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技巧。

人近中年,什么是最值得回忆的,是童年,那天真无邪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现在想起来,我的童年既乏味又烂漫,它给了我无穷的乐趣!家乡的一草一木、芬芳泥土、小桥流水、鸟语花香、蔚蓝天空、袅袅炊烟,如一幅幅画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五彩缤纷的画面常常莹绕于我午夜的梦境中

童年最值得我忆念的一件事就是钓鱼。记得我8岁时,在潜移默化中向大人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如何做钓鱼竿(那时钓竿在市场上是不能买到的)。记得有一年夏天的一个上午,我早早就到田园里、水沟边去挖钓鱼用的蚯蚓。然后,拎着一个小桶,拿着鱼钓,到村头的小溪畔钓鱼,把鱼钩远远抛出去,一个人蹲在柔柔的草地上,享受着初夏那暖暖的阳光、熙熙的和风,一眼不眨的盯着水面,等着鱼儿上钩,那情景真是惬意极了。不一会儿,鱼竿就在不停地闪动,我屏住气,急忙收杆,一下就钓上一只鲫鱼。那家伙约有一斤重,滑不溜秋的,在御它时,险些被它跃回小溪里,好在我及时猛扑上去,最终牢牢抓住了它又有一次,是深夏一个闷热的下午。天空飘着黑压压的乌云,闪着可怕的雷电。不一会儿,天下起毛毛细雨。我又是一个人蹲在田坑边钓鱼,那鱼竿浮标轻轻闪动,收竿时,竟神奇的钓起一尾小虾仔,真的是不可思议

去年跟朋友去他的家乡田沟里钓鱼,竟钓到三条土萨鱼。钓鱼,尤其是一个人的钓鱼,它可以使你学会集中精神关注一件事、做一件事;时间很快在五指间悄然溜去,使人的身心得到最大的放松!在享受收获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收获最大的快乐!Www.dIAoYU007.coM

所以,钓鱼,是我童年一件最快乐的事!永远值得回味!

钓鱼技巧扩展阅读

童年记忆,我们那些年钓到的渔获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已经到了2016年,我们钓鱼人有的为工作繁忙,甚少有机会出钓;有的年纪大了,活动不开了,在家里抱孙子;还有的钓鱼人依旧沉醉在垂钓的快感之中,今天跟一发小聊着聊着,提及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有感而发,下面撰文说下我们幼年时期的那些渔获,都是钓友们熟悉的一些东西。

螺蛳

不管在什么水里,螺蛳总是有的,小时候最喜欢吃螺蛳,尤其家乡的香辣螺蛳,味道又香又美,让人回味无穷。记得小时候吃香辣螺蛳,用竹签挑了肉吃,吃完了肉,将螺壳里的汤汁吮吸干净才罢休,当然也是挨了不少骂的。

因为螺蛳要在净水里养上很久才会把肚子里的泥沙吐干净的,不过养的久了,螺蛳也就死得差不多了,死掉的螺蛳味道是不好的,所以家里总是养了2天,等水不浑了,就放油锅里加八角、辣椒、姜蒜、桂皮等香料炒,炒熟了就吃。小时候贪食,和年长的姐姐总是抢食,临头吃到肚子撑了,父母便来吃剩下的一点,每每回想到这时,心里总是过意不去。

小时候螺蛳一年总是能够吃上两到三次的,一方面家里靠着河,一方面家里的亲戚时不时也会送点。但如今却是很少吃到了,主要的原因是河里的水差不多干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废水都往河里排,家里人都觉得不干净。

螃蟹

幼时最喜欢的就是在溪水中,河水中找蟹,但小子的技术实在过于拙劣,即便找了个把时辰也翻不出几只蟹来。当时唯一羡慕的是表哥的手艺,每每翻上几块石头,都能找到一只蟹,有大的也有小的,大的2指~3指宽,小的拇指那么大。回去的时候,小的丢回水里,大的带回家吃。小子调皮,回去的路上总想玩蟹,每每不注意,被蟹螯一夹,痛的眼泪水都下来了。但是小子不长记性,回到家,涂了药酒不痛了,又去玩蟹。

河蟹我是不大喜欢吃的,因为肉很少,逮到的蟹总共就那么一点,每人能分到一只整蟹都算不错了。但是闻着那香味看着那红红的色泽,还是忍耐不住去尝一下味道。

塘鲺

现在市面上大多都是洋种塘鲺,名唤埃及革胡子鲶,味道是不好吃的,而且多生在很脏的地方,让人一听就觉得倒胃口。但小时候,家乡那边的田里、溪里总是有那么几条土鲶,用来煲汤,味道非常鲜美,而且汤色奶白,香味扑鼻,让人胃口大增。

现在这种土鲶少了很多,即便市场上也是不多见,更多的是八条胡子的洋塘鲺。

黄鸭叫

这边还有一种鱼,叫做黄鸭叫,学名称黄颡鱼,用来煲汤,味道也是极好的。这种鱼一般都在深水里,所以打鱼的打不着,只有钓鱼的才钓得到。小时候最喜欢的是跟着表哥一起出钓,他钓鲤鱼我钓黄鸭叫,一根竹竿一根线挂个泡沫做浮子,用针折的鱼钩串一条蚯蚓,往水下有石头、或是水草边投下钩饵,没过多久,泡沫往下一沉,估摸着鱼快咬死了,一拉,就能上一条黄鸭叫。

黄鸭叫,它是真的会叫的,你拿手捏着它背后的一根硬刺,它就像鸭子一样叫了起来。这种鱼跟鲶鱼一样有黏液,所以取鱼要小心,它身体两边和背上的鱼鳍是有毒的,扎到手上虽然要不了命,但会让你痛得死去活来。我是没有被扎到过,但有个小兄弟取鱼的时候,不小心被扎到了,痛得眼泪水直冒,让人心有余悸。

沙塘鳢

这种鱼喜欢趴在溪沟里的石头上,不怎么喜欢游动,而且一块石头附近有很多条,吃食很慢,犹如痴呆的老人一样,钓它只有在水流的上头放线,让溪水自然的把钩饵推倒鱼群边,当它看到饵食的时候,就会慢慢的靠过来吞食饵钩,那个时候眼睛是很尖的,只要水不反光,能够把水里鱼吃钩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看到鱼把钩饵吞了,就要马上提竿。不过提竿收鱼不仅要快,动作还要轻,一般是抖腕就要把鱼提起来,不然它一跳,就炸了鱼窝,到时候就只能重新找有鱼的地方钓了。

在当地,这种鱼没有人喜欢去钓,也就是小孩子偶尔喜欢拿竹竿做的鱼竿在溪流的上头放线钓这种鱼,因此当地人也不知道怎么叫这种鱼。

这种鱼用来煲汤,加点醋,味道很好,不过小时候一般都是和小鲤子、小鲫子一起煲汤,味道香浓,让人食指大动。溪水还有着很漂亮的鱼,颜色鲜艳,扁扁的,偶尔钓到,也会用来煲汤,同样是味道鲜嫩香浓,不过现在很少见到了。

幼年时期钓鱼,还有很多渔获想要说,但限于时间和文笔,下次我们再闲谈吧!

