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钓鱼天气。

今天凉风又要到来了,小编掐指一算,可能又要降温啦!既然这天又要变脸,我们来科普一下春季天气突然降温,钓友们应该如何灵活应对,找准时机钓好鱼。

一、降温头天把握好

鱼儿有感知自然环境的本能,特别是降温前的一天,冷空气即将到来,水温还处在降温前的状态,随后,表层的水就会与底层的水形成对流,鱼儿因本能知道马上就要回深水区了,就会赶紧进食,不然连续几天的降温会使水体缺氧,打乱鱼儿平时的生存习惯。当然降温的前三天都是可以施钓的,只是一般降温的前一天效果比较好,特别是微风小雨的情况下。

二、降温当天钓深水

降温当天一般不建议出钓,如果一定要解毒,建议钓深水。因为气温的下降必定会导致水温的下降,鱼类的趋温性会导致鱼类游到相对暖和的深水区域。我们在降温当天钓点的选择应选较深的地方(2米以上),一般也会有鱼获。

三、降后四天鱼口好

水温的变化会打乱鱼儿的活动习惯,变化太快的话,鱼儿短时间内会适应不了,需要四天左右才能缓过劲儿来。同时,鱼儿经过水温的陡升陡降后,趋温性变得越来越明显,多数鱼儿会躲藏在水体深处,并很少活动。建议选择向阳避风的水湾处,窝点打得稍远一点,钓远钓深。如果周围是浅滩,中间水底较深的位置适合作为钓点,如果周围有水草,水下有乱石或树桩等杂物则更好了。

延伸阅读

夏季钓鱼要先了解鱼的趋氧性


氧气,是一切动物生存的首要条件。人数天不吃食物不会饿死,只是消瘦或各个器官慢慢衰竭,但缺氧时,在十几分钟内就会窒息致死。鱼同样离不开氧气。鱼的耐缺氧能力比人强,尤其在低温的时候,但在若干小时后也会死亡。钓鱼者必须懂得水中溶氧量的情况,寻找溶氧量较高的水域或水域中的某些部位下钩,才会有收获。因为水中的溶氧量的多少与鱼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若溶氧量低,鱼就不游动、无食欲,像人一样感到难受。若溶氧量丰富,鱼才活跃,才游弋,才觅食,这时钓鱼人才能钓到鱼。

1、水中的氧气是从哪里来的

据科学家测试,水中的氧气含量大大低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空气中含氧量为18%,水中的含氧量为6/100万,可见水的溶氧量是相当低的。

这些氧气是怎么来的呢?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水中植物。这些水中植物由于阳光的照射而形成的光合作用,使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水中氧气60%来自水生植物。二是由大气补充。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氧向水中渗透。当水中的氧气浓度达到饱和状态后,水也会像空气释放多余的氧气。

2、溶氧量与气温的关系

水中的氧属于溶于水中的气体,其溶解度的高低与气温的高低成反比。即:气温越高,氧气的溶解度越低;气温越低,氧气的溶解度越高。如:水温在20℃时,100个体积的水能溶解3个体积的氧,相当于每升水含氧21.4毫克;而在0℃时,100个体积的水能溶解5个体积的氧,相当于每升水含氧35.7毫克。另外,水温升高后,水中的鱼和其他小动物的新陈代谢加快,呼吸量增加,从而使水中的氧消耗的更快,氧气越发减少,氧气少到一定程度时,鱼的生命就受到威胁。为了应付氧气少的状况,鱼类只好减少活动,栖息于水中不动,或者游到水的表层,翘起嘴从水面吸氧,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常见到的浮头若水中继续缺氧,鱼就会大批死亡,漂浮在水面,这就是鱼翻塘。为什么在夏天或高温天气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而在冬季、雨季没有这种现象发生呢?其主要原因就是高温造成水中严重缺氧。在这种情况下,鱼就不会觅食,也不会吞食钓饵,自然难以钓获鱼。

3、溶氧量与水的关系

水中的溶氧量与水的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水的深浅,水越深,含氧量越低。这是因为水中的氧是从大气往水中渗透的,渗透的过程自然是从水的表层往水的深层渗透,水越深,大气对水的压力越弱,渗进的氧自然越少;水的表面积的大小与水的溶氧量也有关系,水的面积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自然大,溶氧量也大。

4、水的动静变化也影响水的溶氧量

水面常有动或静的变化,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外部条件引起的,如刮风、下雨、有活水流进或流出。水面的这些变化也会影响水的溶氧量。刮风时,水面有波浪起伏,使动水的表面积大于静水的表面积。水面与空气接触越大,水的溶氧量就越大,也就是说,波浪会增加水的溶氧量。有风时,气温会下降,气温低比气温高时水的溶氧量大。

由于气温的降低,鱼会感到舒服,会游弋觅食。所以,人们在选择钓位时,总是选择有波浪的水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风动水动,水动鱼动。下雨时,水面的空气湿度增加,水面的氧气也会溶于水中,下雨也会降低水温,所以下雨天总比晴天好钓鱼。水域有进水处,活水流入,同样的道理,也会增加水的溶氧量。鱼还有喜欢逆水洄游的习惯,将头和嘴对着流水,让流水自动进入口腔、鼻腔,求得食物和氧气。出水时也处于动态,鱼也会比在静水中活跃,人们常常在进水处和出水处下钩,其道理就是这些水域氧气丰富,是鱼喜欢的水域,鱼常常聚集到这里觅食。

5、水的溶氧量白天与夜晚也有差异

水的溶氧量因昼夜的光照不同,会有变化。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水的溶氧量昼夜变化情况是白天高于夜晚,最高的时间是下午至傍晚,入夜后开始下降,凌晨最低。这是因为晴天光照时间长,水中的植物由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也多。入夜后,植物的光合作用没有了,释放的氧气少于白天,所以傍晚是钓鱼的高峰期,钓鱼效果特别好。只是由于垂钓者往往这时要收竿回家,不得不离开钓场。条件许可时,不应放过这段时间。

6、水表面积的大小不同,其溶氧量也不一样

水的溶氧量与水的表面积大小成正比。水的表面积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大,水的溶氧量就多。相反,水面越小,水的溶氧量越少。鱼翻糖的现象多在小水面的塘口,在湖泊、水库中鱼翻塘的现象就不会发生。

这就给我们钓鱼者一个启示:钓鱼尽量选择水面较大,或者较为开阔、有风可以吹进的塘口。若水面太小,气温又高,水中就会缺氧,自然难钓到鱼。

7、鱼的密度大小也会影响到水的溶氧量

因为鱼的密度越大,消耗的氧气就越多,超过一定密度,水中就会缺氧。若一口塘只有很少的鱼,自然不存在缺氧的问题,也不会出现鱼翻塘现象。

因此说,钓鱼一定要注意水中的溶氧量的高低。鱼是跟着氧气游,钓鱼人也是跟着氧气钓。应对气温的高低、水的深浅、水生植物的多少、风力的大小等进行综合分析,寻找溶氧量高的水域施钓。

想摸清鱼道先了解水底地形,这几个方法一用,鱼道清晰可见


鱼塘、水库、江河,这是三种截然不同的钓场,所以想钓好鱼采用的钓法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选钓位!钓位的选择是整个钓鱼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特别是野钓,地形复杂、深浅不一,好钓位和差钓位之间的渔获差距会非常大。这种差距可以大到什么地步呢,举个例子,如果大家都是差钓位,而你拿到一个好钓位,你就会觉得只要钓位选得好,什么饵料窝料线组搭配全是浮云,窝里有鱼比啥都强;反过来,如果大家都是好钓位,而你拿到一个差钓位,你就会思考原来钓鱼并不是水里有鱼就一定能钓起来那么简单!

