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技巧浮漂。

高手钓鱼,以快制胜。钓快鱼,就必须善于钓口动漂。抓住咬钩第一时间,抓住最佳时机,才能够高速度高效率。但是纵然是高手也会有一个疑问,就是口动漂,为何会出现下顿的现象?本文就为大家详细的解说一下这个下顿的原理。

所谓口动漂,就是鱼儿刚刚吞饵入口一刹那的漂相,主要是漂尾有速度有力量的一顿。〔而体动漂是鱼儿含着钩饵抬头起身或者游走时的漂相,通常是平稳缓慢的下沉或者上送。〕

鱼儿吞饵入口一刹那,为什么会出现下顿漂相呢?钩饵卧底,在所谓盲区之外,鱼儿俯身向上吞饵〔钩饵进入了盲区〕,漂尾究竟有没有反应?

要明白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一个人人可以动手的、具有说服力的简易实验入手。

在桌面上铺一张纸。取一段线 AB。A 端连接坠子〔可以用铁钉等代替〕。 B端连接鱼钩〔可以用别的物件代替〕。坠子A上连接一段线代表主线〔也可以省略〕。

以坠子为园心、子线 AB 为半径用笔在纸上画一个圆圈,表示所谓的钩饵移动盲区〔见图一〕。

用手牵着 B点向上方连续移动,子线弯曲松弛,坠子不动。当然,可以想像,浮漂不会有丝毫的反应。这正好符合盲区论的结论:钩饵在盲区内移动时浮漂没有反应〔见图二〕。

在靠近B点处直立一支铅笔,牵着 B点绕着铅笔〔 O点〕横向、向上、斜向上移动。坠子一定会向下移动。不难想像,浮漂必然向下移动〔见图三〕。

鱼儿俯身吞食钩饵,钩饵进入口腔的同时也进入所谓盲区。钩饵相当于 B点,上唇相当于 O点〔图三的铅笔〕。上唇阻挡子线并且使子线绷紧。绷紧的子线必然拖动坠子。由于鱼儿吞饵具有冲击性,于是产生浮漂的下顿〔见图四〕。

这个简单的实验,可以说明鱼儿吞饵时浮漂下顿的力学原因。也可以明白子线传导拉力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让我们想起了中学课本里的滑轮。还可以看出,下顿与子线长短没有什么关系。下顿与吞饵的力度、速度和深度有关。吞饵力度、速度、深度大,则下顿力度、速度、幅度大。反之,信号微弱。

同时,这个简单的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鱼吞饵进入所谓盲区并非浮漂没有反应,恰恰相反,有明显反应〔如果有反应而不明显,可能是钓组调得不够灵敏或者漂尾太粗〕。

如果家里有大的鱼缸,也可以做一做几年前就有人介绍过的、马建华先生又提起的一个实验。用粗一些的胶管,斜向上把触底的或者悬浮的钩饵吸进胶管内〔注意,一定要吸进去〕,漂尾一定会下沉,吸得越深漂尾下沉越多。用爆发力吸入,漂尾明显下顿。胶管口相当于鱼口,阻挡子线而使子线改变方向并且绷紧、传导拉力。

我们还应该看看很不起眼的一个问题水对子线移动的阻力。子线移动速度越大,水的阻力也越大。水的阻力作用于子线的每一点上,于是子线移动时呈现规则的弧形〔与桌面上实验子线自由弯曲而且松弛的情况大不相同〕,绷得比较紧。弧形的绷紧的子线有一定的张力,拉动坠子向下移动。水的阻力实际上相当于实验中的铅笔的阻挡作用,只不过无形罢了。正因为这个缘故,鱼儿斜向上拖动浮漂〔在所谓盲区里〕,浮漂不是上送而是下滑或者黑漂。

钓快鱼的实践让我们知道,鱼动漂动,钓组一触即发,高手识讯如神,一小时可以钓鱼300多尾。如果真有所谓盲区的制约,恐怕就只能钓慢鱼了。

实践和理论都证明,盲区论是脱离实际的当然也是错误的理论。

产生错误的原因,从盲区论作者的思维方式看,只是片面地注意了几何图形,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力学分析。不注重浮力、重力和各种情况下子线如何传导力的分析研究,几何图形设计得再漂亮,不仅徒劳无益,而且会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编辑推荐

鱼吃钩时浮漂的反应动作浅谈


在每次抛竿之后,浮漂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动作直到站稳,以及后来的鱼儿吃钩信号产生,这些动作过程中不仅会受到鱼儿觅食的动作的影响,还会受到环境水流等方面因素带来的变化,但是垂钓的过程中也就只能依靠浮漂的动作来判断鱼口信号,如何在各种各样的信号中找出有效的信号提竿中鱼呢,这里就把浮漂的漂相动作分为四个阶段来逐步分析,当掌握了鱼儿在四个阶段的吃钩反应动作之后,渔获方面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在分析四个阶段之前先来了解下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从抛竿到浮漂站稳的整个过程,先是抛竿、压线、横向位移、翻身站立、浮漂下降、钩饵触底、小幅度的回升然后到固定目数站立,而不少钓友通常只是关注目数站立后出现的漂相,而站立之前的漂相就会被忽略,这种错误的做法会错失很多中鱼信号,首先的做法就是选择一款质量好漂相反应真实有效的浮漂。

一、直立前的漂相

抛竿压线之后,铅坠在下沉的过程中会拉动浮漂,此时浮漂会从平躺到横向位移然后倾斜翻身到最后的直立,一般情况下没有外界因素干扰的话,这一系列的动作是非常清晰规律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若是鱼儿吞钩的话就会有一些改变。

首先就是平躺的时间变长,或者是位移的速度加快,也可能是在翻身的过程中会出现停顿或者翻身速度加快,以及位移的时候改变方向和浮漂翻身之后倒漂等等。

二、直立下降中的漂相

当浮漂在水中翻身站立之后,钩饵钓组会拉动浮漂,浮漂会有一个匀速下降的过程,当钩饵触底之后会轻微的上升然后停留在固定的目数上,这些浮漂动作如果没有外界因素干扰的话会表现的很轻柔优雅,但是出现鱼讯的话这些动作会出现以下的改变。

首先下沉的速度可能会加快;翻身后不会下沉;减速的过程延长并下沉;下沉的过程中会出现停顿或者突然上顶以及横向位移等特征;还有就是超位站立。

三、定位后出现的漂相

当钩饵牵动浮漂下沉,当钩饵触底后浮漂呈现出固定的漂目,此时钓组之间处于平衡状态,不少钓友主要关注的就是钓组平衡之后的漂相,此时有鱼讯的话漂相会出现以下反应。

会出现很明显的点顿;点顿之后会出现较为缓慢的抬升;点顿后出现黑漂;点顿后出现斜沉;点动小幅度的抬升后停止;点动抬升后出现突然下沉的漂相;有时候会出现频率较快的短促连续浮沉;颤动和快速上升后倒伏;缓慢上升2目左右停止不动等等。

四、移动后出现的漂相

活动的食物才会引起鱼儿的注意,在垂钓过程中鱼口不好的时候需要逗弄钓饵让钩饵处于活动状态增加诱鱼效果,但是逗钓的时候会打破浮漂的稳定状态,浮漂会随着逗钓的动作出现抬升然后下降到再度定位,在这一些列过程中如果出现不正常的漂相可能就是鱼儿吃钩的信号,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反应。

1、在压线进行牵引的过程中,浮漂本应该是朝着杆稍的位置横移并轻微下降,但是如果出现突然加速下沉或者抬升的漂相的话,就是鱼儿吞钩了。

2、在压线之后,正常情况下浮漂会有抬升复位的一系列过程,如果复位的时间比较长或者出现明显的过位,也是鱼儿吞钩的动作反应。

3、当浮漂再次定位之后,出现上述的三种漂相也是鱼儿吃钩的反应。

当对漂相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整体掌控的话,上鱼率会有明显的提升,复杂的东西就会变得简单明了,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要全神贯注的观察漂相,有浮漂动作产生是就要及时提竿中鱼,垂钓的时候最好使用竿质轻巧的钓竿,长时间持竿不会太过疲累。

鱼咬钩吃饵时浮漂的信号反应


垂钓时漂相若干,对于从浮漂上反应出来的信号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新手钓友来说,最是头痛了。摸不清哪种浮漂信号是鱼咬钩的信号,哪种浮漂信号是戏钩信号。其实,我们在进行垂钓的时候,认清几种漂相,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浮漂信号就行了。我们不仅仅要学会看懂鱼儿咬钩的信号,而且,要会从这些信号里面读出是哪种鱼咬钩、鱼的个头有多大、以及鱼儿只是碰撞钓饵作探测、还是已经咬进口中,或是已经吞咽进嘴里等情况。

1、顿漂

当浮入水后停止,浮漂的漂目一般会下顿1~2目,这种情况是鱼将鱼饵吸进嘴的瞬间,浮漂产生下沉的动作,这就是通常我们台钓时所谓的顿口。出现顿口时,浮漂一般会下顿1~2目,当然天气冷,鱼吃口轻时可能只有半目的下顿。

2、送漂

鱼漂慢慢从水中升起时,称之为托漂。托漂一般是鲫鱼上钩的反映(也有人称托漂为送漂)。在托漂时,应进一步观察漂的动静:如托漂的速度较快,咬钩的鱼很可能是鲢鱼;如托漂的速度很慢,则咬钩的可能是草鱼;而鲫鱼和鲤鱼如果咬钩,则托漂的动作会显示得不快不慢。

3、黑漂

钓鱼老手把鱼漂拖入水中的现象称为黑漂,或者叫做吃漂。出现黑漂的现象,很可能是有比较大的鱼或比较凶猛的鱼咬钩,若黑漂入水的速度很快,咬钩的鱼很可能是肉食性鱼类中很凶猛的鱼种,如黑鱼或鲶鱼等;若是鲤鱼咬钩,鱼漂进水的速度就要慢得多。

4、闹漂

有时,在钓钩放入窝点之后,浮漂不断地出现不规则的上下抖动,这种现象,钓鱼届称之为闹漂。这时被称为打搅的或小混子在捣乱,即一些令人讨厌的小虾、小泥鳅小鱼在抢吃钓钩上的饵食,他们的小嘴吞不下钩,却能把钩上的钓饵很快吃得精光,使垂钓者不得不频繁补饵,叫人十分恼火。遇到这样的情况,只得换个钓点。

5、移漂

还有一种很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是,鱼漂出现极为缓慢的下落,过一会儿又慢慢地上升。再过一会,又出现鱼漂被移动了位置,移动3-5厘米之多,这种现象被称为移漂。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可能是河虾用大爪取走钓饵造成的。还有一种就是发现浮漂倾斜着在水中移动的情况,这情况也叫移漂,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鱼儿将饵吞入了口中,并且在水平方向游动。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及时抬竿的话,中鱼的机率是非常之大,而且这种情况,多半是体型相对较大的鱼儿。

鱼的吃口无力与浮漂下顿动作不清晰的原因


看着旁边钓友上鱼又多又快,上鱼效果非常好,羡慕之极。于是放下脸面,向旁边钓友索要了一了团鱼饵,心想着这样一样的东西,鱼儿你总得吃了吧,哪知道,仍然没有很好的鱼口出现,浮漂下顿动作无力,吃口不清晰。这可急死人,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真是人品有问题,长相决定待遇吗?

