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调浮漂技巧。

浮漂是垂钓者观察或掌握鱼情的一个醒目的标识工具。浮漂在垂钓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最为关键的,它能测试水的深浅(调漂前先找底),能掌握触动鱼饵的鱼体大小,能知道钓点是否有鱼,还能知道鱼钩上是否还有饵料。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浮漂就是钓鱼人的眼睛。

如今,市面上的浮漂越来越多姿多彩。但是,漂亮漂与好漂之间并不能划上等号,漂的好坏由材质决定。当然,一支好的漂同样要求钓鱼人要自如地调整与运用,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

一、灵敏不是唯一标准

如果仔细观察,大家都会发现,很多钓友在选购浮漂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动作:把漂放在手上转动,让漂在其他介质上转动,又或者是把浮漂放在玻璃柜面,吹一下口气,观察其滚动状态。这种做法,是为了仔细考察浮漂的三个部分漂尾、漂身、漂脚,是否在同一轴线上。如果三部分不在同一轴线上,转动或滚动的时候漂会晃动,证明浮漂的灵敏度一般,垂钓时给出的信号就会不准确。

另外,在选购浮漂的时候还要看它的做工是否精细,防水漆涂得是否均匀,漂尾、漂身、漂脚的结合部位是否平滑吻合。钓鱼人还可以用手摸漂身,看一下漂身是否顺畅,有没有凹凸感。而在同样材质和同样号数的漂里面,更加轻的浮漂品质更好。另外,漂身有两瓣和四瓣之分,瓣数越多漂体就越圆,价格也就越贵。同时,每一支浮漂都会涂七道防水漆,在上一层晾干后,磨平再涂,以填补毛细孔。反复这道工序,才能使浮漂平滑且不吸水。

值得一提的是,浮漂是否灵敏并不是衡量一支浮漂好坏的唯一标准,还要根据强度、承载力、稳定性、抗风浪能力、价格等多种因素来选择。有时候,还需要选购一支相对迟钝的浮标来做后备。

二、等于掌握一半的垂钓技巧

学会了调整浮漂,几乎就学会了台钓技巧的一半。漂的调整指的就是调目与钓目的调整,也可把它叫做调目与钓目的灵敏与迟钝。因此,调漂也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种方法:调灵敏钓灵敏、调灵敏钓迟钝、调迟钝钓灵敏、调迟钝钓迟钝。

如何定义调灵敏钓灵敏呢?调灵敏就是把浮漂调至漂尾露出水面超过四目,这就叫调灵敏(调的时候一定要空钩不挂饵,双钩要离底)。而钓灵敏就是双钩挂饵,把漂尾调至露出水面少于二目(一目半或平水)就叫做钓灵敏。

至于调迟钝钓灵敏,则与上述情况刚好相反。就是把漂尾(空钩状态)调至露出水面少于四目,这就是调迟钝。

由于在垂钓的过程中会遇到天气、鱼种、鱼的个体大小等不同的因素影响,浮漂就要随时做调整。假如有鱼吃钩,但扬竿数次而不中鱼,那就是漂调得过于灵敏。可以选择把浮漂往上拉,使其钓目增加,变成钓迟钝。

如果有鱼吃钩,但浮漂动作不明显,却扬竿中鱼,很显然就是调得过于迟钝。只要把浮漂往下拉一点,使漂尾露出水面少一点即可。如果两种做法都不太理想,那只能选择重新调整浮漂了。

三、应视情况而定

学会调漂后,就要知道如何合理的运用了。

如果当天受气候、水质等各种原因的影响,鱼口不开的情况下,就要使用调灵敏钓灵敏的方法。调好后,鱼饵在水下的状态是一饵刚触塘底,一饵稍悬起。这种方法常常在夏天气压低、氧气不足,以及冬天鱼被冻僵,行动缓慢,肚子很饿却因体力不支开口很小的情况下使用。

在鱼多次被钓上又放回的专业鱼池中,以及鱼受到异常惊吓或被引至半水中时,会出现鱼吃食很正常但很狡猾的情况,这时就可以采用调灵敏,钓迟钝的方法。

另外,我们会经常使用调迟钝钓灵敏的方式,至于何时才使用这种调漂法,我们大致可以把它总结为三种情况。第一,鱼打架的时候,一条也钓不到,偶尔挂到鱼尾和鱼体。第二,使用大漂小钩钓小鱼时,该塘从未被垂钓过,鱼儿不懂得吃钩。第三,钓到的鱼常常是钩在嘴下边,而不是在口中。当遇到这三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就要选择调迟钝钓灵敏的方式了。

选用调迟钝钓迟钝的调漂法,情况极为特殊。假如鱼塘中的鱼游动而不开口,这时就要选择调平水,钓56目,只要浮标一有反应就扬竿,往往就会挂鱼上岸,收获十分可观。

编辑推荐

不同浮漂材质的区别及软尾硬尾的特征


浮漂在垂钓的过程中相当于钓鱼人的眼睛,是否有鱼儿吃钩是否是提竿刺鱼的时机,都需要从浮漂的反应上作出判断,所以浮漂的作用显而易见,如今市场上各种造型各种材质的浮漂让人眼花缭乱,各种种类也是数量繁多,那么如何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浮漂中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有一个明显的目的让自己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主打漂呢,那就需要对浮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通过水情鱼情来判断选择。

一、材质特点

市场上制作浮漂有三大主流材质分别是孔雀羽,巴尔衫木和芦苇,这些材质的浮漂的特点是密度较小并且同体积的情况下质量轻巧而浮力大。

1、巴尔衫木的特点

属于轻木类型自重比较合适,是作为浮漂制作业的主要材料之一,这种浮漂反应比较灵敏并且非常的沉稳。

2、芦苇的特点

芦苇的材质比较硬,反应出来的渔汛也非常的直接刚硬,所以相对于巴尔衫木和孔雀羽的材质来说,芦苇浮漂的反应会更加的灵敏。

3、孔雀羽的特点

这种浮漂分为软硬两种,带壳的孔雀羽浮漂属于硬羽漂,自身重量比较大,为了增大吃铅量体积比较大,所以它的灵敏度比较低。而去壳的孔雀羽软羽漂的重量和体积较小,做出来的浮漂漂型纤细轻盈。所以说用孔雀羽材质做成的浮漂产生的漂讯更真实沉稳。

根据上述三种浮漂的材质不难看出,从灵敏度方面来看,芦苇的最为灵敏而巴尔衫木次之,孔雀羽的最为沉稳,不过孔雀羽中的软性浮漂漂身轻细灵敏度也是非常高的。

二、漂尾和鱼讯的特征

浮漂的尾部分为软尾和硬尾,在漂讯的反应上有不同的特征。

1、软尾漂

这种浮漂的软尾处主要由空心塑管制作而成,所以它有较强的回复力,在鱼儿吃饵的时候浮漂就会显现出下顿的漂相反应,而当吐饵之后就会有送漂的反应并且回复原位,鱼儿吃饵时产生的点动力就会被过滤,所以软尾漂的漂讯反应是非常准确的。

2、硬尾漂

硬尾漂的漂尾与软尾漂相反是实心的,大多数都是用玻璃纤维树脂材料制作,所以漂尾都很长,而漂脚的部位会有碳脚硬尾漂和竹脚硬尾漂两种,竹脚硬尾漂的漂脚比较粗壮,所以重心会比较低,在入水之后会比碳脚的硬尾漂翻身相对快一些,能够提早快速的反映出鱼讯,所以多应用在打浮钓半水钓快鱼的情况下。而碳脚硬尾漂的漂尾比较细长,鱼儿吞食饵钩的漂相反应动作会非常明显,细长的漂尾有很好的防风效果比较稳定,在钓慢鱼滑口鱼深水鱼时有很好的效果。总体来说硬尾漂能够放大漂相动作显示的非常清晰,适合在鱼情比较单一的场所,若是鱼种较多比较复杂时就尽量避免用硬尾漂。

