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垂钓的水域。

尽管跑鱼对于一个钓鱼人来讲,那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根本不值得一提,可如果十次中鱼五次跑,那就应该想想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当然钓友也不必烦恼,因为我以前就是个跑鱼专家,不过现在觉得只要做好以下4件事,钓到再大的鱼也不会跑!

1、主子线搭配不当

可能不少新手在遭遇切线之后,一气之下就会更换大号子线,虽然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但如果子线大于主线,由于主线承受不了大鱼的拉力,即便子线再大也会被切。毕竟子线的拉力值要小于主线,所以在更换子线之时,也要相应提高主线号数。

2、钓饵状态不合理

另外饵料状态不好也会造成跑鱼,就比如有的钓友在遇到杂鱼闹钩时,通常都会将饵料开的很硬,虽然这样调整会有效果,但钓饵太硬,入口性就会变差,鱼就很难把饵吃进嘴里,或者说吃的很浅,从而钓者一扬竿就会造成跑鱼。

3、鱼竿鱼线不协调

其实这点很容易理解,就是说有的钓鱼人喜欢“贪”,本来使用软竿钓的很好,可为了提高上鱼速度,会更换硬一点的鱼竿。尽管这种做法在鱼情允许的情况下是可以,但在换竿之时,也要相应提高线组号数,否则遇到大一点的鱼,也会造成切线跑鱼。

4、遛鱼方法不正确

当然被切线跑鱼,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原因,那就是在遛鱼时,有的人兴奋过度或紧张直接硬拉或因抛满竿拔河,最终造成钩断线亡而脱钩跑鱼,很是令人遗憾。所以在作钓过程中若是遇到大鱼,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延伸阅读

二次夜钓,切线跑鱼,但乐在其中


从上次夜钓喂蚊子以后,痛定思痛,准备了花露水和蚊香,决定再去夜钓一次,看看会不会比上次鱼情好些。

还是老规矩,去之前在好钓鱼平台看看天气预报,心里也好有个准备,看天气显示还可以,适宜钓鱼,那还等什么!

天气还可以

到钓场下午六点半了,已经有两个钓友准备好夜钓了,这次为了安全起见,把同事也拉来了,做个伴,相互有个照应!今天用两只竿子,一个六米三,一个四米五,长竿用嫩玉米做饵,老坛五谷杂粮打窝。短竿子用商品饵。

水位依然在下降,会不会依然不理想,纠结!

老坛五谷杂粮打好窝,嫩玉米上饵,扔出去就不管它了,有鱼了再说。短竿子开始就是打频率做窝子,没一会就来了!当然,不是鱼来了,是外出捕鱼的快艇有出动了,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开的依然那么快,那么潇洒,还他么从我漂前方十米处做急转弯,那大浪花真是波涛汹涌,霸气十足,酸爽啊!爽的钓友们都想拿弹弓打他!不过咱也不起人家本地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看这浪花,没法下竿子。

等船走完了一众钓友才开始坐回到自己钓位,不然衣服会被打湿。我这里开始就是截口,浮漂还没有下去就开始上定,提竿刺鱼,一条小翘嘴上钩了,这个算是今天的目标鱼之一,留着拿回去。

接着就是连续几个小翘嘴和白条,都是我的菜,开森^_^!没有钓多久快艇又他么回来了,一到岸边还没停稳就开始吧网扔水里,我还纳闷这是在干嘛,忽然后边渔政的船开了过来,原来是被渔政赶回来的,好!终于有人治你们了!

渔政人员

经过这么一闹停口了,只挂到一只趴地虎,可怜的家伙,直接放了,后来等很久才上来一个麦穗和鲫鱼,鱼口实在太少了,而且天也黑了,就把商品饵换成嫩玉米了!

可怜的家伙

挂嫩玉米就得守,旁边几个钓友最短五米四的竿子,最长八米一,只有我这四米五的竿子有口,都是小鲤鱼,不过聊胜于无。

入夜之后就把短竿线组换成2.5+1.5,用的五号伊势尼。可惜就算换了也没有抗住大物来袭,突然的顿口加黑漂,提竿!竿子起来立马又下去了,猛冲两下立马切线,估计个头还可以,跑了的都是大的嘛!

更换子线之后就没口了,可怪了,每次都是这样,又没怎么惊扰窝子,突然之间就没口了。没口了就等吧,期间看桶里的鲤鱼有挂了的,于是把其他的都放了,只留下白条和翘嘴。

把小鲤鱼和小鲫鱼什么的都放了,等到十一点长竿钓了条一斤出头的鲤鱼,随手就放了,不大不小的,留着问没用。后来就收拾东西回家了。

今天天气还是可以的,平台的预报也很准确,虽切线跑鱼,但也乐在其中。

另外要说的就是夜钓只要你竿子没问题,线组可以适当放大些,挂颗粒或玉米都行,不用频繁上饵。

最后祝大家出钓大吉,祝好钓鱼步步高升!

高手浅析钓鱼切线跑鱼的原因


钓鱼的时候出现切线跑鱼最让人郁闷,尤其是用了大线钓到大鱼也出现切线就让人感到恼火了。尤其是钓鱼出现切线的原因有很多,到底是操作不当?还是线质有问题?要如何防范或者避免切线跑鱼呢?来看看钓鱼高手是怎么说的吧!

一、钩柄处切线的原因

Q:钓鱼的时老从钩柄处切线,是怎么回事?

王超:从钩柄处切线,很可能就是绑的钩的质量不好,绑钩的方法可能出了问题,才会出现这种切线。

二、2.0#子线从钩柄处切断的原因

Q:中鱼后2.0#子线从钩柄处切断,大概是五六斤的草鱼,中鱼后发力时跑鱼,检查线组及绑钩并未发现什么问题,请问是什么原因?