其实啊,并不是老天对你不公,也不是鱼儿喜欢帅哥,是因为你自己对钓鱼细节的把握不够严谨,对鱼情分析不够准确,对用饵用漂用线过于大意,对钓鱼理念理解不够透彻造成的。如何变化才能有更大的钓获呢?请听以下分析。

鱼儿是不是真的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见饵就吃,对饵料没有什么要求啊?事实并非如此,饵料味型不对路,饵料状态不好,饵料过大过硬,都会影响鱼儿的食欲,都会让阻碍鱼儿的正常吃食。小鲫鱼喜欢腥、奶香,大鲫鱼喜欢香腥,鲤鱼喜欢发酵味,喜欢腥香甜,草鱼喜欢酸香味,鲢鳙喜酸臭味。这些不同鱼类所喜欢的基本味型原则你得清楚吧。我们的窝料味型和钓饵味型要一致,才能更好的降低鱼儿的警惕性,用什么材料做窝打窝,就用什么做为钓饵。比如我们常见的用红薯麦粒发酵打窝,那我们可以在钩子上也挂这些做为我们的钓饵。

如果是面对黑坑喂养池的鱼,我们就要使用原塘颗粒搭配商品饵方法来进行垂钓。对于那些长期被钓放的鱼,对我们的浓香的商品饵已经产生了警惕性和厌恶感,虽然用商品饵能把鱼儿引过来,但要想它们正常的进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我们就要使用原塘本味的饵料,或搓或拉,来降低它们的警惕性,以便更好的吃食。

味型对路了,饵料的状态就变得尤其重要了。做成一款好的拉饵,这款拉饵开制出来就要雾化性佳、松散性佳、附钩性要佳、适口性要佳,鱼儿吃起来才不挡口,毫不费力。做成一款搓饵,那它要软粘,不能太硬,能随心所欲的搓大搓小。这就对我们的开饵技术有一定要求了。

鱼儿吃得不顺畅,有可能出在我们浮漂的选择上,浮漂号数选择过大,吃铅过重,特别是在冬季,鱼儿吃口轻的时候,浮漂用得过大,会出来浮漂动作出现得不够干脆,上下蠕动,抬钓竿又不中鱼。这时我们就要换一支小号的浮漂,一定会有出奇的效果。

鱼儿吃得不顺畅,可能和钩线有关系,钩子是不是大了一号,鱼儿吞食时有一挡口,吃到嘴皮一拉就拉破鱼嘴跑鱼了。子线过粗过硬,鱼儿同样吸食起来费力挡口,警惕性增加,同样影响我们的鱼获。

所以,影响你不上鱼,影响你上鱼多少的因素有许多, 我们要是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实际垂钓中多变化,是很难取得好收获的。

鱼吃饵时吃口的轻重与浮漂漂相分析


鱼在不同条件下吸食钩饵的方式是不同的,对各种鱼的吃食动作有所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读漂,也便于钓者准确地把握扬竿的时机。当然,本文所涉及的对象是淡水鱼类。

一、几种淡水鱼的吸食特点

首先来看底层鱼,拿鲫鱼来说,它们在吃食时喜欢头朝下尾朝上,吸食到钩饵之后就会上浮,表现在浮漂上则为轻轻抖动后上送,钓者可在见到浮漂上浮时提竿。

鲤鱼最喜欢在泥中拱食,吃食时比较小心,首先需要试探一番,觉得没有什么危险,或者对其口味,才将饵料吸入嘴中,吸食入嘴后就会走开。钓者看到浮漂先是微微晃动,然后就开始下沉直至黑漂,当看到浮漂没入水中即可提竿。

再来看看水体中下层的鱼儿,比如草鱼,它们吃食的特点是先慢后快,起先是试探性地尝味,觉得合适就会一口吸入,拉着钩饵游走。钓者看到浮漂下沉的机会多于上浮的机会,当漂下沉时,须等到漂的整体浸入水中后才可提竿。

青鱼吃食则比较狠与猛,只要它们发现有食物,就会一口吸走,钓者看到浮漂是上下抖动的幅度很大,继而很快地斜着下沉,此时需要赶紧扬竿。

罗非鱼比较贪吃,只要吃到了饵料是不会松开嘴巴的,钓者看到浮漂很快地颤动,然而又突然停止或者突然斜着上浮,这时就要赶快扬竿。

鲢鳙在水温较为合适的时候吃食比较温柔,喜欢将饵料含在口中,所以浮漂只是很轻地晃动,如果不及时扬竿就会错过机会。到了炎夏鲢鳙吃食的特点是咬着钓饵转身就走,浮漂一般是黑漂或者是拉倒海竿而钓者就要立即扬竿。便于吃食比较像鲫鱼的动作,浮漂先是上下颤动不已,接着立即上浮,最后漂子斜向水面,此时最好及时扬竿。

二、吃口轻重须看季节

冬末初春鱼口较小,因为水温低使它们活动显得比较迟缓与呆板,吃食时动作就十分轻微,浮漂反应的就很不明显,有时浮漂只是轻微地抖动就有鱼中钩了。

夏季与秋季温度较高的时候,水中鱼儿最为活跃,动作比较迅猛,漂相呈现为动作幅度很大,不管是上浮还是下沉,或者斜向运动,都是很明显的动作,看到这样的漂相要当机立断地提竿获鱼。到了冬季水温低,鱼口轻则浮漂有轻微动作即可扬竿。

三、根据水深看吃钩动作

如果钓场的水较浅,在一米以下,此时的水线是很短的,鱼儿只要咬钩,浮漂立马就会有反应,上送与下顿的讯号出现时,可延迟几秒提竿。

如果钓场的水深超过了两米,此时的水线是较长的,鱼儿只要咬钩,浮漂反应时间稍慢,看到有上浮与下顿就要及时扬竿获鱼。

四、钓饵不同,漂相有区别

一般情况下素饵较小,鱼儿进食比较容易,浮漂只是轻轻抖动,钓者可及早提竿;荤饵送至鱼儿嘴边,鱼儿有时有试探性的动作,或者咬到钩饵的边缘,提竿应稍微迟一点,看到浮漂上浮与下顿明显才可提竿。

五、根据子线的长度来判断

比较长的子线,鱼儿就饵之后的动作反应到浮漂上来,时间稍长,钓者不可急于提竿。比较短的子线,鱼儿就饵之后的动作反应到浮漂上来,时间稍短,钓者应及时提竿。

六、根据铅坠来判断

重坠适用于卧钩、流水与浅水,轻坠适用于立钩、静水。适用重坠时浮漂上送的速度较慢,需要早一点提竿;适用轻坠时浮漂上送较快较高,需要迟一点提竿。还有,高坠提竿应早一点,低坠提竿要迟一点。

七、根据水质判断

水质较肥,鱼儿吃食动作慢,浮漂上送与下顿迟缓;水质较瘦,鱼儿吃食动作较急,浮漂动作快而明显;水体不流动的情况下,鲫鱼一般是送漂,水体有流动一般是黑漂现象。滑鱼要么是点漂,要么是缓缓地送漂与平移浮漂。而在少有人钓的水域送漂一般都很明显。

八、看鱼情读漂

小鱼中钩后浮漂是上下不停地颤动,这是小鱼在争抢饵料时出现的难以入口的表现,也有可能使浮漂有较大的被拉走的动作,这是小鱼吃到了钩饵就游走的表现。

鱼群密度很稀时,它们会不慌不忙地试探钩饵,犹豫之后才吞吃钩饵;而鱼群的密度较大,就会发生争抢,鱼儿凭本能快速地进食,所以浮漂动作反应快而大。

鱼在水底吃饵时浮漂的反应详解


一般来说,淡水鱼尖摄食进食,实际上都有一个过程。我们在垂钓的时候,要把握好鱼摄食过程,对于掌握提竿时机有很大的帮助。这些吃食过程及动作反应到浮漂上,因此解读浮漂漂相就成了所有钓友们最重要的事情。接下来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鱼摄食过程及不同对象鱼吃食时浮漂漂相反应。

一、鱼摄食过程探知

一般来说,鱼吃食需要有个过程,就好像人吃饭之前要先洗手,再准备碗筷一样。那么鱼吃食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为四个步骤:试探、触探、品味、吞食。

1、试探

一般来说,当鱼儿发现食物时,机警的鱼儿当然不会马上就吞食,而应该有一些试探的过程,试探方式一般为游近食物,以身擦、尾扫、鳍碰,探其有无异常,如有异动马上就会跑得远远的,因此这时候浮漂漂相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的吃食反应时,应该要沉住气。当然如果遇到生到鱼,从未被钓过的区域的鱼儿,而且还是群居抢食时,基本上无试探。但是现在这样的区域太少了。因此,鱼摄食过程中,试探基本上是都有的动作。特别是大体型鱼更是如此。而小体型鱼警惕性低很多,这个动作还是会进行,只是可能为稍加试探就完了。

2、触探

以触觉探明食物之软硬、新陈,是否可食。这一动作一般伴随第一步中的试探一起。

3、品味

吞口立即吐出,或是以唇半含饵食,反复品味,这个阶段仍然属于试探的过程,只是在这里鱼儿有心吞食怕又有危险,再则试试鱼饵的味型,所以也有此动作。很多钓友看到浮漂有动作,赶紧抬竿,有时候会中鱼,而有时不会中。原因就是因为这个阶段,吃吞口时还未来得及吐出,就正赶上钓友提竿,所以中鱼了。而抬竿不中则是因为鱼儿已经饵吐出,所以几不会中鱼。因此在这个阶段看到钝口后抬竿,要抓得好,方能中鱼,而这个阶段浮漂漂相多半个钝口,或是下沉一到二目,再回位。

4、吞食

在经过一系列试探之后若食物味道适合口味,则食欲大振而吞之,若不适合口味,则弃而游走。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浮漂浮相一般是黑漂,移漂或是送漂的状态。

二、不同对象鱼吃食时浮漂漂相反应

不同的对象鱼,虽然都有像上一点所说的吃食过程,但是吃食的习惯不一样,浮漂漂相反应自然也就不一样了。接下来说说不同对象鱼吃食时浮漂漂相。

1、鲤鱼吃食浮漂漂相

鲤鱼属底层鱼类,它爱拱泥寻食。当它发现食物后,也会有围着食物游弋转圈的动作,然后吞食再吐出,而只要对其口味,就会一口叼住拖走。水面浮漂出现先微微点动几下,即便就将浮漂拉入水中(黑漂)现象:有时由于微微点动看不清,只见浮漂拉入水中;有时也会出现送漂或打转的现象。当黑漂或走漂时提竿十拿九稳得鱼。由于现在很多水域的鱼钓得很滑,往往鲤鱼漂相黑漂的很少了,基本上就是钝口及轻颤。

2、鲫鱼吃食浮漂漂相

鲫鱼吃食与鲤鱼吃食截然不同属底层鱼,是在水底觅食。鲫鱼吃食是最斯文的,当发现食物后,一般先用身体蹭或用尾巴扇,待查明无异常后,才借助水流吸入口中,随即抬头。水面浮漂显示点几下,而后被托起。这是鲫鱼咬钩典型的表现。

3、草鱼吃食浮漂漂相

很多钓友都觉得,草鱼吃食浮漂漂相是最好认的,因为他没有多余的杂动作,基本上就是发现鱼饵可食之后一口吞下便走。草鱼属中下层鱼,在水中游动速度极快,见到可食的食物,见饵便吞,拉近十足,不像鲫鱼、鲤鱼先有小动作,水面浮漂反应是突然被拉黑。当水温较低又是底钓时,它咬钩动作就较轻,水面浮漂反应是在一两目之间升降起伏,不拉黑漂。

当在深秋,水温进一步降低时,草鱼吃食就会在口中含着不动,水面浮漂反应是出现悄然上升一目并停在那里不动。出现这种情况时,必须先抖动一下,而后提竿将其钩牢。

4、鲢鳙鱼吃食浮漂漂相

鲢鳙鱼是滤食性鱼,吃食不靠咬和吞,而是张大嘴吸吮,连水带食一起喝入口中。当鱼钩在吞吸时没有被吸入口中,浮漂上的动动就是上下轻微颤动,如果被吸入口中,水面浮漂反应是迅速下沉。