三、浮漂形状适应的鱼情

1、粗短身的软尾浮漂非常适合钓翻身。

2、粗短身的硬尾浮漂在应对中下层鱼群时有很好的效果。

3、短身短尾的浮漂适合浮钓上层鱼儿。

4、长身细硬长尾浮漂的灵敏性在中下层有快鱼出现时能够作出快速的反应。

所以垂钓时要根据鱼情和鱼层的分布来选择相应的浮漂,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不管是在哪种场合垂钓,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选用时要谨慎,而钓竿是钓鱼人的武器选用时同样需要注重,有合适趁手的钓竿再加上能产生清晰易懂漂相的浮漂必定让你所向披靡。

详析浮漂的技术运用及理解


浮标在钓鱼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通过浮标的各种细微反应,很清楚地了解鱼类吃饵的各种举动,从而钓获它们。正确地了解浮标、读懂浮标的真实语言,在实际钓鱼中达到人标合一的境界,是我们每个钓鱼人的追求,也是钓好鱼的关键所在。

一、浮标的作用

若想用好浮标,首先就要对浮标有一定的认知。浮标在钓鱼活动中的实际作用是什么?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鱼饵在水中的运行速度及在水下的状态,通过浮标上所表现出的颤动、上升、下顿等信号,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哪些是鱼吸饵进嘴的反应,同时也可大概了解到鱼的大小和种类等。

2、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类型、大小的浮标,结合不同的调标方法钓到生活在不同水层的鱼类。

3、我们可以通过不同造型和用途的浮标,在复杂的鱼情下较容易地钓到对象鱼。

4、借助浮标自身的浮力大小,在风大或钓远时选用中、大号的浮标,配上较重的铅坠,就能把钩饵很顺利地投到预定钓点。

二、浮标的材质

想拥有一支或几支高品质的好浮标,就一定要知道如何挑选浮标。这就需要了解制作浮标的材质都有哪些,同时也要了解什么样的材质优,什么样的材质差。用于制作浮标的材质有很多种类,这里就不一一向大家介绍了,我主要说说目前使用最多、也是最为流行的三种材质的浮标。

1、芦苇标

制作芦苇标所用的上等材质,通常是经过了一年的风干或次年生的芦苇,其纹理美观、截面圆滑,节长的芦苇应该是最好的。用芦苇制作浮标有多种方式,更多的是把芦苇剖成两片或多片,然后再重新粘合,当然也有在实心芦苇杆中间插入一支碳纤棒后,再用刀具全手工削制而成的。如果制标人的手艺高超,涂漆配制技术也很到位,那这种浮标就是难得的精品,这主要表现在浮标自身的重量轻、比重合理、灵敏度高、信号准确。

2、孔雀羽标

用孔雀羽制作的浮标分为去壳和带壳两种。上等的孔雀羽外皮薄、色泽白、内质紧,可取用的部分也大。一般孔雀羽的浮标采用两片拼成,也有多片拼成的。两片拼成的浮标对孔雀羽的材质要求很高:单片孔雀羽的半径要圆,且两片半径需一致。这样拼合在一起后,浮标的直径圆,且粗细相对好处理,在制作时方便对标形的把握。带壳孔雀羽浮标不容易渗水,弹性好、浮力大,硬度和稳定性都不错,但没有去壳孔雀羽浮标灵敏,而且耐撞击性较差。目前市面上的高档孔雀羽浮标都是去壳后加工制作的,耐用性相对较强,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就有很灵敏的标相反应,可以说是有灵性的浮标。

3、巴尔杉木标

巴尔杉木有质地柔软、浮力大、比重小、质轻多孔等特点,是世界上最轻的木材之一。高品质的巴尔杉木浮标具有洁白的自然色,所含的木筋少,同时也具有重量轻、强度大等特点。用巴尔杉木制作的浮标可集芦苇标和孔雀羽标的优点于一身,主要表现在标的浮力大、稳定性好、鱼讯明显、灵敏度高,是目前使用最广泛也是综合性能最强的一种浮标。

三、标尾及标脚

标尾可分为软尾(即空心尾)和硬尾(即实心尾)。软、硬尾由于制作时所用的材料不一样,所以在性能上的差别还是很大的。软尾是用一种质量很好的塑料制成,比重小于水,因而它可以稍微增加一点浮标的浮力,又由于软尾都是真空的,因此要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才会启动,因此也有过滤虚假信号的功能。软尾还有个好处是,虽然下沉幅度不大,但给人的感觉却是顿感较强,这也是很多钓友青睐软尾标的一个重要原因吧!硬尾一般都是采用玻纤或碳纤制成。硬尾的比重比软尾要大,故会降低浮标的浮力。但硬尾通常比软尾细,也就是说它比软尾要灵敏,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下沉幅度较大,有放大鱼吃饵信号的作用。硬尾虽能更好地反映出鱼吞钩的信号,但也容易出现虚假的动作。了解了软、硬尾不同的性能,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鱼情去选择最适合当前鱼情的软、硬浮标。

标脚一般有竹脚、碳脚、玻纤脚竹脚有长竹脚和短竹脚之分,它即有重量又有浮力。好的竹脚选用的是接近竹皮那部分,因其韧性强、结实耐用。用碳纤和玻纤制作的标脚是没有浮力的,用这两种材料制成的标脚不能过粗,如做的粗大会对浮标的浮力造成影响,会使浮标的灵敏度降低,所以用这两种材料制作的标脚通常都比较纤细。这三种标脚与主标体的比例要求很严,长短、粗细的设计都应与主浮体相匹配,达到浑然一体,因为它们最重要的作用是调节整支浮标的重心、翻身速度以及浮标的稳定性。

四、浮标常见的造型及适用的鱼情

1、长身细碳脚软尾标

以去壳的孔雀羽标最具代表性,其修长的标身使浮标下行稳定,而贯穿标体的碳脚使得标体强度得到提高,并适当降低了浮标的重心,这样浮标会翻身平缓、下行稳健、信号真实准确,是底钓的首选。又由于其独特的七目短尾设计,标翻身立起后一般就到达了六目,只需再下沉两目的高度,钩饵就基本到位了,大大减少了钩饵到位过程中出现的虚假信号,同时它也是对付底层滑口慢鱼不可缺少的利器。这里还要说明,近两年还出现了由巴尔杉木和芦苇制成的长身细碳脚软尾标,其性能与孔雀羽制成的浮标差别不是很大,只是由巴尔杉木制成的比孔雀羽制成的浮标耐撞击性更好,适应不同鱼情的能力也比孔雀羽浮标更强,而这种类型的芦苇标要比孔雀羽浮标的灵敏度高。

2、长身细长碳脚硬尾浮标

通常这种浮标都被设计成流线形长标身,标脚细长,标尾多由玻璃纤维制成,目数一般在11目以上,其特点是抗风浪性强,可以说这样的设计更加鱼性化细长标尾相对延长了钩饵到位的行程,钩饵在水中缓缓下落,方便鱼离底截食。这类浮标的信号反映灵敏清晰,特别是在冬季垂钓或比赛的后期鱼开口很小、信号微弱时,选用此类浮标将有不俗的表现。

3、长、短身硬尾粗脚浮标

这种类型的浮标分为长身标和短身标,多以竹脚为主。它们所适用的鱼情差别很大:长身硬尾标由于有其优良的稳定性,在下行过程中能很好地探测出鱼讯,而且能准确、明显地反映出鱼吃饵的信号,最适合钓半水及以下的鱼,同时也是钓生口鱼的利器,如能很好地掌握它,再用其他类型的浮标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短身粗脚硬尾浮标是专为钓浮设计的,由于钓浮要求鱼饵到位快,且能迅速反映在浮标上,所以要求这种类型的浮标标尾要短、浮标的重心要最低、浮标翻身站立的位置同水面的相交处要尽量*近示标。

4、中长身碳脚长硬尾浮标

这类浮标多采用自身浮力大、强度高的巴尔杉木制作而成,标脚一般长而粗,标尾超长,多在13~20几目。其特点是浮力大、配铅重,浮标不仅翻身快下底也快,能有效地排除暗流和杂鱼的干扰,是主攻底层大鱼的利器。在水库休闲钓及钓混养比赛中使用长竿钓大鱼时,此类浮标是首选。另外,在大风天和垂钓水域较深时也应选用此类浮标。

浮标发展到今天已远远不止上述这几种,很多有个性的浮标也是制作者针对一些特殊鱼情而设计的。但我认为一支浮标如个性太强,不仅削弱了其他功能,而且掌握起来也会很难。因此,在选用浮标时还是选择常用的浮标类型更切合实际。