钓位的选择是门大学问,像我这样的肯定是没学透的,所以只能想到一点、学到一点,然后再跟大家分享。今天说的东西算不上什么干货,但却是种特别好的习惯,如果你想钓得好,钓得比人家多,必须要养成这种习惯

好了,闲聊到此结束。由于每种鱼的习性不同,所以活跃的区域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翘嘴白条鲢鳙一般分布在中上层水域,而鲤鱼、青鱼、草鱼则活跃在中下层;从钓位选择上看,钓鲤鱼要选坎位,要选乱底、要选障碍物多的地方;而草鱼则更偏向平坦地、有水草的环境。咱们钓鱼肯定要先确定对象鱼,然后去了解这种鱼喜欢呆在怎么样的地方,再根据对象鱼的习性去钓点找对应的位置,而不是随随便便抢个老钓位就坐下,万一人家这个钓位是钓草鱼,而你要钓的是鲤鱼呢?了解鱼的习性是选择钓位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而另外一项则是我今天要讲的

想摸清鱼道先了解水底地形,这几个方法一用,鱼道清晰可见

网上有很多介绍鱼类习性的文章,要掌握并不难,而且它是通用的,比如说钓鲤鱼找坎位,你到哪里都可以用,除非那个地方很规则,没坎,就像黑坑一样非常平整。鱼的习性弄清楚后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如何知道水底地形呢?有人说:我咋知道哪里有坎,总不能钻下去看看或者专门买个探测器吧。想要了解水底地形并不难,只是需要花点时间

第一个办法是问,而且要挑2种人问

一种是经常去该钓点的人,遇到这样的人算你运气好,直接问哪块地方出鱼好就行了,问细点就是哪块地方出哪种鱼,然后最深的地方、最浅的地方在哪里,水库是平底的还是锅底的等等

第二种是附近的老人,尤其是在一些水库作钓,问当地村民是极有必要的,他们也许不知道哪里钓鱼好,但肯定了解水库的环境、结构。如果水库是后期修建,那当地人十有八九会参与,如果是先天形成,那村里人也应该见过水位最低或干涸时期的样子

例:俩月前我去一水库钓鲤鱼,然后将钓位选择在了一个小水面与大水面交界的地方,在测试完水深之后发现深度差了点,但懒得搬东西还是坚持坐下了,钓了差不多一天,除了白条还是白条,感觉窝子前面有泡但它不进来我也够不着。

作钓快结束时来了一钓友,经过一番交流,他聊到了钓位的事:你选的这个位置大致方位是对的,去年夏天我们经常来夜钓,大货很多,切线可以切到怀疑人生,但那是去年,现在你坐这个位置肯定要空军。因为原先我们的钓位还要出去十多米,现在是涨水了,也就是说原先我们坐的位置变成了一个陡坎,你6.3米的杆子够不到,涨了水,但深度又不够,所以白天鲤鱼不会上来的,晚上来也许能碰碰运气。还有你右边这个小水面,在水没涨上来之前它是个小塘,和大塘是不连着的,中间有个小道被水淹了

第二个办法是拿鱼竿测

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也是大家最常用的办法,选择一只长竿(理论上越长越好这样测量到的范围大,能用抛竿最好),系上线组和浮漂,去掉钩子并绑上一块大铅皮,然后从近到远慢慢测量。我们是测量水底地形而不是单纯地侧水深,所以不要感觉水深合适马上搬装备,一定要前后左右都测一下,看看左右是不是平的,前后的坡度有多大,挂不挂底等等。

关于坡度唠叨一句:测前后水深时要测仔细,比如记下每出去1米深了多少,以此判断水底坡度,假设每出去一米深度增加20公分,但突然有个地方特别深,深了半米甚至更多,那要么是个深坑,要么是个陡坎,你再测测左右深度就能明白了

知道水底环境后也别急着打窝,再挂上子线测一下,确定到底有没有水草会不会挂底。我以前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挂铅皮不挂底然后把东西整理好,窝子打下去,挂上子线和饵料正式开钓后,挂底挂到哭~

第三个办法根据岸上环境来推断水底情况

很多时候水底的地形和岸上很像,或者说是岸上的延伸,比如说岸上是一块平底而且范围很大,那么入水后也不可能一下变得很深,其实很多桦尖也是这样,周围都比较浅,是一个很缓的坡;反言之如果岸上是陡峭的崖壁和水面呈90度角,那水下也不会浅到哪去,而且这个峭壁越高水越深。

还有一点,如果钓点岸边是沙地,那么靠近岸的水底也是沙子,岸上要是石头,水底肯定也有,这个很容易想通,但实际钓鱼不一定能想到

第四个办法多去,多记录

如果钓点在你家附近,赶过去不远,我建议时不时去转两圈,记录一下水位和出鱼情况,看看涨水和退水时分别是哪些位置出鱼。如果运气好水退了一大截,赶紧拍下照片记录水底环境。顺便看看以前出鱼好的几个位置,水下是特别深还是有什么特殊障碍物,以此来反向推断鱼道

如果你既了解每种鱼的生活习性、喜欢呆在什么样的环境,同时又清楚地知道水底地形,完成了这两个准备工作还不怕找不到鱼道钓不好鱼吗?