5、鲶鱼吃食浮漂漂相

鲶鱼是比较凶猛的肉食性动作。因生性凶猛,见到食物不商量,不计后果,吞下就走,水面浮漂的反应绝大多数为黑漂。但是一般水域中因为鲶鱼远比其它鱼种来得少,很多钓友并不知道鲶鱼吃食时浮漂的漂相。不过,只要黑漂了就抬竿,准是没错的。

静态浮钓时浮漂下顿空竿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浮钓静态鱼讯通常出现在鱼变化泳层时。这时鱼不是乱口被动上浮,而是主动上浮,吃口并不特别多,饵下降到位一会儿鱼才开始吃饵。如果钩子不大,饵也合适,则造成下顿不中鱼的主要原因是调标太灵或泳层定位微微偏差。调标此时的定义既有可能包括通常的调钓目意义,也可能包括选标意思。

浮钓静态时,几乎不存在子线弯曲的可能。这时候,有必要对浮标下顿的成因进行详细地探究。简约来说,造成浮标下顿的原因是悬着的坠突然向下产生位移。在鱼吃饵方面,造成坠的这种向下位移只能有两种有效途径:

一、鱼从饵的斜上方或者是水平方向或略微斜下方把饵吸入口中,鱼上唇顶端顶住子线,而饵在口中继续向喉部深处方向位移。如此子线不断缩短,从而导致悬坠沉稳有力地向下位移。

二、鱼从饵所处水平面角度很大的斜下方吸饵,此时饵有一个向下运动一定距离后方才进嘴的过程,在饵尚未进嘴前坠已经会稍慢向下位移。如果鱼吸饵的力量大,也会造成浮标很清晰的下顿。坠饵均悬浮时,鱼撞线或小鱼冲顶饵均不会造成浮标下顿,只会晃动。

在第一种情况中,如果浮标剩余浮力太大,或者钓组总重量太大,则鱼会感觉到反牵力造成的就饵异常程度太严重,很容易选择涮饵的习惯行为,结果导致下顿空竿;第二种情况很典型,通常是饵下降到位与鱼的泳层存在微小偏差,个体小的鱼率先仰头上行吸饵,浮标的表现为力度较轻但下沉幅度不见得小的快速下沉。由于标尾运动距离短,人的生理极限很难清楚区分其究竟是下沉还是下顿。倘若再遇上个体稍大的鱼如此仰吸,浮标的运动现象与下顿无异。

第二种情况,可以不改变钓组结构,也可以不调整灵敏度,而是改变中鱼鱼讯。

其有效中鱼鱼讯为下顿后紧跟着一沉。注意与连续下顿区分:连续下顿是鱼吸第一次不成功,停了一下接着第二次吸。一般第一次吸不成功就已经说明其能力有限,第二次吸也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浮钓静态鱼讯往往会产生连续2、3次下顿甚至有连续5、6次下顿而不能中鱼的情况;下顿紧跟着下沉是一气呵成,中间没有停顿,其原理为:鱼仰吸导致饵向下并带动坠向下,饵到鱼口尚未进嘴时浮标已经产生下顿。鱼衔住饵,运动中的坠产生减速但不停止的运动状态,浮标运动状态准备改变;鱼接着吞饵,坠正在运动尚未停止时加速了一下,浮标已经准备好改变运动状态,顺势接着出现一沉。

第一种情况,必须改变调钓目与钓组结构。

钓目要进一步增加,如果钓目已经无法再增加,则换一支标尾更细的浮标。同时也应该减轻钓组总质量,换上小号比重小的细尾浮标调整好。这种调整对第二种情况也有改善作用。若第二种情况在下顿接着下沉也无法中鱼,则应当如此调整。并且第二种情况还有意想不到的调整方法:加粗主线,主要作用是延缓浮标反应速度,当然小号比重小的浮标也有部分这个功能。另类的方法是数一、二、三后优雅地起竿。

竞技野钓线组的搭配原理及实践操作


在野钓时初次使用竞技钓组的钓友,其实没有按照竞技钓法的真谛去搭配钓组,而是根据自己的手头的条件对钓竿、线组和钓法进行了改良,尽管有的很实用,但毕竟大部分没有发挥竞技钓组的特性,错过了较多的机会。经过两年在长寿湖垂钓的摸索,对竞技钓组在野钓中的搭配有了些心得,现在总结出来,供一些新入此行钓手参考,不对之处敬请拍块砖。

一.选择钓竿的基本条件如何确定

钓鱼是个人鱼互动的活动,所以置办行头要考虑两个方面。如果钓手忍耐程度高,可以多考虑鱼的感受,尽量选择能方便鱼觅食的钓组长杆、长线,而少考虑钓手的感受,比如:视力、臂力和钓姿等等,哪里有鱼就到哪里去钓,所以长枪短炮、筒靴、小船都会派上用场;如果钓手年龄较大,或者是享受型的,就要考虑人的感受,尽量选择方便钓手操作的钓组,根据水深选择不同长度的钓竿和线组以确保浮标观测点在最佳范围上,同时要加强诱鱼进窝的技巧训练,比如:研究饵料味道和比重以及在水下的扩散性、鱼饵的附钩性、不同鱼种觅食的特型以及不同季节的垂钓策略等等。

本文在这里讲的还是要以重点考虑钓手的感受为主,毕竟用竞技钓组是这篇文章的题目主语,而搭配与实践就是需要钓者用心去做的。所以下面都是以钓手操作为中心展开的探讨,也就是以诱为主的舒适型钓法。

1.自身条件决定:

首先要根据各人的身体条件选择钓组的搭配,因为除了体力以外,最要紧的是眼睛。因为观察竞技钓法的浮标语言的最根本条件就是视力要好。我不能说每个人的视力都好得很,但一般情况下,人的最佳观测点是在6~7米的位置。如果是超过了这个距离,很多人都看不太清楚了,这也是为什么竞技比赛把钓竿长度限制在3.6~4.5米的距离之内的原因之一。因为在1.5米~3米深的水池里,水中浮标距离钓手的眼睛观测距离就在这个范围之内,也是观察口动标的最佳距离。

另外就是根据钓手的经济条件购买渔具。经济条件好的、时间充裕的而且有车的可以一次到位,买一些性能优良、质量稳定名牌产品。如果经济条件稍微差点,可以一步步来,但最好还是买能够使用一阵子的中档渔具,否则要添置几次,钱也不少花。

2.垂钓环境的适应

垂钓环境也是决定购买什么样钓具的前提,如果你经常在天然的水库钓鱼,恐怕3.6、4.5、5.4米甚至6.3米和7.2米的钓竿都要准备,如果经常去赌塘,3.6、4.5米的就够了。因为在重庆地区,长寿湖水域手竿的位置深浅都有,特别是适合手竿垂钓的春天,从不到一米到7~8米深的水域都能有不错的收获。所以选一套(3.6、4.5、5.4米)能够覆盖大部分水岸的鱼杆也是必须的。

3.垂钓对象的考虑

在重庆地区长寿湖玩手竿的主要垂钓对象是鲫鱼,兼钓鲤鱼、草鱼和其他的鱼种,而鲫鱼的特点就是胆子比较小,只要大气压不是很低,大部分时间都在底层活动,离岸边5~10米以上基本上都是它们的觅食洄游范围。加上一旦上鱼就是一群群的,钓手要频频举起钓竿,所以重量轻的钓竿是首选,3.6和4.5米的重量一般都不会很重,如果使用5.4米的钓竿,一般情况要选100克以下的,而且不能有明显的重头感觉。因为太重了人很遭罪,娱乐性大大降低。 至于6.3米和7.2米的鱼竿主要适用于水深超过5米的地方,如果钓的太浅,铅坠和浮标距离太近,抛竿和观标都会很困难。

4.配件选择与搭配

有了好钓竿就等于好枪在手,但其他的配件质量也一样决定你的收获,就像好枪要配好弹一样。所以浮标、鱼钩、主线、子线、漂座、铅皮座、太空豆等的都有选头,弄不好还是问题不少。有关选择方法,我会在案例里一边选择,一边道出自己的感受。

5.附件选择

钓鱼环境也很重要,要每个钓手自己营造才行,比如:鱼护、抄网、钓箱、杆架、钓鱼伞甚至钓鱼船等等。但这些不是今天我们要谈的话题,所以略去。今天重点谈钓组的搭配。

了解了这个基本情况,可以据此添置行头。下面我就为有较好经济条件的钓手选择一套钓组,有条件的钓友可以引以为鉴,因为是面向休闲而且有些闲钱钓友,刚刚入门的新手和有能力烧钱的职业钓手请勿拍砖。

二.钓组挑选的案例之一

1.钓竿:鲫鱼竿,品牌:翼12、15、18尺,现在网络价格约:小一万元,趋势看涨。

选择理由:在长寿湖钓手杆不像池塘,环境和心理都与竞技钓法上了很大的变化。很多钓手在经过短则几小时,长则一两天的做窝方才引鱼进窝,之后遇到鱼吃口的时候,心情就比较激动,提杆较猛,如果杆梢较硬很容易断子线;加上长寿湖钓手杆经常遇到大家伙,所以杆子的腰力要求也较高,否则很难将其擒获。而翼系列产品的适用对象鱼就是针对大型日本鲫鱼而设计的,杆稍较软而腰力又很挺,是名副其实的先调杆子。加上翼18尺(5.4米)整体重量只有80克,所以比较适合在长寿湖等大湖里使用。

2.浮标:这个要求不太高,但也要注意选择的类型,一般选择标尾较长、浮力较大经过碳化处理的巴尔杉木浮标。我之所以选择王冠孔雀羽毛碳脚浮标,完全是因为友人热情相送,而且经试用证明是套不错的浮标,所以就没有再购买其他的浮标。

如果我推荐的话,首推长脚短身长尾标:此标轴向很细,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但因其翻身较慢容易引起中层鱼的注意,在杂鱼多的环境下容易受到干扰。但翻身后到位之前的下行的行程长,适宜钓小翘壳和鳊鱼的接口,但在春末夏初针对寻找鲫鱼的钓法不太适合,因为较慢下行速度,容易将中层鱼引入底层,容易造成和鲫鱼争食的局面。

最下面这支浮标就是长脚短身长尾标:

其次推荐短脚长身长尾标:此标是最好掌握和所适鱼情最广的标,也是一种标准浮标。我常用的王冠孔雀羽毛碳脚浮标就属于这种类型。标脚短一般有碳脚和竹脚标之分。由于其标身细长,各种材质均有。标尾为实心细长硬尾,一般13目居多。此标最大特点是因为其使用的是短脚设计,所以翻身很快;加上标身细长,下行均匀流畅,抗摆动性强、稳定性好;所以很适合钓底鲫鱼。特别是遇到一群鱼进窝的时候,其快速到位的特性,非常适合钓快鱼打连发。而且对于新手来说此标的调整也是较容易掌握的。当然也适合一根标打天下的钓手。

短脚长身长尾标图片:

总的来讲,野钓环境里选用浮标主要注意要根据季节选用。冬天,小杂鱼少,在风平浪劲的日子里,可以选的视标细些、灵些的浮标;而夏季,小杂鱼多,在风浪大的水域,只能可以选的视标较粗、浮力较大的浮标,否则眼睛太遭罪。

3.线组: 0.6号~1.0号主线,0.3~0.8号子线;冬天鱼的活力差些主线和子线都可以细些,夏天鱼的活力好,就可以选择粗些的线组;

我选择的品牌:道森、岩太郎、将凌、还有喜曼多,都在用,但一定要正品;

总而言之:在长寿湖玩竞技钓,主要的是要钓鲫鱼。尽管长寿湖鱼基本上都是生口鱼,大部分从生下来就没有被钓过,原则上它们的吃口都应该很清晰,但因长寿湖鱼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很可能吃食不积极的,出现吃口模糊的情况。加上可垂钓的水深变化较大,从浅滩到深潭应有尽有,所以这些鱼已经习惯了根据气压、水温和水流的变化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水层的地域,而不会因钓手饵料的投放点一下子就改变了这种迁移的习性。尽管这些鱼会在你的窝子里逗留一段时间,但一遇水温和气压变化,其鱼层的位置和吃口特性也就随之变化。所以为了保证线组的灵敏性,在整个线组的配件选择上也是尽量使用小号的。