五、了解浮标品性是浮标调钓的关键

每一种类型的浮标由于选材用材、工艺水平的高低、同一材质的浮标号数等因素不同,决定了每支浮标拥有不一样的品性:有的标灵敏性高点,有的标稳定性好些,有的灵敏性和稳定性都不错。正因如此,如果我们在没有充分了解浮标品性的基础上去谈浮标调钓,就显得不切实际了,同时也是对钓鱼人的一种误导。

怎么了解你手中的浮标品性呢?很简单!准备一个调标筒,将你的浮标调到你习惯的调目,不管是软尾标还是硬尾标,也不要管浮标的大小及类型,然后用手轻轻按压几次,让其稳定在一个调目上。例如你调的是3到5目,待浮标稳定后剪下3~5目的铅皮,让浮标上升3~5目,然后把剪下的铅皮装回,再加入同样重量的铅皮,观察你调的浮标目数是否也下沉3~5目,这时就会出现三种不同的结果:(1)下沉超过3~5目(2)下沉不到3~5目 (3)下沉3~5目。从而就得出3种结论:

(1)这支浮标灵敏性高,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就能下行。

(2)这支浮标偏迟钝,需要大点的外力才能起动。

(3)这支浮标灵敏性和稳定性恰到好处。

通过这样的测试之后,你对浮标的品性就有了初步了解,但这还远远不够,只有在实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全面了解浮标在什么时候翻身、什么时候站立、站立停顿要多长时间、下行到底又需多长时间这样才能做到对自己的浮标心中有数,才能充分利用其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调钓,从而去适应不同的鱼情。

六、正确理解调标

调标的方法很多,各人都有自己的调标方法和认识,但我认为不管哪种调标方法都不能包打天下。鱼情千变万化,调标也应该是活的,要根据饵的重量、鱼的大小、水的深度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来做出调整。要做到这点,正确的理解调标就很重要。

1、调标的目的,一是使子线和钩饵在水下的状态适用不同的鱼情,尽量降低鱼吃饵的障碍;二是通过对浮标的调整使浮标的信号清晰;三是使浮标能正确地反映鱼吞饵的信号,从而减少空竿而多上鱼,这三者是一个统一体,缺一不可。很多钓友长期找不到调钓的要领,就是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2、调标在钓慢鱼或滑口鱼时需要格外注意,在钓的过程中发现上鱼慢或杂乱动作多时,为了达到多获鱼和减少空竿率的目的,这时我们就需要对浮标进行精细的调整;而在钓生口鱼和快鱼时,调标已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生口鱼见饵就吞,下顿、上顶、下挫、截口全都能中鱼,这时再刻意的调标就是多此一举。

3、调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钓上鱼,要钓上鱼就离不开饵,所以离开饵的比重谈调标是不妥的。就算你使用一支很好的浮标,但在调标中不注意浮标与饵重的关系,也是不可能调钓好的。以钓底为例,假设你调的是高目,可是你用的饵比重很轻,就会出现钩饵不到底或标动无鱼等现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由于篇幅有限就不一一细说了,我想最好的办法是在你钓鱼时先称一称饵的比重,这是调钓浮标的重要前提。

浮标是钓鱼的重要组件之一,甚至可以说是钓鱼人的眼睛,我们必须重视它,但不能迷信它,只有把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不会为浮标所累。

浅谈双调目浮漂调钓法的灵活应用


关于钓鱼浮漂的调漂方法千奇百招,调钓法众多,各有优点。评价一种调钓法,一要看它操作是否简便易行,二要看能否知道水底钩饵子线状态,三要看能否依据鱼情变化而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状态。

浮漂有两大类,一是星漂(卧漂,散漂,蜈蚣漂),另一类是立漂(竖漂,棒漂,细尾立漂)。细尾立漂现在时兴称为浮标。对于尾径1毫米左右至2毫米的,笔者采用了一种方法,可以叫做双调目调钓法。此方法不是一个调目而是两个调目,即是钓目的参数有两个。这是特点,也是优点。两个调目可以是有钩饵调目和无钩饵调目,也可以是有钩饵调目和空钩调目或者其他调目。

一、有钩饵调目和无钩饵调目

抛开理论分析,只谈谈三个操作步骤。

1)确定两个调目(图一)

挂大团饵料打窝兼粗略找底后,下捋漂座大约3040厘米,在悬浮状态,挂双子线、双钩饵(使用不溶散的硬饵或者橡皮块),增减铅皮,确定一个调目a,可称之为有钩饵调目(或上调目)。a目可以设定在漂尾顶部附近,例如0目、1目。然后,取下双子线、双钩饵,得到另一个调目b,可称之为无钩饵调目(或下调目)。

b目与a目的远近取决于钩重、饵重和漂尾粗细。钩、饵较重且漂尾较细,则ab距离较长,反之较短。

实际操作时,不必说什么什么目,只记住上下两个调目就行了。

2)确定钓目(图二)

向上捋动漂座,放长水线,使漂尾露出水面的目数正好在两个调目正中间,这就是最常用的钓目了。

钓目c在a和b之间的中点上,水下钩饵状态是一拖一触,即上钩饵轻触底,子线绷直,下钩饵完全卧底,子线弯曲松弛。此状态一般称为不灵不钝,是一种基本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可以向灵、向钝调整变化,演绎出千姿百态。

定钓目后就可以钓鱼了。无须专门去精确找底,因为己经找到底了。底在哪里?底在心中。

定调目及钓目在钓场进行,也无须在家里漂筒中进行。

3)钓目的变化,变化三合一(图三)

不同的钓场、天气,鱼情不同。同一钓场同一场比赛,鱼情也会随时发生变化。怎样改变水下钩饵的悬浮卧底状态,改变子线的弯直张弛状态,改变灵、钝状态,就要考验钓手钓技高低了。采用双调目调钓法,上述的调整或改变,可以说是操纵自如。捋动漂座,改变水线长短,使钓目c的位置发生改变,就能改变水下钩饵及子线状态,也就改变了钓组的灵敏、迟钝状态。钓目、钩饵子线状态和钓组灵钝状态是三位一体的,是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的。只要改变了钓目,就会改变其它的状态。水下的钩饵等状态直观地反映在钓目上,换句话说,看到钓目就知道水下子线钩饵状态、钓组灵钝状态。

例如,钓目c在ab正中间,两饵一拖一触,一般认为是钓组的不灵不钝状态(4)。钓目越靠近有钩饵调目a(上调目),钩饵悬浮越多,压底越少,钓组表现越灵敏(5)。当钓目等于有钩饵调目a时,钩饵完全悬浮,子线绷直绷紧,是最灵敏状态(6)。反之,钓目越靠近无钩饵调目b(下调目),则钓组灵敏性降低,迟钝性增加,钩饵悬浮减少,压底增多,子线弯曲松弛程度增大(3)。钓目等于b目时双饵完全卧底(2)。钓目大于b目时,更加迟钝。这时,子线弯曲松弛,坠子触底,或离底很近(1)。

懂得了这些道理,实际操作时不必太认真去想,只是把钓目上下移动移动就行了,看哪种情况适合鱼情。当然,移动钓目,必须参照两个调目。两个调目就是两个参照点。

这个方法有优点也有缺点。

主要优点是钓目、子线钩饵状态、钓组灵钝状态相关性很强,钓目能够比较精确反映水下子线、钩饵状态。换句话说,看到钓目就能够知道水下子线、钩饵状态。这对于精确调钓和理论探讨,很有好处;主要缺点是操作比较麻烦,要把双子线、双钩饵挂上、取下,不符合平常的操作习惯。平常保存线组时,子线和主线、连接环是连接好了的。

怎样克服这个缺点呢?――把无钩饵调目改为空钩调目就行了。

二、有钩饵调目和空钩调目

在确定有钩饵调目之后,只是去掉饵团,就得到空钩调目了(图四)。

使用有钩饵调目、空钩调目之后,不灵不钝钓目c的位置就不再在ab的中点而是在靠近b点处(图五)。钩与饵等重,则c点与b点重合。钩比饵轻,则c点在ab中点和b点之间,钩越轻,钓目c越靠近ab中点。明白了不灵不钝钓目c的应有位置,就很容易依据两个调目确定钓目的最常用位置。当然,在垂钓过程中,还需要或上或下微调钓目(微调子线、钩饵状态)以适应鱼情。

