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与风向。

钓友问:鱼儿怕热吗?

鱼儿都是一些娇气鬼,它们既怕冷,又怕热,动不动就拒食。鱼类属于变温性的动,它们的体温随水温而变化,一般相差0.5~1℃。鱼儿对所寓居的水体,也有严格要求,除水温外,还对水的酸碱度有所挑剔,水中其他的有害物质也不能超量。鱼儿反抗环境的办法,首先是绝食。稍有不适,就不进食。如果外部条件进一步恶化,例如水温过高过低,水中缺氧,水体偏酸,或其他有害物质过量等等,鱼儿就会昏迷,甚至死亡。

就水温来说,各种鱼都有自身的适温范围,但是就大多数可钓的淡水鱼,如青、草、鲤、鲫、鲢、鳙等,它们最适宜的温度20~30℃,如果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摄食就会受到水温的影响。

炎热的夏天,水表层被太阳晒得发烫,甚至超过人的体温,在这等热水中,鱼儿肯定呆不住,它们会游到水温较低的深水层去避暑。那么盛夏怎样垂钓呢?

1.寻找水温合适的水域、水层下钩。在静水的池塘中,水总会有深有浅,有向阳背阳之分,水中的温度自然就会有高有低。渔谚中有夏钓深夏钓阴之说。

2.在时间的选择上,避开中午高温,夏季垂钓,可安排在早晚,甚至进行夜钓。在方位上避开阳光的直接照射,例如可采取早钓东,晚钓西的办法。

3.夏季有些情况不宜出钓:

闷热天不出钓。钓鱼有不怕热,就怕闷的说法。气压低,出现闷,水中就缺氧,鱼儿会游到水面来,张着嘴从空气中直接吸取氧气,此时它们不会摄食。有一条渔谚叫鱼浮头,不咬钩,另一种说法叫看见的鱼钓不着。这都是水中缺氧所致,所以夏季钓鱼,不仅要避高温,还要注意防缺氧。

新水不下钩。夏季池塘、水库等水位的变化一般很大,有时因农业或生活用水,使水位降低,一场大雨之后,水又满上来,致使原来的水质、水温等有较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水中,是很难钓到鱼的,于是就有新水不下钩之说。

静水不垂钓。所谓静水,就是风平浪静,水面平如镜。在夏天,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伴随着的就是闷热,在这样的条件下,鱼儿是不会咬钩的。

延伸阅读

环境和天气原因对鱼儿摄食的影响


鱼的食欲强弱,即在一定时间内进食的次数或数量的多寡,反映在钓鱼上亦即投钩的频率,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鱼自身生理生长、发育的需要,如肥育、繁殖、越冬等都要大量进食,借以获得必要的养分;二是饵料的优劣,包括饵料的构成、质量、状态、味色是否适合鱼的食性,为鱼所喜爱摄取,三是与外部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气温、水温、气压、阳光、风向、风力、水质、水位,以及地形、水草分布、河流走向等客观条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鱼的食欲强弱,常常受到外界环境的钳制及其变化的影响。

关于前两种因素与垂钓的关系,见诸于钓鱼杂志的文章较多,而对后一种因素与垂钓的关系,则探索得较少和不深,笔者认为探讨外界环境对鱼摄食的影响,分析鱼类摄食内外因的关系,不断总结经验,从中找出规律,是摆在垂钓爱好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它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推进我国钓鱼活动向科学化、高水平发展.大有裨益。本文仅以此为题略陈管见,进行初步的探讨。倘能引起争鸣.引出更多高明见解来,乃笔者的祈望。外界环境对鱼儿摄食的影响,具体反映以下各个方面,现分别略述如下。

鱼的食欲强弱,即在一定时间内进食的次数或数量的多寡,反映在钓鱼上亦即投钩的频率,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鱼自身生理生长、发育的需要,如肥育、繁殖、越冬等都要大量进食,借以获得必要的养分;二是饵料的优劣,包括饵料的构成、质量、状态、味色是否适合鱼的食性,为鱼所喜爱摄取,三是与外部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气温、水温、气压、阳光、风向、风力、水质、水位,以及地形、水草分布、河流走向等客观条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鱼的食欲强弱,常常受到外界环境的钳制及其变化的影响。