钓鱼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钓鱼逸闻之我记忆中的垂钓趣事


上周五,转水湾、黄胡子等六人到徐马荒钓鱼,收获颇丰,使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乡居生活中的垂钓趣事来。

我的垂钓生涯从钓青虾开始。钓具极简单,鱼钩是自己做的,穿上尼龙线,将线扣在一根芦竹上就成。夏水涌涨之时,我家门前的芦苇滩便淹没在水中。水很浅,清澈透明。随意将鱼钩点在水中,晃几晃,摇几摇,便有一只大青虾,举着两着前爪游了过来。略为试探一下,就拖着钩向深水中去了,准备享受美味。稍等片刻,轻轻一提,大青虾就活蹦乱跳地成了俘虏。只需个把小时,便可钓到一斗碗青虾,以盐水煮了,或者烧饭时用火钳夹着送到炉灶内烤熟了,就成了我童年的美食。

用这种自制的鱼钩还可以钓鳑鮍、罗货和鯵鱼。鳑鮍个头小,侧扁,经常在河的近岸成群成趟地游动,只要将钩抛在它们身边,常发生激烈的哄抢,钓起来自然毫不费力。罗货鱼(有作家写成罗汉鱼,是毕飞宇还是汪曾祺?记不清楚了),身形细长娇小,青黑色,喜在近岸边略深的水中潜伏,容易上钩。最讨厌的是一种叫柴格丁的小鱼,只有寸把长,却极为贪吃,咬着钩就不会放松,纯属捣乱。钓上来了,食之无肉,只好把它扔到河里,可它并不吸取教训,照样咬钩。没办法,只有换地方。鯵鱼形如柳叶,银白色,它是水上游侠,只要将钩抛在它们中间,提钩即有,一钓就是一大串。这些小鱼收拾起来也很简单,指头一抹,鱼鳞就掉了,再一掐,内脏也挤出来了。与雪里蕻咸菜一起烧,味道特别好。

少年时代,我和哥哥到镇上买了带倒刺的鱼钩、纤细而结实的银线和绿滴滴的长竹竿,准备放长线钓大鱼了。先要踩点,就是把钓鱼地点确定下来。然后要连续几个晚上打食堂,就是舀一碗猪食或者剩饭剩粥撒在河里面。鱼也是有灵性的,知道这里有美食,便都赶集来了。鸡叫三遍,赶紧起来。天色渐白,薄薄的雾气笼罩着小桥流水。河边静悄悄的,正是钓鱼的好时机。甩钩下水,静观其变,那一份期待美妙而新奇,夹裹着恬淡的喜悦。

钓鱼也是有讲究的。比如钓鲫鱼,那得选河流转弯回水的地方(用钱主席的网名转水湾正合适),或者选两处水草的中间,或者选两条河的交汇处。鲫鱼咬钩时,鱼引子先约略下沉,后浮起,起钩一准有收获。昂刺鱼喜欢在下游的荫凉处游弋栖息,比如河流南岸的码头附近,要么钓不到,要么一钓就是七八条、十几条,不知道它们是否有群居的习惯。青鲲只在深水处活动,必须放长线。记得在永清大伯家水流湍急的码头边,用面团为饵,一个下午钓了三条斤把多的青鱼。其中一条竟然甩到了桑树上,它挂在上面荡了好几分钟的秋千后才挣脱下来,向着河岸滚去。堂弟学干一个恶虎扑食,将它压在身下。另有一次钓到青鱼是在生产队场院前的扬马河上,当时饵料用完了,情急之下,下河摸了一捧螺蛳,用石块砸开,取出螺肉穿在钩上。钩刚抛下水,就有鱼咬钩了,一提,挺沉的,是个大家伙,搅得水面哗啦啦地响。捉回家用秤一称,竟有二斤九两。还有一种鱼,我们称之为刺鳅,尖头,侧扁,背部有刺,形似带鱼,但没有带鱼那样长。刺鳅常在水面的草丛中觅食,将钩丢过去,它会立马窜过来,吃相十分凶恶。曾有网友告诉我,刺鳅还有一个名字叫御鳝,在古代属于皇室专供品,可见其味道之美。

钓鱼并不是每回都能有收获,有时候沉闷了大半天,却迎来了意外之喜。一次在废弃的码头上钓了一个下午,眼看黄昏将临,却一无所获。正准备收工,蓦然瞥见鱼引子轻微地动了动,慢腾腾地下沉。连忙兴奋地提钩,提了一半,提不动。我只有再用力,鱼竿都被绷成了弧形,终于将一团黑不溜秋的东西提出水面。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只被拉长了脖子的王八。又有一次,看到有鱼咬钩了,也是提不动,而且感觉不到鱼的挣扎,以为是钩到树根上了。正暗自叫苦,却见鱼引子飞速地向前移动。心里一惊,再提钩,还是提不动。如此者三,总算还是将猎物钓了上来,哈哈,是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螃蟹。

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曾写到,钓过一条奇特的鱼。从出水的瞬间开始,它的肚皮慢慢胀得圆鼓鼓的,还发出一种奇怪的叫声。我和哥哥不知它是何物,都不敢上去抓它。这时,龙根大伯走过来仔细瞧了瞧,说:这是河豚鱼。拚死吃河豚,说的就是它了。然后龙根大伯把鱼拿走了。我很害怕他会被河豚毒死,但第二天,看到他仍在田里忙着,这才放心。河豚鱼好象属于洄游鱼类,一般很少钓到它,但另一种洄游鱼却是经常钓到的,那就是鳗鱼。现在应该钓不到了,那么多的闸口足已阻断了洄游鱼的旅游路线,即使留有子孙在内河里,恐怕也早就客死他乡了。

其实钓鱼是一种休闲与放松,你可以听风吟虫鸣,观小桥流水,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也可以独立苍茫,极目四野,享受一份孤独中的宁静。小时候我钓鱼,是以钓到大鱼为乐,心情常随鱼引而沉浮,而现在我钓鱼,却是喜欢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和融入大自然的那份情怀,正所谓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间也。

海陵老渔翁的传说,故事留在那美好的记忆里


在我童年时代,三里闸桥西去,有一渡口。岸西边住着一位老渔翁,街上的人亲切地称他许发老爹。老翁卖了鱼,总要打一壶酒回家,一路小唱浅饮,那快活似神仙的模样,至今仍记忆清晰。文革开始了,老翁的身影也就在激昂的歌声中淡去了。后来,听说老翁年岁老了,只能在家的渡船上消磨时日,过着无鱼无酒的日子。

昔日的芙蓉塘,两岸桃花芦荡翠,来来往往渡舟频,春意醉行人。而今机抒织心曲,古景焕然有新色,重阳芙蓉塘赏夕秋,暮色胜晨光。

转眼20多年的光阴逝去,因三塘十景在文革后首次对外开放,我于当年重阳故游,远眺西边,原来的渡口处早已架起一座拱桥。桥边升腾起袅袅炊烟,那一角依旧是许发家人居住的农家园子。许发的子女们,也因周边建工厂、享受征地招工的政策,过上了住在农村在城里上班的半工半农的滋润日子。这里草屋却早已变成了青瓦白墙的瓦房。

