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上鱼技巧。

钓友来信说:有一次他们三人都用海竿,同在一个池塘垂钓,而且用的又是同样的钓饵,结果两人上鱼,他却无功而返,是什么原因,请予解答。

这在垂钓中是司空见惯的事,不足为奇。说的都是同样的条件,而结果都不相同。

经常垂钓的人,不论使用手竿还是使用海竿,都会遇到这种甚至是不可思议的情况。更有甚者,一个人用多副海竿垂钓,经常也会出现上鱼的竿不断上鱼;不上鱼的竿就像在做陪客。有些临场经验丰富的钓友,他们针对这种情况,将那些不上鱼的竿,集中投到上鱼竿的附近,并且还将这作为一种经验,叫散打找鱼,集中施钓。即使这样,有时还会出现奇怪的现象:好像鱼儿认竿,不上鱼的竿,投到哪里都是无鱼咬钩。

这种情况在使用手竿时也表现得很突出:也是各种条件都相同,垂钓时两支漂子快凑到一起了,结果是上鱼的人不断上鱼,不上鱼的还是陪客。

不过对上述现象,除极个别带偶然性外,我始终认为条件相同,上鱼有别,在多数情况下,这种主观上认为条件相同,其实可能是不相同,这些条件表现是多方面的,如钓具、钓技和钓点等任何一个细小的差别,都会造成结果上的不一致,我有深刻体会: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一道去钓鱼,我们都用手竿,开始在各自选择的钓点上垂钓,我频频上鱼,他的漂却纹丝不动,我叫他到我这边来,我们两支漂子相距不足20厘米,我俩的钓具基本一样,而且都是使用长脑线配长风漂,用的是同样的钓饵,也就是一切条件相同,但他用的是同样就是不上鱼,还说鱼欺负他。

这时我接过他的竿,检查漂、坠的匹配情况,原来他漂坠比重匹配不当,漂小、坠重,坠子入水沉底,使用长脑线。坠子沉底,其后果不言自明,那就是鱼儿虽在咬钩,可坠子压着脑线,漂子根本反应不出来。我帮他去掉一些铅片。使之成为悬坠。果然,他再下竿,不一会儿漂子动了,此后他也不断地上鱼。从这里也就明显地看出条件并不一样。

在钓具方面,除组装匹配之外,还有钓具本身的性质不同,也会产生明显的差异。如竿的软硬、线的粗细、钩的大小等,绝不可忽视那些细微差异,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例如在初春和深秋,因水温低,鱼儿摄食无力,垂钓时大家都在使用海竿,看似相同,但海竿有软硬之分。那些软竿反应灵敏,就能将鱼儿咬钩的轻微动作反应出来,而那些硬竿就是梗着脖子不低头,纹丝不动。

以上这些,都是因钓具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不同结果。

出钓时不论是水库及池塘,水底的情况总是千差万别,如某处有个很小的坑,这可能是最藏鱼的地方,钩下到坑内就有鱼咬钩,坑上面就无鱼咬。垂钓时正好一个在坑内,一个在坑外,其结果就不同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钓技,调漂、观漂看尖、提竿等这些最平常的动作,高手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以首先要承认人家的长处,仔细观察那些里手们在操作方法等多方面的长处。要有一种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这往往会受到性格、年龄、钓龄、甚至昔日的成就等一大堆精神方面障碍,不便启齿。其实在钓场上不乏钓技高超、钓德高尚的人。我觉得广交朋友是钓场上的另一个重要收获,有人说交一个渔友胜过一百条鱼。

最后我想提的一点是当差别出现之后(有的上鱼有的不上),就要仔细查找原因,寻找这同样中的差异。这个寻找的过程,正是提高钓技的绝好时机。

由于对具体情况不了解,很难提出中肯意见。以上只是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参考。

编辑推荐

钓鱼时浮漂有信号去不上鱼分析


长脑线悬坠底钓法,由于其设计科学,上鱼率高而深受广大钓友喜爱。加入台钓人数年均成倍增长。因此,有不少技术性问题需深入探究。如垂钓时,浮标有上浮,下顿的鱼咬钓信号,扬竿专却不上鱼就是课题之一,笔者总结多年来的实践,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饵料太大。

钓大鱼用大饵,钓小鱼挂小饵,这是每位钓友的常识。但实际施钓中一些钓友不会及时应变,认为刚才也是这样大的饵粒连续上钓上鱼的,现在怎么见下顿信号却扬空竿。事实上水底的情况经常在变化,一时大鱼钓上后又来了一群小鱼,窝中有时大,小鱼都有,饵粒稍大,小鱼啄一下,吞不进嘴,水面上灵敏的浮标照样信号明显,但扬竿必空无疑。

二、饵粒较硬。

饵粒的大小和软硬都有属饵粒的应用物理性能,台钓高手十分注重饵料的泡制。较硬的饵粒,其雾化性能相对较差,不但影响诱鱼效果,而且即使鱼来咬钩也不大吞吃,只一吸即吐。这时浮标也会见明显顿感,或者鱼用口吸住饵粒抬头但不吞食,立标反应慢慢上升,有时甚至8目,10目,扬竿也不中鱼。遇此情况,钓手应改用软饵或装拉饵,必能中鱼。

