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鱼的技巧。
海钓钓组钓线的分析及控线的探讨。近期留意到浮游矶钓中出现很多新名字,而对于新手来说,难免产生不必要的迷惑和误解.浮游矶钓一般情况下就是让整个钓组随波逐流,而忽视了掌握鱼的习性,观察和理解钓点环境等等基本的理念.控线在浮游矶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里重点重复和提醒下大家,主要是调整钓组姿态提高效率的。
浮游矶钓是以浮漂带动坠钩(常见的是浮漂浮力大于坠﹑钩﹑饵重力之和),使钩饵悬浮并固定于水体的预定深度,在水下与目标鱼的泳层相平(钓棚),加上打入诱饵(打窝)的配合,在风浪、潮流、涌浪的冲击或人为作用力的干预下(控线),钩饵呈规律性运动状态,诱骗、逗鱼就饵上钩。
浮游矶钓中有待探讨的东西很多,很多大师级人物的钓法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也应该自我思考,吸取、总结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摸索甚至寻找拓展适合自己的钓法。这里简单探讨下钓组钓线问题和控线技巧。
一套钓组应该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目标鱼的大小和矶钓环境来搭配:
1、线轮,其中泻力很重要,一般小于线钩拉力
2、矶钓竿,号数软硬不同,一定要掌握手中竿子的弹力
3、主线,一般带有颜色的浮水线,视觉上容易观察状态
4、子线,选用号数比主线小12号的无色碳线
5、阿波,水中,中通式啊波对于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吧,外挂式更利于减小风阻和快速更换等
6、咬铅,初学者很难理解这个小咬铅的作用,这里强调一下,咬铅的位置非常重要
7、钩,矶钓中一般选择脆质千又钩
整个钓组需要合理搭配,钓者根据自己的钓技恰当的掌控它,才能发挥一定的威力!
钓饵先行之重要性
[钓饵先行]是一种阿波钓法的基本理念,甚么是[钓饵先行]?在一股单一方向流动的水流中(即由面层至底层水流均向同一方向流动,这种情况出现在大部份矶钓环境下),假设这股水流由右至左流动,右方我们称之为[流头]而左方我们称之为[流尾],当我们将一勺南极虾诱饵打在右方[流头],这些南极虾诱饵将受水流带动由右方飘落于左方[流尾],那样是否钓饵因为有钓组牵制便不会由流头飘往流尾?
非也,只不过如果不加以控制,钓组将在水中不能伸展及不能呈现[钓饵先行]的状况,即是不能产生一种由上而下,由右[流头]至左[流尾],顺次序为母线,丹锥/浮标,子线,鱼钩/钓饵的状态。为何[钓饵先行]是重要的?因为根据鱼类觅食生态,大部份鱼类均是逆流而觅食的,[钓饵先行]将会令鱼类觅食时最先遇到钓组中的钓饵而非其它,这种[钓饵先行]状态由水流将钓饵轻轻推送往鱼类口中较像无受钓组牵制之诱饵所以较不会令鱼类觅食时产生不自然感及戒心,也令鱼类觅食时拉动丹锥/浮标时阻力较低,如何产生[钓饵先行]之状态?
钓组打斜之重要性
[钓组打斜]同样是阿波钓法的一种基础理念,甚么是[钓组打斜]?[钓组打斜]是一种钓组在水中呈现的钓组状态,钓组在水中将呈现一种由上而下,由流头至流尾,产生一种顺序丹锥/浮标,子线,钓饵/钓钩的适度打斜状态,为何[钓组打斜]是重要的?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因为视觉关系,有人认为鱼类因为逆流而觅食,如果钓组未能向流尾方向打斜甚至向流头方向打斜,鱼类吃饵时将会看见子线而放弃索饵。
作者对这说法的绝对性较为存疑,因为经常听见人说在钓场用2号子线鱼看见子线不吃饵,当转用较幼子线例如1.7号或1.5号子线时鱼看不见子线便立刻就饵了,我觉得难道鱼类就会分办子线的粗幼或者更与逻辑脱离的是鱼只看见2号子线而不能看见1。5号子线?如果两者都看见又为何吃饵?其实一条2号子线如果按照比例,就如一条船缆似的大麻绳放在我们的面前,就算换上一条爬山绳(1号子线),我们又岂会看不到?
