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方法与技巧。

鲫鱼是淡水变温性鱼,栖息水域底层,体温随水域温度不同而变化。水温的高低,是直接影响鱼体新陈代谢强弱的重要因素。鲫鱼的活动、栖息、摄食、成长、繁殖诸方面,都与水温直接密切相关。弄清这一问题,对选窝下钩具有实在意义。

各地水域因天时地理不一样,自然显示出不同温度;即使是同一地水唬,在不同季节里,受季节气候、阳光匿射和水域深浅的影响,也同样形成不同温度。那么,鲫鱼的生活所需要有什么样水温?鲫鱼属于温水性鱼,所需要的水温自然是温和性的,方能满足活动、栖息、摄食、成长和繁殖的需求。据有关实验证明,最适宜水温为15℃一20℃。在此范围内,鲫鱼游动活跃,食欲最强,成长最快。当水温低于IO℃以下或高于。20℃以上,就为不景气期,潜入深水区,活动少、食欲差。正因为鲫鱼对水温变化有如此敏感,及时作出变温的反应,一切活动按所在水温而行,这就决定了在四季不同水温里,必表现出不同活动、摄食的特定规律:不难看出,有什么样水温,鲫鱼便有什么样的活动状况。只要掌握四季的水域温度,就可以知道鲫鱼在什么样水层觅食活动的规律。一是鲫鱼白天活动多于夜晚,一日之中主要是在早晨与傍晚。二是春、夏、秋三季水温虽然不同,但鲫鱼活动有一个共同点,即早晨、傍晚均在岸边l米左右水层(即第一水层)活动觅食,中午均潜入l米以下水层活动觅食。三是四季中以2、3、4、8、9这5个月(按农历算)水温适宜,是鲫鱼活动最频繁、食欲早旺盛期。有了这三点认识,便可结合鲫鱼的杂食性,进行放矢地下钩垂钓。

小编推荐

鳗鱼的生活习性与垂钓技巧


鳗鱼也叫白鳝,属鱼纲鳗鲡科,有河鳗与海鳗之分,河鳗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淡水中,海鳗则终生生活在海洋中,体型也较河鳗大得多。鳗鱼游泳速度极快,降河而下时都集结成群而行,平时生活都是各自分散。鳗鱼无鳞,浑身分泌着一层厚厚的黏液,黏滑异常。生活于浑水中的鳗鱼体色青灰,生活于清水中的级鱼体色青黄,肚皮白色。

鳗鱼的习性:

淡水中的鳗鱼,喜欢在夜间和雨天游泳觅食,白天胆小怕光,常栖息于深水的土塘中和阴暗处。鳗鱼口腔边有细齿,食性基本以功物性食料为主,如蚯蚓、各种动物的内脏、水生昆虫及一些底栖小动物等。它们对腥臭味具有敏感性。

鳗鱼属於周缘性淡水鱼,对海水的适应能力极强,亦可生活在淡水。平时栖息於河川、湖泊、池、沼或河口,白天躲在石岸或者土洞里,晚上出来觅食,属於夜行性鱼类。

体型:鳗鱼的体型细长像蛇,属於长带型,又叫做鳗型。

体色:鳗鱼的体色,会随著栖息处的不同而有变化;不同年纪的鳗鱼,体色也不相同,幼鳗颜色偏黄绿色,一旦到了生殖期,颜色会变成银灰色;同年龄的鳗鱼,雌鳗的体色较雄鳗淡。人工养殖的鳗鱼有暗绿色、茶褐色、苍黑色等,其中以蓝色最受消费者喜爱。

大小:野生鳗鱼体长约60-90公分,体重约一公斤,最长可达130公分,体重约五公斤。不过我们平常食用的日本白鳗,大都是人工养殖的成鳗,通常身长约40-50公分,重量约在150-500公克间,也就是六尾一公斤到二尾一公斤之间。

运动方式:鳗鱼的游泳方式在鱼类的运动方式中,属於特殊的蛇行型,又叫做鳗型,因为身体长、尾鳍不发达,游泳时以S型的曲线向前推进,像蛇在爬行,时速约每小时2-4公里,比起一小时80公里的旗鱼,鳗鱼算是慢郎中啦。

食性:鳗鱼是肉食性动物,它的牙齿细小呈镰刀状,虫类、小鱼、鱼卵、小水鸟都吃,连水中的一些腐植质也不放过;人工饲养的鳗鱼则吃浮料和粉料等人工饵料;最特别的是成熟的雄、雌鳗鱼,在游回大海产卵的旅程中,是不吃东西的哦!

寿命:野生鳗鱼的寿命可达十数年,最久的可达五十年;不过,一般养殖的鳗鱼通常一年即可卖出。如何知道鳗鱼的年纪呢?我们可以从鳗鱼的鳞片看年轮,也可以在鳗鱼死后取出耳石做切片检验,鳗鱼耳朵里的耳石,有像树年轮一样的圈纹,一圈代表一年,数一数就知道鳗鱼的真正年龄了。

鳞片:刚刚提到鳗鱼的鳞片,你一定很想问:『鳗鱼有鳞片吗?』答案是有!鳗鱼的鳞非常细小、柔软,隐藏在皮肤下面,如果没有仔细观察,可能还没发现呢!