贾东普:如果绑钩没有问题,有可能是线放太久了,一般2.0#子线完全可以承受五六斤的草鱼;其次可以考虑是不是操作不当,如刺鱼过猛或者发力过大,导致鱼的挣扎力度变大,也可能出现这种问题,建议在操作上找找原因。

三、2.0#子线从中间断开的原因

Q:大型水库垂钓,水深五米多,用小麦打重窝,本想钓红尾,挂小麦挑逗,一个小顿扬竿,紧接着一股巨力,不到两秒,两根40公分2.0#子线从中间断开,子线是新换的,请问是什么原因?

邱廷军:这种情况很可能是遇到大草鱼或者大青鱼,因为用小麦做窝,最容易将这两种鱼诱过来,我甚至怀疑不是正口,可能是锚在鱼的身体上造成的双子线秒切。如果是正口,至少会有一个遛鱼的过程。如果你想钓红尾,就不能用小麦做窝,而应该用大腥大香的窝料,比较好。

钓线切线的原因分析,助你减少切线跑鱼


切线这种事情每个钓鱼人都遇到过,其实如果不是很频繁地切线,这种状况是正常的不需要太过担忧,而如果你老是切线那就要检查一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虽然切线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也是会让我们的钓组受损,会损失鱼钩、配件等,严重一点可能浮漂都会没了,而且切线是一件很烦人的事情,大大阻碍了我们钓鱼的进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造成切线的可能原因,提前预防损失。

一、钓线本身

1、老化:这个也是切线的主要原因,一是存放时间过长的钓线,尤其是未遮光储存的。二是很长时间不用的,绑好的线组。不买和不使用就可以了。

2、质量:不要贪便宜购买那些劣质钓线,钓线最好用弹簧称或是卷到手上,测试一下强度,如果很容易拉断,那是绝对不能要的。

3、损伤:线组因挂底、缠线、石头摩擦以及存放不当等原因,受过力或是损伤,要认真检查,出钓前也要认真检查。发现线组起毛不光滑、卷曲严重、有折印、有死结、和小备件打结处锈蚀、和太空豆有粘连等,就不要再使用,最好重新做新线组。

二、线组

1、制作线组时,打结过多,打结不规范以及打结后没有充分拉紧,也是切线的一个原因。线组上结越少越好,也就是尽量减少连接用的小备件。其次是打结要规范,随意打会使线受力不均。打结后要充分拉紧,这一步很关键,多数从打结处切线,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2、使用高质量的小备件,有些小备件加工比较粗糙,表面不光滑,转动不灵活,连接或是日常使用中会造成钓线缠绕或是损伤。

3、搭配不合理,子线和主线相差太小,甚至等于或大于子线,一旦受力,会导致切主线,从而损失线组。

4、最好使用防缠豆,铅坠最好一次调好,尽量不要夹小铅皮,能有效防止线组在使用中缠线,避免线组受伤切线。

三、操作

1、使用细线组。有些人盲目迷信细线组,认为细线锁大鱼是技术高的表现。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细线组确实传递信号灵敏,但主要适用于,如冬季鱼口轻以及鱼挣扎力度小的鱼情。温度增高后,鱼活性、体力、冲击力都会增加,不针对鱼情使用合适线组,只会造成切线跑鱼,甚至损失线组。

2、抛竿不规范,容易缠线伤线,增加切线的机会。抛杆打满竿,遇到到鱼没有回旋的余地,造成切线。所以要规范抛竿和不要打满竿。

3、提竿方式,这个很关键,同时和竿子也有关系,尤其是硬钓竿,提竿刺鱼是短距离的爆发力,既能保证刺穿鱼口,又不给鱼造成很大的惊动,然后紧跟着二次发力,通过感觉鱼的大小,来溜鱼或是飞鱼上岸。如果猛烈提竿,恨不能把鱼一下就飞到岸上,切线就不可避免了。所以提竿要使用寸劲,掌握好,不管有没有钩到鱼,铅坠绝不可以出水这个原则。如果挂底的时候,提竿不注意,必会切线断竿,你不可能把地球飞起来。

4、溜鱼方式,钓到大鱼,溜鱼是每个钓友最喜欢的操作,可很多钓友,尤其是新钓友,钓到大鱼,非常激动,只想快速收入护中,不能充分的利用竿体弹性和技术,躲开石块等障碍物,把鱼溜翻后稳稳的入护。而是和鱼生拉硬拽,甚至钓线摩擦水中以及岸边的石块,水泥等部位,也是造成切线的原因。另外就是不管技术多高,最好还是配备失手绳,以免钓到大鱼后切线跑鱼的遗憾。

怎样防止台钓子线切线跑鱼


喜欢垂钓的钓友都非常喜欢钓大鱼时的感觉,虽然大鱼中钩后溜鱼和控鱼的时候很耗体力,若是真的中了几十斤的庞然大物,就算与大鱼抗衡一个多小时也是乐此不疲的,和大鱼搏斗真应了这么一句话,与大鱼斗智斗勇其乐无穷,不过大鱼中钩后跑鱼的几率比小鱼中钩要大很多,断线脱钩等各种情况都可能跑鱼,这里就说下子线切线跑鱼的原因分析以及应对的方法,尽可能让钓友在搏大鱼时只有钓获的乐趣而不会有跑鱼的遗憾。

一、导致子线切线原因分析,造成子线切线的原因通常来说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子线的线体韧性强度不够,第二种就是提杆的技巧力度没掌握好。

