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钓鱼技巧。

海钓和淡水想比,环境要复杂很多,因此,在钓具的选择方面和淡水钓完全不同。有的时候要重量级的钓具才能应付复杂的海钓环境,因此钓友们在准备海钓装备的时候最好问下相关老练的钓友。关于海钓钓线的选择,有一定的讲究,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钓线材质和规格及用法吧。

一、钓线的常见材质

尼龙丝

尼龙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并不陌生,这种材质的线拉力强,具有较强的韧性,性能稳定,且不容易吸水。在除钓鱼外的生活当中,尼龙绳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另外,尼龙绳纯色较透明,但容易染色,选择合适的颜色(红黄白)对钓鱼有奇效,但如果选错了,很容易惊扰到鱼群。缺点则是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变硬,变得较脆,强度下降,变形无法复原。

锦纶线

和尼龙绳比较类似,同样是拉力强,弹性好,不过材质不透明,且比较耐磨,抗挤压弯曲性强。唯一的缺点是吸水性较强,入水后快速的浸湿,重量增加,出水时容易扰动较大的声响。但是因为它的结构是由多股线混合而成,更加耐用,钓大鱼时是一个好帮手。

金属线

金属线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凶猛鱼类,它们的尖牙利齿对鱼线的损伤较为严重,需要选用耐磨、抗拉伸、抗挤压的鱼线。金属线的缺点也比较明显,材质天然的缺陷,弹性不足,信号传递较慢。不过在海钓金枪鱼、带鱼、甚至鲨鱼时有较好的效果。

陶瓷线

它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较好的特点,无论是抗拉力,还是材料的记忆性,稳定性都较好。很少受到环境的影响,总体的效果比上述的几种材料更均衡,更好,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价格太贵了。

二、钓线的规格分类

常见的是以尼龙线的规格为标准,以线粗(鱼线的直径),以及鱼线能够承受的拉力作为分类标准。还有就是以号数作为分类标准。

按照拉力划分,以鱼线承受力度大小划分,通常是按照西方的标准,即磅来标志,能够承受一磅的鱼线,即为一磅线,以此类推即可。

而鱼线的粗细,也就是直径的长短,则更加简单了,鱼线直径0.4毫米,也就是0.4.但是由于鱼线的粗细并不能直接决定鱼线的拉力,还需要钓鱼人根据具体的鱼线品牌、材质做出判断。

三、海钓鱼线使用细则

针对海钓,如何选择钓线,以及钓线本身适用的环境要求。不了解海钓的人初入海域,坚持使用淡水钓的钓法必然要吃亏,比如主线和支线之间,淡水钓中主线会比支线更结实,更粗,而在海钓当中,两者的结实程度却相反,它的支线,也就是脑线,比淡水钓当中多了一些附加作用,抗大鱼的拉扯,牙齿的挤压,摩擦。这是针对海中多利齿尖牙的鱼类做出的调整。如果不懂这些,自然是要吃亏的。

平时不要挤压鱼线,甚至轻微的重压也不可以,尤其是金属线,很容易造成固定节点的弯曲,影响钓鱼的使用。另外,还有鱼线之间的碰撞、摩擦、缠绕等情况,相比于淡水钓,要求更加严格。

在支线和栓钩处部分,由于使用的强度大,与金属直接摩擦的伤害较严重,材质更容易受损。所以针对这个部分,应该定期更换,在钓鱼中如果发现损伤,应立即更换。

钓线在钓鱼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打结,栓扣情况,这些都会损害到鱼线的拉伸性、强度、以及舒展的程度。尤其是打结的方式出现错误时,这种伤害还会增加,所以应该减少打结。

编辑推荐

海钓钓组钓线的分析及控线的探讨


海钓钓组钓线的分析及控线的探讨。近期留意到浮游矶钓中出现很多新名字,而对于新手来说,难免产生不必要的迷惑和误解.浮游矶钓一般情况下就是让整个钓组随波逐流,而忽视了掌握鱼的习性,观察和理解钓点环境等等基本的理念.控线在浮游矶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里重点重复和提醒下大家,主要是调整钓组姿态提高效率的。