三、饵味不对口。

每种鱼对饵味都有各自的喜爱,鲫鱼爱清香之饵。鲤鱼对腥饵感受兴趣,而花白鲢特别青睐糟酸饵。另外,各地各鱼池的鱼还受当时,当地的环境影响,对食饵也有偏爱。钓手用的饵味不对口味,也会出现只咬而不吞现象。特别是垂钓中途改变饵性,饵味时,马上会出现鱼大口吞吃,只见浮标上浮,即使升至停顿时,扬竿也很少上鱼。

四、钩偏大。

不少以前在水库,精养池塘专门钓大鱼的钓友,在学习台钓后还习惯使用大号钩。我照样钓到鲫鱼。没错,用伊势尼6号钩也可以钓上鲫鱼,相比之下,中钩率要低得多,特别是在野河浜,或对外开放的水域,用大号钩只见咬钩信号,老是扬竿无鱼。

五、钓线太粗。

钓组中的线和钩互相应该匹配好,小钩配粗线,同样出现有信号拉不上鱼。去年春天,我在一对外开放的大河道垂钓,因钓友们常跑大鱼,我采用了1号脚线,配上中号钩,垂钓中,老是见轻微的下顿后标上升一目即停着,扬竿不中鱼,凭经验这是猾鲫咬钩反应。我换上了0。4号细线钩组。情况就不一样了,只见轻轻下顿后标渐渐上升同样一目左右,停数秒钟后即有较大的吞食下顿反应,扬竿就中鱼,当天钓上大鲫鱼十几斤。

六、鱼个头偏小。

鱼小口也小,吸食力量也小。装小饵和软饵,或用拉饵。用明显信号,只要标调整好照样可连续上鱼。

七、天气原因。

鱼类是变温动物,其食欲受气象的变化影响较大,气温突然上升,下降及气压的变化都对钓鱼有影响。当天气不正常时,鱼儿胃口不好,想吃又不大口吞食,这时也会出现浮标上升而拉不到鱼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处理好三点关系:一是饵不要下得太多,要少而精、且味偏清消淡,不能浓香,色要白,以白色刺激其食欲。二是用絮状饵其形在水中飘飘然,吸引鱼吞食。三是把浮标调整得偏迟钝些。如调二钓二,调二钓三,直到见标上浮信号能钓上鱼为止。

八、浮标调整太灵敏。

初学者有不少误区,台钓调标越灵敏越好就是其中之一。其实际调整灵敏只是一个概念,并非越灵敏越好。例如调七钓二时,钩上二粒饵将压入水中五目。鱼轻轻一吸饵粒还没有入口时,标已有下顿动作,扬竿肯定不中鱼。特别在鱼胃口大开时,半斤重的鲫鱼离饵粒2厘米处就开始吸吞,灵敏度太高的标就会有下顿信号,改为调四钓三,或调三钓二,或调二钓三,直到见信号扬竿中鱼。

酸臭饵为什么钓不到鲢鳙分析


钓友问:有时候用了酸臭饵料为什么钓不到鲢鱼?

酸臭钓饵是钓鲢鱼的基本饵料,但在使用中很有讲究。首先对酸臭的浓淡程度十分重要,这要根据气温和水质情况及时调整。一般是气温高时,酸臭味宜轻一些。就是在一天之内早中晚的气温变化,对钓鲢鱼的饵料,都应有所区别。水质太肥,饵料的酸臭味宜浓一些。

鲢鱼最不耐缺氧。天气稍微闷热,它就浮头不咬钩,有时见到大群鲢鱼浮在水面懒洋洋地,甚至将嘴伸出水面,想从空气中直接吸取氧气。这时你将饵料送到它的嘴边,它会躲着走。这时鲢鱼不咬钩,不是钓饵的毛病,所以叫鱼浮头,不咬钩。

钓鲢鱼的钓点也很重要。在同一个水域内有深有浅,应在浅处下钩,如水深超过3米,就应考虑钓浮。这要根据水的深浅,水温的高低,及时变换垂钓方式,应该是有浅钓浅,无浅钓浮;水面温度高钓底,水面凉爽钓浮。

水质过肥的鱼池,尤其是喂人粪、鸡粪的鱼池,鲢鱼不爱咬钩。

为什么会断杆 分析一下原因


让钓鱼人最丧失斗志的莫过于断杆了,啪的一声,心就凉了半截,每一位钓鱼人都把自己的钓具当做宝贝一个呵护对待,更甚者别人连碰一下都不行;一把鱼竿用习惯钓起鱼来很顺手,突然坏掉可能会让你失落很久,为什么会断杆?今天就为大家分析一下原因,避免悲剧发生在你的身上。

1、净钓重:买一把新鱼竿首先要清楚鱼竿的钓重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就有很大的几率断杆。