1、其实子线绑在钩内或者钩外对切线几乎没什么影响,主要是在绑钩打结的时候,使用的力度过大伤害了子线,而子线在使用过久,经过打结缠绕等等,或者受到比较强的外力时就会很容易断裂,若是有大鱼上钩,就算是更换的新子线,若是线体质量不好的话也会断裂的。

2、提杆的方式对子线的伤害也比较大的,当钓友察觉大鱼上钩的话,基本上都会激动,经验老道的钓友在激动的同时会控制提杆的力度和角度,但是更多的人往往会抑制不住猛然提竿,力度大速度快的话子线是很容易断裂的。

3、当然也不排除子线过细不合鱼体大小和力度导致子线断裂,此时在保证线组不影响垂钓效果的情况下粗线可以适当粗一些。

但是主要还是跟提杆的力度有关,若是钓友在换了粗子线影响鱼口或者断线的情况没有改善的话,还是多注重提杆的力度吧,除了按捺住激动的心情之外,还有一个办法能够帮助钓友控制提杆的力度,那就是在选用钓竿的时候可以选择调性合适趁手容易操作的钓竿,增加控杆水平。

二、在钓钩内侧绑子线是否是子线切线的元凶,传统的说法是在钓钩外侧绑子线容易切线,绑在内侧才是正确的,针对这一说法我们可以进行测试,要知道子线断裂需要考虑的因素多了,就好比子线的质量或者提杆的力度以及是否适合鱼情状况等等。

1、先把一根尼龙线对折作挂在钓钩上,作为受力点,然后拉紧绑在钩柄的子线和钓钩上的尼龙线来测试,子线绑钩内和钩外是否有所差别。

2、当子线绑在钓钩的内侧时,拉动子线和尼龙线会发现子线紧贴着钩柄,随着尼龙线作用在钓钩上的受力点左右上下各方向移动,会发现钩内的子线会慢慢转移到外侧,从内侧到外侧这么一个转变会容易让子线和钩柄摩擦,可能会损伤的线体,由此可见子线绑钩内对造成切线这个情况是有一点嫌疑的。

3、当子线绑在钓钩的外侧时,拉动子线和尼龙线会发现,不管是左右上下什么方位拉动,子线都是处于远离钩柄的状态,不会和钩柄出现摩擦导致切线跑鱼,并且子线在钓钩外侧时,钩尖和对折的尼龙绳模拟的中鱼后的受力点的距离比较近,这就说明提竿的话更有利于刺鱼,而子线绑在钓钩内的话,钩尖和受力点的距离会相对远一些,对刺鱼的有利程度不及子线绑在钩外的绑法。

所以说子线绑在钓钩外侧并不会对子线切线有什么不利的影响,反而会有利于刺鱼中鱼,更需要注意的是选用的子线质量以及提杆的技巧和力度。

总结造成跑鱼的七大原因


在钓鱼过程中相信大部分的钓友或多或少会遇见跑鱼的现象,而且溜掉的大部分是大鱼,这使得钓友懊悔不已,有的可能对自己的钓技产生怀疑。小编在这里总结了一些跑鱼的常见原因,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希望能对大觉有所帮助。

一、面饵配制不当

一般情况下,钓友为了面饵能长时间可以在水中侵泡,能被鱼儿啄咬一段时间,大家将面饵制作的即硬又黏,但是却没有意识到鱼钩是需要穿过面饵来刺中鱼嘴巴的,如果面饵过硬,鱼咬钩后鱼钩刺入鱼嘴的程度会很轻,结果就是到嘴的鱼又跑了。所以制作面饵的时候,除了特殊需要外,还是建议面饵适宜散不适合黏,适合软不适合硬。

二、子线与主线不搭

钓鱼的初学者经常觉得在钓鲫鱼的时候线越细越好,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如果线过细,会使线组的搭配失去平衡,大鲫鱼上钩后会使线断裂;但如果线粗了,鲫鱼就会很容易发现,我们也就失去了获取它的机会。所以需要我们要关注是子线和主线适宜搭配的问题。

资深垂钓者的经验总结:在小区域垂钓的时候,主线直径比较适宜为0.22,子线的直径比较适宜为0.2;在大区域垂钓的时候,主线直径比较适宜为0.24,子线的直径比较适宜为0.21。另外子线不要过短,否则鱼吞入的饵钩就会很短,鱼很容易挣脱掉。如果钓大鱼子线最好长一点,这样鱼钩刺入鱼嘴的程度会加深,鱼也就没那么容易跑掉了。

三、扬竿时力气过大

钓者因钓到鱼的那种激动的心情,恐怕只有垂钓者才可以理解。对于刚开始学钓鱼的人来说,他们在面对鱼上钩的第一反应则是立马使劲将鱼提上来,但这种做法容易被没有勾住的鱼跑掉,也有可能会将鱼嘴钩破。另外,如果鱼钩成功将鱼勾住并被拉至水面,由于惯性,铅坠会对钓者或者旁边的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在愉悦心情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到安全问题。初钓者需要重复练习靠手腕抖动来提竿的动作。

四、逗鱼方向不够准

在重量为500克以上的鱼咬钩时,短竿没有长竿的逗鱼范围大,一般造成与鱼拔河的现象,结果是线也断了鱼也跑了。对于书上的8字逗鱼法建议垂钓初学者不要轻易去尝试。有位资深的垂钓者总结:鱼冲的时候我就松,鱼停的时候我就去拉;鱼转的时候我也跟着转,鱼翻得时候我就去抄。总之要记住不能向鱼跑的反方向拉。