浮游矶钓是以浮漂带动坠钩(常见的是浮漂浮力大于坠﹑钩﹑饵重力之和),使钩饵悬浮并固定于水体的预定深度,在水下与目标鱼的泳层相平(钓棚),加上打入诱饵(打窝)的配合,在风浪、潮流、涌浪的冲击或人为作用力的干预下(控线),钩饵呈规律性运动状态,诱骗、逗鱼就饵上钩。

浮游矶钓中有待探讨的东西很多,很多大师级人物的钓法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也应该自我思考,吸取、总结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摸索甚至寻找拓展适合自己的钓法。这里简单探讨下钓组钓线问题和控线技巧。

一套钓组应该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目标鱼的大小和矶钓环境来搭配:

1、线轮,其中泻力很重要,一般小于线钩拉力

2、矶钓竿,号数软硬不同,一定要掌握手中竿子的弹力

3、主线,一般带有颜色的浮水线,视觉上容易观察状态

4、子线,选用号数比主线小12号的无色碳线

5、阿波,水中,中通式啊波对于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吧,外挂式更利于减小风阻和快速更换等

6、咬铅,初学者很难理解这个小咬铅的作用,这里强调一下,咬铅的位置非常重要

7、钩,矶钓中一般选择脆质千又钩

整个钓组需要合理搭配,钓者根据自己的钓技恰当的掌控它,才能发挥一定的威力!

钓饵先行之重要性

[钓饵先行]是一种阿波钓法的基本理念,甚么是[钓饵先行]?在一股单一方向流动的水流中(即由面层至底层水流均向同一方向流动,这种情况出现在大部份矶钓环境下),假设这股水流由右至左流动,右方我们称之为[流头]而左方我们称之为[流尾],当我们将一勺南极虾诱饵打在右方[流头],这些南极虾诱饵将受水流带动由右方飘落于左方[流尾],那样是否钓饵因为有钓组牵制便不会由流头飘往流尾?

非也,只不过如果不加以控制,钓组将在水中不能伸展及不能呈现[钓饵先行]的状况,即是不能产生一种由上而下,由右[流头]至左[流尾],顺次序为母线,丹锥/浮标,子线,鱼钩/钓饵的状态。为何[钓饵先行]是重要的?因为根据鱼类觅食生态,大部份鱼类均是逆流而觅食的,[钓饵先行]将会令鱼类觅食时最先遇到钓组中的钓饵而非其它,这种[钓饵先行]状态由水流将钓饵轻轻推送往鱼类口中较像无受钓组牵制之诱饵所以较不会令鱼类觅食时产生不自然感及戒心,也令鱼类觅食时拉动丹锥/浮标时阻力较低,如何产生[钓饵先行]之状态?

钓组打斜之重要性

[钓组打斜]同样是阿波钓法的一种基础理念,甚么是[钓组打斜]?[钓组打斜]是一种钓组在水中呈现的钓组状态,钓组在水中将呈现一种由上而下,由流头至流尾,产生一种顺序丹锥/浮标,子线,钓饵/钓钩的适度打斜状态,为何[钓组打斜]是重要的?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因为视觉关系,有人认为鱼类因为逆流而觅食,如果钓组未能向流尾方向打斜甚至向流头方向打斜,鱼类吃饵时将会看见子线而放弃索饵。

作者对这说法的绝对性较为存疑,因为经常听见人说在钓场用2号子线鱼看见子线不吃饵,当转用较幼子线例如1.7号或1.5号子线时鱼看不见子线便立刻就饵了,我觉得难道鱼类就会分办子线的粗幼或者更与逻辑脱离的是鱼只看见2号子线而不能看见1。5号子线?如果两者都看见又为何吃饵?其实一条2号子线如果按照比例,就如一条船缆似的大麻绳放在我们的面前,就算换上一条爬山绳(1号子线),我们又岂会看不到?