最后还有一件事:

如果水库特别大,占地几百亩几千亩怎么办?如果该水域你熟悉或者有熟悉的人那好办,如果不熟悉,要先通过卫星地图了解水库大致的形状和特点,先粗略地选择一大块区域,然后到了实地再从这块大区域中选几个你认为不错的钓点,当然也不是完全凭感觉选,周围有标志性物体、岸上地形特殊的地方优先。

夏天钓鲫鱼,要先了解这三不原则


无论春夏秋冬,鲫鱼永远是钓友们心中的最爱,但是夏天钓鲫鱼也是相当不容易啊。随着天气越来越热,鲫鱼也越来越考验钓友们的真心了,为此小编在关于夏天钓鲫鱼这件事上做了一些整理,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夏钓鲫鱼必需要知道的三不原则,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早日抱得鲫鱼妹妹归。

一、不守钓

在夏天野钓鲫鱼时,钓位的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是在早晨垂钓,那钓位尽量选在一些浅滩处,可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钓友们还需调整钓位到深水区或者阴凉之处,等到下午天黑时,钓位又需要回到浅水区。另外若是鲫鱼不主动咬钩或者轻口,这时钓友就需要找一些水温合适的地方垂钓,比如水体流动比较快的大水面,这样的水面温度不容易高起来,散热要比小水面的坑塘要快的多。所以夏天钓鲫鱼,切记不要死守一个地方不放,尽量不守钓。

二、不用腥

众所周知,夏天的温度大部分都很高,特别是在南方,一般气温达到了30多度,因此大鲫鱼鱼的摄食欲望也会随之下降,即便会吃饵,但这种饵的气味不要过大,这样就可以降低鲫鱼的警惕性。另外就是在炎热的夏季,因为小杂鱼过多,不建议使用荤饵进行作钓。这是因为,使用荤饵时,也许饵料还没到底诱钓鲫鱼,饵料就已经被小杂鱼抢光了。所以夏天野钓鲫鲤鱼,饵料最好用本味或者谷物类的东西,尽量不用腥。

三、不钓灵

我们常说: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但是这浮漂运用不好,可能会使钓友越钓越烦。由于夏天杂鱼和小鲫鱼较多,若是钓友们把浮漂调的过于灵敏,可能渔获会不少,但想钓到底部的大鲫鱼就很难了。在夏天钓大鲫鱼的时候,调灵容易让浮漂假信号过多,干扰判断而导致抓不住鱼口,所以尽量钓钝一些,使浮漂的虚假信号减少。

垂钓时应先了解风力与风向如何


钓友们应该对风向加以高度关注。有时明知塘中有鱼,可就是不上钩。分析其原因,既不是水中缺氧,也不是水温偏低,而且水色很好,水中还有水草法,可是为什么钓不到鱼呢?风力对鱼的活动和摄食,存在直接的影响。刮风天气,风吹动水面,水体上下产生对流,水中溶氧量增加,鱼儿感觉舒服, 显得异常活跃,食欲好,吃饵勤。

风力不能太大,以3级左右为最佳。鱼谚有云:和风细雨,鱼儿欢喜,如果风力很大,必然是风浪拍岸、波涛汹涌,不仅难以观察鱼讯反应,而且这时的鱼,由于感到不适和惊慌, 大都伏于水底不动,无心觅食。在南方,风力达到4级,已难进行垂钓,但在北方,5级以下的风,并不影响钓鱼,再大就不行了。

当然,风丝皆无的天气,水面平静如镜,也不利于垂钓。 因为一点风没有。空气难以对流,水中溶氧不足,鱼儿或者潜伏水底懒得游动,或者由于憋闷难忍而纷纷浮出水面张嘴吸氧,根本无食欲。

风向对鱼类的活动与摄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常刮东风、东南风、东北风,日夜均有利于垂钓。一般而言,春季刮东风、东南风,往往带来喜雨,既有微风,又有霏霏细雨,鱼儿欢腾活跃,食欲也好;夏季刮东风、东南风,空气湿润,人有舒适感,鱼也同样感到舒适,异常活跃,很爱吃饵;秋季是多风季节,刮东风和东南风时,水温适宜,鱼儿吃钩率高,刮南风和西南风也可以;冬季刮南风和西南风,气温较高,对促进鱼儿活动有利。

不利于色儿活动与觅食的风向,是春、夏季的西南风。特别是夏季刮西南风,气温高,又燥又热,不仅人感到燥热,水中的鱼儿也感觉不舒服,不爱活动,食欲也差劲,大多潜藏于水底或水草隐蔽处,懒得动弹。秋天刮西风、北风和西北风,说明大气变冷,对垂钓也是不利的。

冬季钓鱼注意这几点,也能渔获满满


冬季外出钓鱼十分不易,在户外钓一天鱼,冻得满脸通红,有些时候可能一条鱼也钓不到,这难免对钓友有些打击!所以今天给钓友们分享一些冬季钓鱼需要注意的地方,只要注意这几点也能渔获满满。老曹为什么这么有信心呢?因为这是我前几天刚琢磨出来的,并且都是经过我实践的。如果你想提升渔获,那就不要错过今天的分享!

很多钓友为了多钓鱼,都会选择先打窝诱鱼,然后在垂钓。打窝的时候钓友要注意,不要打重窝,窝料还要虚拟结合,如果你不注意的话,就会导致水中的鱼有大量的食物吃,这样鱼就不会吃饵料了,想钓到鱼就很难了,所以打窝要注意哟!

冬季天气比较冷,气温比较低。因此钓友不可不看时间去钓鱼,如果你选择了早上或者是晚上,这些时段气温低的不行,鱼都躲在深水区,怎么会吃你的饵料呢!所以钓友们冬季钓鱼要选择好时段,尽量选择上午和下午垂钓,这些时段气温比较适中,起码没有太大的降温!

钓鱼的时候,选好饵料很重要,冬季钓鱼钓友用饵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使用一种饵料,因为鱼情不同了,不像夏季那么好。多带上两种饵料是很有必要的,万一鱼不吃这种,另外一种就有可能钓到鱼,或者是掺和在一起用,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钓到鱼,如果你还想着一款饵料打天下,那说明冬季钓鱼钓的少!

夏天钓鲫鱼,要先了解这“三不”原则


无论春夏秋冬,鲫鱼永远是钓友们心中的最爱,但是夏天钓鲫鱼也是相当不容易啊。随着天气越来越热,鲫鱼也越来越考验钓友们的真心了,为此小编在关于夏天钓鲫鱼这件事上做了一些整理,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夏钓鲫鱼必需要知道的三不原则,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早日抱得鲫鱼妹妹归。

一、不守钓

在夏天野钓鲫鱼时,钓位的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是在早晨垂钓,那钓位尽量选在一些浅滩处,可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钓友们还需调整钓位到深水区或者阴凉之处,等到下午天黑时,钓位又需要回到浅水区。另外若是鲫鱼不主动咬钩或者轻口,这时钓友就需要找一些水温合适的地方垂钓,比如水体流动比较快的大水面,这样的水面温度不容易高起来,散热要比小水面的坑塘要快的多。所以夏天钓鲫鱼,切记不要死守一个地方不放,尽量不守钓。

