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里有肥料怎么垂钓。

夜钓是一项让人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的活动,许多人都喜欢在夜晚的寂静中寻找放松和休闲。有时候即使找到了所谓的“钓鱼好地方”,却发现鱼儿并不咬钩。这种情况很常见,尽管有许多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鱼不咬钩,但主要有三个方面需要考虑:水域环境、鱼儿习性和钓具使用。

水域环境是影响鱼儿是否咬钩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水域中存在过多的杂草、杂物或被影响水质的垃圾时,鱼儿倾向于躲避这些区域,而不会被吸引前来咬钩。另外,水流情况也会影响鱼儿的活动,例如在水流太强的地方,鱼儿会更难以寻找食物,因此不太可能主动咬钩。水温和氧气含量也会影响鱼儿的活动,如果水温过高或氧气含量不足,鱼儿往往会变得迟钝,不太容易主动采食。

鱼儿自身的习性也是决定它们是否咬钩的重要因素。不同种类的鱼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例如,夜晚常见的黑鱼和鲤鱼,它们倾向于吃植物性食物,因此对动物性饵料不太感兴趣。鱼儿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也有不同的活动规律,有些品种偏好在日出和日落时分活动,而昼伏夜出的习性,也使得它们在夜晚更加兴奋和活跃。因此,在选择钓时间和饵料时需要根据目标鱼种的生物习性来调整,并结合具体的季节和时间段进行合理安排。

钓具的选择和使用技巧也会影响鱼儿是否咬钩。对于夜钓来说,良好的钓具和装备非常重要。例如,在选择鱼钩时,需要根据目标鱼种的大小和口径来选择合适的钩号。如果选择的鱼钩过大或过小,鱼儿可能无法咬住或者轻易逃脱。合适的线组也是重要的,夜晚的视线较差,需要选择较粗的线组来增加鱼钩的可见度。使用合适的浮漂和鱼饵也是必不可少的,浮漂可以帮助我们观察鱼儿的活动情况,而鱼饵的香味和颜色也会吸引鱼儿前来咬钩。

鱼不咬钩的原因有许多,水域环境、鱼儿习性和钓具使用都可能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钓鱼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活动,只有掌握了这些要素,才能提高成功钓鱼的概率。因此,在进行夜钓之前,需要对目标水域进行调查和观察,合理选择钓点和钓具,并了解目标鱼种的生活习性,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提高钓鱼的成功率,并享受到夜钓的乐趣。

DiaoYu007.com精选阅读

钓鱼时窝子里有鱼星 鱼儿却不咬钩怎么办


很多钓友问小编,怎么窝子里有鱼星,但鱼儿就是不咬钩,也更换了好几款饵料,丝毫没有效果。下面就来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窝子里有鱼星,但鱼儿不咬钩的几种原因分析

1、鱼儿在半水产生的鱼星

春季垂钓时,由于早晚温差大,鱼儿在中午甚至不到11点就会起浮于半水。此时,如果钓友的窝子非常好,或者是窝子处于鱼道的位置,鱼儿虽然经久不散但不会下底咬钩。

2、钓友们接续的是活饵窝子

有的鱼塘规定不能用活饵,比如红虫一类的。但有的钓友夜钓的时候用红虫,这一类窝子虽然经历了一夜的连竿,到第二天上午仍旧具有非凡的活力。春季是鱼儿补充营养的关键季节,所以无论鲤鱼、鲫鱼对活饵都非常感兴趣。钓友们第二天用素饵垂钓,即使是窝子里有鱼星,鱼儿是不会吃素饵的。

这种现象小编经历过很多,鱼星非常好,通过漂相也能够判断鱼儿在底,但就是不咬钩。

3、鱼塘底部淤泥太厚

一些经营很好的鱼塘,不出三个月就会在底部形成厚厚的淤泥。这一类鱼塘小编在一年夏天验证过。由于小编是骨灰级钓友,很多黑坑老板和小编都非常熟悉。一年夏天鱼儿不咬钩,老板用网在小鱼塘打渔,于是几位钓友干脆不钓鱼说是到鱼塘游泳。三个人脱了衣服,下到开业不足三个月的鱼塘,水深1.6米,双脚站立的地方全是厚厚的淤泥。钓友们可以想象,鱼塘开业生意很好,仅仅三个月,塘底就已经形成这种厚厚淤泥的状态。更遑论那些老鱼塘了!

由于鱼塘底部淤泥很厚,钓饵陷入淤泥当中,所以鱼儿只能闻到味道,但是没法吃口,找不到饵料,这也是有鱼星鱼儿不咬钩的一种原因。

4、老鱼、滑鱼居多的鱼塘

一些鱼塘有回收鱼儿的业务,将别人钓过的鱼儿回收以后,在投入鱼塘里,这一类鱼儿受到鱼钩的刺激,转变为老鱼、滑鱼,吃食谨慎。也是造成鱼儿不咬钩的原因。老鱼、滑鱼居多的鱼塘一大特色是:只要老鱼、滑鱼进入窝子,生口鱼儿会被他们撵走,有时候好不容易钓获了滑鱼或者老鱼,窝子里的吃口也停顿了。