2、线组搭配:结合上文说的净钓重,比如是2kg,你偏偏选择大号线组,钓到大鱼线组没问题,伤的就是鱼竿了,所以钓鱼要有目的,钓什么鱼就用什么型号的线组,体型新手朋友一点,子线莫要粗于主线,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遛鱼:遛鱼方法不当,是切线、断杆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遛鱼也不用一味的遵循什么八字遛鱼法,凭借对鱼竿软硬、承重的了解(钓几次鱼就请了),凭手感感觉鱼的大小遛鱼会更稳妥,五斤以下的鱼扬杆刺鱼后很容易扭头往深水区扎,最重要的是控制好鱼的第一次冲击,所以扬杆后千万不要松力,松力的结果是要么鱼当时脱钩逃跑,要么鱼逃亡深水区导致鱼竿扬不起来,拔河切线蛮力上扬甚至断杆。正确的遛鱼方法是刺中鱼后鱼竿上扬45度80度角,让整根鱼竿分担鱼的冲力,如果感觉鱼的力道很大,鱼竿和线组不能承受这么大的拉力,可以顺着鱼逃跑相邻的方向遛鱼,这样所承受的力要小很多,直到把鱼遛乏,否则全程都不要松力。

4、鱼竿质量问题:质量问题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尤其在这个季节,北方的江河湖泊等水域冰层即将开化,很多钓友跃跃欲试准备添置新装备,之前我的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专门说的是怎样挑选鱼竿,这里不多介绍。说一下质量好和差的鱼竿断杆的情况,质量好的鱼竿基本都是爆杆,啪的一声断成好几节;质量差的鱼竿大多是单节断或者是裂开。在这里提醒各位新手一点,抽竿稍的时候要注意,竿稍很脆弱,没全抽出来之前是很容易断的,避免过度弯曲,在钓鱼过程中因为鱼的拉力发生断杆情况基本不会在两节恰合处附近断裂。

5、抽节不完全:抽出的每一节都要严密的衔接,如果有单独的一节有松动,杆节会很容易断裂。

6、保养:人要保养,车子要保养,鱼竿也要保养,冬季封杆,或长久不钓,最好把鱼竿冲洗干净,晾干水分,擦一层杆油保存,如钓完鱼弃之不管,鱼竿的使用寿命会大大缩减,尤其是鱼竿的竿壁有细砂粒和水分,会摩擦鱼竿的漆层和使表面漆层起泡,导致碳布暴漏断裂。

7、人为原因:每年都会发生,每次都是一样的原因,长节竿不方便携带,装在杆包内往往会露出一节,再加上鱼竿的前堵容易脱落,一个不注意就会损伤竿稍,这应该算是最不该断杆的原因了。如果杆包长度不够您又不舍得更换,可以把握把放在杆包外边。

天下钓友是一家,让我们共同营造美好的钓鱼环境,如果您遇到过其他断杆原因,欢迎补充,让其他钓友了解后引以为鉴,避免断杆情况的发生,在此替大家感谢您的奉献!

为什么传统钓易上大鱼的一些介绍


一、 钓位的限制:

大家知道,悬坠钓对钓位是有一定的要求:1 、要有一定的水深,至少浮漂要能站的起来,那就要求水深至少在40CM以上。而传统钓却没有这些限制。在有些时候,如开春,大鲫大鲤往往靠边觅食,传统钓 往往能从十几二十几公分的水草边,草洞中钓起大货。而悬坠钓因水深的限制只能望鱼兴叹了。2、悬坠钓法要求钓位周边不能有障碍物,否则影响抛竿。而传统钓 却不然,大树下,角落边都能伸竿垂钓。比如说夏钓荫,大树下的阴影中传统钓往往能拉起大扁,而悬坠钓法可能连竿都抛不出.。3、悬坠钓法要求窝点基本平 整,否则影响钓饵在水底的状态,这点在野外尤其重要,有时明明觉得这是个好钓位,但几竿下去浮漂目数相差太多,这时悬坠钓往往选择放弃窝点,重新选点。传 统钓却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只要坠到底了就行了,没那么多讲究,而水底有障碍物的地方往往是存大鱼的窝点。

二、 竿长的限制:

一般悬坠钓法的竿长从3米6到5米4,超出5米4基本不用。因为竿长一是重二是影响抛竿,必须要装大漂,否则远了连漂尾都看不清了,那还钓什么鱼?而传统钓法8米、9米、10米长都不在话下,钓的远,钓的深,上大鱼的机会自然就多。

三、 饵料的限制:

饵料对悬坠钓法是有限制的。首先是诱饵,由于悬坠钓法崇尚的是诱钓合一,在大水面可能会抛一些大比重的粉状饵打窝,颗粒饵一般加的较少,相信的是靠 雾化引鱼、诱鱼,认为加了颗粒饵,如大米、玉米粒之类,鱼吃饱了可能就不会来吃钓饵了。在小水面垂钓可能根本就不打窝,靠的是商品饵本身的诱食成分雾化来 引鱼聚窝。传统钓法诱饵一是量大,二是加了大量的颗粒饵,相信的是小鱼不可能将诱饵都吃完,而大的颗粒饵正是大鱼眼中的最佳美食,大鱼恋窝,迟迟不走,自 然中鱼率就高了。其次是钓饵,悬坠钓法一般用的是商品饵,味型不外乎香、清香、腥、浓腥、腥香几种,而传统钓法却不然,蚯蚓、米饭、红薯、蛆虫、菜叶、蚱 蜢等等都可作钓饵,味型自然,状态自然,大鱼自然爱吃。

四、频繁抛竿对大鱼就饵的影响:

悬坠钓法,讲究的是窝点的雾化,饵料的雾化状态,钓饵松散,方便鱼的就饵,一般钓饵的持钩时间也就是个3、 5分钟,必须起竿换饵。而大鱼的警惕性一般都较高,频繁的起竿换饵势必影响大鱼的就饵,特别是大鲤,狡猾是出了名的。这就是为什么传统包食钓多上大鱼的原因。

五、流水对悬坠钓大鱼的影响:

流水是悬坠钓法中最不愿意遇到的一种情况。一是走漂,二是影响窝点的雾化,饵料窝点留存少。一般悬坠钓法只能选择做水不太厉害的缓流,遇到走水厉 害,只能放弃。而传统钓法却不在乎,流水的桥洞边,往往聚有大扁、大黄尾巴、大翘嘴巴,传统钓法铅坠到底,流水对钓饵的冲刷反而会激起鱼的就饵欲望。

六、窝点的限制:

一般悬坠钓法选定钓位后总要钓个2 、3个小时,如果实在没鱼才换位,重新引鱼聚窝。在野钓中,一天的时间往往很快就过去,中大鱼的机会自然就少了。而传统钓却不然,可以打个3 、4个窝跑钓,甚至打十几个窝都可以,机动性好,那个窝上鱼就在那个窝点多钓会儿,选择的余地大,上大鱼的机会自然就多了。

七、钩型 钓线的限制:

悬坠钓法中我们一般用的都是细线小钩,用的都是无倒刺钩。如果想要钓大鱼,大钩粗线当然可以,但总比不了传统钓的线组,7号钩加2号的子线,悬坠钓 组算粗了,而换在传统钓组却是小儿科;传统钓用的是有到刺钩,实在控不了鱼还可以用失手绳。但悬坠钓用了失手绳也往往跑鱼,往往是在鱼回头时失去手感,线 一松就脱钩,所以传统钓法上大鱼的机会要比悬坠钓法多一些!

十五钓不上鲢鳙鱼的原因详细分析


我钓的最多的是北镇的冮家水库,加一起有几十回了吧。

冮家水库是个典型的两山夹一沟的山区小水库,风景秀丽堪比江南,好地方。

那年的初夏,我和休闲小钓还有孤独侠在冮家水库玩的很爽,以为会在这里一直钓到深秋,但是在盛夏的一场持续多天的大雨过后,效果明显不好了。

能看见成群的鲢鳙在水面游弋,就是不过来吃饵。我们就探讨研究的结论是这个夏天钓鱼人扔进水库的窝子料饵料太多了,按照每天50人每人4包饵料计算,两个月下来,就是12000包饵料,窝子料大概是饵料的三倍,以上数字应该是保守的说法。这么多饵料进去也许库水就富营养化了。水库的水质明显不那么清澈了,水里遍地都是食物,鲢鳙不吃你那一口很正常。

第二个结论是雨水造成水库水富营养化。关注雨季前后的变化,在一场暴雨过后的半个月内,钓鲢鳙比较费劲,过了半个月情况就会缓解,应该是大量有机质随山水进入库区,这就是俗称的甜水大量的有机物在水中发酵促进了浮游藻类的生长,鲢鳙有浮游藻类可食,就对饵料失去了兴趣。

当然这些看法还有待继续验证,也请钓友们提供其他地域的特殊现象相互佐证。

鱼饵搭配有原则,再不担心不上鱼


钓鱼中最重要的是饵料的搭配,制作饵料也是需要寻求技巧方式方法的,饵料的重要性完全可以决定你是否能够顺利钓上来鱼,而且还要配制出鱼喜欢的口味,这就是鱼饵搭配。

鱼饵搭配并不简单,你看到商店里面卖的鱼饵都是需要回来自己配制的,根据钓鱼不同配制的香料也应该不一样。那么如何让鱼更喜欢你配制的香料呢?

在搭配时候主要注意诱饵中的香味和腥味要突出点,因为很多鱼类都喜欢,其他的辅助配料就相对加一点,最后制成鱼饵。在鱼饵配制中鱼饵的香和腥需要注意以外,还要对每类鱼所喜好的饵料有所了解。

商店里卖的饵料上面都会有搭配说明,根据说明进行调制饵料一般不会有什么错。鱼食的种类很多,如果搞不清楚如何搭配,直接给鱼吃效果不佳。

如何更好的使用颗粒饵和粉饵?说到颗粒饵大家都知道在钓鱼过程中颗粒饵占主要部分,在搭配饵料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一点,颗粒饵主要用在遛鱼时候,粉饵则使用在诱鱼时候,所以在搭配时候就要分清主次。

如何更合理的搭配饵料比重?上面提到过商店里的饵料都在包装上注明搭配比重,所以在搭配之前要看清楚说明,虽然商品说的很清楚了可是有的细节可能不会说的那么详细。比如选择浮钓的,搭配时候比重要轻,饵在搭配的时候要拿准比重,比重大的饵料要比比重轻的饵料更难拿捏,所以比重大的饵料很难掌握漂,所以要适当的调整。