个人认为鱼类是能够看得见子线的,不过它不会知道这是甚么(因为未经其它感官接触),而且它们的视力是可以察觉子线存在但又未能准确分办2号与1号子线的分别,它是由其它感官去知道子线的危险性的。我比较偏向另外两种说法,甚么是另外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鱼类侧线的感应,一幅适度打斜的钓组在水中被水流推动时所产生的振动波较少,如果网友有阅读本网同仁Kz君所写的鱼类生态文章,便会发觉鱼类侧线是十分敏感的,一条钓线经水流冲刷的振动波它是感觉得到的,既然侧线敏感而它又凭侧线可察觉子线存在,为何它又吃饵?那是因为记忆,粗的子线产生的振动波与鱼网产生的振动波相若,如果鱼类生活在捕鱼频繁的区域它们的记忆一定有这种代表危险的振动波的记忆,这也说明了一些区域多人捕鱼而少人作钓的区域鱼类也会挑线的原因。

至于第二种说法个人最为认同,那是因为鱼类觅食生态的问题,鱼类觅食时是采用吸入的形式的,它会靠近食物然后张开口将海水连同食物吸入口腔,如何最有效率?那就是逆着流鱼头向着流头方向而吸,这样便可以借助水流将食物推向口腔。

那样为何[钓组打斜]对这种觅食方式有帮助?第一,打斜将会令鱼咀首先接触钓饵,而水流又会将钓饵推向鱼咀,第二,在吸入钓饵时各位不要忘记钓饵是有子线连着的,如果钓组能向流尾打斜将会令钓饵较易吸入,如果钓组不是打斜鱼咀便要产生较大吸力才能将钓饵吸入,更甚的是吸入时必须要将吸力加大至可以将子线弄弯才能吸入,甚至饵未吸入咀部已踫到咀部,这种必需额外的吸力要求是很多鱼类均会察觉的,这样会令鱼类产生戒心而拒绝索饵。

这种说法某程度上也解释了较幼子线比较容易令鱼索饵的原因,因为较易吸入!但各位网友可以想想如果钓组能适度打斜,子线粗幼又是否首要索饵条件呢?请各位网友能自我思考,寻找自己的想法。

一、重量张线:

基本技巧

这是利用母线的重量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需要做的姿势及技巧是提起钓竿,让母线离开水面,减低水面张力对母线的影响,同时因为母线离开水面时受到地心吸力的影响,母线重量将会集中于丹锥上作为支点,从而迟缓了丹锥的乘流速度,达到拉紧钓组及打斜钓组的功效。

环境配合

无风或非常和缓的风,海面浪涌不大,水流由脚边带出或于矶石的咀位时由左后方或右后方带出。

晃诱配合

钓竿提起时停止出线,丹锥乘流速度将减慢,而钓组将向流尾方向打斜,如果一直持续保持这种姿势,丹锥将停止流动而钓组将上扬得太高,故此钓手要不时将钓竿缓缓放下,同时间释出母线,这时丹锥将继续向前流动,钓组角度也会下降,之后再将钓竿上扬产生张线,这种丹锥减慢流动/钓饵上扬,丹锥正常流动/钓饵下沉的状况将会对鱼儿有莫大吸引力。

备注

这种方法是矶钓中尤其是港内矶钓中一种最常用的技巧,可惜的是,香港矶钓运动日趋蓬勃,但近年眼中所见香港非常少钓手会如此使用张线技巧,大部份钓手就算是无风的情况下都是将钓竿垂低贴近水面任由钓组飘浮,殊为可惜。

二、竿先张线(竿梢)