个人认为鱼类是能够看得见子线的,不过它不会知道这是甚么(因为未经其它感官接触),而且它们的视力是可以察觉子线存在但又未能准确分办2号与1号子线的分别,它是由其它感官去知道子线的危险性的。我比较偏向另外两种说法,甚么是另外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鱼类侧线的感应,一幅适度打斜的钓组在水中被水流推动时所产生的振动波较少,如果网友有阅读本网同仁Kz君所写的鱼类生态文章,便会发觉鱼类侧线是十分敏感的,一条钓线经水流冲刷的振动波它是感觉得到的,既然侧线敏感而它又凭侧线可察觉子线存在,为何它又吃饵?那是因为记忆,粗的子线产生的振动波与鱼网产生的振动波相若,如果鱼类生活在捕鱼频繁的区域它们的记忆一定有这种代表危险的振动波的记忆,这也说明了一些区域多人捕鱼而少人作钓的区域鱼类也会挑线的原因。
至于第二种说法个人最为认同,那是因为鱼类觅食生态的问题,鱼类觅食时是采用吸入的形式的,它会靠近食物然后张开口将海水连同食物吸入口腔,如何最有效率?那就是逆着流鱼头向着流头方向而吸,这样便可以借助水流将食物推向口腔。
那样为何[钓组打斜]对这种觅食方式有帮助?第一,打斜将会令鱼咀首先接触钓饵,而水流又会将钓饵推向鱼咀,第二,在吸入钓饵时各位不要忘记钓饵是有子线连着的,如果钓组能向流尾打斜将会令钓饵较易吸入,如果钓组不是打斜鱼咀便要产生较大吸力才能将钓饵吸入,更甚的是吸入时必须要将吸力加大至可以将子线弄弯才能吸入,甚至饵未吸入咀部已踫到咀部,这种必需额外的吸力要求是很多鱼类均会察觉的,这样会令鱼类产生戒心而拒绝索饵。
这种说法某程度上也解释了较幼子线比较容易令鱼索饵的原因,因为较易吸入!但各位网友可以想想如果钓组能适度打斜,子线粗幼又是否首要索饵条件呢?请各位网友能自我思考,寻找自己的想法。
一、重量张线:基本技巧
这是利用母线的重量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需要做的姿势及技巧是提起钓竿,让母线离开水面,减低水面张力对母线的影响,同时因为母线离开水面时受到地心吸力的影响,母线重量将会集中于丹锥上作为支点,从而迟缓了丹锥的乘流速度,达到拉紧钓组及打斜钓组的功效。
环境配合
无风或非常和缓的风,海面浪涌不大,水流由脚边带出或于矶石的咀位时由左后方或右后方带出。
晃诱配合
钓竿提起时停止出线,丹锥乘流速度将减慢,而钓组将向流尾方向打斜,如果一直持续保持这种姿势,丹锥将停止流动而钓组将上扬得太高,故此钓手要不时将钓竿缓缓放下,同时间释出母线,这时丹锥将继续向前流动,钓组角度也会下降,之后再将钓竿上扬产生张线,这种丹锥减慢流动/钓饵上扬,丹锥正常流动/钓饵下沉的状况将会对鱼儿有莫大吸引力。
备注
这种方法是矶钓中尤其是港内矶钓中一种最常用的技巧,可惜的是,香港矶钓运动日趋蓬勃,但近年眼中所见香港非常少钓手会如此使用张线技巧,大部份钓手就算是无风的情况下都是将钓竿垂低贴近水面任由钓组飘浮,殊为可惜。
二、竿先张线(竿梢)基本技巧
这是利用竿先的弹性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需要做的姿势及技巧是将钓竿伸出与水流方向尽量保持垂直90度120度之间,打开线杯,利用手指轻按线杯制线及竿先的弹性轻轻拉紧钓组,从而迟缓了丹锥的乘流速度,达到拉紧钓组及打斜钓组的功效。
环境配合
风流同向或风流平行异向,和缓至清劲的风,海面浪涌大中小均可,但因为竿先要能够与流带保持90120度,所以只适用于矶际或矶石的咀位而水流非常接近矶际地由脚边带出或由左后方或右后方带出或横过(视乎钓竿长度)或者流速较慢而直接擦过本礁的本流钓场。
晃诱配合
用手指轻按线杯制线时,竿先将微微弯曲,如果是一支竿先设计优良(例如大部份的G牌矶竿),将会较容易感觉钓组拉紧的情况,丹锥乘流速度将减慢,而钓组将向流尾方向打斜,如果一直持续保持这种姿势,丹锥将停止流动而钓组将上扬得太高,故此钓手要不时将手指于线杯放开,同时间释出母线,这时丹锥将继续向前流动,钓组角度也会下降,之后再将手指按杯制线产生张线,这种丹锥减慢流动/钓饵上扬,丹锥正常流动/钓饵下沉的状况将会对鱼儿有莫大吸引力。
备注
如果环境配合,这是控制性最高而又杀伤力最大的张线技巧,因为除了基本丹锥下沉的鱼讯外,掌握得好的钓手也可适时减低滞线或余线运用丹锥脉钓法(直感)同时把握鱼讯,也可随时透过手法控制丹锥乘流性及丹锥残存浮力(如何办到?有机会再谈)。香港很多钓手都主攻矶际至近场,所以如果遇到合适条件时一定要尝试。
三、风力张线基本技巧
这是利用风力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需要做的姿势及技巧是提起钓竿,让部份母线离开水面,竿先必须视乎风速及风向作出适度的提升及指向合适的方向,这时母线将被风吹成一个弧形而向丹锥方向作出拉扯,从而迟缓了丹锥的乘流速度,达到拉紧钓组及打斜钓组的功效。
环境配合
风流平行异向之时,吹和缓至清劲的风,海面浪涌影响不大,水流方向平行于岸际或于矶石的咀位时由左后方或右后方带出。
晃诱配合
钓竿提起时停止出线,丹锥乘流速度将减慢,而钓组将向流尾方向打斜,如果一直持续保持这种姿势,丹锥将停止流动而钓组将上扬得太高或者甚至被母线拖拉至下风位反向而行,故此钓手要不时作出道系修正并同时将钓竿放下,也同一时间释出母线,这时丹锥乘流性将会再度发挥而继续向前流动,钓组角度也会下降,之后再将钓竿上扬产生张线,这种丹锥减慢流动/钓饵上扬,丹锥正常流动/钓饵下沉的状况将会对鱼儿有莫大吸引力。
备注