三.鱼竿的长度、浮标的位置与抛杆的方便性的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认为选择不同长度的鱼竿,还要考虑钓手的最佳使用感受。因为不同长度的鱼竿都有一个方便于抛竿的浮标位置。

一般来讲,使用长竿如果坐的高抛杆会方便些,或者使用较大的浮标会因加大铅坠也能改变抛杆的操作性,但最关键的还是浮标到竿尖的尺寸。因为浮标相对铅坠来讲,尺寸大、比量较轻,在抛出的时候空气阻力就较大。如果浮标离铅皮座较近,特别是使用5.4以上的鱼竿的时候,线组的抛出初速度就因浮标风阻的影响而降低,特别是在顶风的情况下,就更容易抛准、抛远。

还有就是钓手使用的饵料。如果在你垂钓鲫鱼的同时想会会大鲤鱼和大草鱼,特别是在重庆地区的两大湖还能碰到大鳊鱼和大翘壳,那么你使用的钓饵就会加大加重,这样也会改善抛杆的方便性。

记得一次我和西野有关钓手探讨这个问题,从他口中得知日本的HERA黑拉钓手有过这方面的研究。我马上上网查阅,并找到了这样的信息:浮标尽量保持离竿尖1/3~1/4的地方,这样抛杆手感最好,准确率最高,这和我的长寿湖垂钓手竿实践结果基本吻合。

四.如何选择子线的长度

另外一点就是选择子线的长短也要考虑在内。如果子线太短,抛杆时很容易将钩饵与铅皮座纠缠在一起,特别是当子线短于10cm的时候。如果钓饵较小、较轻的时候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如果子线太长而且饵团较大时,就会降低鱼儿索食的灵敏度,特别是在钓钝情况下,子线弯曲较大,太长的子线就会给鱼儿留出更多的吐钩时间。所以子线长度要与选择的钓竿长度、浮标调的灵钝程度、甚至要根据水底不平度进行适当的选配。所以15~30cm的范围的子线都要备点。一般来讲,短竿使用子线可以短点,长杆选择子线可以长点的。

还有就是根据垂钓对象不同选字子线的长度,钓小鱼可以短些,钓大鱼尽量长些。因为大鱼警惕性较强,如果铅皮座悬在钓饵的上方荡来荡去,而且离鱼的眼睛较近的时候,鱼会提高警惕性的。

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灵和钝的选择,也会影响你选择子线的长度。

五.线组的调整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根据不同的环境变化,调整起来还是有些复杂。假如给一套定式,很多情况没办法应付;如果考虑太多的变数,初学者很难一下理解其真谛,所以下面结合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讲解,以便于读者理解。

玩了两年多的长寿湖竞技钓,我感觉真正实用的浮标调钓法还是调4钓2,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小范围的调整,是可以适用于的鱼情变化。但这种调整要有一个基础搭配,然后通过简单的变化就能达到目的。这个基础搭配我戏称之为灵钝混搭法,详见图1。

由于下面要讲到如何使用太空豆记录浮标调灵和调钝的实际位置,所以在这里我对每颗太空豆进行编号,具体顺序从鱼竿的稍尖开始。

A号:起夹紧主线鱼与竿稍小辫子作用;

B号:最钝点纪录作用,也就是铅皮座擦底的位置;

C和D号:起到夹紧浮标座的作用,在B~E两点间移动,还起到调整钓组的灵钝的作用;

E号:最灵点记录作用,也就是钓平水的那个位置;

F号:防止铅皮座上移的作用,比其他的要长一倍,或者使用两颗太空豆;

G号:调整铅皮座在水中位置的作用。

图1 灵钝混搭法图解

从上面描述可见CD两个太空豆是起到固定浮标的作用,而BE 两个太空豆是起到记录最灵点和最钝点的作用。那么它们位置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又和线组什么参数有关呢?下面将通过调整浮标的位置详细道来。

首先确定浮标的最灵点:也就是E号太空豆的位置。我是通过调平水来确定的。

过程是用CD两颗太空豆加紧浮标,在双钩完全离底(约10CM距离)的位置上调4目,具体做法就是用一个完全将浮标拉入水下的铅皮裹在铅皮座上,然后在钓点反复抛竿,同时一点点剪掉铅皮,直到露出4目为止。然后双钩加上两颗橡皮粒(每颗橡皮可拉下2目)在抛杆入钓点,通过逐渐上移CD两颗太空豆加紧的浮标座,直到浮标出现半目后为止。此时钓灵点已经找到了,然后将E号太空豆上移紧贴D号太空豆,这样E号太空豆的位置就是最灵点。

其物理概念就是:子线拉抻、底钩卧底、上钩擦底、浮标露平水(也就是露出水面一点点,接近1mm的样子)。此时饵团稍大点,就会将浮标剩余的一点目数全部拉入水中,因为超过标准饵团的多余重量,会使擦底的上钩进一步下沉、卧在水底,而这一点下沉的距离足以将剩余的那一点点目数完全拉入水中。

第二步就是确定最钝点:也就是B号太空豆的位置。这个点确定起来较简单,那就是将CD太空豆从最灵点上移约短子线的长度,然后用B号太空豆下移紧贴C号太空豆,这样B号太空豆的位置就是最钝点。

其物理概念就是:子线弯曲、双钩钩全部卧底、而且拴子线的8字转环刚好擦底、浮标露出水面目数大于4目(大于4目的数刚好是半水调标时两颗鱼钩拉下浮标的目数)。此时饵团不管多大,只要钓点水深周围的变化不超过子线的长度,就会不会影响浮标露出的目数。

而灵钝平衡点(也就是不灵不钝点)则是将浮标座从最灵的E点上移4目,然后用CD号太空豆加紧,则这个点就是灵钝平衡点,在浮标的表现上就是调4钓4。

其物理概念就是:短的那根子线拉直、长的那根子线略弯曲,双钩卧底、浮标露出水面4目(也就是露出水面的目数=调目的目数)。原则上讲,此时饵团不管多大,也会不会影响浮标的目数。但如果水下地面不平整,也会出现露目或多或少的现象。

说了这么多,钓手到水边应该怎么调整呢?

根据称宁老师的说法:从灵钝平衡点钓起,也就是说从调几钓几开始。因为野钓环境中小杂鱼很多,如果钓灵了,可能会出现空杆;钓钝了,会丧失机会。所以从灵钝平衡点开始,方便往两边调。如果出现很好的顿口,但是空杆较多,可以将浮标像B点移动一两目,钓钝点,直到抓住顿口上鱼为止;如果只见浮标微微晃动,而没有出现类似下顿的吃口,可以将浮标像F点移动一两目,钓灵点,直到出现顿口上鱼为止。

上述操作的物理概念就是:前者是小杂鱼抢食现象多,会出现嘴小吃不进去饵的现象,就算浮标有钝口出现,也可能是小杂鱼抢食拖着饵团走位出的信号,如果此时频频提杆,就会漏掉真正鲫鱼的吃口,所以将浮标调钝点,过滤掉小杂鱼吃饵的信息,等鲫鱼吃到饵,然后含饵游动时拉动浮标再提竿就不会空;后者可能是气压低、鲫鱼不活跃,吃口很小很斯文,导致饵料进嘴速度很慢,加上双子线可能出现弯曲现象,很可能因入口的力量小,不足以传导到浮标上,所以通过上述的调整可以使子线拉直,让鲫鱼很小吃口的力量也能拉动浮标。所以从灵钝平衡点钓起,较方便。在出现上述现象时,经过调整,钓手就能抓住真正得吃口,将其钓起来。

而调4钓2点,我认为是(用比重较重饵料)最佳垂钓目数。它就在B和E之间、浮标座离E点2目的位置上。

加上在长寿湖手杆钓鲫鱼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在不打窝子的情况下,刚开钓小杂鱼并没被诱在你的窝子里,很可能第一杆下去就碰到大家伙。如果此时不留神让它跑了,就惊了窝子,至少半小时没有像样的鱼光顾。所以我到湖边就是从调4钓2点开始钓起,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为什么称调4钓2点为最佳垂钓目数,主要是因为露出水面的2目最适合钓手观标,加上正常情况下野生鲫鱼吃食的吸力表现在浮标尾向下的拉动距离最容易被观测到的距离也是1~2目,通常称之为顿口。

也因为使用这种调4钓2点,在挂饵后浮标下沉2目灵度的浮力存在,当饵料从鱼钩上溶化脱落的时候,浮标也就会上浮致调目,就是4目的位置。钓手就能够很容易观察到这2目上升的变化,以便能够及时提竿更换饵。当然如果是调4钓4或者钓更高的目数,子线弯曲、双钩落底,因饵团的重量通过子线拉下浮标目数不存在了,钓手就没办法观察到饵团融化后出现的脱钩现象,只能测出饵团融化时间,以便及时地更换钓饵,避免钩饵分离的现象出现。

下面我们就调整线组灵钝的具体使用方法,用图2 加以讲解,以便初学者更详细的了解。

图2线组示意图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图中的灵钝分水岭就是常说的不灵不钝点,也称调几钓几点,它的物理概念就是:离底调标露4目(注意:这里讲的都是带钩调标),挂饵擦底钓4目。这种钓法的特点就是浮标不灵不钝,饵团脱落反映不到露目上面来。

下面将含有太空豆BCDE段的主线、在水下子线的状态和浮标露出水面的目数组合起来用图3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图3 主线上太空豆标出的调4钓4位置图

从图3中我们看出B号和C号太空豆之间的距离就是子线中短的那根子线长度,如果浮标座固定在BC之间,那整个线组就被调成钝状态,使用时要在标准铅皮里面裹上小配铅(小配铅的制作下篇详细讲述);如果浮标座固定在DE之间,那整个线组就被调成灵状态,使用时仅需使用标准铅皮就行了。

根据上图的原理我们看看调4钓2的位置是怎样通过不灵不钝点也就是调4钓4点找到的。

首先将浮标座用C和D号太空豆将浮标座固定在离E号太空豆4目远的地方。其物理概念就是调4钓4的位置,也就是不灵不钝点。

然后逐渐向E号太空豆移动浮标座,并用C和D号太空豆将浮标座固定好,直到在钓点挂饵抛杆出现钓2目为止。见图4。

此时线组的物理概念是:离底调标露4目(注意:这里讲的都是带钩调标),挂饵擦底钓2目,一般情况下此点离不灵不钝点的距离为2目。这种钓法的特点就是浮标灵钝适宜,鱼在饵团附近游动都会让浮标轻微摆动,吃口清晰、而且饵团脱落也会反映露目上面来,见图4。

图4 主线上用太空豆标出的调4钓2示意图

可是这种调4钓2的方法在野钓中不适合小杂鱼较多的环境,特别是寸鲹较多的时候。从季节上看,也就是6月以后到11月以前。因为这些小杂鱼蜂拥而至的时候,正好是重庆地区大湖鲫鱼甩籽期以后和育肥期以前。不是说此时的鲫鱼不吃食,而是手杆能够到达的位置小杂鱼太多,饵料基本上到不了底就被小杂鱼吃光,再加上此季节的水下饵料丰富鲫鱼不用沿湖边寻找食物就能吃饱,那种春季鲫鱼成群回游的现象不再存在,而是零星的少数几条了。所以再用调4钓2的方法钓鲫鱼就显得收获很可怜,所以一般这个季节玩手杆就要考虑避开小杂鱼,主攻大型鱼种了。