五、遛鱼操作不当

有一些垂钓者认为自己的钓组很硬,在大鱼咬钩后,直接跟鱼相互拉扯,结果不是将鱼唇拉开,就是拉断子线,最终到嘴的鱼被自己弄跑了。还有一些垂钓者在鱼咬钩后过于激动,直接要将鱼提出水面。由于见到光鱼受惊会拼命进行挣扎,鱼周旋几次会跑掉。所以提倡钓者要将鱼留在水面下多待会,将鱼的体力耗尽后再提出来也不迟。

六、选择鱼钩不当

选择鱼钩的时候过小,当鱼咬住钩饵的时候能钩鱼嘴的肉会比较少,如果碰到大鱼的时候,这样会使它们很容易就挣脱掉。所以在钓大鱼时要选钩门是鱼嘴的1/3宽的鱼钩,钩条也要相对粗些。

选择鱼钩的时候质量过差,鱼会很轻易的将它拉直或者拉断,结果就会出现跑鱼现象。所以钓者在购买钩的时候一定要检查好鱼钩的质量。

另外有些垂钓者比较粗心,在绑钩的时候不够牢固,较大点的鱼一用力也就挣脱掉了。

七、其他跑鱼原因

钓鱼者应该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明显感觉到掉到了鱼,认真地在收线,突然不知道什么原因鱼跑掉了。其中的原因是中的鱼碰到了线中钩,鱼钩钩住的是鱼的身体,不是鱼的嘴,所以鱼跑掉是很正常的。

在垂钓过程中,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百发百中,所以只要钓者多总结经验,可以大大减少跑鱼情况。希望大家在钓鱼的时候可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

子线切线导致跑鱼的原因分析


刚好在中鱼与鱼搏斗之时却遭遇子线被切断导致跑鱼,心里那个恨呀。可是发生子线切线跑鱼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听听今天这位笔者的分析吧。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一是子线的强度不够;二是提竿方式错误。至于子线绑在钩的內侧、外侧,我认为不是子线切线的原因。在子线绑钩用力拉紧时,容易拉伤子线,留下后患。子线用得稍微久一点,慢慢老化,尤其是出现了打结、缠绕之后,强度降低。钓到特别大的鱼时,即使是新子线,太细或者质量太差,难免切线跑鱼。

提竿方式至关紧要。有一次在公园钓大鲫鱼,天气很适宜,鱼情特别活跃,连续拉了7、8条大约350克的白鲫,还4次切断子线跑鱼。切线跑鱼的原因,是过分激动,狠劲提竿,提竿力度大、速度快(回忆过去,这样的情况曾经出现过多次)。

开初怀疑是子线不够粗,就把0.4号子线换成了0.8号、1号。又经历了几次切线跑鱼,终于感悟到是提竿方式的问题。后来,注意了控制提竿的适当的力度,随时暗暗提醒自己:轻点轻点,就没有再出现切线跑鱼的现象了。而且几次用0.4号子线钓起来3斤左右的鲤鱼、草鱼,轻提竿慢遛鱼,稳稳当当。

绑钩子线在钩的外侧,是不是切线跑鱼的原因呢?绝大多数人似乎已经形成了共识:子线在钩的外侧容易切线跑鱼,绑钩子线在钩的内侧才是正确的。我想,子线在钩的外侧与切线跑鱼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还需要认真的研究和确凿的证明。

如前所述,切线跑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够把切线跑鱼的责任完全推给绑钩方式。如果子线切线了,未必不是子线质量的问题,未必不是提竿的问题,子线在钩的外侧就一定会切线还需要有确凿的证据。老经验老办法大多数是很好的,值得尊重。

但是,不能够保证,任何老经验、老传统、老办法都是绝对正确的。不应该墨守成规。为了弄清真相,我做了实验。把一根尼龙线双折,把鱼钩挂在双折处,拉紧子线和双折的尼龙线。看到两个值得思考的现象。

1、子线在钩的内侧时,子线紧贴钩柄

而子线在钩的外侧时,子线在钩柄的后方,远离钩柄。如图所示。

我使用的是4号胴突千又钩,钩柄外倾,拉紧之后子线与钩柄的最大距离是1毫米。如果钩柄不外倾,这个距离还要大。

2、双折尼龙线与钩底的接触点不同

双折尼龙线与钩底的接触点不同(这个接触点是鱼中钩以后的受力点)子线在钩的外侧时,这个接触点更靠近钩尖。这时接触点与钩尖的距离是8毫米。而子线在钩的内侧时,接触点离开钩尖稍微远一点,他们之间的距离是9毫米。这两个现象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呢?

1、说明子线绑在钩的外侧

拉动子线和双折尼龙线,无论怎样拉,无论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子线都是远离钩柄的。既然任何情况下子线都是远离钩柄,也就不容易受到磨损,也就不会切线跑鱼。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拉来拉去之后,钩的内侧的子线会跑到外侧去。由内侧到外侧,当然是要在钩柄边缘磨来磨去。事实胜于雄辩,子线在钩的外侧不容易切断子线;子线在钩的内侧倒是有点嫌疑。

2、说明子线在钩的外侧更容易刺鱼

中鱼之后受力点在前述的接触点。刺鱼时,钩尖是受力点,这个点越靠近中鱼之后的受力点,应该是刺鱼更有力。为了证明这一点,我又做了一个实验。用两颗4号胴突千又钩,绑钩子线分别在钩的内侧和外侧。用一块广柑皮,把两颗钩并排着由下向上轻轻刺入广柑皮。把两根子线同样绕在手指上,稍微用力向上提拉。多次实验发现,两颗钩刺穿广柑皮之后露出钩尖的长度不相同。钩尖露出多的一定是子线在钩的外侧的那颗钩。