这种方法是各种张线方法中最难掌握的,因为如果钓手控制不佳(有时却是刻意的),往往令整副钓组向后走,又或者令整副钓组飘离正确水流轨迹,所以钓手采用这种方法是要勤于作出道系修正及将钓组飘浮轨迹的误差计算在内,方能于采取张线技术之同时将钓组送往标点。但因为香港很多矶钓钓点都是必须于有风有流的情况下鱼群活性才比较高或者才有鱼群结集,故此钓手必须要掌握这种张线技巧否则于大部份恶劣环境下根本不能发挥阿波钓法的威力,否则便会像香港有些钓手一样未到必要时却采用竿先插水式,任由钓组随意飘流,中鱼犹如摸彩。
四、反拨潮(炒白位)张线:基本技巧
这是利用反拨潮(炒白位)的力量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需要做的姿势及技巧是利用钓竿,将母线放于炒白位的外沿,利用炒白位力量向四周散发的特性拉紧母线,从而令处于潮目(夹流位)或离岸流的丹锥及丹锥下钓组拉紧,从而迟缓了丹锥的乘流速度,达到拉紧钓组及打斜钓组的功效。
环境配合
风不是重点,重点是钓座必须有反拨潮(炒白位)带出,而反拨潮形成的冲目流与外围的离岸流相交形成潮目,便是一等一的钓位。
晃诱配合
钓竿保持指向反拨潮外沿,注意母线离开水面的长度,离水太多会受风之影响,离水太少则母线会受矶际浪涌之影响,此时与竿先张线技巧一样用手指按线杯制线时,竿先将微微弯曲,如果是一支竿先设计优良将会较容易感觉钓组拉紧的情况,丹锥乘流速度将减慢,而钓组将向流尾方向打斜,如果一直持续保持这种姿势,丹锥将停止流动而钓组将上扬得太高,故此钓手要不时将手指于线杯放开,同时间释出母线,这时丹锥将继续向前流动,钓组角度也会下降,之后再将手指按杯制线产生张线,这种丹锥减慢流动/钓饵上扬,丹锥正常流动/钓饵下沉的状况将会对鱼儿有莫大吸引力。
备注
这种方法是标准潮目及离岸流狙击手法的必要技巧,如果环境符合通常都是一个极佳
五、母线张线基本技巧
这是利用母线的乘流性(或水阻)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需要做的技巧是利起钓竿竿先的弹性左右舞动(在日本这种技巧叫尖弹晃),让母线离开水面,然后蛇形地摆放于流头,利用水面张力及阻力对母线的影响,从而大幅减慢丹锥上母线乘流性藉此减慢丹锥乘流速度,达到拉紧钓组及斜钓组的功效
环境配合
清劲至强烈的风,海面浪涌中至大浪,水表流向飘忽不定
晃诱配合
采用这种方法钓手对钓组的控制度很低,所以根本没有相关晃诱配合。
备注
这种方法是香港矶钓中很多钓手教导新手的一种方法,还美其名为圈竿圈线,但这种张线技巧根本与真正的[圈竿圈线]技术发明者台湾的李嘉亮先生所发明的技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李嘉亮先生所发明的圈竿圈线是一种活化丹锥(尤其是藻饵钓中长标钓法)乘流性的一种突破性概念,钓手需要经过长时间训练才能掌握
而这种尖弹晃,只是一种将线蛇形摆放在水上任其自由飘流的一种简单道系修正/张线技术,所以如果再有钓手讲及圈竿圈线技巧,请先弄清楚是否就是李嘉亮先生所发明之圈竿圈线技术,以免蒙混了读者,也曲解了原创者的理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补购回前百多期过期但不过时的钓鱼人杂志细看其中玄妙)。说回这种尖弹晃技术,本人觉得对钓组的操控性太少,如非必要,并不推荐使用。反而于道系修正技巧中用来修改或延长丹锥轨迹时较有用也较常用到。
六、拉扯张线:基本技巧
这是利用直接拉扯母线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只需要将钓竿拉往心目中方向,从而将浮波拉后而因为浮波下钓组乃枳饔?钓组将作出伸展及打斜。
环境配合
无风无流的情况下,或者钓手想刻意将钓饵大幅度上扬时采用
晃诱配合
采用拉动停止,拉动停止的节奏,令钓饵产生上扬下沉,上扬下沉的节奏。
备注
这种方法在矶钓中主要是针对一些波平如镜的黑鲷内湾位钓场时使用,钓手通常是将钓组远投,然后不停按节奏慢慢拉往脚边,从而激发起黑鲷的食欲,但如果钓场无风无流,鱼的活性将会降低,采用这种技巧将是无办法中之办法
七、丹锥张线基本技巧
这是利用多一颗不同乘流性的丹锥去产生拉紧钓组的作用,钓手需要做的只是配上多一颗乘流性较低的丹锥,藉以从后方侠徘胺降牡ぷ?从而迟缓了丹锥的乘流速度,达到拉紧钓组及打斜钓组的功效。
环境配合
任何情况。但钓场最好有起码之流速。
晃诱配合
没有绝对方法,因为钓手是采用器具去帮助张线,但其实某些情况下钓手仍然要采用上述六种张线技巧去辅助,届时钓手便需要用到相关之晃诱技巧。
备注
这种方法严格上来说是一种属于关西的钓法多于属于德岛县的钓法(虽然早从日本钓手若松敬竿先生的年代已带出双丹锥概念,但阿波钓法张线技巧是一种技术,而从关西方面成熟发展的二段钓组却从器材方面出发去解决问题,这样张线技巧就变成主要环绕着器材配合而非单单操控手法
当然二段或双丹锥钓法的操控也是一种绝高的技巧(例如我的队友TeamIsomer-Alvis就是一个专研二段及双丹锥钓组的钓手,他对双丹锥钓组的运用就有一些是我并没有深入涉猎的),所以双丹锥钓法是需要另立课题作出讨论的,故此请恕本人因为未能涉猎各种技术,不能作出太深入意见。
扩展阅读
图解筏竿常用的海钓钓组介绍
图解筏竿常用的海钓钓组介绍。筏竿,原本是海上渔筏垂钓的一种钓竿。几经演变,主要适合船钓,鱼排钓,同事也适合淡水垂钓,因其配有渔轮可放线搏鱼,也可抛投,可以说是大小统杀的利器。
筏竿钓组可以是多样化,关键看鱼情变化而变化,而筏竿的调性近年来也有非常大的变化和改进,从前的长竿,硬竿到现在的短竿,软竿,灵敏度越来越强,一把好的筏竿,关键在竿梢,竿梢需要俱备以下几点:细而不塌;弹而不软;韧而不硬;回弹自如。
下面就几种筏竿钓组与大家分享一下。
筏竿常用钓组图(一)
神经钓是近年来专门针对乌头鱼的一种鱼钩,这款鱼钩按照乌头的习性而制作,对乌头杀伤力比较大,如果针对乌头,选用这款鱼钩是比较理想的。而神钩钓组非常简单,几乎不需要额外学习,直接将主线连接到神经钩即可。