如何在饵料中做到味型搭配?鱼喜欢什么样的味道我们都应该有些了解,鱼一般喜欢味道重的口味,尤其要突出腥和香,还有甜酸臭也有鱼喜欢,这都是有经验的前辈总结的。鱼的口味很好掌握的,你只要知道什么鱼喜欢什么味型的饵料,不同味型的鱼在不同季节喜好也不一样。

根据鱼的喜好搭配饵料,在遵循饵料基本配制的原则上要根据实际鱼情进行搭配,鱼饵水的比重也很重要,不能过稀,过稀不能很好的钩住鱼,所以要根据钩鱼的水情况进行计算,严格按照加水比重来进行,过厚过稀都不可取。

还有在配制鱼饵中,有一些快速钓到鱼的小窍门,比如在鱼饵的颜色上动手脚。因为鱼的视力都很差,为了让鱼看到鱼饵并且成功钩住,必须把鱼饵的颜色加深,颜色调制越鲜艳越引起鱼的注意。面团的大小和软硬也是决定鱼是否上钩的一个因素,有人试着用小面团放在钩上,也有很好的钓鱼效果。有的鱼适合小面团,有的鱼不适合,这也是根据鱼的大小,还有鱼嘴的大小来定的。

鱼饵的制作很讲究的,软硬都不行,过硬的话钩尖挂不住鱼,过软的话几个水浪就冲散了,而且鱼饵形成面团的时候要能够紧紧的凑在一起,不要轻轻一碰就碎了。软硬程度还应考虑水情,水情好的时候,软硬可能都不成问题,水深的地方就需要硬一点的面团,浅一点的地方可软一点,因为面团浸泡会容易散开,这一点很重要的。

有的人用蚯蚓做香料鱼饵,这也是可以的,但是不需要拍死,因为放进水里它会蠕动,比较有吸引力,很快吸引过鱼来。鲫鱼就喜欢吃活的小动物,如果是死蚯蚓应该不会吃的,不过只要鱼多的河塘你怎么做的鱼饵都会被鱼洗劫一空,因为鱼多的河塘食物一般都不够吃的。

使用海竿抛竿垂钓时为什么投不准分析


使用海竿抛竿钓老投不准,这是一些刚学抛竿钓的新手遇到的问题,下面分析一下!

这主要是抛投方法不正确所致。最易产生偏差的几个环节有:

1.身体未对正目标,投竿时靠挥动手臂和转动身体来寻找目标。在投竿的瞬间,手臂用力和身体转动角度的大小,难以掌握,略有偏差,投出去的钩坠就可能远离目标,就是所谓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2.投竿时发力过猛,动作僵硬,技术要领走样;

3.操之过急,钩坠尚在摆动中就匆忙投竿;

4.竿头留出的线过长,给操作带来不便;

5.投竿时未考虑风向风速的影响等。

这里介绍一种比较容易投准的劈投方法。投竿时,身体正面对准目标,双脚平站与肩同宽,双手握竿举至头顶正中间,使手眼身竿一齐对准目标,采用砍劈动作,将竿自上而下的劈下去,待竿运行至前方距水面45度时,即松开压线手指放线。按上述动作投竿,一般不会产生左右偏差,新钓手练习几次即可投准。

纠正前后不到位的偏差比较困难,因为钩坠飞行的远近,全靠钓手用力大小来控制,这就要求钓手多练习才能做到眼到手到。

还有个小经验可供钓手参考:对准目标抛投钩坠时要宁远勿近,因为投近了无任何修正办法。略为投远一点,待钩坠飞近目标上方时,将握竿放线的食指,轻轻压在鱼线轮的鱼线上,强制鱼线停止放线,使钩坠接近目标入水。这里必须注意压线时,要由轻而重,不可一下压死,骤然使正在飞行中的钩坠停顿。否则会使钓饵散落,也容易伤及手指。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非规范动作。

海竿投竿的方法很多,待熟练地掌握一种基本方法之后,再去练那些难度较大的投竿方法,可以使投竿不受或少受地形地物的影响。

钓鱼时为什么跑鱼的原因以及应对


在钓鱼时会经常遇到跑鱼现象,明明上钩了为什么会跑鱼呢?从跑鱼过程看,跑鱼现象大体上可以分为提竿时水下跑鱼、出水后在水面跑鱼、遛鱼过程中跑鱼、飞鱼时跑鱼、抄鱼时跑鱼和装鱼时跑鱼。从跑鱼的原因看,又可以分为钓具损坏跑鱼、钓具选择不当跑鱼、操作方法不当跑鱼。

一、不同阶段的跑鱼

1、水下脱钩

从浮漂出现鱼讯,到提竿刺中鱼后的一小段时间数秒至数十秒。这个阶段的跑鱼原因最为复杂。

钓具方面:钩的大小、钩门宽窄、钩尖深浅不适当,钩尖磨钝或卷韧造成刺鱼时打滑;线号不对、钓线磨损后强力下降、过硬的线造成钩子入口偏浅、过软的线造成钩子在水下的形态不理想,鱼追食时吃钩困难吃钩浅而跑鱼;调钓的灵钝不当造成提竿时机不准,钩子没有在正常的部位刺入而跑鱼;饵团的状态不适当,造成钩子在鱼口腔的正常部位不能完成刺入动作,钩子挂的浅而跑鱼;鱼竿过硬,造成钓上大鱼后的一瞬间无法及时弓起鱼竿发力而拔河断线跑鱼。