通过实验和分析,我明确了子线绑在钩的外侧没有什么不妥。这种绑钩方式不是子线切线跑鱼的原因。要找子线切线的原因,主要着眼点还是要集中在子线质量和提竿方式上。

5个脱钩跑鱼的原因和应对技巧


对钓鱼人来说一天之中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大鱼上钩啦,但是很多时候由于操作不当和技巧使用不到位,极其容易造成脱钩跑鱼的情况,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脱钩的跑鱼的原因和应对技巧。

1、鱼钩与对象鱼不匹配

鱼钩,在整个作钓环节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若是鱼钩不给力,刺鱼不深的话,极有可能导致跑鱼情况出现,相信很多钓鱼人对于这一点是很清楚的。

如果鱼钩过大,对象鱼是体型较小的鱼时,鱼儿吃饵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可能产生虚假信号,提竿则多为空竿,即使中鱼往往也非正口,容易因为挂得不牢而跑鱼;

钩子过小的话,鱼儿虽然能够正常吃钩,但可能出现鱼钩无法刺穿鱼嘴的情况,挂钩不稳、强度不够,很容易脱钩,特别是无法抵抗大鱼的拉拽。

2、线组搭配不当

线组搭配不当时,同样会出现脱钩的现象。这就要提醒钓友们,在出钓时,首先应该确定一种目标鱼,从而合理搭配线组。如果线组过粗,线在水中比较明显,容易引起鱼儿的警惕感,鱼儿不易上钩,同时鱼讯也较弱,可能让您错过最佳提竿时机。在搭配线组时,事先应对所在区域的鱼情做一个了解和预判,从而根据目标鱼的体重搭配合适的线组,子线选拉力值的2/3较好,主线要比子线大两个线号。

3、饵料的挂绑不正确

针对不同的状态饵,绑挂的方法有所不同。例如红虫颗粒,应该将钩尖刺部位挂住颗粒拉饵;搓饵的话,把饵料和好后搓成团状将钩包住,最好让鱼钩在饵料团的最底部方便鱼吸食。如果饵料的挂法不正确,鱼饵轻轻松松被鱼儿享用了,然后溜之大吉,当然是没有渔获的。

4、提竿过猛

当钩中有鱼时,提竿过猛,同样会造成鱼儿脱钩的现象。当有鱼中钩时候,靠手腕的力量即可成功刺鱼,如果是用力过猛,鱼儿会因为突然地穿刺而奋力挣扎,此时想要控制住鱼,难度就会比较大。尽量以柔软的力量进行刺鱼,鱼儿的挣扎力度也不会特别强,当然容易上鱼。特别是对于大鱼,需要不断来回调整力量,跟着鱼的方向使力,这样增加渔获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

5、遛鱼把握不对

中鱼后遛鱼,估计是所有钓鱼人最开心的时刻了,然而此时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鱼儿脱钩。遛鱼过程中钓者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随着鱼儿的挣扎方向利用鱼竿的腰力控制即可,切不可生拉硬拽。

当然造成脱钩的原因远不止这些,在垂钓中一些微小的细节都可能造成跑鱼,所以钓鱼人们,在垂钓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将鱼儿牢牢收进您的鱼护哦!

钓鱼老是脱钩跑鱼?4个原因分析


相信很多钓友深有体会脱钩跑鱼的苦恼和无奈,总是在关键时刻出岔子。那么脱钩跑鱼究竟是失手的意外还是种种问题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细聊脱钩跑鱼的四个原因分析以及解决办法。

一、钓钩选择不对

很大一部分跑鱼是因为鱼钩的选择不对,钩型的选择需要根据作钓水域的整体环境、水情、鱼情来选择。尤其是在野钓环境下的鱼情比较复杂,什么样的鱼儿都有,再加上野生鱼动作力度比较猛,这就要选用稳妥坚硬一些的钓钩。还有就是如果是在渔场,要根据鱼情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钓钩,小钩钓大鱼会造成刺不深鱼嘴而跑鱼,大钩钓小鱼,小鱼根本就吃不下或者都把鱼嘴给刺烂了。

二、绑钩不对

在绑钩时,子线应该绑在钩柄的内侧,可是有很多钓友搞不清楚这点,将子线绑在钩柄外侧,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脱钩跑鱼了。还有一点就是当我们在钓鱼时,出现了子线弯曲打卷的现象。这时要立刻更好新的子线,因为鱼钩在水中不是垂直的状态,此时鱼在吃食时会感到特别的别扭,同时传递到浮漂上的信号会变慢,所以在中鱼后没有刺正到部位会很容易造成脱钩跑鱼的。

三、钓饵过硬

很多钓友在钓鱼的时候经常用手反复揉捏饵料,这样做很容易造成饵料过硬,由于硬饵在水中溶解的比较慢,鱼如果吃到未溶解开的硬饵,会很难咽下,就会出现鱼儿吐饵的现象。你若此时提竿就会让鱼给跑掉了,所以比较软散的饵料才是鱼最爱吃的,一旦被鱼吃到嘴里,钩尖即会露出,会很多程度减少跑鱼现象了。

四、提竿力度错误

跑鱼最多的时候就是在我们提竿的时刻了,新手钓友经常会在这时出现跑鱼现象。正确的提竿力度不能过大和过小,提竿过大容易给鱼造成强烈的疼痛感而拼命逃跑,很大可能会跑鱼。提竿过小的话会使鱼钩无法刺透鱼嘴,只是挂到鱼嘴的边缘,这时鱼儿只要挣扎就很容易跑鱼了。

鱼钩的大小是怎样影响跑鱼的?


