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方法与技巧。

经常钓鱼的朋友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钓场不变,钓位不变,饵料不变,垂钓时间段不变,天气情况也非常接近,而且就是前后2周之内,一切都正常,可是有的天鱼儿狂咬,而有的天鱼儿就是不开口!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是因为鱼类对气压变化的敏感程度是很高的。

作为我们钓鱼人出钓的重要参考,晴、雨、阴、大的降温、风向风力等现象我们都能及时明显感受到,而气压的变化我们往往不能及时地感觉到而容易被忽略。但是我们都有一些通过观察累积出来的一些经验,

例如:蜻蜒贴近地面飞行,燕子低飞觅食,鸟儿也不再唱歌了,山林中昆虫静寂无声,这样的天气是很难钓到鱼的。

雷雨之前,云层很低,抑或大雾弥漫之日,空气中水气很重,这样的天气更难钓到鱼。天空中出现积云,积雨云,天气变黑,这样的天气鱼儿烦燥不安,很少咬钩。

还有闷热天、下雨前,人都能感到气压很低,这时鱼儿也一样,表现在钓鱼上就是鱼浮头,缺氧!

在炎热的夏秋季节,常有雷阵雨,而雨后鱼儿活动觅食特别活跃,这样的天气我们都会抓住机会,这时鱼儿特别容易上钩。若是久雨初晴,或是雾散云收,鱼儿更是食欲旺盛,让我们拉到手酸。

到了秋天,轻风阵阵,天高云淡,是全天候的垂钓季节,是鱼儿的第二个掇食高峰期,而在这个季节中,又尤以秋高气爽之时最为好钓,鱼儿到处觅食且又贪食,非常容易上钩。

其实以上这些现象无不与气压相关。这也就是说,气压的高低直接影响垂钓的效果。

那么气压究竟是如何影响鱼情的呢?

气压,是指大气的压力,大气压力的产生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由于地球引力,大气被吸向地球,因而产生了压力,靠近地面处大气压力最大。气象科学上的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大气柱的重量(大气压强),也就是大气柱在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压力。

气压的单位是什么?

气压的单位有毫米和毫巴两种:以水银柱高度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用毫米(mm)。例如气压为760毫米,就是表示当时的大气压强与760毫米高度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相等。另一种是天气预报广播中经常听见的毫巴(mb)。它是用单位面积上所受大气柱压力大小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1毫巴=1000达因/平方厘米(1巴=1000毫巴)。因此,1毫巴就表示在l平方厘米面积上受到l000达因的力。气压为760毫米时相当于1013.25毫巴,这个气压值称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气压的高低与鱼类摄食欲望有很大的关系,这是缘于气压与水中的含氧量直接相关。实验证明,气压高时鱼儿摄食旺盛,好钓;气压低时鱼儿食欲大减,少食甚至不食,难钓。大家知道,鱼类需要氧气,它们是靠鳃来呼吸的,若水中含氧量丰富,鱼儿就活跃,摄食欲望强烈;若水中含氧量少,鱼儿呼吸感到困难,甚至危及自己生存,那它们又怎能有食欲呢?而气压高时,水中溶氧丰富,鱼儿食欲旺盛;气压低时,水中溶氧少,鱼儿也就不活跃了。唐代垂钓名诗曰:斜风细雨不须归。意指在毛毛细雨时是垂钓的最好时机,这是因为细雨打在水面上,使水中溶氧大大增加,鱼儿呼吸了充足的氧气,显的特别活跃,因此很易上钩。

另外,除了气压的绝对值对垂钓有很大的影响之外,气压的升降趋势则是鱼儿摄食欲望强弱变化的关键。如果气压在某时间内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水中溶氧量也在增加,这时鱼类活跃,觅食活动频繁,是钓鱼的好时机。若气压虽高,但却呈下降趋势,水中溶氧下降。鱼对这种变化十分敏感,它们的摄食欲望将降低,势必影响垂钓效果。我们在气压不适合的时候钓鱼,鱼类对食物不感兴趣,少索食甚至不索食,那么收获小甚至当空军就不足为怪了!

什么样的气压适合钓鱼?

大气压力在1002--1054毫巴为好钓;其中在1006--1028毫巴为很好钓!那么,怎样才能了解气压的高低变化呢?不要再去凭经验了,我们就直接查一下天气预报的大气压值就好了。中央气象就有大气压的实时情况。

我们应该怎么把握气压与钓鱼的关系呢?

1、气温骤降,气压升高,往往钓效佳

鱼属于变温动物,对于自然界的气温气压变化很敏感,它们对于天气的预测甚至比最资深的天气预报专家都准确。鱼类生存的根本是围绕食物展开的,凭借长期的自然进化,对于生长环境的微妙变化能够很敏感的捕捉到,并且指导自己的摄食行动。气温骤降,气压升高,一则鱼舒适度增加,活性增加,摄食欲望强;二则鱼类感受气温下降,为了食物抓紧进食。这就是很多钓鱼人喜欢在冷空气前一天或当天出钓的原因。

2、气压升高,水中溶氧量高,鱼索饵积极

氧气对于水生动植物的影响,已经引起了更多钓友的关注和研究。气压高时,即使无风,人也感觉很舒服,同样的水中溶氧量亦充足,鱼类感觉舒适,摄食状态积极。但是气压高的天气下影响最大的还是浅层水面的溶氧量,超过一定深度的水域则影响不大。另外,水域水质的肥瘦对溶氧的程度也不同,浮头,乱层的情况也多发,应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割裂气压与其他钓鱼因素的关系。

总之一点,光靠出钓时间的气压并不能完全判定可钓指数,而是根据出钓时间前后的各种天气环境和地理环境综合考虑。

精选阅读

子线长度与钓的对象鱼之间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的便利,一下文体活动也开始了交流,体育竞技类的钓鱼比赛也走进了海峡两岸的同胞中来,在几次的竞技钓鲫比赛中,都是台湾同胞包冉了所有名次,这使得大陆钓鱼爱好者郁闷不已。

在赛后的交流中慢慢台湾钓法一时间风靡大陆,距今台湾钓法传入大陆已经10余年了,大陆钓鱼人在原先的台湾钓法中不断精益求精,融会贯通,台钓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普通老百姓家中了!

本人就是一个钓鱼爱好者,接触台钓几年了,在此聊聊关于双钩子线的话题!

子线多长相信每个钓鱼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认识很多钓鱼人,比较懒,一直是到渔具店买那种绑好的钩子,发展到现在,我老家的渔具店,只要买好鱼钩和鱼 线,他们就会帮你免费绑,其实这是很方便,但是渔具店绑的鱼钩千篇一律,不过鱼钩大小子线都是一样长,除非你特殊制定,而且有时候为了方便,你规定长度的 话一时半伙还拿不到,所有本人一直是自己绑鱼钩。

从开始鱼钩绑的都不齐,到现在可以完全控制子线长度精准度达到0.3厘米,手工绑钩可以借助绑钩器,十分方便。

子线的长度取决于你要钓的对象鱼,记得一篇报道,具体哪里的忘记了,在山东一个水库,一群日本钓鱼高手专门想钓大青鱼,打下重窝后,选12号伊势尼 钩,开始子线选择28~~32厘米,一直抓不到口,后来改用35~~38厘米还是有滑口,最后用到了48~~52厘米的子线,就开始上鱼了,而且基本都是 死口。

其实一般很难理解,子线短的话加长水线不是一个道理嘛。其实具体道理专门解释我也不清楚,总之钓大鱼用长子线,我现在最长的子线就是48~52厘米,最短的子线3.5~~8厘米,这么短的子线是在很急流水的情况下活坠到底用的,灵敏度很好!