由此就产生了调钝钓钝的线组组合,也就是调2钓4、甚至钓更高目数的方法,用很多玩竞技钓友的话说:就是用竞技钓组玩传统。

其实我认为这不是一种退步,而是一种升华。因为这是竞技钓手将有中华特色的传统七星浮豆的钓法中的精华吸取进去的结果,是将竞技钓法用于野钓并摆脱台钓中调4钓2的束缚,从而脱颖而出的关键之一。

在野生的大湖环境中,我们经常遇到用传统七星浮豆的钓手在钓鲫鱼的时候经常是收获颇丰,而玩台钓的朋友却被小杂鱼搅的教头烂额。分析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抛开饵料问题不谈,很大一部分就是调4钓2的线组用的过灵。以至于浮标在水面乱舞,而钓手根本无法抓住真正的吃口。而传统钓法的铅坠是沉底的,子线也是平躺于水底,这样就体现出了七星浮豆钓法的线组的另一个优势:鱼饵牵动浮标的灵敏度较低,只有当鲫鱼含起包裹鱼钩的饵料慢慢上浮或者转身游走的时候才会出现浮豆上顶或者是下沉的现象。用竞技钓法的术语讲:只有体动标才能反映出来,口动标象是反映不出来的。

在竞技赛场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很多鲫鱼池里面的鱼都是钓了放、放了再钓的滑鱼,吃食也十分小心,浮标语言十分的不清晰,加上很多池塘不正规,也混入一些小杂鱼和自身繁殖的小鲫鱼,如果线组条的过灵,在混养塘打混重的比赛中成绩就不会太好。所以,钓钝的技术探讨和发展由此而生。

经过多年的众多竞技钓手的实践和摸索,钓钝的技巧也丰富了中国大陆竞技钓法中的理论根基,所以钓钝技巧也成为野钓手应该掌握的技巧之一。

所以要了解钓钝的物理概念,首先就要知道为什么钓钝线组能够避开小杂鱼的干扰,而从中钓上大鱼。其实这里有一个错误的概念,那就是避开小杂鱼的干扰。其实小杂鱼在水里,是避不开的。常用的只有4种办法:一是驱赶,二是引走。但这两种办法都很难奏效,特别是在秋天,当年出生的小杂鱼较多的时候,这些小鱼食欲特别强,而且还天不怕地不怕的,鱼钩还没到底,饵料就被一抢而空。所以必须使用其它的办法,也就是常用的第三种和第四方法:第三种是使用小鱼吃不下饵料,第四种是投下小鱼吃不完的饵料。很多传统钓手使用老苞谷就是采用的前一种办法,而钓包食就是使用了后一种办法。

而今天我们手杆钓钝就是第五种方法,其适应面往往没有第三种和第四种宽,但是其原理清晰,有利于初学者理解竞技钓法中避开小鱼干扰主攻大鱼的战术思想,而适用于初春秋末在大湖垂钓大鱼使用,而且特别是在大湖使用虫饵(蚯蚓、蝇蛆、线虫)钓鲫鱼。其效果出奇的好、而且容易掌握,深受很多野钓手喜爱。具体搭配请看图5。

图5 主线上太空豆标出的调2钓4的示意图

第一步:从图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因为在标准铅皮中加了一个小配铅,使其空钩离底浮标露2目,见上图1;

第二步:再次通过双钩到底后浮标露4目,此时浮标座的位置为钓钝范围内的最灵点,然后将E点太空豆拉在离此点2目的位置,也就是调2钓平水的位置,再将B点太空豆移至离浮标座子线长度+2目的位置上,见上图2;

第三步:再将B号太空豆移到离浮标座B点位置,此时八字环刚好擦低;

此时挂饵,只要浮标座在图5中2~3的范围内,饵团落底后子线弯曲,但浮标尾上浮仅仅4目,这说明两个钓钩的重量为两目的吃水。此时如果鱼儿吃饵,仅仅靠鱼嘴吸饵的力不会反应到浮标上面来。也就是说:此时浮标如果动作一定是体动标。其物理概念就是:鱼将饵团含在嘴中后游动并将子线拉直方可带动浮标。

所以一两条小杂鱼的啄食是不可能一下就让浮标出现如此大的移动的,除非它刚好被鱼钩钩住然后游动拉直子线的时候才会带动浮标。这也是为什么钓钝的方法能够清晰地将大鱼吞食后身体移动的动作抓住,而过滤掉小杂鱼掇食信息的原因。

当然,用此种办法同样也抓不住大鱼的口动标像,少了些用手杆抓顿口钓大鱼的乐趣。但在小杂鱼多的时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钓大鱼的办法。

六.三种调标方式的优劣分析与对比

下面我分成调4钓2的真谛、调2钓4的原因调8钓2的使用三部分加以详细讲解。

1.调4钓2的真谛:

在上个世纪末的80年代,台湾钓法被引进的时候,我看过很多介绍片,都讲述了一个调漂的核心技巧,那就是调4钓2。记得当时理解这个技巧的核心就是以下几个步骤:

半水调漂4目:半水实际上指的就是钩坠离底10CM的时候,逐渐将铅皮减轻到浮标露出水面4目的操作方法; 寻找标准饵团大小:将和好的饵料搓成小球,挂上一颗后抛杆入水,找到刚刚将浮标拉下一目的饵团大小为钓饵的实际尺寸,确保使用两个饵团能够将浮标下拉2目,我称之为最灵的饵团;然后再将加3个最灵饵团和在一起,再分成两个1.5倍最灵饵团的重量,挂在钩上再次半水抛竿观察浮标,如果此时浮标被拉下3目,此时的钓饵大小和重量就可以作为标准饵团。这个增加的1个最灵饵团数量我称之为饵差数*; 初步找底:再将浮标在逐渐上移(远离铅坠的方向),并挂上能够将浮标完全拉下水的饵团,(我通常使用4~5个标准饵团,并将其合并后再分成两个饵团)瞄准钓点抛杆,直到浮标刚刚露出水面2目为止。在这里我不推荐使用橡皮泥,因为找底不是一次就成功的,反复抛杆找底的过程就像在钓点做窝,能节约时间。除非鱼太多,根本就找不到底,因为在找底的时候鱼儿就可能吃饵上钩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钓手都说过:钓了半天底都没找到的原因之一。 精调钓2目:初步找底完成后,挂上能够将浮标刚好拉下3目的标准饵团,再次精确找底,这时可能会出现浮标漏出水面的目数大于2目的情况。其原因就是初步找底使用的饵团较重,其结果不仅仅是两颗饵团全部卧躺在水底,而且饵团、铅坠和浮标不是垂直在一条线上,而是饵团在最前面,铅坠在中间,浮标离钓手最近。所以此时钓手还要再次将浮标向下一目一目移动(靠近铅坠的方向移动),直到浮标刚好露出2目时为止,此时真正才会出现水下的饵一颗卧在水底,另一颗饵料刚好擦底的情况,调4调2才最后完成。此时我们找的底我称之为钓灵底,然后用BCDE 4颗太空豆将浮标座加紧,而此时浮标座位置称之为钓灵位。

完成调4钓2后,我们挂饵抛竿浮标露出2目后,就会看见这样的过程:饵团逐渐融化,或者因吸水膨胀发生比重变轻,浮标就会慢慢上浮,直到全部溶化,两颗钩子脱离饵料悬空,此时的浮标会重新浮到4目。这时钓手要学会测量这个饵团从抛杆到完全熔化后的时间间隔,我们称之为饵团化掉时间 ,记住在钓钝(调2钓4)时计算换饵时间使用。

此种调标法,也有称之钓灵的调标方法,钓手抓的是口动标像。也就是说,只要鱼儿在钓饵附近游动,就会让水中的那颗刚刚擦底的饵团摇摆,如果你的视力较好,就能看见浮标微微的摆动。这时只要是鱼儿用嘴轻微的吃饵,浮标就会有变化,钓手主要抓的就是鱼儿吸食入口那一瞬间反映在浮标上的加速动作。

调4钓2的基本条件是两个:1水下很平整、水稳定不流动;2钓手挫饵水平较高,大小均匀。第1点在长寿湖垂钓要用心找底,第二点一般初学一般不注意,所以经常忽略。

2.调2钓4的特点:

如此看来调4钓2真的很麻烦,而且在长寿湖使用有点累,不经过长期实践就要求初学者掌握有点不现实。因为大部分手杆钓位水下多是斜坡,都不平整,所以每次抛杆,水深相差2~3目极为平常,如果非要一味追求调4钓2其实是很累人的。加上长寿湖水域的鱼多生口,吃是很猛,故很多玩过竞技池钓的钓手在长寿湖更多的是采用钓钝的办法来弥补钓灵钓法在实战中的不足。

那么调2钓4方法的特点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弥补调4钓2的不足呢?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调2钓4钓法饵和子线在水下的状态。见图

从饵料状态在水中的变化上看:此时的饵团重量完全由地面承受,如果融化脱钩了,在浮标上观察是反映不出来的,只能靠钓手通过测试完成的,测试时间就是在调4钓2时测量的饵团完全融化时间。当饵团完全融化时间过后还没有鱼的吃口,钓手就可以提竿换饵,尽管此时很可能鱼钩还被埋在散落的饵料粉末中,并且会被吸食饵料粉末的鱼儿吸入而带动浮标下沉,但毕竟也有鱼钩脱离散饵的种情况。

就像前面所讲,使用调2钓4钓法好处是可以避开一部分小杂鱼的干扰,其原因就在于子线是弯曲的,只有出现鱼儿将鱼钩完全拖走并将子线拉直的情况,才会拖动浮标的移动,而其它的小动静不足以拉直弯曲的子线带动浮标下沉。

但在这里我们发现是使用调2钓4钓法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调2钓4钓法能够适应在钓点水下地面不是很平的情况下使用。只要这种变化范围在:深不会超过将子线拉直,浅不会碰到8字转环,那么露出水面的部分就一直会是4目,这一点好处在自然水域钓鱼时的优势很明显。

当然还有就是调2钓4钓法很难观察到口动标,也就是鱼儿吃食那一瞬间的下顿;只能是鱼儿将饵团叼起然后游走带动浮标移动的体动标。这样会少减少很多机会,因为很多鱼儿在将饵团吸入口后再将其吐出,这样的吃口在调2钓4钓法中是观察不到。而这也正是酷爱玩手竿的钓手最盼望看到的鱼汛语言。使用调2钓4钓法尽管看上去比较逍遥自在,但同时也降低了手竿钓鱼的乐趣。所以一些喜欢挑战的钓手,不会选择此种钓法,除非迫不得已。

综上所述,调4钓2钓法和调2钓4钓法各有千秋。

喜欢与鱼博弈、追求观标快感、并且愿意研究各种鱼类吃口所对应浮标表象的钓手们,可以坚持类似调4钓2的调灵钓法;而以休闲为主的钓手可以简单些,与调2钓4异曲同工的调钝钓法对他们来讲比较容易掌握,而且很适合用虫饵。经重庆地区很多野钓钓手的改良和提高,在网上多为半水调标调平水,挂饵(蚯蚓或者红虫)钓2目就是这个道理。

3.调8钓2方法的出现:

但有没有一种更加简单而又能兼顾上述两种钓法优点的调标方法吗?实际上是有的,那就是通过长标尾浮标来弥补调4钓2钓法和调2钓4钓法的不足。

长标尾浮标的特点就是标尾很长,观察目数可达15~20目。加上标尾校长,可适应较大较重的饵团,这样设计的特点就是为了在水底不平环境下的使用。下面我就对这种长标尾浮标的特点,做做原理性的分析。

调8钓2钓法的出现促生长尾浮标问世,而钓手的观标也从复杂并苛求的调4钓2的范围扩大到调8钓2、钓3、钓4~钓7,抛杆的准确性的要求降低,长尾浮标露出水面的目数从2~8目甚至更大的范围都能做到子线一直是直的,不仅仅增加了观察鱼儿吃食的口动标象的时间,减少了部分丢口现象;而且因可使用的饵团加大了不少,通过抛杆做窝的时间也减短了,加上大团饵料对小鱼的啄食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对大鱼的吸引力也更大,所以在长寿湖玩竞技钓法优势明显。