基本技巧

这是利用竿先的弹性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需要做的姿势及技巧是将钓竿伸出与水流方向尽量保持垂直90度120度之间,打开线杯,利用手指轻按线杯制线及竿先的弹性轻轻拉紧钓组,从而迟缓了丹锥的乘流速度,达到拉紧钓组及打斜钓组的功效。

环境配合

风流同向或风流平行异向,和缓至清劲的风,海面浪涌大中小均可,但因为竿先要能够与流带保持90120度,所以只适用于矶际或矶石的咀位而水流非常接近矶际地由脚边带出或由左后方或右后方带出或横过(视乎钓竿长度)或者流速较慢而直接擦过本礁的本流钓场。

晃诱配合

用手指轻按线杯制线时,竿先将微微弯曲,如果是一支竿先设计优良(例如大部份的G牌矶竿),将会较容易感觉钓组拉紧的情况,丹锥乘流速度将减慢,而钓组将向流尾方向打斜,如果一直持续保持这种姿势,丹锥将停止流动而钓组将上扬得太高,故此钓手要不时将手指于线杯放开,同时间释出母线,这时丹锥将继续向前流动,钓组角度也会下降,之后再将手指按杯制线产生张线,这种丹锥减慢流动/钓饵上扬,丹锥正常流动/钓饵下沉的状况将会对鱼儿有莫大吸引力。

备注

如果环境配合,这是控制性最高而又杀伤力最大的张线技巧,因为除了基本丹锥下沉的鱼讯外,掌握得好的钓手也可适时减低滞线或余线运用丹锥脉钓法(直感)同时把握鱼讯,也可随时透过手法控制丹锥乘流性及丹锥残存浮力(如何办到?有机会再谈)。香港很多钓手都主攻矶际至近场,所以如果遇到合适条件时一定要尝试。

三、风力张线

基本技巧

这是利用风力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需要做的姿势及技巧是提起钓竿,让部份母线离开水面,竿先必须视乎风速及风向作出适度的提升及指向合适的方向,这时母线将被风吹成一个弧形而向丹锥方向作出拉扯,从而迟缓了丹锥的乘流速度,达到拉紧钓组及打斜钓组的功效。

环境配合

风流平行异向之时,吹和缓至清劲的风,海面浪涌影响不大,水流方向平行于岸际或于矶石的咀位时由左后方或右后方带出。

晃诱配合

钓竿提起时停止出线,丹锥乘流速度将减慢,而钓组将向流尾方向打斜,如果一直持续保持这种姿势,丹锥将停止流动而钓组将上扬得太高或者甚至被母线拖拉至下风位反向而行,故此钓手要不时作出道系修正并同时将钓竿放下,也同一时间释出母线,这时丹锥乘流性将会再度发挥而继续向前流动,钓组角度也会下降,之后再将钓竿上扬产生张线,这种丹锥减慢流动/钓饵上扬,丹锥正常流动/钓饵下沉的状况将会对鱼儿有莫大吸引力。

备注

这种方法是各种张线方法中最难掌握的,因为如果钓手控制不佳(有时却是刻意的),往往令整副钓组向后走,又或者令整副钓组飘离正确水流轨迹,所以钓手采用这种方法是要勤于作出道系修正及将钓组飘浮轨迹的误差计算在内,方能于采取张线技术之同时将钓组送往标点。但因为香港很多矶钓钓点都是必须于有风有流的情况下鱼群活性才比较高或者才有鱼群结集,故此钓手必须要掌握这种张线技巧否则于大部份恶劣环境下根本不能发挥阿波钓法的威力,否则便会像香港有些钓手一样未到必要时却采用竿先插水式,任由钓组随意飘流,中鱼犹如摸彩。

四、反拨潮(炒白位)张线:

基本技巧

这是利用反拨潮(炒白位)的力量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需要做的姿势及技巧是利用钓竿,将母线放于炒白位的外沿,利用炒白位力量向四周散发的特性拉紧母线,从而令处于潮目(夹流位)或离岸流的丹锥及丹锥下钓组拉紧,从而迟缓了丹锥的乘流速度,达到拉紧钓组及打斜钓组的功效。

