变酸变臭的钓饵,香精过多,变成怪味的钓饵,失去粉状变 硬的钓饵等异常的钓饵,鱼是不会咬钩的。同一水体,有人能钓上鱼,有的钓不上鱼来,多数是钓饵有异造成的。

钓什么鱼,用什么饵,这是一定要明确的。钓鲫鱼要用鲫鱼饵,钓草鱼要用草鱼饵,拿钓鲫的饵去钓草鱼、青鱼,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咬钩的。特别是拿钓温驯鱼的钓饵去钓凶猛鱼,咬钩的机率是相当小的。钓饵与喂养不同步,也属钓饵有异。

如喂养是颗粒饲料,钓饵却用其他饵,全因饵料形状、颜色、气味的变化,是会拒绝咬钩的。又如喂养饵是谷芽,而钓饵即是草饵,草鱼有时也不会咬钩,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所以,钓饵有异是鱼不咬钩的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下钓之前一定要问清喂养是那一种。

七、水质变坏

水质变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环境污染变坏,含有某种化学物质的污水流入水体,改变了水体质量。一种是人为的丢投某些药物拟制鱼的食欲使水质变坏,这 两种水质之中,鱼是不会咬钩的。恰恰这两种情况往往 感觉并不能识别的,往往会误认为是其他因素引起的鱼不咬钩。

再者,水质变坏可以使鱼生病,特别是鱼患上肠炎(泻肚子)和消化不良,鱼会中止进食而不咬钩, 不说咬钩,甚至鱼命难保,会白肚朝天。多数情况下,水质变坏是什么鱼也钓不上来的,不论有多么高超的钓技,会派不上用场。

八、钓组有误

钓组有误就是钓组设置不合理。这种有误,不但会造成鱼不咬钩,而且会导致鱼即是咬钩也钓不上来的结果。钓组设置不合理有如下一些:用粗线绑小钩,脑线过硬过短;用细线绑大钩,脑线过软过长;钓小鱼用大坠,标的浮力轻于坠的重量,等等。

钓组有误引起的鱼不咬钩,是主观原因,与客观环境没有任何牵连。解决的办法是根据所钓对象 于来合理设置钓组,弄清楚钩、坠、标、线之间的搭配原则,满足鱼咬钩的基本条件。

总而言之,鱼不咬钩有三种主要情形:一种是完全不咬钩,无论怎么做,什么也钓不上来,无法改变现实。一种是暂时不咬钩,改变时间和时段可以钓上鱼来,主要是适应问题。还有一种是在同一环境之中,有的人能钓上鱼来,有的钓不上鱼来,这就是钓技问题。以上三点,钓友当慧心察之分之,以求不罔。

鱼滋鱼味:自制有弹性的虾仁鱼丸


逢年过节的,我们这里餐桌上都要出现鱼丸。

鱼丸是福州的小吃,虽然是小吃,但是用的却是鲨鱼鳗鱼之类打的,里面包裹上肉馅,就成了福州特色小吃。但就是这道小吃,却每次都出现在节日的餐桌上,想来也是一种寓意美好吧!

小时候看着家里制作鱼丸,刮下来的鱼肉放入缸内,然后在缸上方架起一个摆动的木轴,用手就这样一直搅动让鱼泥成胶,那时候这可是体力活,所以基本都是年轻人完成的。

但是现在好了,厨电的诞生让我们解放了双手,用了破壁机,不但解除了鱼刺的烦恼,而且搅打起来更加的方便,几分钟就好。

食料准备

材料:大黄鱼一只(取鱼肉230克)、虾仁150克。

辅料:蛋清一粒、50克红薯粉、胡椒粉少许、100克水。

调料:姜适量、香葱少许、盐一茶勺、料酒少许、鸡精1/2茶勺。

做法步骤

1、鱼片开,用刀将鱼肉刮出来。

2、放入破壁机内,加入虾仁、葱姜、胡椒粉和料酒。

3、打入一个蛋清,加入水。

4、用破壁机打成鱼泥。

5、倒入盆内,加入盐和红薯粉继续用手摔打出胶。

6、状态如图,用筷子插上不会倒,手上抓起来粘糊糊的状态就是。

7、最后加入适量是细颗粒香葱拌匀。

8、锅内倒入冷水,然后抓取鱼泥从虎口地方挤出来放入锅内(可以用勺子沾下水帮忙鱼泥放入锅内防沾)。

9、将所有鱼泥都加工后开中小火,烧开即可。

10、煮好的虾仁鱼丸你可以做火锅,或者做烧烤,当然也可以像我这样加点虾皮和紫菜拌拌就是美味一碗了。

注意:

鱼泥可以用勺子,用刀都很方便取下来,当然要顺着鱼肉的方向从头部挂下来。

一定要不断摔打出胶,这样鱼丸才Q。

冷水下锅也是检验鱼丸是否Q弹方法之一。

在福建更多是用鳗鱼来制作,鱼肉也更加的Q弹,算是一种特色吧!