轱辘咕噜,欲断还续,流水的年轮,缓缓地在惯性下循环翠竹依依,园田月无月无、褪色的农家诗画,悄然地在早春里复苏萌动。时空变幻,岁月无痕,古老与新潮的断层下,萦回着的是渔家的晚歌。

2012年,一个风和日丽的冬日,我骑车顺着三里闸桥一路西去,沿途的工厂已被拆成一片废墟。然而,沿河的石驳子,偶有几处芦苇,迎风向着对河闸管所里两棵柏树频频摇颌。偶有感触,随兴抒感。在许发老家的那块风水宝地上,今已盖起了别墅、高楼,许发所居住的园子已不复存在,他的子孙也都住进了楼房。不过人们依然爱恋这片风景宜人的水色,那些临河垂钓者,更多的是在享受着这里阳光和景色。

在海陵大地上,有多少人家,有多少故园,都随着时代而发生了变迁。或许是一种怀旧的情愫,人们总爱把海陵老渔翁的故事留在那美好的记忆里。

忆往昔:初冬襄河,我的记忆和现实


终得浮生半日闲

无休止的工作像一块巨石,强压住到襄河一钓的热切企盼。这天我终于下定决心要回家一趟,重温一番襄河冬钓的意趣。此外,我还想知道,襄河的水还在变黑吗?过去经常垂钓的钓点附近的那座耗资近亿,计划使用寿命50年、实际使用仅11年的大桥,那座为全国各大媒体和网络关注的FB桥,现在重修得怎么样了?1999年11月11日凌晨1:30分在襄河大桥上钓获850克大黄颡的经历还记忆犹新,真盼望那座FB桥尽早修复,能再次到桥上垂钓。

10月29日,星期六。心急火燎地忙完手头俗务,已是下午4时。没有直达车了,口袋里只剩几十大毛,中途需要转车。乘不上车的话,就只好露宿街头管它呢!手机再次收到短信息:尊敬的1330用户,截止29日下午4时,您的话费已经不多拨打10011查问,还有2元多话费。好吧,索性再打个长途加漫游。OK,这几天不会有人找了!

记忆中的襄河

记忆中的襄河,不仅是一条黄金水道,而且是一条物产丰盛的金银河。且不说大雁南来北往,水鸟阵阵盘旋,单是河里的鱼,足以让现代的钓鱼人眼馋。农妇洗菜筐舀鱼,下河游泳鱼撞腿,小孩一瓦片能掀翻好几尾白鲦每当襄河涨水,沟满河平,鱼汛便来了。常常见到有双舱的渔船,打渔人撑一杆长篙,船上几只鸬鹚,顺水下着粘网沿河而下,过一会就收一次,网上就挂满了鱼。这个时候,一河的逮鱼人,那个快乐呀

一切的变化,是从1995年部门办理电鱼证开始的。当地部门钻政策空子,以证代罚,造成了渔资源的巨大损失。可是我从网上查到,当地的部门还被评为禁渔先进单位,真是可笑的很!

有段时间,我经常光顾菜市,得知部门充当了消息树的角色:上面有人检查,菜贩子和电鱼的会事先知道,菜市场上也就没有襄河鱼了。把上述过程换算成公式,就是:

部门=合法收取电鱼罚款的单位=办理电鱼证的单位=应付检查通风报信单位=禁鱼合格单位=禁渔先进单位

尴尬的钓友

次日下午,正好在街上碰到过去的同事兼钓友石头。钓鱼不,我今年整整一年没有钓鱼了!石头一见我就说。

说起石头,那是过去我们一帮钓鱼人中数得上的人物。他创造出横钓1斤4两大黄鳝的奇迹,文章发表在一家媒体上(可惜没有半文稿费!)。当时,我们单位钓黄鳝最为有名的王福花了2个多小时都没有对付得了的那条黄鳝,被石头用横钓法将其擒获:待将黄鳝引得探出头来,将钩子从黄鳝脖子横着一拉,硬生生将其勾将上来。

石头还是我们纺织厂钓鱼铁三角的核心人物之一,深秋的深夜,我们涉水在襄河挖虫为饵,手电筒没电后我们靠在坟头上裹雨衣小睡。从深秋到二九、三九,我们还在襄河大桥上夜钓,哪怕收上来的钓线遇风即结成冰棍儿痴迷垂钓的往事历历在目。

31日早上,我如约到石头家叫他,石头媳妇居然一声不吭。要是过去,她多少也得叨唠两句。路上才得知,他们俩口子已经整整一个月不讲话了,为借钱的事。我过去是那家纺厂的车间主任,他是我手下的得力干将:干活儿最踏实,技术提升很快,又会做一手很不错的白铁活儿。只是脾气倔,改制后下岗了,在一家电厂做小工。前几天他又失业了,原因是正式工都轮流放假。

凭你的白铁技术和工作态度,到哪里都好找工作,我安慰他。

初冬钓襄河

到了襄河边的钓场,我们俩人都遇到了尴尬。

昨晚,小石专程到我家找我,我顺便送他5包钩和一盘线。今天出发前,他表示要买中午的干粮,我由着他去买。一路上的早点我们先是看不上,后来是看不上的都没有了,结果到了钓场也没有买到。他没吃早饭,我没吃中饭,熬到下午4点才收竿。我呢,到了钓位才发现鱼竿年久失修,两只竿都脱节了。只好找来塑料薄膜裹好,用细线扎上,勉强可以用了。

3米多点的破竿儿,凑合;0.6号主线和0.3号子线,浮漂也算是专业。饵料是红蚯蚓、野战蓝鲫和我个人在冬钓时十分推崇的大鲫友。

我们的钓点,是襄河和直河口处一个农妇洗衣洗菜的简易埠头。往年襄河秋汛,那里都会旺钓好一段时间。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是涨水后退水,应该是襄河垂钓的黄金季节。果然,周围有不少钓鱼人。随便找了个方便的地方安顿好,坐在鱼护包上下了竿儿。线组和饵料还好,虽然没有钓箱,也算是很不错的台钓架势。先到的两位老人嫌鱼小,开辟新战场去了,石头和我共同钓一个钓位。

半个小时不上鱼,我只好下逐客令:野钓时一个人一般要找两个钓位,我们两个人只找一个钓位,小心我们全军覆没了。

近年来冬钓,我比较看重大鲫友。可是今天只在刚开始上了几条小肉棍儿和鲫瓜子之后,然后就不上鱼了。没招儿,又换野战蓝鲫,上鱼还是慢。

几年没有用蚯蚓钓鱼,居然嫌蚯蚓脏。好在钓鱼的欲望迅速战胜了这一小小的顾虑。

取细小的蚯蚓,小钩细线,外面包上手指大小的一砣商品饵料,这是的前几年在襄河钓鱼常用的办法。这办法,这天也同样有效,小肉棍和小鲫瓜子基本上是接连不断的上。我把石头叫过来一起钓,不一会鱼上的慢了。看看和好的饵料,还有好大两团,想诱的快点,把几团饵料大砣大砣地包在钩上放下去。可是事与愿违,却诱来了螃蟹。打窝后,见浮漂时起时浮却提不到鱼,我立马明白自己做了傻事:襄河里螃蟹极多,不能用浓腥味的饵料打重窝!