二、应对策略

有鱼星但鱼儿不咬钩有很多原因,以上四种是非常常见的典型现象。我们一一来解决。

1、解决鱼儿在半水的现象

针对这一类情况,钓友们施钓时,需要针对各个水层的鱼儿进行筹划。比如,依然采取底钓的策略,但中水层和上水层需要充分饵料雾化效果。所以建议钓友们散泡来解决这一问题。

所谓散泡就是将诸如白金版底窝料、冬骏混合后,加入最少50%的雪花粉、轻麸等,添水到半干的状态。上钩挂钓饵后,将半干的混合物轻轻捏合在上钩钓饵之外,形成下降过程中全水层充分的雾化。下钩则保持钓饵的纯粹,使得鱼儿在追食中有饵料可吞吃。

这种方法在黑坑等都比较有效。

2、活饵窝子的应对策略

钓友们接续别人活饵窝子,自己用素饵来钓,只见鱼星不见咬钩,建议大家换窝子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窝子里的大多数鱼儿已经吃惯了活饵,对于素饵只会视而不见。

3、底部淤泥太厚的解决办法

最基本的解决办法是:钓饵添加大量轻麸等,使饵料变轻,加强雾化状态。同时要调灵钓灵。比如24目鱼漂就调10目,钓1目,这种应对办法能够有效解决塘底浆层过厚的问题。

传统钓解决办法是朝天钩。钓友们可以搜索淘宝,有专门出售朝天钩的。至于具体朝天钩传统钓法,从调漂、子线设置等又是另外一个方法了。

4、滑鱼、老鱼应对策略

滑鱼、老鱼应对策略是要么在调灵钓灵的状态下,只钓一个漂尖,紧紧抓住第一口。第二种策略是调钝钓钝。比如:调5目就钓5目,钓友们尝试后就明白了。

窝里有鱼不咬钩?原因分析


在钓鱼过程中,对于钓友们来说,最痛苦是事莫过于窝里有鱼却不开口,只能刚看着着急。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有鱼,就说明窝点没有选错,没鱼口则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分析具体原因之后解决问题。

首先在野钓中,窝里有鱼还是没鱼,一是看星,二是看花,因为不管新手老手,都容易将水底漂上来的氨泡误认为是鱼泡,但是氨泡是静止的,不会动,鱼泡则是飘飘忽忽的,如果要进一步确定则是要看鱼花,氨泡是没有鱼花相伴的。如果确定了鱼花和鱼星,那么下面就需要对饵料、线组、鱼层等多方面进行排查了。

一、饵料

饵的问题无非就是香型、状态、比重两种,有些钓友估计是新人,人云亦云之下,什么饵料都混合到一起,无比例,无顺序,反正麝香、酒香、薯香乱七八糟的都加进去,做窝的时候因为香型浓郁,鱼到是能吸引过来,但是因为香型杂乱,鱼反而不敢下口。

其次则是状态,我们说状态主要就是说雾化程度,这是要分鱼种的,比如鲢鱼就不吃颗粒料,只吸食雾化料,鲤鱼喜欢吃颗粒料,雾化太好全然无爱么。比重则是强调了水层不同,鱼食口也多有不同,自然水域和人工养殖塘就有明显区别,即使同样的人工养殖塘,不同的老板的习惯导致鱼食口比重水层不同也有相当大的差异,这都需要一一实验,当然,老钓友的经验在这里就彰显出来了。

二、窝料

窝打的太厚,留在水底,气温一高容易发酵,鱼被吸引来了,但因为发酵的窝料周围严重缺氧,没口非常正常,这种情况就要想想别的办法,是不是加增氧剂之类的诱鱼开口。

三、水底状况

如果是塘底淤泥过厚,则应改用载铅量大的,能托得住饵的漂;或者减少铅皮,把漂调到能把饵称在淤泥之上;或者改用较轻比重的饵料,总之,要把饵团落在淤泥之上,否则,饵入淤泥,犹如石沉大海,鱼想吃吃不到,自然也就不会出鱼讯。

四、线组问题

子线过粗、过硬,跟棕丝、胡须一样,不利于鱼索饵,特别是对那些被钓过多次,刁滑的鱼儿;钩子过大,鱼口小进不去;钩条过粗,鱼体小吸不动;坠子重了,钓组过钝或陷入淤泥。这些情况,鱼没法咬钩。但只要小试就能找到问题,然后换换钓组做些相应的调整即可解决。

五、因气温导致水层温度变化

钓友们一定要留心,在垂钓中鱼层因为天气或钓法的变化改变了开始活动的水层也是常有的事。只要你脑中有这概念,就不怕。它变你变,谁怕谁;它变,你不变,当然钓不到鱼。

六、气压气温变化

气候骤变,鱼儿缺氧,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对一个钓鱼人来说,那是最为悲惨的事,你将真正面临着一场考验,真正体验到鱼口难开的滋味。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只有寻找水域中含氧量大的地方,使用前面总结的办法,抓住每个微小的讯号,变被动为主动,天道酬勤,坚持到底。

总而言之,钓无常态,会动用头脑去钓鱼,结合经验解决问题,当真上鱼了的那一刻开始,才能完美享受钓鱼这项运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有鱼泡不咬钩钓深还是钓浅