做多的鱼丸捞起来冷冻保存,吃火锅时候拿出来涮锅汤色也更加的鲜美,不要错过哦!

鱼滋鱼味:烹鱼用酒有讲究


很多人都知道,做鱼要加点酒,可以去腥增鲜、杀菌消毒,还能促进鱼的营养更易被吸收。其实,除了大家熟悉的料酒之外,不同的鱼,用不同的酒,味道更好,营养更佳。

清蒸、水煮和糖醋鱼放黄酒

做清蒸鱼、水煮鱼和糖醋鱼前可用精盐、黄酒、胡椒粉等将鱼腌制入味。在腌制过程中,黄酒既更好地保持鱼的鲜味,有利于咸、甜各种味道充分渗入鱼中,还能在烹调过程中去除鱼腥味。

料酒是以黄酒为酒基,经过调制加工的一种调味品。在烹饪中,黄酒和料酒可以通用,但料酒不能当黄酒喝。

炖煮鱼增香用啤酒

酒类之中,啤酒是增香之王。因为啤酒中的酶能把肉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使鱼肉更加嫩滑鲜美。将鱼加工整理好后,加入适量啤酒炖煮;或者先将鱼放在啤酒中浸泡10分钟,捞出调味后炖制,炖煮时再次加入少量啤酒。

白酒能烹冰冻鱼

白酒去异味效果最好。带鱼等冰冻鱼不太新鲜,异味较重,烹调时用白酒腌制才能更好地去除腥味。

烧烤、煎炸鱼用红酒

做烤鱼加红酒不仅能增香、加鲜,还能增色。还可以用红酒制成味汁,将鱼放在汁中浸泡20分钟左右再烤。

在煎炸鱼时加入红酒,不但可口,还能减少营养损失。

台钓为什么提竿不中鱼分析


不少朋友十分赞成台钓分为竞技钓和休闲钓,也正在享受休闲台钓:不强求鱼饵雾化,不一味频繁提竿,不需要紧盯顿口;也免除了长枪大炮持竿的笨重及次次逐节收竿的繁琐,真是轻松惬意!但是,休闲台钓钓鲫时常出现漂象十分明确,提竿却不中鱼的现象。原因何在?如何解决?现就休闲台钓钓鲫中的此类问题谈点个人的体会,仅供渔友们参考,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其一、主要表现。一是送漂明显,有的甚至高顶56目,提竿却无鱼;二是提竿挂到了鱼,但没出水面就跑了;三是提竿中鱼,但出水就掉;四是没有漂动提竿换饵却中鱼;五是双钩垂钓,上下钩上鱼概率差别很大。

其二、主要原因及对策。

送漂明显却不中鱼,往往是调漂过于灵敏了,或者说钓灵了。应该向上移动鱼漂,使鱼钩略下沉。每次调整量为半目左右,直到稳定中鱼为止。本人曾遇到调四目钓两目时,鱼漂连连高顶六、七目,提竿却屡屡不中鱼。随后进行调整,调四不变,将鱼漂上移,进行调钝,改钓六目,即调四钓六,结果竿竿中鱼。

提竿挂到了鱼,但没出水面就跑鱼。其原因也是钓灵敏了,应向上移漂,直至中鱼。但不包括提竿过猛,拉破鱼唇导致的跑鱼。

提竿中鱼,出水即掉或者没有漂动提竿换饵却中鱼。这是钓迟钝了的现象,应该一点一点的向下移漂,使鱼钩略上浮,直至稳定上鱼为止。

双钩垂钓,上钩连续中鱼,下钩不中或很少中鱼,是钓的偏钝了的现象,应向下缓缓调漂;反之,下钩连续中鱼,上钩不中鱼,说明钓的偏灵了,应向上缓缓移漂。直至双钩上鱼基本平衡。

当然,由于用饵、水温、阴晴、气压等因素的不同,同样的鱼咬钩漂相也会有所不同,应不断摸索总结,及时调整,千万不可生搬硬套,一概而论。

其三、调灵钝的基本方法。不少初学者对台钓调漂感到困惑,有的是完全不懂,不知从何下手;有的是故弄玄虚,越搞越难,折磨自己;有的是博览群书,迷信大师,弃简就繁、害人害己。究其原因,说到底我认为主要是不清楚何为灵钝,以致不知如何调整灵钝,更谈不上运用灵钝了。本人感到初学者进行休闲台钓,只要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即可:

第一、调四目。灵与钝是相对而言的,必须建立在一个统一的基础之上。我认为这个基础就是大家常说的调四目钓两目。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垂钓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化,从而改变了鱼漂反映动作的灵敏和迟钝。这就叫调整灵钝。初学者必须先掌握调四目钓两目这一基础。首先是调四目。其实方法很简单:将鱼漂移向鱼钩,要保证从鱼钩到鱼漂尖的距离小于你钓鱼地点的水深。这就是所说的调半水。然后空钩不挂饵,把鱼钩抛向钓点,鱼漂如果完全沉入水中,就说明铅皮重了。你就开始剪铅皮,一点一点剪,反反复复抛竿试,直到漂尖露出水面四目,也就是四格(漂尾的格称为目,一格就是一目)调四目到此就完成了。如果你半水空钩,鱼漂不下沉,露出水面超过四目,或者躺在水面上,证明铅皮轻了,需要加铅。但不提倡加铅皮,建议你重新更换大的铅皮进行剪铅操作。因为加铅皮容易使铅皮脱落,导致调好的鱼漂产生改变,垂钓人却不知道。

第二、钓两目。其实也很简单:调好目之后,双钩挂饵。注意,饵的大小要与你垂钓时用饵大小基本相同。然后上移鱼漂,抛竿至钓点,观察鱼漂,反复如此操作,直到双钩挂饵鱼漂露出水面两目,钓两目即完成。你可以开始挂饵垂钓了!

第三、调灵钝。基本原理和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拿传统长竿短线钓法来说,调好鱼漂后,挂上蚯蚓或其他鱼饵,你必然要让鱼漂露出水面才能钓鱼,露出多少,这就自然产生了灵和钝的现象。灵和钝不是说鱼漂自身表现灵活或者迟钝,而是鱼漂反映鱼咬钩时的表现程度和能力。简单说:半水调漂时鱼漂露出水面越多,表现力越强,即越灵敏;反之,露出水面越少,表现力越弱,即越迟钝。挂饵垂钓时与调漂时正好相反,鱼漂露出水面越少,表现力越强,即越灵敏;露出水面越多,表现力越弱,即越迟钝。调整鱼漂露出水面的多少就是调整灵和钝。这就是调灵钝的基本原理。这一原理的实际表现是:调漂时露出四目,挂饵垂钓时露出六目,就比垂钓时露出两目要迟钝了,也就是调钝了;调漂时露出四目,挂饵垂钓时露出一目,就比露出两目要灵敏了,也就是调灵了。所谓的什么调灵钓灵、调钝钓钝、调灵钓钝、调钝钓灵都是从中的变化而已。你完全不必看的太神秘太玄了。根据垂钓的鱼情多摸索、总结、提高,调整到稳定上鱼,满足需要,你就是高手了!

我非常反对把一个问题搞得深奥莫测,玄而又玄,特别是钓鱼,本来就是一个娱乐活动,更不必搞得太玄太累。无论工作还是娱乐,真正的高手应该是会把复杂的事物和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事物和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需要提醒的是:鱼漂由于自身吸水的原因,会导致调好的目数发生变化,垂钓一段时间应检查一下调目的情况有无改变,及时进行调整即可。

最后,说点用漂。玩休闲台钓,建议不要强求细身细尾的细漂。用短竿(3.6米、2.7米)、近钓点、水面静、钓鲫鱼可采用细身细尾漂;用长竿(5.4米、6.3米)、远钓点、有风浪、钓大鱼等就应该采用粗身粗尾的鲤漂。否则,钓点远,又有点风浪,你连鱼漂都看不清,岂不是自己难为自己吗?