只好采取补救措施:把一小砣野战蓝鲫又加了点干饵,搓得又粘又硬,钩尖上扎上小小的一粒饵,很快钓了两只螃蟹。窝子里安静多了,又恢复了正常的上鱼速度。过去,我是用新鲜的虾肉,加点小麦面粉用力揉。把和好的饵只上绿豆大一粒在钩尖上。先放弃时上时下的动作,单等只下不上的信号,提竿,就能钓到螃蟹和虾子了。这天没有新鲜虾肉,用浓腥味的野战蓝鲫和得干一点,也管。

还不到下午2点,我就催促石头收竿。小石总说要钓一盘菜再收。我怀疑自己的钓瘾是不是变得越来越小了?还有那位和我们一起钓鱼的15、6岁的辍学少年,他只穿着一件短袖T恤,光脚穿着拖鞋站在水里(我已经穿上棉袄了)已经很久了。中途还下过一场不小的太阳雨(我真不敢相信,在这初冬的季节性里,还会下太阳雨!),他在我们收竿后还没有收竿。我为辍学少年的执着和好身体感动,也为他的辍学而深深地惋惜!

这天我钓了100多条小杂鱼和鲫瓜子,小石只钓了20几条。捕鱼的鸬鹚和流网一条鱼都没有捕到,他们只要大鱼。电鱼的大拖网还在横行,他们是不分老少格杀勿论的。

回家时专程从大桥下经过。终于看到了,正在拆除的桥面下,打着密集的钢柱支撑,桥上几名工人在施工。据说上面来人正在检查,但愿这座桥仅仅是超载的结果,希望重建的大桥是一座优质工程。

后记:大桥已于2006年开通。

对儿时钓鱼的那些美好回忆


人心渐老,开始喜欢回忆过去,让大家见笑了。

每个人的童年,各各不同,我的童年最快乐的,莫过于有关钓鱼的回忆了。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钓鱼,6、7岁光景,住在东海的乡下,东海营房那里,那时候主要就是钓泯沟,那时候泯沟的水要比现在好很多,水很清、鱼也很多,偷鱼人少、龙虾也少,去邻家大爷的竹园要一根青竹,再去邻居大叔家要一段编织渔网的网线,收集几个铅皮的空牙膏管,拣几根鸡毛鸭毛管,就着手准备自己的钓具,第一次钓鱼,因为父母不支持,所以一切都是待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悄悄地进行的。

青竹,首先要修去枝节,注意不能损坏外皮,然后用洋油灯烤一下,俗称郁,将竹子郁直,梢子要郁弯,一般这样的杆子要等到青色褪尽才好用,不过那时候觅一根适合做钓竿的竹子不容易,所以,带青的竹子拿来就用。竹子处理完毕,便是制作渔钩,偷一个家里的缝衣针,当然不能太大号,在洋油灯上烧红,用一根竹筷将针顺筷子的角度弯折过来,稍带斜底,然后立即再烧红、投入冷水中蘸火,渔钩也就玩完成了。这样手忙脚乱去组装出第一套钓具。

钓具配备完毕,还没敢立即使用,藏在一个地方。然后就坐等父母不在家的时候,2-3天以后,终于机会来了,父母去串亲戚了,没带我们去,于是立即准备首钓,炒一小碗玉米细,挖几条蚯蚓,开往西泯沟,第一次钓鱼居然就大获成功,上午钓到了大约1斤的小鲫鱼,因为是第一次钓鱼,不太懂看浮子,中间还跑了好几条鱼。不过这一斤多的小鲫鱼已经足够让我自豪,也正是这个收获,让父母不再禁止我钓鱼,只是提醒我注意安全。

得以解禁后,钓鱼的次数也就日渐增多,最大的鲫鱼有六两,钓起来就像一条小白鱼,还有一次,我家在开小队社员会议,我在自家东泯沟钓起一条1.2斤的鳗鲡,泯沟的鳗鲡虽不比大河的鳗鲡来得劲大,但只有8岁的我,最终在几个大人的帮助下,才把那条鳗鲡钓起,只是最后居然没敢吃那条鳗鲡(感觉像蛇)。

上学后,全家搬到了新造镇居住,我家的住所就在七洨河边,每个周末、假期,我便会在河边码头、桥下、自家的水桥边钓鱼,记得那时候七洨河新挖深,小鲫鱼很好钓,一般钓一个下午,能钓3-4斤小鲫,可谓丰收,那个地方没有钓到过超过3两的鲫鱼,偶尔能钓到一条6-7两的鳊鱼之类的大货,不过那是少之又少,记忆中好像就有过那么一次。

那时候的钓鱼,纯粹是喜欢而已,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大钩、粗线、硬杆,看准机会,直接甩杆,动作之大,让人惊叹,常常发生的情况是:鱼是上来了,不过飞到棉花地、油菜地里去了,钻入花地中寻找半天,才能找到,鱼摔得半死,捡起来一看,鱼嘴拉豁了,有时候鱼根本就找不到了;遇见大鱼,直接断线、甚至断杆。有的时候,鱼儿直接飞上电线,人看着上面的鱼干着急。想起来也真是有趣极了。不过这个钓鱼的坏习惯直到还有影响,现在我钓起鱼来拉杆特猛,每次和海豚一起钓鱼,他都要笑我。

高中以后,人在汇龙住校、功课渐多,钓鱼只能是假期过把瘾了,那时候的我渐渐知道了什么叫溜鱼,一次听说钓草鱼、鲤鱼要用玉米面烧熟后钓,于是每次假期回家,都要去钓大鱼,而这个饵在我家的泯沟里是屡试不爽,最大的草鱼有6斤多(已经是塘里最大的鱼了),那时候没有盆抄,每一次我都是把鱼溜翻(其实线很粗,所谓溜鱼只是控制鱼不进入芦苇丛或水草中)人下到水里把鱼弄上来。最杯具的一次是在一条无人庄的泯沟里钓到一条2-3斤的鲤鱼,人顺沟脚下去,把鱼甩到了岸上,不过没等我上岸,这鱼又扑通跳回了水中,气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的美好垂钓回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开始学钓鱼,那时还不到50岁,我老伴那时才40多岁,每次垂钓她都跟着,并且很快入了门,多数时候她的鱼获比我还多。那时的她,出钓时总是穿着非常素气的衣服,戴顶草帽,脚下一双布鞋(那时哪买得起运动鞋什么的呀),1米7的身高,身体很健康,常将6米3甚至7米2的手竿扛在肩上,到处找钓位钓点。岁月如歌,岁月也催人老,现在的她患有好几种慢性病,体重从昔日的60公斤发福到了将近80公斤,基本上已经不愿意和我一起外出垂钓了。