一般子线的一个公式,短子线是对象鱼全长,长子线和短子线距离是一个半鱼钩的距离!钓竞技滑口鱼子线最好选择30厘米以上!

解析子线长短与鱼情之间的关系


很多的垂钓爱好者都在纠结子线的长度,尤其是刚刚接触垂钓的一些钓者,实际上,不同长度的子线有着不同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利的条件,我们在选择子线的时候,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水情以及鱼情灵活的控制其长度。今天,小编简单的跟广大垂钓爱好者谈一下子线长度的问题。

一、水情

通常情况下,水情一般指的是水流的速度,水体的深度,以及水域的浑浊程度等等。在水情不一样的地方有着不一样的鱼种,也就是同样一类的鱼儿在不一样的水域内部的进食方法也有很大的不一样,水流的速度对于鱼儿吃饵的影响也非常大,在水流速度非常大的地方,鱼儿通常情况下是不逗食的。在流水中进行钓鱼的时候通常使用重坠。钩坠在水域底部存在的位置一般是石头上或者是小坑里面,这这样的时候,为了使得鱼儿发现目标尽可能的使用长一点的子线。

在比较平静的水面进行垂钓的时候,一般来说钓饵和鱼不会受到特别大的影响,会比较稳定,鱼儿吃饵的时候一般有着比较强的选择性。吃饵的动作也比较平稳,在平静的水里面进行垂钓的时候,使用细漂或者轻坠的时候比较多,这样的时候,漂子的反应一般十分灵敏,子线应该尽可能的短一点。这个时候因为坠子有点小,因此子线可能会造成鱼儿的警觉,会对我们的垂钓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水体的流速越快的话,越应该使用长一点的子线。

二、底情

底情也就是水底的一些情况,水域底部一般包括:沙底,碎石底、乱石底等等。

1、沙底一般来说是以沙子为主的水底,钩坠不要沉入到沙子里面去,这样才可能被鱼儿发现,进而进行吞食,因此子线应该短一点。

2、碎石底是有卵石存在的河底,石块通常比较多,石缝可能会有点小,石缝里面一般鱼很少,为了不让料落到石块上,因此应该使用长一点的子线。

3、乱石底通常是存在一些比较大的石头的一些河底,这样的河底饵料通常在石头周围的一些缝隙里卖弄寻找食物,吞食之后就会逐渐的钻进石缝里面去,在这样的河水里面进行钓鱼,钓饵应该尽可能的放在石头下方,绝对不能放在石头上,因此这样能够的情况下子线应该短一点。

三、鱼情

鱼情也会对子线的长度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行垂钓活动的时候应该充分结合不同的目标鱼用不一样的饵料,饵料一般来说主要包括:荤饵以及素饵,通常情况下,素饵比较容易入口,但也可能从钩子上面掉下来。因此我们在使用素饵的时候,提竿的过程应该格外的小心,一不留神就会失去良机。从这样的情况考虑,使用素饵的过程中应该使得漂子的反应尽可能的灵敏一点。

所以这个时候应该选择短一点的子线。用荤饵的时候,和素饵不太一样,鱼儿在吸入的时候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往往需要反复吞食,因此这样的情况下子线应该尽可能的长一点。此外,除了鱼儿的类型之外,还包括鱼儿体型的大小,鱼类的密度,进食特性等等,这样的情况下,鱼儿的体型如果比较大,鱼儿也比较多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抢食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下子线应该稍微长一点。

钓鱼调漂技巧,调目与钓目之间有啥关系?


台钓的调漂由于讲究比较多,所以很多新手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今天继续把调漂再说一说。有钓友问,调目和钓目有啥关系?这个问题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所以专门写一篇关于调目和钓目的内容,供各位钓友参考下,如有不当轻批评指正。

一、调目

调目,根据不同调漂方法,调目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空钩调漂,调目指的是半水状态下空钩的目数。带饵调漂,调目指的是半水状态下带饵的目数。不管带饵还是空钩,调目都是我们预设的一个目数,这个目数预设的高、低,需要考虑饵重和预设钓目。如果最终想钓目低一些,那调目就不能高,如果饵比较重,调目就要高。总体来说,钓目=调目-双饵重,注意这里的钓目是钓底的最灵钓目,是理论的依据。

如同调四钓二一样,空钩半水调4目,挂饵找底钓2目,双饵重是2目,其实可以反过来理解,因为想钓2目,双饵重也是2目,所以调4目,如果双饵重4目,那就需要调6目。所以调目绝对不是拍脑袋确定的,需要认真考虑钓目和饵重。否则就会出现2种常见的情况,要么钓不到自己想要的钓目,比如想钓2目,饵重2目,你空钩半水调8目,那必须钓6目以上下饵才是到底的。或者你饵重6目,空钩半水调4目,那肯定是没办法钓浮的。

调目调整好以后,需要反复验证一下。首先需要保证半水调漂中的半水深度接近水深,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粗找底的时候浮漂只露出1、2目,然后下拉浮漂2倍左右子线长度。保证了半水深度接近水深,调目就不会因为水深的大幅度变化而变少。比如水深4米,在0.5米半水调4目,放到3.5米水深可能就是2目了。其次就是需要多次抛投,在钓点和钓点周边反复验证下,看看是不是每次都是你调的目数。

二、钓目

钓目是个变化的量,并非一成不变的。比如说调四钓二,根据这种调漂方法,在钓底钓2目的时候一饵微触底,一饵悬浮,这种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未必适合实际鱼情,可能灵了,那就需要增加钓目,钓的钝一些,最终上鱼的目数可能是3目甚至是4目。所以我们常说的钓几目,其实是一个预设的值,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到最终上鱼的目数。

钓目的高低,对灵敏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钓浮的时候,双饵状态一样,钓2目和钓4目,灵敏度是不一样的,钓2目会更灵一些,不过差别非常小,对于野钓来说不讲究这相差2目造成的浮力差别。关于钓目,主要是个人看漂的习惯问题,比如鱼口轻,漂相微弱,那钓目低会比较明显。鱼口好,漂相幅度大,钓目高一点也是可以的。

其实关于调目和钓目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调目是根据饵重和预设的钓目来确定的,所以有饵重决定调目的说法。钓目,我们调漂后钓几目,都是预设的一个目数,这个目数未必适合当前的鱼情,需要调整钓目来找口,所以有鱼口决定钓目的说法。

图解矶钓中浮波与夹铅之间的关系


对于很多最初从事矶钓运动的朋友,都会被浮波负重与夹铅之间的关系弄得一头雾水,究竟3B浮波负重是多少?3B夹铅的重量又是多少?2B是否就是两个1B?而3B又是否等于三个1B或者系2B加1B?