使用方法:将调和好的钓饵直接包神经钩中间位置,钓饵包好后,将钩子排在外围即可。作钓时,通常以底钓为主,筏竿出现连续点动即可扬竿,中鱼率极高。
筏竿常用钓组图(二)
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钓法,可以随意钓各种水层,钓组以轻为主,有点象台钓钓组,配铅在12克即可,铅坠重量轻,只要有外力,就能清晰表现,垂钓水层可以任意选择,钓底,钓浮,想钓几米就几米,针对的鱼种也非常广泛,可以说几乎是通杀型钓法。
筏竿常用钓组图(三)
采用串钩的方式作钓,也是常用的筏竿钓组,而串钩的钓组针对的鱼种会更丰富,不单是乌头,包括船钓黄鸡也是常选择的方式,串钩可以是35个,或者更多的钩子,不过,我自己还是比较喜欢选择3个钩子的串钩,操作相对方便,钩子太多,容易绕线。
底铅可以按照水层的不同,作出相应的调整,810克铅坠为佳,如果流水太大时,可相应增加铅坠重量。
筏竿常用钓组图(四)
这种搭配可谓杀伤力极强,既能抓住底部鱼种,也不放过离底鱼种,不过这种搭配装饵比较麻烦,建议垂钓开始可以使用,一旦确认鱼的水层,可以做适当调整,尽量简化钓组,这样上鱼效果会更加理想。
筏竿常用钓组图(五)
三角8字环锁搭配的底铅钓组,这种钓组针对的目标鱼范围也比较广,几乎涵盖所以底栖鱼种,而且这样的钓组搭配,外力第一时间会在竿梢反应,相当灵敏,就算是灵敏度底的低品质筏竿,也能显现动作。
筏竿常用钓组图(六)
这是最传统的通心铅底铅钓法,几乎所有渔民用的手丝线都是这种钓组,既然是传统而又经典,必有其可取之处,这款钓组针对鯛类,石斑等品种效果极好,如果目标鱼是乌头,这款钓组就显得略微欠缺,不够有针对性的。
以上六种钓组是筏竿常用钓组,有朋友问,除上面这六种钓组外,是否还能演变出更多钓组呢?当然是可以的,只要是明白原理,就很容易变通的,垂钓其实就在不断变化和摸索中前进的。
矶钓线组图解大全_海钓技巧
所谓矶钓是指在突出水面的岩石或礁石滩上垂钓。海岸线的或者大型岛屿周围的礁岩、矶石之边,防波堤、消波桩、拦海坝、水闸、港口、码头、船坞、桥、石油平台、桥梁平台或停泊的船舷旁都是很好的矶钓钓场。矶钓分为轻矶钓和重矶钓。浮游矶钓是海钓中岸钓的一种,这里的矶是指突出于水中的礁石,不是指矶竿渔具,是在海中礁石或者是防波堤上的一种钓法,钓组多悬浮在水中,对象鱼为四处游走,不是钓底层鱼而是钓中上层鱼,这就是浮游的含义,下面笔者图解矶钓线组常用钓组类型。
矶钓线组常用的钓组构成元素有:矶钓竿、鱼线轮、主线、子线、鱼钩、阿波浮标(也叫丹锥)、水中、棉绳结、半圆挡、卡拉棒、咬铅、转环、中通棒、夜光棒。各个配件的作用是:
主线:采用浮线或半浮沉线均可
浮波:通常采用由0号至5B以内之浮波
固定胶棒/牙签:用以插进浮波底部以固定浮波位置
卡拉曼棒:可用可不用,但有部分钓手将其固定于浮波下20cm用以观测水流流向,对新手初学矶钓时强烈建议使用,对用视觉掌握流向流速及仕挂打斜度十分有效。
水中:固定钓组很少采用,除非两层流,否则加上水中将影响固定仕挂,其中一个优点:细腻腻的晃饵效果及钓组控制。
拧圈/直结:拧圈可将主线与子线因水流做成的气(即缠绕)消去,但因其具有重量较容易影响较轻钓组在水中表现及状态,而且由拧圈连接母线与子线会产生两个驳口,间接减低钓组强度。
子线:碳纤维子线比重高,在不用夹铅情况下也能自沉进海水中,所以选用子线号数越大时应同时计算其比重影响,适度增减夹铅重量。
夹铅:也叫咬铅,通常会采用一粒,两粒或三粒夹于子线或拧圈上方,矶钓术语中的一段,二段或三段,夹铅位置高低增减对钓果有时会有决定性影响。
矶钓线组的抛投方法有三种,直抛法、旋抛法和甩投法。浮游矶钓包括固定式钓组、游动式钓组、移动式钓组,其中游动式钓组包括全游动和半游动两种钓组类型。根据垂钓的水的深浅来划分,全游动钓组以及天狗钓组多用于钓近岸深水区,这两种钓组需要足够的水深和一定的水流做保证;对于钓真正意义上的轻口鱼,如近岸钓梭鱼或者乌头鱼就要用二段线组,二段线组有两个浮漂,典型的二段线组有阿利达钓组和连横钓组。
根据浮漂在钓组中的位置讲钓组可分为中通式浮漂钓组、外挂式浮漂钓组、复合式浮漂钓组三种类型。固定式、游动式、移动式钓组都属于中通式浮漂钓组;天狗式、长棒式、短棒式钓组属于外挂式浮漂钓组;阿达利式、连横式、双丹锥式属于复合式浮漂钓组,也叫二段线组。
一、固定式钓组
钓场水深不超过4米的时候使用固定式钓组钓效果显著,其原理和手竿钓鱼固定钓组水深一样。固定式钓组是将浮标固定在线组上不能自由移动的钓组形式。有固定棒、线挡两种固定方式。钓底层鱼时,钓组以离底20公分左右为好,钓中层鱼时,按照实际鱼层设置子线。在浅水钓底时,子线的长度略小于干潮停流时的深度即可,然后根据潮水的上涨向上调整固定棒或线挡。子线长度只要能超过浮标以下长度的三分之二以上,钓组的垂钓效果就比较理想。
固定钓组的优缺点
由于浮标固定,一旦有鱼咬饵就会立即扯动浮标,因此固定钓组的信号反应最直接。缺点是固定式钓组不适合钓猾口鱼,因为鱼只要咬饵就能感受到浮漂的阻力而吐钩,固定钓组不利于垂钓操控,因为只要控带主线就会拖动浮标,多次拖动就容易使钓组离开诱饵带,这种现象特别在海流横向流动的时候最为严重。
二、半游动钓组
半游动式钓组是目前采用最多的钓组形式,也是阿波钓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运用得当,在8米以内的钓场几乎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期待比较好的垂钓效果。半游动钓组同线挡固定式钓组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浮标有一定的游动区间,钓组入水后,浮标慢慢地向上爬升,一直爬升到上面的线挡位置才定位,而在浮标游动一直到定位后的所有阶段,鱼咬钩的信号都可以体现出来。