有钩饵调目、空钩调目,比较前面介绍的有钩饵调目、无钩饵调目来,操作更加简便,也能够根据钓目和双调目大体知道水下子线、钩饵状态以及钓组灵敏迟钝状态。这种方法钓目与子线、钩饵状态的相关性比较前一种方法要差得多,但也无关紧要,因为不必要、也不可能追求绝对的精确。只要能够知道水下钩饵的大概状况也就可以了。因此,对于大多数钓友,后者更加具有实用意义。

双调目调钓法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不适合漂尾特别纤细的浮漂。漂尾很细(直径0。5毫米左右),钩饵又不小,两个调目必然落在漂尾之外。因此,确定一个调目就可以了。另外一个调目可以心中估计。例如,漂尾直径在0。6毫米左右,通常空钩调目定在56目,钓2目左右就比较合适了。这样,上饵悬浮,下饵部分卧底,卧底多少决定于饵团大小(饵团小则悬浮多)。有钩饵调目可以想像落在漂尾之外了。

双调目调钓法与其他种种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懂得了这个方法的道理,应用其他方法更容易心中有数。例如,挂双饵调平水钓1目,可以看做双调目调钓法的一种特例(钓目靠近有钩饵调目)。调4钓2,如果怀疑钩饵是否到底,增加一个有钩饵调目就解决问题了。

最后一句话,任何方法都有短长,关键在于实践体会、心中有数和灵活应用。

浅谈野钓中的台钓拉饵方式及手法运用


在春秋两季之时,野钓经常使用拉饵,原因主要是,那时候的小鲫鱼比较多,拉饵相比较于搓饵具有快速上鱼的特点,虽然上的鱼不大,但是快速的连杆确实足够解毒的,偶尔也会有大物光顾,那就更完美了!个人对拉饵方法的理解。拉饵方法我知道的有几种,一种叫盖章试的拉饵,顾名思义,就是将钩子预先分开放置在拉饵盘上,而后将饵料压在钩子上,轻轻拉动子线,把钩子从饵料里面抽出,一团拉饵就能拉出来了。但是说的简单,其中也是有些细节门道的,先不谈饵料的因素,光考虑手法问题,就有一些注意点。

首先就是角度问题,什么角度呢,就是拉动子线时子线与饵料盘所成的角度,这个角度是决定饵料拉的大小的因素之一,但此角度越小,也就是子线越靠近拉饵盘时,拉出来的饵团就越大,原因在于这时子线与饵料的摩擦力较小,随着拉动的过程,摩擦损耗的饵料较少而拉动粘连的饵料越多,当钩子被拉出饵料时,其饵团也就越大。反之,当子线与饵料角度越大时,钩子就会从饵料内部穿过,这时的摩擦力就会变得巨大,由于摩擦损耗的饵料就会变多,拉出来的饵团就会变得很小,一般拉出来的都是饵心。因为状态不是很好,故此不常用大角度拉饵。

除了上述的一个点,还有就是化老师曾在训练营里提到的一个因素拉饵如果越靠近饵团外侧拉,拉出来的饵团就会越大,如果拉饵穿饵而过,拉出来的饵团就会变小了,大家不妨试试,确实是如此的。原因也与上述手法类似,不再赘述,想要拉出状态好的饵团,尽量试用饵团外侧的饵料。还有一点,长时间试用拉饵,会让饵团的底部出现一道道的拉沟,此时应该将饵料翻个身或者稍微揉捏一下,恢复成光滑的圆团状!

我还知道另外一种拉饵的方式,叫平刮式拉饵,方法是先将饵料铺在拉饵盘上薄薄的一层,然后将双钩放在饵料上,由于拉饵盘具有磁力,会把钩子吸嵌入饵料里面,再平拉动子线,就能拉出一团拉饵了。拉时可以直着拉也能不断调整平面角度,随个人意、这种拉饵的方法, 我觉得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首先一个,饵料的已经平铺在饵料上了,不需要每次拉时,非垂钓手再握住饵团,一来干净卫生,二来不会在饵料上留下人的气味,使鱼儿产生异样的觉察。二来呢,使用平刮式拉饵,饵料的水比应该比盖章式的稍微大一点,平铺的饵料水分流失更快,水分多一点,拉出来的饵团能够更加细腻,均匀,同时也能一定意义上防止水分流失过快导致的饵料变干。当饵料变干了,只需取上一点水,撒在面上,轻轻拍打就好了。长时间的使用拉饵,虽然得以快速上鱼,但是窝中的窝饵也会快速被鱼消耗掉,所以为了继续留鱼和聚鱼,应该使用一段拉饵后,搓饵钓一段时间蓄需窝子,我一般是5次使用拉饵就会用搓饵1到2次续窝,当然各地的鱼情不一样,钓友们可以自行斟酌。

上述的是拉饵操作手法的个人理解,下面说一些开拉饵的一些心得。

开拉饵时我们经常用到拉丝粉,也就是小麦蛋白。拉丝粉呢,分为长丝和短丝,其实我们只要知道,钓大鱼,想要拉的饵团大一点,就得用长丝,钓小鱼,饵团想要小一点呢,用短丝的,用量也应随之减少了。不同的饵料配合需要加入不同分量的拉丝粉,这时就要考验一个钓手的经验了,总之需要多尝试,不是能轻易见诸于笔端的了。水比也是影响拉饵好坏的重要因素。一般我们开饵时应参照饵料袋 背面推荐的水比,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决定加入多少水量。水过多了饵就稀,拉不成形或者入水即化,水过少了也会拉不成形或者饵团拉的过大,没有状态!开饵时手指分开,快速搅拌,等3~5分钟后饵料吸足水分,可以在面上撒上一点拉丝粉或者所称的状态分一类,这时候开出来的饵,状态比较好,拉饵大小均匀,入水后出丝自然,密实度均匀,状态是非常好的。如果是天冷呢,可以多搅拌一会儿或者将开好的饵稍微揉搓一下。上述就是我个人对拉饵手法,开饵的一点认识,下面说一说具体拉饵在什么时候用。

由于本人只是野钓,不参加竞技比赛,所以下面的观点可能有所偏颇,希望各位海涵!

我经常在江边钓鱼,个人觉得,拉饵在春秋两季最能发挥其作用,因为那时候,温度适宜,开出的饵料,很快就能出丝,而且气温不是太高,也不会过快的反水。而水中呢,鱼在这两个季节,都喜欢在近岸处活动,成群结队的或觅食或玩耍,这时候运用拉饵的方法,在找到或等到鱼群后,可以最快限度的上鱼,而自然水域大鱼少小鱼多,这时拉饵状态优异,能够成为贪吃饵料的小鱼抢饵的对象,而他们就饵也不会因为饵团过大而吞不下口了。今年春天时我在江边钓鲫鱼,运用拉饵的技巧,几乎在走水的情况下,竿竿上鱼,那种感觉着实解毒啊!而夏冬两季,夏季气温太高,拉饵入水,即可便成为参条的对象,就不能使用拉饵了。而冬季,严寒的气温影响着水温也降低,鱼儿活性也不如前,更在深水处,这时的鱼情可谓差,如果遇到走水,再用拉饵,只能变成,即聚不成窝子,又吸引不了鱼的结局。从上几点,纯属个人经验,算是抛砖引玉,静待有识之士,共赏佳作!