钓鱼是一项古老而受欢迎的娱乐活动,也是很多人喜欢的休闲方式。对于钓鱼者来说,选择钓鱼的水域、钓点和钓深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够顺利地捕获到鱼。

在钓鱼过程中,有时会发现鱼泡出现了,但是却无法咬钩,这可能是因为鱼儿处于一种比较警觉的状态。钓鱼者应该根据观察和经验来判断,是选择继续钓深还是钓浅。下面就让来详细讨论一下。

钓鱼要根据时间选择合适的水深。一般来说,早晨和傍晚是鱼的活动高峰期,此时一般选择水深较浅的区域是比较理想的。因为在这个时间段,鱼儿会更加活跃,容易被垂钓者所吸引。此时钓鱼者可以选择钓浅,将鱼钩靠近水面,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吸引鱼儿的注意。

而在炎热的夏季,鱼儿往往更多地生活在水深较深的地方,这是因为水温较低,更适合它们生存。在这种情况下,钓浅往往是不明智的选择,因为鱼儿在水深较浅的地方会感到过于炎热,会选择离开或是更加警觉。钓鱼者应该选择更加深水域进行垂钓,以提高成功的概率。

另外,钓鱼者还应该根据鱼泡的大小和数量来判断钓深和钓浅的选择。如果鱼泡较小且数量较少,通常可以选择钓浅。因为这可能是鱼儿在觅食过程中产生的鱼泡,钓浅可以更好地吸引鱼儿的注意力。而如果鱼泡较大且数量较多,通常意味着有一大群鱼儿在此活动,此时钓深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因为这些鱼儿可能是在追逐或者捕食较大的猎物,而这些猎物通常会在水体的较深处出现。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钓深和钓浅的选择,比如水文条件和钓鱼目标的品种。如果当前水文条件较差,水体浑浊或是水流湍急,钓鱼者可以考虑选择钓浅,因为鱼儿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更加容易寻找较为安静的水域。而如果钓鱼目标是一种以底栖生物为食的鱼种,也可以选择钓深,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接近鱼儿的活动范围。

爱钓鱼网小编认为,钓鱼者在遇到鱼泡出现但鱼儿不咬钩的情况下,需要观察和判断选择钓深还是钓浅。通过考虑水深、时间、鱼泡大小和数量、水文条件和钓鱼目标的品种等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钓鱼的成功率。无论选择钓深还是钓浅,钓鱼者都需要有耐心和细心,因为鱼儿的行为是多变的,需要不断进行观察和调整才能获得丰收的喜悦。

窝里有鱼星不咬钩的原因分析


钓鱼时,窝子发了有鱼星冒起,甚至鱼星很多,但钓了许久,就是没鱼咬钩。人们往往想到的一个办法就是换饵,认为鱼不咬钩的原因是饵不对口。这一点无疑是有道理的,因为鱼星直冒,说明有鱼进窝,而且在在吃饵,排除天气、水质、钓位等方面的原因,把注意力集中在饵料上是对的,但鱼星直冒是不是鱼一定在吃饵呢?在垂钓界,对此看法是不一致的。鱼不咬钩的原因有很多,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1、诱钓不统一

诱饵比钓饵更适合鱼的口味。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换饵。最好的办法是诱钓统一,即用作诱饵的原料做钓饵。但有的钓友的诱饵不是粉状饵,而是硬饵,硬饵无法挂钩,可将其研磨成粉,再加-点黏合剂(以拉丝粉为好,面粉也可,但分量不可过多)作成面饵。这样,鱼就可能吃钩了。也可采取其他换饵的办法,即换味道更浓一点或者更新一点、更怪一点使鱼感兴趣的饵料。不过,也只能试,如果某些味道鱼不感兴趣的话,不但不会咬钩,甚至还会被吓跑。

2、对象鱼不对

进窝的鱼不是要钓的鱼,但和要钓之鱼吃同一种饵料,这是钓鱼时常见的现象。木来是钓鲫鱼,进窝的都是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甚至是肉食类鱼,而用的则是钓鲫鱼的钓饵。如果不是专钓鲫鱼的活,可用诱饵作钓饵,不管什么鱼都可钓上来,这在野钓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只钓鲫鱼不钓其他进窝之鱼,那就只能换钓位或者换饵。找那些没有鲤鱼、草鱼、鲢鱼、鳙鱼出没的地方重新打窝设点;换饵就要从诱饵换起,换成鲤鱼、草鱼、鲢鱼、鳙鱼不爱吃的饵料。除此之外,耐心等待也是一个办法,即等非对象鱼走了再钓鲫鱼,但它们是不是还会再来呢?这就很难说了。

3、钓位不对

对象鱼对了,钓饵也对,只是钓位不对。窝子中的鱼聚精会神在吃诱僻,钓饵投下去它却没发现,所以鱼星直冒,但不咬钩。这时,不如把钓饵挪开一点,让窝子之外想吃而又吃不着的鱼去咬,窝子之外的位置要比窝子之中的位置好。还有一种情况是,窝子中聚了不少鱼在争抢食物,把窝子及其周围的水搅得像一团泥浆,鱼除了凭嗅觉发现钓饵之外没有别的办法。相反,距窝子远点或者窝子上方一点可能水就不浑,可钓开一点或钓高一点。除此之外,如果窝底淤泥多,乱草多,钓饵落在淤泥或者杂草里,鱼根木没有发现,当然也不会咬钩。解决的办法就是用钩下坠或上下双钩,让饵料落在乱草或淤泥之上。