那时我们钓鱼基本上都在北郊的安宁渠公社六十户大队,是在村民养鱼塘的下游,当地叫做退水渠的小水面垂钓。养殖户担心我们趁其不备溜到养鱼塘中偷钓鱼,所以一开始不让我们在退水渠钓鱼,一个劲儿地撵我们。后来见我们确实非常规矩,加之接触了几次以后彼此有些沟通,对我们这些城里来的钓鱼人也就没有戒心了。

退水渠里的鱼种主要是鲫鱼、鲤鱼,偶而也能钓到白鲢,部分鱼的个儿并不小,钓好了能钓到二三斤甚至更大的。退水渠,主要是在养鱼塘换新鲜水时供放陈旧水用的,久而久之形成了长达几十米的小渠,而这些鱼是在很小的鱼苗期因为养鱼塘放水漏到下游退水渠的,没有人喂它们,专门吃放水时混夹在流水中的残留鱼饲料,还有渠两岸生长的芦苇等植物泡到渠水里形成的微生物,所以它们并不缺吃的,也就形成有的个体竟长得挺大。

我们刚在那里钓鱼时用的是蚯蚓,但钓上来的大多是小鲫鱼。慢慢地我们找到了窍门,到红雁池水库养罗非鱼的塘子那里要一些鱼饲料颗粒,用水泡开,掺入一些面粉,蒸到六七成熟,还添加一点红糖什么的,闻起来腥香味很浓,就用这种饵作钓,从不变动,不过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会把这种饵做得很软,便于鱼儿入口。

因为我那时学钓鱼主要是为了磨自己的性子,辅助克服自己的急躁和火爆脾气,所以每次钓鱼时我几乎不挪窝,总在一个钓位上耐心地抛竿守候。可我老婆则不然,她一心要争取好鱼获,并且要钓大鱼,所以在作钓的一天中她会换好几个钓位和钓点,这也是她的鱼获往往比我多的主要原因。

退水渠中的鱼儿虽说不缺食物,但鱼儿贪吃的本性,决定了它们总是会来咬钩。那时我们用的是传统钓法,装备和手法都非常落后,浮漂座是用人力车的气门芯做的,坠子是用保险丝缠成的,不会调漂,垂钓中那浮漂基本上是平躺或半躺在水面上的。线用的很粗,拿今天的线号说至少是5#以上,双钩子线也很粗,有时子线和大线用同样号数的线。钩是很大的那种。这种配置,要是现在,根本就钓不上鱼,可那时的鱼,见饵就来吃,咬上钩就转身游走,因此只要有鱼咬钩,肯定出现黑漂或漂儿打转转、漂儿迅速平移等信号,双手握住长竿往起一甩就是一条鱼,个儿都在一斤以上,我老婆曾钓起过单尾重量达五六斤的鲤鱼。午饭是早上带去的,馒头、饼子,就着咸菜,喝用军用水壶带去的茶水,或是吃根生黄瓜,吃得非常香。匆匆吃完,又开始下午的垂钓。至今,我都保留着出钓午餐特别简单快捷的习惯,不愿意将宝贵的垂钓时间放在吃喝上。垂钓中遇有好友盛情邀请我吃喝时,我总是会婉言谢绝。

那些年,大约在五一以后直到十一,这5个多月里,我们这五六个人几乎每周都出钓一次,我们俩口子每次鱼获都在15公斤以上,最多时达到过20多公斤。自己家根本吃不了,就在家属院送左邻右舍,人们一到周末总能改善全家的伙食。

当时,我们这几个相邀出钓的人里面,电工邓师傅和后勤老李是技术最好的。能者多劳,饵由他们烹制,线组由他们绑制,现场技术问题由他们指导(其实那时的钓鱼技术非常简单和原始)。邓师傅是我们当中那时惟一会用海竿的,但据我的回忆,他用海竿钓上的鱼儿并不多。那时每次出钓,大家都是那么开心,在共同垂钓中培养起了深厚的友情。后来我的工作变动了,我和老婆就极少参加垂钓了,可老李、邓师傅他们从未中断过垂钓活动。前几年,邓师傅患绝症离开了我们,就在他去世前不久,有一次在家属院遇到他,他还眉飞色舞地给我讲他的鱼事,让我好生羡慕,谁知那次竟是我和邓师傅所见的最后一面,唉......

老伴儿到了60大几岁以后,由于身体原因,基本上不再跟着我出钓。我心有不甘,今年夏季两次去昌吉垂钓时,我和朋友们总算把她拽去了。第一次,我给她整好钓具,挂好饵,她居然第一个上鱼,接连钓起了两条鱼儿。但此后鱼儿就不再光顾,她也就兴味索然,说啥也不钓了。第二次,她又是第一个中鱼,但在两个小时中仅钓获这一尾鱼,于是她又停止了作钓。再往后我邀请她一起出钓,她总是断然谢绝。我感觉,主要是她的身体状况,和由此造成的她的急躁性格,让她对钓鱼失去了兴趣。不过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这两年当我出钓归来时,每当有好的鱼获,老伴总是亲自将那仍然活蹦乱跳的鱼儿送给院儿里的人们,并且自豪地宣称这是我家老头子钓来的。

每每回忆起20多年前我们一行人出钓的快乐情景,特别是回忆起我和老婆那时一起出钓的情景,抚今追昔,我在感觉非常幸福的同时,心中未免总有些个五味杂陈......

远逝记忆中的难忘“钓鱼”趣事


远逝记忆中的难忘钓鱼趣事。我是一个喜欢背着鱼竿、行走在青山湖畔的垂钓者。 喜欢钓鱼,因为除了有吃鱼时的乐趣之外,更在于它能使人纯粹、宁静,置身于山水之间,人也会忘却世俗的纷争,不容易患得患失

小时候,我家有奶奶、父母、哥哥、弟弟、两个妹妹加我一共八口人。那时,家大口阔,经济拮据,一碗鲫鱼汤成了我家中餐桌上最好的盘中菜。

提起一碗盘中菜,我常常在心里默默地感谢着为人憨厚朴实的父亲,他用勤劳的双手换来了一餐餐的美味佳肴。在我记事时,我家每年还是大队里出了名的超支户,每年生产队里下发的粮食总是供不应求。后来,父亲想了一个绝招,为改善家中的生活,父亲拿着篾刀到家门前的大竹园里砍一根青竹自制钓鱼竹竿,通过火烤后再定型成直竿,并利用工闲之余到家门前的一口水塘后岸垂钓,每次钓鱼总是高兴而归,鱼篓里总是藏放一些活泼可爱的小鲫鱼。久而久之,父亲这一钓鱼举动,让我触景生情,兴趣倍增,从观摩到仿钓。