环境配合

风不是重点,重点是钓座必须有反拨潮(炒白位)带出,而反拨潮形成的冲目流与外围的离岸流相交形成潮目,便是一等一的钓位。

晃诱配合

钓竿保持指向反拨潮外沿,注意母线离开水面的长度,离水太多会受风之影响,离水太少则母线会受矶际浪涌之影响,此时与竿先张线技巧一样用手指按线杯制线时,竿先将微微弯曲,如果是一支竿先设计优良将会较容易感觉钓组拉紧的情况,丹锥乘流速度将减慢,而钓组将向流尾方向打斜,如果一直持续保持这种姿势,丹锥将停止流动而钓组将上扬得太高,故此钓手要不时将手指于线杯放开,同时间释出母线,这时丹锥将继续向前流动,钓组角度也会下降,之后再将手指按杯制线产生张线,这种丹锥减慢流动/钓饵上扬,丹锥正常流动/钓饵下沉的状况将会对鱼儿有莫大吸引力。

备注

这种方法是标准潮目及离岸流狙击手法的必要技巧,如果环境符合通常都是一个极佳

五、母线张线

基本技巧

这是利用母线的乘流性(或水阻)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需要做的技巧是利起钓竿竿先的弹性左右舞动(在日本这种技巧叫尖弹晃),让母线离开水面,然后蛇形地摆放于流头,利用水面张力及阻力对母线的影响,从而大幅减慢丹锥上母线乘流性藉此减慢丹锥乘流速度,达到拉紧钓组及斜钓组的功效

环境配合

清劲至强烈的风,海面浪涌中至大浪,水表流向飘忽不定

晃诱配合

采用这种方法钓手对钓组的控制度很低,所以根本没有相关晃诱配合。

备注

这种方法是香港矶钓中很多钓手教导新手的一种方法,还美其名为圈竿圈线,但这种张线技巧根本与真正的[圈竿圈线]技术发明者台湾的李嘉亮先生所发明的技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李嘉亮先生所发明的圈竿圈线是一种活化丹锥(尤其是藻饵钓中长标钓法)乘流性的一种突破性概念,钓手需要经过长时间训练才能掌握

而这种尖弹晃,只是一种将线蛇形摆放在水上任其自由飘流的一种简单道系修正/张线技术,所以如果再有钓手讲及圈竿圈线技巧,请先弄清楚是否就是李嘉亮先生所发明之圈竿圈线技术,以免蒙混了读者,也曲解了原创者的理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补购回前百多期过期但不过时的钓鱼人杂志细看其中玄妙)。说回这种尖弹晃技术,本人觉得对钓组的操控性太少,如非必要,并不推荐使用。反而于道系修正技巧中用来修改或延长丹锥轨迹时较有用也较常用到。

六、拉扯张线:

基本技巧

这是利用直接拉扯母线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只需要将钓竿拉往心目中方向,从而将浮波拉后而因为浮波下钓组乃枳饔?钓组将作出伸展及打斜。

环境配合

无风无流的情况下,或者钓手想刻意将钓饵大幅度上扬时采用

晃诱配合

采用拉动停止,拉动停止的节奏,令钓饵产生上扬下沉,上扬下沉的节奏。

备注

这种方法在矶钓中主要是针对一些波平如镜的黑鲷内湾位钓场时使用,钓手通常是将钓组远投,然后不停按节奏慢慢拉往脚边,从而激发起黑鲷的食欲,但如果钓场无风无流,鱼的活性将会降低,采用这种技巧将是无办法中之办法

七、丹锥张线

基本技巧

这是利用多一颗不同乘流性的丹锥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需要做的只是配上多一颗乘流性较低的丹锥,藉以从后方侠徘胺降牡ぷ?从而迟缓了丹锥的乘流速度,达到拉紧钓组及打斜钓组的功效。