操作方面:调钓的目数不匹配,造成信号出的太早钩子却没有正常的进嘴,挂的太浅跑鱼;钓点太远,起鱼的一瞬间鱼竿无法弓起,提竿即拔河;起鱼的一瞬间,没有及时利用身体的高度(下蹲)和长度(前伸胳膊手腕用力竖起鱼竿),及时弓起鱼竿;提竿后听凭大鱼沿水底潜行,另一只钩挂着杂草树木和碎石时跑鱼。此外,挂中大鱼时,鱼的力道非常大,钓上来是运气,跑掉了是正常,不必耿耿于怀。

2、水面跑鱼

上述钓具和操作方面的问题仍然可能存在,但操作方面的问题多些。比如刚开始提竿时拉鱼的力量和速度过大,没有注意到让一让、有意让回鱼的路线稍稍长一点,走个弧线遛一遛,而是直挺挺地拉过来,用力过大直接拉坏钩线或鱼嘴,刺激鱼的反抗力增强拉坏钩线或鱼嘴。

3、遛鱼时跑鱼

遛鱼时的跑鱼,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避免而没有避免的。因为鱼从中钩到能被控住,说明它的力度在可控范围内,最初最钢猛锐气已经被灭掉。大鱼中钩初期,喜爱向水的中间或左右冲击,我们只须控制鱼竿的方向,使鱼竿在下压状态下与钓线的角度围绕直角变动(鱼竿在上挑状态下控鱼力度不足),手竿尽量别让鱼向中间跑,矶竿或海竿别让鱼向两边距岸太近处跑;

如果鱼向水底扎去且窝着不动,一定要控住它,别让它在近岸处较大范围里游动沿水底移动(这样的话,另一只钩容易挂底或杂物,也容易在岸边的岩石上割伤钓线);尽量不要让鱼帖水底游动,也不要试图把大鱼拉到水面。有时,特别大的鱼中钩后会以非常沉稳的力道游动,这种鱼尚未发威,一定要及时调整角度,不要刺激它,这样等它发现危险时可能已经来不及发力了。

4、飞鱼时跑鱼

这个阶段跑鱼,最有可能的是断线、钩变形、鱼嘴拉豁和鱼跳动脱钩。不论什么原因,线细、钩形不合适或钩的大小不当会直接造成跑鱼。鱼竿太硬、提竿操作的手法太硬,会直接造成鱼的跳动增强而跑鱼。

有时,水面或空中跑鱼,问题却是出在水下。湖北中部地区钓鲌鱼、红梢(蒙古红鲌)时,如果水深,提竿时不要强力硬拖,而是稍稍慢半拍,在水下让一让,这样鱼出水后会变得非常老实,即使鱼钩的钩门较窄、钩尖较浅,也不容易跑鱼。善于钓罗非的南方钓手讲,飞罗非鱼时也有类似的技巧。

5、抄鱼和装鱼时跑鱼

抄鱼时的跑鱼有多是因为钩挂抄网和抄网太小。钩挂抄网和另一只钩挂住水库杂物时的情况一样一样的,抄网偏小一抄不中后鱼借力反弹猛然发力也会跑掉。装鱼时跑鱼,则可能因为地形不利,鱼跳动后带钩线入水,另一钩挂住杂物或自己的手。也可能是已经取钩,抓鱼不紧造成鱼猛跳跑掉。

二、钓具损坏和选择不当跑鱼

鱼竿

硬竿和软竿,哪个更便于搏大鱼?如果是钓鱼比赛,钓场狭窄,稍硬的竿能方便地把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休闲钓钓位足够宽阔,用比较软的竿更便于尽早发挥鱼竿的弹力。其实,对具体的一尾大鱼来说,鱼竿的软硬没有什么标准,很多硬度不同的竿都可以用。

我们选用的鱼竿,其软硬只有个人思想中的软硬,因为某一根竿,有人会认为它很硬,也有人会认为它很软。只要不是特别软和特点硬,遛鱼都很方便。问题是,从中鱼到提竿遛鱼开始这段时间里,您能将鱼竿弓起足够的角度,这鱼竿的柔软度就可以了。更软的鱼竿控鱼不便,硬的鱼竿您只须稍微钓的近一点,中大鱼后能及时弓起竿,能够扬长避短。竿的软硬,更在乎各人的操作方法。

鱼钩

鱼钩造成的跑鱼,多是因为鱼钩拉开变形、鱼钩硬度太大断裂、钩门窄钩尖浅鱼脱钩、鱼钩太钝。正确选用鱼钩,并不是个简单的命题,很多竞技高手对用钩和选线非常讲究。他们在选择钩线时,常常和钓法、战术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的。

他们在实际垂钓中,不论是休闲练竿还是紧张的比赛,经常进行必要的变化。回头看看好多休闲钓手,不少人可能是一种钩子到到底(往往是偏大的钩子),美其名曰专门针对大鱼,这其实是对鱼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在钓技上不求上进的表现。选钩时,针对变形和断裂,考虑选择钩条粗壮的钩型或较大的钩;