当我进入10岁时,正是计划经济年代(大集体)。有一次星期日,我向父亲提出想到水塘边钓鱼,他以水深、鱼不吃食为由,劝我放弃钓鱼的梦想。但倔强的我不甘罢休,最后父亲还是屈服了,为了安全起见,他让酷爱钓鱼的哥哥当我垂钓的陪客。

在哥哥的言传身教下,我开始就地取材自制鱼具。没有鱼竿,我就拿着父亲的篾刀直奔大竹园,挑选一根又长又细又直,并且大约有6米长的青竹,砍掉竹叶,对弯腰处进行火烤定型后当直鱼竿。没有鱼线,就去找母亲要一根纳鞋底的白色线索,将鱼线锁定在大约有4、5米之间。没有浮标,就找家里的扎扫帚,从中选一根细直的高粱穗杆,用剪刀剪成约9厘米长充当鱼标。没有鱼钩,找母亲要一根纳鞋底大号针(最好针孔旁有三个XXX标记,因为这种经过火烤后不容易断裂),在家里用煤油灯烧到发红时,再用手钳子折成钩型后再用火烧一次,再放入冷水中定型,这样就成了一个钩尖无叉钩的钓鱼钩。鱼具制好后,哥哥又带我拿着锄头和空罐头瓶,到我家屋前屋后的臭水沟里找蚯蚓,也就是为鱼找食粮。无论什么种类的鱼,都喜欢吃红色蚯蚓,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就捕捉了一瓶子的蚯蚓。鱼食准备好后,哥哥这时才带我去塘边试钓。

第一次试钓,花了一整天,哥哥钓了20条大小不一的鲫鱼,最大的鱼有6两重;而我只钓5条鲫鱼,大多只有2、3两重。虽然钓鱼不多,但我很高兴。第一次钓鱼尝到全神贯注、静态养心无穷的乐趣。

在我记忆中,第二次星期日独钓,没有哥哥陪伴,是我独自一人去单枪匹马干的,迄今让我回味无穷。那天,正逢我11岁生日,父母破例给放了一天的假,不让我干家务活。这天,我又重新自制了一套土鱼具,为鱼儿准备了一瓶丰盛的快餐(包括一瓶用香油和细米糠拌成的混合诱饵料)。而这次我选择在大水塘后边的一片竹园底下作为垂钓点,我发现这里经常有一排排的草鱼在这里游行示威,还有成群结对的鲫鱼也常在此处不定时地集会游玩,还有鲤鱼在此处穿梭嬉戏总之,这个垂钓点水深好乘凉、有竹叶屏保、还有青草片片,可以说夏天是各种鱼儿捕食游玩最好的常驻地。为了钓鱼,此处可是我考察多时的最佳垂钓点。

当我洒下诱饵料上好鱼食后,就把鱼竿放入水中,双眼死盯着水上浮出的浮标。发现浮标小小晃动,这时便是鱼儿在闻食,或是小鱼在探食,或是小鱼在钩下偷食,我一般不会快速收竿,让鱼儿慢慢地吃过痛快。当发现浮标突然沉入水面,这时一定是条大鱼,因为大鱼(如草鱼、鲫鱼和鲤鱼)大多是来势凶猛,只要闻到香味或看到红色蚯蚓,它就会大口抢食,从不考虑什么后果。只要浮标一下沉,大约不到两分钟,我就会快速收回鱼竿,若发现鱼钩有些沉重,我就慢慢随水中浮力收竿,防止鱼儿挣脱逃跑。因为我的鱼钩没有回叉尖,防止鱼儿吐食,我只有快速收钩,不给鱼儿过多逃逸的机会。这些土法钓鱼的经验之谈,是我在哥哥传经送宝中得到的印证。

有了这些钓鱼的土方法,我钓鱼时就会多一些收获。

记得第二次独钓时,我把家门前一口大水塘后边竹园处设为垂钓点,坐钓大约有7、8个小时,几乎1520分左右就有一条鱼主动上钩,尤其是取鱼那一瞬间,常常让我惊喜交集,有些措手不及。而上钩的鱼,有翘嘴鱼、鲫鱼、草鱼和鲤鱼等,其中上钩最多的是鲫鱼和草鱼,最小有3两重,最大的有两斤多。这天,我带了两只大水桶(装鱼用),到天黑收杆时,两只大水桶装了80多条鱼。后来,母亲见到我第一次钓鱼收获两桶,她笑得合不拢嘴,连连举起大拇指夸奖:武儿,你的钓鱼手艺真不错啊,今天你为家里的午餐准备了一个好菜!今天是我第一次见到最多的鱼儿,这些鱼可让一家人足足品尝到6、7天啊。谢谢妈妈,从今以后我也会为家里添一道鱼汤菜了。看到母亲如此高兴,我也笑得乐开了花。因为这毕竟是我一次独钓,也是我儿时钓鱼收获颇丰的一次。

一晃30年,如今我从小县城辗转到大襄阳,儿时的钓鱼趣事成了一段难忘的历史,它刻进了我生命的印章。但钓鱼的爱好迄今仍在我生活中直线延伸,绽放快乐的激情。每一次,当我手持新型的鱼具外出重操旧业时,让我尽情观赏动感鱼游,尽情体验野外垂钓的逍遥,尽情享受大自然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美景与宁静,尽情享受一高一橹一孤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带来的无穷无尽的钓鱼乐趣

从前,时光很慢,钓鱼也很美好


我的父亲,他年轻时就喜欢弄鱼,那个时候都是暴力鱼:小河截断用脸盆舀水捉过、雷管炸过、还学撒网网过、也电过......那时可没有保护环境这些意识,再后来也就钓鱼这点爱好了!

还记得我小时候也常常跟老爸一起到处钓鱼,那个时候的鱼多好、多野,好像90年代都没人养鱼吧?

记忆中爸爸是喜欢夜钓的。夏天最热的时候,在清水茅厕里用网子捞跟斗虫(黑色的虫子,蚊子的幼虫),然后晾干水分,把锯沫或者煤渣用细漏网漏出来和跟斗虫一起拌匀,然后在鱼钩上面栓一根绳子,把虫子绑上钓,窝子就用玉米面蒸熟,大团打窝。

一切准备好以后8点左右出门,一般在夜里2点左右就到家了,我第二天起床的任务就是杀鱼。鲫鱼,鲤鱼,黄辣丁,鲶鱼都有,看的我好生羡慕。现在可野钓的地方是越来越少了,他年龄大也不放心他一个人到处跑,也一直没有能让他过瘾的钓鱼,年龄大了眼神差了钓技也退步了,说是钓鱼基本上都是喂鱼的。

只是常看见父亲在家里摆弄他的那些鱼饵和工具。我知道,那是父亲追求的东西,是父亲为之动容的事物。那是美好的,让父亲向往的,也是让我崇敬的。

父亲常常对我说:儿啊,我的任务是要多钓鱼,等你回来吃。这样朴实的话,这些天回想起来,我才感觉到它的真谛,父亲这位朴实无华而平凡的钓鱼人,所钓的虽是鱼,更多的却是对家人的爱。我的心此刻也为之温暖着。