鱼钩是钓鱼的必备品,其实鱼钩的使用很讲技巧,不是用小钩钓钓鱼大钩钓大鱼就可以了,如果钓法、渔具、加上适当的饵料,有收获是肯定的,千万不要忽略了鱼钩的重要性。于是今天来分享一篇关于鱼钩对跑鱼影响的分析,来帮助大家玩好这小小的一个鱼钩。

1.用钩不当,发挥失利

生产厂家生产鱼钩时,根据不同鱼种和鱼种间的大小有不同的嘴型、齿型和摄食方式来考虑设计制造的,因此钓友不能仅凭个人偏爱和习惯来确定钩型,不管钩的大小、钩把长短、倒刺张闭、钩底深浅、钩门宽窄等因素,以钩的不变去应对各种鱼儿的特性所变,这样有时候效果确实没影响,但是会出现多种情况而使钩的作用发挥失利。

比如说钓友用的是新的大钩,很合适钓对象鱼,在作钓过程中出现一顿这种手感却不中鱼,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除了钓饵臃肿阻塞在钩门外,还有可能是构型虽大,钩门却太窄,导致钩门的张度不够,使得鱼嘴正好被钩内弯中上端的钩把挡碍,致使钩尖不能顺利的刺进鱼嘴造成。又或者大鱼中钩后,还没遛几个回合鱼儿却逃之夭夭,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除了钩小或者钩尖没有刺穿鱼嘴外,最有可能是钩门虽宽,但是钩底太浅或者倒刺不深和闭合太紧,导致鱼儿稍一挣扎其嘴便能摆脱钩门的钩弯然后脱钩而去。还可能是钩条太细容易拉伸钩弯使得鱼儿逃脱。

再比如说钓友如果用小钩去钓大鱼,以弱胜强是很不明智的选择。有钓友野钓过程中经常脱钩跑鱼,就是因为他习惯用无倒刺钩,无倒刺钩虽然锋利,但钩条很细,一般适合用于竞技钓鲫鱼,方便上饵节约时间。如果强行在大水域垂钓,别说鱼儿自身的力量,遇到稍微大点的风浪略一放遛都极易造成脱钩跑鱼。

2.栓钩不当,穿刺无力

栓钩指的是栓好的钩和脑线必须要在钩柄把的内边,切忌把脑线栓在钩柄把的正背面。因为这样做以后钩柄把的外仰边口容易磨割脑线,更主要的是钓者起竿提线时脑线在钩把外沿会导致它启动上升直力,容易出现一顿却难以中鱼的现象。如果钓友不进行对比,很难发现这种原因导致的脱鱼现象,如果钓友一直蒙在鼓里,很难提高自己的技艺。

小小鱼钩也有大门路,看完你就应该知道以后怎么才能正确地使用鱼钩了吧。

造成脱钩跑鱼的饵团原因及应对方法


造成脱钩跑鱼的原因大大小小有很多,一个提竿的动作可能就会有很多地方会造成脱钩,比如扬竿刺鱼的时候,鱼会本能地向反方向逃窜,如果提竿的力度大了鱼嘴被扯掉会跑鱼,提竿的时机不正确,鱼钩还没有刺进鱼嘴也可能造成脱钩跑鱼。这些都是造成脱钩的常见原因,不过我们今天想说的是大家经常会忽略的情况,我们来研究一下脱钩跟饵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说到这儿,有好多人就明白了,饵料大得和鱼钩不成比例时,脱钩跑鱼就在所难免了,甚至在标相很好时发生空钩的情况。是的,没错。个中原因钓友们也都清楚,因为饵料大,搓饵的时候鱼钩被包在饵团的正中间,中鱼提竿时,鱼钩要先从饵团的中间拽出,厚厚的饵团就成了阻隔鱼钩刺中鱼嘴的障碍,使得鱼钩从饵团中拽出时经历了较长的行程,其结果是鱼钩要么被拉出鱼嘴,要么刺中了鱼嘴的边缘,钩得很浅,脱钩跑鱼也就在所难免了。

可是很少有人去琢磨,同样大小的钩子,同样大的饵团,是跑大鱼多还是跑小鱼多呢?

野钓场很少有不闹小鱼的,尤其是鱼饵雾化状态较好时,小鱼铺天盖地,拉几竿就会占领整个窝子,正常大小的饵团落底时会被啄食一空,加大饵团就成了应对的办法之一。

笔者曾连续多年在一座山间小水库钓2千克以上的鲤鱼,那里的小鱼品种之多、数量之大、抢食之猛烈可谓前所未见,在与它们斗智斗勇中我渐渐发现,用大饵这招比较有效。8号伊势尼钩配鸡蛋黄大小的钓饵,可以在水下坚持3~5分钟。我便利用这宝贵的三五分钟时间,等待那个狠狠的大黑标。用这个办法,我每次都有斩获,虽然也有脱钩跑鱼情况出现,但是可以忍受,毕竟偶然跑鱼也是正常的。

去年,笔者和钓友们去另一座水库钓鱼,目标鱼还是钓鲤鱼,遭遇的第一个难题还是闹小鱼,其凶悍程度虽然不能在江湖上排第一,但如果不采取措施,还是会被他们逼疯。好在我们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于是,现成的钓组配大饵团再度上阵,可接下来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鱼儿咬钩的频率很高,中鱼的比例却只有三分之二左右,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一的空钩概率。

明明浮标被有力地拉黑,怎么会有这么多空竿?看标相不像是小鱼所为,于是我改变提鱼竿时机,结果毫无建树;更不可思议的是,即使中钩的那三分之二,绝大多数也在出水前莫名其妙地脱钩了,就这样,连续跑鱼两三条成了常态,甚至创造了连续跑鱼七八条的记录。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改用正常大小的钓饵,结果钓的过程几乎没有了,需要一竿连一竿地换饵,这哪是在钓鱼啊,分明是在喂鱼嘛!