针对较迟钝的钓法,如吸入钓法(炸弹钩)、非常迟钝的钓法,考虑选择钩尖内抠的钩,如伊抛尼、千又、小矶;针对脱钩的鱼,要选用钩尖内倾、钩门宽和钩尖长的鱼钩;在流水中,或追求更多挂鱼现象,需选择钩门较宽、钩尖略外倾(至少不内倾)的鱼钩;针对鱼吃食无力没有信号的鱼情,须选择条很细的鱼钩。

钓线

钓线在跑鱼过程中,往往颇受诟病,受到过多的指责。这也难怪,所有的钓鱼线,它的强力本身就不是绝对均匀的,而且在使用中,会随时间的推移和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失去最初较好的性能。认识不到钓线性能的动态特点,垂钓中对钓线寄予过高的期望,跑鱼的遗憾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过去喜爱用粗线的钓友,因为粗线多在相对的低负荷条件下使用,强力下降的不明显,他们会觉得过去的钓线质量好、更耐用,觉得现在的线不行等等。

比如在秋天的自然水域,如果钓场条件好,水下无杂物、岸边无岩石,我们用崭新的1.5号主线配1.2号子线,对付7、8千克的大鱼问题不大,2号主线配1.5号子线保险系数较高。杂物和岩石多的地方,还是用更大号数的钓线为好。无论如何,粗的钓线比较耐磨,中大鱼后不会出现千钧一发的感觉。

钓鱼人有时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做线组,喜爱用号数很大的线。这样做,一方面能节约一点,另一方面是可以多用几次,懒得花时间频繁地做主线,还能增加成功搏大鱼的保险系数。只是,钓线粗细的选择,一定要以能正常出信号为前提。

笔者今年来野钓的次数很多,因工作关系手中钓线无数,懒得花太多时间做线组,喜爱用2号线为5.3米的矶竿配一幅5.5米长的台钓线组,钓1天后剪去连接环处的一小段(这一段最易磨损),再用1天后再剪一段,用3-4次就报废。有时上过超过10斤的大鱼,当时即把主线换掉,或剪得更短,改成3.6米线组用于浮钓翘嘴鲌等,完全能保证线组强力不出问题。

三、操作不当跑鱼

1、怎样调钓不易跑鱼

无论怎样调钓,绝对不跑鱼是不可能的。一般地,钓的越迟钝,鱼吃的越死,越不容易跑鱼。当然,这样钓容易丢失很多有效信号。在一个陌生的或吃食正常的水域,一般采用正常钓即可:比如11目的浮漂,钓底时调7-9目,钓2-9目。在水库,通常容易走水。或者,鱼多少有点猾,还有小鱼闹,我们可以在调7-9目的基础上加点铅,即改为调低目(2-6目),正常钓2-6目。

还有几种调漂法,个人感觉非常适合水库钓底层大鱼:

(1)无钩调全目。取下鱼钩,调浮漂和漂尾交接处。由于钓大鱼的双钩偏大,我们通学用普通台钓漂,双钩的目数超过漂尾的目数。如果装上双钩,实际调目可能是漂尾慢下沉。这种调漂法所有的目数都可以钓,而且能确保双子线是直立的,在水库高低沟坎多的地方较适用。能防止走水走漂,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气温较低、鱼吃口轻微时也能正常表现信号。

(2)无钩调半漂。取下鱼钩,调漂尾的一半,比如13目的漂尾,调7目。通常钓2-6目。这种调漂法,比较适合漂尾较粗的浮漂,在钓2-6目时能保证脑线是直立的,在高低沟坎多的地方较适用。防止走水走漂的能力较高,比上述调漂法迟钝,在鱼吃食动作轻微时,应防止过钝看不到漂的现象。

(3)无钩调3目,钓3目。去掉钩调3目,钓3目。这时,坠子是到底还是离底,离底的高度,是不确定的。坠子离底越高越灵敏,离底越低越迟钝。垂钓时,抛竿,等浮漂快要到达钓目时提着线组向后找底,这个过程,既是逗鱼的过程,也是找底的过程,通常会有接口。放下线组,浮漂在2目停住,说明短子线是直的;如果浮漂大于3目,说明坠子到底了,也能钓,通常灵敏度并不低,大体上相当于钓跑铅。水库的坠子挨底和平底的池塘不一样:水库边是锯齿形的陡坎,有时坠子落底了,子线还是直的,鱼吃食后给的信号非常好,黑漂较多。

(4)无钩调平水,钓任意目数。这实际上是竞技钓法中的跑铅钓法。这种钓法要求脑线短、钩尖极锋利、水底较平。此法的好处,是浮漂信号大,见口就有鱼。但冬钓中,可能会有些信号看不到。

2、前面提到过,钓点近、及时伸手下蹲弓住鱼竿可以瓦解鱼的第一冲力,拉鱼回来时用柔力、拉的过程中遛一遛、拉回来的路线不必走直线,根据鱼的游动方向调整鱼竿的方向,不要让鱼帖底游动以免另一只钩子挂着杂物,对于善跳的鱼提竿时略微让一让,这些是防止跑鱼的操作方法。