初冬为什么窝点有鱼不咬钩?野钓窝点有鱼不吃饵原因


立冬以后,气温不断的下降,对于钓鱼爱好者来说,不怕炎炎烈日,也不怕风雪寒冬,就怕有鱼不吃饵。现在正值冬季初期,很多地区的气温都不太寒冷,这也是钓友今年最好的钓鱼时期,好多钓友最近都经历了窝点有鱼,鱼儿却不咬钩的情况,这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呢?

冬季钓鱼多以钓鲫鱼为主,尤其是自然水域,鲫鱼是最常见耐低温的鱼类,鲫鱼常年觅食吃饵,随着立冬后降温,钓友们野钓当然首选钓鲫鱼。而自然水域的鱼情和水情都比较复杂,通常不同地区不同鱼情,最近野钓发现窝点明明有鲫鱼的鱼星,鲫鱼就是不吃饵或者钓一条就没有口的情况,很多钓友都有这样的疑惑。

1.水温骤变

冬初的天气变化大,气温的变化影响着水温变化,水温的变化太大会降低鲫鱼的觅食欲望,这就不难解释初冬野钓鲫鱼不开口的情况。很多钓友都知道:北风呼呼一夜知冬冷,这足以证明冬季的气温变化快,钓友一般都知道冬季骤然降温,鲫鱼不太会觅食,鱼口会变差,通常会选择暖和的深水区或者草洞水域作钓,气温的突然下降,水温也会随之变低,而深水区和草洞等水域,水温变化较慢,但也会对窝点鲫鱼的食欲有所影响,就会出现窝点有鱼不咬钩的情况。

立冬后的天气并没有太过寒冷,天气的变化幅度大,不仅有寒风一夜降温,也会出现大晴天的太阳,这往往是很多钓友最容易忽略的天气因素。初入冬季,很多地区的温度还维持在15度左右,当太阳出来时,大型的自然水域水皮的水温升高很快,导致浅水区的水温变化大,而深水区就出现水面温度高,水底温度反而低,这也导致鲫鱼的食欲不佳,也同样会出现窝点有鲫鱼的鱼星,鲫鱼照样不吃饵或者鱼口较少的情况。

对于冬季骤然升温,大型的自然水域水表面的水温较高,而水底的水温反而低,鲫鱼会出现上浮觅食,或者到浅水区觅食,而一些比较深的水库,鲫鱼会出现溜边的情况,这时钓友不要一味钓深钓远,尽量不要守钓深水区,而是温度高时作钓浅水区,温度下降时作钓深水区,不然很难有好的收获!

2.因水质用饵

冬季自然水域作钓,钓友们都喜欢用虫饵作钓,尤其是红虫和蚯蚓是冬钓首选,钓友们普遍认为红虫是冬钓鲫鱼最好饵料,其实这也不是绝对的!我也经常遇到冬季用红虫,蚯蚓鱼口少,而换成商品饵料却有不错而鱼口,这与气温和水质有关系,并非冬用虫饵野钓,鲫鱼就的鱼口就好,也会出现窝点有鱼,鱼却不吃饵的情况。

我国南北方的冬季气温差异很大,最近南方气温有二十几度穿短袖,而北方的气温才几度,有些地方都开始下雪,当然不同的地区性气温野钓用饵也有所不同,天冷大多数用虫饵野钓鲫鱼效果好。而南方地区的气温高,用饵就不一定是虫饵好用,那就要根据水质来选择饵料,不然就出现你用红虫,蚯蚓冬钓,窝点有鱼也不要咬钩的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人工的破坏和化工业的污染,导致自然水域的水质越来越差,很多水域都出现水草疯长,水不再清澈,鱼资源也越来越少,很多自然水域的鱼相对少,而且有些水域的水比较肥,水域中有大量的营养和食物,水中的含氧量不高,由于立冬后的水温并没有太低,鱼儿的活性不高,像这样的油腻的水域,浓腥的虫饵很难激起鲫鱼的食欲,也会出现窝点鱼星四起,作钓时鲫鱼就是不吃饵的情况,这时我们应该学会清淡的饵料,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初冬时节的天气多变,导致水温不稳定,自然水域中作钓,窝点明明有鱼星,鱼儿却不咬钩的原因有很多种。不同的地区水域,水温和水质都有所不同,用饵要灵活,切记不要盲目使用虫饵,毕竟还没有到寒冬腊月,钓无定律,不同的鱼情要随机应变!