调8钓2的缺点:为了适应长寿湖水域水下不平的实际问题,引出了调8钓2钓法,尽管其适用较宽,但也有其不足。那就是因饵团的增大,出现入口性变差的现象,假口增多;加上浮标露出水面的部分不再仅仅再是2目,而是2~7目或更多。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只拉下半目的小顿口,在2目的时候肯定会的7目的时候醒目。所以浮标的设计者,就在5目、9目的位置用更醒目的颜色加以区分,我称之为参考目(见照片),以提高浮标在不同目数的可识别性,减少钓手的观标难度。但这毕竟是一点点补偿的措施,其观标的方便性远不如钓2目的时候。

七.总体搭配的技巧

上面五大部分分别讲解了鱼竿与线组特点,但很多初学者因为没有类似的经历,很难一下子就全部吸收,所以下面就一次实战,讲讲我自己的钓组选择与变化,为初学者做一次示范,以减少其走弯路。

下面先讲讲使用粉饵的灵钝交换钓法,我称之灵钝交换钓法

1.调标的过程:首先进行调4钓2,具体做法与上面雷同,略去原理性的东西只写出做法,有基础的钓手可以跳过不看。

调标方向:双钩不带饵调4目,带饵钓2目。

1.1调标准铅的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

第一步:使用一个大于浮标浮力的铅皮,在钓点抛竿找底露两目,其目的是让铅坠真正沉底;

第二步:然后将浮标向下移动子线长度+10CM的距离,其目的是让双钩真正离底;

第三步:逐渐减少铅皮,直到露出6目为止(因为一般情况下,半小时后因浮标吸水浮力减少后刚好是露4目,所以多留的2目为浮标的吸水目,每个浮标吸水目不一样,但质量好的浮标其吸水目不会大于2目),此时该浮标的标准铅就做好。

1.2调小配铅的过程和使用方法:

第一步:用剪刀剪一个小铅皮加在标准铅中,大小以刚刚能够拉下2目浮标的重量为准,此时的调目的工作初步做好了。

第二步:垂钓半小时后再校对一次,很可能因为浮标吸水浮力下降,调6目已经变成4目了。此时再拿掉小配铅放好(钓钝时还要用),这样调4目的位置基本就找准了。

注意:这时浮标座的位置就是调4钓2的位置,其中BCDE 4颗太空豆是这样的位置:B和C紧贴,CD紧紧夹住铅皮座,D和E紧贴。

这样,适应钓灵和钓钝的做标准铅皮核销配铅过程就完成了。

1.2 找钓钝点方法:大家知道钓钝时的子线是弯曲的,也就是说钓钝时浮标在主线上的位置比钓灵时要高些。根据我们的习惯,浮标座两端是有两颗太空豆C和D将其固定的,在调4钓2的基础上如何兼顾调2钓4,也就是如何在钓灵的同时兼顾钓钝,所以在同一付主线上巧用4颗太空豆,达到同时记录钓灵和钓钝的两个浮标位置以对应空杆率高和停口现象也是本文的一个重点之一。

下面介绍如何通过找钓钝底去确定调2钓4的浮标位置。具体做法如下:(假定此时是调4钓2的状态,而且每颗钩的重量刚好压下浮标的1目)

第一步:E点太空豆先固定不动(记住这颗太空豆所记录的是钓灵时浮标的位置),将BCD点的太空豆连浮标座一起,逐渐上调将近个子线的长度。其目的就是找到让两颗钩完全卧底的浮标位置段,但铅坠没有到底,此时浮标应该是露4目。如果浮标出现大于4目的情况,比如5~6目的位置,就说明不仅仅双钩横卧在水底,而且8字环也可能接触到水底了。此时B点太空豆的位置就是找钓钝底的最钝点。

第二步:然后用C、D两颗太空豆再次将浮标坐夹在B和E太空豆的中间,再加入能拉下2目的第二颗小配铅(以确保双钩离底露2目*),在钓点附近一平方尺的地方多抛几杆,以确保每次抛竿基本上都是4目左右的位置上,此时子线弯曲,双钩是躺在水底的,则找钓钝底就初步完成了。

然后挂饵在钓点抛竿,两颗钩带饵就会完全躺在水底,因为双子线是弯曲的,浮标应该露出4目。

第三步:在钓钝时,浮标座是用太空豆C、D太空豆夹紧的(见图),但可以定在B和E点之间任意位置上,只是越接近B点钓的越钝;越接近E点则不那么钝。也就是说:浮标座越接近B点,子线就越弯曲,鱼儿吃食后通过身体游动带动子线拉动浮标出口的距离越大。当然浮标反应就越迟钝;浮标座越接近E点,子线越接近直线,鱼儿吃食后通过身体游动带动子线拉动浮标的距离就越小,浮标反应也就相对灵敏些;

这样在一付主线上用BCDE 4颗太空豆就可以记录兼顾钓灵和钓钝的浮标位置,下面将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将浮标在B和E两点太空豆的位置的切换,可以方便的适应空杆多到出现断口的鱼情变化。

1.3 调标准饵的过程和使用方法:注意是在整个线组为调4钓2的钓灵点时进行的,也就是浮标固定在E点,取掉标准铅里面的小配铅。

第一步:用和好的饵团挂在钩上,最好是单钩,以拉下一目到一目半的饵团大小作为标准饵团;注意:很可能饵团很小,只有一颗黄豆大小。

第二步:再用标准饵团两颗,挂在钩上,仔细在钓点附近抛竿找底,直到调出钓目2目时为止,此时标准饵团的大小就确定了;

2.钓法与调整:完成调4钓2和调2钓4的线组准备后,下面就要开始试钓,以证明自己的浮标调整是否合适。

在长寿湖里垂钓很可能遇到的鱼大部分是结群洄游到你这里的,所以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也不能将其完全留住而不用去洄游。任何一种钓法都不能应对所有情况,所以钓手要学会应变,这也是程宁老师所说钓无定式。

但也不是说没有办法应对,经我两年的实践,基本上有两种情况要注意,一种是连发:鱼群来了,吃口不断,但假口很多;一种是停口:鱼群走了,半天没鱼吃食,就像在游泳池里试漂一样。

这两种情况是不能用一种钓法覆盖的,下面我淡淡如何用这套灵钝兼顾的线组应对这两种情况。

一般垂钓都是从钓灵开始,因为一开始钓点内是没有成群的鱼的。所以一开始我们将浮标固定在E点,使用标准铅皮,而不加小配铅,也就是在钓灵点调4钓2。

随着抛竿钓鱼的时间加长,窝内逐渐会引来较多的鱼。此时只要有吃口,而且出现顿口或者浮标的其它鱼汛语言都能上鱼,那么你就不必调整,直接享用快乐时光就是了。

可是如果窝内有了小杂鱼,那么就可能出现假口。特别是当你在出现标准顿口时连续拉空,或者是空杆率很高的时候,就要进行调整了。比如:在标准铅里面加上小配铅,并将浮标座拉离E点逐渐向B点靠近,直到假口消失能钓上鱼来为止。此时你就完成了一个由钓灵向钓钝的转换,又可以享用快乐时光了。

在长寿湖等天然水域钓鱼,连续的上鱼时间一般都不会太长,也就是几十分钟,然后就可能出现长达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停口。此时你不用再等下一个吃口的高峰期,只要是达10分钟没有口,就可以将钓钝改回钓灵。

因为此时有两种情况,一是小杂鱼自己走了,也可能是被成群的鲫鱼或者大鱼吓走的。特别是大鱼进窝要注意,因为大鱼吃口很稳,但也狡猾。如果钓的太钝,很可能会失去很多抓口动标的上大鱼机会。

再次强调:钓钝时浮标不会因饵团融化了自然上浮,因为饵团重量已经不再起下拉浮标的作用了,所以只要超过标准的饵团化掉时间就要提竿换饵。

所以有了这套灵钝兼顾的线组,在长寿湖我的收获比以前的单一钓法多些,尽管有时候感到钓的也累些,但越钓心里越明白。因为你能够用自己的分析对应鱼情的变化,所以每次的收获不再是单纯的搞皮而是钓技的逐渐提高和对长寿湖野钓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八.一种适合钓蚯蚓的调标方法调2钓4+酒米(待)

其实在长寿湖最实用的钓法莫过于以前我写的一篇文章《修士钓鲫术》。在此基础上根据西野钓手们近两年的摸索,得出了一种在调2钓4的基础上的钓蚯蚓的方法,此种方法是将传统钓和竞技钓有机的结合,取其之长避其之短,可以说是一个垂钓土鲫鱼并有地方特色的垂钓方法,现在有关介绍正在加紧制作中,敬请等待。

注解:

目差:调目和钓目之间的差值。比如调4钓2,目差=4-2=2;调2钓4,目差=2-4=-2;所以,目差值为正,称之为钓灵;而且,目差正数越大,越灵;目差值为负,称之为钓钝;而且,目差负数越大,越钝;

饵差:标准饵团和最灵饵团之间的差值。比如调4钓2,目差=4-2=2,但是使用的饵团,是标准饵团重量的2倍。也就是说,在半水调标时可以将浮标拉下4目,那么此时的饵差就是2;饵差值的大小,决定鱼吃食的时候对浮标影响的灵敏度,我也称之为钓灵度,所以饵差值越小,鱼吃食对浮标沉浮的影响越大;饵差值越大,鱼吃食对浮标沉浮的影响越小。另外注意,饵差对钓灵钓钝的影响主要在观察口动漂上,对于体动漂的观察上没有影响。

主线的选择:一般冬天0.6~0.8号,春天1.0号,夏秋两季选择1.2号;我很少使用1.5或以上的主线,因为杆子比浮标贵的多,宁可断主线,也不要出现拔节现象; 子线的选择:一般冬天0.3~0.4号,春天0.6号,夏秋两季选择0.6~0.8号;我很少选用1.0或者以上的子线,因为浮标比钩子也贵的多,宁可断子线,也不要出现断主线丢浮标的现象; 鱼钩:2~6号鲫鱼钩,冬天长寿湖水比较清澈、水温低,鱼张口小,吃食斯文,所以尽量使用小钩垂钓,加上中钩后挣扎力度也不大,可以选择小细条,因为其隐蔽性强些;夏天水体较混浊,鱼张口也大些,加上是鱼儿全年中生长最快的时期,所以对饵的索取欲望很强,而且警惕性较低,中钩后也会全力挣扎,就可以选择号数大一点强度好一点的钩子。 铅皮座:这个要求不高,只要是塑料的就可以了,我不喜欢使用金属的,因为很多国产金属的铅皮座内孔光洁度不高,容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磨损主线,所以尽量使用塑料制品。号数:中号~大号。 浮标座:可以选择的范围也较宽,但最好把自己要用的浮标带去选,选那种能插紧拔不下来的。然后看看浮标座的材料,要弹性较好,体积尽量小的,以减少鱼儿索饵向下拉动浮标的阻力。号数:小、中、大号都要准备。 太空豆:超小号细长型和橄榄形,都需要。主要是根据钓手选用的主线粗细进行搭配,如果号数选择大了,太空豆中间的孔较大,如果主线选的太细,就起不到固定浮标和铅皮座的作用。 8字转环:使用小号和中号就行,如果选择大了,你使用较细的子线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将较细的子线绑在较大的8字环上的时候会出现滑落现象。 我们知道调2就是在带钩半水调漂的时候,浮标露出2目,然后挂上饵并逐渐向上移动浮标(也就是远离铅坠的方向)直到双饵完全躺在水底,并且就连鱼钩的重量全部都由地面支撑。从现象上看,此时的浮标不仅仅不必承担饵团的重量,而且就连两颗鱼钩的重量也不用承担,所以浮标就会上浮。一般情况下每颗鱼钩的重量(3号细条无倒刺的鲫鱼鱼钩)可以拉下一目的距离(类似标尾直径1mm的浮标),那么两颗鱼钩的重量完全由水底地面承担后,浮标就会露出4目,换句话说两颗3号鲫鱼钩子的重量可以将标尾直径1mm的浮标拉下两目。此时的子线实际上就开始弯曲,而且从两颗钩和饵团全部躺在水底开始计算到铅皮座下面的8字转环碰到水底的这个距离(大概就是短子线的长度)作为水下钓点的话,浮标在水面上的部分应该全是4目。 调2钓4钓法不足的就是钓手每每抛竿后要默默地数数,计算饵团完全熔化时间是否已过,而不能通过浮标的状态变化上发现饵团完全融化。所以尽管钓手可以不必像使用调2钓4钓法时全神贯注的顶着浮标分析每一个小动作,但钓手还是要通过计算饵团完全熔化时间,以便及时进行换饵。

