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技巧浮漂。
一支台钓的专用浮漂,由上往下可以分为漂脚、漂体与漂尾三个部分。
漂脚
浮 漂漂体一下的部分称之为漂脚。即浮漂通过漂座与钓线相连的部件,具有平衡整支浮漂中心的作用。漂脚一般用比较坚硬、牢固的材质制作,分为碳脚、竹脚、钢 脚、玻璃纤维脚等。其中钢脚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型漂脚,玻璃纤维漂脚是早期产品。由于玻璃纤维漂脚的相对密度较小,质地较软,如今已经很少见了。漂脚材 质、粗细、长短等对浮漂灵敏性、稳定性、入水翻身的速度有较大影响。
漂体
漂体是浮漂的主体部分,是产生浮力的主要部位。一支浮漂的浮力大小,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由漂体的体积来决定。漂体通常用浮力较大的巴尔沙木、孔雀羽、芦苇等材料制作。市场上还有塑胶浮漂,由于塑胶漂的灵敏度太低,在台钓中已基本无人使用。
漂 体的形状不同,在水中阻力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运动效果,对鱼讯的反应也因之有所不同。漂体中有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部位,即漂肩。所谓漂肩,是指从漂尾连 接漂体的结合部至漂体最宽部之间的这一段部位,即漂肩。漂肩的形态对浮漂的性能特点有极大的影响。根据垂钓的不同要求,漂体被制成了许多不同的形状,如梭 形、橄榄型、水滴型等,在垂钓时要针对不同的鱼情、水情和垂钓中的战术策略,选用相应漂体形状的浮漂。
漂尾
漂 尾又称漂尖、示漂、漂苗、漂信等,也就是浮漂上部那截细细的、画有红色、黄色及黑色、绿色等宽窄不同色环的部分。漂尾是浮漂直接反应漂讯的部位。垂钓时, 钓鱼人要通过对漂尾的变化来判断鱼是否吃钩、钩上是否有饵、窝点内是否有鱼。漂尾的每一个色环即为漂目,一格即为一目。黑色的细环带是起划分漂目的作用 的。调漂时设定调目及钓目的时候,同样不能忽视这个小小的区域。
漂尾常用的材质有实心尼龙棒、玻璃纤维树脂棒和碳素棒等材料的硬度较好,便于研磨,可使得漂尾更细和更长些;而空心塑料管则缺乏上述的特点,制作出的空心漂尾较短、稍粗些。因此,硬漂尾的漂尾一般长、较细,而软漂尾的 漂尾一般略粗、较短。
精选阅读
认识浮漂-漂的作用漂型以及吃铅量详解
1、漂的作用。
其实在我看来漂的作用无非是两个。其一:调整双子线和双饵(单子线单饵)在水底(离底)的状态。其二:产生鱼讯用以抉择扬竿时机。
调整好双子线和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任何一只漂都能做到的。双子线和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否理想,关键在于钓者,而不是漂。钓者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饵 重、钩距、子线柔软度、水底酱层状况、鱼情等等等等。双子线和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否合理,是能否钓好鱼的一个重要因素。某些钓友在钓鱼时 没钓好就怪漂不好用,其实是有失偏颇的。漂啊漂,你明明只是个调整双子线和双饵状态的工具, 大神们却什么都往你身上扯,子线弯曲过多了信号不好,怪你不灵敏;饵还没到底提竿空枪,怪你信号不真实。。。你真的比窦娥还冤啊!当然不灵敏或者提竿空枪 与漂无关的因素还有很多,我在这里只是稍加举例,用意就是友情提醒某些考虑不周全的钓友,调钓真的不是漂一个人的事。我计划过几日会作一篇《你所忽略的调 与钓--探究调校双饵状态时最容易忽略的重要因素》,另外讨论这个话题。