鱼不咬钩怎么办


钓鱼没口?空军?这可能是咱们钓鱼人最不想听到的两个词。那么当咱们碰到这两种情况时是应该直接打道回府吗?当然不是,我觉得需要对当下的情况进行分析,到底是没有鱼,还是有鱼不咬钩,那么针对这两个情况我应该怎么应对才能不直接收拾包袱回家。今天咱们就来分析一下。

这次咱们先排除掉天气、风力这些外界因素,说一说水里的情况分析。

鱼没有进窝

1.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钓友的第一解决方案是继续打窝,用量来诱鱼,那么这样子做确实可以诱到鱼,但弊端是即使远处的鱼被你诱进窝,也极有可能只吃窝料不吃饵。所以我的建议是提高抛竿的频率或者是改用打散饵,这样子不但能够持续雾化,也不至于让鱼吃饱窝料而不吃钩。

2.换钓位。如果咱们钓了很久仍然没有诱来鱼,说明附近没有鱼,或者鱼的活性不高这时咱们应该主动出击去找鱼,但找鱼又要重新做窝诱鱼太费时间,我建议下竿就直接打两个窝。

鱼进窝不吃饵

1.将商品饵改换成红虫或者蚯蚓,用荤饵,效果可能会马上展现出来。造成这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鱼儿本身不够活跃,并且商品饵的味型可能有偏差,所以改用活饵来进行诱鱼。

2.改用皮筋颗粒、麦粒、玉米等不易化开的饵料。窝子里有鱼、活性也高,但因为小杂鱼抢食太严重,造成饵料到底就没了,咱们就要用不易化开、不易被小鱼吃掉的饵料挂钩。

3.钓窝边,轻提鱼竿逗钓。如果咱们不小心打了太多窝料,那么极有可能造成死窝,这时鱼会在窝点附近徘徊却不敢进窝;或者是进了窝却只吃窝料这时不妨将钓饵扔至窝点周围,并轻轻提动杆稍采用逗钓,增加鱼儿发现钓饵的概率,同时也可以使那些活性不高的鱼咬钩。

以上就是对于鱼不咬钩的一些原因分析,希望能帮到众钓友们,让你不至于无口或者空军回家。

窝里有鱼才是王道?窝子里鱼多又该怎么钓呢?


大部分时间咱们都在为没口而烦恼,空军的次数多了也许晚上做梦都想着连杆、爆护。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爆护的机会真的摆在面前,你能把握住吗?

经常有钓友在我文章下面评论:窝里有鱼咋都好钓。这句话理论上讲并没有什么毛病,但如果要杠一下,还是能找出问题。大家知道窝子里鱼的数量越少吃饵就越谨慎,体型稍微大一点的可能吃一口就得磨蹭很久,加上小杂鱼从中捣乱,所以要钓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另一种情况,当窝子里的鱼越聚越多时,鱼儿们的警惕性就会变差,吃饵的积极性会上升,甚至出现上浮抢食的现象。对于很多钓友而言这是最爽的时候,通常浮漂一翻身就会出现动作,找到感觉以后能够连杆、双飞。可是大家也别高兴的太早,鱼多未必是好事,面对这种极快的鱼情,会钓的自然有机会爆护,如果不会钓,鱼群很快便会散去,也就是咱们经常说的散窝!

为什么说窝里鱼多未必是好事,散窝的原因到底在哪。正如文章开头所述,咱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为没口而烦恼,野钓总是这样,空军的日子比爆护的日子多得多,于是呢大家也就习惯这样的鱼情了,有时出去钓鱼也比较松懈。然后突然有一天运气好遇上了鱼群,很有可能就因为装备没带全、饵料不够用导致钓得不多。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窝子里鱼的数量增大,吃饵的速度就会加快,于是我们的抛竿频率也会随之上升。抛竿频率上升后水中的饵料碎屑就会增多,鱼儿很容易形成抢食的状态,抢不过的就会上浮接饵,此现象在黑坑特别常见(野钓很少有这么好的鱼情)。

这个时候漂相会变得比较乱,抓口失误容易钩到鱼身,一旦钩到鱼身就有可能炸窝。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每次矛到一条鱼就跑个几条,次数多了,窝子慢慢也就散了。春季多钓浅水,大家也知道水浅的地方炸窝率更高,而且很难重新把鱼聚回来,这一点我是很有感触的。

给你几个稳住鱼情的小建议,要懂得快鱼慢钓!

在没口的时候除了打窝大家还能想到什么方式诱鱼呢?是不是加快抽杆的频率,靠饵料从上至下不断雾化来吸引鱼的注意?这种做法是慢鱼快钓,利用饵料的气味和动态来诱鱼,可以理解成主动出击,反守为攻!