环境配合

任何情况。但钓场最好有起码之流速。

晃诱配合

没有绝对方法,因为钓手是采用器具去帮助张线,但其实某些情况下钓手仍然要采用上述六种张线技巧去辅助,届时钓手便需要用到相关之晃诱技巧。

备注

这种方法严格上来说是一种属于关西的钓法多于属于德岛县的钓法(虽然早从日本钓手若松敬竿先生的年代已带出双丹锥概念,但阿波钓法张线技巧是一种技术,而从关西方面成熟发展的二段钓组却从器材方面出发去解决问题,这样张线技巧就变成主要环绕着器材配合而非单单操控手法

当然二段或双丹锥钓法的操控也是一种绝高的技巧(例如我的队友TeamIsomer-Alvis就是一个专研二段及双丹锥钓组的钓手,他对双丹锥钓组的运用就有一些是我并没有深入涉猎的),所以双丹锥钓法是需要另立课题作出讨论的,故此请恕本人因为未能涉猎各种技术,不能作出太深入意见。

海钓钓具的咬铅用法和主要作用


海钓钓具中的咬铅其实就是控制浮漂的残存浮力并调整线系的状态。而控制残存浮力其实不难理解,但想要把浮漂看的清晰,就得保留较多的浮力;而想让它沉一点、敏感一点,就得将配铅调重些。下面小编整理了海钓咬铅的用法和主要作用,希望大家都能了解。

一、咬铅的用法

配咬铅的学问并不深奥。虽然鱼是活的,自然环境变化又那么复杂,钓鱼活动注定没有办法套公式。但是却有些基本原则不难掌握。

例如水流速度很快而你希望钓组不要太漂时,就需要用咬铅来使子线下沉;若是垂钓游速快且泳层变化较大的鱼时,原则上咬铅越少越好。阿波钓法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强调一个基本的钓组组装概念尽量选择所能用的最轻巧的浮漂、咬铅能少用就尽量少用、钓组必须在水流中充分伸展开来并适度打斜。因此我们极少听到或看到关于垂直钓组的介绍。

二、咬铅的主要作用

(1)应付持续游动不休息的鱼

这类鱼多在海水上层活动,身躯呈流线型,泳速快,以掠食性为主,钓组以漂一点、能够打斜最好,也就是说咬铅以平均、分散、少挂为佳。

(2)应付游泳时胜似闲庭信步的鱼

这类鱼吃饵时都采取随波逐流的态度,懒得跟水流抗衡,以致钓组越善于跟着水漂,浮漂就越难以传达咬讯。对付这类鱼,一般人习惯用大浮漂、配重集中、短子线的钓组,使饵的动态跟水的动态不一致,如此鱼一咬饵,就会牵动钓组使浮漂下沉。

(3)应付暴冲式吃饵的鱼

大概依流水速度分段配一下铅位,线系状态不要太离谱,基本上鱼儿就会来咬。万一这些鱼警惕起来,就必须尽量减少咬铅的数量,夹附位置也应越靠近浮漂越好,让子线尽量漂得自然些,这样才能降低它们的戒心、提高上钩率。

(4)应付在原地细嚼慢咽的鱼

对付这种鱼,用轻巧浮漂、少量配铅,并尽量减少残存浮力与钓组的阻力,然后在接近钓钩的地方加一颗很小的咬铅。

配制台钓饵料的要点及饵料用法


台钓法中,饵料确实占有较重的地位,大部分情况下鱼是被饵料骗上钩的,因为一般鱼儿抵挡不住色香味俱全的诱惑力。

台钓用饵不仅要在味型、材料上有不同选择,还要注意饵料状态的调整。商品饵虽然品类繁多,但其原料都是来自于各种粮食类作物以及其它添加成分,而钓者要重视的是正确搭配饵料与使用饵料。