二、不用腥

众所周知,夏天的温度大部分都很高,特别是在南方,一般气温达到了30多度,因此大鲫鱼鱼的摄食欲望也会随之下降,即便会吃饵,但这种饵的气味不要过大,这样就可以降低鲫鱼的警惕性。另外就是在炎热的夏季,因为小杂鱼过多,不建议使用荤饵进行作钓。这是因为,使用荤饵时,也许饵料还没到底诱钓鲫鱼,饵料就已经被小杂鱼抢光了。所以夏天野钓鲫鲤鱼,饵料最好用本味或者谷物类的东西,尽量不用腥。

三、不钓灵

我们常说: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但是这浮漂运用不好,可能会使钓友越钓越烦。由于夏天杂鱼和小鲫鱼较多,若是钓友们把浮漂调的过于灵敏,可能渔获会不少,但想钓到底部的大鲫鱼就很难了。在夏天钓大鲫鱼的时候,调灵容易让浮漂假信号过多,干扰判断而导致抓不住鱼口,所以尽量钓钝一些,使浮漂的虚假信号减少。

野钓钓浮如何应对突变鱼情分析


在自然水域野钓,鱼情、水情通常都会瞬息万变,可能一开始钓况非常好,但在不知不觉中鱼口就逐渐变少,甚至消失。是哪一方面出现了问题:饵料状态、泳层设定、气压高低、钓点选位、浮漂灵敏度等。小编今日下面以浮钓钓法为例,简述在自然水域垂钓时,如何用此钓法应对突变鱼情,提高渔获!

一、用悬坠浮钓战术的时机

无论是竞技钓还是休闲垂钓,在采用悬坠浮钓技术时,都必须要满足几个条件,才有一定效果。1.鱼的密度要高,这种现象在竞技垂钓时较为常见。2.鱼的种类必须是易于上浮觅食的类型(如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和鲫鱼等)。3.气候条件:闷热潮湿、无风高温的情况较利于使用浮钓战术。4.水底状况:高低不平且杂物、淤泥较多,鱼无法潜底觅食时。

在休闲钓中,除第一种条件不太多见之外,其余的情况是较为常见的,特别是在气候不佳的条件下(闷热、无风的夏季),池塘底部严重缺氧,若不及时改变垂钓战术,则很有可能会空军。

二、休闲浮钓,钓具与钓饵的选择和配制

应根据当时垂钓水域的鱼情确定钓组的最佳组合。若鲫鱼、鳊鱼较多且体重不大的情况下,钓具应以1号左右的母线、0.6号左右的子线、白袖3号钩、轻巧的鲫鱼竿为宜;若鲢鱼较多,并偶尔还有草鱼中钩的情况下,应以2号左右的母线、1.2号左右的子线、带倒刺的千又2号钩、超硬调的鲤竿为佳。此种钓法尤以钓竿的选择最为重要,尽量使用那些不易产生疲劳的短竿(3.6米最佳)。

休闲浮钓不是因为鱼的密度过高而采取的钓法,因此在钓饵的选择和配制等方面,与竞技浮钓也是有所区别的。一般来说,休闲浮钓首先应选用一些比重较轻,但雾化时能呈片状散落的雪花粉类饵料为主,这样可以增大诱鱼的视觉效果;

另外,再配合一些味道较浓的香甜饵料,加强饵团诱鱼的嗅觉功能。在垂钓鲢鱼、鳊鱼和鲫鱼时可以用老鬼九一八系列饵料,配合草莓或香草香精及蔗糖水进行调制,就可以制成比重轻、雾化好、香味正、口感佳的浮钓鱼饵了。

天气马上降温了,钓鱼的好日子不多了


天气:晴天转多云

钓场:金龙湾

饵料:酒米,红虫

昨天没事看电视,看见电视上天气预报开始冷了冷空气南下内陆地区最低气温将达到零下。一夜之间降温十度左右,冰火两重天啊。首先考虑到的还是河里的鱼儿,最近刚刚掌握了鱼儿习惯还有上鱼的技巧,这一变天,计划全部泡汤了!不行在冷空气来临之前,得痛痛快快玩一次。这样才能解毒啊,计划着方案的实施。也想想了下最近几次钓鱼出现的各种状况,每次到了河边忙的手忙脚乱的!是最恼火的事情。主要还是耽误钓鱼的时间。每次感觉在河边时间飞一般的流失了!

鱼竿:首先:头天晚上在家把渔具包收拾了一遍,先是把鱼竿用毛巾擦了一个遍,检查鱼竿不在滑节。钓过鱼的朋友都会经历过,当鱼竿垂直的时候,杆子前几节不停滑的尾部。这样是最麻烦,只能抽杆子,如果硬收索就会把杆子搞坏。线组也会搞的凌乱啊!擦拭干净就会减少这现象了。

窝料:接下来就是准备饵料了,饵料是按照我想象的配置的,也是根据某平台大佬毛老师学的!用自制酒米加上当地喜欢吃的宫廷桃酥加上贵平台的双色米感觉天气还是有点凉少许蓝鲫加上化氏超诱。比例酒米略多点,其它略少点!打窝前用原塘水稍微打湿点,不然很多麦麸类不会下底就会在水面了。其实原本我想的是用酒米和红虫颗粒一起打窝最合适不过了!发窝快,留鱼久。红虫颗粒准备好到时补窝用。

线组:首选线组是七星漂,最近观看各大直播平台都是直播七星漂在钓鱼!钓草窝最好的还是用七星漂,喂多个窝子走钓。七星漂准备了两幅,一副大颗粒的浮子的。配六号溪流朝天钩。一副是小浮子0.8线的配四号袖钩的!为了大小通吃,见机行驶。准备了两幅立漂线也是1.0配0.6的,0.8s配0.6的线。四号丸世钩。喜欢丸世钩的好处就是吸到嘴里不会脱钩!头几天钓了五天鱼跑了四条,用的袖钩三号。认为钩小了,袖钩更适合台钓!

战略上:不在跟着老江湖们一味的打满杆了钓远,这样远还累,一天钓了不了几条鱼。头几天见老江湖们一个鱼竿,一个或两个窝子,一天或者一上午拿个马扎一座就是一天啊!太悠闲了!最近我发现有几个钓的多的钓友用的是多窝少米勤补,钓的鱼儿大还多!一上午就能出好几斤鱼!真是羡慕嫉妒恨啊!