半游动钓组的子线尽可能长一些有优势,但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子线的长度还要以不影响抛投、起鱼为前提,建议长度不要超过竿子总长度的四分之三为宜。
半游动钓组的优缺点
同固定式钓组相比,半游动钓组具有三方面优势:一是解决了攻击的深度问题,通过调整上面的线挡可以任意调整海水深度;二是改善了拖摆钓组造成的钓组移位现象,有利于施展拖拖放放的手法。半游动钓组在控住主线或者拖带主线时,主线可以从浮标的穿线孔里比较顺畅地通过,放松主线时,线组又能顺利归位,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浮标的移位不大,钓组偏离航道的困扰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三是浮标在主线上游动时,一旦有鱼咬钩不会出现顶口现象。半游动钓组在钓组缓慢的下降过程中,一旦有鱼咬钩拉动线组,主线会从浮标穿线孔里通过,鱼不会感觉到浮标的阻力,可以降低鱼的戒心使它大胆吞钩。
三、全游钓组
全游动钓组是比较前卫的浮游矶钓钓组,能够适合大多数矶钓环境,特别是其全水层的搜索功能极受推崇。全游动钓组同半游动钓组外观上最显著的区别就是钓组的上部不设置线挡,钓组的规格追求极为轻量化,以期达到钓饵同诱饵同步运动的目的。
全游动钓组优点:
1、线结不固定,彻底解决了鱼吃食时浮标阻力造成的顶口问题,可以降低鱼的戒心。
2、一般采用非常轻量的钓组,子线不夹铅或者夹很小的咬铅,钓饵的状态非常自然。
3、诱饵同钓饵能够尽可能达到最大的同步机会。
4、搜索的泳层范围最大,从水面一直到底都是攻击范围。
5、正确操控能够使钓组保持钓饵在前、丹锥在后的最佳咬钩状态。
6、即使水面流向、流速同下层不同,钓饵也能按下层正确的流向行进。
全游动钓组缺点:
1、对操控的要求极高,特别是用来钓底层鱼,如果操控不当或者经验不足,在遇到水下障碍物多的环境时,反复的挂底会令人烦不胜烦。
2、不适合流水很慢的环境,因为这种钓法需要借助流水的力量将钓组展开带出。
3、使用全游动钓组时,你必须能够适应通过手感体会中鱼信号的特点。严格意义上讲,全游动钓组并不适合新手使用,特别不适合那些不善于反复控带钓组的新手使用。
四、阿达利钓组
阿达利钓组主要是为对付轻口鱼,钓组上用了两个浮标,一个是阿达利浮标,钓组使用阿达利浮标是为了提高灵敏度,降低浮标入水后的阻力所设计的。钓组入水后会有一小段线浮在水面上。大浮标的作用是为了助投,在大、小浮标之间设置了一根中继线并安装了一颗中继浮球,目的是增加钓组的抗浪能力、提高钓组操控性、降低主线同子线的缠绕几率。
五、连横钓组
在阿达利钓组的基础上,将中继线上的中继浮球和信号浮漂取下,改用目印来替代这两样东西就成为一个连横钓组。其钓组组成是:助投浮漂、防撞豆、八字环、中继线、间隔几厘米固定一个目印在中继线上(一般4、5个即可)、八字环、子线、夹咬铅(视水流情况可以不夹)、拴钩。
六、天狗钓组
天狗钓组有别于一般浮游矶钓钓组,虽然采用的钓具大致相同,但这套钓组采用的浮球会跟随水流慢慢下沉,直到看不见为止,类似天狗食月慢慢不见形象的比喻。天狗钓组最大的特点是利用特有浮标寻找不同深度及乘流性的鱼群所在之地,它是最体现诱钓一体的钓法。这种浮标有许多的型号,不同型号的浮标分别适用不同的钓场。
七、双丹锥钓组
是一种最新的钓组,也就是双浮波钓组,是无浮力阿波或负载阿波入水后能慢慢向水中阿波移动的钓法,因无浮力阿波体积较大,比全游动钓组更早发现鱼讯,也适合钓徊游性鱼种。
浮游矶钓海钓钓组技巧
大海作钓跟我们平时去的野钓不一样,所以,大家需要用到的作钓工具也打不相同。在大海作钓,咬铅常用来控制浮漂的浮力,从而达到调节整个钓组状态。如果大家想要更清楚的观看浮漂动态,需要保留更多浮力,想让线组灵敏,则要配铅多一些。调整海钓线组的原则是让线组伸展适合海水斜度。大海的环境比较难以想象,所以,配铅成了一个难题。
浮游矶钓海钓必学的钓组配重技巧
人们的生活条件在逐渐改善,特意去国外大海钓鱼的人也逐渐增加。笔者羡慕那些从小就生活在海边的人们,打小就能作钓,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但是,因为大海波涛汹涌、鱼种丰富,在这里作钓也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尤其是矶钓。今天笔者就来分享一些这方面的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到大家。
大海作钓跟我们平时去的野钓不一样,所以,大家需要用到的作钓工具也打不相同。在大海作钓,咬铅常用来控制浮漂的浮力,从而达到调节整个钓组状态。如果大家想要更清楚的观看浮漂动态,需要保留更多浮力,想让线组灵敏,则要配铅多一些。调整海钓线组的原则是让线组伸展适合海水斜度。大海的环境比较难以想象,所以,配铅成了一个难题。
笔者曾经见过很多高手,也跟他们虚心请教配海钓技巧,他们的回答总让我一头雾水。在配铅的时候要考虑风力、潮水速度跟方向、浪况、目标鱼种等等因素。不幸的是,矶钓是这样的。大家作钓时需要考虑到目标钓点中的各种因素,才能避免跑鱼的几率。更现实的是,就算大家配铅恰当,整个线组在入水后也会因为水流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下落状况,所以,配铅要跟操竿控线技巧搭配,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作用!