关于前两种因素与垂钓的关系,见诸于钓鱼杂志的文章较多,而对后一种因素与垂钓的关系,则探索得较少和不深,笔者认为探讨外界环境对鱼摄食的影响,分析鱼类摄食内外因的关系,不断总结经验,从中找出规律,是摆在垂钓爱好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它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推进我国钓鱼活动向科学化、高水平发展.大有裨益。本文仅以此为题略陈管见,进行初步的探讨。倘能引起争鸣.引出更多高明见解来,乃笔者的祈望。外界环境对鱼儿摄食的影响,具体反映以下各个方面,现分别略述如下。

气候、季节、雾、露、霜等天气原因对鱼儿摄食的影响

气温、水温等外界温度对鱼儿摄食的影响

水质、水色、水位等外部生活条件对鱼儿摄食的影响

风力、风向等天气原因对鱼儿摄食的影响

气温与水温的关系


无论选用何种诱饵,都需要从鱼喜食、气味浓这一特点着眼。因为鱼的嗅觉器官比较发达,可从较远处闻到诱饵气味而向诱饵水域中心游来,这就为咬钩创造了条件。

温度与钓鱼

钓鱼谚语:春钓滩、夏钓潭、秋钓阴、冬钓阳。就是指各个季节适宜钓鱼的温度条件。

春钓滩

是说在春天晴天有太阳的日子里,尤其是在正午,水域中浅滩部位的水温适中,在这个地方很容易钓到鱼。例如在江淮流域,人们常说:惊蛰鱼开口。就是说到了三月份,也就是农历正月底,鱼儿就开口吃食了。仲春的温度在20℃左右,正是鱼儿食欲旺盛、生理机能旺盛的时候,鱼儿要产卵,要繁殖幼鱼,常常是饥不择食。所以这时是江淮流域钓鱼的最好季节。

夏钓潭

是指夏季特别是闷热的天气,无风、水无波浪,水中氧气不足,鱼儿缺氧,自然活动量减少。这时,它们多栖息于深水区、阴凉水域不动,因为水深处比较凉爽,在这样的水域下钓鱼较有收获。

秋钓阴

是指秋季的阴天,温度最为适中,宜于垂钓。

冬钓阳

冬天气温低于0℃以后,鱼儿在深水区的水底或钻入泥中栖息,准备过冬,很少游动。只有天气晴朗、气温回升较高时,鱼儿才到水温相对较高的浅水区晒太阳觅食,造成垂钓的时机。

另一方面,在自然水域,因水深且域广,故水温的分布是不均的、变化的和分层的。钓鱼人悟出了鱼也分层的环境背景,不但掌握了底钓鲫鱼的方法,还创造出了离底钓鲫、半水钓鲫和浮钓鲫的招术。

气温与水温的关系

钓者怎样才能知道水温是多少呢?

一般来讲,知道了气温,也就知道了水温,这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为影响的。气温升高,水温也随之升高;气温降低,水温也随之降低。以一日计,早晨6时,气温10℃,则表层水温约12~15℃;中午12时,气温20℃,则表层水温约15~18℃;下午2时,气温24℃,则表层水温约18~22℃;下午6时,气温16℃,则表层水温约18~20℃;子夜零时,气温下降到8℃,则表层水温约12~18℃。总之,水温的升降要略滞后于气温变化。

因水传递冷热的速度比空气要慢,水表和水底存在着水温差,水越深,温差越大。

夏日,最好在上下温差小的水域垂钓。如表层水20℃,底层水10℃,鱼儿皆上浮,底层就钓不到鱼,只得浮钓或悬钓;如表层水18℃,底层水35℃,水底缺氧,鱼儿便浮头,甚至不食,底层钓不到鱼,而浮钓也很难钓到。冬日与夏日相反,最好在水温上下差别较大的水域垂钓。如上层水结冰,仅0℃,底层水仅2~4℃,鱼儿不食,逃往深而暖的水区,在这样的底水中就钓不到鱼;如表层水结冰,为0℃,底层水10~15℃,则鲫鱼、鲤鱼、鳊鱼、草鱼、青鱼、鲴鱼等皆食饵,就可以钓取;如再遇上鱼窝,则上钩率不会比春、秋季差。这就是许多北方钓者为什么喜欢冰钓,并能取得很好的垂钓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温、水温等外界温度对鱼儿摄食的影响介绍