2、关于漂形。
上面说到,漂的第二个作用就是产生鱼讯用以抉择扬竿时机,这就必须要说到漂形了。不同的漂形在同样的鱼情中产生的漂讯会有不同的细节差异,于是依据不同鱼 情需要会有各种不同漂形的漂。比如底钓漂,要求快速到底,那么她的水中的阻力一定要小,此时流线型身材一定是必备的。而专门用于打接口的漂,与底钓漂的要 求恰好相反,所以身材短粗,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漂形的不同还关系到她的翻身速度,这方面我在上一篇里面已经粗略说了,这里再补充两点:第一吃铅量大的翻身肯定快;第二,如图:
当然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经验丰富的用漂人看一眼就知道哪个翻身快哪个翻身慢。
3、关于吃铅量。
首先要弄清楚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一只漂的吃铅量,而漂的排水量和材质就是关键因素。排水量很好理解,其实就是漂身体积,同样的材质,肯定漂身体积大的那一只 吃铅量大,因为排水量大。而材质呢,同样的漂身体积,肯定是漂身越轻的吃铅量越大,也就是说漂身平均密度越小的漂吃铅量越大。同样漂型的芦苇漂肯定比木质 漂吃铅量大,因为芦苇的密度比木质小。
那么,到底是吃铅量大好还是吃铅量小好呢?这里要分两头讲,关键是你着重于哪个角度去用漂,这句话很关键,下面开始细说。
用漂的时候,是哪些因素决定你去选择不同吃铅量的漂呢?大家都知道,竿子越长,乱风越大,水越深,杂鱼闹得越厉害,肯定要求漂的吃铅量越大。为什么呢,竿 子越长,铅皮多一些好抛竿;有乱风作怪的时候也一样;水越深,双饵到底时间越长,铅皮重一些利于快速到底;有杂鱼闹的时候也是要求双饵快速到底,同理。比 如说现在打算钓5米4,水深两米好几,微风,也有一点杂鱼闹,那么我计划用个吃铅量为2克多一点的漂比较合适。又比如现在钓3米6,水深一米多一点,无 风,杂鱼也少,此时用个吃铅量1.2克左右的已经绰绰有余了。那么现在你选漂的标准就是着重于吃铅量了,站在这个角度选漂,就是选材质轻巧的漂比较有优势 了,也就是常说的吃铅量大的漂。为什么呢,两只吃铅量同样为2克的漂,材质轻巧的那一只可以做到体型更加纤细,这样的话她在水中运动的阻力也就越小, 所以有鱼吃口的时候灵敏度自然就高了,如图:
那么,同样漂形同样体积的两只漂,只是因材质密度不同而导致吃铅量不一样,他们谁优谁劣呢?这里又要分两头讲。如果吃铅量小的那只漂因竿长水深杂鱼闹而达 不到抛竿顺畅快速到底的要求,那么肯定是吃铅量大一点的那只漂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吃铅量小的那只漂在外界因素并不太恶劣,而完全可以胜任这些要 求的时候,又是谁优谁劣呢?他的劣势还会是劣势吗?这里不急于找出答案,接着做如下分析:
同样漂形同样体积吃铅量小的那一只漂(下面简称A),铅皮用量越小。同样漂形同样体积吃铅量大的那一只漂(下面简称B),铅皮用量越大。当这样两只漂同时 入水作钓的时候,谁灵敏?这个时候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什么?说到这里,可能就是争议比较多的时候了。一般一方认为,吃铅量大的B灵敏,因为这是常识。而另一 方认为,吃铅量小的A灵敏,因为铅皮重量越小打破惯性需要的力量就越小,所以就灵敏。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要我说就是:相差无几。