回忆起儿时钓鱼的记忆,惬意……


很小的小时候,村东头的鱼塘是我常去的地方,那小小的池塘与一大湖有暗水口相连,常年不干,固也因此鱼虾成群,那里的小龙虾好象是永远钓不完似的,不过好久没回老家了,不知道当年让我充满快乐的小鱼塘,现在怎么样了。

那时候钓鱼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一个长竹竿,绑上线和钩,就做成了简易的鱼竿,再抓几条蚯蚓串在钩子上,如果是钓龙虾就更简单了,把蚯蚓用绳子绑在竹竿上,对准龙虾,龙虾立马就上钩了。

晚上家里肯定会多个几道菜,红烧小龙虾,糖醋鲤鱼,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钓到草鱼,黑鱼,记得有次我钓了一条4斤多重的大黑鱼,回家足足被妈妈夸了一个多 小时,那时候的满足感就甭提了。毕竟是自己钓的鱼吃起来就是特别的香,现在也吃鱼却很难吃到当年的感觉了,也难怪那时候的鱼用现在的话讲叫有机鱼,都是纯 天然无污染的,肉质自然鲜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池塘消失了,想钓个鱼得开个个把小时车去郊外,这时候五花八门的渔具也开始出现了,你不把一套装备备全了,你都不好意思 说去钓鱼的,没办法实在是怀念小时候钓鱼的感觉呀。

钓鱼真是一件修生养性的好运动,放眼这现代都市,生活节奏这么快,工作压力如此大,身心有时很难放松下来,当进入你与池水一线牵的境界时,什么荣辱、悲欢、得失、功过等等挂心的事情,都会被面前这池清水过滤得干干净净。

最后就致我们钓去的青春吧

忆童年垂钓轶事


忆童年垂钓轶事。谁要问我小时候吃得最多的东西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鱼!因为我最早记忆中就知道父亲特别喜爱钓鱼,家里经常吃鱼!父母结婚后相距千里,两地分居十二年。家里三兄妹,我是老大,我随父亲生活,弟妹随母亲生活。父亲特别喜欢钓鱼,不管是星期天还是下班后,出去钓鱼经常把我带到河边。最初我在河边玩虫子、捉蝴蝶、搞泥丸,那高兴的劲儿就不用说了。可是有一次玩过了头,追蜻蜓到水边,不知怎么掉进河里,差点丢了小命。父亲没法,让我坐在他身边先是听他讲故事,然后干脆拿一根小竹杆给我钓鱼,浮头(漂)沉下去了,你就拉杆!。这就是令我永生难忘的钓鱼生涯的起点!

最初钓鱼就同《小猫钓鱼》故事中的的小猫一样,坐不了多久,又去玩别的去了。父亲一看我走远后就叫住我,以讲故事、说笑逗乐的方式让我坐在他身边钓鱼。那个年代河里的鱼可能是太多了,那么小的孩子,居然还能钓上不少的鱼(当然主要是小鲫鱼)!慢慢地,我对钓鱼有了兴趣,跟父亲出去钓鱼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也逐渐地坐得住了,兴趣也更高了!

以至于上小学后,自己偷偷地约几个小伙伴去钓鱼,父亲发现后被教训了一顿。这一教训的后果是父亲用极短的时间教会了我游泳!当时学校和家长都反对小孩下河游泳,他可能已看出我对钓鱼的入迷,为了我一生的安全,才与众不同的这么做!

自那以后,我在课余时间出去钓鱼父亲一般不反对,并给我传授了竹杆的制作、漂的制作,如何捆钩、如何上漂、如何接线及钩、线、漂、牙膏皮的搭配,除蚯蚓外,葫豆粉、饭粒、红薯、小虾等怎么挂钩等等基本钓鱼方法。七、八岁时,就能外出独立作战了。每逢星期天,往往是父亲和我各走各的,各钓各的。到了署假,基本上是上午完成作业,下午或傍晚去钓鱼。这样的钓鱼活动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离家求学。

悠悠岁月,不知不觉已人到中年,事业家庭也算过得去,钓鱼成了我生活中的最大乐趣!只要有时间,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要去野外挥它几杆。但现在毕竟上有老、下有小(儿子今年中考),有工作的繁忙,有社交中的应酬,钓鱼的时间受到一定的限制,理智告诫我要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要做出一定的牺牲!

每当此时,回想起童年的日子,回忆起童年的钓鱼时光,才知道那是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幸福时光!这要感谢我那喜爱钓鱼的父亲,是他把我引入钓鱼,传授我钓鱼的技术,让我享受一生的钓鱼快乐!

忆童年捉泥鳅的趣事


忆童年捉泥鳅的趣事。我从小不喜欢吃泥鳅,即便放再多的蒜头和辣椒,那一股泥腥味总是去不掉,但小时候捉过的泥鳅却不可胜数,回忆起来,觉得十分有趣。

麦子收完,大人们便赶着老水牛去耕田,锋利的犁铧翻卷起一层黑黝黝的泥土,新鲜的泥味儿便直往鼻子里钻。这时,冷不丁地,就会有一条泥鳅从泥堆中蹦出来,不停地抖动着身子。更多的时候,泥鳅是被犁铧拦腰斩为两断,它们流着血,却仍在打着滚儿。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将泥鳅拾到篮子里去。

真正的捉泥鳅,要等到三伏天。那时,太阳象一团火,烤得人浑身直冒汗。如此热的天气,泥鳅也闷得受不了,它们也要出来乘凉呢。等到大人们拿着凉匾或长桶在树荫下睡着了,我和堂弟便光着脚丫往秧亩田里跑。

秧亩田里的水有二、三寸深,清澈透底,水里的土鳖虫和蚂蝗在安详地游来游去。我们小心翼翼地走在窄窄的田埂上,低下头在秧棵与秧棵之间仔细搜寻,很容易就能发现一条浑身黄褐色或金黄色的泥鳅正一动不动地停在水中,长长的胡须在轻轻颤动,鳃板有规律地收缩着。我屏住呼吸,悄悄地将两只张开的手腕按入水中,对泥鳅形成包围之势,再慢慢地合拢,一条活蹦乱跳的泥鳅便被捉了上来。

泥鳅极滑,身子又短,想用手指头捉住它,很难,只能这样围而捕之。倘若动作稍有不慎,泥鳅一个乌龙摆尾,搅起一团泥浆水,就逃之夭夭了。这种捉泥鳅的方法很辛苦,常常弄得一身泥一身水,且收获不大,远没有用耥网子捉泥鳅来得快。

耥网子是将三角形的网兜绑在长竹篙顶端做成的一种简易工具,一般用来采集螺蛳,但用耥网子捉泥鳅,却也有多快好省之效。扛了耥网子,提上一只铅桶,寻一处水漕或机器塘。水漕是雷雨季节将秧亩田里的水排到河里的通道,机器塘是抽水机往秧亩田抽水时形成的稍深一点的水塘,水漕或机器塘水深过膝,正是泥鳅消暑纳凉的理想场所。你瞧,它们不时将头探出水面,然后快乐地扎着猛子。我们只需将耥网子放到水边,向深水处推去,提起耥网子,十几条肥大的泥鳅便在网子里蹦跳着、翻滚着,搅得网兜水珠四溅。十几网子下来,铅桶里已是鱼满为患了。