3、使用抛竿时,曳力使用不熟练、抄鱼不当钩挂网、抄网过小、用手提线、近岸水草影响都非常容易跑鱼。

鲫鱼为什么不吃饵


当鲫鱼不碰鱼钩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我们等了一阵时间之后还没有鲫鱼前来咬钩的话,那就要想一想是不是在钓位的选择方面出了什么问题,如果不能够确定钓位的准确性,那就换一个钓位试试看。

如果可以肯定自己选择的钓位是合适的,那就有可能是自己的饵料使用的不符合鲫鱼的口味,这样的话鲫鱼当然是不会轻易咬钩的,所以如果是出现这样的问题就要及时的更换钓饵。有的时候我们明明都可以看见鱼儿就在我们的窝点附近活动,但是它并不咬钩,我们就要分析鱼窝周围的环境,看看是不是不存在威胁到鲫鱼的生物在附近。

其实有很多时候,是我们的一些错误操作导致鱼儿不咬钩的,最常见的就是提前提竿,这个时候往往鱼儿还没有来得及咬钩,所以我们要先保证自己的操作标准。

还有的时候,明明已经出现了顿口,但是提竿的时候并没有看见鲫鱼,我们就要先想一想使用的鱼钩大小是否符合鱼儿的体积。鱼钩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刺鱼全靠它,所以鱼钩的大小是不是合适就很关键了,如果我们钓的鱼儿是体积比较大,重量比较沉的,结果鱼钩使用的是小型的,那么跑鱼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可是如果我们使用的鱼钩大了,但是钓的鱼儿却是小小的,那么是不方便鱼儿将鱼钩吸到嘴里面去的。出现上面的两种情况的话,要想中鱼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鲫鱼根本就是没有确实的咬钩,它只是进行一些试探,因为鲫鱼的胆子有点小,警惕性很高,所以有的时候可能会用身体去触碰饵料,或者是用嘴唇去轻轻的吸食,但是不会放心的咬饵。

或者是会来回反复的将鱼饵吸到嘴里又吐出来,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看到顿口现象,但是如果我们贸贸然的提竿了,那也是一场空。我们经过一段的时间观察可以发现鱼儿常常会发生涮饵的情况,它们非常的狡猾,常常会将鱼饵真的全部都吸进嘴里面,但是还不等鱼嘴完全的闭上,就又很迅速的将鱼饵吐出来,由于鱼儿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非常的流畅,速度也十分的快,所以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就要适当地改变一下调钓。

野钓长时间不上鱼的原因和对策


不少钓友比较喜欢挑战野钓,这与在养鱼池里面进行垂钓是完全两种不同的状态。所以我们平时一贯在养鱼池使用的垂钓技巧,不一定在野钓的时候管用。

野钓之所以受到不少钓友的喜爱,就在于它的野,也就是没有人管理的肆意生长、机会多多。而野钓的塘口大多都是鱼头稀少的,我们需要制定一个专门的战略战术才可以应对。

我们要想找到收获多的塘口,就要多走多试。即便是你前几天感觉好钓的塘口,后面再去垂钓,效果可能就不那么好了。因为在你钓完之后,可能还会有其他的人来此垂钓,垂钓的次数多了,这里的鱼情、水情就会发生变化,再到那里进行垂钓,效果可能就不像之前那样好了。

所以我们在野钓的时候,建议大家多试几个塘口,还可以找当地的人来了解这个塘口的情况,最近是不是有人来钓过,或者是最近的鱼情怎么样。我们可以在几个塘口都打窝子,广撒网,看看哪个塘口的效果好,在集中垂钓哪个塘口。

即便是我们选择好了塘口,也不代表收获就会很多,我们还需要多打几个窝子。这样做主要是因为野钓的地方鱼儿密度低,并不像养鱼池里面那样密集。所以我们要改掉在养鱼池垂钓的习惯,应该多打几个窝子来提高鱼获。

我们多打窝子的同时,也要抓住重点,因为鱼获好的那个窝点很有可能会有鱼路或者是有鱼儿在那里窝着。等到过了半个小时,我们就可以放弃那些鱼获不好的窝点了,不要再白白浪费时间、精力以及窝料了。

野塘野沟是没有人进行投喂的,所以我们只要是找对地方,上鱼速度是很快的。我们确定窝子里面有鱼之后,可以进行守钓。要是不确定窝子里面是否有鱼,建议大家采用走钓的方法。

一般都是钩落窝点之后没有动静就换到下一个窝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水面上的鱼星来判断水里面的鱼的体积大小,经验丰富的甚至可以观察出鱼儿的种类,为后面的工作先提前心里面有个底。

轮窝钓既节省时间效果还好,我们打的窝子较多,可以先打一部分窝子,发窝之后观察一段时间,然后再打剩下的窝点。两批窝点轮流来巡视,这样节省窝子发窝的时间,也不会因为打窝太突然而受损失。

在养鱼池,我们因为那里的鱼儿数量多,要想留鱼就要多撒饵料。但是在野钓的地方我们不需要这样做,反而是饵料的数量少效果会更好。因为那里的鱼儿数量少,要是打的窝子窝料太多,那么鱼儿都吃饱了,还怎么会要钓饵呢?

只有窝料合适,不是太多才会有好的上钩率。我们在野塘垂钓也是需要补窝,但是补窝的饵料同样也是需要量少的,次数要多一些,这样效果会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