菜鸟都是在不断遭遇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为老手的。于是,第二天的早餐时段变成了火线分析会大家七嘴八舌最终没能达成统一意见,不过有一个现象是公认的。以前我们用这招钓的是2千克以上的大鲤鱼,这次我们的对象虽然也是鲤鱼,但个头要小很多,以半斤到1斤之间的居多。用8号伊势尼钩钓小到半斤左右(甚至再小一点的)大到10斤的鲤鱼都没问题,为啥用了大饵团后,大鱼的跑鱼率低,小鲤鱼的跑鱼率会这么高呢?

当时我只是怀疑大鲤鱼嘴大口腔深,小鲤鱼嘴小口腔浅。按照常理,钓小一些的鱼应该用小一些的鱼钩,但是小钩大饵的搭配只会加大跑鱼率和空钩率,这是常识,因此肯定不行。那么换大钩?在鱼的密度较低的水库中用大钩,我有过很多教训,我钓鲤鱼的极限是只用到伊势尼9号钩,再大的看上去似乎增加了上大鱼的保险系数,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大鱼没钓到,小鱼也被耽误了。原因很简单,粗钩条大钩自重大,隐蔽性差,很容易引起鱼的警觉。

那么,细钩条的溪流钩应该可以吧?溪流钩钩条细,自重轻,虽然强度不理想,但应对小鲤鱼的拉力足够了,稍大一些的也可以用技巧来弥补。

饭后,我换了大一些的溪流钩一试,效果立竿见影。中鱼的概率高了,脱钩跑鱼的概率降了。大家纷纷效仿,忙得不亦乐乎。个中奥秘又是什么呢?回程的途中,我回想每一条鱼的中钩部位,有的深,有的浅,有的在嘴角,有的在唇边,而鱼的个头比较均匀,这说明什么?说明鱼嘴及其口腔的大小特别接近;标相也特别标准,说明它们的就饵动作相似;提竿时机也没有变化,说明提竿时吞饵的深浅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注意,吞饵的深浅不代表吞钩的深浅。问题就出在饵和闹小鱼上。搓饵时饵团虽然很大,但不论是搓成水滴形还是椭圆形,鱼钩都处在饵团的中心。入水后,由于小鱼啄食,饵团变成了不规则的形状,这个时候鱼钩就未必在残余饵团的正中间了,也就是说,在鱼吞饵的动作和深浅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鱼钩在鱼嘴中的位置却不一样了,这就造成了鱼中钩的部位明显不同。很显然,当形状不规则的残余饵团入口后,偏大一些的鱼钩和鱼嘴接触的机会要明显多于小钩。这就是大一些的溪流钩优于伊势尼钩的原因。

另一个我没有想到的原因是,溪流钩钩尖较伊势尼钩短些,比8号伊势尼略大一点的溪流钩钩尖却要比伊尼势短大约1毫米,正是这个短钩尖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天很多鱼的中钩部位都是在危险的唇边,同样的吞钩深度,如果用的是伊势尼钩,钩尖会刺在哪个位置?肯定离唇边更近了1毫米,这微不足道的一毫米往往起着关键作用,危险的边缘部位浅1毫米就很可能导致跑鱼。

得出了这个结论,文章开始提出的问题同样大小的钩子,同样大的饵团,是跑大鱼多还是跑小鱼多?便有了答案:大鱼嘴大,口腔深,即使鱼饵被小鱼啄食成了不规则的形状,吞饵时鱼钩也会入口相对较深,所以用同样大的大饵,同样大小的钩子,跑大鱼少,跑小鱼多。

跑鱼的原因及防止跑鱼应对技巧


一、跑鱼的原因

跑鱼最重要的原因,一是子线的强度不够;二是提竿方式错误。

1、子线的强度不够

在子线绑钩用力拉紧时,容易拉伤子线,留下后患。子线用得稍微久一点,慢慢老化,尤其是出现了打结、缠绕之后,强度降低。钓到特别大的鱼时,即使是新子线,太细或者质量太差,难免切线跑鱼。

2、提竿的方式

提竿方式至关紧要。跑鱼的原因大都是钓鱼人感觉鱼上钩后过分激动,狠劲提竿,提竿力度大、速度快。还有就是提竿的方式不正确。

二、如何防止跑鱼现象的发生

1、每次钓鱼都要检查一下子线,发现子线出现磨损,老化立即更换。

2、上鱼提竿的技巧

提竿的正确姿势是,将竿根在腕后长出尺许,用肘抵住竿根。拉线时,手腕向上一翘,同时肘部向下一顶,钩子就戳进鱼嘴,然后把鱼拉出水面。具体分以下几种情况:

(1)近钓轻提,远钓猛提。

如果抛竿仅钓30-40米远,中鱼后,轻提竿手腕向上抖一下即可。因线短,距离近,手上提饨的力传导到钩子上速度 较快,力道不会减弱多少,鱼嘴可以穿透而不伤钩、线、竿。如果是抛远80~100米,中鱼后,应重提,不仅靠手腕,而旦连手臂皆要在瞬间后拉用力。线长, 提鱼的饨力传导会减小,速度也馒,提得猛且距离长些,钩子上才能得到力,穿透鱼唇。