钓鱼中浮漂的调灵与调钝及调目数详解


钓鱼人常用的调漂技术是悬坠钓,需要先空钩调整,再挂饵调整,两次调漂。调灵钓灵,调钝钓灵,调灵钓钝,调灵钓灵,调钝钓钝。调四钓二,调五钓二,调五钓三。具体调几钓几,调灵敏,调迟钝,并是固定的,根据鱼情水情都需要现场调整,适合的目数。其实无论怎调,垂钓时,能见鱼讯出现扬竿连着中鱼,才可以说当时的调整的目数是正确的。

我们这次先不去研究深层的道理,先来探讨一下灵敏与 迟钝时,钩饵在水中状态是什么,鱼儿咬钩会产生什么状况:例如调四目钓五目时,可以看出双饵卧底,两条子线有一定的弯曲。这时,鱼儿咬钩却很少有吸入时的第一下拽信号,却是大多为慢慢的漂尖上浮或下挫的讯号。

然后我们把钓目调整灵敏一点,把浮漂下移几厘米变成钓4目。这时,钩饵、子线在水底的状态为一拖一贴,鱼儿咬钩时,浮漂常见的上浮、下拽、下挫都会出现,此时的中鱼率还是比较高的。

当调四目钓两目时,双子线已基本拉直,如果装钩的饵比重较轻,那么上钩的饵有可能会悬离于底,这时灵敏度会比前两种有所提升。现在只要有鱼靠近钩饵,浮漂尖会缓慢上浮、下沉,会出现鱼讯的信号。鱼咬钩时,浮漂一般以短促有力的下拽信号为主。

如果我们把浮漂调至钓一目时,如果装钩的饵比重较轻,会使两钩基本离底,而成为悬钩状。这时候的灵敏度是非常高的,鱼儿在钩饵四周吃食时,浮漂就会有上浮、摇晃的讯号,在鱼饵咬钩时,浮漂一般下拽信号大而快,但是灵敏度太高而命中率却较低。所以如果连续几杆空钩或中鱼后脱钩,且说明此时的浮漂调整的太灵敏,需要向上移,直到连续上鱼为止。

调漂的方式多种多样,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鱼情及水清来变化调整,根本宗旨,能上鱼才是硬道理。

如何从材质和尺寸来选择合适的浮漂?(下)


之前发过一篇文章:《如何从材质和尺寸来选择合适的浮漂?(上)》,从浮漂的构成和构造及各自的特点优势给大家介绍了一些,那么本篇作为下篇,给大家介绍一下浮漂通常会用的几种材质,以及这些不同材质对于浮漂的影响,我们怎么根据浮漂的材质和尺寸来分辨优劣,还有怎样才能挑选到适合自己用的浮漂。

一、材质

1、巴尔杉

巴尔杉其实是一种轻木,它比重高于芦苇,而又低于孔雀羽,所以他的特点就是中庸。要灵敏度有一点,但是不突出,要稳定性也有一点,也不突出,所以,我们认为它是试水、新钓友的第一选择。

2、孔雀羽

它也分去壳和不去壳,去壳的贵很多。孔雀羽其比重较大,所以在同等吃铅量的情况下,体积都较大。但由于其材质的关系,要吃铅大只能加长漂身。而长漂身的好处就是稳定。所以,孔雀羽的浮漂的特点就是舍弃部分灵敏度,追求稳定。其实孔雀羽浮漂用的人也很少,主要是现在野钓的环境很少,基本都是坑里钓鱼,鱼都是滑口、轻口,并且风浪、水流都不大,都去追求灵敏度了。

3、芦苇

芦苇漂还分为去壳和不去壳。去壳的比重比不去壳的还低很多。芦苇漂的特点是自身比较很轻,所以相同吃铅量的情况下,芦苇漂一般体积都较小,所以比较灵敏。但是这里强烈建议才开始钓鱼的新钓友不要使用芦苇漂,由于其过于灵敏,导致鱼进窝后摆尾、转身、吸水呼吸引起水流很小的变化都可能出现漂相,并且鱼试探饵料也会出现较大的漂相,不容易区分真口假口,容易空杆。

4、纳米

我们试过很多纳米浮漂了,它其实是替代芦苇漂的一种方向,它的自身比重也很轻,所以很多时候特点和芦苇漂很相近。但是它是用人工合成材料制作的(请自觉抛弃纳米的概念,只是噱头。可以理解为泡沫吧),所以工艺、材料等等影响很大,买到良心货可以当芦苇漂用,买到不好的就要走水、调目也会一直变化,所以建议大家买之前好好想想,愿不愿意上当吧。

二、形状

现在的漂身基本都做成枣核型的,这里也只说枣核型的浮漂。

1、稳定性

漂身越长,表面积就越大,水的阻力也就较大,稳定性就越好(想想稳定的孔雀羽),反之稳定性就差。而浮漂的抗走水性能方面,漂身越短,表面积就越小,受水冲击的力就越小,抗走水性能就越好。

2、灵敏度

漂身材质的自身比重占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形状的影响了,说白了,就是漂身越细,由于拖动它受水的阻力就较小,相对就比较灵,并且下沉到位的速度也就越快,但是由于启动的力不是很大,所以顿感相对不明显!反之漂身越粗,拖动它受水的阻力就较大,相对就比较顿!下沉速度就较慢(想一下行程漂的漂身的形状),但是由于启动的力要求较大,所以顿感相对明显!

3、外形

漂肩的位置(漂肩可以理解为漂身上最粗的位置),漂肩的位置越靠上,越容易下顿,但是顶漂、回漂会很慢!漂肩的位置越靠下,越不容易下顿,但顶漂、回漂会变快,其实和漂身粗细的影响有相近的地方。反正就是漂肩上下两个部分,哪个部分更接近流线型漂就更容易往哪边走!

三、总结

总体来说一下吧,漂的灵敏度主要的考虑的方面(排名不分先后):

1、漂整体比重越低,越灵敏(别忘了还有考虑漂脚漂尾哦)。

2、漂整体越细,越灵敏(漂脚、漂身、漂尾都是)。

3、漂身越长,越稳定。

4、漂身越短,越抗走水。

5、漂重心越靠下,漂越灵敏,也越稳定。

6、漂脚越长,越稳定,但是翻身较慢。

最后说一下一般高手们选择用什么漂的方式吧,其实多数钓友用漂并不是很挑,毕竟漂的类型和调钓对于灵顿的影响各占50%。毕竟灵漂调顿没多大意思,所以该灵的时候灵,该顿的时候顿还是有必要的,没必要一定追求特别灵。并且有时候台钓也不能局限于立漂。用小一点的阿波浮漂钓浮,用来规避小杂鱼的影响,还是有奇效的。所以漂的选择没那么严,只要知道怎么是灵、怎么是顿,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就行。

钓鱼的正确心态与浮漂的运用技巧


悬坠钓组钓鱼,总是先上小鱼,而且没有办法驱赶它。有人说是钓饵雾化引起的,用硬饵、大饵钓迟钝,问题就解决了;有人归罪于浮标,说细标尖的浮标过于敏感,改用粗标尖浮标可以把小信号过滤掉。请问哪种说法正确?

钓鱼心态与浮标的运用

在现代钓鱼技术中,铅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悬坠钓法用浮标把铅坠提起来是为了减少鱼吸入钓饵的障碍,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大坠用大标,小坠用小标。然而为什么用大标,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的。比如走水,一个传统钓手懂得添铅皮,添到铅坠不走,浮子就停住了。悬坠钓组是二力平衡,坠标联动,加铅皮到铅坠落底,浮标也停住了。从最后结果看,两者一样,都是以铅坠增重来限制浮标移位,但从鱼咬钩需要克服的阻力来看,两者的差别就大了。在传统钓组上,铅坠增重意味着鱼要牵动或提起铅坠的阻力增大,如坠重从3克增加到3.5克,鱼就得花不少于3.5克的力气才能移动铅坠。悬坠钓组在添加铅皮前先实现了二力平衡,坠重被浮标的牵引力平衡,如3号浮标的吃铅量是3克,坠重被浮标平衡就是零阻力,添加0.1克铅皮,铅坠下沉水底,对鱼来说,只须克服0.1克的阻力,浮标就有了反应。

在水库钓鱼和池塘一样,先调标、再找底,但抛钩一定要抛准。之所以出现一竿见不着标,一竿又全冒出水,都是抛钩不准引起的。水底是斜坡,往前5厘米会深许多,偏了5厘米,钩落在凸起的岩石上,时深时浅与钓饵和浮标无关。两个人在水库钓鱼,可能悬坠钓组不如传统钓组钓得多,因为悬坠钓组都是小动作或者有动作提竿无鱼。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心理不稳定。

