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有点污染的水域垂钓。
根据水质的好坏,会影响到钓鱼人的最终收获,就算是在一些肥水塘当中,也会因为污染过重,最终造成水质的污染。
总的来看,根据不同的水质情况,钓鱼人应该清晰的选择正确的钓鱼位置,以及水域范围。另外,在一些污水水域,由于污染,水中的鱼类已经发生了一些异化,如果人类食入,可能造成严重的身体安全危害。
1、污水水质
水质的恶化,并不是和很多人认为的那种工业排污简单造成的,它的主要因素是指,在水体当中,由于有机物质和腐败物质过多造成的污染,当然了,工业排污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通常来说,在流水当中,水质都不会太差,因为流动的水域能够不断的有新水的诸如,旧水的排出。而且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的新陈代谢,水底不容易淤积超额的有机物质。所以在流动的大河当中,水质都不会太差,只是这些年环境污染严重,已经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域污染。
但从环境本身的原因来看,沟渠,水塘是水质最差的地方,它们没有流动,且淤积严重。如果是鱼塘,还有投饵,施肥等情况,加重了水质的恶化。而且不流通,更会影响到水域内的氧含量问题,进一步加深影响。
2、水体恶化的表现
水质的恶化从外观上就能够判断出来,钓鱼人到达一处钓鱼场所,根据水域的水色,味道都是可以判断水质情况,以及恶化的程度。
最常见的就是蓝绿色水质,这种情况是已经出现了恶化,但是情况尚不严重。很多人将其和肥水混淆,认为这是肥水的表现。其实肥水指的是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多,杂物多,看起来浑浊。而水质恶化,则是因为投放化肥,或者投饵过多,以及水中藻类滋生造成。水面上一层一层的薄膜,看起来油腻腻的。
进阶状态,则是灰黄色。这种情况在夏天更加明显,因为在水中的腐败物质过多,遇到高温天气,就会大量的产生甲烷,氨气等。在水塘当中,能够发现很多的死去的水中生物。并且,这片水域已经开始散发一股臭味,在下风口位置能够清楚的闻到。
暗绿色则是最严重的情况,这种水从外观上已经很好分辨了,由于各种杂质的存在,水中严重的缺氧,各种生物无法生长。更明显的就是刺鼻的腥臭味,不需要在下风口位置就能够闻到。
最后则是完全的死水状态:黑褐色。这种水几乎没有生物存在,生物循环完全停止,水底多是各种腐败物质。又因为没有新水的注入,所以夏季当中,更重的气体诞生速度很快,水面到处都是气泡,泡沫。味道更是难闻的很,行人纷纷避开。
3、水质当中的鱼类差别
在水质较差的环境中,不同的鱼类有着较大的区别。因为正常的水域状态下,鱼类的鳞片有光泽,鱼体也是很正常的,身体上的各个器官正常工作,包括体表的颜色也很正常。从食欲上来看,捕食欲望较盛,鱼是比较活跃了,充满了精力。
而在受到污染的水域当中,鱼类没有活跃度,死气沉沉,也不吃食。而且鱼体可能已经存在异常,比如身体的颜色变化,最典型的就是鱼鳃从红变灰。
有钓上来的钓友就能够发现,水质较差的水域当中,钓上来的鱼类做菜,肉没有弹性,而且缺乏鲜味,腥味比较重。更严重的,在鱼胃部当中还有黑膜,这就代表不能食用了,存在一定的危险。
精选阅读
不同水质下钓鱼的饵料配置技巧
不同水色,代表着不同的水质,水质不同,里面的浮游生物、溶氧量、水生植物的数量也不一样。而不同水质下的鱼儿,它的食性、鱼口也不一样。因此笔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下不同水质下钓鱼的饵料配置技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一、瘦水
瘦水相对于肥水,它的水质较清澈,水中的浮游生物少,水生植物繁衍速度慢,看起来更加符合人类的审美。在夏季当中,瘦水多出现在一些流动的水域,能够保持较高的水质透明度。但是因为水中的食物较少,鱼类的密度自然会受到影响,鱼少了,钓鱼时就需要通过扩大雾化范围,来提升鱼类的密度。在选择饵料时,以雾化好,腥味重的饵料为主。
二、暗绿色的水
水色进入绿颜色之后,就可以被称为肥水了,这种水域内的食物数量较多,基本能够满足水中鱼类的觅食,而且还会富余。多出来的各种水生植物,水生昆虫,浮游生物共同构成了肥水水体的水面。