(2)水浅轻提,水深猛提。

如果你抛远50米,那里的水深仅2米,中鱼后,轻提手腕向上抖一下即可。水浅,力道传导快,也不会减弱多少。如果拋远50米,水深在10米以上,那就要动用手臂向后重提,水深,线就长,深水阻力大,不猛提就会逃鱼。

(3)竿弯轻提,竿顫猛提。

如果是竿子弯得很厉害,挣扎感很强,手抓住竿柄有强烈的拖拽感,说明鱼已上钩,它自己挣扎的力已使鱼钩穿透鱼唇, 此时只需提竿轻轻向上一抖,就可凭鱼的力气大小采取收放线措施。如果只是竿尖不断颤动,竽梢不弯,说明鱼正在吃食,手握竿柄也有颤动感,这时提竿就需重 提,多用些力,以便穿透鱼唇,不使其逃脱。当然,除此三种情况外,还要看鱼竿的长短粗细,调性是硬是软,线的粗细及伸缩力,钩的大小,钩丝的粗细,龙门的 宽窄,坠的轻重等因素。其中竿的因素较重要,一般长硬竿轻提,短软竿猛提。

(4)竿弯要轻提,回线却要猛提。

何谓回线?抛竽钩饵抛出去后,都要收线将线拉直,以便反应灵敏。鱼吃钩时,多是竿颤动、竿 弯。也有极少数情况,是本来绷紧的线突然松弛,竿梢尖抬起来。这是鱼含着钩饵向钓者这里回游,钓鱼人称之为回线。这时应快速收线,收到手中觉得钩上有重物 或颤动挣扎感时,再猛向上提,使钩扎透鱼唇。

除了上述原因,跑鱼还有可能与鱼的大小,没有正确的溜鱼以及没有正确的使用鱼护有关。跑鱼的确让人苦恼,但只要掌握跑鱼的原因和防止跑鱼的技巧,还怕带不回家鱼吗。

还在为跑鱼而烦恼?教你如何避免跑鱼


不管是刚新手入门,还是经年钓客,都知道钓鱼之前配好窝料,找准地点打上鱼窝。有些久经沙场的钓客还会打上好几个鱼窝来诱鱼。一些偏僻水域,还会提前几天把鱼窝打好,还有的钓客会把鱼窝养成鱼群经久不散的聚集地。

打鱼窝说难不难,也就是撒把窝料。但是要真讲究起来也不是很简单的事。尤其是水域面积比较大的地方,比如江河溪水和水库,鱼种繁多,水光鱼稀不说,大鱼本来就比小鱼少,也比小鱼精明,所以常会出现小杂鱼闹窝的情况。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但要耐心守候,经验丰富,还得定时补充窝料。那么如何才能找准时机,恰到好处地打窝呢?

适宜的温度:经年钓客都知道垂钓讲究多,经验丰富的钓客心里是门儿清。天气太热不钓,冬天风大不钓,久晴不雨不钓,就雨不晴不钓,气压太低也不到钓。从几个不钓可以看出水温、气温对鱼类的影响颇大。

冬季鱼类都会猫冬,减少热量的消耗,盛夏的白天活动也略少之外,其他时间,尤其是饿了一冬天的春季以及积攒热量的秋季,鱼类总是最活跃的。15摄氏度到28摄氏度的时候鱼类运动量最大最活跃,觅食也最多。16摄氏度到20摄氏度是许多鱼类的产卵时机,需要的热量也多,所以像这种温度的时候,只要操作得当,不愁钓不上大鱼。

耐心看鱼星:鱼星是什么?鱼星就是鱼类在呼吸、觅食的时候产生的气泡。别小看这些气泡,它们可以出鱼的种类、大小、密度以及动向。如果看见鱼星,不妨找准时机撒上一把窝料,很容易就能把鱼群留下来形成鱼窝,这样才会方便垂钓。不过要注意的是,垂钓时间较长,可以定时观察鱼窝,当时间已经到3-4小时的时候,或者杂鱼把窝料吃的差不多的时候要补一把窝料。

找洄游路线:除了气温极低的隆冬,在春天、夏天、秋天的时候,鱼类都会遵循本性,有洄游的习惯。有一句行话是这样的,一日三迁,早晚深边。如果对水域已经熟悉,想钓的鱼种也比较熟悉,那就可以摸清楚鱼类的洄游路线。这种时候是最容易钓到鱼,钓到大鱼的时候。务必要找准时机打窝,把鱼群留下来。

虽然水域、地形有所不同,但是还是有一些相同的共性。比如岸边的草丛处。最好是凸起、凹进的大片草丛处。深水区和浅水区的交汇地带是必有大鱼的。主河道和河汊的交界处、水库入水口和出水口、有陡坡和大树的位置。鱼类一般都会逆流而上,这样的话不但水里含氧量高,也很方便觅食,食物也较多。所以在入水口或者有逆流水域的地方是鱼类最多的。

寻找栖息地:越是大鱼越是精明,想要寻找鱼窝,一般要符合一下几种条件。比如水温适宜,不可过冷过热。水里含氧量足够、浮游生物多、安全隐蔽,利于栖息,水质,光照和深度有符合鱼种的生活习性等等。建议个水湾处、乱石堆、泉眼旁、野草丛这一类的地方。

自己打鱼窝:钓点合适的地方一般人都多。如果当你决定去偏僻的、不熟悉的水域去钓鱼,可以提前几天去打好鱼窝,这样才不至于收获太少。可以扔点烂木桩、野草丛,或者是定期撒窝料。尤其是定期撒窝料,这样就会逐渐养成去此处觅食的习惯。想钓大鱼自然就很简单了。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十次中鱼5次跑是怎样的体验?切线而造成跑鱼的4个原因》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怎样判断垂钓的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