首先我们分析一下 漂和铅皮在水中的情况。当A和B链接铅皮在水中达到平衡的时候,实际上可以认为他们加上铅皮的排水量的重量等于他们自身的重量加上各自铅皮的重量。由于A 和B的漂形和体积一样,所以他们的排水量也一样,所以A的重量+A携带的铅皮重量=B的重量+B携带的铅皮重量。他们区别只是一个头重脚轻,一个头轻脚重 (相对而言);而他们和各自携带的铅皮重量加在一起实际重量差不多。此时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他们的漂形和体积因素而带来的在水中运动的阻力大小问题,而现在 他们的漂形和体积是一致的,所以灵敏度也就差不多了。当然,这里去除了一些极细微的影响因素,比如B所携带铅皮的体积肯定比A所携带铅皮的体积大,但 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还有,B所携带铅皮的重量大于A的,是不是鱼就难以吸饵入口一些呢?子线是软的,这一点也要忽略不计。还有就是B的主线因为铅皮重一点 而要拉得紧一点,理论上这样更有利于信号传递,但实际上这种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如图:
最后再说说漂吃水导致目数变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很烦人,但是目数变化的原因不止吃水一个,除了因漂身和油漆材质的质量以及工艺因素外,温度变化导 致漂身空腔内的气体的密度变化也会导致目数变化。一般解决办法有:用制作材料和工艺比较好的漂;垂钓一定时间后验一下漂;尽量不使用空心漂身的漂;定期保 养漂等等
根据漂脚的材质如何划分浮漂的技巧与介绍
按照漂脚的材质划分。浮漂可分为碳脚漂、竹脚漂、钢脚漂三类。漂脚的材质不同,漂的性能特点也随之而异。漂脚对浮漂灵敏性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很大。漂脚越细,它的水阻力越小。漂脚密度大,可使浮漂的重心降低,就可以快速的反应鱼讯。
碳脚漂
制作碳脚的碳纤维棒的密度大于水,碳脚一般都很细,在水中阻力小,因而灵敏度一般都较高,讯号的上、下摆浮大。碳脚一般都较长,从而漂在水中的牢固点较深,在风浪中的稳定性较好。因为碳脚一般都较长,导致浮漂的重心偏上,从而入水翻身较慢。
竹脚漂
侄子的强度不够大,竹脚既不能做的太细,也不宜做得太长,因而竹脚漂多为做的较短的上细下粗的椎体,与漂体浑然一体,相当美观。竹脚漂的特点是浮漂重心低、入水翻身快;但竹脚一般较短,在风浪中的稳定性较差。
钢脚漂
钢 脚是近年出现的融竹脚、碳脚漂优点为一体的新型脚漂。由于钢的硬度好,可以做的像碳脚一样又细又长,并能抛光以减少阻力,同时漂脚数量易于控制,可以调节 浮漂的重心位置,从而产生既像碳脚漂意向细长,阻力小、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又像竹脚漂一样入水翻身快的钢脚漂。钢脚漂入水时,其自己的力量几乎可以使自 己达到翻身的临界点,只要鱼饵一下沉,就快速直立,捕捉接口。如果没有接口,其细长的身体可以保持相当好的稳定性,为底部大鱼做好准备。如果水里的鱼层比 较单一,都是半水小鱼,或者都是底部大鱼,那这个时候用钢脚并不能显示出远远超过其他浮漂的优势来。当中部有追兵,底部有堵截时用钢脚,可大小兼顾, 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目前,钢脚尚未普及,市场上并不多见。
台钓浮漂信号的分析