第二天到了现场,找了以前的老钓位,发现周围都是钓友,我这一片距离长,都是不好下脚的位子。也是平时出鱼不怎么好的地方。这边都是大石头下杆脚下要小心的地方!水深还是可以的一米三四左右!我选择靠近草前的地方打了五个窝子!于是就是离开出去办事去了。我八点打的窝子,十点开始钓的。回来的时候还害怕有其它钓友在我窝点,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回来查看了一下,谢天谢地我钓鱼的那块两岸站满了钓鱼人,唯独我我打窝的地方没有人!估计都不认为那里是个出鱼的好地方!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怕别人抢位子!嘿嘿

10:06下的钩先从最左边的窝子下钩,今天用的是线组是1.0配0.6子线丸世4号!用的红虫。在下钩前正好我看到一位钓友问这个季节用蚯蚓好还是红虫好。百分之七十的人说红虫好,认为红虫鱼儿容易进口,天气冷鱼儿张嘴小!一点不好就是小鱼也可以到处推着跑!鲫鱼开始出水,一个窝点也就出两到三尾鱼。记得以前几个大神说过,他们钓几尾就补窝,少量补点。第一轮下去,五个窝子钓了十尾鱼左右。有一尾的有两尾的,还有三尾的。我都是钓一个补一个窝子,会过头来,还可以钓下个窝子!第二轮下来有两个窝子不出鱼了,鱼的个头也没有上午的大了!两轮下来钓了三斤多鱼。钓鱼的为了节约时间钓的鱼儿就放在地上了,有三四尾大点的鲫鱼不知哪来的大花猫叼走了了!郁闷!就剩下鱼鳞了!

今天的天气还是很适宜钓鱼的气压也可以啊!

先用蚯蚓探探路,因为红虫带的少,最近全城的红虫都少了,很快就完!渔具店的老板说最近查环保,本县打红虫的都停了,这是外地送的红虫,价格好,数量还少!

看来蚯蚓也是可以上鱼的!

钓的草头啊?

这是一个观赏池的入水口!

这三尾大板鲫,让一只大花猫叼走了!

个头还是可以的!

在回去的路上,别人给了一瓶酒。正好我回去泡酒米!

还在上啊!

我就是钓的草头,对岸的钓友们眼睛直勾勾看着我。估计这位子保不住了,每出一尾鱼都有人在看!

总共钓了十几尾鱼,被小猫叼走三尾,有几尾到岸又跑了几尾鱼脱钩掉了石缝里就这样跑了!

就是这个地方前钓鱼的人非常多,都说白天钓友人多到了晚上也不少。

到了晚上我数了数有一条河有个五六十钓鱼的!

这是后期在金湖钓的,一上午也不少出鱼!

就喜欢找草窝!

总结:其实没事看这些钓鱼栏目,还是有一定的收获的,个个栏目老师都有自家的绝活,让钓友们学到很多学不到的知识。所以现在河边钓友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政府大力倡导: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好了,钓鱼的地方也随着多了很多!

冬季野河钓鱼,牢记这几点,钓到鱼不难


冬季对于钓友来说不是什么好季节,因为这个季节的鱼比较难钓,大家都迫切希望自己可以钓到鱼。的确冬季气温低,鱼的活动量小,对食物的需求比较低,难钓是很常见的。当然这不意味着冬季就钓不到鱼,只要用对方法了其实还是不难的。看到这里有钓友肯定会说,你说得容易,真正让你来试试就知道了!这个道理我懂,每个地区的水质水温鱼情都不同,所以鱼钓起来是有差别的。但都脱离不了钓鱼的本质,因此今天给钓友们分享几个垂钓要点,掌握这些冬季钓鱼不难!

第一点:冬季钓鱼的时候,有些钓友会准备两样饵料,一种是虫饵一种是商品饵料。任何一种饵料垂钓效果不满意的时候,钓友都会更换另外一种。这个时候钓友要记住,两种饵料的比重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更换饵料之后要从新调漂,不然漂相是不一样的,这样垂钓想钓到鱼是比较难的!

第二点:虽然冬季的气温比较低,但也有在阳光明媚的时候,出现气温升高的情况。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钓友使用饵料无论是状态还是味型,都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从新调整所有,无论是开饵的手法还是水比这些,如果钓友不注意的话,钓鱼效果就会很差。

第三点:钓友在开钓之前都会选择钓位,一旦选好钓位之后就不在变。对于冬季来说这样不可取,因为气温升高之后,鱼群就会发生变化,如果钓友不动的话就会影响上鱼率,所以在冬季钓鱼钓友记得钓位要三迁,不然钓到鱼的几率就很低。因为有光照不到的地方,水温就会降低,鱼的活性就低!

第四点:钓鱼的时候钓具是离不开的,这个我不说钓友也都清楚。虽然它们都是钓具不起眼,但如果搭配不合理的话,冬季钓鱼也是很难的。所以钓友们无论是选择鱼竿还是鱼线鱼钩,都要尽量往小的靠。鱼竿选择37调5.2米左右的,鱼线符合鱼情下最小号,钩子也是如此,浮漂也是如此,这样会使得垂钓过程更加“精”,这样钓到鱼的几率自然就高了许多!

不知道钓友们看完上述内容,有何想法呢,期待评论区和你交流互动哈。方法是死的人是活动的,钓友们钓鱼的时候只要记住一点,钓无定律灵活运用,别管用什么方法只要钓到鱼就行了,更何况在寒冷的冬季钓鱼,身体饱受寒风侵袭,不钓到鱼怎么能对得起自己呢?

水色突变时的路亚作钓应对策略


水色突变时的路亚作钓应对策略。2013FLW联赛来到格拉德莱克湖举办的时候遇上了码头刚刚被洪水袭击的情况,参赛的钓手们除了要应对被洪水淹没的坡道、躲避水上各种漂浮物外,他们还要在被洪水淹没的水岸线和障碍物中找到可以让自己施展定线长荡抛、精瞄荡抛清澈水域的挑战。

这次比赛的冠军获得者杰森克里斯蒂所寻到的清澈水域是位于这个湖泊上游的一个支流中,然而,他在拟饵呈现中的微妙细节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和调整着,这也显示出了这种情况下鲈鱼的多变性。

在克里斯蒂作钓的主要区域中,比赛开始的时候水质都是泥泞浑浊且水位有所下降,而随着比赛的进行,因为风和水面上大量船只的行驶使得他的许多标点变得更加污浊。这样的环境条件迫使浅水的鲈鱼紧贴着他抛投的障碍物,这样,他的抛投就必须要精准,并且要做多次的抛投以便将整个目标区域彻底的搜索完整。

鲈鱼的攻击区域变得更加小了,克里斯蒂说,在水质清澈的的时候那些我只需要抛投一次的地方,现在我需要抛投三到四次才能确保将标点搜索彻底。这些看似微小的调整让克里斯蒂的作钓效率有所下降,但是也让他钓获到了一些在过去简单搜索而错失的鲈鱼。

在格兰德莱克湖克里斯蒂遇到的是全美钓手在春暮夏初都会遇到的一个常见的景象。无论是大雨、大风还是船的行驶所造成的水质浑浊、水色改变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鲁豫的行为和位置产出影响。