一、制作台钓饵的三大要点

同样几种饵料,制作者采用不同的比例、和饵加水的量有多有少,开出的饵料就是不一样的。想成功制作一款合适的台钓用饵,不妨注意以下三大要点。

1、投鱼所好,选对味型

制作饵料的前提是明确对象鱼,还要了解对象鱼的大小和出钓的时节,才能对准鱼儿的胃口。

饵料的味型主要有腥、香、酸或臭以及原味的,腥与香结合时程度有所不同而千变万化。对象鱼是鲫鲤,一般北方的钓者习惯用饵偏腥,原料不同,腥的种类也不同,比如虾粉蝉蛹粉或蚯蚓粉;南方则偏香,有奶味香、水果香以及香精的香味等。

在考虑了天气与水情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味型。若垂钓面积较大的水域,一般采用浓香或浓腥的饵料,天气比较适宜的时候香腥味可以淡一点,有很多小杂鱼闹钩适合使用原味的饵料,尤其是体型大的鲫鱼喜欢天然的谷物香型的饵料,就不必再添加香味了。气温不够稳定的情况下,可使用腥香结合的饵料,味也不必太浓。

2、饵料成分的配比

饵料的成分由主攻饵和味型饵以及状态饵组成,主攻饵是基础料,其比重有大有小;味型饵要化散较快,一般是细微的颗粒或粉状的;状态饵决定饵料的软硬粘散等不同的状态,添加时要灵活,注意添加状态饵搅拌成团之后不可再次反复揉搓,否则或破坏饵料中的丝状结构。

垂钓大鱼的饵团较重较大,如果适当添加雾化好易化散的饵,就能使饵料的适口性增强;垂钓小鱼时也可灵活调整饵料的状态,可以根据水情与浮漂而决定。开饵时主攻饵的占比是最高的,可占六成,其次占三成的是味型饵,最后是一成的状态饵。遇到特殊的情况时,其成分比例是可以灵活调整的,这需要实战的经验。

3、开饵的加水量

若是商品饵可以直接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加水,自己制作的饵料可按一比零点七的比例加水。配置饵料时,其成分不可随意添加,如果一种饵料你不了解它的状态,最好不要乱加。

自制一款饵料需要多次的试验,要检测饵料是否在两分钟左右化散开来,除了钓大鱼需要三至五分钟之外,其余情况饵料化散的时间最好在两分钟之内,以保证较好的雾化效果以诱鱼。

二、诱饵的使用

台钓的特点之一是诱钓合一,那么有人就认为台钓就不需要打窝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台钓同样要打窝,只是方式上有别而已。

首先诱饵与钓饵要是统一的,味型要一致,但诱饵的味不要浓过钓饵的味。诱饵的化散与残留的效果是最为重要的,可以直接在开钓饵时揪出一团,这一团加水少一点使之略为干散,然后打窝抽上几竿,抖落钩上的诱饵即可。

还可以直接将酒米或颗粒饲料加入钓饵中,制作成诱饵,适合钓鲫鲤。使用时把诱饵揉团捏在钩上抛入钓点,诱饵沉底后抽竿,这样连续抽上几竿即可。这算是打好了底窝,然后再投诱饵,看到浮漂直立的同时抽竿,也是连续抽上几竿。还没完,接着投诱饵,见诱饵一落水即抽竿,同样连续抽几竿。此时水体的上中下层就成为了一个立体的窝点,如果水比较浅,抽竿的次数可减少一点。

三、挂饵的正确操作

钩上挂饵入水后,饵料逐渐化散,如果搓饵时不注意其大小与形状,就有可能使钩饵不能顺利触底,也会影响到调钓。所以,挂饵时要将小饵团揉捏成形,让钩子处于饵团中间,钩饵入水之后压好水线并注意观漂,钓者的手最好不要有异味。