而快鱼慢钓正好相反,是指在鱼情非常好的时候故意放慢步调,降低抛竿频率减少饵料雾化,让上鱼的节奏变得慢一些。虽然从表面上看上鱼的节奏是变慢了,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为了防止鱼儿乱层、降低炸窝的可能。

慢鱼快钓的核心是求稳不求快,对于一些基本功不到位、经验不足的钓友,学会这项小技能用处还是挺大的。

如何来实现快鱼慢钓,具体的四个操作方法。

1、尽量不抓接口,每一杆都让饵料到底。除非是鱼儿吃死口,浮漂直接被斜着拉走,否则最好耐心地等它到位。

2、放口。鱼聚的越多,浮漂信号必然增加,而且有些动作会极其夸张,按照多年的垂钓经验来看,大顿口的中钩率不如小顿口的中钩率高,建议只抓小而有力地信号。

3、使用搓饵。使用搓饵有三个好处:一是为了增加饵料重量,以便快速到底,防止鱼儿半路截食;二是为了减少雾化,防止鱼儿急躁;三是增加留鱼性。

总而言之一句话,快鱼要以稳为主,不要一味地追求上鱼速度,命中率才才是王道啊。

我想也有钓友会这样反驳:快鱼就要用快钓,饵料投放的快又多,鱼才会越聚越多,要是在黑坑你这样的操作保证窝子里的鱼都给别人诱去了。

我觉得对于基本功扎实、技术高超的人来说,快鱼可以以快钓为主,因为他们失误的概率会比较低,但对于普通人、技术不那么好的人,只能求稳不能求快。

最后再补充一点:全国各地的野钓资源都不一样,鱼情不好的地方三天钓不出一条像样的鱼,鱼情好的地方一天钓个七八斤十几斤也很正常。

所以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我只是提供了一点对于快鱼该怎么钓的小建议而已。

夜钓鱼撞线不咬钩怎么回事


夜钓鱼撞线不咬钩的现象在钓鱼界被称为“撞线”,是指鱼儿在咬饵时没有咬住钩具,而只是撞击钓线的现象。夜钓鱼撞线不咬钩存在多种可能原因,包括鱼类行为、钓具选择、饵料选择等。下面将从这些方面来讨论夜钓鱼撞线不咬钩的原因。

鱼类的行为是造成夜钓鱼撞线不咬钩的一种可能原因。在夜间,鱼类的活动模式会有所改变,它们更容易受到光线的刺激而离开咬钩区域。在夜间,鱼类的觅食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它们更可能依靠嗅觉来寻找食物。因此,如果你的钓饵没有释放出足够的浓郁气味,鱼儿可能会撞击钓线,而不是咬住钩子。

钓具选择也是夜钓鱼撞线不咬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夜晚,能见度较低,对钓具的要求也更高。一般来说,夜钓应使用较细的钓线和钓钩,这样可以减少鱼儿发现钓具的机会,提高咬钩率。另外,选用合适的钓竿也非常重要,较软的钓竿可以更好地感受到鱼儿的咬钩动作,提高反应速度。

饵料选择也是夜钓鱼撞线不咬钩原因之一。不同鱼类对饵料的喜好有所差异,合理选择适合目标鱼种的饵料是提高咬钩率的关键。夜钓时,一些鱼类更容易受到光线刺激而靠近水面寻找饵料。因此,选用有较强夜光效果的饵料,如夜光鲦鱼、夜光南方美洲鱼等,可以增加吸引鱼儿的机会。

除此之外,夜钓鱼撞线不咬钩还有其他一些可能的原因,如鱼饵的放置位置、鱼饵的动作方式等,都可能对咬钩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夜钓过程中,可以尝试调整鱼饵的放置位置和运动方式,寻找最适合目标鱼种的咬钩方式。

爱钓鱼网小编认为,夜钓鱼撞线不咬钩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其原因多种多样。鱼类行为、钓具选择、饵料选择等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夜钓鱼撞线不咬钩。对于钓友们来说,要提高夜钓的咬钩率,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进行合理的钓具和饵料选择。同时,积累丰富的钓鱼经验也是提高夜钓咬钩率的关键。希望上述分析能够对夜钓钓友们解决夜钓鱼撞线不咬钩的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为什么提前打好窝子 窝里有鱼却钓不上钩


鱼儿上钩,对于垂钓者来说总是充满了吸引力,但是,大家肯定遇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提前打好窝,进行钓鱼前也能看到窝里面有很多水泡,但是当饵料扔下去之后,等了很久,鱼儿就是不上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鱼儿喜欢诱饵,但不喜欢钓饵

鱼和人是一样的,只有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才会凑过来吃,自己不要吃得,不好吃的,就是再好的食物,也不会去碰它。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条件往往是因为在做窝投放的诱饵时比较随便,只是为了吸引鱼儿过来,当进行垂钓时,为了能够提高上钩率,在钩饵上费了很多心思,最后导致钩饵和打窝时诱饵在气味方面产生差距,导致寻味而来的鱼儿不领情,它喜欢的是打窝时的饵料的味道,并不是你进行垂钓时钩饵的味道,从而鱼儿不去咬钩。所以,在你钓鱼时,一定要记住,用来钓鱼的钓饵与打窝时用的诱饵味道一定要统一。你可能会挑好的吃,但是鱼儿支持对口的。

2、窝里有鱼,但都是小杂鱼

这种情况也很常见,虽然打好窝之后看到窝里有很多水泡,但是很有可能是小杂鱼在其中乱窜乱跑,导致气泡不断,实际上窝里并没有什么大鱼。你看到水泡多只是一个假象,仅仅是因为小杂鱼多,闹窝而引起的。这种情况,对于经验丰富的高手来说,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至于一些新手,只能在实践中多积累一点经验了。