在水质水色发生了大规模的变化是这就会迫使钓手们调整出新的作钓计划或改变原有计划中将要作钓的目标区域。钓点的改变同时也影响到拟饵的选择及呈现手法的调整和改变。有的时候结果差强人意,但如果处理的得当结果也会是非常棒的。

一、大场景的改变

水色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因为各个湖泊的相对清晰度是不同的。在雷德河最为清澈时候的水质相对格兰德莱克湖来说却是浑浊的。同时在本来很清澈的湖泊中水色的轻微变化要比原本就是浑浊水质的湖泊水色的大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还要大。

一个古老但很好理解的理论就是如果鲈鱼习惯于在浑浊的水域中国觅食的话,变得更加浑浊的水质对于他们不会有很严重的影响,但是在清澈水域中生存的鲈鱼在觅食的时候更多的会依靠于他们的视力,水质有轻微的变化他们还是可以适应的,但是但水质变成巧克力牛奶色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和所在位置就会有大的改变。

但是,这并不仅仅是观察水色相对于正常时的变化这么简单,你还必须要考虑到鲈鱼的品种,在特定的水色下鲈鱼的觅食习惯,以及其它的各种环境条件。在接下来的插图中,克里斯蒂和职业钓手思特森布莱洛克将会和大家分享如果应对常见的水色变化。

二、比赛策略

无论比赛的场地的水质是变得更加浑浊或是更加清澈了,如果水色在比赛开始的时候与你试钓的时候发生了大的变化,关键的策略改变是必须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随着鲈鱼的反应或觅食行为的不同,你必须随之改变你的作钓策略并估算出你要钓获的鲈鱼移动到什么位置上去了,去寻找他们新的藏身之地,或者完全放弃原来的作钓计划重新确定一个计划B方案出来。职业钓手会根据一下几个关键性因素来衡量:

三、鱼的品质?

如果我认为钓获到的是决定我输赢的大鲈鱼,我会为了重新寻找到他们而做任何的事情,并为了钓获到他们而做尽可能的调整,克里斯蒂说。当然,如果水色的改变反而触发了一些的鲈鱼的咬口,是的在某些点上的鲈鱼更易钓获,那么调整和改变作钓计划是非常值得一试的。

四、什么地方的环境改变的最大?

有的时候寻找到那些水色改变不大的区域会更有意义些。寻找到并没有受到水色变化影响的新的并有合适水深和结构的区域往往要比寻找到因为水色的改变而转移的鲈鱼进而去研究出让这些处于过渡期中的鲈鱼开口咬饵要简单的多。

有些钓友称之为追随水色的变化,特别是在有强烈水流的水库中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水流会将浑浊的水冲击到下游,留下清澈的水在后面,或恰恰相反,水流会将从一个上游的水库将浑浊的水扩展到整个水域中。经验老道的钓手可以判断出理想水质的水色并在其在整个水域中转移的过程中跟随其后。

这种类型的作钓模式同样受到水深大的改变对于你作钓策略影响的影响。对于浅水的倒树、碎石堆或是码头,水色的加深会触发鲈鱼的咬口并使鲈鱼更加贴近于预测的目标区域,所以你可以正常的去作钓这些原来就在这儿的鲈鱼。

水中的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过滤浑浊水质的作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因为在一些浅水水草湖泊中,例如在佛罗里达州的一些湖泊中,当水质变得浑浊后通常是很难钓的,如果整夜的大风在湖泊上呼啸着,所有的鱼儿都不开口咬饵了,这时你可以在水草丛中一些清澈的深水区域中搜索看看,会有大的惊喜的,或者在水质变清澈之后在一些主要区域中重新搜索。

至于远离河岸的岩架结构中的鲈鱼在水质突然变得浑浊的情况下是很难让他们开口咬饵的,通常来说不是简单的调整就可以有好的效果的,这意味着要转移到尽量靠近岸边去试试看了。

五、颜色的处理

清晰度降低时

水深的加深会让鲈鱼在觅食的时候更加依赖于位于其身体两侧的神经传感器来感知和探测,根据水深加深的程度,响动和震颤的拟饵在这个时候就会变得格外重要了。

当大风和降雨是的水深加深但并不是特别的浑浊时,这个结果就是克里斯蒂所谓的作钓水质,这正是我所寻找的,他说到。鲈鱼会向浅水移送,并更加具有攻击性,他可以用一个复合旋转亮片、方形舌板的摇摆饵去搜索水上的覆盖物,也可以用铅头钩或塑胶软饵快速的抛投。

水色越深,鲈鱼的攻击区域就变得小了,因为鲈鱼的视力范围在浑浊的水域中变小了,并且不会远离水中的覆盖物,因此慢速或精准的抛投通常就变的非常的必要了。异常浑浊泥泞的水质使得鲈鱼退回到水中的覆盖物中让钓手难以去定位,在缺少优先选择的更好的水域的情况下,克里斯蒂会用噪音性拟饵或带有大尺寸的圆形桨叶片的复合旋转亮片来作钓,并进行更多次的抛投。

清晰度提高时

在清澈的水中,鲈鱼更多的会依靠视力来觅食,因而选择使用自然色和气味的拟饵就变得很重要了,特别是在慢速呈现的时候。清澈的水质同样要求更加隐蔽的操纵手法和长距离的抛投。

同时在水质清澈的时候鲈鱼也会变得更加谨慎小心,他们可以更多的通过视力来捕食,可以看到很远距离之外的动静,所以你可以选用快速搜索的拟饵,并提高搜索的效率。

六、拟饵颜色的选择

布莱克洛并不会因为水色的变化而明显的改变他选用拟饵的颜色。

即使水深变得非常浑浊,鲱鱼饵依然是原色的,他说到,他们不会突然的变成黄绿色。如果他是用鲱鱼色的硬饵作钓,但水色变的浑浊时,布莱克洛可能会选用白色的,因为通过他的观察鲱鱼在浑浊的水域中会显得很白,他很少会选用亮色的拟饵。

而对于塑胶软饵颜色的选择就显得更为简单了。

如果水质清澈,我喜欢用西瓜色和绿南瓜色的拟饵,而当水质浑浊的时候我依然会用绿南瓜色的,布莱克洛说到,如果水色变得确实非常的浑浊,是很少见的那种泥泞,我可能会选用黑色的或蓝色的。布莱克洛在拟饵颜色的选择上遵循一个经典的颜色过渡原则,他早水质清澈的时候会选用半透明色系列的拟饵,在稍有泥泞的水质中选用混合色的拟饵,而当水质十分浑浊的时候,他会选用向黑色和蓝色这样的黑色系拟饵。