捉来的泥鳅还可以用来张甲鱼。买几盒二号针,用纤细而结实的尼龙线穿过针鼻,在针肚子上打个结,系在尺把长的竹竿或木棍上。在泥鳅的尾鳍处,先插入针的一头,然后再反向插入针的另一头。做饵料的泥鳅不能太大,以中小为宜。

在天黑前,划了小船,沿着河岸,每隔五、六米,插下一竿钩。放钩的地方,越安静越好,水草越多的地方越好。第二天凌晨,天光熹微之时,划了小船去收钩。当感到手里的钩很有份量,尼龙线被拉得直逼逼的,这意味着水下有猎物了。

沉住气,慢悠悠地将线收拢,一只斤把重的甲鱼便被拖了上来,它的颈部向外突着,那是被针卡住了脖子。等到所有的钩全部收上来,收获的甲鱼总有七、八斤了。不过也有漏网之鱼,它们将线咬断了,得以侥幸逃生。当然也有意外之喜,偶尔会张到一条肥大而滑腻的鳗鱼。

还有一次,在一处远离村庄的野河沟里,鱼钩和尼龙线竟被拖进堤岸的一个拳头大小的洞穴中,怎么拖也拖不动。我想,上钩的不可能是甲鱼,也不可能是鳗鱼,它们一般不会在堤岸上打洞。

我和堂弟开始挖掘,时不时地还将胳膊探进去想摸个究竟。洞里到底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呢?一个念头突然冒出来:会不会是蛇?或者是水獭猫?我们被这个猜测吓坏了。

不过我们没有放弃,只是不敢再将胳膊伸到洞里了。挖了好长时间,最后终于将猎物捉住了,原来是一条大黄鳝!回家用秤一称,竟有八两之重。不过,那时甲鱼和黄鳝都不算稀罕物,也不值什么钱,只是为自己解解馋罢了。

享受快乐的美好回忆


天气:中雨转大雨

近日徐州极端天气频繁,晴天让你酷热难耐,雨天让你躲闪不及,暴雨过后城市内涝,难以通行。早上起来钓友发来微信,讲大河夜里又开闸放水泄洪了,水位在平台以下,八米的鱼杆都不行,而且水色浑浊,象黄泥汤一样,让我别去了,他已骑车回家。听钓友的话,今天放弃了钓鱼。早起了没事干,出去走走,好长时间没有出去晨练了。去云龙湖转了一圈回来,早饭过后,实在没有什么事可干,突发奇想:[绿色夏钓]结束了,何不写一篇文章,来回顾一下[绿色夏钓]的精彩瞬间!

活动期间,正值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头伏"季节,天气炎热、发闷、人感觉不舒服,鱼儿也没口;为了响应平台的号召,积极参与平台"绿色夏钓"的活动,迎合本人和钓友们的需求,我联络部分钓友,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四点二十分出发,近路四五华里,远则二十多华里,每人一辆电动车,自带早餐,前往钓场钓鱼!有时鱼口好时一上午钓上三四斤、五六斤没问题!有时则一二斤,或者空手而归,但大家高兴;钓鱼不为鱼,娱乐、开心就好!我的钓友们都有一颗十分平静的心态!爆护了,大家开心!空军了,大家互勉;但有一条,明天早上继续!活动期间,我一共跑了九个钓场,有时一上午转场两次,依然收获不佳;有时一坐下来两三个小时,鱼获爆护;刚才讲了,钓鱼钓的是心态,钓的是快乐,钓的是坚持,钓的是执着!

王窑大河是主钓场之一。

城市西三环的城市景观河

钓友们喜爱的钓场之一,距离家最近。

鲫鱼居多,鲤鱼次之。

个头较大

每次鱼获都不错!

远的钓场要数拾屯河了,早上骑行电动车四十分钟,回家时则要一个小时。因为早上路上没有行人和车辆,上午则是交通高峰期。这里资源不错,但小鱼闹窝厉害!

钓场一角

乡村灌溉河

两岸是老百姓的菜地及庄稼地

河水清澈透明

每天吸引不少钓友前来垂钓

鲫鱼是主钓鱼之一

皮毛不错?!

黄辣丁也不少

鲤鱼相当多,但我钓上来的机率很小,因为我用的小钩细线,碰到就切线!

在此最多三小时钓到过九斤,爆护的节奏!

另外苏山头钓场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这里也是乡村灌溉河流,鲫鱼、翘嘴、鲤鱼为主钓鱼,黄辣丁、白条也相当多。交通方便,地处集镇,是一个钓鱼的好地方!

河道不宽,但是资源丰富!

鲫鱼居多

黄辣丁怀也不少!

鲫鱼相当不错?!

个头都在一二两以上,也碰到过八两的鲫鱼!

都是这河的杰作!

每次都会有收获,以少而已!最多夫妻俩三小时钓了六斤多鲫鱼!

另外货场、拾屯西、卧牛西大河、杏山子河等也是本次活动的钓场之处,各处都有各处的特点,都会有不错的鱼获。

拾屯西钓场

鲫鱼为主

干净整洁的钓场

翘嘴相当多,而且大。

整洁卫生,河水清澈!

货场钓鱼

钓友专门钓鲤鱼,夜里开闸放水了,河水较少!

鲫鱼不错?

二小时收获尚可。

其它钓场由于较偏,活动期间只光顾一次,收获不好。主要是小鱼闹窝严重,等到秋天肯定是个不错的好钓场!

铜山钓场

鲫鱼居多

黄辣丁个头较大

每次鱼获都喜人

双飞的感觉真好

河里鸭鹅成群

杏山河的鱼获

老伴在钓鱼

黄金小鲫鱼!

平台这次[绿色夏钓]时间较长,极端天气较多,但是通过参加这次活动,结交了不少新朋友,交流了不少钓鱼的技巧和经验;还认识了不少新钓友;跑了不少新钓场,发现了一些可以长期钓鱼的地方,收获颇丰!现在进入了中伏天气,越来越热的天气使得鱼儿越来越不好钓了。总结这次活动的经验,认为伏天钓鱼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是早去早回,现在早上不到五点天就亮了,早睡早起,八点多钟天热了就撤 ,不要恋战;二是做好防晒、防暑、防雨的三防工作准备。防晒衣、防晒霜是必不可少的;凉开水、矿泉水、茶水必须带足,必要时带点水果、黄瓜之类的食物;雨伞,既可遮阳、又可避雨;雨衣,以防万一,钓鱼、骑车都用得上。三是最好结伴同行:不要孤独一人出发,最好二人以上,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关照。四是带上必要的防蚊防虫用品,如灭蚊灵、风油精、花露水之类。

发给钓友们分享!祝钓友们大鲫大鲤!逢钓必爆!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钓鱼,我的童年美好记忆》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