性别:鳗鱼如何分辨雄雌呢?告诉你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哦!一般来说同年龄的鳗鱼,雌鳗比雄鳗大,且体色也较淡。

鳗鱼的黏液:鳗鱼的身体表面经常分泌黏液,这黏液具有保护作用,因为鳗鱼的皮肤也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所以鳗离开水面后,只要身体表面的黏液不乾,就能保持一段时间不会死亡。

降河性回游:鳗鱼为了产卵,从淡水游向海洋的习性,叫做「降河性回游」。一般来说有许多鱼有回游情形,回游的原因包括:一、寻找合适的水温;二、寻找食物;三、寻找产卵的地方。其中鳗鱼即是属於第三种寻找产卵的地方。

长途旅行家:鳗於是鱼类中最有名的长途旅行家,因为它游回大海产卵的距离长达五千公里以上,是鱼类中最长的。

钓鳗鱼的技巧:

钓点:天气骤冷,分散在淡水中的河鳗,到处乱窜,它们要寻找暖和处避一避寒潮,木、竹排下,是它们高度集中聚群的地方,它们要接近木、竹贴身取暖,木、竹排下以水深1.5米的地方鳗鱼最多,所以木、竹排下是钓鳗鱼的好钓点。

诱饵:鳗鱼系肉食性鱼类,嗜食动物的尸体,腥臭可诱来大批鳗鱼,用大米拌发臭的动物血,晒干,钓时打食窝,鳗鱼便纷纷游来,其实鳗鱼不食大米,乃是以味诱之。

钓饵:骤冷的气候,鳗鱼吞食狼吞虎咽,不论哪种钓饵抢而吞之,黑蚯蚓、红蚯蚓、虾肉、动物肝,样样都可用。

钓时:钓鳗鱼,一般情况是,黄昏来的较多,故晚间投竿,钓至夜间11时左右。

钓法:备五六支短手竿,一只水捅,一盏灯,在木、竹排上游打窝,点上灯照明,用两三根手竿垂钓,其余备用。

应注意三点:①用钩宜大一点,鳗鱼在骤冷天嘴张得大,吞食到嘴到胃,钩小了易被鳗吞食到胃里,不好拉出,摘钩困难,大钩都在嘴中容易摘下;

②鳗鱼上钩,浮漂下沉,立即提竿,要一次提上,否则它感到疼,到处乱钻,或人泥或钻进障碍物,会断线折钩;

③在鳗鱼出水时,缩成一个团,它在绷线绷钩,迟了就会断线折钧逃脱,这时要立即将鳗放入有水的桶中,它便会打开身体,然后即可摘钩。

罗非鱼的生活习性与垂钓技巧


罗非角又叫非洲鲫鱼,体形很像鲫鱼。体色灰褐,背鳍发达,背较厚,体短而高,肉厚且鲜嫩。它适应性强,产量高,已成为我国南方各省广泛养殖的鱼种之一。近年 来,北方某些地方,也开始人工饲养。

(1)罗非鱼属杂食性。幼鱼主要食浮游动物和藻类,成鱼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对蚯蚓、小虾、蚂蚱、红虫、蟋蟀、桑蚕等活饵都很爱吃;人工喂养的词料主要是由米面、麦麸、豆饼、鱼粉等混合制成。

(2)食量大,贪吃好钓。比较呆傻,上钩后不易脱钩,生手也能钓着,不用担心剃光头。

(3)喜温惧寒最适宜生存的水温是20~35摄氏度,低于8摄氏度便会死亡。繁殖水温必须在20摄氏度以上。

(4)繁殖力强-水温条件适宜,每年可产卵5~8次,而且是雌鱼用口孵化,每次少则几十粒,多则儿白粒,成活率百分之百,雌鱼在孵化期间(大约两周左右),停止摄食。

(5)生长快,产量高。6个月鱼可长到250~350克左右, 当年可长到400~500克。罗非鱼属淡水小型鱼种,最大个体可达2千克。这种鱼适合我国南方地区饲养。北方地区,罗非鱼只能是当年饲养当年清塘,不越冬。

(6)适应能力强,很少有疾病。其忍受力和耐低氧的能力超过其他鱼。对水域环境要求不高,即便是在污水中也能存活。

(7)属于下层鱼,早晚栖息于水体下层,其他时间多在中层或中上层活动。盛夏季节食欲旺盛,也最肥壮。

(8)老实憨厚,有些呆傻。耐干扰不易受惊,岸上人说 话走动有声响,基本不影响就饵。喜欢成群抢食,一点不滑 头。是淡水鱼中最好钓的一种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