1)当暖雨将浅水区域变得非常浑浊

一场暖雨会使得像支流的尾端或小的排水沟这样的浅水区域的水色突然的加深,变得浑浊泥泞,但这些区域绝对是宝藏的所在地。新降的雨是温暖的,从而触发了整个食物链,同时也给鲈鱼增加了一种覆盖物,结果就是鲈鱼常常会疯狂的进食。

你的对策:如果有一场大的温暖的降雨,我一定会去搜索支流的尾端那些浑浊的水域,布莱克洛说,这里绝对有你所要寻找的鲈鱼,你可以用一个复合旋转亮片或是震颤铅头钩来钓获他们。

2)风和船的行驶创造的泥泞带

近河岸线的浑浊区域常常是作钓鲈鱼绝好的标点。特别是在水质清澈、天空湛蓝的时候,浑浊的积淀物带可以充当鲈鱼的保护层,他们会潜藏在这样泥泞带的边缘去伏击猎物。

在鲈鱼的产卵期,泥泞带有时则会变成一种负担,就如布莱克洛所遭遇的那样,两年前在海狸湖一次局部的短暂的水深变化让他吃了败仗。他在练习的时候就发现一些位于湖岸的鲈鱼可以帮助他赢得这场比赛,在第一天的比赛中他钓的也非常的顺利。在比赛的第二日,一场大风席卷湖岸,并在岸边制造出一个泥泞的浑浊地带,湖泊中的其它水域水质依然清澈,湖岸的泥泞带大约有20英尺宽。

这个泥泞的浑浊地带覆盖了布莱克洛所以寻找的鲈鱼,而这里的鲈鱼基本上不再开口咬饵。在比赛的第三日,当这个浑浊的泥泞带消失了之后,布莱克洛的作钓又进行的十分顺利,收获了20磅的鲈鱼,但是在浑浊的泥泞带干扰的第二日中他仅仅收获了6磅,使得他在这场比赛中未能站上领奖台。

你的对策:不要放弃这边浑浊的泥泞带,对于泥泞带边缘明暗过渡区更是要格外的注意。如果鲈鱼转移到泥泞的水带下,则会潜伏在边缘区域伏击猎食,你会知道他们的动作是有多么的迅速。

3)当湖水很快变的清澈下来时

这是布莱克洛最不想面对的一个糟糕场景。环境的反复变化使得鲈鱼需要两三天的调整期并再吃进食,他说到,即使你可以定位出鲈鱼在那些地方,也很难让他们开口咬饵。

你的对策:如果上游而来的水是清澈的,我会试着跟随浑浊的水顺游而下,因为那些积极性高的鲈鱼也随着浑浊的水移动着,而那些呆着清澈水域中的鲈鱼是很难去钓获的。布莱克洛说到。

4)当整个湖面水域因风吹或降雨而稍有浑浊的时候

根据一个通常的惯例,只要降雨没有带来水温的突降,水色的稍有加深通常会引发鲈鱼更为激烈的进食,同时也会引起鲈鱼向浅水移动,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更具进攻性的呈现方式。

你的对策:如果你在支流河道中已经搜索过,而且这里的水质也变得浑浊了,在相同河道之外寻找有覆盖物的平坦地带,这时你就需要提到你的搜索速度,用更具进攻性的拟饵将你的搜索面覆盖到更多的区域。

5)当连续的降雨制造出异常浑浊的水质

水质的严重浑浊会使鲈鱼向浅水转移并紧紧地依附在水面覆盖物下,从而使得精准的抛投和呈现变得十分必要。鲈鱼的咬口是非常好的,但是你需要将你的拟饵抛投到他们的跟前。

你的对策:沿着支流,那里通常会有很多的浅水覆盖物,或是在有许多水面覆盖物的主湖岸边搜索,让你的每一次抛投到特定的水中倒树、木桩、碎石或是码头支柱等。

6)当水质严重浑浊遇上水温下降时

水温下降再遭遇水质浑浊将会是一个艰难的局面,要顺利作钓是相当困难的。幸运的是,这同时是降温降雨所造成的结果,通常也是局部区域先开始产生变化,最冷和最浑浊的水域一般沿着岸边开始蔓延,或是由支流的上游或小海湾的尾部慢慢扩散到整个湖泊中。

你的对策:在支流的下游寻找到较为清澈的水域,远离岸边或是在湖中的盆地中进行搜索,因为新的浑浊水域扩散开来是缓慢的,减少了负面的影响。

7)当泥沙正常的沉淀,水流使得水质逐渐变清澈

当水质变得浑浊后并开始积淀变清澈,鲈鱼就变得非常难钓了,随着他们远离岸边,要找到他们也同样变得很难。克里斯蒂说到。

你的对策:从那些你已经搜索过的周围有水面覆盖物的水域开始,如果还是没有找到他们,将你的拟饵下沉到更深一点的水层中。

七、水色变化的推动者

在比赛开始之前有很多的因素会引起水色的改变。

1)降雨

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在湖泊的上游流域一场突然而至的降雨给水色变化带来的影响更大的了,特别是如果在主要的支流中产生了非常多的泥沙。通常水色变化是有质量开始的,然后渐渐的蔓延到整个湖泊直至大坝。

2)风

由风所造成的水色变化通常都是局部的,不是在被风吹过的岸边就是大风经过的浅水区域,开阔平坦且有着软质底部的区域。但是,在一些湖泊中,当足够强劲的大风肆虐的时候,也会整个湖泊的水色都发生改变。

3)船的行驶

有重型的船所引起的波浪会在岸边和支流的河道中创造出一条明显的泥泞带。在参赛钓手中非常受欢迎的支流河道会因为船的行驶经过使得整个水色环境发生大的变化。

4)水流

由上游大坝泄流而引起的水流在河岸是泥沙结构或水流很浅没有淹没干燥的植被和乱石的时候就会造成水色的变化。水流同样会推进水色由浑浊向清澈变化的步伐,使得一些区域中的水色很快的变得清澈。

在2020秋季用红虫钓鱼,需要注意这几点


相比夏季,这样凉爽的天气非常适合钓鱼爱好者们外出野钓,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个秋季钓鲫鱼的的好方法,使用红虫饵钓鲫鱼的五种技巧。中秋节过后,天气渐渐变的凉爽起来。

一、挂成把红虫

秋季,钓鱼人来到野外垂钓,此时,天气十分凉爽,可供钓鱼人钓的鱼种也不是很少,用成把的红虫垂钓有两种挂钩方式,首先将小捆虫绑在鱼钩有倒刺的地方,鱼很轻松就可以吞饵,但是需要捆绑的松紧合适,太紧,钩尖难以刺入鱼的嘴巴,太松,鱼儿吞饵的时候又会只含饵不吞钩。