调标与找底:和调4钓2一样,半水带钩调标露8目或更多到10目以上,然后找到标准饵团:每个饵团可以拉下4~6目,接着可以挂上双饵抛杆在钓点内找底,直到浮标露出2目为止。 观标范围扩大和观标法:类似调4钓2一样的钓法,不同的是长尾浮标不仅仅扩大了观标范围(丛0目到4目扩大到0目~8目),而且增加了动态观标的范围。也就是程宁老师讲的在动中找动,我称之为在规律的变化中,找不规律的变化的范围。我们知道只要是水下的两颗钓饵一颗卧在水底,而另一颗刚好擦底,是浮标调的最灵的那一点,但是随着饵团的吸水膨胀、饵料的散落变轻,这种平衡会快就会被打破,也就是说会出现两颗饵团在水下的情况不再是一颗卧在水底,而另一颗刚好擦底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出现一颗悬空,一颗擦底的情况,也就是两颗饵团从逐渐融化到完全融化的过程。那么从表面上讲,调4钓2钓法的静态观标时间就是两颗饵团融化的时间,而且浮标的水面上的表现来看,在这段时间里有相当的比例不是刚好露出2目,所以盲目的追求浮标在水面露两目时的吃口也是一种僵化。其实每一个玩调4钓2钓法的钓手,都在抓浮标的任何异动,包括在任何范围内的下沉顿和上浮。但如果使用了长尾浮标进行调8钓2钓法后,这个可观察的范围就大大加宽,而且饵团也可以加大,其融化的时间也大大加长。 注意:此时取下那个能拉下2目小配铅,再将浮标座拉向E点太空豆,整个线组又恢复到调4钓2的钓灵点。

钓鱼时鱼咬钩浮漂动作信号分析


我们在垂钓的时候,会进行一系列的调钓来确定目数,然后通过钓钩状态变化对浮漂的影响来观察漂相是否有真正的鱼口出现,这属于在可控制范围内的精确漂相,但是受到天气环境的影响,在有风浪的天气,或者有暗流的水域等各种有不稳定的因素存在时都会让浮漂产生确定范围外的漂相,这就是非精确的漂相。

不少人在垂钓的时候对小鱼的吃口基本无视,只对大鱼有兴趣,所以在小鱼吃钩或者鱼儿起初吞食的时间内产生的精确漂相并不太注重,而要想钓获大鱼需要掌握其中存在的更多的非精确漂相,如果非确定漂相认知的不全的话,对台钓会有很大的影响,这里就从几个方面来了解一番:

一、非精确漂相产生的主要原因

1、地形复杂,虽然台钓主要应用在竞技钓黑坑一类的平坦水底环境,但是不少人对台钓过于依赖钟爱,在野外也随处可见,不过野外的环境非常的复杂,而正因为这种复杂,才是好的钓点,才更容易产生非精确的漂相,所以需要去更多的了解。

在复杂的水域做钓时,需要注意钓组的安全容易被挂底,鱼线容易受损,对垂钓造成影响,所以尽量使用优质鱼线保证线体的性能。

2、风浪天气和流水水域,在风浪的天气和有急流的水域垂钓对浮漂的影响很大,而为了不让浮漂被没入水中对读漂造成更大的影响,会对钓组线组进行一系列的改善,那么浮漂存在的几个目数的差异就被忽略了。

3、钓法方面,有时候需要使用滑动标钓法的时候,因为需要投放的距离比较远,入水点的准确性就难以控制,漂目产生变化就难以被完全捕捉。

二、非精确漂相存在的意义

在比较复杂的环境水情中垂钓,设定的钓目效果大打折扣的时候,就需要凭借非确定的漂相来得知鱼口情况,比如说需要让窝点的鱼儿吃牢的时候,或者机会难得需要钓稳,地形受到限制难以确定钓目等等,野外垂钓不确定的因素很多,非精确漂相的认知读取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野外垂钓由于地形环境比较的复杂,要选用性能好的优质鱼竿,在中鱼之后能够及时的反应,操控时不会因为环境不熟悉而产生不必要的小误差导致跑鱼。

三、浮漂入水后漂相分析

非精确漂相读取的条件是建立在能够准确读取精确漂相的基础上的,并且只有对自己浮漂的特征以及调目存在的意义足够的清楚才能够有助于对非精确漂相的读取。所以最好用自己常用习惯的以及性能质量好的浮漂。

1、入水之后浮漂直立时发现漂目不是预定的钓目这是很常见的情况,有时是因为钓目比设定的目数低,除非在饵料散落时浮漂才会上升到一定的目数。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钓目比设定的高,而此时的脑线处于弯曲的状态,甚至铅坠触底,此时不必担心有鱼儿吃钩时漂相难以反应,一般钓组入水后,都会受水流等影响在水中处于某种平衡稳定的状态,如果有轻微的动作漂相会不及反应,但是有有效的吃口时,仍然能有效的反应出真实的漂相,比如浮漂出现比较沉稳的连续点动时可以立即提杆。

2、入水后浮标斜立时,铅坠大部分也是斜立的状态,水底会支撑一定的重量,如果此时采用的是悬坠钓,若是脑线比较细软时会处于弯曲的状态,而鱼儿此时吞食时只有把脑线弄直之后,后续的吃钩动作才会反应到浮漂上,不少人觉得这种状态反应太慢心里不踏实,其实这种情况虽有不足但是也有好处,若是水中有狡猾的大鱼探钩时能够过滤到这些谨慎的动作。

如果想要改善这种迟钝的反应,可以在钓钩刚落底时轻轻拉动钓线让脑线绷直,钓钩在水中的反应会直接显现在浮漂上,只是需要注意的在浮漂随着钓钩轻微摆动的时候,要从中寻找鱼儿真正的吃口,比如不规则的骤停骤起可能是小鱼闹钩,而沉稳连续的点动很可能是目标鱼在觅食,如果出现送漂或者没漂时就要立即提杆中鱼了。

3、入水后平漂的状态,此时铅坠可能平躺在水底,若是鱼儿较小就要调整的灵敏一些,如果对象鱼个体较大就无需担心,挂上大饵之后,能够有效的避免小鱼闹钩。若是垂钓草鱼鲤鱼一类,这种钓钝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先拉动水线与铅坠平直,此时铅坠有动静浮漂就会有反应,如果出现点动的漂相就可以起杆,或者漂脚从开始入水就慢慢倾斜也可以起杆。

4、动态漂,在有风浪或者急流的环境下垂钓,最好空钩半水调高目钓的目数更高,一般根据水流速度会提前抛竿,让浮漂在窝点前方入水,浮漂会在水线被拉直后慢慢斜立然后没入水中,等到了设定的调目时,浮漂会跳出水面接着继续慢慢沉没,在这个规律的动作中如果出现鱼口细心观察是不难发现的,比如浮漂该起未起或者立起的时候下顿,以及移动的速度不协调等等出现异常时,就是鱼儿咬钩,可以及时提杆。

实践分享鱼情的了解及浮漂选用技巧


鱼儿天性狡猾、所以在应对智慧上都是在围绕鱼来发挥的。市面上各种琳琅满目的漂,多样的线;繁多的饵,都是为鱼而准备。就浮漂来说,随着我们对鱼的不断了解,才产生了这么多样式的漂来。这些漂不是用来看的,而是让我们在垂钓活动中更方便的看到信号,钓上鱼来,达到鱼乐的目的这就是实战用漂的一个关键问题所在;看鱼情,用对漂;认准口钓鱼都能看到漂动,什么顿口、阴口、上顶、加速、接口,截口大多都了解。。但这些都能中鱼么?是什么样的情况下才出现的这些口。是鱼的原因还是漂的特性;还是自己调钓出来的?把这些东西弄清楚了,才有可能按照鱼的习性,来具体的选用漂,看那口。钓那到鱼了

一、鱼情与漂。

鱼情就是你要钓的那鱼现在的生存状态,由于品种,大小,外部条件等因素,一样的鱼在不同的环境下,习性就会不一样。面对这不一样的习性,聪明的我们就会用上适合这样鱼的漂和钓法来欺骗那些可怜的鱼。了解鱼情,首先有了解鱼的生长情况;鱼多大,(在不同的生长期,鱼的习性是不一样的。而且用的饵也是不一样的),密度;(大概估计下,上鱼能达到多少。),鱼的状态(肥满程度,也就是胖瘦,有没有病),再有就是喂养情况;这些了解清楚了,你就可以对用漂有个大概的趋向了。

大鱼一般都在底,而且吃口有时很轻,就需要只中长身底钓漂来应付了;但密度很大,水又比较深,我看多数人会把漂用得大点。如果是生口,选择只底行程的漂,也有可能。中等大小的鱼(鲫鱼)一般吃口比较好即使是滑的,也对饵十分感兴趣。如果密度不大,老老实实的守底是明智的;如果密度很大,那可选择的方向可就多了。如果鱼有病,口就会轻,那用小号的漂就是必须的了小瓜子;到处都可以见到。但它们偏于上层。用漂就不用说了

了解鱼情的另一方面是了解你钓鱼当天,由于池子,钓鱼人、水,尤其是天气对鱼的一些影响。这些情况下鱼的具体变化,只能靠个人经验和修为了。这样用什么样的漂,就又出了变数。下面我就把有关的鱼情大致的用漂方向细说一下:

1)鱼多大

(在不同的生长期,鱼的习性是不一样的。而且用的饵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同一种鱼来说;鱼越小索饵欲望就越强烈,所说的小是指幼鱼。越大吃饵就越有选择性,它们选择的方向就是它们食物链上比较固定的食谱上的东西。这就和我们用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对于偏小的鱼来说,我们在用漂上都是偏于快,那么什么样的漂才是快呢?体积大的准确点就是吃铅大的,更精确的说,就是比重小的大漂。在正常情况下;小鱼都是非常凶猛的抓饵,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很小的瓜子鱼,一样会把你的漂托着跑出二里地哈哈(这是叼着饵跑造成的,也就所说的 体动漂)。所以我们不必担心没有口,或看不到口。我们只是想方法让我们的钩在近短的时间里到达鱼口边,所以在鱼有一定密度时,偏大漂是你提高速度主要因素之一。

对于成年鱼(大鱼);他们会对食物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尤其是它们很陌生的食物。它们有试探,或很小心的吃。更重要的是,大鱼吃饵都是通过吸入的水流把饵携带进嘴里。(既所说的;口动漂)这就会使鱼吃饵的力,变得很小,有时只是含在嘴边而已。这样很轻的信号,很顿,或大漂看起来会很费力,在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是看不到口的。而我们钓大鱼时看到的黑漂,那都是鱼吃饵后,游走时才看到的。第一口鱼讯,是没有抓住。所以我们一般都会用相对小而灵敏的漂

2)密度;