在日本发展矶钓期间,他们为浮波的负重量与夹铅定下了一套标准单位,详见下列图表:

浮波负重量与夹铅重量表(由轻至重):

浮波/夹铅:G7-J7 G6-J6 G5-J5 G4-J4 G3-J3 G2-J2 G1-J1

负重量/重量:0.09g 0.12g 0.16g 0.20g 0.25g 0.31g 0.40g

浮波/夹铅:B 2B 3B 4B 5B 6B

负重量/重量:0.55g 0.75g 0.95g 1.20g 1.85g 2.65g

浮波/夹铅:0.3号 0.5号 0.8号 1.0号 1.5号 2.0号 3.0号

负重量/重量:1.13g 1.87g 3.00g 3.75g 5.62g 7.50g 11.25g

注意:0.3号与3B及0.5号与5B并不相同,0.3号与0.5号较小出现在浮波与夹铅规格上,反而较多出现在一种矶钓用也会使用的中通铅产品上。

从以上图表,网友可以看出此种浮力/重量规格并不是以倍数增加的,即是2B(0.75g)并不等如B(0.55g)+B(0.55g),所以假如你准备使用一颗2B浮波,如果想将浮波的残存浮力尽量除低及需要采用两粒夹铅时, 2B浮波(0.75g浮力)应该由B(0.55g)+G4(0.2g)=0.75g或者G1(0.40g)+G2(0.31g) = 0.71g又或者G1(0.40g)+G1(0.40g),便能产生相等于浮波浮力,略轻于浮波浮力或略重于浮波浮力的几组由两颗夹铅组成的钓组,当处于海水咸度或密度有变的场合(海水越咸浮力越大,反之亦然),例如香港西面近珠江三角洲附近水域海水较淡的钓场或香港东面海水较咸的钓场,便能透过夹铅控制去影响钓组表现,达至最近效果。

所以各位初学矶钓网友,可以将上述夹铅表抄写于迷你记事簿中,或者好像某些钓手买一个有6格/12格的小物盒,然后将G7至5B的编号与重量贴在每一格上,每次上礁要使用夹铅时便一目了然,十分方便。

风力与风向对钓鱼的关系


现南方的清晨才稍微可感受到那凉爽的秋风拂面而来,此刻的我想起了鱼谚说的:风刮西南,赶快回还.东北风凉飕飕,钓鱼好下钩!为什么那么多的原因都在风向上呢?这就说明了风向和鱼类的生活习性是分不开的!风是流动的空气,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气候的特征之一。

风包括风向和风力两大因素。风向指风来的方向,风力即风的强弱程度。前者通常以360度水平方法表示,也可用等分的4、8、16和32方位来表示。即东风、偏东风、南风、西南风、西风、偏西风、北风、西北风,风力、风向、温度一样都影响和制约着钓鱼,就其影响的作用大小来讲,一般的情况温度是第一位,风力与风向仅次于温度占第二位。

风力与风向影响钓鱼作用的最明显处就是在湖泊、水库一类的自然水域中。过去的观点认为,偏东风、西南风、西风、北风时,鱼的咬钩率较差,而刮北风、东风、西北风这三种风向时,鱼的吃钩率较高,只有刮西南风时,鱼的吃钩率差,因此,鱼谚有了不钓西南风之说。

那么西南风一定钓不上鱼?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冬季在持续几天的北风后,突然刮起了西南风使温度回升,天气晴好,鱼的吃钩率仍然会很高,虽然有些风向对钓鱼制约少,但还是有制约的。因此,不管是什么风向的风,对钓鱼都有影响。

当然,这个影响不一定是坏事,也不仅是风向和风力,还与水里鱼的密度、天气的阴晴、气温与水温的高低、水位的深浅、钓点钓位有关。

鱼类有趋温、趋氧、趋风的习性,当水体中的温度不能满足它的需求时,它会游向温度较高的地方;当溶氧不足时,它也尽可能选择溶氧含量高的地方。

鱼类还有趋风习性,表现较为明显的鱼类主要有草鱼、鳊鱼、翘嘴鱼白鱼、鲴鱼、条鱼等。造成这些习性的根本原因是鱼类的食性所致,这一类鱼都是会浮于中上层捕捉漂浮的食物。这一点,我们从鱼的嘴形上就可以看出。

乱风不上鱼。乱风指一天中同时出现的几个不同风向的风,乱风天气经常出现在每年初夏至盛夏的这一段时间。每年的立夏与夏至的这一段时间,江南一带的气候特征为低气压(在1000百帕以内,空气湿度大,湿度为60%)形成闷热天气,风向以南风、西南风为主,风力2~3级。温度常在24℃~34℃之间,早晚较为凉爽,午时随着日照的加强而变得闷热。人在这种气候环境中也感觉不适,鱼类会因水中的缺氧而浮头,特别是草鱼、鲢鳙、鳊鱼,耐缺氧能力较差的鱼,即使你将饵递到它面前,它也没有食欲。

造成乱风的原因是干冷的西北季风,高热的印度洋北部季风和温热的东南季风相互碰撞制约的结果。乱风的天气常伴在刮西南风的天气里。因此很多钓鱼人都认为,西南风导致了水温的升高,溶氧的降低,使鱼咬钩率大为减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水中植物的生长和水中淤泥的发酵(发酵温度为28℃),水体富营养消耗了水中鱼赖于生存的溶氧,特别是乱风制约了水体上下层水流的交换,使消耗的溶氧得不到补充,缺氧使鱼丧失了活跃性。

其二、水温过高超出鱼类的适宜范围。鱼类依据自已的习性,改变原有的泳层趋氧趋温,在刮西南风的天气中,鱼儿浮头现象较多,比较严重时就连鲫鱼、鲤鱼也会离底上浮,而钓者的钩饵则在水体的底部与鱼所在的泳层相错,自然无法钓获。经验老到的钓友在遇上西南风的天气,会主动地改变战术,使用拖钩、逗口的方法来刺激鱼,使其咬钩;还有的钓友会更换钓点,去下风头钓,

理由是下风头的风总是会比上风头的大,荡起浪的水有利于改善水体溶氧不足的状况,况且鱼类还有趋风的习性。

其三、趋弱光性。夏季水体中长满了丰富的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为鱼类的保护提供了天然的屏障,有趋弱光习性的鱼类本能的戒心,

总是喜欢聚浮在植物的叶片下,以躲避天敌和人类。

风向与钓鱼经验谈 钓鱼人可以与风共舞,什么风向好钓鱼, 什么风向不好钓鱼,现将多年来的经验全盘托出,供钓友参考.

1、最好钓鱼的风向:东北风。一般起东北风,天气要变化,下层鱼全沉底,鱼儿狂咬钩

2、最不好钓鱼的风向:西南风。天刮西南风,气死老渔翁。此时鱼儿全上浮,基本不吃食

3、较差的钓鱼风向:西风和南风。略同于西南风,但春季,鲫鱼上来晒影,朝天钩红虫走钓,送钩到鱼 嘴边钓大鲫留小鲫(西南风有时也行)

4、一般的钓鱼风向:东风和东南风。此风向与气温关系大

5、较好的钓鱼风向:北风和西北风。

风向对春季钓鱼的影响 风向对钓鱼有很大影响。因为风向会带来不同的天气变化。风,会将水面吹起波浪,使水面和空气的接触面增大,水中溶氧增多,利于鱼类生活和繁殖,增强其食欲。风,将岸上空气中的生物吹入水中,鱼可多得食物。但是,不是什么方向的风,多大的风都好钓鱼的。风向与钓鱼之间的关糸大有讲究。东南西北4个主方位垂直吹向中心的风,即正向风,一般鱼吃钩率高,4个偏向风中,东北,东南风吃率较高,春日刚刚开暖,东风,东南风,吃钩率高,北风,西北风差。

春曰乍暖还寒季节,浅滩刚刚回热,一遇寒潮鱼又退回深水,不大吃食。故春天钓鱼南风有阳光的日子,晒过几天太阳,刚刚阴雨但刮南向风的时候。钓鱼最忌西南风,尤其是夏、秋,但是冬天刮西南风好钓鱼,早春亦是。不论何种方向风,无风睛朗天气钓鱼最好,春季一般就是这样。什么风向不适合垂钓? 风向对垂钓有一定的影响,常有西风不出门、钓翁钓翁,不钓南风的说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十分准确。请参照下列情况决定垂钓时间!