学会看浮漂信号是所有垂钓者都必须学会的事情。浮漂信号读得好,鱼获丰厚;浮漂信号解读得不好,贻误最佳提竿时机,空竿连连,自然也就钓不上鱼来。哪么我们该如何才能搞清楚浮漂传递给我们的鱼讯呢?互联网上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有关浮漂信号的文章,这让我们看起来又累又难以理解。所以笔者将浮漂信号做了一些简单的精炼的总结,不会让大家看起来头大如斗了。当然,以下浮漂信号,仅仅适合立漂,七星漂不在此例中。
1、沉漂。
也称拉漂或拖漂,就是浮漂连续上下抖动,而后缓缓下沉。如下沉速度慢,表明是个体大的鱼在咬钩。沉漂一般都是鲤鱼、青鱼、草鱼的咬钩信号。
2、送漂。
又叫送标或回漂。鱼儿俯身咬钩后抬头欲走,把漂往上送,即出现送漂。若浮漂徐徐上升,而后整个漂都露出水面,就标明鱼儿已被钩住。此时若用力猛拉,会使鱼儿下颚脱落而导致跑鱼,所以应先遛鱼,再用网抄。
3、点漂。
又叫拌漂、逗漂,是鱼儿不断轻撞钓饵但又未吞食所引起的,表现为浮漂做轻微的、跳跃式的颤动,这样的漂相,一般情况下是小鱼所为。
4、抢漂。
立漂快速下降,往往在钓饵刚一落水时就被鱼咬走,这是黑鱼、鲶鱼等较凶猛鱼类的咬钩信号。
5、移漂。
立漂缓缓、轻微平移,一段时间后时升时降,这说明是小型鱼类在咬钩。
这些为一般的浮漂语言,其它的语言我们暂且不说,只要我们在垂钓的时候,掌握好上述这些简单的浮漂语言,对于我们基本的垂钓来说,是完全足够了。至于其它更复杂的浮漂语言,我们在垂钓之中,再去慢慢的体会吧。
鱼线轮的保养以及使用技巧详解
绕线轮是海竿的心脏,是渔具中比较精密的部分。所以在使用时应十分小心,发生故障应设法排除,以免影响正常抛钩。
摇动线轮摇臂,发出咔咔响声,无法收线
故障部位:齿盘与齿杆打滑。产生原因:齿盘两端轴套严重磨损;齿杆轴套磨损或齿盘滑丝丢失,造成齿盘与齿杆配合间隙过大,加力后打滑,解决办法:更换齿盘和齿杆套轴,最好改为滚珠轴承或另外车制的铜套;调整齿盘轴华司的速度。
摇动摇臂,线轮壳发出摩擦声
故障部位:主轴弯曲变形;线轮滴答轮或华司在拆卸中丢失;线轮壳螺帽松动。产生原因:拆卸主轴销时,用锤子敲击后使主轴变形;拆卸线轮壳螺帽时,不知道是反牙的,因用力过猛产生滑牙。解决办法:矫正主轴;安装滴答轮和华司;线轮壳螺帽滑牙时,将螺帽竖起,用锤子轻敲几下,使螺帽缩小孔径后装上。
摇动摇臂,线轮总不会前后运动或时动时不动
故障部位:传动齿轮上的凸销从滑块槽中脱出或滑块凹槽破裂;齿盘下端缺齿或传动齿轮部分缺齿。产生原因:传动齿轮与滑块配合间隙过大;传动齿轮中有砂砾;主轴弯曲卡死,用力摇动摇臂,使滑块凹槽破裂。解决办法:传动齿轮轴底加垫片,减小传动齿轮与滑块的间隙;更换滑块和缺齿的齿盘;矫正主轴;清洗安装并涂抹凡士林油润滑。
抛线架不回位
故障部位:抛线弹簧松脱或弹性减弱。产生原因:抛线架固定螺丝松动,造成抛线弹簧从固定孔中脱出;长时间打开抛线架保存,使抛线架弹簧弹性减弱。解决办法:调整抛线弹簧弹性,重新正确安装;平时养成收回抛线架保存的习惯。
抛线架上的导线轮、导线轮轴套丢失
故障部位:抛线架固定螺丝松脱。产生原因:长期使用后松动;安装时没有拧紧。解决办法:重新安装,并在螺丝座孔中涂上百得胶,使螺丝不易松脱。从构造上解决,应该改为长螺竿,用开口弹簧片固定。
拨反动钮,摇臂无法控制
故障部位:反动钮片动作不灵活。产生原因:反动钮片弹簧弹性弱;反动钮片螺丝固定过紧;涂抹了黏性过大的黄油。解决办法:调整加大弹簧弹性,使反动钮片动作灵活。
钓力调整钮失效,线轮总成不能转动
故障部位:后曳力华司迫紧座卡死。产生原因:有泥沙掺入后曳力部件;钓力调整钮没有安装正,造成过紧并卡死;调钮滴答环变形卡死。解决办法:清洗后曳力部件,矫正滴答环,正确安装所有部件,调整钓力时不要用力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