大家不要被所谓大师的言语吓到,其实,大海中的鱼是活动的,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并没有很复杂,所以,掌握这些内容后,继续海钓其实并不难。配铅虽然没有公式能套用,但是海是有些规律可以参考的。如果水流速度快,为了让钓组稳定,配铅时可以重一些,这样子线就能下沉,钓游速快泳层变化大的海鱼时候,配铅可以适当减轻。咬铅的类型不一样,重量也就不一样。如果大家将其配的越重靠近钓钩,浮漂就越容易向前跑,鱼钩会被甩在后面,这样就会让配好的商品饵料没法准确落到钓点。这也是水表流速快、深水流速慢、漂大比重小,受水流影响造成的。
除了以上这些大方面,大家还要注意这些小细节。比方说,如果大家使用的主线是4号尼龙线,中继线就需要使用3号碳纤线,子线则需要使用2.5号以下的碳纤线;如果你使用的是1.5号,转环铅就用1~1.2钱,海钓时,大家还需要在线末端转环上方放一颗咬铅,用来调整浮力。笔者将的这种钓组还有很多种变化方式,大家可以把转环铅位置改到主线末端,将中继线衔接子线的部分分给小转环,双子线用起来会更灵活。大家也可以将转环上方的铅移到转环铅上,线组会因此更加垂直。转环也可以改为转环铅,这样一来将漂的浮力分散由两个转环铅来承担。
在整个作钓工具中,中继线跟子线长短也要跟着实际情况作出改变,前者甚至可以长达3米,子线则可以短到二三十厘米,大家需要根据自己选的钓点跟具体的作钓环境进行调节。其实,不管是在哪里作钓,大家都需要提前做一些功课,在此基础上,大家才能更顺利遛鱼。
------------------------------------------------------------
浮游矶钓海钓必学的钓组配重技巧(二)
大海中藏着很多生物,对于喜欢作钓的人来说,自然还是鱼儿更吸引大家的眼球。上篇文章《浮游矶钓海钓必学的钓组配重技巧》已经为大家介绍了基础知识,想要更多更深入的了解还钓技巧,就听笔者娓娓道来!
不同的海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它们的地貌、鱼种不尽相同,这也给作钓者提出了不同的挑战。在不同的大海中钓鱼,尤其是矶钓,大家更要根据鱼种、钓场、环境等因素来搭配自己的钓组。笔者今天要介绍的也是这一部分内容,但是钓无定法,笔者的这些经验只具有参考价值,大家可以根据这些内容积累属于自己的海钓技巧。
一、面对持续游动的鱼
这种鱼的主要特征就是在水下一直游动,几乎不会停下来,它们多出没在中上层。它们的身体一般是流线型,游速很快,并且多是肉食性,比方说有拉仑、青魽、红魽、烟仔虎、花飞等等。在大海钓这类鱼的时候,大家将钓点选在水的中上层,钓组能打斜最好,咬铅以平均、分散、少挂方式居多,搭配鱼饵的时候要符合它们的胃口。
二、面对比较懒散的鱼
以雀鲷、臭肚为代表,它们在水中的状态一般比较懒散,常常随波逐流,所以,如果大家的矶钓线组跟着浮漂,漂就很难传达鱼讯。对于这类鱼,通常用大漂、配重集中、短子线来搭配线组。这样可以使鱼饵不随波逐流,鱼咬饵的时候能很好的发现鱼讯,这样一来就能及时提竿遛鱼。如果用轻漂、长线配铅海钓,牵线的动作一定要讲究,否则也会错过鱼讯。这种钓法在选钓点的时候一般都在白沫带或反拨潮区!