还有一种就是把饵挂在钩弯处的向上一些的位置,挂在这个地方,鱼要是想吃饵,他就得先把钩吞下去。而用钩门窄的袖型钩,效果会很好。不过要是把虫绑的太靠上,鱼钩露出的太多,有些鱼就不会咬钩了,总体来说第二种挂钩的方法比第一种中鱼率高一些。

二、单虫穿钩

野钓小鲫鱼的时候,就不会用那么多的红虫了,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单条红虫挂饵。秋季野钓小鲫鱼,红虫挂饵使用的鱼钩不但钩身要细,钩尖还要锋利,这是为防止红虫体液流出来,失去诱鱼效果的缘故。单虫穿钩一定要选稍微大一点的红虫,可以在头部先用针刺出一个小眼,挤出一两滴红虫体液后,再将鱼钩穿入。

三、多虫挂钩

之前说可以使用单虫挂饵,其实还可以用多虫钓鲫鱼,但是,需要注意选用的鱼钩一定要细,钩尖也要细长。秋季钓者野钓小鲫鱼,可以先将红虫从头部下方,一条条并排穿入,同时注意不要让红虫体液流出。这种方法钓鲫鱼,不如系虫法方便使用。

红虫的分类

红虫分为公虫和母虫两种,二者的诱鱼效果差不多,只是由于二者的获取难度不同,所以价格相差很大,一般公虫是母虫价格的很多倍。公虫的体长大概在2-3厘米,身体粗壮,头呈蓝黑色,它的强度和弹性很大,所以比较适合挂钩钓鱼用;母虫体长也是3厘米左右,头呈黑色,但是其体型纤细,比较软,不耐小鱼撕咬,加之其价格便宜,所以大多用来制作红虫拉饵。

红虫的存放

如果买的红虫多,一次性用不完,就需要储存起来了。红虫对生存环境要求比较高,存放不好就会死掉,所以就需要我们在存放时费些功夫了。我存放红虫的方法如下:①找一个铁盒子,在盒底垫上纸箱板,然后倒入一些水把纸板泡透。②放入红虫和几片苹果,然后盖上盒盖(ps:在盒盖上扎几个透气孔)。③把铁盒装入塑料袋,放入冰箱冷藏室。(ps:如果觉得放入冰箱太脏,放到阴凉处也可以,前提是气温不能太高,否则红虫会死的)

红虫的用法

用红虫钓鱼,大概有以下三种使用方法:

1、直接穿钩钓鱼(公虫)

用红虫直接穿钩钓鱼,可以只穿单只红虫,不过一般穿单只红虫钓到的鱼比较小,所以很少有人这样操作,大都是穿多只红虫。穿多只红虫的操作方法如下:先横穿3条,然后顺着钩尖竖穿1条。这样的穿法上钩比较牢靠,不易散落,而且下水后还可以蠕动,诱鱼效果比较好。

2、先捆起来再穿钩钓鱼(公虫)

如果把红虫直接穿钩,穿的数量是有限的,饵团小不利于钓大鱼,所以有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先把红虫捆成大饵团,然后再穿钩作钓了。把红虫捆起来大概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用线绳把红虫捆起来,这样操作比较繁琐,不过捆好后的状态比较好,这种办法需要钓者手巧且有耐心;另一种办法是借助一个夹红虫的小工具,用橡皮套把红虫套捆起来,这样操作速度快些,不过捆的质量稍差些。

3、制成拉饵钓鱼(母虫)

母虫便宜,可以制成拉饵钓鱼,边诱边钓,效果非常好。制作红虫拉饵大概有两种办法: ①可以直接把红虫掺到面饵里,和制成红虫拉饵。(ps:俗称肉夹馍)②使用红虫胶粉把红虫粘到一起,然后直接拉饵钓鱼。(ps:制作时红虫胶粉不可多放,否则太黏不便操作)

注意事项

1、存放红虫时,要每隔两三天打开盒子漂洗一下红虫,把死虫及时挑出,以免污染到其它红虫。

2、用红虫穿钩垂钓,要尽量让穿好钩的红虫还有一定的活性,因为活饵对鱼更具诱惑力。如果用死虫钓鱼,钓效会大打折扣。

3、在鱼口不太好的时候,可以把饵蘸一下小药,以增强红虫钓饵的诱鱼效果,然后再抛竿作钓。

4、如果持手竿用红虫钓鱼,在浮漂的调钓上我一般都是空钩调平水,钓2目左右。此时饵在水下应该是躺底的状态,相对比较钝,浮漂出现匀速的下钝或者托漂都可以抬竿起鱼。

钓鱼时,注意这几点可有效降低切线几率


钓鱼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让钓友比较头大的事情,那就是切线,一旦切线就会跑鱼,而跑鱼是钓鱼中的大忌,跑鱼之后就会惊窝,一下在就会把窝内的鱼给吓跑,这样一来想钓鱼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虽然切线有些时候是鱼线质量问题,但也不全都是线质量问题,有些时候也得看钓友了。为了让钓友们不在苦恼,今天给钓友们分享几点,只要钓友们注意这几点,就能降低切线几率。喜欢钓鱼的你,一起来看看吧!

定期检查线组整体:钓友们钓鱼的时候,都是一个劲地使用,从来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因为钓鱼的时候难免会有挂到鱼线,上大鱼自然就会切线。或者是太空豆拉伤鱼线的情况,长此以往下去它的耐受力就会降低,用力过猛或者上鱼就会导致切线的情况。

鱼竿鱼线合理搭配:鱼竿有硬的有软的,鱼线也有硬的和软的,但很多钓友在搭配的时候从来没注意,最终导致出现切线的情况。鱼竿太硬鱼线也太硬,上鱼的时候轻轻一拉,受力不均匀就会出现,所以鱼竿鱼线搭配要适中。就好比有些鱼竿配上大力马鱼线一样,有时候鱼竿断了鱼线没事是一样的道理,这点要注意。

合理选择线径:有些钓友为了能钓好鱼,不错过一些鱼口,选择鱼线的时候都会追求细。虽然鱼线细信号传递比较快,但在上鱼的时候,鱼儿发力挣脱就会受不住,自然就会出现切线的情况,所以鱼线线径不能太细,起码是参数范围内的,这点钓友要注意。

遛鱼手法:很多时候鱼上钩之后,钓友恨不得直接把鱼钓上来,但钓友却忘记了,鱼在水中有多大的力气这个谁也不知道。有些时候你提竿只会刺激到鱼,所以钓友不想被切线,正确的做法就是遛鱼,稳扎稳打而不是生拉硬拽,不然只会造成切线的发生。

以上钓鱼技巧就介绍到此,希望《钓鱼先了解这几点,应对突变的降温天气》的内容能满足您的需要,同时欢迎您阅读我们精心准备的专题:夏天钓鱼天气