不适宜垂钓的风向、季节和时间

第一,春季的中午(11时至15时)、下午(15时至18时),南风或西南风

第二,夏季的中午(11时至15时)、下午(15时至18时),南风或西南风

第三,秋季的中午(11时至15时),南风或西南风,上午(5时至11时).下午(15时至18时)及夜间,北风、西风或西北风

气候的变化对鱼类的摄食要求有很大的影响,将直接影响上鱼率,因此,钓者外出垂钓时应该对天气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说,下列气候不宜垂钓

(1)雷阵雨前的闷热天气不宜垂钓。雷阵雨前天气闷热,气压很低,湿度很大,这种低气压,使水中容氧大量减少,造成水中严重缺氧,所以难钓

(2)酷暑高温不宜钓鱼。尤其是气温高达37度以上时,使多数鱼类都游向深水避暑,摄食量也会大大减少,难钓

(3)气温骤降难钓鱼。一年当中有时难免会有冷空气南下,有时可下降8-10度,这种天气,鱼类摄食欲望会骤然随之减退,难钓

(4)大风大雨快回家。若遇到大风大雨的天气,风大,浪高,雨急,鱼类受到惊吓,早避于深水中潜伏起来,哪有心思觅食啊,难钓

(5)大雾漫天慢下竿。每当大雾弥漫时,气压较低,鱼类不喜活动,等云开雾散时在下竿垂钓

(6)气压低时难钓鱼。具体表现在,云层很低,大雾弥漫,天空中出现积云,积雨云,天气变黑,蜻蜓,燕子低飞,山林中寂静无声,鸟儿也不唱歌了,这都说明气压在下降,难钓鱼了

(7)春季刮西北风。如果春季刮起了西北风,说明冷空气来了,难以使水温回升,鱼类自然要减少觅食,难钓。春季最好刮东南风,对钓鱼最有利

(8)夏季刮起了东南风,东风,和南风。这些风都属于暖湿空气,也对垂钓不力。夏季钓鱼最好是刮西风,西北风,这些风冷空气的密度较大,气压增高,鱼类感到凉爽,所以觅食活跃

(9) 秋季刮西北风,难钓。深秋时分,西北风夹着冷空气南下,气温相对降低,鱼类为了避寒减少了摄食欲望,难钓。秋季最好是刮东北风,东风,和东南风,鱼儿好钓

(10) 冬季的阴天和雨天都很难钓。冬季钓鱼最好就是出太阳的时候

冬季钓鱼与水温的关系


鱼属冷血动物,自己不会产生体温,靠水温取暖,那么他所需要的水温又从何而来?很简单,河里没有热水器,温度来自外界。比如:地温、阳光、下水道排热等等。

寒冬北风凛冽冰封三尺,好在这所指为北方。上海属南方,无论理论上还是实际中,都是一年四季可下竿垂钓。看很多钓友一到初冬就早早擦拭钓竿,打算封竿待来年春暖花之时再用。除非封竿者特别惧怕寒冷,保身要紧,那就另当别论了。本人认为冬季如果选择钓位准确,了解水温规律,在冬季钓鲫爆箱绝非难事。下面我就说说冬钓收获与水温的关系。

上海的秋冬转化季基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历经小雪、大雪、冬至三个节气。气温可以从20降至0左右。这个降温的过程中,有的钓友爆箱了,有的钓友却白了。这样两极分化的结果撇开其它因素,水温差异是个关键。鱼和人一样,在冬季,哪里暖和往哪里钻。被窝暖和吧!所以冬天喜欢赖床的人就开始多了。

一、降温分两种

1、大风降温

2、雨水降温

别看同样是降温,降温的速度却是截然不同的。大风降温是从水表面慢慢往下降,通常情况降温第二天依然会有很好的收获。因为水上层温度下降了,下层的水温依然暖和,鱼在游动中预感寒冷到来,为了储存过冬的能量会鱼口大开,直到第二天下午,水下层温度也渐渐降下来后才停口。等适应水温后才开始继续寻食,通常在这个适应过程中,很难会有好收获。但下雨降温又有不同,下雨降温大多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冷热气流相遇所致。此时的雨水相对当时的气温而言是寒冷的,这样的降温方式相对猛烈,几乎一晚上鱼口就停止了。打个比方,同样一杯热水,放电风扇下吹凉的快,还是直接掺凉水凉的快?

二、降温后的升温

1、太阳升温

2、地温升温

与之前说到的降温一样,降温后的升温也有两种。太阳升温,顾名思义是降温后呈现晴朗天气,光照充足。此种升温较快,温度上升由上而下,大多三天之内,升温完毕。快的时候,降温的寒冷还没延伸到水底,水面的温度已经在上升。并在追赶水下的寒流。此种升温鱼儿适应过程很短,大多一天便能适应。而靠地温升温就会慢很多,因为要靠地温升温,降温后的天气必定连续阴雨。此类的升温过程怎能快的起来?一般要足足等上二日以上鱼才可能真正适应过来。

三、降温与钓深钓浅的关系

1、大风降温。当天水表面温度开始下降,鱼儿开始沉底并且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向深水迁徙。此时的水底层温度基本没有变化,鱼儿摄食欲望不变,这时你钓上的鱼捏在手里会感觉它比你手还热。如果此河较深,第二天水底温度依然没有下降,你会选择浅水还是深水作钓?当然了,全河都只有一米深,或更浅。那你降温第二天开始就可以另找水位较深的河下钩了,时间宝贵,切勿浪费!

2、下雨降温。这种降温方式来的更加凶猛。当日可寻1.5以上水深冒雨作钓,第二日您还是在家里取暖吧!深浅皆不易。

四、升温与钓深钓浅的关系。

1、太阳升温

因为降温后天气晴朗,这样的降温鱼适应较快。但要注意的是,鱼永远随着适合的温度在迁徙,故日照一段时间后,浅水处和水表面必定是升温最快的区域。鱼会随着太阳光而来,先照到阳光的地方必定是鱼喜欢待的地方。比如十点过后,浅水处的水温已经渐渐升高,往往仅有50公分深的浅摊,只要没有外界干扰,水下其实很有可能已经暗波汹涌了。或是中午时分,大家常常看见水面会集聚成群的鲫鱼晒着太阳。这些现象都说明,在冬季,哪里水温高,鱼就聚集哪里。此时,水面的鱼你是休想钓到的,那你应该钓浅水还是深水呢?

2、地温升温

这样升温必定是降温后连续阴雨天,没有太阳的补助,地温从河底慢慢往上传递,这样的升温是极慢的。除了选择较深的水域,几乎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获得好收获,还必须要等鱼适应水温。所以遇见这样的回温天气,还是在家养精蓄锐比较靠谱!

以上降温与升温的理论仅针对静水,走水河道另当别论。

友情提示

1.都说冬钓阳,说说容易,但要真正利用好太阳却并不容易。就拿冬天钓朝阳这句话来说,很多新手都会以为太阳东边升起,河的东面就是朝阳的地方,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朝阳朝阳,意思是面朝太阳,也就是说人在西岸,面朝东边太阳升起的位子。虽然太阳是从东边升起,但真正先晒到太阳的水岸,却是河西岸。故此长久一来,冬天鱼必定是靠西岸栖息的为多,这样早出钓的朋友也应该知道冬季窝该打在哪里比较靠谱了吧!

2.寒冬雨雪天好钓鱼。天空飘雪,预示着一个新的降温循环即将开始,大家小学都学过,下雪天不冷,化雪天,雪吸收热量才冷。而寒冬的下雨天又说明有暖流经过,而且下雨天温差小,大多温度在610的样子。这样的时候出钓相对有冰霜的日子要强上许多。这样的天气也不用去看什么气压,深秋至来年初春气压变化不大,秋天不用看气压。其实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秋高气爽,我理解这个高字就是指的气压。

3.上海马上就要进入真正的寒冬季节了,只要保持晴冷天气,大家出钓千万不要放弃11点至15点的浅水区,那看似不深的地方,在太阳光下,往往就是带给你惊喜的地方。

在执着与变化之间博弈


天气:晴

钓场:白鹭湖(湖库)

饵料:腥天下、薯留香

鱼种:草鱼 鲤鱼 鲫鱼 鳊鱼 鲢鳙 黑鱼 黄颡鱼 鲶鱼 翘嘴 其他鱼

钓法:台钓

竿长:4.5米

线组:1.5主线0.8子线

钩型:溪流钩三号每个星期六本来是没法钓鱼的。可是今天领导要休班一天。上午在家处理了一下家务。为了下午能钓会鱼,中午咱就下厨表演了一番,容易吗我!