三、面对暴冲式吃饵的鱼
这类鱼如果咬住您的鱼饵,几乎不会跑鱼,除非大家的线质量超差。它们在捕食的时候会很用力,浮漂也会给出很大的反应,一般都会直接进水,第一次海钓的钓友一般都会有些慌乱。碰到猪哥、刁子之类的鱼,大家的咬铅一定不能少,按照流水速度分配铅位,线组状态不离谱一般都能上鱼。不过,如果在天气好的情况下,这类鱼起疑心之后,大家的作钓就不会很顺利。这时候,要尽可能减少铅的数量,它们的位置也要向浮漂靠近,子线最好在水面漂的自然一些,这样可以减少钓点中鱼的戒备心,能提高上钩率。
四、面对在原地细嚼慢咽的鱼
大海中的鱼种类不计其数,也各有各的特色,只有多多了解它们的习性,大家次有可能有更多的渔获。其中,黑鲷在吃饵的时候常常叼半天都不吞食,它们在水下既不动弹也不吐饵,当钓友发现浮漂往下沉了一点点的时候不要着急扬竿,这时候很有可能是空钩。大海钓黑鲷,大家可以用轻漂搭配少量铅坠,尽量减少钓组的阻力,在接近钓钩的地方加一颗小咬铅,这样能将鱼讯放大。
以上内容知识笔者总结下来的第一部分内容,想要更好的作钓,大家可以继续关注接下来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
浮游矶钓海钓必学的钓组配重技巧(三)
夏季终于来了,对于作钓者来说,激动人心的是终于可以驰骋在辽阔的海面上去浪了。没有条件去海钓的钓友也不要灰心,先读一下笔者的这些作钓技巧,等您出海的时候,一定满载而归。上篇文章《浮游矶钓海钓必学的钓组配重技巧(二)》主要跟大家讲,面对不同的鱼种,大家需要搭配不同的线、饵跟钩,今天,笔者主要跟大家讲讲在不同的钓位要怎样钓鱼!
一、白沫带
在大海,如果大家稍加观察的话,就能看到它的身影。这种现象是因为浪花冲击岸边的礁石,海水中包裹的空气在被挤压的情况下形成的大范围气泡,它们会造成水势剧烈运动并快速向外推移,在靠岸的位置,白沫比较多,经常矶钓的钓友应该对这种现象已经不陌生了。如果大家将海钓钓位选在这里,作钓时要锁定的目标鱼是白沫区跟白沫区下方的鱼群,这时候,咬铅要放到钓组的下侧位置,这样可以避免子线、钓钩、浮漂跟鱼饵被气泡飘起。
二、反拨潮
当海浪冲到礁石上也会受到来自礁石的反作用力,白沫带会因此向来时的方向往大海流回,在这个过程中,水势比较大,浅层的流速还比较快。如果在这里选择钓位,钓友抛钓饵的时候要让浮漂靠近落水处,然后带着钓组漂移。为了避免表层流速快、深层流速慢造成的落差,咬铅的位置要高一些,这样鱼钩跟鱼饵就不会漂的很慢。
三、暗礁区
这个地方不能被大家用肉眼识别,水势一般比较复杂,所以,当钓友在垂钓,要小心挂底。海钓中,大家常用钓组的运动轨迹判断水流方向和藏鱼点。夏季钓鱼,如果暗礁中吸引的水流强,就要用重量小一些的鱼钩、鱼线等搭配作钓,反之,则与之相反。
四、潮目带
当水面上流速、方向不同的两股合作更多洋流碰撞在一起的时候,潮目带就产生了。它也是海面上比较常见的现象,这块水域也是相当复杂的。不同的水流碰撞之后能量会彼此消耗,流速变慢。一般来说,这种位置离岸比较远,深度也比较大,这里不会出现挂底现象。在这个位置海钓,大家要用大浮漂,少用铅,调漂时,铅的位置还要散开,大家要使用巧劲儿弄出漂在后、鱼钩、鱼饵在前的状态,这样会减少跑鱼。
五、本流带
这个位置的水流速度是相当快的,而且很有力量,虽然笔者还是能看到有钓友在这个位置作钓,但是笔者本人并不建议在这里下竿,因为这里的水流速度太快,状态很难掌握,也不是鱼群喜欢呆的地方。如果非要海钓,大家可以在本流边缘下竿,但是因为流速过快,冲击力比较大,大家要搭配重量大一些的咬铅下竿。
人们常常用广阔无垠来描写大海,可见它的面积之广,在这么大的地方,存在这么多特殊的位置也是情有可原的。大海里也孕育了不少鱼种,是不少作钓人都向往的钓场,不过,在这里钓鱼,还有更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接下来的内容中笔者将继续跟大家介绍相关的作钓知识,希望能尽一点绵薄之力为广大钓友提供帮助,感谢大家的阅读!
------------------------------------------------------------
浮游矶钓海钓必学的钓组配重技巧(四)
大海跟陆地上的水域不同,它的面积很广,水下的鱼种也有很多,因为地势、海浪等因素的影响,想要海钓,大家最好了解更多关于它的知识。上篇文章《浮游矶钓海钓必学的钓组配重技巧(三)》中,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了一些不同钓位不同钓法的技巧,今天,跟着笔者再了解一些作钓知识!