鲜玉米和老玉米,发酵的和泡制的,用起来有什么区别么


玉米用来钓鱼,据民间野史考证,至少是从明末清初就有流传,当然,有没有使用酒糟泡制,因为几无片纸留存,所以也没有办法做个具体考证,但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淡水钓友们,就开始广泛使用玉米垂钓,玉米也被称为素饵中的万能饵,不仅自带味型,如果和酒糟、豆粉,甚至是蛆粉、虾粉合用,将其自身状态改变,比如玉米渣、玉米面,那用法更是千变万化,可做窝料,可做钓饵,可单独适用,也可以组合适用,新鲜的嫩玉米尤受青睐,发酵过的玉米,那打窝诱聚的效果也是杠杠的,对不少钓友来说,到底是鲜玉米比较好用,还是发酵的玉米比较好用,这就比较纠结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惑,是因为在实战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同一时期的嫩玉米,在同样的钓点,不同的时期,效果不同;同样发酵过的玉米,在不同的时期,同样的钓点,渔获也是千差万别;我们目标鱼是草鱼,用嫩玉米打窝,会发现不怎么留鱼,但是用酒泡的老玉米打窝,发窝后,钓上的草鱼,腮帮子里全是玉米渣,如此种种,都说明,想要用好玉米,钓到鱼,钓好鱼,就需要明白,新鲜嫩玉米、老玉米、酒泡玉米、发酵玉米,其实都是有针对性用法的,不存在一种玉米,能钓所有鱼情,那么,我们在钓不同鱼情时,分别需要怎么准备呢?

【一】嫩玉米钓应季效果最好

有钓友说,嫩玉米几乎可以钓所有鱼情,这话,姑且听听就可以,真这么做了,那乐子就大了;嫩玉米的特性,就是鲜嫩、多汁,味型足,别说鱼吃,就是人吃,口感也是相当不错的;但是要真说用嫩玉米钓鱼,效果最好的,还得是应季,为什么这样说呢?一则,应季的嫩玉米,汁液最浓,味型最足,不管是冷藏、冷冻,亦或者真空包装,过了应季之后,汁液的浓度、味型的浓度、营养成分等等,下降的非常厉害;

二则,除了应季,其他季节使用玉米垂钓,玉米的味型浓度、适口等等,都不是最佳选择,如春季、冬季、夏季,彼时的应季饵料,效果是远远比玉米要好很多的。所以,我们在玉米收获前后1~2个月里,使用嫩玉米钓鱼,不管是打窝、诱钓,几乎不用做任何的处理,可以直接使用,但是超过这个界限,再使用起来,虽然不是说一点效果都没有,但是确实是不如发酵玉米或者是泡制玉米的。

【二】老玉米因为水分都被晒干了,所以曲酒泡制后,味型复合、浓郁、持久,适用性最广

鲜玉米晒干后,就变成了老玉米,老玉米因为在晾晒过程中,水分都被晒干了,如果直接拿来打窝,除非是打大窝、重窝,用来诱聚草鱼,钓其他淡水鱼种,其实效果是很糟糕的,但是,将其拿来泡制,不管是曲酒、酒糟、药酒,经过处理一二,晒干的老玉米,会适当吸收一部分酒味,结合了玉米自身的香浓,在水中,香味借酒味,既能持久散味,也能扩散的更远。

而且,曲酒、酒糟、药酒泡制过的老玉米,味型也能做到多样化,如在酒液中,添加了麝香、丁香、阿魏等不同香料,只要泡制的时间够久,几乎是一年四季,只要水域中有鱼,基本上都可以进行诱聚,直接用来做钓饵,效果也是很不错的,所以可以说,适用性最广,对新手、老鸟,都很是友好,但是,这种玉米,好用的多是自己制作,商品化、流水线工业化的产品,迄今为止,很少有效果好的,估计一是泡制时间不足,而是原材料也不是多好的缘故。

【三】发酵后的玉米,多用来打窝,直接做钓饵,效果很一般

发酵的玉米,是指采用发酵工艺,让玉米霉化,在霉化的氧化过程中,除了玉米自带的玉米甜香,还有轻微的酒香、酵香,尤其是发酵后的玉米,经过了氧化、霉化过程,硬度适中,甚至是略偏软,适口性、香型等,都远远超过嫩玉米,但是,这种发酵后的玉米,用来打窝的效果,是远远好过做钓饵的;这是因为,发酵后的玉米,当窝料和当钓饵,用的都是同一种材料,味型浓度基本上没什么分别。

而我们钓鱼时,钓饵的味型浓度,要么比窝料浓,要么比窝料淡,就是有味型浓度差异,才会吸引进窝鱼进食,如果味型浓度一致,那进窝鱼进食钩饵的概率,如果进窝鱼密度一般,那吃口的概率,其实是很低的,所以这也是 钓友,用发酵后的五谷杂粮,打窝、诱钓,进窝效果明显,但是吃口效果很一般,就是这个原因了。

总结:

玉米作为素饵中,使用最频繁、最广泛的种饵,自有其优势所在,但是整体来说,当窝料的居多,当钓饵的偏少,自制酒泡玉米的效果最好,发酵玉米打窝效果最好,嫩玉米应季诱钓效果最好,搞明白这些区别,我们在挑选、使用的时候,就能心中有数了。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钓来的鱼,为什么吃起来有柴油味》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为什么夏天不好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