吃过午饭天气太热,也没法钓鱼,就在家里好好的午休了一下。一觉睡到三点五十,一看天气有点多云,透过窗户看到树头摇动,刮着风!不错!和领导走又据理力争了一下,谈好条件咱就快步出门了!

四点来钟,钓位已被树荫全覆盖,还挂着小风,很是舒服!

来到钓点,已经四点十分了,抓紧收拾装备,该支得支,该架得架,轻车熟路的准备着。接下来就是饵料了。鉴于昨天下午鱼口很差,平均半小时一条,今天我就在饵料里滴了两滴果酸,喷了四下鲤鱼药酒!看看今天收获怎样?

什么是立竿见影?估计说的就是这改变。准备妥当,抛竿入水,浮漂直接被拉黑了,根本没有停留,就像我把鱼饵扔到鱼嘴里了!顺势一提,今天的开杆鱼就这样来的,感觉没有成就感,这伙计们不按套路出牌!

第一杆就中鱼了!

直接黑漂,一条小鲤鱼?,好久没在这里收获鲤鱼了?!

然后我直接搓饵入水,浮漂到位后,水中又有了鱼泡,有一两个的,有一串的,这水里还是鲫鱼鲤鱼啊。争取突破一下。想着想着,浮漂直接黑漂拖着走了,我就使劲一打,拉出水面一看有红色的鱼鳍,鲤鱼一尾!将鱼获放在鱼桶里,抛竿入水,谁知浮漂还没到位就停在哪里,有五六目的感觉,提竿,双飞,每每双飞,我都感觉成就十足,正准备拍照,桶里的鲤鱼跃龙门跑掉了,跑掉了也好,省的我放你!

双飞,鲢子与奶鲫齐飞,

正口啊!

还是正嘴!????

小奶鲫停不下来!

前几条,一二三的事!

看着这令人心旷神怡的鱼情,我就抓紧把鱼护放在水里。省的小鱼儿死在桶里那就不好了!鱼儿还是接二连三的上着。心想今天玩过瘾的!看来我今天的变化还是不错的,鱼口不断。心里很是高兴。

可是就在我暗自高兴的时候,鱼口戛然而止,止的叫人有点不可思议,直接就是断崖式的。这时候距离开始也就一个小时左右。我心里确实还抱有一丝希望,希望继续中鱼。可是现实是骨感的。既然这样,咱就继续改变,继续刚才的配方,就是不在加果酸、鲤鱼药酒。

这次,等待的时间有点长了,直到快六点的时候才又渐渐有了鱼口。

一起做钓的钓友们!

今天收获的最大的鲫鱼!

后期鱼口又变慢了!

收杆鱼,衣冠有点不正!

最后上了几条大一点的鲫鱼,鱼口还是有点小,是不是加果酸影响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六点半领导的电话☎️一遍又一遍,撤退吧!

撤退前,鱼获逐一拍照,又拍了拍湖中的小岛。多么想念湖中小岛,让一部分钓友乱扔垃圾给毁掉了,在此希望大家珍惜我们自己的环境,为别人,更为自己。

最终的鱼获,一共收获了十来条鲫鱼!

钓点的风景,水中的水草太多了!

最后,祝大家:大鲫大鲤,天天爆护!

大吉大利,诸事顺利!

祝平台:事业步步高,钓友满天下!

好钓鱼官方图片镇楼!

图解钓鱼调漂与浮力的关系


钓鱼浮漂的调钓难吗?所谓的调漂调的是什么?调漂方法五花八门,有没有共同之处?在调漂中拥有一点浮力以及地面支持力的知识,一切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调漂要调出两种目──调目和钓目。

一、 调目和钓目有什么不同(以空钩调目而且钓目小于调目为例)

二、调目、钓目之间漂尾受到水的浮力有多大

钓目调目之间那段漂尾的浮力,向上牵引饵团,使饵团全部或者部分悬浮于水。调目钓目之间距离越大,漂尾越粗,饵团悬浮越多,反之越少。

饵团除了受到向上的所有浮力的作用以外,还受到来自地面的支撑力的作用,形成二力平衡。

饵团重力,科学的、准确的说,应该是饵团的重力与浮力之差。为简单方便起见,这里也就不必说得那么认真了。

地面支持力为零时,饵团完全离底悬浮。饵团完全卧底时,即是饵团重力等于地面支持力,钓目调目就重合了。

三、钓目大于调目时 ,怎样看目差浮力

四、怎样知道钩饵悬浮多少?卧底多少?

我们已经知道,钓目调目距离大,钩饵就悬浮多,反之悬浮就少、卧底就多。要想进一步比较精确一些估计钩饵悬浮、卧底多少,还需要测定一个饵的重力相当于漂尾的几目浮力(假定漂尾粗细均匀、目长均等)。例如,一个饵团能够下压漂尾4目(单饵重相当于4目浮力),那么,当调目钓目差为5目时,就知道一饵悬浮,一饵1/4悬浮3/4卧底。当调目钓目差为2目时,就知道一饵完全卧底,另一饵1/2卧底1/2悬浮。 种种因素的影响,这种估算只能是个大概,不可能十分准确,更由于忽略了钩重的影响,推算时必然有一定的误差。追求十分的准也没有必要。

五、调目钓目的距离是决定钓组灵敏迟钝状态的主要因素

人所共知,钓组的灵敏迟钝状态主要取决、于钩饵状态和子线状态。既然调目钓目目数的距离、漂尾粗细决定了目差浮力以及地面支持力,决定了饵团悬浮卧底多少和子线弯曲松弛程度,那么,调目钓目的距离也就决定了钓组的灵敏迟钝状态。

另外一些次要的、不可忽视的的因素也影响钓组的灵敏迟钝,例如,浮漂造型、表面光洁度、漂尾粗细、浮漂体积、坠子大小形状、子线长短粗细等等。

六、调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调漂,表面上是调整漂尾上的调目和钓目多少,实际上是调整钓组的浮力,从而调整水下钩饵、子线状态,调整钓组灵敏迟钝状态。调漂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容易看漂提竿,一方面是为了适合鱼儿的吃口。

定调目的方法很多,共同点是半水悬浮。不同的是,有的是无钩饵,有的是空钩,有的是挂单饵,有的是挂双饵。调目有的平水,有的在漂尾中部,有的在上部,有的在下部。钓目也是多种多样。无论它们怎样变化,万变不离其宗──调目钓目之间有个距离(特殊情况下距离为零)。有距离的这段漂尾产生的浮力不同,对钓饵的牵引力就不同,这就决定了钩饵状态、子线状态和钓组灵敏迟钝状态。明白了这个道理,无论什么调漂法,我们都能够懂得它的道理,明白它的状态,看出它的优劣。纷繁复杂也就变得简单容易了。

季节、时间、地点不同,鱼情、水情千变万化,适应鱼情的钓组状态绝对不应该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这就决定了调漂必须多样而灵活。张三这样调,李四那样调。昨天那样调,今天这样调。哪种调钓法上钩率高,那种方法就是最好的调钓法,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灵活应变应该是钓鱼技术的精髓,灵活应变也应该是调漂的精髓。不仅要根据鱼情、水情、浮漂、饵料、钓者个人情况等灵活调漂,而且在垂钓过程中,情况发生不断的变化,为了使自己适应新的鱼情、水情, 也应该应变调漂。即使鱼情不变,如果浮漂吸水变重,或者换了鱼钩、鱼饵(比重变化),也应该重新调漂。学习他人经验,不必千篇一律,切忌生搬硬套。