气温、水温的高低,取决于对太阳辐射热量吸收的多寡。在气候无变化的情况下,气温与水温相差并不大.长江中下游温带区,水温、气温最低在1月份,一般为2-4度,最高为7-8月份,一般为26-32度 . 5一11月份,水体表层水温与底层水问相差很小。当酷暑盛夏、阳光直射时,浅水水温则高于深水水温,严寒隆冬时则相反,深水底层温度略高于表层温度。

鱼类摄食要求一定的气温、水温,据科技资料测定;多数鱼类最佳摄食,均有一个上限温度与下限温度,其幅度因鱼种不同而异.鲤鱼摄食,水温15- 25度时最为强烈,10-15℃或25度以上则较弱,10℃以下趋于停食,4℃以下则完全停止进食。鲫鱼的适应性最强,摄食温度的上下限幅度最大.青、草、鳊以及许多底层杂鱼,摄食温度上下限幅度亦较大。一些喜热的肉食性鱼类如鱤鱼 鳝、龟、甲鱼等.入冬后或潜入深潭,或藏入洞穴和泥中,处于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则不思食.综上所述.因各种鱼的生活习性不同,故摄食时对水温、气温的要求并非一致.冬季气温较低,水底温度较之表层温度要高,故鱼在冬天喜藏于深层水中。炎夏季节,阳光直射,水面发烫,鱼则潜入水底或阴凉避光处。减少活动量。同一水体,因水深浅不一,河道走向不一,受阳光照射不同,水温也略有差异.就全天而言,早晚的气温与中午的气温相差较大,尤其是夏秋季节更为明显,早晨和傍晚的气温比较适合鱼儿摄食,中午则少有鱼上钩。

鲫鱼的生活习性与水温的关系详解


鲫鱼是淡水变温性鱼,栖息水域底层,体温随水域温度不同而变化。水温的高低,是直接影响鱼体新陈代谢强弱的重要因素。鲫鱼的活动、栖息、摄食、成长、繁殖诸方面,都与水温直接密切相关。弄清这一问题,对选窝下钩具有实在意义。

各地水域因天时地理不一样,自然显示出不同温度;即使是同一地水唬,在不同季节里,受季节气候、阳光匿射和水域深浅的影响,也同样形成不同温度。那么,鲫鱼的生活所需要有什么样水温?鲫鱼属于温水性鱼,所需要的水温自然是温和性的,方能满足活动、栖息、摄食、成长和繁殖的需求。据有关实验证明,最适宜水温为15℃一20℃。在此范围内,鲫鱼游动活跃,食欲最强,成长最快。当水温低于IO℃以下或高于。20℃以上,就为不景气期,潜入深水区,活动少、食欲差。正因为鲫鱼对水温变化有如此敏感,及时作出变温的反应,一切活动按所在水温而行,这就决定了在四季不同水温里,必表现出不同活动、摄食的特定规律:不难看出,有什么样水温,鲫鱼便有什么样的活动状况。只要掌握四季的水域温度,就可以知道鲫鱼在什么样水层觅食活动的规律。一是鲫鱼白天活动多于夜晚,一日之中主要是在早晨与傍晚。二是春、夏、秋三季水温虽然不同,但鲫鱼活动有一个共同点,即早晨、傍晚均在岸边l米左右水层(即第一水层)活动觅食,中午均潜入l米以下水层活动觅食。三是四季中以2、3、4、8、9这5个月(按农历算)水温适宜,是鲫鱼活动最频繁、食欲早旺盛期。有了这三点认识,便可结合鲫鱼的杂食性,进行放矢地下钩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