传统钓组是瞄着大鱼来的,饵大,坠重,小鱼吞不下饵、牵不动坠,能产生信号肯定是鱼衔住了钩,虽然提竿次数不多却竿竿中鱼,这是应该肯定的。悬坠钓组大小兼顾,只要有鱼咬钩浮标都会反应出来。然而水库钓鱼是没有具体对象的,想发挥悬坠的优势,既钓大鱼又钓小鱼,在线组和钩型的选择上就出现了比钓大鱼的线细,比钓小鱼的线粗,钩也是这样。这种介于两可之间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呢?1.小鱼吞不进饵,标尖升降频繁,却没有确切的动作;2.大鱼吸进了饵,却又能吐出来,信号稍纵即逝,难以把握。要想双丰收,我建议在有时间的前提下专钓大鱼,不要看到别人上小鱼就按奈不住,如果控制不住,那就放弃钓大鱼,换小钩细线。期望大小兼得,实质是心理不稳,浮躁。

我在秦皇岛第五届海狮杯最后一轮钓混合鱼的比赛中就差点吃了大小兼顾的亏。由于第一天的3场比赛都是上几尾鲫鱼后,来条鲤鱼,钩用4号袖,子线0.6号可以鲤鲫兼顾。第二天,回锅鱼多了,鱼吃饵的动作变得非常微弱,一吸就吐,隔几分钟又能发现鲤鱼进窝的迹象。当时,我用的是袖钩3号,子线0.4号,攻鲫鱼。看到鲤鱼搅起的浑水心里一直想换线组,但看到隔了两个钓位的邓刚稳笃笃在钓鲫鱼,心里就平静了。钓鱼只能保守,想大鱼又想小鱼,是钓不好鱼的。在复杂鱼情中只能以一种鱼为主。大小兼顾是野钓钓手的普遍现象,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对钓组的疑惑,其实与浮标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不管标多大,调标都是二力平衡,问题是如何运用上把握不准。许多人认为,钓大鱼的饵应该硬一点,但硬到提竿把饵从鱼嘴里拽出来,能怪浮标吗?

老年人不服老,想钓大鱼,但视力不行了,看不清标尖,揶揄悬坠钓法是钓小鱼专用。接受新事物快的老人发现悬坠钓法可以及时反映鱼讯,但标尖太细,既然调标都是二力平衡,那么用粗标尖的浮标也不会不合适。同样,一些用超长钓竿的朋友也认为,抛钩远,标尖应该粗一点。我理解这些想法,但要提醒大家注意,在相同调目下粗标尖和细标尖浮标的差别是很大的。1.加粗的标尖都是空心,同样调4钓2,细标尖浮标搓小饵就能找到底,抛钩是两饵触底;拉饵,上饵轻触底,也可能是离底,但下饵触底是可以从标尖上反映出来的。线组相同,换粗标尖浮标可能会找不着底,特别是饵比较松散的时候,两钩下沉中失去的饵重相当于入水前的2/3,两饵始终悬着,还怎么钓大鱼,恐怕连小鱼也难钓着了。2.标尖粗了,排水量就大,而且浮力增大了。同样调4钓2,在细标尖浮标上出现的动作是下挫2目,在粗标尖就只会有半个黑格,如果你调标粗糙,调的是4目阳线下,水平线上面有窄窄的黑印,标尖下蹭半个黑格是看不出来的。因此,在细标尖浮标调4目的时候,粗标尖应该调2目,目的是减少体现在标尖的剩余浮力,减轻鱼吸饵拉动浮标的阻力。但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公式,经过测试和同细标尖浮标进行比较,直径1.2毫米的粗标尖,其2目剩余浮力相当于细标尖浮标的7~8目,甚至更多。老年人视力衰退是不可回避的,因为看不清标尖动作而用粗标尖浮标会使你放弃许多中鱼机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浅谈台钓用浮漂和调漂技巧


台钓的灵魂在于用漂,了解你用的浮漂,胜过拥有一支好浮漂!

浮漂的简单分类:

抛开浮漂的材料单从外形来分 浮漂主要分三类

一是长身浮漂;这类浮漂一般吃铅比较多,重心靠上,所以稳定性很好。再配上合适长度的漂脚、视标,信号相对比较稳。钓底绝对是首选

二是短身浮漂:这类浮漂重心比较靠中间,相对稳定性稍差一点。但配上合适的漂脚、视标,信号就比较灵。而且由于漂身短,漂脚、视标长,所以浮漂的下落速度相对就慢些 过程长些,自然钓接口就是佳品了

三是综合漂:这类浮漂 漂身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通过对线组的调整,钓底、钓接口都可以适用。是钓友使用比较多的一种.

浮漂粗分我觉得主要是这三类。但实际还有很多变相浮漂。如:长粗身浮漂、一般漂身但长脚长视标浮漂等等就不一一细说了

在实际应用的时候选对浮漂的类型钓对应的鱼那一定是最好。但野钓的时候鱼却不按你选用的浮漂来吃饵,这又是一个很实际问题。该如何应变是很多新学台钓朋友的难题。简单交流一下我的心得.

了解你用的浮漂,主要分几个方面:

一是浮漂和线组的搭配;大的线组配小号浮漂。虽然够灵 但杂信号也多,一定不可取。小线组配大号浮漂要好很多,但因为浮漂大、吃铅多 饵料自然就下落快(快钓底鱼倒是不错的选择),但饵料下落快很多时候会丧失掉做立体窝诱鱼及饵料下落诱鱼的绝好时机。所以线组的大小和浮漂的号数最好比较匹配。

二是浮漂和鱼钩的关系;很多时候大家都很注重调几钓几,我到觉得弄清你用的鱼钩能压几目视标更关键。知道了单钩能压几目浮漂再调钓就简单了很多,当浮漂出现异常时 根据钩和视标的关系你就可以判断是水流、饵料还是鱼在捣乱.

三是线组配浮漂的变化;野钓鱼情变化很快,频繁更换浮漂比较麻烦,简单的调整子线的长度,弥补浮漂的不足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如想钓接口可以延长子线(坠往上长)。小鱼闹钩可以剪短子线等.

总之一句话:道理是死的 浮漂是活的。了解所用浮漂的特性,你就能基本掌握住浮漂,掌握了浮漂 那你就慢慢享受台钓的乐趣吧

资深老手浅谈配饵与浮漂调钓的技巧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蓦然回首,学习钓鱼已有46年之久。从早期的蚯蚓、窝头到现在的国产、进口商品饵料。从一个原始阶段,上升到一个科技理论的时代。不认真、仔细的研究、分析、搭配鱼饵,钓起鱼来还真费劲了。通过近几年的学习,搭配,分析,我逐渐找到了一些配饵的基本原理和公式,现在呈献给广大钓友,说的不对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4321配方

现如今, 当你决定去钓鱼时,你会感到很迷茫,渔具店里的饵料令郎满目,目不暇接,使你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当您了解饵料的特征和鱼类摄食的一些基本原理后,您会发现,配饵其实很简单。

现在很多钓友找我要饵料配方,好像我的配方一定很灵,其实不然,我也是根据一个坑的特点搭配这个坑的饵料,也是准备一个基本配方,然后见机调配,我的后备箱里,各种饵料很多,都是为钓鱼而准备的,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没有一个鱼饵配方,我只有一个鱼饵的基本配比公式,在这个公式上,可以随心所欲的调配千滋百味的饵料来。

钓鱼人都知道,鱼喜欢吃的食物是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我总结的一句话就是腥加香=天下无双,道理就是这样简单,只要你的饵里有腥、有香,不管你怎样调配,你肯定能钓到鱼,因为,你的鱼饵里包含了鱼类食物的基本需求,但是,要想钓好鱼,你的饵里必须添加一些特殊的味道,才能更加吸引鱼对你的饵的注意力。我经常问找我要配方的钓友:你们去吃饭,在一个有10多个饭馆组成的餐饮街上,你决定进哪家饭馆去吃的理由是什么?,道理很简单,是这家饭馆特有的气味吸引了你,但是,吃不吃,还要看他的饭、菜的价格、颜色、服务而决定,以后经常来不来,要看这家饭菜的口感和味道而决定。其实,这和钓鱼人打窝子诱鱼,挂手食钓鱼是一个道理。窝子=饭馆的香味,吸引鱼来就进食,手食就是饭菜,让鱼来品尝,鱼认为可口,进食就凶猛,鱼认为不喜欢,在你的窝子里暂短停留后,就去寻找它喜欢的食物去了。经常用一款味道突出的饵垂钓一个坑,很容易让这个坑的鱼喜欢你调的味道,这就是调坑。那么,怎样才能配出一款鱼喜欢的饵呢?这就和咱们炒菜结合上了,炒菜需要主料,配料,调味品来搭配,鱼饵也是同理,以糖醋鲤鱼为列,鱼是主料,点缀的菜和葱姜蒜是配料,酸甜是调味。这是最早的炒法,现在还有用番茄酱的,使菜的口感和颜色更加鲜亮。给鱼配饵也是一样, 选择一款香饵为主料,配合一定的腥饵为辅料,用味道浓烈的鱼饵突出味道,这就是一款很好的饵料。当然,我们必须知道,大鲫鱼喜欢香甜,小鲫鱼喜欢腥香。