3、进窝的鱼并非是要钓的鱼

不同种类的鱼对食物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鲤鱼喜欢香甜口味的,鲶鱼爱吃肉,鲢鳙喜欢吃酸臭,草鱼鳊鱼爱吃草。钓鱼和治病一样,要对症下药。你要掉鲤鱼、鲫鱼,就投香甜型的诱饵,可以用酒泡上小米、颗粒饲料或者碎豆饼打窝,这些东西在投入水中后,会沉到河底,撒发出来的香气会引来鲤鱼和鲫鱼在水底觅食,从而留住它们。一样,如果你想钓鲶鱼,就用动物内脏,小泥鳅作为诱饵,应为鲶鱼是肉食性鱼类,如果用草打窝,那引来的只能是食草性的草鱼和鳊鱼了。所以说,打窝一定要投鱼所好,这样才能引来你想要的鱼。

4、其他因素

水的温度,阳光,水中的含氧量都是影响鱼儿咬钩的关键。水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水中的氧气含量不足,都会影响到鱼儿的食欲,使它们对鱼饵没有兴趣,从而降低了咬钩率。不咬钩还有可能是因为鱼儿根本就不饿,可以采取一些逗鱼措施,提起鱼儿对钓饵的兴趣,使其咬钩。

归根结底,还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分析鱼儿不咬钩的原因,再想出有效地应对方法来促使鱼儿咬钩。

鱼咬钩但钓不上为什么


鱼咬钩却钓不上,这是一个令许多钓鱼爱好者感到困惑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到鱼类的行为习性、环境条件、鱼钩的选择和钓饵的运用等方面。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解释。

鱼咬钩但钓不上可能是因为钓位选择不当。鱼群在水中分布广泛,而每一种鱼的活动范围也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钓位至关重要。例如,深海鱼通常在深水区域活动,而淡水鱼更喜欢在静水或缓流水域觅食。如果钓点选择不当,就很难有机会接触到鱼。

鱼咬钩但钓不上的原因可能是鱼类的警觉性过高。鱼类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一旦察觉到不寻常的气味、声音或者运动,它们就会变得警惕起来。钓鱼时,如果使用的鱼钩过大或者没有正确隐藏在钓饵中,很容易使鱼嗅到陌生气味或者察觉到不寻常的东西,从而不敢咬钩。鱼类对于过于明亮或者不自然的颜色也会有警惕反应。因此,选择与水域环境相符合的钓饵和使用合适颜色的鱼钩,可以降低被鱼类警觉的概率。

鱼咬钩但钓不上还可能是钓法不当。不同的鱼类有着不同的觅食特点,因此需要使用不同的钓法来适应它们的习性。一些鱼类喜欢单调且缓慢的咬钩动作,而另一些则喜欢迅速且有力的咬钩。如果使用的钓法与目标鱼的习性不相符合,就难以成功咬钩。钓饵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运用钓饵可以更好地吸引鱼类咬钩。因此,钓鱼爱好者需要根据不同的鱼类习性来选择适合的钓法和运用技巧。

鱼咬钩但钓不上可能是鱼钩的选择不当。鱼钩的类型和尺寸会直接影响到咬钩的成功率。如果使用的鱼钩太大或者太小,鱼咬上去也难以确保钩住,很容易被鱼甩脱。鱼钩的锋利程度也会影响到咬钩的效果。钝钩容易使鱼咬住后掉钩,因此保持鱼钩的锋利是非常重要的。

鱼咬钩但钓不上还可能与天气、季节、水温等环境条件相关。不同的鱼类对于这些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它们的活动和觅食习性也会随之变化。因此,钓鱼爱好者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调整自己的钓鱼策略,以增加咬钩的机会。

爱钓鱼网小编认为,鱼咬钩但钓不上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正确选择钓位、降低被鱼警觉的可能性、合理选择钓法和鱼钩、根据环境条件调整钓鱼策略等都是提高钓鱼成功率的关键。钓鱼爱好者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逐渐掌握这些技巧,才能在钓鱼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想钓鲤鱼但是窝子里有鲫鱼怎么办


假设有个渔夫,他梦想着能够钓到一条鲤鱼。他找到了一个看起来理想的钓鱼点,然后开始准备自己的渔具。当他准备投放鱼饵时,他发现了一个问题,窝子里已经有鲫鱼了。那他该怎么办呢?

我们得了解一下鲤鱼和鲫鱼的习性和喜好。鲤鱼通常喜欢在水体中食用底栖生物,它们常常会聚集在同一个区域寻找食物。而鲫鱼则更喜欢吃水面上的昆虫和浮游生物,它们往往会游动到浅水区觅食。

因此,针对窝子里同时有鲤鱼和鲫鱼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 调整鱼饵类型和浮漂深度:

可以根据鲤鱼和鲫鱼的喜好来选择合适的鱼饵类型和浮漂深度。例如,为了吸引鲤鱼,可以选择底部投放饵料,如蚯蚓、麦片等;而为了吸引鲫鱼,可以选择浮漂钓法,使用浮漂和浮漂线来调节饵料的漂浮度,放置一些浮游性的鱼饵,如面包屑、虫类等。

2. 分别设立不同的钓位:

通过设置不同的钓位,可以将鲤鱼和鲫鱼钓在不同的位置。可以在窝子周围设置两个或更多的钓位,一个钓鲤鱼,一个钓鲫鱼。这样就能够同时钓到两种鱼类,增加钓鱼的机会。

3. 使用组合钓法:

如果鲤鱼和鲫鱼的数量相差不大,可以尝试使用组合钓法。具体操作是在钓线上设置多个钩组,每个钩组上使用不同的鱼饵,以吸引不同的鱼种。这样可以提高钓鱼的多样性和成功率。

4. 调整钓位时间和频率:

根据对鲤鱼和鲫鱼的观察和了解,可以尝试调整钓位时间和频率。如果发现鲤鱼或鲫鱼的活动时间更加集中,可以根据情况在这个时间段增加投放鱼饵的次数,提高钓鱼的可能性。

5. 选择特定的钓鱼地点:

如果发现窝子中鲤鱼和鲫鱼的数量相差较大,可以选择特定的钓鱼地点,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捕捉某一种鱼类。根据对鱼类行为习性的观察,选定一个更适合钓鲤鱼或钓鲫鱼的位置进行投放饵料。

不管采取哪种策略,成功钓到鲤鱼或鲫鱼都需要耐心和经验。渔夫可以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总结,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逐渐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钓鱼策略。

最重要的是,不论渔获是否如愿,享受钓鱼的过程和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才是真正的收获。

窝子鱼星不断但无鱼咬钩的三种情况


常去钓鱼的人可能都遇到过,窝内鱼星(水下冒水泡)不断,就是无鱼咬钩。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打窝之后,或在一处久钓由于拋投的钓饵多,已形成窝子,这时最易出现窝内有鱼就是不咬钩的情况。根据以往经验,出现这种局面,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进窝的鱼与窝内的饵不对口味

我也曾多次遇到这种情况:垂钓上鱼不错,突然窝内鱼星四起,有的水泡个头挺大,这肯定是有大鱼进窝了,于是全神贯注,准备迎战这些大家伙。但久等,不见大鱼咬钩,就是原来上得不错的鱼也不见踪影。

与身边钓友谈及此事,我们认为,鱼星泛起肯定是有鱼进窝,为什么不咬钩呢,那就是原来准备钓鲤鲫撒的是香甜诱饵,用的也是香甜钓饵,招来的自然是鲤鲫,上钩的还是它们。如果是一个什么鱼都有的混养塘,别的鱼也会游到这里来。如果来的是草鱼,它们对香甜饵兴趣不大,只是在窝内转悠,并不咬钩。这些大家伙一来就是一群,它们在窝内横冲直撞,将那些体型小的鱼都吓跑了,这个窝子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场面:不咬钩的鱼留在窝内,能咬钩的鱼逃至窝外,这窝子还能用老办法钓上鱼来吗?

还有三种不爱香甜味的鲇鱼、黑鱼、甲鱼等,它们也会进窝凑热闹。这些肉食性的鱼进窝,别的鱼会畏而远去,它们在窝内折腾,弄得水下泥浪翻滚,水面气泡升起,这是钓鱼人最爱看到的美妙图画。投下香甜饵的钩子,漂子被上升的气泡推得左右摇晃,钓手空欢喜一场。

我就曾几次赶上王八闹窝。甲鱼进窝特别明显,它们通常在水底爬行,踩出两排平行的足迹,在水面则冒起双排气泡,移动轨迹特别清晰,一些接触过甲鱼的钓友,一眼就能识别它们。这些肉食性的家伙在窝内自己不咬钩,还将其他的鱼吓走。

鲢鳙爱香甜进食漂态轻微

鲢鳙鱼喜爱香甜味,它们会寻香进窝觅食。鲢鳙喜成群结队而行,一来就是一大帮,别的鱼被惊跑,它们在窝内享用美食。

可鲢鳙摄食与一般鱼不同,别的鱼见到饵团是直接去吸咬,所以漂子或被拉黑或被顶起,特别明显,钓手易于识别。而鲢鳙属于滤食性的鱼。它们进食是通过吸进带饵屑的水,而后将水从鳃孔中排出,食物经鳃过滤留在口中。所以它们见到饵团,也会过来吸嘬,但不会吞咽,只是将饵团吸吸吐吐。这些动作在漂上反应并不显眼,漂子只在一目半日间轻微地跳动,容易被钓手忽略,有的则误以为是小杂鱼啃饵团,不予理睬。这时窝内其他鱼被鲢鳙惊走,而鲢鳙嘬食又看不出来,所以钓手老感到窝内有鱼,就是不咬钩。

小杂鱼闹窝

在小杂鱼多的地方,撒下诱饵,这些小精灵会迅速聚集过来,它们的数量大得惊人,黑压压的一大群,将水底都盖严了。它们个头虽小,但数量太多,仍可搅得水底泥浪四起,水上也是鱼星密集。由于鱼太小,拱不起漂也拉不黑漂,给钓手的感觉是窝内有鱼,就是不咬钩。

窝内有鱼不咬钩,可能有许多原因,但其主要原因还是饵不对路,或因漂态偏轻,错过上鱼时机。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夜钓窝子里有鱼不咬钩》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水域里有肥料怎么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