罗嗦这么多,没有讨论具体的方法,只是希望初学者明白一些调漂的道理。在实际操作时,究竟调目是多少、钓目是多少,应当根据漂尾粗细、钩重、饵重(饵料比重、大小)、鱼情、设想的钩饵子线状态等等具体情况决定。当然应该把我说的这些罗嗦话(重力、支持力、目差浮力)抛到九霄云外去。按照自己的理解,开辟自己的思路,放开自己的手脚去适应鱼情,适应水情。

四季钓鱼与气候的关系之我见


我以为气象与钓鱼的关系最为密切,它胜过饵料和其他因素。鱼有吃口才能钓到鱼,鱼不开口什么饵、什么漂、什么钩线都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因此,我认为钓技的核心,是体现在一个钓手对鱼的了解与环境的我把握上。其它的所谓技术,都是一种基础性的东西。正因为如此,钓技才显得高深叵测,一辈子都学不完。

低气压不好钓鱼,天高气爽好钓鱼,这几乎是个共识。但是,我在垂钓中发现事情并非是这么简单。相对而言,同样的天气在不同的水域有不同的结果,同样的天气同一水域钓远钓近、钓浅钓深也有不同的结果,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而是常事。

所以,我们在垂钓过程中,应该从这些反常中找到鱼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的活动规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握主动。下面从春夏秋三个主要季节谈谈自己在垂钓过程中的体会。

春天:

春天,是钓鱼的大好时节,特别是早春,水温呈逐步上升的过程当中,即使偶尔变天,水中的容氧因微生物匮乏也不会有多大变化。这时候鱼经过一个冬天的休眠,处于饥俄状态,摄氏凶猛。所以,早春时节只要出钓好歹都会有不错的收获。这一大好时光一年也就是那么10来天到半个月,是垂钓的黄金时节。但这时往往不是钓大鱼的时节。

在自然水域,这是钓鲫鱼和黄颡鱼的大好时光。一天有好几个上鱼的时段,而且,这个时段每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有大雾的天气,一般雾散后鱼开始有吃口,逐步疯狂起来;如果是风和日丽的晴天,早晨和傍晚鱼吃饵比较活跃;如风平浪静,鱼的吃口一般比较平稳,往往是水面一起风浪,情况马上转变。明显的感觉就是,鱼群随著气象的变化而变化。

暮春至初夏:

暮春至初夏, 随著气温的升高,水中动植物繁衍茂盛起来,光照开始对水体的容氧变化加大,天气对鱼的影响也相对加大。所以,在同一水域,微生物多的水域与微生物少的水域容氧是不一样的。特别是没有风浪的天气,垂钓时会明显感觉鱼都不活动了,其实是鱼离开了不舒服的环境。

闷热的天气钓边效果不好,如用串钩抛远钓亮水区往往有意外的收获。这是我较深的一个体会。

夏天:

夏季,各种鱼都相对分散,水中的食物相对春天要丰富的多,给人的感觉是到处都有鱼却不好钓,尤其是湖泊和静水河道,除了早晚,鱼在高温炎热的时段,显然都到深水区去纳凉了,或者潜伏不动。除非因气象的变化使水中的温度下降和容氧增加,按照春天的钓法,不论技术高低,都难有早春时节的收获。

这时如钓深和钓远,情况显然比钓近好,往往容易上大鱼。相对而言,水库因水面大,水深,水温及容氧变化小,时段性不没有湖泊和静水河道那么明显,钓位的选择往往比天气重要。

但夏季的确是夜钓的好季节,夜晚岸边的水温会随著日落慢慢下降,饿了一天的鱼开始游到近岸觅食,尤其是一些夜行鱼会在夏季的夜晚疯狂摄食。我原来只要是夜钓,重点都放在钓鲶鱼上,只要看准了鲶鱼活动的水域,收获十分喜人。

但在湖泊海竿夜钓鲤鱼抛远钓深没有抛近效果好。夜晚大鱼会靠边,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用手竿夜钓时钩组要比白天有所不同,线和钩要适当加粗加大。我经常看到有朋友们说,钓鱼只在乎鱼咬钩,跑了也过了瘾。这也没有什么不可,喜欢跑就尽量用细线小钩让它们跑吧。

但有一点应注意,不要用带倒刺的钩,原因谁都明白,那比你钓起来杀它更难受。我是个只要鱼上钩非把它钓起来的人,这样,如实在不想把鱼拿走再放生,心里要踏实许多。

鱼嘴上如叮着一枚鱼钩跑了,我心里会和鱼一样难受。所以,在我手里很少断线断钩跑鱼。我宁愿鱼不吃钩,也不愿它嘴里叮着鱼钩逃跑。

实际上大钩粗线就是影响上鱼,这是我学台钓后发现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大鱼,大钩粗线往往引起它的警觉。小钩细线可减少大鱼的警觉,可又容易断钩断线跑鱼,这可能永远是垂钓中的矛盾,但夜晚的情况要好些。所以,夜钓钩组还是大一些好。

秋天:

秋天,尤其是中秋到深秋,我钓鱼的感觉比春天更好,因为这是钓大鱼的季节。秋天的天气是最稳定的,所以,几乎每天都是能出钓的天气。这个季节不论用什么钓法,鱼的个头一般都比春天要整齐。但鱼获量往往不抵春天(手竿)。

中秋时节,在水深1.52米有荷叶的水域,用统钓法往往会上清一色的大板鲫。上鱼的时段与春天有显著区别,一般都在上午和下午的中间时段,这显然与水温光照有一定的关系。

我对中秋几乎没有特别的感受,好像比其它季节好把握一些。但是,深秋的感受是一年中最深的。那就是第一场寒潮来临前的几天,选择深水区,是海竿疯狂上大鱼的美好时光,台钓在这种场合没有用武之地。

很多次我亲身感受到这样的景观,岸上一派热闹景象,经常同时几个人在遛大鱼。有一次一个特别蹩脚的钓友在我对岸不是很好的钓点垂钓,一连上了九条大鲤鱼,因遛鱼技术实在叫人不敢恭维,位置又特殊,最后摔了几跤,只拉上来三条鱼,都是七八斤的鲤鱼。这一天所有的钓者都大获丰收。

我牢牢记住了这是寒潮的前一天。所以,这种特例引起了我的高度注意,以后特别留意这种天气,凡是这样的天气,我都不会放过钓大鱼的机会,效果可以说是绝对的。

这种天气当然是钓深水,原因可能是大鱼感觉寒潮来临,集中从浅水区游到深水区准备越冬了。还有就是陡岸下如是2米以上的深水区,你明显感觉成了大鱼来来往往的鱼道(或者鱼窝),有一次我最后收钩时还空钩挂起来一条五斤多的鲤鱼。

冬天:

关于冬钓,特别是初冬,只要明显感觉水温比气温高,晴天和微风天气,也是垂钓的好天气,而且这时小鱼不这么闹钩了,最容易上老鲫鱼和鯿鱼(手竿)。隆冬季节,鱼是绝对崴窝的。我们当地的职业钓手就喜欢冬天,他们不是钓而是找鱼窝用枪锚。由于冬季鱼窝都是在离岸教远的水域最深处,鱼吃口很轻,海竿反应迟钝往往效果不好,手竿又可望而不可及。因此,最佳的钓点就是在避风的陡坎下,往往收获不错。

总结:

气象与垂钓的关系,我的感觉是比较复杂,很多经验之谈虽然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好像在实际垂钓中又变化不定。如低气压和高气压相对稳定几天的情况下都是垂钓的好天气,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在实际垂钓中往往又在一些特例面前站不住脚。