下面我介绍一款我开的大鲫鱼饵给大家进一步解释。还是4、3、2、1的公式。基础饵4份,基础饵一般为你使用的窝子的主料,比如超诱,麝香底窝,纯谷物,鱼宝等等,香饵3,这就需要你自己理解和调配了,我一般喜欢用天元的饵料(天元也不给我赞助,我白帮着宣传了),我的香饵的调配是,鲫鱼套餐2袋,天元鲫1袋,第五元素1袋,混合一起即可。腥饵2,也是自己调配,我一般比较腐败,用的丸九的力作无双一份和鲤鱼旗一份混合一起后,用粉碎机打碎即可。攻击饵,我用的是丸三。假如今天钓的鱼坑,经过调查了解后,麝香味为主,我就这样开饵,4份麝香底窝,3份香饵,2份腥饵,1份丸三。当然,攻击饵有很多,比如九段鲫,老中华鲫,麝香红鲫,千里香,丸五等等,也可以自己调配攻击饵,比如老中华鲫一袋与麝香红鲫一袋混合后,效果就很突出。说来说去,您记住4321就行了。4=基础饵。3=香饵,2=腥饵,1=味道突出、添加量小的饵即可。

二、小药的认知

现在人钓鱼,特别是在商品坑钓鱼,很少有不添加小药的,北京杆坑就流行一句格言小药不是万能的,没有小药是万万不能的。手食里,窝子里添加小药已是很正常的了,基本没什么秘密可言,但是,为什么有的人使小药就很好,有的人使就没什么效果呢?这就要看使用者对鱼的了解有多深了,大家知道养殖的小鲫鱼生长时吃的是什么吗?(1寸以下时),豆浆,所以,你钓小鲫鱼时,添加一些豆奶,效果就很突出,特别是现在人工饲养的鲫鱼,效果更加明显。大鲫鱼喜欢奶香、草莓香,不信的话,您可以去渔具店买几包表明香饵的鲫鱼饵料闻闻,大多数是奶香,根据这个了解,我配置的小药就很简单,我一般不单一的使用小药,我都是2-3种的搭配使用,我用的小药基本就是3种,蛋奶、草莓、促食剂。小药的添加不要超过饵料的3%-5%。另外,鲫鱼喜欢香甜,开饵时,加一些蜂蜜会更好。

三、浮漂的调目、钓目的设定

1) 调漂,要知道调目调的是什么?钓目钓的是什么?

我理解的调目就是调整浮漂的牵引力,牵引力的大小,对鱼进食有很大的影响,调目越高,牵引力就越大,调目越低,牵引力就越小,对应鱼,鱼越大,牵引力越大,鱼越小,牵引力就越小,了解了这个基本情况,您在调目时就要有针对性了,钓大鱼,目数可以调高一些,因为大鱼的牵引力比较大,钓小鱼,目数就要调低一些,小鱼的牵引力相对要小,假如你调反了,钓大鱼时,漂就太灵敏了,动作很多,就是不中鱼;钓小鱼时你调高了,鱼的牵引力不够,漂的反应小,你会失去很多中鱼的机会,而且,牵引力大,鱼小,鱼吃饵时有阻力,它会很谨慎的。所以,调目其实很简单,钓大鱼调高目,钓小鱼调低目。调目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这就是我的理解。

2)钓目调的是什么呢?

我理解调的是钩子在水底的姿态,也就是2个钩子在水底的位置,大家都知道不灵不顿=一钩卧底、一钩触底,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状态呢?这就牵扯上另外一个话题找底,我先从找底开始,然后继续讲钓目的调整,

四、如何正确找到底呢?

钓鱼的底有2个,一个是池塘真正的底部,一个是鱼相对活动集中的泳层,这就是有人经常说的钓离地、钓浮、钓水皮。他钓的位置,就是鱼相对集中的地方,俗称鱼底。我们钓鱼时,首先要找到坑的底,然后还要找到坑底酱层的表面,这才是你要找的底,假如你只找到坑的底,2个鱼饵都埋在酱层里了,鱼光闻见味,找不到饵,你就无法钓到鱼,这个现象有很多,大家可能也会经常遇到,就是,窝子里鱼津儿四起,就是不吃食,很多情况就是你的底找过了,没有找到坑底酱层的表面,饵埋在酱层里了,鱼找不到,四处拱,这才有了有津儿没口的现象。找坑底简单,挂重铅一下就能找到,怎样才能找到酱层的表面呢?这就要求钓者必须知道你开的饵的比重是多大,当然,手不是天枰,但你每次上的饵的大小基本相差不多,就是差一点,也无所谓,首先你要挂一个饵,看看漂压下几目,心里有个数,然后再慢慢的调整浮漂的位置,找酱层的表面时,一定要上钩挂饵,举个例,你调5目时,单钩挂饵,浮漂压下去3目,你找底时,上钩挂饵,找到2目时,基本找到酱层表面了,这里有一个现象大家可能忽略了,就是长子线的支撑力,当你挂2个饵时,底钩虽然落入酱层,但长子线的支撑力,会使上钩的饵落在酱层的表面上。当然,你挂的饵,一定要大小均匀,这就是基本功。底找到了,但不一定是鱼进食最方便的地方,这就要求钓手分析鱼层的位置,尽快找到这个位置,你才能钓获多多。钓目的调整有2种,有动作提杆不中鱼=钓的太灵了,调高钓目。有动作提竿中鱼了,中途又跑鱼了,钓的太顿了,下调浮漂。浮漂在钓不灵不顿时的上下调整范围,是你设定的调目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是特殊的钓法了。

五、谈谈我是怎么设定调目和钓目的

首先决定所钓的鱼的大小而设定调目,比如,今天我准备钓小鲫鱼(1两左右的),鱼的时速在20-30尾左右,我会选择一款2号软尾7目三等分的钓小鲫鱼的浮漂,调3目,然后挂重铅找底,找到底后,下拉浮漂2个漂身,慢慢修剪铅皮到浮漂露出3目为止,这里说一下,浮漂的调整,最好用一块完整的铅皮来调整,铅皮一定裹紧,加铅的铅皮,由于卷的不紧密,会使水的阻力和水中的杂物进到铅皮里,从而影响到调漂的准确性。然后上钩拉一个饵,看看压下浮漂几目(假如是1目),调整浮漂的位置,找到露出2目为止,拉双饵再找底,看看是不是2目,如果是2目,就从这里钓起,如果不是,升、降浮漂的位置,直至2目为止。以后就是上下调整浮漂的位置,直到出口中鱼为佳。当你钓到一定的时间和积累后,调钓就随心所欲了,这里讲的是为初学者尽快找到底的入门教材。

钓鱼是一个系统工程,方方面面都需要认真对待,钓什么鱼,用什么漂,用什么线组,用什么钩,用什么竿子,用什么饵,都有严格的规定,虽不是教条的,但还是以细心为好。

以上是老贾对钓鱼配饵和浮漂调钓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理解,谈一些,不一定对,但是,对初学钓鱼的钓友会有一定的帮助,请钓友批评指正,也希望钓友们,去之糟粕,留之精华,不断提高进步,大家身心愉悦,钓鱼快乐。(待续线组的选择,钩子的选择,漂的选择...以及黑坑,休闲,竞技等钓法的体会)

如何从材质和尺寸来选择合适的浮漂?(上)


钓鱼人都说,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我们垂钓就是要靠浮漂来传达信号,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下一个动作。而如何选择浮漂也是很多钓鱼人都在讨论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浮漂的种类多样,每一种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所在。选漂之前我们先要对浮漂有所了解,一般来说,浮漂的构造可以分为漂脚、漂身、漂尾三个部分,一点细节的不同就会对整个浮漂的作用产生影响。