在这种水色的水体中,一般以各类的藻类植物较多,比如团藻类,裸藻类等。水表层有少许的黄绿色细细的粉末,水质的透明度尚可,三十厘米以内的水都能够看清,水体捎带一丝的腥味,不再下风向绝对闻不到。
在这种水色中,使用的饵料多是以雾化适中,但是香味较重的饵料,可以添加一些提升腥味的辅助饵料,提升诱鱼的几率,但腥味不能太大。
与之情况类似,但程度有所加深的水色有灰蓝色,蓝绿色,均是水质尚可,都肥度一般。
三、绿色、褐色、淡红色水
绿色,褐色和淡红色三种水色,已经是比较深的肥水区才能够有的水色了,这里浮游生物,浮游植物众多,水体多种腐殖质。并且,水面的昆虫数量达到最高。
在这三个水色当中钓鱼,首选的应该是淡香型饵料,尤其是素饵为主的淡香型饵料。钓鱼人自己可以感受一番,这种水体的味道颇重,不需要在下风口就可以闻到刺鼻的腥味。
出现这种水色的水体,在一开始的阶段还是合适钓鱼,能够上大鱼的,但是随着夏季的深入,缺氧情况愈加严重,可能存在因为缺氧问题上钩率不佳的结局。
四、水华现象
水华,即在水面出现了各种颜色的,呈带状分布,主要以绿色,蓝色,以及黄绿色为主,这是水质恶化的前兆。主要的原因在浮游生物,浮游植物过量,水质浑浊不堪,溶氧量达到谷底。在这种水域范围内,鱼类会大面积死亡,若没有风雨天气,上鱼极为困难,最好更换钓鱼场所。
红色,黑色,黑褐,蓝绿,灰黄,均匀淡红色的鱼类不可食用。
以上这几种颜色,虽然成因不同,有的是因为工业原料污染,有的是因为生活垃圾污染,有的是因为死水停滞时间过长,但是无论哪一种原因,在这种水色下长期生存的鱼类,已经不再合适食用。
针对这些水色的水体,它们最为共同的特点,就是水体的颜色较为显眼,味道有刺鼻的异味,严重时刺激的人喷嚏不断,眼睛流泪,最好是离远一点。
水质水色和水位高低对鱼情的影响
水质水色
观察水色一是为了判断鱼情,有经验的人通过观察水色不但能判断出是否有鱼,而且还可以判断出有什么鱼,而是为了选择适宜的垂钓水域。观察水色经验谈,水色呈青黄色,说明草鱼较多,呈深黄色表明鲤鱼较多,呈深绿色表示水肥,此处鱼儿不爱咬钩,水色太浅,鱼儿容易见到水面竿影人动,在钓区水域洄游觅食,水色太深,则鱼儿又不易发现钓饵,因此适宜垂钓的水色应该是清中有浑,一般30厘米以下的水草,石头等物隐约可见,则说明水色适宜。
另外,还要根据不同季节来选择水色,春钓浑,冬钓清,就是指不同季节而言。春天和初夏,鱼饵活跃喜游,反应敏锐,如水不浑浊,水面和岸上的活动易将鱼儿惊跑。而冬天鱼儿活动能力低,反应迟钝,只有水色清澈,多撒些诱饵,才能使鱼儿发现食饵。如果在同一方向连续刮上半天风,垂钓时就应该在下风口投饵。
因为水中的浮游生物都会随风飘向那里,使之成为鱼儿的觅食天堂。但若水面聚集了一层油状悬浮物俗称水衣,那里便不是好钓区,水肥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由水中浮游生物多而引起的,这种肥水是十分浑浊,水中虽饵料充足,但易造成缺氧,鱼不爱咬钩。夏秋季节,这种水肥的池塘在阳光照射下,水面上往往出现成片的绿色膜状漂浮物。
一般在中午前后出现,到下午四五点钟最多,风天堆积在下风处,散发出一股腥味。二是因为塘中鱼多而造成的。塘中的鱼常年排出黏质分泌物,使水不断变肥发黏,在这种地方一撩起水来往往发出闷声,不像瘦水声那样发脆。
这种池塘的水体一般清中带浊,是垂钓的好场所,所以说水质水色也是判断鱼情的重要依据。池底有机淤泥沉积过多,天热时往往造成缺氧并释放出有毒气体,不宜垂钓。钓鱼水体的最好底质是石,沙,黄泥等。
水位高低
暴雨过后的水位猛涨,水色浑浊,水势湍急。河川的下游水面宽,鱼类的随着流水往下漂流,鱼儿则逆水上游,在这种情况下,到河的上游垂钓,寻找河川的汇合处或溪涧入口处,水面窄,弯曲多,流速缓慢的地方下钩,效果一般都较好。下雨涨水,水中含有丰富的氧,且可冲来一些杂食,因此鱼儿向岸边浅滩处移动。
落水时,水的透明度增加,此时较深湖泊的鱼儿向深水区移动,浅水湖及池塘的鱼儿则向水草窝,木桩及树根等障碍物周围游动。因此,涨水时应选择浅滩垂钓,落水时应选在深水区或草窝,木桩等障碍物附近垂钓。
大水后,如岸边发生塌方,这样的地方应下竿试钓,千万不能放过。鱼爱吃虫子,刚塌方的地方由于风浪的冲洗使土里的虫子露了出来,很多蚯蚓,虫子及虫卵,幼虫等,经过河水的冲洗落入水中,鱼是不会轻易放过那些美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