所以,我一直认为天气是影响垂钓的最大因素,它比用饵要重要的多。有时候鱼在某一水域就是没有吃口,你喂人参汤它也不开口。但你改变一下位置,也许牛粪它也吃。我认为气候对垂钓而言,是没有公式的,要在垂钓中善于发现,去对比,去总结。经历多了,垂钓中就会把握准一些。

因近几年钓鱼不多,所谈都是过去垂钓中较深刻的印象。错误之处望钓友们指正。

浅谈钓鱼与水中溶氧量与鱼的关系


鱼类的耐低氧程度要比人类强很多,尤其是在温度较低的时候。但是鱼类在极度缺氧的状态下也坚持不了几个小时。由此可见氧气对于鱼类的重要性。我们在钓鱼方面不仅仅要关注垂钓技巧,更要关注水中氧含量的问题。

其实水中的含氧量对于鱼类来说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因为鱼类和人类一样,如果周围环境氧气太少,它们就会食欲不佳,活跃程度较低。相反如果水中的含氧量较高,鱼类的精力就会比较旺盛,也才会有心思觅食。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水的固有特征对水中含氧量的影响。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搞清楚它的来源,才能对症下药。

水中氧气的来源

(1)一方面是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中的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据数据查证,水中一多半的氧气都来自绿色植物。

(2)另一方面是由于气压的作用。由于大气压力比水面的压力高,空气中的氧气会渗透到水中去,当水中容纳氧气的量到达极限后,才会自动向外界大气释放。

在我们在明白了水中气体的来源之后,我们就把水的固有属性与含氧量之间的关系分为四方面来具体说说。

一、水中氧气含量与温度的关系

氧气在水中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具体来讲就是温度越高,水中氧气的含量就越低,温度越低,水中的含氧量就越高。例如:20℃的水,100升可以溶解3升的氧气,当温度下降到零度时,100升的水里就可以溶掉5升的氧气。

水的温度越高,鱼类以及水中生物的代谢、呼吸速率都会加快,氧气的含量就比平时需求多,水中的含氧量自然而然就会减少。水中氧气少,鱼类的活跃程度就会减弱,从而来应付氧少的情况或者直接浮出水面呼吸大气中的氧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浮头。如果水中缺氧十分严重,鱼类就会大量死亡。大量的死鱼浮在水面上,这就是常见的鱼翻塘。

高温天气水中的含氧量本来就少,加之消耗过快,水中的氧气就会所剩无几。这就是为什么在夏季中午钓鱼难。

二、水中氧气含量与水深的关系

溶氧量与水的深浅有关系。因为氧气是由大气通过水的表层往下渗透,越往下渗透速度越慢,而且水的内部压力并不低于大气压,因此渗进深层的氧气含量极少,这就是为什么作钓时要选择1~2米的水深,因为在这个高度的水中含氧量很高,鱼类经常会在此觅食。

三、水中氧气含量与水面积的关系

水中氧气的含量与水的面积有关。水的表面积越大,含氧量越高,水的表面积越小,含氧量越低。所以鱼翻塘经常出现在池塘这样的小水面,像湖泊这样的大水面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四、水中氧气含量与水的流动性的关系

水面的波动会引起水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比如刮风时水面的波浪接触空气,起伏的波浪面积要大于平时湖泊的表面积。因此刮风时水中的含氧量就要比平时高。所以垂钓者在选取钓位时,总是会选择有波浪的水域,这就是人们说的风吹水动,水动鱼动。

另外,鱼类还喜欢逆水洄流。因为这样反向游动会让食物与氧气自动进入身体,所以经常能够在进、出水口看到钓友们正在钓鱼。

水温变化与垂钓的关系


一、鱼的体温

鱼类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一般比其所在水温高12摄氏度。鱼不能象人类那样通过新陈代谢活动来保持自身温度的恒定,而只能与水温保持相对的稳定(鱼的最佳生理代谢温度是1525摄氏度)。低于4度或高于30度鱼儿就停止进食甚至死亡。所以,是水温决定着鱼儿的生死存亡。鱼能自主的主动寻找适合它生理活动水温区域。

二、水温与水的导温特性

自然水体的温度主要来自太阳的照射和地壳温度的散发,太阳的照射有四季变化与昼夜变化,受水体流动的影响;而地壳散热是恒定的。

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高于或低于4摄氏度时密度依次变小、质量变轻。在阳光照射下,浅水增热快,水温比较高,密度变小,质量变轻,体积增大;而深水增热慢,密度较大,质量较重,体积缩小,这时会形成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的对流,这就是水的导热特性。由于水的这一特性,便使不同温度的水层、水域产生了垂直对流或环流运动。

三、水的导热特性

根据自然水温的来源以及水的导热特性,我们将自然水域分同温水域、正分层水域、逆分层水域。

1)同温水域

同温水域是指在此水域的24小时中,水体的上下层温度都是相等的。也就是不分表层、中层、底层。只有四季变化与昼夜变化,没有分层变化。

水能形成24小时上下同温,是由水的导温特性形成的:白天在阳光照射下,浅水增热快,深水增热慢,使浅水区与深水区有了较大的温差,便形成了两个方向相反的环流。到了夜间,水面失去了阳光照射,水温也会随之下降,浅水处与岸边此时降温快,而深水处却降温慢,水中又形成了两个相反方向的环流运动,使整个水域水温达到了同温。

鱼在水温的这种运动中,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环流而移动,游向适合自己生存水温的地方,即水温为1530摄氏度的水域。所以,我们在钓鱼时要特别注意水在环流运动时鱼的走向,选择什么时候钓浅水,什么时候钓深水,找到了鱼的这个游向,也就找到了鱼群,这样选好的钓位方可丰收,否则是难以钓到大量鱼的。

但是,这样的环流怎么个找法不能说不是个难题,这样的环流何时才能出现又使钓鱼人难以捉摸,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水温的下降与上升处是调温区,也就是凉水与热水的交汇处。在这种情况下,可行的方法是多打几个窝,一个窝一个窝的试探,这样才能找到鱼的游向。

有些钓鱼人好守窝,认为鱼是四处游动的,到时候就会游到窝点,这种看法有片面性。不能说死守不是一种钓鱼的技巧,但是,这种方法只限于钓者熟悉的水域,曾经经过多次摸索,弄清了鱼的走向,也就是说通晓了鱼路,用这种方法守鱼是有道理的,因为是鱼路总会有鱼经过。

但是,在初去的、不熟悉的水域,或天气剧变的水域这种方法就难以奏效了。本人就有过一次典型的经验教训,那是几年前的一天,天气十分的热,气温达36摄氏度,钓友约我去了一个大水塘钓鱼,钓友把他上次钓到大鱼的钓位让给了我,并帮我打窝,因为他上次钓鱼就是在这个点内。心想我是肯定会钓到鱼了。

但是恰恰相反,一个多小时也未见鱼吃钩。钓友选另一个钓点钓鱼,比我强些,钓到一条小鱼。后来又来了一位钓友,他选下钓位后也是半个小时不上鱼。但他没有死守,而是又选了五个点打窝,结果他找到了鱼群,一上午钓有好几斤鱼。钓友看不行,便又找了个他附近的钓点,结果也钓到了不少鱼,我一直死守不动,最后只钓到四条小鱼。

钓友很是奇怪,再三解释他确实在那儿上几次都钓了不少鱼,当然我相信他之所言。但是当我问起他上几次钓鱼时的天气时,他说那天刮北风,气温28摄氏度,这时我才明白过来,鱼之所以不在此处,此处的气温不适应它,它只好移位到别处适合自身体温的地方去了。而那位钓友多次试验找到了鱼移位调温合适的水域,所以收获较多。看来找鱼移位调温水域比凭经验选钓位更为重要,特别是在气温剧变或不熟悉的水域钓鱼的时候。