1、漂脚

漂脚一般钓友关注的不是很多,关键是他能影响的范围有限,主要是翻身速度。漂脚现在市面上主要是竹脚、碳脚,有些特殊浮漂是钢脚,碳脚漂一般做的比较细,这样相对来说灵敏度会高一点。而竹脚漂由于材质的原因,一般会做稍微粗一点,灵敏度会降低一点。钢脚漂是比较新的材料,但是可塑型很好,可以通过不同的制作方式兼容碳脚和竹脚的优势。

其实漂脚可以影响浮漂的灵敏度,但是个人观点影响有限,影响他灵敏度的因数仅仅是粗细问题,而漂脚最大的影响是翻身速度和稳定性,总体来说,就是漂脚越长,翻身速度越慢,反之越快。其次就是漂脚比重越大,翻身越快,反之越慢。稳定性方面,漂脚越长,漂座一般离水面就越长,所以稳定性就越好,反之稳定性就较差。

2、漂身

说漂身之前,先说一个个人的观点,漂身影响漂的灵敏度的不是材质,核心影响是同体积下的自重,或者是同吃铅量下的体积,白话就是看比重,从而影响漂的灵敏度!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外形。

漂身的材质我们用过的主要有芦苇、巴尔杉、纳米、孔雀羽(用的很少)这四种,外形上来说现在的现在的浮漂基本都是枣核型,主要是区分粗细和长短。

3、漂尾

漂尾相对漂脚钓友们一般关注就多一点,从材质上来说玻璃纤维的一般使用的最多。外形上来说粗尾、细尾,硬尾、软尾,实心、空心这么几种,但是一般来说材质能影响的范围有限,只是影响漂的整体重量,从而影响灵敏度,这里后面最后统一说漂的整体重量对灵敏度的影响。漂尾影响浮漂灵敏度的关键其实是外形,影响主要来源于体积、比重,漂尾体积越大,浮漂越顿(这点粗尾、细尾最能体现)。总体来说,漂尾越粗,浮漂越顿,反之越灵。 

脚坠大跑铅线组的制作及调钓的运用


在08年,当时有北京、山东以及东三省100多名高手参加的大连第 一届友好杯钓鲫精英邀请赛中,获得冠军者就是一直用脚坠大跑铅钓法的。当时钓场情况,水深1米8左右,高密度瓜子鲫。在2007年大连钓王杯进前八名的半决赛时,当时起风又是逆光,对我们眼睛不好的钓友很多只能泄气放弃了,我用脚坠大跑铅钓法顺利进入决赛。下面说脚坠大跑铅钓法的两个例子可行性,但并不能保证你掌握了这种钓法就一定会拿冠军,什么事情都有个熟中生巧的过程,多一门技术只能说是多了一份取胜的砝码。

一、 脚坠大跑铅的应用

在以台钓为主的手竿垂钓中,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如比赛中使用3米6的竿,想抛到4米的窝点、使用4米5的竿子想抛到5米的窝点,在限定漂长50公分以内,子 线不得超过竿长20公分后,你是无法实现的;当有风波,逆光时,野钓走水时,以上这些情况台钓很难应付时,脚坠大跑铅钓法就可以适当弥补这些缺陷了。

二、 脚坠大跑铅线组

1、线组除了在漂脚处加了一块铅皮外其它和台钓线组一样。如图1。

脚坠大跑铅线组所示:

2颗太空豆、漂,在漂脚处加铅、2颗太空豆、2颗太空豆、铅坠、1颗太空豆、八字环、子线、钩。

注明:实际就是一付台钓线组,不同处是在漂脚紧挨着漂座上方加一块脚铅,此坠是固定的,不要活坠。如图2。

三、脚坠大跑铅的调、钓。

1)垂钓。

在正常台钓中,如需要脚坠大跑铅钓法时,将原来的浮漂摘下换上提前调整好的带脚铅的小漂,再将漂移到离竿尖20~30公分处,将铅坠上面两粒太空豆拉上10公分变活动铅坠,子线不要太长10公分之内。

2)脚坠的调漂。如图。

选一个浮力较小的小细身漂,漂角上铅皮调4~5目。从图片看,铅坠躺底,主线松垮弯曲来调漂的。

3)钓2目为易。垂钓时必须打满竿,铅坠到浮漂之间的斜线要求越拉直越好。正常情况是抛满竿后,浮漂会被拉入水中,要求适当往回拖竿再慢慢送竿尽量将漂露出2目或是1目,有时平水也不要紧。

4)钓目为什么以2目为好呢。因为漂在主线松垮情况下调的4目,由于水的涨力加之水流,风等原因,别说钓4目,可能在钓3目时,主线都是松跨弯曲的你也不知道,这样就会影响垂钓的灵敏度了。

5)漂的大小、调目、钓目和水流、风力、主线粗细成正比。也可以用原来正常的台钓漂加脚铅来垂钓但必须再将原来的铅坠加铅躺底。

6)脚坠大跑铅水下状态:

铅坠躺底,并成活动铅坠,从浮漂到铅坠不是垂直而是一条斜线。

四、脚坠大跑铅的利弊:

(一)优点:

1)同样的竿长和线组,脚坠大跑铅比台钓的窝点要远。

2)看漂清楚。从钓组来看,浮漂就在竿尖处,在有风浪、逆光、视线不好的条件下使用效果较好。

3)灵敏度好。从灵敏度来看,因为是小浮漂同时脚坠又平衡了浮漂的浮力了,整个浮漂只剩下4目的浮力,也就是零点几克左右的浮力了,可以讲灵敏度也是非常好的,比大跑铅要灵敏很多。

4)抗走水性好。

5)饵下底快,对付小鱼闹漂效果不错。

(二)缺点。控制钓目时对刚使用者要多练习一下。

对比图:A代表台钓线组,B为脚坠跑铅线组。

台钓图

夏天夜钓浮漂的调钓及提竿技巧


夏天很热,很多钓友都习惯在夜晚钓鱼,那么在夏天的晚上钓鱼时,怎样调钓才好呢?是钓灵呢?还是钓钝呢?什么时候提竿比较好呢?有此疑问的,可以参考下面夏天夜钓的调钓提竿技巧,或许能够帮助到您。

一、夜钓的调钓技巧

夜晚温度低,鱼吃口轻,宜选择台钓,便于发现鱼口。根据鱼情和水情随时改变钓灵、钓钝很重要。

鱼口轻、水稳时可以选择钓灵,比如调4钓2、1或者调5钓3、2、1,这样可以清晰的看到鱼吸食时浮漂的反应。

有暗流或闹小鱼时可以选择钓钝,比如调平水钓2、3、4或调2钓2、3、4、5甚至更高,这样可以避免浮漂被水淹没,还可以过滤掉小鱼闹窝的一些虚口。个人的习惯不同,调几钓几的选择也不同。

二、夜钓的提竿技巧

提竿以钓第一信号为宜。第一信号是指鱼把钩吸到嘴里还没等吐出来的一瞬间,表现在浮漂上是轻微地上升后向下有力地一顿,仿佛浮漂突然掉下去一样,在半目左右。如不及时提竿,抓不住第一信号鱼儿稍感不适很可能吐钩而去,影响钓获率。

浮漂轻微地较慢地上下抖动不是鱼咬钩的信号,不宜提竿,但是抖动后浮漂匀速上顶或下顿一定要果断提竿!当然,出现送漂、领漂、闷漂等也应及时提竿。

钓有微流的水域时,可以将漂上移钓钝,在浮漂移动中找出规律,发现不同的下顿、上浮信号要果断提竿。

如果有风浪或暗流,浮漂漏出水面的部分要更高些,避免浪大淹没浮漂,漏出多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也可以直接加重铅钓滑铅。

观察漂像时要注意浮漂随风浪浮动和摇摆的频率,发现有明显的变化时,比如有下顿或上顶,这就多半是鱼咬钩了,提竿一般都可中鱼。发现浮漂在风浪中有不同于常情的横向移动也要果断提竿刺鱼,大多都是鱼咬死钩了。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浅谈钓鱼浮漂的材质鉴定及调钓的运用》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调浮漂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