(单位水里鱼的数量,但这不是我们挂心的,我们需要知道是;单位时间里,上鱼能达到多少。)这个问题大家都是知道的;鱼很少,就得等口。鱼有一定密度但不大,那么就会偏塘,有的位置鱼就多,而有的地方就少。鱼密度很大,不开口,可以视做那些鱼不存在。我们所说的高密度池子是指数量大的生口的池子。这样的就不用担心鱼口的问题了我们的钩、漂都用得相对大一点鱼很少我们就必须用只 很灵敏的漂,(有时被钓过的回锅鱼,会有部分在短期内不开口,这样即使密度很大,但开口的少也可当作密度下的鱼来钓),争取不放掉每一口鱼讯有一定密度的鱼,一般都是用具有攻击性的漂来引鱼(在你没坐到好位置时),如果你运气好,遇到了好位置,那么钓底还是钓浮,就随自己意思了,不过为了稳妥。一般软尾漂,口一般都比较实。也是个稳妥的选择。在密度很大时;用漂其实更苛刻,1、要大,要有速度。2、口要反映准。所以漂尾要稍粗一点3、一定要和你的钓法相配合

3)鱼的状态(肥满程度,也就是胖瘦,有没有病)

你要钓的鱼的体质与用漂是有一定关系的;比如偏瘦的鱼,一般是;1、有寄生虫;2、食物缺乏。无论哪中情况,这鱼是最愿意进窝的,几乎不挑饵。所以这鱼可以当作快鱼来钓。用漂也可以用比较快的。体制好的鱼大家都能辨认得出,感觉胖一点。这样的鱼,吃口正常,按一般的食性来对付就是了。用漂上可以按照自己熟悉的钓法来应对。有病的鱼;体制都比较弱,有的咱们可以看得见,有的很瘦几乎就是个鱼头了,这样的鱼只是对饵感兴趣而已。所以,选择轻口漂,是比较合理的。

4)喂养情况

大家都知道;鱼是可以驯化的,所以让饲喂的鱼对投喂饵有一定的依赖性,如果是小体形的鱼,由于我们的颗粒相对大,所以一般都集中在底部。所以,这样的鱼应该以底钓为住。 体型大的鱼,由于可以接到饵,那么一定得用行程类的漂 如果钓鱼的当天,气候发生了变化,那么作为自然界的动物,鱼对气候的敏感性,比咱们人类可要强多了因此;在具体天气情况下,还得判断好具体的鱼情,选择出比较适合的漂。这方面多端变化,只能靠个人的修为了。所以要是深究起来,钓鱼有多么难啊钓好鱼就更难了

二、漂与口

关于这个话题,我觉得叫看口比较合适;由于鱼的品种、大小、状态、气候、以及钓法、调钓的不同,就会在同一只漂上产生不一样的动作来。就更不用说你用不同的漂了。所以,能看到动作大家都是没问题的。能看到鱼吃的动作也是没问题的。但能看到鱼饵入口那个动作,可就需要多加练习了因此;这方面也得需要认真对待有关鱼的品种问题;我想象大家这样的老江湖,应该不存在太大的问题;而一些新人,我觉得也没有太多的可讲,而且即使说出花来也没有用。

区分不同鱼的吃口,是多年垂钓经验所得。一定得亲自多次经历了,才能更好的解决这问题。区分开来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比较有点技术含量的阶段;就是;按不同鱼的吃口来具体的调、钓。有关问题,我以前写过这方面发东西,现在只好简单的重复一下;由于自然选择,鱼都会有自己相对稳定的食物构成,但人工养殖的鱼,会在这方面有所改变(这也是选择的结果)。即便这样,不同品种的鱼在吃饵时,都会保留自己的天性。哈哈本性难移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了解不同鱼的本性,按其习惯来调整我们的钓组,使之更接近于鱼的采食习性。当然这和饵的运用比较接近。在漂的方面,还是应该有具体的调法。比如;大家喜欢钓的鲤鱼,它是标准的底栖杂食鱼。我们在钓它们时,就应该抓住底栖这个特点。

当然了,在养殖的池子里,也会有起来的,可千万不要被这现象所迷惑。它们即使起来,也是食欲所迫,而骨子里还是习惯趴在水底的。既然是底层鱼,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底下那口。也就我们在钓这样的鱼时,注重饵接近底,或在底时的口说个实钓例子;3个头一两的小鲫鱼池子,各层都有鱼。用上一只行程的漂,开始调的是5目,由于钩饵都比较小,所以钩饵加起来也吃不了几目,钓时拖口抓到的不多,打离底时看到也只是加速,而且上鱼并不理想,空竿比较多。加上点铅,漂变成了调1目,这样在4、3、2、目上各样的口就看得很准确了,抓得也就准了。分析下;鱼并不太活跃,尾上1、2、3目相对细,吃饵动作就可以分开了。

关于具体看口问题,以后将会专题来说;这里着重说的是,鱼情用漂和出口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垂钓经验,判断好鱼情,是钓好鱼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我们知道鱼是个什么样子了,当然就可以很有目的用漂了。用这样的漂就应该出现我们希望的口来。通过实践大家肯定能灵活运用好自己的漂的,这方面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浮漂信号与鱼吃饵动作分析


浮漂的信号和鱼的吃饵姿势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不同的鱼,以不同的姿势吃饵,浮漂所表现出来的信号是大不相同的。底钓时,由于饵触底,鱼吃饵时姿势大体相同,都是头朝下身体下倾约45度。体型肥胖,腹部有弧线的大鱼,吃底饵,身体下倾的幅度会更大。

当一条个头小、吃饵动作轻,身体下倾幅度大的鱼来吃上钩时,它轻轻吸动饵的初始阶段,是把饵吸离地面,此时一支灵敏度高的浮漂,会出现向上的小幅度的上送语言。浮漂小幅度上送之后,在鱼嘴里的料饵会再一次牵制住八字环,当鱼进一步把饵下咽或含着饵抬转身、后撤时,浮漂这才被真正地拉动,出现下语言。

如果鱼含着饵抬起身体,浮漂会在小幅度上送之后再一次上送,上送的同时浮漂会向底钩方向横移,这次上送的幅度取决于底钩子线的弯曲度和鱼调整身体平衡的幅度。因为浮漂上送到一定的程度,底钩或在鱼嘴里的上钩,会再一次牵制住八字环,终止浮漂的上送。所以采用悬坠底钓方法时,不需要等浮漂送得很高就可以提竿。

有的鱼把饵吸入嘴里之后,不马上做出以上反应,而是先轻轻的品尝一番,然后再做出反应,遇到这种情况,浮漂会在小幅度半目到一目之间上送之后,出现十几秒的停顿,此时不要贸然提竿。

体型大、吸饵力度大的鱼,即使吃底饵时身体下倾幅度很大,只要是吸轻触底的上饵,会出现上送的趋势,当饵被吸进鱼嘴较深的部位时,由于鱼嘴上唇的阻挡作用,起到向下拉动浮漂的作用。遇到这种鱼吃饵,浮漂会出现刚有上送趋势,马上又转为有力向下。浮漂下沉的力度,取决于鱼吸饵的力量;下沉的幅度,取决鱼鱼嘴的口腔深度。

钓浮时,特别是钓半水浮,由于饵悬在水中,鱼既可以头朝下吸饵,也可以水平状态吸饵,甚至会头朝上吸饵。而鱼在饵的侧下方,头朝上吸饵,浮漂下沉幅度最大,饵被拉动一目左右,灵敏度高的浮漂会下沉一目以上。

鱼如果以水平姿势横向吸离底饵,无论是吸上钩还是下钩,只要饵瞬间被横向翻动的距离在一目左右,灵敏度高的浮漂此时能感觉到一个轻微的短距离的拉力,它会表现出一种与下沉语言有所不同的语言轻轻向下一滑,也就在两三毫米,此时提竿可能中鱼,也可能空竿,为要看饵被鱼吸进嘴时的深度。浮漂在这之后再出现上送,为有效鱼信号语言;出现下沉,有可能是有效鱼信号语言,也可能是鱼快速吐饵造成的(钩饵被快速吐出时,由于它的较大幅度快速摆动,会拉动浮漂,出现一下漂亮的下沉语言)。

当体型瘦的鱼,以较小的下倾幅度吸动轻触底的上饵或下饵,并瞬间把饵移动在一目左右时,浮漂同样会表现为有上送趋势之后接着出现轻微的下沉语言。

鱼如果是吸下钩卧底的饵,浮漂会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上送或是下沉,甚至直接拉黑漂,应该立即提竿。

钓鲫鱼时,漂亮的下顿,提竿不中鱼?问题出在哪?


一、分清大鱼还是小鱼大鱼咬钩:动作稳,钩饵顺着流水入口,力道不是很大,显得比较有分寸。小鱼咬钩:通常是猛的下顿或者上浮,信号迅猛。

二、饵料味型不对路如果饵料味型不对路的情况,会出现只咬钩,不吞钩的情况,这种情况中鱼率底。

三、调漂过灵有的体型大一点的鱼,口和饵相距量厘米左右就开始吸食,如果调漂过灵,这时候浮漂就会出现下顿信号,而钩还没入口,提竿肯定不会中鱼。

四、线组搭配不当通常是线组过大,这种问题常常出现在新钓手身上,新手钓鱼老怕切线,所以很多都用较粗的线组。尤其是秋季钓鲫鱼,建议线组各种搭配都要尽可能的小一些,子线不要超过0.6#主线0.8#以下,钩就用4号以下的秀钩。

最后再分享一款打窝非常好用诱钓鲫鱼的窝料配方,1斤小米加80克高度曲酒,把小米装进瓶里,装到七八成满即可,把曲酒混合均匀,然后倒进装小米的瓶里,混合摇匀,密封保存24小时以上即可打窝使用。这款窝料诱鱼速度快,聚鱼多,留鱼久,诱钓鲫鱼非常好用。

浮漂下顿一目或者半目的原因解析


钓鱼人在钓鱼过程中有时会遇见这种情况,比如调5钓3,钓了一会发现,浮漂在钓3目的基础上又向下阴了一目或者半目,搞的钓鱼人心情很不愉悦,今天就为大家总结造成这一情况的几种原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第一想到的就是浮漂的质量存在问题,如飘身和漂尾、漂脚的连接处有裂痕,长期作钓,飘身进水,导致浮力减小;或者飘身有孔洞,也会造成进水,如有上述问题,在调好漂的基础上还会向下阴漂,影响浮漂的灵敏度。

2、可以考虑水下地形是否平坦,如果地形崎岖不平,饵料在水下姿态不稳定,也会造成阴漂的情况。还有就是水下障碍物,如水草,钓前可能根本没找到底,等到挂饵后由于重量的增加,会使饵料或快或慢的落入水草中。

3、饵料大小和形状,如果你是调5钓3,挂饵垂钓后是一钩躺底一钩轻触底;还是一钩轻触底一钩离底;这点你必须清楚。

4、主线重量,有人会说主线能有多重?不相信这种原因。大家不要忽略了主线的重量,主线入水后也是会有重量的,如果你在这个季节垂钓鲫鱼选用的鲫漂浮力较小,在饵料触底后的一小段时间里,随着浮漂与竿稍之间的主线下沉入水是有很大可能把浮漂向下压一些的。

5、不同的水域不同的天气,有风的天气,如果主线未切水就会造成风吹动主线拉动浮漂,造成浮漂向上或向下不稳定浮动;有水流也会增加线组和水流的摩擦力,如果浮漂浮力小,或者单独的线组过粗都会造成浮漂往下阴,很多人为了追求灵敏度只用1号浮漂,这种想法就是错误的。

6、水下酱层严重,本人很少遇见这种情况,除了黑坑,野钓环境很少有酱层过厚的时候,这种情况只做参考。

在钓鱼过程中我们会遇见很多突发问题,如果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可以向资深钓友请教,态度一定要谦卑,在渔乐圈中价值最高的不是某种秘制饵料,而是钓鱼人长期作钓总结的经验。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实践证明鱼吃钩时浮漂下顿原理》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钓鱼技巧浮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