同温层水体存在于江河小溪等流动的水域,和北方春秋两季的静止水域、南方秋季的静止水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春秋与冬季的静止水域。在同温水体中,鱼儿可以不调节体温就全水域立体方位觅食。所以,春、秋两季是钓鱼的黄金季节。而春、夏、秋季的江河小溪是垂钓的黄金水域。

2)正分层水域

在盛夏节,太阳直射水表面长,表面水升温便特别快,密度也就小,重量轻,只有浮在上层,很难下沉;相反,底层水因水的隔离,升温就很慢,水温度低密度大而质量也重,它只好留在水底。这种上热下凉的水域,就是正分层水域。这种水域上面的水密度小、质量轻;下面的水密度大,质量重,上下无法自由流动、混合,于是就形成了跃温层,其特点是:水的深度增加不多,温度下降却很快,温度梯度比较大。但是,当有大风时,因为风卷起水浪,分层不变温的水也会因水的大幅波动而混合,但是混合的深度也不一,取决于风力的大小和上下水的温差,温差太大的也难以流动混合。

关于正分层水域,鱼类专家曾做过试验测量。正分层水域的上层与下层水的水温相差较大,当表层水温达到22摄氏度时,水面以下5米的水温为21摄氏度,下到10米水温为18摄氏度,下到15米深处时,水温便为9摄氏度,下到20米时水温便成了5摄氏度,下到20米以后就为4摄氏度了。这个水温测量对于我们钓鱼者来说很有启发作用,因为鲫鱼的觅食水温为1530摄氏度之间,1520摄氏度为最合适。从科学测出的水温看,所谓的夏钓深,亦不能深过10米,3至5米为最好。

夏天,北方的水温成为正分层,也就是表热底凉,鱼便移位于凉水处,此时的鱼聚集的地方在下层,钓者所选钓位主找凉水区,或深水区。冬季南方静止水域的水温,因为气候暖和,有时有如北方的夏季,它的水温处在正分层状态,上热下凉,上轻下重,南方春日钓鱼应参照北方夏日的方法。南方的夏天仍为正分层,鱼儿多聚集在深水底层,在此下钩,收获毕丰。

3)逆分层水域

所谓逆分层水域,是与正分层水域相对而言的。正分层是上热下凉,就是说,在湖泊、水库的水域在阳光的照射下,表面浅水温度高,水深处难得日照,所以温度低,是夏日的气温所形成。但是到了冬季,北方的天气变寒,下层的水温散出慢,表层的气温散发快,所以便形成了与夏日相反的水层温度,同样因为水的密度不同,形成不了大的环流运动,保持了上凉下温的水温层,这就叫逆分层水域。

有人做过试验,逆分层水域的水温温差没有正分层那么悬殊,冰面为0摄氏度,下降5米水温上升为2摄氏度,下降到10米,水温为3摄氏度,10米以下到15米水温为4摄氏度,再往下水温不会上升,一直保持4摄氏度。

有人对冰厚20厘米,水深1米的水体加以测量,冰下表层的水为0摄氏度,底层水温为6摄氏度。冬季鲫鱼的摄食水温亦不要低于5摄氏度。从这些测量来说,这个暖水层便是鱼儿的活动区域,也就是说,在这个水层里会有鱼群集中,由此联系到钓鱼选位,从理论上来讲,冬天钓鱼不能深过10米。

冬季北方的静止水域为逆分层水体,深水底层较温和,鲫鱼、鲤鱼仍能觅食,为冰钓爱好者提供了用武之地。

四、综合归纳

1)同温:水温不分层温,深浅都处于同等温度,鱼的体温与水温相同,此时鱼最为活跃,进食也快,是钓鱼的黄金时期。

2)移位调温:水温变化时,春、秋、冬季鱼向暖水移位,夏天,鱼向凉水移位,所以,春、秋、冬季找鱼群时,先找暖水区,找到暖水区就找到鱼群了,因为此时的鱼都向暖水区集中。

3)养鱼塘因为水面小,水温升降快。水库、河流因为面大水深,水温升降慢,但浅水又比深水升降快。要根据气象、水温来选择钓场和钓点。

4)小温差天气,鱼比较活跃,非常适合垂钓。

四季各自温度与钓鱼的关系


在钓鱼里无论选取什么样的诱饵,都必须得先从鱼的喜食、气味浓这一特点着眼。因为鱼的嗅觉器官比较发达,可从较远处闻到诱饵气味而向诱饵水域中心游来,这就为咬钩创造了条件。

一、温度与钓鱼

钓鱼谚语:春钓滩、夏钓潭、秋钓阴、冬钓阳。就是指各个季节适宜钓鱼的温度条件。

春钓滩

是说在春天晴天有太阳的日子里,尤其是在正午,水域中浅滩部位的水温适中,在这个地方很容易钓到鱼。例如在江淮流域,人们常说:惊蛰鱼开口。就是说到了三月份,也就是农历正月底,鱼儿就开口吃食了。仲春的温度在20℃左右,正是鱼儿食欲旺盛、生理机能旺盛的时候,鱼儿要产卵,要繁殖幼鱼,常常是饥不择食。所以这时是江淮流域钓鱼的最好季节。

夏钓潭

是指夏季特别是闷热的天气,无风、水无波浪,水中氧气不足,鱼儿缺氧,自然活动量减少。这时,它们多栖息于深水区、阴凉水域不动,因为水深处比较凉爽,在这样的水域下钓鱼较有收获。

秋钓阴

是指秋季的阴天,温度最为适中,宜于垂钓。

冬钓阳

冬天气温低于0℃以后,鱼儿在深水区的水底或钻入泥中栖息,准备过冬,很少游动。只有天气晴朗、气温回升较高时,鱼儿才到水温相对较高的浅水区晒太阳觅食,造成垂钓的时机。

另一方面,在自然水域,因水深且域广,故水温的分布是不均的、变化的和分层的。钓鱼人悟出了鱼也分层的环境背景,不但掌握了底钓鲫鱼的方法,还创造出了离底钓鲫、半水钓鲫和浮钓鲫的招术。

二、气温与水温的关系

钓者怎样才能知道水温是多少呢?

一般来讲,知道了气温,也就知道了水温,这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为影响的。气温升高,水温也随之升高;气温降低,水温也随之降低。以一日计,早晨6时,气温10℃,则表层水温约12~15℃;中午12时,气温20℃,则表层水温约15~18℃;下午2时,气温24℃,则表层水温约18~22℃;下午6时,气温16℃,则表层水温约18~20℃;子夜零时,气温下降到8℃,则表层水温约12~18℃。总之,水温的升降要略滞后于气温变化。

因水传递冷热的速度比空气要慢,水表和水底存在着水温差,水越深,温差越大。

夏日,最好在上下温差小的水域垂钓。如表层水20℃,底层水10℃,鱼儿皆上浮,底层就钓不到鱼,只得浮钓或悬钓;如表层水18℃,底层水35℃,水底缺氧,鱼儿便浮头,甚至不食,底层钓不到鱼,而浮钓也很难钓到。冬日与夏日相反,最好在水温上下差别较大的水域垂钓。

如上层水结冰,仅0℃,底层水仅2~4℃,鱼儿不食,逃往深而暖的水区,在这样的底水中就钓不到鱼;如表层水结冰,为0℃,底层水10~15℃,则鲫鱼、鲤鱼、鳊鱼、草鱼、青鱼、鲴鱼等皆食饵,就可以钓取;如再遇上鱼窝,则上钩率不会比春、秋季差。这就是许多北方钓者为什么喜欢冰钓,并能取得很好的垂钓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详解钓鱼与气压之间的关系》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的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