还有些值得注意的细节,饵料配置时品种不宜过多,不然饵味一定不正常,鱼是不会吃的。饵料的状态一定要正确,不能单一地用增大饵料量的方法来提高诱鱼效果。打窝时即使有鱼口也不必理会,垂钓时也要十分重视抛竿的次数,确保上鱼率。

夏季钓鱼的小药用法及使用要点


小药可以理解为饵料添加剂,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有一些人将其当做神仙妙药,仿佛鱼情不佳的时候,用一点小药就能够起死回生。但这种想法是对小药的误导。小药该怎么用,我们要先了解它的性质和特点,这样才能针对性的使用。下面笔者就来说下夏季钓鱼的小药用法及使用要点。

一、小药的分类

小药的分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小药的物理属性,一种是根据小药的生物属性。前者将小药划分为味型小药和适口性小药,味型小药即通过增强味型来提升鱼类吃口,适口性小药则是增强适口性,刺激鱼类的神经腺来提升吃口。后者将小药分为神经性调节小药和组成性小药,一个是刺激神经,一个是改变化学组成,都是高科技手段。

二、小药的使用要点

(1)小药并非灵丹妙药,多用了没好处,用错了有坏处。越是大鱼,它们对小药的抵触性越高,过量使用会降低吃口,所以在选择小药时,首先考虑的是味型的匹配。饵料主要分为,香、腥、酸、臭等几种味道,各种味道相互组合又构成了多种饵料味型,小药的口味同样要与之搭配,避免出现抵触。

然后才是用量,一般把持住能不用就不用的原则,可以选择类似的替代品,比如甜味,可以用白糖,蜂蜜进行代替,如无必要,不用小药。

(2)小药常用于黑坑钓、竞技钓、野钓竞争者较多、天气不佳等几种情况,其中以竞技钓最为典型。钓快鱼时,重点在于小药如何进行衔接,竞技钓的顺利与否,全看小药切入点合适与否。

竞技钓做好小药衔接的重点有三个,第一是根据不同天气选择切入点,在正常天气和不正常天气具有不同的效果,量也有不同的投入;第二个则是重在保势,在特殊天气中,小药的目的在于促使鱼类咬钩,保住钓鱼顺利;第三点诱钓结合,把握嗅觉和味觉刺激的双重统一。

以上三点是选择小药切入点的关键,尤其是在犹豫鱼口变化的过程时,水下有伤鱼了,就需要多用小药,减少调换钓具的频率。

(3)除此之外,在黑坑中,配合颗粒饵料的味型特点,在天热时酌情增加小药分量。在天气不佳时,多用发酵型小药,可以扩散诱鱼范围,增强钓鱼效果。

三、夏季使用小药的技巧

(1)夏季水温高,饵料重清淡,添加的小药也以偏植物,水果口味为主,各种的单品氨基酸和复合氨基酸都是好选择。且水底的发酵情况多,可以多增加酒类添加物,降低鱼类的戒心。与此类似,各种腐殖质增多,则可以增加酸臭、酸香味的饵料。

(2)重氨基酸是夏季的一个特点,鱼类对氨基酸的需求量大,和酒类相结合,上鱼的效果好。或者是各类的水果香精,穿透力强,在水中有较大的扩散范围,钓鲫鱼和鲤鱼都有不错的钓获。

(3)另外,藻类小药在这个时节也是热点,因为藻类繁殖旺盛,各种的藻类是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使用藻类小药既有植物气息,又符合鱼类觅食需求。

(4)不过从鱼类的需求角度来看,各类的增氧剂是不可或缺的小药,多用于打窝时。因为夏季缺氧,增氧机在钓饵中稍稍加一点,就可以吸引不少的鱼类。

(5)考虑到不同水域的鱼类需求,也需要对小药进行分类,在池塘养殖鱼群中,多使用大蒜素,可以降低病菌伤害,养殖类鱼类更加急需。

最后提醒大家,小药不过是补充要素,更重要的还是钓鱼人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