在海面上,风浪更常见,站在船上或礁石上作钓的钓友要注意自身安全,还有就是,风力会吹动钓线,钓组会因此没法精准掉进钓点,甚至会不受控制。遇到这种情况,大家可以改用自身重浮力小的浮漂,然后借助咬铅进一步牵制漂。在作钓期间,大家尽量将鱼竿降低,是鱼线大部分沉入水下,这样可以减少风力对矶钓或海钓的影响。
除了海风,浪花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笔者的上篇文章中也给大家介绍了不少有关内容。如果大家选择钓位的时候锁定白沫翻腾的浪脚,必须小心操竿,避免它被浪花冲离钓点。同时,大家还要运用咬铅调整作钓组合,距离岸边比较远的钓友要用小号浮漂。
大海上,水面跟水下的情况并不一定是我们肉眼看见的那样,有可能水面波涛较多,但水底却很平静,大家在海钓的时候要注意这点。有时候,海水会让鱼线跟鱼钩呈现一个合适的角度,但同时浮漂这边需要咬铅去调整剩余浮力。大家可以在主线接近漂的位置安咬钩,也可以试着分段挂铅。这是因为主线重量下,在抛竿钓鱼的时候容易上扬,所以,大家要加一些额外的力量。
大海地势更加复杂,同一片水面下有可能存在多种容貌,海钓也要考虑到这点。在具体作钓时,如果大家将钓点定在比较深的水域,就需要多加些铅来控制整个线组,铅的位置如果越集中,越靠下,下沉的速度就会越快,也比较稳定。但是这样一来,整个线组会变的不自然,偏向垂直作钓。相反,作钓深度越浅,大家就可以用轻一些的线组、少量分散开来的铅,但这时候,大家收到外界的影响也比较大。每一个线组都有优势跟弊端,大家要灵活掌握。
在大海作钓,大家还不能忽视杂鱼。笔者常发现,不少钓友会将铅集中在一点,借助快速避免杂鱼闹钩。也有不少钓友采用相反的方式,他们会让线组变轻,然后撒诱饵窝料将杂鱼集中在某处,一些快速捕食的鱼群则会早一步发现钓饵抢食。可见,在作钓期间,大家并不用死守一些作钓规则,灵活施钓才是万能的。
对于很多刚开始了解作钓的人来说,不用着急苦练这些能力,大家可以从基本的作钓方式开始,然后在具体实践中慢慢总结属于自己的经验,调整钓法,甚至是发明属于自己的钓法,提升调漂技巧,只要能上鱼,钓友都可以尝试,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家树立作钓信念!笔者了解的关于海钓的内容基本上也讲完了,希望这些知识带给钓友帮助,感谢大家的阅读,也祝愿大家在每次作钓中都能尽兴!
海钓钓线的种类、规格区分与使用注意事项
海钓钓线的种类、规格区分与使用注意事项。钓线包括主线和支线两种。主线是连接钓竿或线轮的线,支线是绑鱼钩的线。又叫脑线。一般来说,用作主线的钓线要比支线粗些,支线要更柔软、更透明些。但在大海中垂钓,由干海中多是些凶猛鱼类,尖牙利齿。因此,支线反而要比主线结实。
一、钓线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尼龙线
当前垂钓用的主要钓线。其主要特点是拉力强,韧性好。性能德定,透明度高,吸水性低,易染色且色泽多。但它的伸缩性较大,伸缩率2%一5%,在温度低时易变硬,打结后强度会降低,受硬物挤压后易变形或出现硬伤。
2)锦纶线:
又叫降落伞线。常为多股绞成,分细三股、中三股、粗三股和两股线等。多数是白色,也有染成色线的。品种规格较多。锦纶线的特点是拉力强,柔软性好,有弹性,耐磨,入水后不弯曲,不怕挤压。伸缩性小。但它不透明,目标明显。吃水后变重,提竿时线出水时声响较大。易惊走鱼群。锦纶线一般用作拴钩线。在海钓中钓大鱼时可用锦纶线。
3)金属线:
用柔软的不锈钢丝或铜丝制成。其主要特点是强度高。能经受尖牙利齿的考验,抗拉性好,耐磨。在海钓中常用作支线,上由返捻环连结主线,下系利钩。主要用来垂钓牙齿坚利的鲨鱼、金枪鱼、带鱼、海鳗、鮟鱇鱼等。
4)陶瓷线:
属尼龙类钓线,是将尼龙线经特殊加工而成。其主要特点是抗拉性强,无伸张性,不易卷曲。切水快速,无声响,提竿不易惊走鱼群。经水浸泡后强度稳定,不易退化,坚韧耐磨。气候变化对质量无影响,能承受的拉力是同样粗细尼龙线的两倍左右,但价格较贵。
二、钓线的规格尼龙线规格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所承受的拉力表示:
承受拉力的大小习惯上用磅来表示,能承受1磅拉力的钓线称1磅线,能承受10磅拉力的钓线称I0磅线。以此类推。
2)按线径大小表示:
这是国产线的常用表示法,如线径0。3毫米,习惯上称0.3,线径0.8毫米,习惯上称0.8,依此类推。需要说明的是,线径和拉力的关系井不恒定,相同线径,由于产地、品牌、原料的不同。其拉力并不一定相同。
国产尼龙线承受的最大拉力见表1
3)按号数表示: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日本进口钓线。抗拉强度大,光滑透明,渔友们都喜欢用它。相同线径的日本线要比国产线的强度高50%以上。这种线是按号数表示。
其号数与直径的对照表见表2
三、使用钓线时的注意事项钓线是一种主要的钓具,使用和保护好钓线。对保证正常垂钓关系甚大。因此,必须使用和维护好钓线。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购买钓线时,必须到信得过的商店去购买,决不能贪便宜而买廉价货、处理品。在购买时还要注意区分假冒伪劣产品。
2)每次垂钓前,要仔细检查钓线,可用手指顺着线仔细捏摸,看线是否受到损伤,坚决淘汰那些已经受到损伤、打结的钓线。
3)支线及拴钩处钓线经常使用,很易磨损、扭曲、受伤,应立即更换。平时也要定期更换。
4)钓线在拴结钓具时常需拴扣打结,这将大大降低钓线强度,如打结可使钓线强度降低40%以上。若打结方法不当。会下降更多,因此,应尽量少打结。还要注意拴结方法。
5)化纤钓线随时间而老化,性能亦会降低。故使用一段时间后要定期检查,一般使用1年左右换线1次。
6)致使钓线老化的主要原因是阳光和温度,保管时要注意避光、避热,并不得与风油精、樟脑丸及其他化学药品放在一起。
7)海水中含盐分和其他化学成分,对钓线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因此,在海水中浸过的钓线应在淡水中浸泡、洗净、擦干。
8)垂钓时注意不要踩线、重物压线,避免碰掩摩擦、缠绕打结。以免钓线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